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一本“23军老战士征战散记”——《烽火忆当年》,这本615页的著作,以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为23军回忆录《雄师百战》作的序为代序;曾任我们23军政委、福州军区政委、南京军区政委的傅奎清中将撰写了序言。书中共收入109篇回忆文章,从23军的前身——新四军第一师、华东军区第四纵队的作战,一直写到23军担负的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还写了新时期23军炮兵团的“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干部苏宁”的英雄事迹。这些文章,都是我们号称“铁军雄师,华东劲旅”的23军的前辈、首长,用自己的生命写成的火与血的历史篇章,都是我们23军部队官兵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创建历史功勋的真实记录!拜读、学习这些文章,深为我们23军英雄部队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23军的一兵而自豪!
在书中,有多篇关于23军文工团及其所辖的67师、73师(后来改为68师)、69师文工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文章。其中,张建藩前辈作为志愿军时23军文工团的骨干,他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讲述了一个23军文工团团员的有趣故事:
“1956年夏天,文工团奉命去开城板门店为捷克、波兰、瑞士、瑞典等四个中立国及中朝方停战代表团演出”,“在演出期间,有一个波兰首席代表,叫什么斯基的大校,一眼就相中了我们团优秀舞蹈演员艺兵同志,他说他自小就梦想有一个黑头发黑眼睛东方姑娘作终生伴侣,于是他有事没事天天往文工团驻地跑。这使得全团上下非常紧张(把艺兵藏起来,那时曾发起过保卫艺兵同志的行动),再三向他说明并拒绝,可那位仁兄口气很大:我要向你们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来。过了几天,文工团完成了值班演出任务,去平壤到志愿军总部慰问演出,‘逃离’了这是非之地,避开了使人尴尬的纠缠。”
看到此,让人忍俊不禁!不由得探究:艺兵,何许人也?那位“斯基大校”,为什么对她情有独钟?
原来,这位23军文工团团员艺兵,本名叫沈一香,她10岁当兵,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朝的时候还是个11岁的孩子,所以,入朝行军她走不动时,就让她骑在战友的脖子上行军。
后来,她成了主持人许戈辉的妈妈。
志愿军小老兵——艺兵(沈一香)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图拿着一个小玩具;下图依偎在指导员的大衣里
![[转载]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 团员年龄限制](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15847t014a9f6ae62c2306bb.jpg)
志愿军小老兵——艺兵(沈一香)与女儿许戈辉在南昌
许戈辉
沈一香改名叫艺兵,是她参军后部队首长给改的,说是“文艺为兵服务”。直到现在,户口本上、身份证上的名字,仍然是“艺兵”。
其实,艺兵1950年入伍时的单位,是驻长沙的工程兵重机械团——18团的宣传队,1951年她跟随18团入朝后,在战场上为部队演了许多仇视美帝、鼓舞士气的好节目,非常受欢迎,战士们都喜欢这个小孩子、小朋友、小战士、小演员。
1953年朝鲜停战后,艺兵调进了志愿军23军文工团,进一步展现了她的才能,文工团派她去朝鲜国立艺术剧院学习朝鲜舞蹈,成为跳朝鲜舞最好的演员;加上这时的艺兵出落成了青春靓丽的“二八佳人”,所以1956年在板门店演出时,吸引了那位“斯基大校”的眼球、拴住了他的芳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艺兵随同23军回到祖国,军部驻防在哈尔滨。23军文工团给建设中的大庆等企业、单位进行汇报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这年的七八月,艺兵被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挑走,后来又进入总政文工团,成为跳朝鲜舞的台柱子,曾在一场演出中担任独舞、领舞7次出场。有一次,周总理问她们的军衔,别人都说是少尉;艺兵说自己是中尉。周总理马上说:那你的生活经验少。因为周总理估计出她很小就当了兵,在社会上生活的时间短。后来,艺兵调到大西北,进入国防科工委文工团。
上世纪60年代末,艺兵转业到长沙一个农场,又调进北京的一家企业工作。
如今,照片告诉我们: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斗了8年的志愿军小老兵——艺兵,还是跳舞的身材,依然年轻!
2009年12月19日,艺兵(前排右3)与23军文工团的志愿军老战友见面了,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照片采自网络,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