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笠翁圖書館更多精彩請您欣賞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中国抗战片:《抗战三部曲第二部:岁岁清明》[海报剧照][热诚推荐]中国抗战简介: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推荐词:因为珍惜和平,我们不忘战争,回顾历史,勿忘国耻,郑重推荐!!![影视资料]导演: 肖风编剧: 程晓玲主演: 钱佩怡 / 盛翔 / 张纹 / 王永春 / 安峰 / 韩桢初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1-06-03(中国大陆)片长: 96分钟又名: 抗战三部曲第二部之岁岁清明岁岁清明的剧情简介 · · · · · ·杭州城有座紫云山,紫云山的最高处有一片茶园,这茶园是阿敏家的。阿敏家就住在紫云山的半山腰上,那高低错落的院子、白墙黑瓦的房子隐在爬满藤的绿竹间,一条弯弯曲曲的清石板路从山下直通阿敏家。家里虽然只有阿爸和她相依为命,但祖上留下来的茶园足以让他父女俩衣食无忧。茶园里的茶早在她爷爷那辈儿就订给了杭州城里的尹家了,到阿爸这辈子依旧是寻老规矩把茶卖给尹家。清明,尹家爷爷来看茶了,带来了他的长孙尹逸白少爷,尹家爷爷还特意对阿敏说:"带逸白去山上看看,教他认认什么是好茶"。阿敏一边答应着一边脸红了。尹家的少爷可真瘦,一双几乎没有肉的、嫩白的手上老是拿着一本书,和人说话的时候老是卷来卷去的,那绸子做成的白衣被风一吹包裹在身上,衬得他脸又瘦又白……这一年,阿敏的心丢在尹家少爷身上了……这一年,阿敏十五岁了…….第二年的清明还没到,阿敏就把那条弯曲的小路扫过好多回了。连阿爸都笑话她说"路上的青石板都被你扫脱皮了。"清明,尹家少爷来看茶了,还带来了他的女人天巧,尹家少爷拉着天巧对阿敏说:"带她去山上看看,也教她认认什么是好茶"。阿敏一边答应着一边转身走了。尹家的少奶奶长得好看,站在尹逸白旁边安安静静的,别人问话时她总是要先看上一眼尹少爷,再微笑着应答,她说话声音很小、可说起话来柔和而清秀的脸上却富有表情,每每这时候尹少爷的手总是要放在她的肩上抚摸着。这一年,多话的阿敏沉默了……这一年,阿敏十六岁了……日本人占领了杭州。第三年清明到了,尹家人没来看茶。阿敏很担心…….清明都过了好些天了,尹家少爷终于来了,是和日本人一起来的……这一年,阿敏的心碎了……因为以后的清明尹家少爷再也不会来了……这一年阿敏十七岁……[精彩影评]《岁岁清明》的主题探析:一曲传统文化的安魂曲孟庆雷一直在思索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查看网上的评论要么渲染诗意爱情,要么宣称抗战旋律,凭心而论这种理解本身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然而却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或许战争、爱情这些时下影视中流行的词汇根本没法涵盖这部影片的内容,它浓缩的是一种逝去的生存方式,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是一部简单到几乎要放弃情节的电影,导演仿佛也不重视讲述故事,他似乎就是要捕捉某种心灵的印象。影片以茶园为背景,清静明朗的画面里展现的仿佛是一尘不染的水晶世界,清明前后的紫云峰,焕发着勃勃生机的茶树,典雅别致的茶园小筑,沿着崎岖山路而上的茶农,远道而来的茶客……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抖落出传统茶文化的浓郁清香。客观的讲,影片对自然画片的捕捉要比人物的表现更强,这并不仅是因为表演者只是未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足够丰富的表现力,而更多的是因为作为自然画片,它们依然传承着那份久远的茶道文化,而作为现代的表演者则总是与那份传统有些隔阂。这部电影表现的是爱情吗?可是影片的全过程里也只叙述了一个茶园少女的单恋,作为故事男主角的少爷并没有爱上那个天真烂漫的茶园少女,尽管他对阿敏充满了怜爱,但那更像兄长对小妹的关怀。高高瘦瘦的逸白同时也是呆头呆脑的书生,执着任性的少爷,他无意间撞开了少女的心扉,却并没有将心思留在这里。第二年清明携妻而来的逸白已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故事并没有在此结束,因为人与人之间并不只有爱情,阿敏甘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为天巧暖茶并不仅是出于对逸白的爱慕,也有与天巧的情谊。因而,这故事里有爱,有情,有对理想中爱人的描述,有对为爱牺牲的自觉,但却没有爱情。同样,战争也不必看作是这部电影的必须成分,逸白的血性其实在电影一开始那个追兔子的细节中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宁可穿着皮鞋在山间跑来跑去却始终不肯向爷爷认输。后面对战争的叙述固然有国家民族节气的内容,但如果看作传统文化中复仇报恩情节的再现也未尝不可:男主角为了给家人报仇不惜忍辱负重,最后壮烈牺牲;女主角则用一生的守候来偿还那一刻的误会,来祭奠自己心中理想的爱人。茶园、少女、暖茶、兔子精……导演无意间为我们建造了一间传统文化的小屋,它让我们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能停下片刻来体味一下先人的生存世界,它的倒塌也是必然的,这并不全是因为战争,因为一个现代式的生存世界终究下侵袭进来,战争只是使它的倒塌显得更具有唯美的色彩。在满眼都是《加勒比海盗4》《功夫熊猫2》等所谓大片的日子里,它注定得不到太多的关注,然而这也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在到处都是喧嚣与冒险的时代,我们应该回忆一下曾经的宁静与纯真,那一缕淡淡的茶香就是最好的注释。清明是一个祭奠的节日,从“清明时节雨纷纷”开始我们就年年追忆过去。岁岁清明,岁岁祭奠,清明里我们祭奠的是什么,我们的先人,我们的过去,我们那渐行渐远的背景,我们那逐渐稀薄的茶香与文化……茶汤间的春秋《岁岁清明》的观影体验是奇特的,很久的辰光,都沉静在杭州一片茶林的诗情与人情里。先是看茶林俊秀的绿,而后看种茶、收茶的人怎样闻味辨茶,接着看他们怎样以青花瓷盖碗慢悠悠沏茶给贵客。导演好像一点不急着说故事,只是先将民国间杭州茶农的生活在银幕上显影出来给观众。接近末尾,日本人到来,电影的诗意戛然而止,温柔的情绪便将在这茶林间结束了,剧情于此陡转,好似清泉长流,必有坠崖而成为瀑布的一刻,惊心动魄,久不宁息。影片行至中段,一段小而细腻的情感在风景里升脱起来,好像在遥远地捕捉费穆导演《小城之春》的意境。虽不及,也不差。清明时节,茶场主人之女阿敏喜欢上前来购茶的茶行老板之孙,一个孱弱而爱读书的公子尹逸白。阿敏带逸白走山路,看茶林,这书生走不出几步,气喘吁吁,阿敏却还欢蹦乱跳,俩人假意斗着少年的小脾气。夜间,逸白、阿敏随八叔下溪水捞鱼,被邻居阿翠的老母亲追着打。这乡村里的野趣,应和着青春气息,在逸白与阿敏这一静、一动的人物刻画里活转起来,而静与动之间,爱情随即发生。第二回清明,尹逸白却已成亲,带了一位比他更孱弱的妻子来。阿敏一颗萌动的心即刻冷下来,但知晓逸白这柔弱的太太竟身患重病,至今不能为逸白家生下后代,便要为之献一道茶农间流传的土方:将明前新茶放于自己处女之身的胸口捂一阵,拿出来即刻便下铁锅炒制,炒完便沏了喝下去,病即能好,“还能生下大胖儿子”。逸白的太太喝下这鲜茶,直赞叹其香气袭人。然而这茶有大代价:捂过茶的女人,是坏了名声,嫁不出去的。阿敏的八叔娶的老婆阿翠,便是被人知道曾为人捂茶,找不到好婆家。八叔娶了阿翠,阿敏的父亲坚决不让八叔在家里住的。逸白的太太晓得阿敏的爱有多深,便要求逸白娶了阿敏做二房。逸白直说:“我们是洋学堂出来的新青年。”太太只轻轻地答:不管新青年、旧青年,我们只“信仰善良”。类似饱含着历史信息的细节,都在简单的场景里发生,影片的编剧采取了茶场这个封闭的环境,阿敏一家人好像千百年守着自己家业、辛勤耕耘的农民,尹逸白与家人则带来外界的新信息、洋信息,两相汇合,即便故事如淡茶,也冲撞出许多叫人沉思的意味。影片最后的情节突转极为震撼,一股血腥气将此前的清淡推至远景,直教人惋惜那般风景、那杯清茶的被毁弃。肖风导演的手段,于此露锋芒。看完电影后,观众向他提及影片杭州话配音的韵味,作为地道杭州人的肖风导演说:“这影片不仅语言是杭州式的,画面语言亦是杭州式的,好像杭州人,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这种杭州式的质地,加上丰富的细节,令《岁岁清明》中的“抗战”不必成为大写而空洞的标语,不必浮夸地铺陈为华丽的冠袍。《岁岁清明》好似一杯清茶最后着了魔力,将大写而空洞的标语变作小写而真实的人,叫我们看到家国这朴素的百衲衣上,仍有补不齐的补丁,仍有缝不牢的暗洞。它靠小小的局面,牵扯起一个时代的面貌,那些村人的迷信,亦暗暗指向一个大背景,上面有千百年国人命运、观念压在身上的咒。人们能从影片里看到个体的真实情感。譬如电影中做茶叶生意的人,并非惯常宣传中的“资本家”,他们性格温润,话语和气,生意者与茶农之友谊,亦是数代传承。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杭州茶叶生意的良好态势。在影片中,它被日本的战机毁坏。遗憾的是,这种良好的业态,今日也未恢复,与一切生意一样,空余算计。茶道里那比茶香更浓郁的人情全消失了,《岁岁清明》仿佛提供了一次缅怀的机会。肖风导演是张艺谋的同班同学,亦学摄影。看《岁岁清明》最后那一点刚毅与血的情节,仿佛看见第五代导演尚未成名时那一种理想主义与勃勃生机。当他与张艺谋、张军钊等人毕业后同被分配至广西电影制片厂,在彼处组建“青年摄制组”,首部影片便为震动世人的《一个和八个》。张艺谋说:“《一个和八个》就是针对当时那种造作的、娘娘腔式的电影的反抗。它的思想内涵不见得有多深刻,故事叙述也不那么独到,人物塑造也不那么突出,但就以那么拍电影来造反!”如今“造作”“娘娘腔”电影大行其道,反击的力量愈发小下去,消失下去。幸好,肖风导演的“现代农村三部曲”中,隐隐还能看到这等气息。[请您观看]编辑于2011年10月21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