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兴曲Op.90-4钢琴谱 舒伯特即兴曲钢琴谱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且有脉脉柔情包裹着骨子里的一点自尊。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 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然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是8首里最短的,快速的华丽句子带出一支如歌的舞曲。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 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拍成MTV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舒伯特即兴曲Op.90-4钢琴谱 舒伯特即兴曲钢琴谱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G大调写成,是一段孤独、沉静的吟唱,虽然其间也有阵阵激动的波澜涌起。由于带有6个降记号的降G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G大调演奏。霍罗维兹1953年的录音就是弹G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G大调并非舒伯特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G大调再录一遍。听着如此意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情有独钟了。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此曲的抒情意境广袤而深远,即兴流动的乐句带出我们无边无际的遐想。

第四首即兴曲降A大调的主题出自那一串水珠滚动般的华彩式短句,欢快而优美。舒伯特在钢琴上的快速华丽乐句,都有流畅、动听的曲调,这又是一例。

《即兴曲》作品142的第一曲可分成兩大部份,一開始出現的美妙旋律帶出第一部份,這裡有可以和貝多芬、巴哈互見高下的內聲部風格和最動人的節奏感,被人戲稱為「不斷地打鐵」的持續同音反覆的風格在此己經有高明的表現。然而一轉成第二部份,在複雜的左手琶音單純伴奏下,右手在高音部和低音部跳躍奏出旋律線的對話;淡淡的詩意是這樂段的主要風格,和前一樂段的熱情奔旋形成充滿張力的感人樂念。

第二曲中,舒伯特一開始先使用接近小步舞曲的速度和氣質來表現,中段一轉而成為詼諧式的快板,從左手傳來的節奏感(在三拍子中只點出兩拍的音符)和 作品90的第二曲非常類似,但大家可以聽出,同樣是右手快速音符的流瀉,只是在這首曲子中加入了中音域的內聲部(這是舒伯特後期作風最主要的特徵之一),而且在大小調間跳躍式的連續轉調,結果樂風是那麼完全不同的迷人。

第三曲是變奏曲式,對舒伯特這個技巧拙劣的「天才」作曲家而言,他從來沒辦法從變奏的技巧本身給人滿足,這是我們欣賞他的技巧面所要注意的。若論如何讓一個旋律的發展和變奏能擁有最多旋律本身的美感,那無論如何貝多芬是永遠比不上舒伯特的旋律天才的;但論變奏技巧,舒伯特簡直像小孩子一樣淺薄可笑(雖然比鱒魚五重奏進步了一點)。但是論及我們應該最重視的精神感受時,雖然仍以貝多芬該作品為上乘,但那是因為心境的不同而無關技巧或旋律,也就是嚴格來說,舒伯特這作品仍過度傷於情緒的過度描繪,他要一直到 D.946、D.951、D.959、D.960 中,才真正表現出最越越的成就。

第四曲,總覺得和德步西的「黑娃娃之舞」似曾相識。這首曲子的節奏非常辛辣,重音的特殊放置也造成旋律驚悸的律動。此外,裝飾音適時的調味,急速三十二分之一音符(大約是)的一瞬流瀉起伏,一下子就深深吸引我們的情感投入。這種手法後來在 D.946的第一曲發展部同樣造成最深切的傾訴。動人的第一樂段後,以不停止流動的快速音符和一再反覆的強烈和弦節奏產生一段過門,然後產生另一種辛辣的節奏:X-X-X-XXX(三連音)。同時,裝飾風的音符不斷纏繞在主旋律上,這時我們特別有體會這樂曲的三大特點:特殊情趣的節奏,裝飾音符的調味和不時流瀉的快速音符。而且這些特點是互為賓主的:在第一樂段中節奏是主,裝飾音是賓,而快速音符只是一瞬的重心;而這裡的第二樂段同時有以快速音為主的過門和以裝飾音為主的主旋律,這是否是舒伯特精心的安排結構呢?曲風越趨熱烈,慢慢的有些遲緩,「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回到第一樂段,由於裝飾音符使用的更為華麗,曲風比起樂曲開始更為熱烈了,但卻也如第二樂段般水泉冷澀而聲聲綿延,這裡是一段非常幽美的傾訴,說明了相同的節奏要素卻可以在舒伯特的樂思下表現最多的風情。然後,真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鎗鳴」,但是,卻有那麼一瞬,首次在這首小調寫成的樂曲中聽到相當悲愴的一面,這樂曲的不安結尾,對比 D.960的詼諧結尾,舒伯特的心靈,究竟要對我們傳達什麼?

  esE0mryB.rar (2.17 MB)   esE0mryB.rar (2.17 MB)

[下载]舒伯特即兴曲Op.90-4钢琴谱

下载次数: 719

2006-11-15 00:5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8114.html

更多阅读

舒伯特《魔王》 月姿版魔王 视频

舒伯特的叙事歌曲《魔王》作于1815年,歌词是歌德的叙事诗。1781年4月,歌德在图林根的枞树旅馆听到一则传闻:前几天夜里,有一个农民抱着生病的孩子骑马去耶那看病,农民想请一位著名的内科医生诊治,但这位著名的医生对此病却束手无策,这位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舒伯特小夜曲大提琴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生平简介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比生命走的更远的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小夜曲吉他独奏

仅仅在世上行走了三十一年的舒伯特,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随意即兴谱写的音乐小品,却成了世界小夜曲之经典,一直在世界传唱。舒伯特创作《小夜曲》,是偶然的。一天,舒伯特的一个朋友,为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过生日,他为姑娘创

声明:《舒伯特即兴曲Op.90-4钢琴谱 舒伯特即兴曲钢琴谱》为网友心安勿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