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赤壁赋》 赤壁赋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语文必修1—5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按照你学习和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完成一篇教案(教学设计),并附学案。
说明:备课是我们老师的看家本领,一篇课文的教案是体现教师怎么教的,学案是体现学生怎么学的,请你能按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设计出同一篇课文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第一条为“教学设想”,在教学设想中把你构思和意图表明,其余均按教案和学案的要求去写。
要求简洁明快,易于操作,实用实在。
提交者: 乔宏伟 (提交时间: 4/8/2011 PM 7:50:34)
答题内容:
《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渭源二中乔宏伟
一、 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 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 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目标维度
目标描述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
重点: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者特征
特征描述
知识起点
水平分析
对于古代散文,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能力水平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分析
身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辨知能力已经较为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另外,随着性格的逐渐成熟,在情感方面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因此表现欲更强。
学习动机分析
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对升学以及以后的发展已经有较高的认识,还有自制能力较强,因此在学习动机方面一般能自我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还有本文是名篇,所以学生一般会有比较高的热情去学习。
自我效能感分析
作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比较扎实的功底,况且本文是名篇,学习前早有耳详,即便是性格比较不自信的学生,也能维持高水平的信心学习好本文。
三、 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
学习资源
资源简要说明
教学功能描述
自制ppt课件
包括课堂知识、需要演示的视频、动画
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通过视频和结构图等较好地切入课文学习,以及展示课文知识的结构脉络。
网络探究(网页)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进行网络探究)
利用互联网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名篇知识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 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的设计:引导发现学习模式、情景创设与小组协作学习网络探究的模式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 课文学习 → { 提出问题→探究猜测→小组协作学习 } → 结论
(网络探究)
五、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其中蕴涵的精神,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2、以诵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及文言文中词语特殊用法。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和网络探究分析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手段
1、学生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展示授课过程。
3、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
2、朗读法
3、启发法
4、教师点拨
5、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活动
资源/工具
活动效果
1.电影《赤壁》片段导入 :
2. 故事导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天刚蒙蒙亮,一群带着四川口音和北方口音的异乡人在一位气宇不凡但有稍显忧郁的中年男子的带领下,悄悄走小城黄州,在料峭的春寒中,住进了城东南一所叫定惠院的小院子。这位男子便是在“乌台诗案”中差点丢掉性命的苏轼。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苏轼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他的贬谪地——黄州,开始了他近四年的黄州生涯。其间,他便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便是如此令人费解。今天我们便要走近这段历史,了解他的心境
视频
幻灯片
设计该环节是想通过情境再现,调动学生情绪,提前进入课文的背景氛围
朗读
(三)、初读全文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
2、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在读中悟情。 3、听朗读录音,把握朗读的语气变化。
教师:从课文中找蕴含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归纳朗读的语气变化:
第一段读出赤壁美景的欢快语气,
第二段是乐极生悲的凄凉语气,
第三段读出人生无常的悲怆感,
第四段表述人生观的雄辩语气,
第五段由悲转喜。
(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也要做些灵活的调整,可以听录音朗读,可配乐朗读,可全班齐读,也可以单个同学朗读等。)
录音
音乐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一课的最大特点是人物感情起伏很大,悲喜交错变化,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抓住语气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更要读出情中包含的理。
讲读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疏通字词句,归纳整理。(教师投影以下知识点)(此处为略写)
(1)通假字“属”、“凭” ;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设计该环节是要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情操。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课文注释,已经能够独立找出,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2、结合前面分析的语气变化,理清文章的思路。
(1)月夜泛舟的陶醉;
(2)悲凉箫声的伤感;
(3)人生失意的悲情;
(4)随缘而安的态度;
(5)忘情尘世的洒脱。
教师: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
幻灯片
设计此环节意在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探究
赏析
(五)、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品文就其实就是品人,余秋雨是这样评价苏轼,那你如何看待文中的感情基调,它是消极的吗? 大家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资料。
教师:全文通过主客对答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幻灯片
互联网
1、设计此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2、设计此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2、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苏轼提出的寻找快乐的良方对现代人是否可行?
人生的道路总是不满荆棘,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呢?对待挫折困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坚定不屈,有些人犹豫不决。请与你的小组成员讨论,你是如何去面对和解决困难的,你认识所了解到的,有哪些古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让你敬佩不已,又有哪些是令你所不齿的?你如何看到本文的作者?
课堂总结
拓展阅读
四、请各个小组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教师: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3)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800字以上。
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
设计此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况以及表达能力。
六、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流程图图符
图符
说明
开始
结束
判断
网络应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开始
电影《赤壁》片段导入
播放影片
播放课件
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提前进入课文的背景氛围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
教师归纳朗读语气的变化
分小组读、全班齐读,在读中悟情
听朗读录音,把握朗读的语气变化
在朗读时要抓住语气的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更要读出情中包含的理。
学生疏通字词句,归纳整理。
教师投影知识点
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
老师提问
播放课件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利用webquest资料
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课文作结语,还学生自主的权利
提高学生的分析概况以及表达能力
老师布置作业
结束
教师评语:
过程设计一目了然,缺少学案。
评定等级: 合格
更多阅读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自清背影教学反思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经典与我接到上《背影》的通知之后,第一考虑的是如何紧扣文本,让学生自然地从语言的品味中读出父子亲情。而且,当时我校初二已经上好了这篇课文,只能在初一试上。初一学生是刚经历一个多月“初中语文生活”的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与反思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对学生加强理想教育,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从而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与使命,是本课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二、教学目标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浮力的教学设计
《 浮 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西安市78中学 祝宝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方向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③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本几幅插图受力分析,引入浮力概念(2)实验观察,认识浮力
《小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数的意义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一、交流回顾师:在我们数学王国,除了整数外,你还见过什么数?(分数、小数)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学生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带有小数的资料,互相交流。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可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用到小数。二、展
转载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反思
原文地址:《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 我心飞翔《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