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龟寿 人寿 社会寿命 想长寿么? 长寿花寿命

标题:龟寿 人寿 社会寿命 想长寿么?参与讨论 推荐 收藏

   作者:闻真 (2013-04-22 10:26:03.0) 给作者发送短消息

赞成:0票 反对:0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龟一直被作为长寿的象征,民间就有“ 千年王八万年龟” 的传说。在古书中关于龟长寿的记载和描述可谓层出不穷。 汉代刘向说:“龟之言久,千岁而灵。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也。 ” 说的是只有寿达千年的神龟,才能预知吉凶。《 庄子?逍遥游》中也说: “ 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 冥灵即龟, 也就是说龟有千年之寿。 南朝《述异记》 中说: “ 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 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三国时期曹操的诗《龟虽寿》 , 至今广为吟诵。明代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中称: “ 龟、 鹿皆灵而有寿。” 司马迁在《 史记?龟策列传》 中说: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 移床,龟尚生不死。” 古代还有用“ 寿蔽天地”来形容龟寿之长,意思是说龟的寿命要盖过天地。在古人眼里, 龟寿命之长令人惊叹, 因此将龟与龙、 凤、 麟并列为“ 四灵 ” ,作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民间祝寿礼品上常写上“松鹤延年,龟鹤遐龄”等贺词。如今在闽南一带把寿达百岁的老人称为“龟龄” , 祝贺老人百岁的寿宴称为“龟寿宴” ,用米面做成龟状的果品称“龟果” 。有人在房屋开基时,将龟埋在柱基下,以求吉祥长寿。也有人在衣帽上绣上龟的图案以图长寿。

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龟的生理寿命。关于动物寿命的研究理论和假说很多, 包括遗传学(遗传、进化、基因组的大小)、细胞学(端粒、端粒酶、干细胞) 、生理学(代谢速率、性成熟年龄、脑大小和体重) 、行为学(休眠、逃避敌害与防御能力) 、生物—物理学(熵增、熵限)以及生态学(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寿命理论研究。但迄今还没有成熟统一的长寿理论。究竟龟的生理寿命有多长,长寿的奥秘在哪里?这些问题目前尚不够明确。

为什么龟能长寿呢?

寿命可分为生理寿命和社会寿命。生理寿命是指种群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自然生长,但因自身器官生理上的衰老而死亡的平均寿命;社会寿命指动植物种群、个体、在动植物社会里,因被捕食、疾病、不良气候环境、天灾人祸、等外界原因,引起死亡的平均寿命。

在此,只研究生物的生理寿命。

遗传进化研究表明 :寿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状,它既与许多质量性状有关,又与许多数量性状有关, 受多基因控制。不同物种的寿命各异, 寿命是进化的产物,进化蕴藏着寿命形成的机理。

科学研究表明,进化使具有高水平清除活性氧的物种保持了最大的寿命。氧有双重效应: 它一方面通过呼吸过程供给细胞能量,支持一切生命活动;但另一方面,少部分氧在线粒体被还原生成活性氧, 成为衰老启动因子。因此,消除活性氧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条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专一性活性氧消除酶,自然选择中保留高活性SOD物种, 其寿命与SOD活力呈正比。SOD活力是维持氧化还原潜力、保证内稳态的必需条件,这个条件是支撑长寿的重要因素。科学家对灵长类进化系的耗氧、寿限和SOD活力关 系的研究表明,机体对活性氧的消除水平决定寿限。不同物种单位体重组织终生消耗氧的水平几乎在同一数量级,寿命短仍保持高水平耗氧量,说明其代谢率高,而代谢率低则利于长寿。因为乌龟动作少,消耗少,新陈代谢慢,所以长寿。

研究人员通过限制食物的摄取量和减少热量供应,降低了活性氧的产生,延长了受测试动物的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在不同进化系的物种试验中收到等同效应。其中龟的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分别延长了39%和9.3%,这说明SOD活力是影响龟长寿的因素之一。科学家们认为:较低的代谢率、较高的成体存活率、缓慢衰老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坚硬龟甲是进化上有利于龟长寿的特点。对美国三爪箱龟的研究表明: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的龟的繁殖能力没有明显区别,并且老龟的生育能力似乎更强,这说明龟衰老非常缓慢。龟的性成熟的延迟与长寿存在着明显的协同进化。有关研究揭示,龟性成熟年龄一般在6-12年,有的需要20年以上。例如,三线闭壳龟5—7岁性成熟,四爪陆龟10—12岁性成熟,缅甸陆龟大约16岁性成熟,海龟20—25岁才性成熟。总而言之,寿命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它受到很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要揭开龟长寿的奥秘, 单从某一个角度是很难解释清楚的,需要从多角度去研究分析。一般认为:龟类的代谢率低,生长发育比较缓慢,性成熟晚,缓慢衰老 ,具有保护功能的坚硬龟甲,在不良气候环境条件下还具有休眠行为,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长寿。

龟的生理寿命很长。从生存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解释动物的社会寿命。龟耐饥饿能力极强,这与其较低的代谢率有关。一般的龟,在一个月甚至数个月内不吃不喝仍然能延续生命。在自然界食物短缺的条件下,龟的这种非凡能力也有助于延长生态寿命。尽管如此,一般的野生龟,由于经常吃不到东西受到疾病或天敌的威胁,寿命一般在50—70年, 超过100年的是少数。

几百年来,人们从各种角度,采用各种方法,曾对长寿的原因进行分析。经物理——生物学家百年以来的反复研究和实验,其中一个结论是:龟,其体内的熵,总能保持在低的状态!

20世纪末,科学家提出的生命熵增加学说认为:生物从开始发育到死亡的过程,也是生命熵不断增加达到“ 熵限” 的过程。生物体的寿命取决于系统“熵限” 的大小和生命熵的增长率,而某种生物系统“熵限” 的大小则由这个系统进化而来的有序程度决定。生命熵的增长率除了受基因决定外,还取决于代谢率、活动强度、行为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包括遗传学(遗传、进化、基因组的大小)、细胞学(端粒、端粒酶、干细胞) 、生理学(代谢速率、性成熟年龄、脑大小和体重) 、行为学(休眠、逃避敌害与防御能力) 、生物—物理学 、以及生态学(环境因素)等方面。

从这个理论出发,似乎可以理解具有代谢率低、生长发育缓慢等特征的龟的长寿原因,但这也只是个定性的说明, 还不能定量地解释。

20 世纪60 年代,比利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把那些在非平衡和开放条件下通过体系内部耗散能量的不可逆过程产生和维持的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将熵推广到了与外界有能量交换的非平衡态热力学体系。熵的内涵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热力学熵,黑洞熵、信息熵等概念[1]。这种广义熵的提出, 阐明了非平衡态与平衡态热力学体系熵的本质是一致的,均受熵定律支配,从而也揭示了物理系统与生命系统的统一性[2]。   各生命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开放的非平衡系统, 生命现象也与熵有着密切关系, 生命体和一切无机物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具有高度有序性,与自动地从外界吸收负熵的功能。根据这一特点用“熵”来描述生命是较为恰当的。引入广义熵的概念来度量生命活动过程的质量, 称为生物熵。本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用于生命过程的研究,建立了生物熵随年龄正常变化的宏观数学模型, 用以描述生命过程的熵变。

1 生命的自组织过程中的公式模拟  一个无序的世界是不可能产生生命的,有生命的世界必然是有序的。生物进化是由单细胞向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也就是说向着更为有序、更为精确的方向进化,这是一个熵减的方向,与孤立系统向熵增的方向恰好相反,可以说生物进化是熵变为负的过程,即负熵是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

但是生命体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体系,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有效能量的作用下,可能把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状态,这个新的有序结构是靠不断耗散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的。

生命体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和负熵,可使生命系统的总熵值减小,从而有序度不断提高,生命体系才得以动态地发展。生物进化是个熵变为负的过程,即负熵是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

一个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组织现象。

自组织现象可以通过下面过程说明:

① 蛋白质大分子链由几十种类型的成千上万个氨基酸分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这种有组织的排列决不是随机形成的,而是生命的自组织过程[4]。这表明生命体的有序自组织的形成与随物质、能量和信息带进生物体而引起的负熵有关。大的负熵状态,必然有利于有序自组织的形成。而自组织有序度的提高, 也必然会导致生物熵的进一步减少。

②生命的成长过程是生命系统的熵变由负逐渐变化趋于0的过程,可以说随着生命的成长,生物熵是由快速减少到逐渐减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物组织的总量增加,有序度增加,生物熵总量减少,所以熵增为负。

③衰老是生命系统的熵的一种长期的缓慢的增加,也就是说随着生命的衰老,生命系统的混乱度增大,原因应该是生命自组织能力的下降造成负熵流的下降,生命系统的生物熵增加,直至极值而死亡,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5]。

生命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热力学系统,熵变可以用一个耗散型结果进行描述。

dS=dSi+dSe   式中, dS为微熵即熵变,表示热力学体系在某一状态时的熵变;dSi 为系统内不可逆过程产生的熵,dSi ≥0;dSe 是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产生的熵流,其符号可正可负。

根据生命过程可以建立一个简单数学模型描述生命过程的熵变。

以S(t) 表示t 时刻的生物熵值,那么1/S dS/dt 表示t 时刻生物熵的相对生长率, 从宏观上分析它应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生命体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熵增加f(t) >0 ; 另一部分是该生命体生命过程中自组织生成的熵流g(t),

所以   1/S dS/dt=f(t) + g(t)[6]

分析生命体的发育过程,我们知道由生命体内部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所引起的熵增流f(t) 总是先增加(生命体的出生到逐步成熟) 再减少(逐步衰老)[7]。生命过程中自组织生成的负熵流g(t) 也总是先增加(生命体的出生到逐步成熟) 再减少(逐步衰老)。根据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可以等到dS的解为:   dS=S0b(1-e-dt)-S0a(1-e-ct)   对比公式: dS=dSi+dSe   其中:负熵dSe=-S0a(1-e-ct) ,熵增 dSi=S0b(1-e-dt)   a,b是婴儿出生时的负熵、熵增系数,不考虑后天影响a,b应该是常量,起始时a ?b ;c、d分别是的时间变化系数,在生命过程中随时间有小的变化,且有d ?c 。其中, S(0) = S0 表示生命体刚出生时的熵值,也就是模型的初值, 一般认为其值较大。

假定以35岁为平衡点,即dS=0,可以得到:在小于35岁区间,dS由负值(较大)先快后慢减为0;大于35岁区间,dS由0先慢后快增加为正值(较大);只是后期dS增加过程较前期变化过程慢许多。

2 对正常生命过程中的熵变分析

0岁左右~10岁左右,这是生命成长发育的过程,负熵大于熵增,这时,且从大到小变化。从公式可以看出婴儿出生时的熵变为负熵且较大,促进婴儿快速生长(生物组织的增加,有序的扩大)。在生命成长中熵增也在增加,并且比负熵增加的快,造成生命成长是从出生到长成过程中是逐渐变缓的,这与生命成长过程是相符合的。这个时期由于生命组织的快速正常发育,组织细胞大量增长,代表熵减的有序组织快速增加。由于生命组织的快速增加,伴随生命活动的呼吸、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引发的熵增也必然增加。但总体来说,生物熵在快速下降中,熵变为负且有一定数值,生命在快速成长中。

10岁左右~20岁左右,这是生命基本长成的过程,负熵大于熵增,负熵与熵增从有一定差值到20岁左右接近相等,熵变为负,且逐渐接近零。到20岁左右,生命基本长成,这时负熵约等于熵增,熵变约等于零,生物熵进入低熵状态,生命开始进入巩固时期。这个时期由于生命组织的较快的正常发育,组织细胞继续大量增长,代表熵减的有序组较快的增加。由于生命组织的增加,伴随生命活动而引发的熵增也继续增加。生物熵已经降下来了,熵变为负,从一定数值下降到约等于零,生命在继续成长中。

20岁左右~35岁左右,这是生命的巩固时期。负熵从约等于熵增到与熵增相等,熵变为微负,熵变从约等于零到等于零,生命处在一个熵比较低的平衡状态中。这个时期负熵和熵增都处于比较大的平衡状态,生命的各项指标也都在最佳状态,生命处于旺盛阶段,负熵流和熵增流都比较大。

35岁左右~50岁左右,这是生命的衰老的预备时期。负熵从与熵增相等到约等于和小于熵增,熵变为微正,从等于零到约等于零,生命仍处在一个熵比较低的平衡状态中。生命处于旺盛阶段,负熵流和熵增流都比较大,生命体征同前一阶段比较略有下降。

50岁左右以后,生命开始进入衰老时期。负熵略小于熵增,熵变为正,生命过程中的负熵和熵增都在减少中,但熵已经开始缓慢增加了。这个时期由于人体各项功能的下降,组织再造能力下降,人体组织中自由基等垃圾成分增加,组织的有序度开始下降,负熵流下降,熵增流也下降,但熵变是增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熵渐渐增大起来,有序度也渐渐降下来了。

3 环境、疾病、死亡与生物熵

负熵是人体生命过程中产生的,正常情况下有较高的负熵流。

当生理功能由于某种原因失常,生命过程的负熵流将下降,生物熵的上升必然造成生命体许多不适与损害。通常而言,低熵态对应着比较有序的状态,即体内有效能高转化状态[2]。

天气变化与生物熵:正常情况下,由于生命已经适应了正常的气候变化,所以正常的天气变化对生命过程的负熵没有影响,只有发生突变时,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功能无法适应变化造成负熵下降,生物熵上升,人容易生病或感到不适。

环境污染与负熵:环境污染必定造成生命组织的损害,结果使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常,负熵流下降,生物熵上升,人容易生病或感到不适。

一般疾病与生物熵:当生物体患病的时候,输入生物体内的各种无序的物质在细胞和机体中堆积起来,细胞和肌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减弱,不能将它们分解消除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负熵流下降, 生物熵上升,若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无序物的堆积就会越积越多, 生物熵增大,生命就越来越弱。

肿瘤与生物熵:熵增加原理也可以解释肿瘤在人体内的发生、扩散。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基因以原癌基因的形式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内,没被激活时,不会形成肿瘤。原癌基因是一个活化能位点,在外界环境的诱导下,细胞可能发生癌变,即肿瘤的形成是非自发的。非自发的过程是一个熵减的过程,也就是说肿瘤细胞的熵小于正常细胞的熵[8]。然而肿瘤细胞是在体内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人体这个体系就相当于肿瘤细胞的外部环境,正是由于肿瘤细胞的熵减小,导致了人体这个总体系熵增大。越恶性的肿瘤,熵值越小,与体系分化越明显,使人体的熵增也相对越大,对生命的威胁越大[6]。

生命死亡与生物熵:理论上生物熵大到极值,生命过程就结束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死亡人群都不是衰老至死的,而是在生物熵值较大时,由于疾病等意外原因使生物熵迅速增加到极值而死亡的。可以说生物熵值较大时,生命即进入一个危险时期,这也就是新生生命容易死亡的原因[9]。

在生命系统中,负熵流是生命自组织过程中自主产生的,保持正常的负熵流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人衰老就是负熵流减少造成的,亚健康状态也是负熵流减少的一种表现,维持正常的负熵流可以增加人的寿命。对生命熵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研究生命过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寿命上限原则是,宇宙里任何物体的存在寿命无一例外是有限的,例如,太阳和太阳系,一块石头,一棵树,一只鹿……而且在层次结构中,下层载体的寿命短于上层载体的。根据这个原则,宇宙相生相克链由星系、恒星、物体等的相生相克子链构成,从而星系、星球、物体、植物、动物、人、神仙等都要生于宇宙之后,而死于宇宙之前。越是低层次、或低级的生物,其寿命越短。例如,人的寿命大于草履虫,草履虫寿命大于细菌……

宇宙所有物体生命是在宇宙爆炸、冷胀中生,而在热缩黑洞中亡。其中引力生命期就是有机生命死亡、无机生命陷入黑洞的时期。随着星系、物体、事件、规律……等死亡集结于黑洞中,引力作用越来越大而生命熵越来越低,最终过度到死气沉沉的黑洞期。引力生命期是无机生命体反复挣扎而同黑洞间对立斗争期。

在宇宙诸层次物体的寿命中,人类生命周期是比较短的,至今大约已有五百万年,未来前程也存在难卜的潜在不定数;个人寿命也不过百来岁。

太阳负熵储藏是其核燃料,主要是氢;核物质自身最高熵形态由质量一般大的铁元素等构成。阳光的产生就表示太阳产生熵。太阳一系列核反应将氢变成铁,于是就有阳光产生了高熵铁;原初的宇宙当时太热,容不得铁的存在,接着宇宙冷却得太快来不及让足够数量的核聚变反应发生,于是原初物质就这么落在低熵的氢和氦状态,而不能够到达高熵铁的状态。

通过对不同层次生态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趋异是生态系统进化的方向,即生态系统向熵减小的方向演化,从而可以认为生态系统熵的本质是趋同性,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方向。这同热力学熵具有相同的意义,生态系统之所以与热力学系统有不同的演化方向,根本原因在于其开放性,通过从环境输入而存在与演化,受制于环境而不能永远向熵减小的方向演化。用非均匀、非对称、有序来定义生态系统演化的方向为进化,相反热力学系统演化的方向——退化就与均匀、对称、无序同意,两个方向的演化都可用熵来解释与度量。负熵导致了熵的减小,与熵不存在反义关系。

熵的社会学意义:从宏观上表示世界和社会在进化过程中需要秩序 混乱程度。

由于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是靠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流来维持的。

所以人类有机体要摆脱死亡,也就是说要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从环境中获得食物等东西,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亦即不断从环境中吸取负熵,将有序集中于自身,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将生理所产生的废弃物排出身体,到周围环境中。

但由于废物进入环境,从而使周围环境中的有序性减少无序性增大。即,人类的生存活动造成了环境上的增大,对环境有了污染。

也就是说对人类这个系统而言,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是靠吸取周围环境中的负熵存活的,吸取负熵才是维持生命的来源。人类从环境中吸取负熵,将有序集中于自身,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混乱,使环境的熵增大。这实际上是负熵致人类进化,而正熵是环境污染的过程。也正是这样一种熵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要不断地利用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器官的组织单元,这一过程仍是熵变的过程;生物体吸取所需的氨基酸,并将氨基酸合成为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这是合成代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氨基酸从无序到有序,是熵减少的过程;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生物要进行分解代谢;分解代谢是放热增熵的过程。生物为了维持其生存,要保持体内的高熵物质排泄到体外,如,人的机体摄取含有高度有序的低熵食物,并排泄分解代谢后的废物。因此,被摄取的食物之熵小于重新排回环境的产物之熵,这就使生命体的熵保持负值。新陈代谢造就了生命机体的非平衡态,对机体发挥了自组织的协同效应,促成和发展了生命有序。它是生命与环境间紧密联系由必然走向自然的结果。此间,它即表现出某些化学的、物理的规律,同时也表现了生命发展的规律。新陈代谢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使机体成功地消除运动状态下不得不产生的大量熵值;正是由于负熵的存在,自然与社会才有可能避免经典热力学所描绘的“热寂”平衡态。

我们每天吃饭喝水呼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我们经常说到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表面上看是机体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但其本质不是这样。构成我们有机体的原有的氧原子,碳原子或者氮原子和我们通过饮食喝水呼吸交换进来的各种原子没有区别,仅仅交换原子不能给生命带来直接的好处。更应该澄清的一个问题是,有机体里的能量也和交换进来的能量没有区别。我们不能区分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卡路里热量和我们通过巧克力吸收进来的一个卡路里热量又什么不同,这样我们也无法解释单纯交换能量能给机体带来什么好处。

那么,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什么?到底是怎样一个物理与化学过程,使机体得以维持生命或者说维持低熵避免死亡呢?或者干脆就直截了当地问:生命是什么东西?

薛定谔的回答是“生命有赖于负熵”;而对于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前曾经有过答案:生命是能够自我复制的系统。如果,把这个定义与薛定谔说的生命有赖于负熵相比较,这个“自我复制”的定义是不是有点片面了呢?也许,对于生命这个神奇的东西,任何一种定义都会失于片面,甚至,生命是不可定义的,因为生命是上帝创造的,对于上帝创造的东西应该保持一份神秘和敬重。至少,我们现在深刻认识到,生命是一种秩序,并有维其现存秩序,有能够维持其自身秩序的能力,并且还具有产生新的某种秩序的能力。生命,是一种新陈代谢运动,这种新陈代谢就是各种分子原子在机体里的进进出出以不断地达到新的平衡,生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我们吃的东西本身必须很有序,也就是说食物的熵值必须很低,而且,还必须是人体能够消化分解的东西。所以我们只能吃动物、植物、或一些人能消化分解的有机物、无机物。而通过辐射红外线,出汗、排放热量,通过排泄屎尿而排出熵值很高很混乱的物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来保持我们机体的低熵或者有序性。但是,我们机体里的“秩序”或负熵不是直接来自食物里的“秩序”的,而是使用它们含有负熵的能量。虽然牛肉鱼肉里的有机高分子结构复杂且井然有序,但一旦被我们咀嚼消化,里面的秩序或者说信息就已经被破坏或者分解掉了。牛的“秩序”或信息不能自动地转为人的“秩序”或信息。正像希腊文对于希腊人来说包含着大量的秩序与信息,但希腊文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一大堆杂乱无章奇形怪状的符号丝毫没有秩序与信息。如果食物的信息可以原封不动地自动转移到人的机体上,那我们就要沿用老祖宗的法则了,吃什么就一定补什么?

熵增加原理与构成生命体的成分密切相关的。我们机体里的高分子经过氧化后分崩离析,原有的秩序逐渐被失去,蛋白质也因为构成它的高分子分解而发生了改变。但是,如果这些机体的成分被彻底破坏之前又有重新新的成分被构造,那么新的结构就是代替原来死去的成分,并独立于熵增加原理之外的一种现象。由此可见,生命对抗熵增的方法并不是对原来的结构进行修整加固,而是在原来旧的结构倒塌之前重建成相应的新的结构。这种重建分分秒秒,日日夜夜,月月年年,迅速而持久,这可能就是生命真谛之所在。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人们身体里的原子、分子、细胞可能被轮换了一遍,今天的你已经不是昨天的你,无法回到原点。

这种现象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营盘所以“铁打”,就是因为兵在“流水“,兵在轮换,这里的“兵”就是机体里的高分子结构。要保持铁打的营盘,那里的老兵要在战斗力没有大幅降低之前就得复员或者转业,然后再补充新兵。营盘表面看起来没变,仍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但兵已经不是原来的兵了。

薛定谔说的负熵是用来降低生命熵值的某种机制。 其实,这种机制是一个负熵流,是一个生命信息过程量,而负熵是生命的状态量。就像能量中的“功”和“热”是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一样。具体地,薛定谔写出:

-S=kln(1/W)

其中“-S”就是负熵,“W”是系统的状态数,但,公式里的状态数的倒数(1/W)是什么物理含义还需进一步理解。我们在这里把薛定谔写的负熵“-S”理解成只是表明系统的有序性而已。

以上这段就是我对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里“生命以负熵为生”这个章节的理解。

如果两个系统具有同样大的消息量,如一篇用不同文字写的同一文章,由于是所有元素消息量的加和,那么中文文章应用的汉字就比英文文章使用的字母要少。所以汉字印刷的文章要比其他应用总体数量少的字母印刷的文章要短。即使一个汉字占用两个字母的空间,汉字印刷的文章也要比英文字母印刷的用纸少。

所以,汉字的熵,要比英文小,汉字的生命力大于英文!汉子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把“负熵”,联系到到“信息”,再把生命的“信息DNA” 与熵联系到一起。这意味着有序的生命信息熵,表示着生物个体的唯一确定性。所以,在此的生命信息是负熵。当然,生命信息量大,例如,一个健康的人,就表明其熵值低,生命的活力强盛。反之,一个生命的信息量小,例如,一只草履虫,就表明其生命系统熵值大,系统就处于高熵状态,生命的活力就低。生命的信息DNA和生命的信息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信息又是生命的同一性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拥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任何生物物种的遗传信息彼此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而且同一生物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遗传信息通常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正是物种之间遗传信息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生理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创造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

而且物种之间遗传信息的多或少决定了各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或近。而同种生物下一代与上一代遗传信息的变异,正是生物进化的内因。

人体进食摄入负熵,同时也会通过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而得到信息来获得负熵。

但这两种负熵完全是两码事情。多吃饭不会增加知识获得信息,只是能量代谢;而学习获得的负熵是针对去除判断中的不确定性而言的,从熵的角度来看,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两者没有联系。

希腊文对于希腊人信息量(已经得到的信息量)很大,熵值很低。但对普通的中国人就是一堆乱码,信息熵很高。对每幅画,每一部文学作品,每一首乐曲,甚至每一篇博文,随着每个受众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准,甚至对作者了解程度的不同,得到的信息都不完全一样,不但信息量可能有天壤之别,甚至信息的真假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正像希腊文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如天书,一段密码在一个普通人眼里也是无序的,没有信息量,熵值很高。但在破译专家看来,其实密码是有序的,蕴含的信息量往往很大,熵值很低。

因而,人类作为智慧圈的主体,是可以通过智慧和知识,向其体内输入负熵,以延缓体内生命熵的增长速度,从而延长生命。

修行修炼界有内功修炼。具体方法主要是闭关、隐世、减少信息刺激、进入静寂状态、开发自身内部的智慧与悟性等等,这对于历经磨难,阅历丰富,长久思索的人而言,是可取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修行修炼者来说,无疑是延迟生命走入死亡。

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熵值越小,生命越年轻,生命活力越旺盛,越能“长生久视”。生命体能量消耗越大越快,熵值就越大,越接近僵化死亡。生活和思维意识的环境越封闭,使生命体从外界吸收的物质能量越少,生命的熵值会越大,人的寿命也越小。

要想使自己生命充满活力,要想使自己智慧高深,要想逃脱宿命和必然王国的束缚,必须要降低自己生命的熵值,而降低自己生命熵值的最佳办法就是拓展自己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想明白生活的真谛,充分吸收宇宙的各种有益的能量,促使自己生命体熵的减少。

据中国古代道家文献记载,当修炼到相当高的层次后,道家可以不用通过吃饭,而用辟谷的方式从宇宙从大自然中,从气场里,吸收人体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和负熵。即,脱离了人间的烟火。

高级修炼:创造天仙结构 吸收特殊能量,使人体生命熵总是保持在负值状态。

万物的差异在于结构的不同。蜂王的寿命是 4-5 年,而工蜂的寿命只有 2 个月左右,猴子的寿命一般为 20岁,而人的寿命一般约为 100 岁,而仙的寿命在 1 千年、 3 万年、佛的寿命亿万年左右,所有的生命都有不同的寿命,之所以寿命不同,原因在于生命熵的结构不同。结论:要想长寿,要想活得久,要想长生不老,必须在生命熵的结构上下功夫。

什么样的生命熵结构才活得久?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命熵结构?

热力学领域创造了一个术语,叫“ 熵” 。熵值越大,越接近死亡状态,孤立封闭体系的最后熵值必然要达到最大值,使系统达到平衡态,即,死亡状态。要想让生命久长,就得阻止生命熵值增大,而阻止生命熵值增大的最有效方法是,利用外部能量,不断降低自己生命体内的熵。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结构开放,还得是吸收型,而不是耗散型,寿命越长。一幢房子,若长久地门窗紧闭,这幢房子会很快腐烂倒塌,一个企业,若没有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这个企业维持不了多久。一个国家,若长久地闭关锁国,很快会腐败落后。

一个人,若不经常地学习思考,很快会头脑僵化、顽固保守、走向死亡。

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孤立封闭后熵值不断增大,最后由于外来能量难以进入,导致自我窒息。

如果一个人过于张狂,过于运动,过于耗散自己的内能,也会导致他的生命熵不断地增加,而加速死亡。一个色鬼,由于过多的房事,自己的体内能量消耗过多,熵徒增,而猝死。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穷兵赎武,到处侵略,也会由于过度消耗国力,过多过早消耗其生命的负熵,而衰落。

一个总想做善事、而实际又做好事的人,由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融合,宇宙气场里对生命有用的负熵,总会不自觉地不知不觉地融入他的身体中,使其长寿。

而一个总想搞阴谋诡计、算计人家的人,由于他发出的那种恶戾气场,他总是不自觉地从宇宙气场里吸收到,与其那种恶戾气场频率相应的,减少生命的死亡场熵。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让“ 源头活水” 不断进入,而不让废水、被污染的水、死水、混入你的生命里来;另外,还要注意存贮自己体内的生命能量,才能保持清澈的旺盛活力。只要有生命的负熵,就不会走向死亡。

如何建造吸收宇宙负熵的——天仙生命结构?

其实,生命禅院理念在为大家不断给自己创造天仙的生命结构而开辟道理,我是在不断破坏旧的意识结构,而不停地输入新的意识结构, 首先要大家反常思维,因为反常思维能打破长久以来形成的孤立封闭僵化的意识,天天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奇感受,和活水进来。将大家从家庭、从公司、从政党组织、宗教、国家的结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生命的意识向无限的时空拓展,让大家的意识尽情飞翔,接着给大家介绍千年界、万年界、仙岛群岛洲的生活情景,使大家的生活意识发生变化,意识变化了,生命的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当我们完全地拥有了天仙的智慧和意识的时候,我们就成就了天仙的生命结构,当我们完全地成就了天仙的生命结构后,就毫无疑问地生活在天仙的生存环境中了。有了天仙的生命结构,会吸收相应负熵能量的进入。

首先要有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吸收什么样的能量,有了天仙的生命结构,才能吸收天仙结构所需要的能量,不同的生命结构吸收不同的生命能量。

我们观察植物和花卉的颜色,就会发现,它们只吸收采纳自己所需频率的光波,而自己不需要的光就屏蔽过滤掉了。

有了天仙的生命意识和结构,就必然会吸收天仙结构所需要的能量。

那么,如何吸收摄取天仙结构所需要的能量呢?气功修炼者和瑜伽功修炼者不论是坐、立、动,必须摆出一种姿势,佛家修炼者更需要身、口、意、形的姿势,姿势就是一种结构,单盘腿与双盘腿效果不一样,结手印时手掌向上与向下不一样,风水学家特别注重周围环境与建筑物的地形、构造、方位。

金字塔形结构能吸收宇宙的特殊能量,呆在金字塔中,比呆在屋顶是平面的房子中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韭菜在生长期间若不见阳光,就会成韭黄。南橘北枳,青山绿水出才子,穷山恶水出刁民,这都是同一结构,在不同的环境,吸收了不同的能量的结果。

要吸收相应的能量,得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生命能量。能使生命充满活力,能使生命充满愉悦的能量就是生命能量。生命禅院在努力创造着一种祥和愉快的环境和气氛,努力提供天国图像让大家向往憧憬,这本身就是在给大家输送能量。吸收了这些能量,大家的心情就不一样。宇宙时空观、人生价值观、生命未来观就发生了变化,就充满了活力。

大家过春节,请比较一下,你在世俗中过节好呢,还是在这个家园中交流好呢?你感觉好的地方就是能量多的地方。当然,家园里主要提供的是天仙所需要的能量,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天仙的结构,那么,我们就感觉不到这种能量,甚至会产生反感。我们如何吸收天仙结构需要的能量呢?首先进入反物质世界,然后在意识中使自己置身于千年界、或万年界、或极乐界仙岛群岛洲自己的岛上,在这种状态中,会自动地吸收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在意识中创造一个金字塔,尤其像通天峰望天崖上看到的由无数星球构成的金字塔,当然,也可以用万紫千红的花朵给自己建造一个金字塔,然后,将自己置身在金字塔中,盘腿而静坐结手印(如像万年界一瞥中描述的那样。)或站立双手八字形平掌伸向空中,如此,就可以吸收摄取特殊能量。其次,常常来生命禅院这个家园,我说过,建设这个家园的过程就是修行修炼的过程,因为这个家园中只有给你提负熵供能量,不会减少你的负熵能量。

要知道,对抗、争吵、生气、愤怒、嫉妒等等是在减损和消耗负熵能量,而在这个家园,将减损消耗负熵能量的因素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所以,在这里是吸收能量的最佳场所。

社会生命“熵”:

即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按其学术观点,现代社会中kongbu主义肆虐,疾病疫病流行,社会geming,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人性物化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征。

所谓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就是孤立系统熵恒定的定律。熵指的是物质系统的热力学函数,在整个宇宙当中,当一种物质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之后,不仅不可逆转物质形态,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能量变得不可利用。也就是说,大量人类制造的化工产品、能源产品一经使用,不可能再变成有利的东西,宇宙本身在物质的增殖中走向“热寂”,走向一种缓慢的熵值不断增加的死亡。眼下人类社会正是这个样子:大量的产品和能源转化成不能逆转的东西,垃圾越来越多,人类社会逐步地走向一个恶化的热寂死亡状态。

社会熵的增加就意味着社会有效能量与资源的减少。

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耗散了的能量就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如今年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托马斯?品钦 在大学毕业之后发表在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熵》,即阐释了熵的社会学概念。这篇小说将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运用到对人类社会的描述上,其敏感性令人大吃一惊。托马斯?品钦后来主要的小说多次地、不断地阐释着这个熵的世界观。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宇宙的“熵 ”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由有序向无序,当宇宙的“熵”达到最大值时,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经全数转化为无效能量,所有物质温度达到热平衡。这样的宇宙中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维持运动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当热寂达到绝对零度 时所有分子都已停止运动。

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学革命,都是走向低熵经济规律性的革命。薛定谔说:“人依靠低熵为食。”低熵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货币是低熵,也是一种高度的秩序。所有的生物行为都是生物亲序,都是用排放高熵为代价换取少量的秩序。

现今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自然界都付出了代价, 那就是熵的增加。

人们可以因需要生产出低熵的产品, 可是同时也生产出了高熵的废物, 人们可以使自己尽可能地生活在一个低熵的环境, 但也只是因为把高熵环境留给了别人, 系统本身的熵增无法避免,人, 当然不喜欢污染, 不喜欢灾害, 不喜欢爱到熵的一切其它 形式的报复, 怎么办呢? 我们要让熵的产出尽可能的少, 尽可能地要克制, 要节约,要探 求一个人类最佳且又合适的生活模式, 因为可提供我们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的能源终究会 枯竭, 还因为它会减少熵的产出, 我们要把自己, 他人和整个自然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 要考虑今天,也要考虑明天,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然提供我们的生态环境, 因为它是我们 唯一可以通过接收太阳提供的能量把我们的熵降下来的命运之神.

低碳运动,就是防止社会熵的快速增加!而延长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社会——地球的寿命。

计划经济能有秩序,有计划地,节省地,使用人类有效的物资和能源,所以,熵小,有生命力;

而 市场经济因为贪婪无秩序,杂乱无章,就要过度消耗人类有效的地球资源和能源,而熵大,所以,它缺乏生命力!这也是采用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总是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源由。

谢谢您的阅读,您是本文第 11 个阅览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9278.html

更多阅读

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 垂死病中惊坐起

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编者按:随着冷空气的频频发力,全国将迎来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天寒地冻之际,一件衣服却在网上火了起来,它就是秋裤,它还衍生了自己的文体:秋裤体。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枯藤老树昏鸦,穿条秋裤回家

中播网艺考支招:2015年艺考变化盘点

中播网艺考支招:2015年艺考变化盘点2015年艺考将在2014艺考新规的基础上继续调整,这次调整的重点主要在扩大统考范围和提高文化课两方面。届时,2015年的艺考生将面临着一少、两多、一提高的考试形势,身上的压力不容小觑,一定要尽早根据

声明:《中国军网---龟寿 人寿 社会寿命 想长寿么? 长寿花寿命》为网友思念绕指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