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与岑参 岑参评价

文 / 张京华

高适和岑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边塞诗人。

高适(公元704-765)的郡望是渤海蓨县,其地唐属德州,今属河北景县。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时期

的名将高侃,父亲高崇文官终韶州长史,韶州即今广东曲江。高适早年便随父亲旅居岭南。高崇文后来

死在任上,高适就又回到中原,客居梁宋之间。高适在诗中多称自己住在“宋中”“淇上”“濮上”。

宋中是当时的宋州睢阳郡,其地为今河南商丘。淇上是当时的卫州,今河北卫县;濮上是当时的濮州,

今河南信阳,两个地方当时都在黄河以北。位于淇、濮与宋中之间的就是梁,当时为汴州,即今河南开

封。高适自己在淇上有一所别业,但收入很有限。父亲死后,高适贫苦无依,靠着向亲朋好友索求借贷

维持生计,这就难怪他的行迹会遍及梁、宋、卫这样一片广大的地区了。

高适的性格,拓落不拘小节,务功名,尚节义,喜言王霸大略,衮衮不厌,属于心胸豁达、擅长纵

横论辩的一类。他不愿意耕作,不屑于料理他那份田产,也就是“不治生事”。历史上像他那样不治生

事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刘邦和他二哥“刘仲”比,刘

縯和刘秀比,都是出名的能“不治生事”。当然,高适所生逢的年代天下太平,李唐的运脉正隆,他不

可能有什么非分之想。然而自宰辅以下还是可以做的,这个志向也已经不小。偏偏他又耻预常料,不愿

参加普通的进士考试。耻预常料,那就是想要考取特科,即皇帝亲自主持的制科。这却要等待机会,因

高适与岑参 岑参评价
为它不是年年都有。谁知时光飞逝,一等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光阴,即使是从九品的小官做起,熬年头

也该熬到郡太守一级了。可是,高适等到两鬓染霜,依旧是两眼空空。万般无奈之下,他就只有效仿他

的同乡、汴州雍丘高阳乡的郦食其,做不成儒者,便做酒徒。

《新唐书》说高适“少落魄”,应邵解释“落魄”之义,是“志行衰恶之貌也”。元代辛文房《唐

才子传》说高适“隐迹博徒”。那么高适当时的志行之状,就可想而知了。酒之意在于狂,博之意在于

赌,高适就在以其全部生活作赌注,宁愿成为酒徒,宁愿生活一贫如洗,也要赌。凡赌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一朝成名,要么一落千丈。这期间高适的诗中常露出两种口风:一是胸怀大略,显出随时可以身干

青云、青紫俯拾的气象;一是甘愿做一个草莽野人,隐迹田园而不求闻达。这就是进则兼济天下,退则

独善其身之意了。放出这样两种口风有个好处:一是有了功名,足以显示出自己胜人一筹,我本不愿为

官,但朝廷圣明,贤才必用,天命下达,我怎忍违之?即使终生不被任用,那也是我性情所好,不是我

一心想做官而遭别人嫌弃,不能因此怀疑我的品行才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0196.html

更多阅读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的解读原创 岑参的边塞诗

(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12、11)关键词: 边塞诗边塞生活人生经历 现实主义 浪漫色彩内容摘要:在平常的教学以及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边塞诗有着很重要的分量,而高适、岑参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从他们的人生际遇、人生经历来

转载 胡适与程乙本 红楼梦程乙本在线阅读

原文地址:胡适与程乙本作者:护珠塔主胡适对程高本的《红楼梦》,尤其是程乙本《红楼梦》是一个矛盾的思维与逻辑。 一方面,他必须必须吹捧程乙本的文字严谨,描写得当。因为,在他的红学思想体系里,索隐派认为发生在明末清初的《石头记》背景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的边塞诗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高适和岑参就是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开拓了新的诗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为唐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

胡适与他的《兰花草》 兰花草的养殖方法

胡适与他的《兰花草》黄土层 关注诗歌的人,不能不关注歌曲。诗歌与歌曲虽然写法上不同,却有相同的灵魂和音律。正如熊大和熊二,本质上都是熊。比如我一直喜欢听歌曲《兰花草》。旋律

声明:《高适与岑参 岑参评价》为网友枝上绵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