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堂兄弟 堂兄弟

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堂兄弟(神仙湾老宋观点)

附:王立群论子婴

上一讲我们讲到赵高成功地杀掉了秦二世,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是也就在赵高杀掉秦二世不久,赵高自己本人也被人杀掉了,而且杀赵高这件事,杀得是干脆利索,一点悬念都没有。那么我们就要有一个问题要问了,谁这么大胆敢杀赵高?谁这么有本事能把赵高干脆利索的杀掉?

因为大家知道,赵高很了不得啊,赵高杀扶苏,杀蒙恬、杀蒙毅,杀李斯,杀秦二世,全是他杀人家,最后是人家把他杀了。那么,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本领?他能把赵高给做掉?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秦王子婴。在后秦始皇时代,秦王子婴是个非常特殊的人,这个人的特殊呢?就听我刚才说的这四个字,秦王子婴,大家仔细想一想就有问题。第一,秦王。秦始皇当上皇帝以后,已经把秦王改成叫始皇帝,然后下面是秦二世,这个时候怎么又出来一个秦王呢?这是一个再一个,子婴。这个人我们前面几乎没有讲过,只在杀蒙恬、杀蒙毅的时候,子婴出现过一次,劝谏秦二世。

所以这就出来了两个问题,第一,这秦王是怎么来的。第二,这子婴是什么人?我们要解释一下。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赵高把秦二世杀掉以后,其实赵高这个时候自己想做皇帝的,但是赵高看见大臣们都沉默,这个大臣们无言的反抗,让赵高感到心虚,所以他上那个大殿他都感觉汶川地震一样,地动山摇,椅子都坐不住,心虚到极点了,所以他不敢当皇帝了。

他选来选去,选了一个人,但是他先立了规矩,他说过去秦始皇那个时代,不但拥有关中之地,而且拥有整个天下,那个时代叫做皇帝。现在不同了,现在秦国只有关中这一块,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已经被重新立国的六国所占领了。那就是秦国的土地,已经大面积的缩水了。既然土地面积缩水了,那这个皇帝就不能叫了,咱们还恢复原来的说法,叫秦王,这就是秦王的来历。

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堂兄弟 堂兄弟
第二个问题就是子婴。子婴是谁?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回答,因为是子婴杀掉了赵高。根据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文献的记载,子婴的身份有三种说法,《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他是秦二世的侄子,这是第一种说法。《李斯列传》的记载,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这是第二种说法。

另外《史记》的《六国年表》记载,他是秦二世的哥哥,三种说法。其中以秦二世的侄子这个说法最流行。大多数人都用这个说法,而且说这个侄子不是别人,说他是被杀死的公子扶苏的儿子。这样以来,子婴的身份《史记》司马迁的记载三种说法。那么哪一种是比较正确的呢?

我们先说一说那个最流行的,就是秦二世他哥哥的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秦二世侄子这个说法能不能成立?这个说法有两点有问题:

第一,年龄不符。因为他要是扶苏的儿子的话,我们可以算一算他有多大年纪。秦始皇是49岁,49周岁,50虚岁死的,我们就按50岁算。秦始皇50岁死,秦始皇多大生扶苏呢?生他的皇长子扶苏呢?历史没有记载,我们推算一下,就按17岁生儿子来算。那么17岁生儿子,那么就得16岁结婚啊,这个就差不多是够早的了,16岁结婚,而且17岁就生了扶苏了。

那么这就意味着秦始皇跟扶苏的年龄相差了17年。秦始皇死的时候扶苏的年龄应该多大呢?因此是33。50减17不就是33吗?扶苏的儿子,我们再算一算,扶苏死的时候33,假如说扶苏也是17岁生儿子,生了个子婴,假如是这样的话,当秦二世继位的时候,你用33岁减17岁,秦二世继位的时候他那个儿子多大呢?16岁。秦二世就活了三年,那么他那个儿子19岁。

这是最大的年龄了。假如说他是扶苏的儿子的话,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的话,他只能是在秦二世被杀的时候他19岁。但是史书明确记载,子婴在刺杀赵高之前,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儿密谋,他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商量好以后,把赵高杀了。你想想,他多大呢?他19岁。

他19岁,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他19岁我们也按他17岁生儿子,他儿子多大呢?两岁,两个儿子,都算双胞胎,和他两个两岁的双胞胎儿子商量,怎么把赵高给做掉,这能成立吗?说不过去,年龄不符。因为史书明确记载,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是和他两个儿子在一块儿密谋的,你要这样一算,秦二世侄子这个说法不成立。

再一个,地位不称。赵高在立子婴的时候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说这个子婴在老百姓中间很有影响,子婴很有影响,假如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么他只有19岁,他在老百姓中间有多大的影响?那也不过相当于咱们现在一个80后,甚至相当于一个90后,你说你在全国老百姓中间有多大影响?这不可能。所以二世兄子说,就是二世侄子这一说不能成立。

另一个说法呢?说他是秦二世的哥哥,这话也不可靠。虽然是《史记?六国年表》明确记载的,它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何以苟活?就是他怎么能活下来,我们知道秦二世当了皇帝以后,他把他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视为政治对手,都杀了,杀光了。为什么子婴能活下来啊?这是第一点,活不下来的。

第二点,史书还记载,当秦二世要杀蒙恬、蒙毅的时候,子婴是挺身而出,劝秦二世不能杀,而且劝的话说得非常重。子婴怎么说呢?他说你现在要杀蒙恬、蒙毅,就像赵国的亡国之君赵迁,杀那个大将李牧;就像齐国的亡国之君田建,他杀他的忠臣,你想想,把秦二世比作亡国之君,他要是秦二世的哥哥,他不被杀已经是万幸了,他还敢说这样的话?而且说完之后,秦二世不予计较,没有追究责任。这个话绝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说出来的。

那反过来也证明,这个人在秦二世的关系上是有特殊身份的一个人,他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他要是他哥哥,要么被杀,要么小心谨慎的一句话都不敢讲,怎么敢说这么重的话?不可能。

最后剩了一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一说出自《李斯列传》。那么这一说可靠不可靠呢?我觉得有三点要提出来:

第一,年龄相符。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是50岁死的,他弟弟多大?至少40多吧?那么40多他的儿子多大?那差不多也是20多岁,他和儿子们商量杀赵高,这年龄上说得过去。

第二点,身份相符。他向秦二世进谏的时候,话说的那么重,秦二世不计较他,为什么呢?很简单啊,这是他叔叔,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那就是秦二世的叔叔,他的身份在那儿放着呢,话说的再重,毕竟是他叔呢,他不敢轻易对他叔叔怎么样,这是第一。再一个,秦国的国君继承制,只有秦武王,爱举重的秦武王,他死的时候因为太年轻没有儿子,选了他一个兄弟继位。

历来都是父死子继,弟弟是不能继承君位的。秦始皇的弟弟由于不能继承君位,所以秦始皇的弟弟最没有顾忌,因为我的身份不能当官,不能当国君,所以我不怕。你要是有可能当,那秦二世就盯上你了,就惦记上你了,那就麻烦了。因为你不能继承君位,那你就没有这种对秦二世的威胁了,所以说话就很随便了。他说你杀蒙恬、蒙毅,那就像赵国的亡国之君杀李牧一样,话说的再重,秦二世觉得没有威胁,因为他不能继承君位。所以我觉得,是他弟弟的可能性第二点的身份相符。

第三点,声望相合。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40来岁,他在老百姓中间口碑好,人气旺,这是有可能的,因为他敢于挺身而出,为蒙恬、蒙毅兄弟说话。秦二世在赵高的怂恿之下杀蒙氏兄弟的时候李斯是一句话都不讲,唯独子婴敢于劝谏,而且话说得份量很重,而且子婴是一个很耿直的人,敢于说话,敢于坚持正义。在这种情况下,他在老百姓中间有人气,有威望,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所以我们大体上可以判断,继位的子婴,应当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一说比较可靠。这就我们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子婴是谁。

那剩下来就是第三个问题,子婴怎么把赵高给杀了呢?赵高可是只杀别人从来不被别人所杀的人啊?子婴怎么杀的他呢?这过程其实既简单也复杂。

说简单可以这样讲,就是赵高在秦二世死了以后,自己想当皇帝但是又不敢当,他就选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婴继位,而且把皇帝的帽子成秦王,然后叫子婴到一个宫中斋戒五天,斋戒五天以后,然后到祖庙中间,去接受皇帝的玉玺,来正式继位。然后子婴就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那个宫中去斋戒了宫。到了宫中以后,这个子婴就在琢磨这件事了,他跟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还有一个宦官,叫韩谈,他说赵高杀秦二世,本来是自己要当皇帝的,但是又不敢当,不敢的原因是怕大臣们杀了他,所以他现在立我,这完全是一个权宜之计。他叫我到祖庙中间去接收那个玉玺,那就意味着到祖庙里他会杀了我。这是一点,再一个我已经听说,赵高跟刘邦已经开始勾结了。这时候,刘邦已经从陕西的武关打入了关中,刘邦已经入关了。赵高已经开始跟刘邦已经秘密接触,他们两个商量好怎么办呢?赵高说,我帮助你把秦国给来掉,然后我来做关中王,关外的我就不要了。赵高和刘邦已经秘密勾结谈判。在这种情况下,子婴就决定要杀赵高了,因为我不杀他他必杀我,他叫我斋戒五天到祖庙去,我就不去,我要不去,他就会来,他只要来,我就有办法把他干掉,子婴就商量好。然后到第五天头上,五天斋戒过去了,该让子婴去祖庙的时候,子婴就是不去,铁定主意就是不去。然后赵高就急了,派几拔人去请,请不动,最后赵高来了,赵高一来,子婴就请他入宫。子婴就指使他的宦官韩谈把赵高给杀了,而且立即下令对赵高来三族。

子婴用计杀掉了赵高,杀掉了乱秦亡秦的元凶,按理说,秦帝国的命运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子婴是一个主持正义的人,子婴是一个深得民心的人,子婴是一个有魄力、有智谋的人,但是,子婴仅仅当了46天的秦王,刘邦就打到了咸阳附近,驻军霸上,就在今天西安的东南。子婴穿上丧服,拿着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在轵道,就在西安附近,轵道是一个亭,向刘邦投降,秦帝国至此宣告灭亡。秦朝从襄公立国到子婴投降,前后600多年,30多代国君,秦王子婴只做了46天国君。

我们上一集讲过,子婴有魄力、有智谋,而且也是个很勇敢的人,他并非是一个无能之辈,为什么这么一个人,竟然不能够挽救一个王朝的灭亡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讲一讲天下的大势,我历来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我认为古今中外所有的英雄都是时势英雄,离开这个时代就没有这个时代的英雄。

子婴他之所以最后亡国,是因为当时天下的大势已经让他无力挽回了,也就是说,二世养患,赵高嫁祸,积重难返,大势所趋,无力回天,子婴投降,没有办法了。但是这个大势我们一直没有讲。我们从《秘不发丧》那一集开始,我们用了很长的篇幅讲的是在后秦始皇时代,秦朝中央政府内部的杀戮和清洗,而没有去讲秦二世继位以后天下大势的变化。

而这个天下的大势的变化,是决定子婴最后投降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秦二世元年七月,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的起义,陈胜、吴广的起义,距离秦始皇的沙丘病故,整整一年。巧得很,头一年七月,秦始皇病故,第二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所以我们说陈胜吴广的起义,那不光是秦二世的责任。要叫我来看,叫老班子难辞其疚,新班子无所作为。如果说得更明确一点,叫秦始皇难辞其疚,秦二世无所作为,这就更明确了。

本来,一个帝国的政权,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个重大事件就是陈胜吴广的起义,帝国的元首就应当集中精力去处理这件事情。但是秦二世是怎么做的呢?秦二世的做法让我们非常困惑不解。秦二世一听说关东去的使者回来向他报告,说天下发生了这些事情以后,不承认,他觉得这个使者是说谎,把使者投到狱中,从此以后没有人敢说这件事了。你可见秦二世采取的是个什么政策呢?用我们今天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话,这叫鸵鸟政策。把头插到里边,外边的世界,我根本不闻不看,我不承认,采取了一个不承认的做法。

实际上,这个时候,天下大势出现了两点重要变化:一个是关东形势剧变。第二个是秦二世漠然置之。

我们先讲讲秦二世为什么要漠然置之,就秦二世为什么对这个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秦二世不是个白痴啊?我想这里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秦二世的盲目自信和盲目乐观。

我们先说盲目自信。秦国是以武力兼并六国的,是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秦国的军队打六国的军队是势如破竹,秦二世虽然没有参与兼并六国的战争,但是他对他的父亲兼并六国战争的形势还是了解的,他知道秦国的武装力量是天下无敌的。这一点,秦二世非常自信的,也没有错。所以,21岁继位的秦二世对秦国自身武装力量的强大那是非常有自信的。所以听说有几个人造反,他采取的态度蔑视之,这个是很自然的,这叫盲目自信。

为什么说盲目乐观呢?因为秦始皇也很聪明,因为他知道要造反、要起义的人手中一定要拿家伙,没家伙赤手空拳是要吃亏的,所以秦始皇当了皇帝以后就立即下令,把天下的兵器全部收缴了,收缴天下的兵器,然后全部集中到秦咸阳,回炉冶炼,铸成了12个人形钟架两边的立柱。但有的说法是12个金人,我不准备采用这个说法。他铸成了12个人形钟架两边的立柱,一个立柱重多少斤呢?一个立柱重6万斤。你想想,这个6万斤的立柱,要多少兵器回炉冶炼以后,才能铸成啊?所以秦始皇几乎把天下的兵器都收光了。

收光以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反证,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用的什么兵器?我们不知道。但是贾谊在《过秦论》中间讲了非常有名的八个字,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什么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啊?砍一根树枝当兵器,拔一个竹竿,挑一块破布做大旗。陈胜吴广的军队起兵的时候武器确实很差,这也是秦二世很乐观的。就是你们手里什么都没有,我这儿有兵器你们那儿没兵器,所以秦二世很乐观,秦始皇把天下的兵器都收了嘛。

反秦武装被消灭了,反秦的兵器被收缴了,都熔化了,铸成了六万斤重的钟架的人形立柱,他觉得老百姓手里没有兵器了。但是他没有想到一点,陈胜吴广一起义,天下的老百姓纷纷响应,那些年轻人纷纷把自己的那个县的县令跟县长给杀了,杀了以后就夺了兵器,这样以来,陈胜吴广的军队就不断地得到兵器,从这个意义上讲,秦二世成了天下反秦武装的运输大队长,后来他的士兵就有兵器了嘛。

这就是他不以为然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盲目乐观、盲目自信,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附注:子婴的身份记载

1、《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2、《史记》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

3、《史记·李斯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4、《史记·李斯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神仙湾老宋分析:

大家分析问题只从秦始皇和其父亲出发,忽略了上三代血亲,秦孝文王的孙子问题。当秦始皇处理了自己的三个弟弟,两个处死,一个逃到赵国,没有记录记载还有一个弟弟在秦国,亲兄弟可以排除,亲兄弟的儿子不可能幸免,两个异父兄弟不可能存在子女。而亲兄弟成矯逃到赵国,历史上并没有成矯儿子的记录。这就排除兄弟之子的可能。秦二世杀掉了全部的17个兄长和众多姐妹,不可能放过他的亲侄子们,更不可能有兄长例外逃出杀戮,可以排除胡亥的亲兄弟和亲侄子的可能,从秦始皇到秦二世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全部被清除,第三代尚未长大已被清除,胡亥就成了唯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秦二世自然认为皇位没有了威胁,当秦二世死后,没有子女,近支继承人丧失,但皇族还在,皇族仍可选出继承人,血缘最近的是谁,秦孝文王的孙子,秦庄襄王的侄子,秦庄襄王有20个兄弟,他们不可能都没有儿子,他们只是因为理论上没有继承王位的机会,才排除出诛杀范围,应该大部分存活。也就是说经过秦二世和赵高的杀戮,近支全部丧失,但三代以内还有许多堂兄弟没受波及,始皇帝应还有许多堂兄弟活在世上。如果秦始皇的直系一支绝灭,那么这些近支皇族,秦始皇的堂兄弟就成了法定的秦王候选对象,秦孝文王的孙子,秦庄襄王的侄子,秦始皇这些堂兄弟有很多,最有名望的就最有可能,也就成了秦王绝对候选人之一。子婴曾经劝说过秦二世,秦二世并不生气,原因可能是:1、子婴是皇族近亲,2、子婴是长辈,3、子婴不在继承人之列,并不威胁皇位,4、子婴有名望,贤名在外。所以子婴不应该是秦始皇的儿子和孙子,也不可能是弟弟成矯的儿子,应该是秦始皇的皇族三代内近亲,秦庄襄王20个兄弟中某个兄弟的儿子,是秦始皇的堂弟,是秦始皇比较有声望的皇亲,因为是皇族近亲,又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才能在秦二世及赵高打击下存活下来。

从上分析,排除秦始皇的儿子和兄弟,子婴身份就有四个结果,及1、堂兄弟之孙,2、堂兄帝之子 ,3、堂兄弟,4、堂兄弟。堂兄弟的儿子和孙子血缘太远,都四到五代,出了三代,皇族内部可能都摆不平,只有秦孝文王的孙子,始皇帝堂兄弟相对血缘最近,属三代内血亲。在皇族中最具有继承权。

神仙湾老宋观点:我个人认为子婴是秦始皇堂兄弟的机会最大,可能性超过任何推测。真正确定还需考古发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818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李开元:谁是秦始皇的父亲?

子楚,是子异的字号。这段纪事说,吕不韦与绝色善舞的邯郸美人赵姬同居,知道赵姬怀了孕。就在这个期间,子异到吕不韦家做客宴饮,见到赵姬而一见钟情,起身敬酒,请求吕不韦将赵姬送与自己。吕不韦开始非常生气,后来考虑到自己已经为子异的政治前

解离的真实——秦始皇 解离的真实在线阅读

解离的真实——秦始皇最近因为一部小说,对秦始皇观感大变。百度了一下秦始皇的生平,崇拜不已。如此有作为的千古一帝,在司马迁非古厚今的《史记》中,居然成了一个形象阴鸷、残虐不堪的暴君。世人非议秦始皇无非拿统一六国的杀戮、大

近观秦始皇 秦始皇生死观

当代历史小说作家王文中先生,倾尽家财,访遍战国七雄古战场,历经8年,用笔(而不是用电脑)写下了洋洋200万言的人物大传《秦始皇》。他用“霸道”二字形容秦始皇,他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男人。他霸道地书写山河!他霸道地挥霍皇权!他霸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王立群读史记项羽全集

唐人论秦类型:历史/中国皇帝|历史时刻|名人|历史揭秘来源:百家讲坛介绍:汉朝刚刚建立,汉朝的统治者和臣民急切想借鉴秦朝速亡的教训,为了证明汉朝的正统,汉代儒者对秦始皇的评价都是立足于他所推行的暴政,所以以贾谊为代表的大部分人都认为

声明:《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堂兄弟 堂兄弟》为网友浅巷墨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