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汉文本0909 殷房 20091110432

各位同学,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阐述。

一 说教材

《土地的誓言》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一,是鲁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备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纵观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几近呐喊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对家的渴望和无尽的忧伤;肆意的感情宣泄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有家难回的凄苦和悲愤。细细品读,重重波澜,万千感慨。关东原野,对作者来说,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是祖国版图上沦丧的国土。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二 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学习本文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学习方法和价值观的培养正处在形成之期。而且,本年级学生距作者的年代较远,经历所限没有家国之思、民族之恨这些体验,所以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但是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以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根据本单元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操”这个总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有感情的朗读,领会蕴含在文中的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句和段落”这一特殊要求。结合以上对学情的分析,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熟读课文,掌握“炽痛、嗥鸣、亘古”等8个重点词汇;

②分析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及呼告这种特殊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特色,把握作者情感;

①采用探究合作的方法,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感悟走进文本,结合文章,即指应尊重学生对爱国情感的不同理解,贯彻新课标中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主体性”的强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点:

本单元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几篇课文从土地、语言、江河、民族等不同角度表现了对爱国情感的颂扬,因此我将“感悟本文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年轻人的感情具有不确定性,它们忽而炽烈起来,忽而熄灭下去,只有以知识作为情感的支柱,才能使情感为理性所控制,实现感情燃烧与理性淬火的结合。我不希望学生在不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空喊爱国口号,所以我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在表情达意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难点。只有在掌握了词汇、修辞、语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在空头表达和文章写作中将自己所要表现的情感落到实处。

这种“识字、求知、做人”三合一的教学目标,一改以前流行的以知识为主而忽视做人的认字教育的“营养偏食症”,又防止了那种将抽象的政治概念硬性注入而引起的生吞或倒胃的“消化不良症”。

四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法与学法也是一种平衡对应的关系。传统教育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而我在本篇文章讲解中,主张放弃“主导”地位,重视“引导”作用,由原来的讲解员、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合作者。所以我首先介绍的是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解决疑难,在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协作,交流辩论,教师从旁指引点拨,达成一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说、辨、析等能力,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二是朗读法,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特点与感情内涵。三是多媒体辅助教与学,一方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与共鸣,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中对“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多彩的综合性语文活动”的要求。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之所以选择以上三种教法与学法,是想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鼓励学生掌握体会感情的方法,举一反三,应用到以后学习表达思乡、爱国、感恩等情感的散文。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达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一号召。

五 说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我的导语很简单,就是一个问题:“土地的誓言”是土地翻出的誓言吗?设置这个导语,原因有两个,其一,对标题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文章内容的展开是围绕文章标题的。其二,本篇文章显然不是土地自己发出的誓言,而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所以根据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既可以检测出学生的预习情况,又可大致判断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

2初读文章,整体感知。部分同学可能并未预习,部分同学也可能产生遗忘,因此这次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感情整体感知。把握住文章悲愤、激昂的感情基调。

3听录音:散文朗诵《土地的誓言》,一方面,使学生边听录音边对自己不熟悉的字词明确注音,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识字能力,加之预习中已经有了字词注音的任务。所以我讲不再口头强调,只在多媒体上呈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所列的八个重点词汇,提醒学生掌握。另外,本篇文章感情有起伏变化,听录音会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由忧伤舒缓到急切强烈的感情渐进变化,为文章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听录音也给学生学习散文朗诵提供示范作用。

4 背景介绍

晓之以理必须以动之以情为基础,只有通情才能理达,所以我将背景介绍放在感知文章情感之后。

学生在感受到文中作者这种强烈的情感之后,必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情呢?正如文中所述,为什么要“回忆关东原野”,又说“一定要回去”呢?这时我将对作者的身世经历与文章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首先我将对“九一八事变”进行介绍,口述事变发生的经过,让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基本了解。然后我将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日寇铁蹄下山河破碎的情景,用真实的画面和呼告的声音口及学生的灵魂,直面旧中国屈辱的历史,打动我们的学生。然后介绍作为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之一的作者,介绍作者在事变十年之后依然无家可归的处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如此炽烈。徐特立同志说:“我们的教育是革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教国民而不是教顺民,应反对无理的服从和自己不了解的盲从。”了解了历史背景,学生才能更加理性的认识教材,感悟情感。

5 品读文章,并从深度与广度两方面拓展文章内容。

本文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内心为此沸腾。对于本段内容的学习,我将结合课后研讨与联系一同步进行。课后问题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所以我会在难度适宜的时候进行指导。其中,对于文中描写东北特有景物这一部分,我将重点讲解,因为这部分内内容实际蕴含了作者情感爆发的原因。在讲解中,我将从“修辞的使用”这个角度入手,学生在上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单元《最后一课》《黄河颂》等文章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所以我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怎样使用的这种修辞,修辞效果如何,进而总结出分析修辞的一般套路。然后,我会提示学生从感官角度再次走进文本,小组讨论,得出另外的表达效果。这样,把修辞使用与感官体验相对照分析,最终实现对本段文字的透彻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多种文本分析方法。便于以后再阅读与写作中应用。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的美好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为故乡母亲战斗牺牲。本段重点是涉及到对“誓言”的语句讲解,当然首先要明确“誓言”到底是什么。文中“我的故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必须看到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都是作者发出的誓言。对于第一句誓言的讲解,主要涉及到呼告这种写作手法的分析,虽然在《黄河颂》中已经有过呼告的使用,但是效果不明显,因此在这里我将再次详细解释。首先,通过仿句练习,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这种用法,比如“你必须怎样”“她必须怎样”,这样学生能从生活出发再去体会作者对土地的这种“命令式”的热爱与疼惜。其次,提醒学生注意“你”这个称呼,结合全文,引起对“作者如何称呼土地”这一问题的注意,由关东大地—她—你,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称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以人称变化为线索,分阶段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进而又和作者在表达这种情感时使用的写作手法结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连接在一条主线上,并由各条主线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实现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回归到整体的分析与理解。对第二句誓言的讲解,主要落脚在破折号的使用上,通过“是否可以删除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这一问题,促使学生感受破折号之后的话表达的作者的决心与意志,对学生作文写作有一定影响。标点符号的使用常常得不到学生的注意,这句话的分析就给学生提了个醒,引起对标点号的正确使用和注意。

6 归纳总结

对于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我主要从分析语言特点入手。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分析语言特点要涉及到字、词、句、修辞等使用情况,本文采用独特的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和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几个突出特点有:其一,用词异类。主要以“泛滥”和“埋葬”这两个词为例,结合其原来意义与文中的具体意义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种异样的表达效果。其二,丰富的修辞使用,主要强调排比和呼告的使用。其三,选取有意义有特色的景物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这里我将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词中常常使用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体会文本的特点。钱伟长先生说:“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学生将更多的体会到作者这种写作方法的意义而不是写作内容的意义。人们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通过对语言的特点的分析,也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作者内心强烈的情感,从而激发起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7 结语

爱国主义是本单元的主题,也是本课的中心,文章以沉痛悲愤的历史情感给同学们上了意义重大的一课,但我们不能让学生沉溺在对屈辱历史的哀叹中,要让他们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因此在结语中我将学生起立并齐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再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8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课外朗读并背诵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对照本文,体会作家们如何用不同方式表达相同情感。

我的教学思路就是这样,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会灵活应对。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59988.html

更多阅读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难忘的一课作文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西河镇中心小学严冰香一、说教材《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教学实录

《比的认识》说课稿永兴中小:丁清华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整个流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

说课稿的步骤 说课稿分为几个步骤

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简析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说课稿汉文本0909 殷房 20091110432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土地的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阐述。一 说教材《土地的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优秀说课稿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文章,和《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一起构成童话单元,作为单元起始篇目,学

声明:《土地的誓言说课稿 土地的誓言学情分析》为网友哥长一张欠吻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