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寒食 韩翃拼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出典] 韩翃 《寒食》

注:

1、《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注释:

寒食:节令,在农历清明节前一、二日,旧俗禁火三日,吃冷食,故称。

御柳:御苑之柳。旧俗寒食插柳于门,故言及柳。

传蜡烛:唐时寒食宫中特许燃烛,日暮食,以烛燃榆柳之火赐近臣。

五侯:指近幸之臣。又指宦官。



3、译文1: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

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译文4:

暮春的长安城无处不飞舞着柳絮扬花,寒食时节宫中御柳在春风中动荡倾斜。傍晚时汉宫正分赐蜡烛,轻烟袅袅散入五侯之家。



4、韩翃(音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5、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寒食 韩翃拼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这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七言绝句《寒食》。这首诗在当时的名气很大。不知怎么着就传到了德宗皇帝的耳中,德宗皇帝甚为高兴,竟记住了韩翃这个人。不知过了多久,德宗皇帝想任命一个起草诏书的知制诰,臣下拟了几个人选报上去,皆不允。好象是报的次数多了,德宗皇帝有点不耐烦了。于是对办事的大臣说:“让韩翃当吧”。这位大臣问:“是哪位韩翃啊?”德宗皇帝说:“就是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

当皇帝与大臣对话的时候,我们的这个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正僵卧寒村,赋闲故里,韩家那个简陋的茅屋里光线暗淡,连一片花瓣一点花影也没有。一句诗改变了一个寒士的命运。一句诗成就了韩翃的诗人地位。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35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9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58名。



6、如果我们将元宵节和中和节视为官方创造了若干传统节日的例证,那么清明赐新火则是官方创造节俗的代表。寒食节是汉代形成的一个民间节日,最初节期不定,或在隆冬,或在春中,或在夏中,南北朝之后相对固定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一日、两日或三日。早期的节俗活动主要就是禁火,吃冷食。到了唐代,寒食节“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依然保留了禁火的惯制。寒食节禁火之后重新燃火,这在唐代之前也是必须之事,但将所燃之火称为新火并赐给官吏,则是唐朝官方的创设。“至清明,尚食内园宫小儿于殿前钻火。”在位的帝王,则将钻来的新火颁赐给王公大臣。所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一做法影响深远,不仅宋代仍有赐官吏新火的做法,就是民间,人们也纷纷在清明日钻取新火。杜甫说“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崔元翰说“草上云时覆,钻火见樵人”。



7、节日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但很多的节日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至少中国的节日是少不了吃。春节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个节一个吃法,一个节吃一个品种。唯一的寒食节是不动火的,但好像没传下来,中国很多人现在已经不知道寒食节。在寒食节发端的时节,就没有认真地执行,“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然,不能完全推广,寒食节自然就废了。没有吃喝的节日,是没有生命力的。



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今不胜昔,长安堪比上海。想来遥遥远远的坟茔,已经长满了青草,迎春花也已经开放,代我而立的柏树,是否苍郁依然?

风轻轻的吹,似乎一夜之间可以把我吹会故乡,在静静的伫立中,依依回忆起从前的点滴痕迹。这是在瞬间,时间飞逝了九年,而我们终于长长久久远隔于两界!

有多久,不曾在梦中见到你,而又几曾忘记,你严厉的声音。那是97年我离家之时,你说,我以后,若是和黄赌毒沾了半点关系,不管我跑到那里,你都会找到,你会把我砍了,然后自己也会做个了断……那时候,更多的是不解,而这一走,却已永远不能够在回去,没有了你的家,已然失去了它最深沉的意义。晃悠悠十年将过,始得明白,当初的字句血泪,虽然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然而稳稳走来,最落寞的失望,却是始终不能与你分享。身上衣衫口中食,终是一无回报。

从我跌坐草中,凝视你化为青烟直入云霄的那一刻,我知道,你会永远在天空中注视着我。

只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失落的事情无至于此。而我,终于连祭拜都已不能,养我这样的儿子,终究也没有什么用处。在生存和死亡面前,人总是要屈服。

那么,我在做些什么,在填补空白,在找寻快乐。北燕南飞,水往东流。我知道,我在传承些什么,虽然,我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一世,其实很短暂,终于明白,不瞻前顾后的往前走,才是永恒。



9、清明时节,也是古时的寒食节。艾米果这种节日特色的食物就是其中的亮点,冷冷的却也极其适口,让这寒食节气变得那样的动人,那样的感人。却不见古时诗句唱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多少寒食时节诗句徜徉在我们耳边,多少清明泪滴滴落在我们发梢,多少怀念在这特别的时分,多少断肠人在天涯路上轻叹,多少遥远的传承因为这个节日而变得永远铭记。



10、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扫墓,踏青,植树,插柳,唤醒了人们裹了一冬 的闲顿。我提脚落在新绿上,便不由得想起家里的父母。 儿子现在还小, 母亲额上的皱纹已清楚的记录着他每天的顽皮和闹腾, 父亲也是每天赶 着点儿回家,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身在外工作,得益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每次回家 都尽心去回报。今年的清明,似也带有些耐人的寻味,冥冥间嗅闻空气里,那种味道就会不 禁然让人再次想起亲人的那时和现在。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处清明一处思念,彼此熟悉的亦是彼此珍惜的, 多少人的寄托又岂能一个清明而止。



11、清明是个节气。当此时,春风浩荡,阳光明媚,天空多了湛蓝与高远的空灵,山野添了翠绿与姹紫嫣红的新鲜,湖泊透了澄澈靓丽的明净,空气渗着清新和芬芳。更重要的,是万物于心都有了蓬勃与舒脱生长的释放。“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因为新绿,因为生长,因为播种,一轮新的希望在诸多如我辈被束缚禁锢在尘世奔忙的轨道里的心灵,又燃起无尽的期待与梦想。杂尘滤去,清明便如水空澄。

清明又是个节日,是祭祖扫墓和踏青郊游的日子。新绿再来,携带酒食果品,点燃香火纸钱,上坟培土插柳。在这万物复苏的日子洒酒清祭,览山川青翠,满眼新意,缅怀追思,告慰先祖,清明与酒便有了不解之缘。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很喜欢读韩文公的这首诗,朗朗上口而外,满城花飞,东风拂柳,宫院重重,轻烟如雾,唐时清明寒食的景况如在眼前。相传春秋时,介子推曾割股啖君,后晋文公焚山寻恩,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下山受封,惹世人多少感叹,从此寒食祭奠成为习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这是后人的意象,但就清明本身,又添了政治的内涵,有了另一番境地。或者与老子的“大同”有一比吧。不过最契合的莫过于陶潜先生的《桃花源记》。芳草鲜美,桃林缤纷,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种作,怡然自乐。我相信这绝对是陶潜先生对理想的清明之境的想象。清明时节清明世界,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境地么。

清明踏青,是与清明之境的最好交融。试想,鸟语花香,山水灵动,人处此境,满目清明,内外澄澈。这种空澄通透,鲜嫩新润,如麦苗翠青拔节,如蝉蜕壳新生,如沐阳光清风,畅开心扉,淋漓呼吸,灵动心思,轻盈无碍的境地,给人多少逸飞的遐思和酣畅的自在?

说到踏青,境界最高者自然算书圣右军老先生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仰观俯察,游目骋怀……如此等等,文采、书艺、群贤、美景齐聚,怪不得老先生自己都感叹“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空怅惘,羡煞多少后来人,我辈是难以企及了。

不过,论语中有一段踏青的描述,倒颇平近。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曾皙的理想生活。时光过去了数千年,依然让我神往,我的理想也不过如此,不知是世间人生大道本来相通,还是我辈根本就没有进步。惭愧之余,默读夫子的喟叹:“吾与点也!”也算一丝安慰吧。

耳边蓦然响起韩晓的歌:“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是怎样的清明境地啊。比较惨的是,我没钱也没时间。看来,对于清明之境,在一段可以想象的时间之内,只能是慢慢想着了。



12、寒食节设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时间约在清明前二天。这个时候举国炊烟不继,人们只能食用早以备好的冷食。隔年的余烬息灭了,人们要重寻新火,乞求新年吉庆。这个新火从那里来呢?韩翃的诗告诉我们,从皇家来,至少京城人家的新火是从皇家乞得的,京城是首善之区,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其它地方的情况是可想而知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种无比荣耀的威严和乾纲独断的威仪,让我们的德宗皇帝好生感动。

治理国家不同于治理州县,州县的事情过于琐碎,好象不足以体现领导艺术。做到皇帝这一步了,有时候,做事只需做个样子,说话也只需表个态度就行。抓事情,也常常只抓住几条线。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纲举目张那个意思。而这个寒食传火,就是一个典型的样版工程。它所包含的政治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这里面其实还有一层,就是权力的垄断。当共公的权利被某个执政团体或家族垄断的时候,人民不仅没有了参政的权利,而且连经济权利也会一同丧失。

散入五侯家的岂只是轻烟而矣?他们差不多就是皇帝赋予的特权,五侯们借此掌握了天下人的命运。可以约束升斗小民的东西太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历史上都曾被政府垄断经营。政府从这上面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历史上曾经达到了骇人的程度。宋朝苏辙在给皇帝上的一个奏折里说,天下赋税可以分成四分,北国番邦消耗其一,五侯和政府消耗其一,军队消耗了其一,其所余为皇家耗尽。也就是,从百姓这里搜括的钱没有一分钱是用在民众身上的。宋朝如此,唐朝也好不到那去。这在世界各国政府的财政史是罕见的,也是最无耻的。孔夫子说,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反视诸儒所为,其仁义何在?

显然五侯在经营垄断特权的时候,回报给皇家的金银财宝也是无比丰厚的。对于白花花的银子和珍宝,德宗应该是满意的,因为这算起来,真正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一缕轻烟,收获四分之一的财税。何乐而不为。韩翃的《寒食》,无论从写作切入点看,还是从用笔的口气上分析,应该都是充分表达了德宗皇帝的心声。在这一点上,管人事的愚蠢大臣们显然没有看出来,他们推选出来的知制诰人选,无一让德宗称心。害得德宗只好自己点将。选了一个寒士韩翃作为皇家的代言人。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德宗皇帝的这缕轻烟也许还没有烟消云散。打倒垄断的呼声还在耳畔响起,可是这一切只好比眼下四川的旱情:千里龟裂,禾苗枯萎,无助小民,只好仰天而望,企盼甘霖,但是老天会理会这些么?也许只是沉闷地打了几个响雷,听听响也就罢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8858.html

更多阅读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 《白马篇》 曹植白马篇赏析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译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 俯身就能打碎箭靶。[出典]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注:1、 《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声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寒食 韩翃拼音》为网友喜旧之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