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创意农业的基本类型与发展模式
2012-02-16 09:35:45阅读(196)评论(0)
系统分类:文化个人分类:默认关键词: 原创 创意 类型 农业 模式 基本 发展
一.创意农业的基本类型
(一)农业资源替代
针对本地的农业条件,用充裕资源替代紧缺资源,或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取得资源替代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创意理念,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度任何地区。以色列的设施农业与节水灌溉,是农业资源替代的典型案例。
(二)创意农业产品
通过科技创意、包装创意、栽培创意、用途转化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充分利用农业副产品和废弃物,改变了农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传统用途,使得普通农产品、农业或生活废弃物变成了商品、纪念品,甚至成为艺术品,从而身价倍增,提高了附加值。
1.新科技和栽培技术应用
利用农业与高科技结合,打造农产品的新奇与极端的特质,提高知名度或吸引游客,或进行某种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如玻璃西瓜、盆栽果菜、异型果、晒字果等。
2.农业废弃物利用
发挥创意与巧妙的构思,不仅将农业废弃物用作材料和能源,亦通过对其形、色、物质材料及精神文化元素的利用,变废为宝。如用废弃的鱼骨作画;用农作物秸秆作画,编织草鞋、手提袋、动物、宠物篮、杂物篮等;用树叶或树枝粘贴写意画;用鸟蛋或禽蛋壳做工艺品(花盆、彩绘、蛋雕等);用树根作根雕等;用贝壳做各种造型的工艺品;用核桃壳、杏核、桃核等做雕刻工艺品;用玉米苞叶、松果、棉花壳等做干花等。
此类创意农业不仅可以在大城市郊区的观光农业园内发展,在远离城市的农业主产区也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来构思与开发,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形成批量,降低成本,创建品牌,在把农业废弃物转变为致富资源的同时,可以产生大量的劳动岗位和有价值的商品,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农产品用途转化
在尊重农产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它的多重特性与其他功能,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如通常用来食用的各种豆类,可以用来制作画、小饰品如豆塑画、手链、手机链等;通常长在田间可供食用的果树或蔬菜,可以将其微型化,做成观食两用的盆果、盆菜,如朝天椒、彩色西红柿、彩色茄子、五彩椒、盆栽草莓等;用干谷穗做干花等;五谷画;木材做木炭画等。
(三)农业过程利用
把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有趣的一面( 或有感官刺激、或有教育意义的一面) 剥离并展示出来,供城市市民和游客参与,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民的收入。如撒网捕鱼的过程(如浙江省千岛湖有机鱼休闲观光园区推出的巨网捕鱼项目)、茶园采摘加工过程、鲜花提取香精的过程等。
(四)创意农业景观
利用农业生产所特有的生态环境,通过艺术创意、文化创意,打造独特农业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旅游甚至休闲度假的服务。如上海奉贤菜花节、美国的玉米迷宫、河套地区的向日葵花田等。
(五)农业节庆开发
主要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开发出的节庆活动,是“农业搭台、文化表演、经济唱戏”的一种创意,是体验式和消费式结合的农业创意产品,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农业节庆开发应是创意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节庆活动的组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在本地掀起旅游农业的高潮,促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主要包括
1.农作物类节庆
主要为各类花卉节庆、水果节庆、蔬菜节庆、谷物节庆等,如北京平谷的桃花节,北京大兴的西瓜节,南京国际梅花节,各地的葡萄节等。
2.动物类节庆
以某种动物为主题,开展农业节庆活动。如各地的螃蟹节,密云的鱼王美食节,怀柔的虹鳟鱼美食节等。
3.民俗文化类节庆
农业民俗不仅是一个地区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农业文化,农业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农业发展中所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风尚。它包括农业生产习俗、农村生活习俗、乡村岁时节庆习俗、农民礼仪处世习俗、农村游艺竞技习俗和社会组织习俗等等。世界各地拥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
4.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
综合活动节庆开发,涵盖了农业活动的多方面,如南京农业嘉年华,北京房山的农耕文化节,北京大兴区的农民艺术节等。
(六)农业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与人工调控能力的复合作用,使部分或单独受损的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健康的状态。如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是全国首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自2005年实施生态修复工作以来,修复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恢复景观和植被后,先后建成休闲公园、果园和特色种养殖基地,成功地将生态修复的公益性向区域发展的推动力方面扩展,实现了生态修复向生态产业的转变。
(七)创意农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农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与饮食密切相关的产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食文化,让游客既大饱眼福,也大快朵颐。比如在北京郊区,富有创意的饮食文化开发有:延庆县柳沟村的“火盆锅豆腐宴”,怀柔的虹鳟鱼宴、南瓜宴,大兴的西瓜宴,平谷的桃花宴,通州的田桑宴,以及房山以野猪为主的药膳和怀柔的板栗宴等。
(八)医农同根开发
“医农同根,药食同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医药学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选择性地吃一些食用农产品,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某些疾病。食疗一直被中国人所推崇,在民间有众多忠实的践行者。如通州桑瑞生态庄园以桑种植为基础,对桑叶进行多级开发利用,开发出了桑芽茶、桑叶茶、桑叶面、桑叶蛋糕和天然桑叶粉等功能食品。
二.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
(一)国外的创意农业模式
1.荷兰模式:高科技创汇型
在荷兰,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为高科技创汇型。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家,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之下,人均耕地面积仅一亩多。相对较差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在农业方面不断创新,从而走上创意农业之路,并成为世界农业领先大国,在美国、法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业的科研发展十分突出。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
荷兰创意农业的创汇经济功能突出。荷兰不少农产品单产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马铃薯、干洋葱等的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产国、乳制品出口国、禽蛋出口国和花卉生产国,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来自荷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荷兰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2.德国模式:社会生活功能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微博)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
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
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出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来到这里,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在护林员的带领下接触森林、认识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业还把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慕尼黑郊区因其独特的“骑术治疗项目”及其所实施的“绿腰带项目”系列行动方案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休养之地。
3.英国模式:旅游环保型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微博)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城市人口因长久远离自然,而产生了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舒缓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由于对农村、农业陌生得很,更渴望体验田园生活;另一方面,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1992年,英国有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个,占英国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多数景点有儿童娱乐项目。
虽然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农业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区居民,所以各景点普遍运用本土化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英国的农场还通过旅游开发来保护农场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截至2009年,英国大约有2.5万名农场主参加了以保护农村风景为主的农业环境计划,种植了总长4万公里的灌木篱笆墙,他们还管理着23万个农用水塘,大大丰富了农业旅游资源。
4.法国模式:环保生态型
法国的农业十分发达,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在法国,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对于农业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法国创意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
法国巴黎大区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但仍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是法国第三大玉米产区和水果、蔬菜、鲜花的主要产区。但巴黎的创意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巴黎的各种食品供应,主要经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由全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创意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分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利用农业作为城市景观,或者种植新鲜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需要的产品,有的作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还有的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游客在法国葡萄园和酿酒作坊不仅可以参观,还可以参加农业体验之旅,参与酿制葡萄酒全过程,亲自酿酒并将酒带走,享受不一样乐趣。
5.日本模式:多功能致富型
针对日本农业此前面临的发展窘境,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首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指出可以通过3个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改变农业发展前景。“第六产业”是日本当下正着力推进的新型农业。“第六产业”的诞生,让人们发现了创意农业的可能性,通过激发农业活力,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动力。因此,日本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资金、人才开始进入到日趋活跃的“第六产业”。
日本创意农业以“多功能致富型”为特征,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体验、休闲等功能。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是创意农业的先行者。该县因地制宜,把自己一些特有的东西(可以是某种农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文化或一首歌谣)打造成为日本全国乃至世界名牌产品。
日本创意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综合功能的创意农业,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日本的创意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满足绿化环境的需要。
(二)发达国家创意农业模式启示
1.产业高度融合 乘数效应显著
发达国家的创意农业是一组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位于农业产业链价值高端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品牌等)是创意农业的价值核心。它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提升农村区域的整体价值。
2.政府宏观引导 资金政策扶持
创意农业成效显著,是与政府的直接推动分不开的。在荷兰,政府对创意农业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切实的便利。在德国,创意农业的诸多方案都是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民们直接商定的,并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付诸实施。此外,政府部门还设立相关组织或协会来负责并管理各方案实施。
3. 文化经济与体验经济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沃土
在荷、日、德、英等发达国家里,财富大量增加,更多的钱向非物质的、文化的、休闲的消费方向转移,领先步入文化经济时代,即满足人们休闲需要以及实物经济文化附加值增加的经济时代。据英国预测,21世纪休闲产业将取代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文化经济阶段日益提升的文化休闲理念与需求催生了创意农业。
我们正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将取代服务经济。荷、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农业、商业、计算机业、旅游业、服务业、娱乐业等各行业都在开展体验经济。农业,作为大自然的最亲近产业,已成为体验经济中成长较快的领域。为不断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农业经营者们通过挖掘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生产活动和创意农业景观,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体验。
4.塑造农业品牌 开拓消费市场
创意农业的价值靠市场实现,主要采取城乡互融互动的手段,拓展创意农业消费市场。通过城市消费市场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文化、农居生活文化与乡村自然环境的综合塑造,实现创意农业消费市场和生产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塑造新的生活方式。德国的休闲农业和英国的农业旅游都是比较成功的做法。在大都市里,休闲旅游早已成为居民们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以休闲旅游为吸引物发展创意农园,吸引城市消费者来旅游、度假。在旅游休闲活动中,消费者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农事活动,乐于接受创意农业产品,市场也会因此得到拓展。
二是放大农业的品牌效应。创意农业可以结合“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著名品牌、商标等市场基础不断扩展。
(三)创意农业的主要形态
1、私人有机农场
国外真正的富贵阶层其实都生活在乡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农场或私人牧场。美国布什总统的私人农场就在德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这里被称之为乡间白宫,布什总统常常在自己的私人农场会见世界各国的政要。
中国古训说:穷奔市,富奔乡。穷人向往城里的生活与工作机会,但是富人刚好相反,他们希望返璞归真,过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生活,私人农场肯定会成为文化创意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也会成为中国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当然,私人农场肯定是有机的,因为富裕阶层不会为了追求效率与产量而施化肥与农药。
2、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欧美与日本的都市人最喜欢的一种娱乐与休闲方式,因为耕作与园艺不仅适合成人,也适合老人与孩子,对病人更有养生与保健的作用。
市民农园的经营方式就是将城市近郊的土地分区分块出租给市民,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大小不等,用以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手耕作,市民可以享受到回归土地与自然的乐趣,获得安全新鲜的食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与交流。市民农园可以与旅游、度假、餐饮、培训、养生健康等方面相结合,是发展都市文化创意农业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
3、创意农业主题园
通过对特定主题的整体设计,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农作物、动物和农事活动集中展现,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兼有休闲娱乐和教育普及的双重功能。
4.文化创意农园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于文化创意与工业、商业、影视、娱乐、传媒、艺术、出版、动漫等领域的结合,但是很少注重文化创意与农业的结合,在都市周边地区发展“文化创意农园”。
每个德米特生物动力农场都是一个“文化创意农园”,城市周围的有机农场应该在有机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加工业、手工业与有机零售业,形成一个有机产业链。同时,利用有机农业的特色与吸引力,附加文化活动、教育培训、餐饮、旅游休闲、养生康复等产业,使一个有机农场转变为一个拥有丰富产品与多种产业形态的“文化创意农园”。
在北京也已经出现了这种“文化创意农园”的雏形,位于机场路附近的顺义绿牛有机农场就是其中的代表。像绿牛有机农场这样的经营还处于民间自发的状态,如果能够像“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样获得政策、资源、资金与媒体等各方面的支持,以有机农场为基础的“文化创意农园”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下一个大方向,也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一个新天地。
有的农园也可以借鉴市民农园的一部分经营方式,将部分土地租给市民或者采用会员制运营模式,可以让市民亲自参与耕作,体验回归土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德国著名生物动力社区农场——Dottenfelderhof,采用的是会员制运营模式,经营很有特色,很成功,是消费者和农夫精诚合作的一个社区农场典范。
5、文化创意乡镇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结合,不仅可以在都市周边地区建立“文化创意农园”,还可以在广大乡村地区建立“文化创意乡镇”。这种文化创意乡镇已经在各地不断涌现,只不过我们没有从“文化创意”的角度来定位与看待这些地区。
北京怀柔区慕田峪村,利用长城旅游景点与美丽的乡村景色作为优势,吸引了以美国人萨阳为代表的一批外国友人在此居住,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村委会明确了国际文化村的定位,把慕田峪发展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创意之村”。
云南丽江的大研古镇与束河古镇,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创意乡镇”的杰出典范,这两个古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再加上传统民居、传统音乐、纳西文化与传统手工业的文化优势与传统产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文化创意者在此生活与工作,为丽江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气象,使丽江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像丽江这样以文化创意与悠闲乡村生活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乡镇”具有节能减排、复兴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与拉动内需等多种好处,应该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给予推广。
6、带菜园的房地产
中国传统住宅格局中,菜地就在厨房附近:院子大的,菜地就在院子里;院落小的,菜地就在住宅外面。从生态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种菜地厨房就近的设计十分符合减小食物里程的流行理念,食物从原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短越好——既节能又健康。
现在都市中绝大部分房地产项目的设计,都没有继承中国“菜地厨房就近”的优良传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民众强烈的食品信任危机,设计与建造一种“带菜园”的居民住宅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房地产商机。高档的房地产项目可以为每户准备一个菜园子,而普通的房地产项目则可以在规划的时候,就把住宅区与都市农园结合在一起,让每个住户在附近都有一块菜地。目前,在全国房地产低迷不前的时候,房地产公司应该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主动地开发出让消费者动心与使他们满意的房子。带菜园的房地产项目也是一种可考虑的类型。
当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模式远远不止上述五种,随着文化创意农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还将涌现更多更好的经营模式。
(以上文字版权归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