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以3-6人组成的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照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因素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使学生学会怎样与别人合作,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
1. 合作过急
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甚至无效。
2. 合作过短
合作学习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3. 合作过简
有些教师仅为合作而“合作”,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即使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惰性,对合作学习丧失积极性。
5. 合作技能弱
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无组织无纪律,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学习上的强者各自抢着说,而弱者却成了旁观者,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削弱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从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现在的学生灌学生的“满堂灌”,背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虽然现行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但这些是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只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合作学习,依然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独有优势。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3)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再结合班级和学科的具体特点,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小组组合。结合我校班级人数、座位的实际,可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可前后桌组成四人组,前中后桌组成6人组,前后桌与横向相邻的前后桌组成8人组等等。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须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前后桌同学一转身,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不会产生边沿人;且基本具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科任教师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进行学习小组的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再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2.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可设小组长(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发言人)、检查员、联络员等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发言人)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检查员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监控和督促,落实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联络员则负责必要时与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联系,以及收交小组的问题、作业、评价统计表等。教师可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
2.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1)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不管课堂上,还是课后,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进行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6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2.7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8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2.9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教师可每次参加一个组,全程参与,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而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走到哪个小组跟前,就指导哪个小组,这样的指导就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总之,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1) 学生自评
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见下表),反映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表1 合作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表(总分100)
结构 指标 | 评判内容 单项指标 | 优4 | 良3 | 中2 | 差1 |
参与 情况 | 学习投入情况。 | ||||
提出问题并发表见解。 | |||||
合作与 交流 | 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并询问。 | ||||
能将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 |||||
情绪与 状态 | 自我控制,调节学习的情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 ||||
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
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 | |||||
学习 动机 | 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 ||||
认为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 |||||
学习 时间 |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 ||||
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 |||||
有充足的自我支配学习时间。 | |||||
学习 环境 | 民主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 | ||||
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请教他人。 | |||||
能主动找到舒适的学习环境。 | |||||
学习 过程 | 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或困难,合理安排和调整情绪,坚持学习。 | ||||
学习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偏离学习方向。 | |||||
能完成每项学习任务。 | |||||
学习 结果 | 具有实际的学习成果。 | ||||
近期的学习效率。 | |||||
及时、主动的对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 | |||||
学习 创新 | 善于发现教师或同学的不足和错误,敢于质疑。 | ||||
经常从新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 | |||||
经常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学习具有独创性。 | |||||
对学习内容能够展开独立思考。 |
(2) 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填写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见表2)
表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100分)
评价指标 | 优10 | 良8 | 中6 | 差4 |
1.小组内有共同的目标,整体态度积极,参与性强。 | ||||
2.小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 ||||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 ||||
4.每次讨论都对讨论主题做过相关准备。 | ||||
5.每个成员每次都能参与小组讨论和相关活动。 | ||||
6.每次讨论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 ||||
7.每个人表达建议时能做到紧扣讨论主题。 | ||||
8.组织讨论快速高效,每次讨论不偏离主题。 | ||||
9.小组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对话,发言无垄断现象。 | ||||
10.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
(3) 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重在过程评价,强调的是学生会学。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排除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考察。相反,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总评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完汇报后提出问题,并可由该组的任意一位同学来回答。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平时可以采取小组竞争,如每课、每天、每周、每月评比,实行量化积分,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从听课情况看,当堂对各小组划分数的评价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打分的客观性、公平性,能否各小组统筹兼顾,小组成员是否对所得分数有意见等等,难于把握。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评分失真,造成打分形式化,学生会对评分不重视,从而失去评价意义。实施对小组的评价可采用延缓评价的方式:课堂上先让各小组检查员(监督员)组织填评价表进行小组自评,课后教师结合小组自评及各小组课堂表现综合考虑进行打分,下一节课公布小组得分。这样评价更真实、郑重,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作用。
任何教学形式,均有其适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场合,不能武断地认为某种教学方式“无所不能”。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敢于探索,勤于总结,善于发现,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精彩,更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