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品
氯化铵
〖药名〗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
〖其它名称〗氯化铔
〖适应证〗本品口服对胃黏膜引起化学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使黏痰变稀易咳出。适用于干咳以及黏痰不易咳出者。
〖慎用证〗肾功能不全时慎用,以防高氯性酸中毒。
〖禁忌证〗肝功能不全时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金霉素、新霉素、呋喃妥因、磺胺嘧啶,华法林呈配伍禁忌。
〖剂型〗片剂:0.3克;溶液剂:10%
〖用法用量〗口服。0.3~0.6g/次,3次/天。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口服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可致高氯性酸中毒,低血钾及低血钠。
愈创甘油醚
〖药名〗愈创甘油醚(Glyceryl Guaicolate)
〖其它名称〗愈创木酚甘油醚,愈甘醚,甘油愈创木脂
〖适应证〗本品口服后能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的黏度,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化脓性气管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多与镇咳药或平喘药合用,可提高止咳或平喘作用。
〖禁忌证〗急性胃肠炎、肺出血、肾炎患者禁用。
〖剂型〗糖浆。每100ml含愈创甘油醚1g、咳必清0.1g、扑尔敏20mg、薄荷脑10mg。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4次。成人,每次5~10ml;小儿, 0.5~1ml/次,每日3~4次。
〖用药观察〗偶见恶心,胃肠不适。
羧甲司坦
〖药名〗羧甲司坦(Carbocisteine)
〖其它名称〗羧甲基半胱氨酸,强利痰灵,霸灵,强利灵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痰液稠厚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痰的黏滞性降低而易于咳出。本品口服有效,起效快,服后4小时即可有明显疗效。
〖慎用证〗有出血倾向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慎用。
〖剂型〗片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0.25~0.75克,每日3次。小儿剂量酌减。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头晕、恶心、胃部不适、腹泻、胃肠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服用本品时注意避免同时应用强镇咳药,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呼吸道。
盐酸溴己新
〖药名〗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loride,Bisolvon)
〖其它名称〗溴己铵,必消痰,必嗽平,溴苄环己铵
〖适应证〗黏液调节剂,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稀化痰液;减低痰黏度,便于咯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吸收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慎用证〗胃炎患者或胃溃疡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能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支气管的分布浓度,合用时能增强此类抗生素的抗菌疗效。
〖剂型〗片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16毫克,每日3次。6岁以上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3次。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减量或停药后可消失。
注意事项 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短暂升高,但能自行恢复。
乙酰半胱氨酸
〖药名〗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Mucomyst)
〖其它名称〗美可舒,痰易净,易咳净,莫咳粉
〖适应证〗痰液溶解剂,适用于痰液黏稠而引起的咯痰困难、黏痰不易咯出。能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咯出。
〖禁忌证〗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①本品可降低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等的药效,不宜混合或并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②本品与碘化油、糜蛋白素、胰蛋白酶配伍禁忌。
〖剂型〗喷雾剂,颗粒剂
〖用法用量〗①口服:每次300毫克,每日3次;②喷雾:10%溶液(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成),每次1~3毫升,每日2~3次。
〖用药观察〗
不良反应 偶可引起咳嗽、支气管痉挛、呕吐、恶心、胃炎等不良反应,一般减量即可缓解。如遇恶心、呕吐严重可暂停给药。
注意事项 ①不宜与金属、橡胶、氧化剂接触,喷雾器要采用玻璃或塑料制品;②应用时应临时溶解,剩余的溶液需保存在冰箱内,48小时内用完。
盐酸氨溴索片
〖药名〗盐酸氨溴索片
〖其它名称〗安普索,贝莱
〖适应证〗祛痰药类非处方药药品。适用于痰粘稠不易咳出者。
〖慎用证〗妊娠初期的三个月内慎用。
〖剂型〗片剂,30毫克/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次,每日3次,饭后服。
〖用药观察〗偶见皮疹,偶有腹痛腹泻。
二母宁嗽丸
〖药名〗二母宁嗽丸
〖功能与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慎用证〗风寒咳嗽,或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者不宜服。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之物。
〖组成与规格〗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瓜蒌子(炒),陈皮,枳实(麸炒),甘草(蜜炙),五味子(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二母宁嗽颗粒(冲剂)每袋10克。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2次。
通宣理肺口服液
〖药名〗通宣理肺口服液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感冒咳嗽,咯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慎用证〗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禁忌证〗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组成与规格〗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每支1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其他剂型:①通宣理肺丸(浓缩丸)口服:每次8~10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儿童服量为1/3;②通宣理肺丸(大蜜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2~3次;7岁以上儿童服量减半,3~7岁服量为1/3;③通宣理肺颗粒(伤风咳嗽冲剂)每袋9克。开水冲服:每次9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④通宣理肺膏每瓶60克。口服:每次15克,每日2次;⑤通宣理肺胶囊每粒0.3克。口服:每次2粒,每日2~3次。
橘红片
〖药名〗橘红片
〖功能与主治〗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之。
〖药物相互作用〗忌食辛辣油腻物。
〖组成与规格〗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橘红颗粒(冲剂)每袋11克。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糖尿病患者不宜服此剂型;②橘红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口服:小蜜丸每次12克,大蜜丸每次2丸,每日2次。
百合固金丸
〖药名〗百合固金丸
〖功能与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
〖禁忌证〗脾虚便溏者忌用。
〖药物相互作用〗忌油腻、腥冷辛辣食物和烟酒。
〖组成与规格〗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大蜜丸每丸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其他剂型:①百合固金浓缩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②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支20毫升。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疗程2周,可连用2个疗程。
咳嗽是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最多。一旦出现咳嗽,人们常常选用止咳中成药。虽然每种止咳中成药都标有“止咳化痰”、“镇咳平喘”等功效,但由于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止咳中成药应辨证选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常见咳嗽有六种
1.风寒咳嗽: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怕冷、无汗、肢体酸楚等症状。要用温化寒痰止咳药,常用的有杏仁止咳糖浆、蛇胆陈皮口服液、桂龙咳喘宁、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2.风热咳嗽:特点是频咳、气粗、咽痛、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常伴有畏风、身热、鼻流黄浊涕、口渴、头痛等症状。要用清热化痰止咳药,常用的有急支糖浆、罗汉果止咳冲剂、蛇胆川贝露(液)、川贝枇杷露、镇咳宁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祛痰灵、鲜竹沥口服液等。
3.风燥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鼻唇干燥等。要用清肺燥兼宣肺疏表药,可选择的有羚羊清肺丸、杏苏二陈丸等。
4.痰湿咳嗽:特点是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胸闷、食少、体倦、便溏等症状。要用理肺健脾、宁嗽祛痰药,可选择的主要有半夏露、桔贝半夏曲、橘红痰咳冲剂、二陈丸等。
5.久咳阴伤:特点是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夹有血丝,常伴有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等。要用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药,可选择的主要有蜜炼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丸、鸡苏丸、秋梨膏、养阴清肺膏等。
6.肺气虚而咳:表现为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常由咳嗽日久不愈所致。要用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的药,可选择的有固本咳喘片、百令胶囊等。
应用止咳中成药注意事项
在应用止咳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咳嗽是一种机体保护性活动,它能把呼吸道内的痰液、异物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偶发的轻微咳嗽,会随着痰液的排出而缓解,不必盲目使用止咳药。但较频繁和剧烈的咳嗽,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这时应根据症状选用对症的止咳化痰药。
2.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也伴随有咳嗽,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结核、肺癌、心力衰竭等,如咳嗽症状经治疗未能有效控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3.3岁以下的小儿,其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切忌随意使用止咳药物,否则易出现缺氧、脉搏加快等并发症,对于剧烈咳嗽者应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4.老人剧烈咳嗽时若服用镇咳药,有时候咳嗽止住了,但是一口痰常常给老人带来危险。如果咳嗽的病人痰比较多,应该使用一些祛痰、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药,以改善气道的通畅性。
5.止咳药只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对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在用止咳药的同时,还需使用抗生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自行选用中成药后,症状不见缓解,就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