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智慧 1 心灵鸡汤智慧全集

这是从400位优秀教师博大深远的心灵深处飞溅出来的600余朵浪花。

这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深处会聚着智慧,浓缩着文采,这600余朵浪花荟萃着璀璨,聚集着晶莹。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朵浪花可以蕴涵大海的浩瀚。而这一则则教育小语的背后则是变幻无穷的教育大世界。

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激发教育灵感,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写作水平。

这些教育精妙小语出自400位优秀教师的笔端,更是成千上万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每则小语都是教育思想者、改革者、实践者智慧思考的结晶,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至深感悟,是作者殚精竭虑的思想火花。阅读这些小主事给我们以智慧,让我们去反思,促我们去改变。每则小语都值得细细品反复琢磨。

1 敬畏感和幸福感

要加强对中小学生敬畏感和幸福感的培养。培养孩子的敬畏感,包括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崇高、敬畏美好等,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自然的亲近,对崇高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如果青少年没有这种敬畏之情的话,就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一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约束的人,一个缺少憧憬与精神追求的人。

在中小学阶段,应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称赞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克服困难实现了目标同样是幸福。

(摘自2003/11/17《德育报》3版 朱小曼的观点)

2 教师的终身学习

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游击、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终身学习不仅使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

(摘自2003/11/6《中国教育报》(8)管锡基)

3大师的寂寞

“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的。—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寂寞”的必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寂寞”的力量 。 ......

中国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圣贤也就是大师。大师之为大,不一定经历了大的灾难,承担了大的不幸,但一定是沉浸在大的寂寞之中,忘我地投入工作—工作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寂寞是他们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忍受不了的痛苦。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追逐时髦、寻求热闹的归于沉寂;甘于寂寞、乐于寂寞的永垂不朽。大师们带来了热闹,但他们所固有的,还应该是寂寞。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他们就堕落了,他们就终结了。“不朽”太难了,因为“寂寞”太难了。大多数人善于热闹,而不善于寂寞,这就是大师和公众的区别。然而。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盗名,少些拔苗助长,少些弄虚作假,总不算是过分的要求吧。......

(摘自2202年9月9日《今晚报》夕惕之文《公众的热闹和大师的寂寞》)

4 当今教育的弊端

看一看时下的学生生活,机械和单调、平庸和乏味。他们在题海里挣扎,在作业山上爬坡;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受到压抑和忽视。试想,时下的学生有多少时间与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展开心与心的对话;有多少时间与贝多芬、德彪西、柴科夫斯基展开情与情的交流;有多少时间与黑格尔、马克思展开思想与思想的晤对;有多少时间沉醉于梵高、达·芬奇的色彩与线条之中,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歌、音乐、绘画和哲学,他们没有了精神的放牧。可以这样说,教育一旦丧失人生的幸福,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的活性,甚至可能会因为人性中情感的弱化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

(摘自2003/5/28《教育文摘周报》6 陈明华、秦志强)

5 教育孕育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一个让学生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如果学生还没有梦,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将希望和爱洒向他的心田,没能催生梦的幼芽,让他们长出属于自己的七彩的梦。孩子一旦有了梦,就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吧。呵护宝贵的热情,珍视稚嫩的创造,放飞翱翔的胆量,分享成长的愉悦......这一切我们责无旁贷。

(摘自2003年第11期《班主任之友》陈大明《多梦的季节》)

6 用美德占据心灵

人存在的价值,不惟知识的饱学,不惟智慧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建树,精神的挺立。要让学生心灵无杂草,无尘埃,无污秽,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心灵的旷野,在孩子的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进取精神的种子。

(摘自2003年11期《班主任之友》牛和泉《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作准备》)

7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

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如何焚膏继晷、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君不见,我们的教师总是更多地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睡眠八小时,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教育,应该为学生争取闲暇,争取闲暇就是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认的内心世界变得逼仄。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秦志强 陈明华《为"嬉"叫一点屈》)

8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必须永葆青春和激情;要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样,你要让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学会幸福地生活着。这些是生活对自己智慧和人格的挑战。知道吗?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方式在于创造。每天,我们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应创造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找回健康、快乐的心灵。教师朋友,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吧!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王怀玉《教师,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

9 教师,要学会享受生活

有许多教师把满腔的热血、亮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教育。"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夜凄风孤灯中朦胧定格的是教师批阅作业的身影,吊针刚拔下血渍新鲜就慷慨上班的是教师。确实,伟大的教育事业需要老师赤诚的燃烧,需要老师血汗的滋润,否则,难以撑起冉冉上升的教育事业。

但是,老师,你不是圣人,你生来不只是吃苦、受累,你还要会享受生活!享受教育,就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只是凄苦燃烧、耗尽最后一滴泪的蜡烛,不只是蠕动着躯壳、痛楚地抽完最后一根丝的春蚕。追求快乐的教育,就会享受教育的快乐!

享受生活,就要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要感受生活的斑斓、时代的风云,而不只是循环涂抹教室——办公室——宿舍单调至极的运行轨迹。月光的朦胧、泉水的丁冬、交响乐的优雅、看足球的呐喊......都应该融进你的生命!

享受教育,就要会思考。老师不能做机械的操作工,要力求主动地、创造地工作。"捧着一颗心来","捧"来的应该是激情、理想;"不带半根草去",无用的杂草"带"去有什么用!带着丰富的感受,带着沉甸甸的思索才有价值。

享受生活,就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活点燃生命,力求自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会享受教育才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才会呵护孩子的情感,才能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而是引人入胜的学习旅程。

(摘自2003年第九期《师道》卜延中《在新课改中演活教师的角色》)

10让激励创造奇迹

充满积极因素的激励,不管她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的心灵深处,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她永远像我们生命中的一块块砺石,能让我们的生命之剑保持住无坚不摧的锋利。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王飙《让激励创造奇迹》)

11、 教育的弊端

我们不能容忍孩子玩乐、自由,我们每天都在给孩子洗脑,告诉他们,要勤奋、要刻苦,要有上进心,要有竞争意识,要拿第几名......甚至,我们的教师和学校已经习惯了将孩子们的成绩排好名次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却不知道,考不及格,考倒数第一名也是孩子的权利,这些孩子更需要尊严和爱。在许多国家里,学生分数被认为是他们的隐私而严禁公布的。

我们忘了,他们是孩子,只有几岁,十几岁。对他们而言,最要紧的,是健康和谐的身心,对世界的好奇,是对事物充满探究的快乐,知道尊重和关心他人,理解爱和民主......

可是我们却用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试卷覆盖在他们身上,早晨天不亮就让他们起床,晚上也舍不得让他们闲着。我们的老师和校长安慰自己说,这是对孩子负责。可是没有好好想想,一双双健康的眼睛被熬成了近视眼,正常的脊梁有点弯曲,活泼的天性日渐磨光,一些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这就是"负责"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过早地把成人世界中的一切传递给孩子,让这些小小的生命过早地背上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健康、灵气和创造力,窒息了孩子应有的天性。最可怕的是,教师和学校已将此看成天经地义的了,罪恶成了习惯。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白云《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12 、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倒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然而,用新课程的理念分析,"一桶水理论"是站不住脚的。知道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十碗百碗千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倒完了以后再去打水,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再说,教师把桶里的水倒往学生的碗里,一个"倒"字,就"倒"出了某种陈旧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孟宪平《新课程给老师出的思考题》)

13、 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教育本应是启迪人类智慧,营造广阔自由空间的伟业;教师本应唤醒儿童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和蕴藏着的丰富的发展因素和天性;儿童本应该继续发扬自身中积淀着的人类进步的成果。教育的发展应是一种建筑在活动建构基础上的升华过程。

(摘自2003年第十期《师道》 蒋保华《教师教学观念错位》)

14 、闲暇出智慧

亚里斯多德讲过"闲暇出智慧",有闲暇才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空:独立地思考,自由地发展,自信而能动地挥洒才智,才能心理坦然,心情轻松,观古今,揽四海,联想,怀疑,批判,求异,发散,组合,归纳,演绎,驰骋想象,生发灵感......闲云悠悠,恰是知识的摇篮,智慧的温床。

牛顿看苹果落地生发万有引力的构想,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学说是躺在病房里的床上,英国剑桥大学喝下午茶喝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闲暇、自由似乎还不属于我们的学生,他们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骨,语文老师出去,数学老师进来。课上失去了人权,课下失去了自由。没有时间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读读自己喜爱的书,做做自己喜爱的事,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蒋寿军《剑桥大学下午茶的启示》)

15、 教育的弊端

有外国人评价我们的小提琴手,认为他们拉小提琴的技能技巧确实比较高,很熟练,但缺乏神韵,没有内涵。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至于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常给忽略。

一部再好的作品,哪怕是世界文学名著,在我们一些老师的眼里,也就像庖丁眼中的牛,根本就没有全牛,只有一些字、句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则。说白了,就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其他皆空,唯此为实。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被化简了,压缩了,使一部部内涵丰富的旷世绝作成了一块块经过压缩后的饼干,缺乏原汁原味。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黄行福《教育不能化简》)

16 教育的感动与幸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往往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也许你从不曾在意过你的细心关怀会为一个孤独的心灵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也许你也从未想过会有那么多的人在各个行业各个地方谨记着你教给他们的人生道理,心怀着对你由衷的感激......请翻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每一张笑脸的背后,寻找这一份温馨的感动。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我的一级棒老师》)

17 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只有接受礼物才能获得快乐,不是只有考出高分才能拥有快乐,不是只有一呼百应才能体验快乐,快乐其实还有很多。

譬如给予的快乐。快乐不仅来自收获,更来自给予。给予的快乐是人世间少有的充盈着透明质感与人性光辉的快乐。

譬如同情的快乐。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另一些人的强者,每一个人都能在同情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付出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慈善与饱满。

譬如宽恕的快乐。生活不可能没有差错,差错是不愉快的,而宽恕别人的差错却能使差错变得可爱起来,人心因之明朗起来,宽舒的快乐是一种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尚。

譬如称赞的快乐。赞美别人不仅使他人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看到他人因自己的赞美而快乐起来,自己内心怎么会不升腾起一份快乐?赞美别人吧你会成为一个撒播快乐的天使。

譬如感恩的快乐。内心充满感恩的人是最平和最温暖的人。哪来那么多的不满不屑与挑剔,感谢农民产出粮食,感谢江河带来水源,感谢太阳带来光明,感恩让我们知足常乐。

譬如交往的快乐。孤独的人之所以孤独,是他把自己封闭了。勇敢地打开心灵之门,和他人交往吧,那里有世界上最愉快的东西:友谊;那里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譬如追求的快乐。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人行走于世间,就像水中的那株随波逐流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也没有自己的路程,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

教育,请让学生享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成长之精神快乐吧。请和我们一起相信:惟有这种快乐是持久而永恒的,是奠定人的生命基础和精神健康的。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管建刚《教育,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18、 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微笑可以表达人们的喜爱,传递友善的信息,使人们显得可爱而有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就更加需要微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力,教师的微笑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氛围。微笑面对学生,不仅可以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善待他人,从而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林丽媛《让微笑永留孩子心中》

19、 爱,是什么?

爱,是阳光,是雨露,更是唤醒沉寂心灵的春风,是孕育生机的沃土,是滋润生命的绿洲......

爱,是保护,是尊重,是耐心,是宽容,是理解,是期待,是"抗生素"和"脑白金"。

爱,是妈妈的手,能量出孩子额头的温度;爱,是爸爸的眼,能赶走儿子内心蠢蠢欲动的毛毛虫;

爱,是课间棋盘上一次次激烈的拼杀;爱,是一节节用生命和激情演绎的历程......

爱,到底是什么?

爱,是滴水,可以穿石;爱,是璞石,可以琢玉。

其实,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最崇高、最真挚的情感。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李淑芬《爱,是什么》)

20 、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在每个班主任的手中,都握着几十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的开朗,无忧无虑;有的内向,多愁善感;有的脆弱,易受伤害。班主任要生就一双慧眼,心细如发,在他们忧伤的时候,给予快乐;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失意的时候,给予慰藉;在他们自卑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充满阳光。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梁靖《迟到的安慰》)

21、 人的修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灵魂》)

22 、德育的底线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的屏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孙亚萍《三思"德育的底线"》)

23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他生来带着很多的问号,所以求知是他的天性;人长着一个脑袋,所以思考是他天生的权利;人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活动,所以一出生就开始走向独立;人有超越肉体的精神存在,所以思想在自由地驰骋;人有可开发的智慧矿藏,所以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在成长中求善;人有人的尊严,所以需要尊重;人有人的价值,所以需要呵护。总之,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就在生长着,发展着,创造着。人总是在告别过去,走向未来,在向他人、向社会、向自然开放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我"。教育理应依据人的生命本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促进生命的发展。教师就是看守学生生命的护园人,因此,教师就应当目中有人,教育就应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2)

24 、人生的重量

人们常说:生命活得有分量,才会有价值。

一滴泉水,若没有重量,就不会从石崖上坠落,水滴石穿,诠释"坚持"这个哲理。

一粒种子,若没有重量,就不会沉落泥土,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的硕果。

那么,人生的重量在哪里呢?

大腹便便?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不是身体的重量,就像一支蜡烛,它的重量绝非蜡与捻的斤两,而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光芒;

肌肤亮丽?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肉体无关,就像一块璞玉,它的重量绝非是光洁的石面,而是美丽的内心;

腰缠万贯?官居一品?也不是,因为人生的重量与财富、权利无关,就像麦粒的大小与麦芒无关。

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其实这世间最重的,莫过于一颗无私的心。可见,人生的重量在于无私。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蕴藏在无私中。

(摘自2003/12/26《今晚报》《今晚周刊》瀚海)

25 、 要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历程中都难免会碰到志不得酬、才不见用而造成的精神上的愁苦和郁闷。此时最难得的是静下心来潜心修炼自己,并认真反思现实社会带给自己的深刻体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26、 嗜书

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可以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如果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师道》 叶碧青《嗜书》

27、 读书的感悟

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笔记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读书的时候,知识和智慧指引我认识社会,分辨是非,使我学会了思考和解读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哲人的思想洗涤着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拓展;读书的时候,我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消解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还原回和煦平静的本我世界。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储建明《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

28、 阅读是幸福的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可以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变得充实;可以品位别样人生,让生活变得阳光。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阅读,我们热爱自由、理性的阅读,因为我们向往步步成功,追求天天进步。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此而充满温馨,青春将因此而溢满甜蜜。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曹保印《提高阅读品位,打造美好生活》)

29、要读名著

要读名著,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

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也是对自我潜在的精神力量的发现。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摘自2003/12/3《教育文摘周报》 钱理群)

30、 书籍给了我们......

如果你整天只顾着奔忙,,你也就渐渐失去了人的灵性,也你缺乏应有的精神滋养。没有精神滋养的人不过是具行尸走肉,所以我们离不开文学,都应该在阅读中学会欣赏。文字的功能是如此巨大,它可以勾勒出世间万象。在书里,我们可以欣赏到花的美丽,树的粗壮;舞的曼妙,歌的悠扬;文的深邃,图的想象;事的明白,人的沧桑……这世上值得欣赏的事物是如此之丰富,就等着有心的人去发现、去体会、去传扬。

(摘自2003年12月25日《读书周刊》周学静《慢慢地读,欣赏啊》)

31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意识,珍爱每一天的工作经历和生命历程,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的探索和升华。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充实,而且富有光彩;班主任的人生不仅幸福,而且不朽。

32 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是一个不完美的教师;一个想逃避班主任复杂工作的教师,是一个得不到教育之乐的教师。

(摘自2003/12/1《德育报》湖南岳阳县四中 万震球)

33 班主任播下了什么

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除去假、丑、恶的杂草,以爱的阳光雨露,培育起一棵充满人性的参天大树。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34、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仁慈就是热爱、同情、关心、帮助,没有仁慈的教育将是缺乏关怀机械的、冷漠和无效的教育。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成为是学生最亲近的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老师,这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所以对班主任来说,能否对人仁慈,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摘自2004/2〈班主任之友〉P26白海东〈做个仁慈的班主任〉)

35、做教师是幸福的

做教师是幸福的,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品格传授给学生,应该说胜过世界上的一切馈赠,对给予者和接收者而言,,都是幸福。亲手搀扶着混沌初开的孩子走向人类文明的圣殿,去吮吸知识的琼浆、文明的精华......那种感觉就如同年轻母亲第一次将自己甘甜的乳汁喂给新生的婴儿,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境界更叫人快乐的了。

(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36、细枝末节的力量

人与人之间的确需要接触,哪怕一瞬间眼光的对视,一个微小的抓握动作,一次不经意的搀扶,那种温暖的传递,那种力量的感觉,那种潜在的震撼,带来的却是一份信任,一份接纳,可能就是改变一个人、改善人际关系的契机。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

37、比成功更宝贵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的历程。作为社会的个体,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做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宁愿是孩子成功之路的向导,而不愿是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审判者。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黄海霞《比成功更宝贵的》)

38、老师的微笑

微笑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微笑是春雨,能滋润万物;微笑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老师的微笑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愿每一位老师都学会微笑,每一天都能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学生微笑了吗?"

(摘自2003/12/1《德育报》常熟市何市中心小学陆利东)

39、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40、孩子远离大自然

中国都市的少年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不知道螳螂、蚱蜢,甚至不知道香蕉、苹果从何而来?......今天知了的鸣唱已引不起孩子的多大兴趣,栽花种草更是与孩子无缘。孩子们最好的伙伴就是游戏机、电视机,这种远离大自然的教育是可怕的,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如果这样的少年置身大自然之中,或遇上突发的灾情,他们除了幻想"变形金刚"来救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83)

41、给学生一双慧眼

清华附小校长赵颖说:作为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一双慧眼吧,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42、谈表扬与批评

表扬是甘露,但是过多了则成了水患。批评是整理枝叶,只有去掉劣枝坏叶,才能使花开得更美。批评需要表扬的铺垫,没有表扬作铺垫的批评,容易扼杀学生向上的积极性;同时,表扬也需要批评的衬托,没有批评作衬托的表扬,显得软弱无力。只有表扬和批评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班主任》杨晓华《表扬的泛滥》)

43、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份自信

老师不是医生,不能总是看学生的不足与缺陷;老师不是警察,不能总是像盯着可疑的人那样,只看学生档案中的阴影;老师也不是演员,不能只在舞台上按照剧本演戏。老师应该是寻找宝藏的人,在学生心灵的土地上,寻找生命的精神资源,并把这种潜在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精神财富。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闪光点,使他们形成自爱的心态,使他们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他人,可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爱自己。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于是就放弃了许多追求。生命的发展需要自爱。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86)

44、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绚丽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捕捉语文学习资源。让语文生活中有花蕾绽放,有蝶儿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有青烟袅袅,有鸟儿展翅,有柳絮飞扬......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5、请展开梦想者的"双翼"

童年是孩子们用花环编织的,是孩子们用童话写成的。他们喜欢对着星星说话;他们喜欢望着白云遐想;他们向往飞向蓝天的小鸟;他们常常叠一只纸船放在水中寄托自己的心愿;他们骑着扫帚,把自己当成威武的将军......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做梦的孩子有着许多奇妙的幻想。一旦我们用理性代替了想象,用标准代替了多元,孩子们就会失去天真烂漫而老气横秋。缺梦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刘长永《我听到了荷花开放的声音》)

46、怎样"说"才好?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地方该说,什么地方不该说,请三思而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可有意啊!(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沈杨《请三思而行》)

47、什么是师智

师智,就是教师的智慧。由于教无定法,由于讲台随小含宇宙,由于我们面对着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教学情景多样,所以教学难以预测,所以教学异彩纷呈。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准确迅速地作出判断,恰倒好处地妥善处理,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这就是教师教育的智慧。

现代社会一位优秀教师的智慧必须是精与博的有效结合。在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准方面,必须力求精深;在人文精神和科研理念方面,必须力求广博;在一般智力结构和特殊的思维品质方面,必须力求合理有效。应变性、直觉性、灵活性、巧妙性、幽默性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48、还快乐于课堂

学习,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它更是一种生活。对孩子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固执地再让学生想到学习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而应当寻求有一种既学到知识,又使孩子快乐成长的途径。让我们还快乐于课堂,全面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满意的感受。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浓厚的兴趣,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充满快乐的课堂将充满着创造的活力,它以兴趣、自由、创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49、班主任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

人的心灵是一个及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于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并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妙方,需要班主任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创造性地实践。

(摘自2004/1/5《德育报》岳晓云《祝福您!班主任老师》)

50、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51、目中无人教育的弊端

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3)

52、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

教师的目光不应该总停留在那些优秀的"鸭子"身上,而应关注所有的"鸭子",包括"丑小鸭"在内。教师也不应将冰冷的目光投注到"丑小鸭"身上,而应该以母性的敏感去关爱"丑小鸭",帮助他们成长。总之,教育不能遗弃"丑小鸭",不管他们能否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45)

53、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我担心,过于鼓吹个性的张扬,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粗俗,演变成傲气,演变成华而不实的个人作风。看看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个个唯我独尊,他们不是个性张扬得不够,而恰恰缺乏的就是彬彬有礼之态,儒雅谦让之风。我们一再地暗示我们的孩子,"我是最好的""我最聪明""我一定比别人强"等等,目的是引导孩子树立信心。目的是好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孩子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时候,我们把什么来安慰孩子?固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孩子由于自身素质、能力的原因而一再遭遇失败,这样的安慰不是过于苍白无力吗?事实上,引导孩子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他人,承认自身的不足,才是对孩子真正有益的教育。教育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而不是华而不实地鼓吹自己,是目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欠缺的东西。

(摘自2004/2《师道》P44闫学《我读论语》)

54、赏识,别过了头

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得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得多了,就成了伤害。教育固然需要慈母般的温存,也应当来点严父的"狠心";温室中的幼苗鲜嫩可爱,烈日下的万物更加茁壮。赏识,来点理性吧,千万别过了头。

(摘自2004/3/10《教育文摘周报》姜秀琴等)

55、学生减负难

几年前,只有"高三学生"是同情的对象,现在初中生、小学生也开始"拼搏"。其间,各学生减负的声音也从未间断,教育部、各地教委也多次下文,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升学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已经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成熟"地说:"不考高分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别想进好高中,进不了好高中想读好大学就门都没有,更别说找好工作。"

(摘自004/3/10《教育文摘周报》)

56、教育追求的目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教育追求得目标。可是,中国的教科书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学习负担恐怕也是最重的。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79)

57、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不仅在于生物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物层面上的个人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层面上的相对独立的、有尊严的、自由的价值主体,即成为大写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摘自2003年12期《班主任》P9杨良妃《珍爱生命,拥抱人生》)

58、基础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所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而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第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59、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教师的使命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不要把爱当作挂在嘴边的空话,请把师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樊裔华《感受阳光》

60、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李镇西)

61、班主任修养的重要性

水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容量,水善于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班主任也应像水能容善洗浊一样善于改正、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但正如只有净水才能洗涤一样,班主任自身的品德修养也应该像水一样纯洁透明,才能照见并洗掉学生心灵上的污迹。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王玉环《上善若水》)

62、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

从漠视"丑小鸭"的存在到关爱"丑小鸭",是教师教育信念的关键性转变,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实质性飞跃,是教师生存境界的提升。"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的职业价值就闪耀出生命的辉煌,教师的心灵境界也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美丽。"丑小鸭"在变成"白天鹅"的同时,教师也成了学生心中的"母亲"。愿所有的教师都关爱"丑小鸭"。愿所有的"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50)

63、要重视并感激对手

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能够最早发现你的过时;同时也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才使你强大起来。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64、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人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65、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而其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摘自2004/3《班主任》)

66、生命如此精彩(雪原/词曲)

是你给了我一切/让我的生命精彩/是你给我碧绿给我蔚蓝/给我灿烂美丽的世界/是你陪伴我每一天/为我的生命喝彩/是你给我欢笑给我向往给我温暖幸福的明天/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一年又一年,从春天到冬天/我们相知相伴相亲相爱守着那份誓言/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珍爱/生命如此精彩,我默默地感怀/生命更加精彩,我悄悄地期待/生命更加精彩,我深深地祝愿!

(摘自2003年第七期《班主任之友》胡艾玲《生命如此精彩》)

67、要看到学生生命活力

正是看不到学生的生命活力,我们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学生限制在狭窄的空间,限制在书本,限制在课堂,限制在学校,这种封闭狭小的教育场所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慢慢地隐退,直至消亡。......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得不到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得不到需要的"阳光"和"雨水",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空气"。所以,少年学生的自杀其实是对生命的抗争,是他们生命冲动的最后表现,是他们最后一次的自由选择。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6)

68、要在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打下亮丽的底色

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重视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69、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多个孩子憧憬着50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李镇西)

70、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朱永新)

71、 珍爱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我们为五彩缤纷的生活而欢呼,我们欣赏生命。

生命是神圣的,它需要爱情、亲情、友情的呵护,我们敬畏生命。

生命是脆弱的,我们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悦纳他人,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生命是伟大的,我们应提升生命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奉献自己。

(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余旭林《珍爱生命》)

72、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

73、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为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是我们21世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74、 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

必须看到的是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个人生命质量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她)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5、劳凯声论教育的最基本任务

"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难寻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我们的社会中有太多的循规蹈矩之人,他们学富五车,却缺少开拓创新的精神,缺少必要的公民素质、仁爱精神,甚至缺少基本的仁义之心,同胞相妒、手足相残。因此,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的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个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学改革。(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8、师德教育应关注教师生活

师德教育必须表现生活的特性:其一,师德教育应成为教师道德生命成长的田园。其二,关注教师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必须在生活世界中进行。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因此,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教师生活,成为教师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资源。师德教育要贯穿于教师现实生活中,要直面生活的问题与困惑,引导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其三,师德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师德培训应贴近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幸福人生,并教给教师看待生活的洞察力,获得解决教师心理困惑的智慧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考虑个人的发展,要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使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

79、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珍爱生命,还要使他们感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苦难、磨练意志。因为没有对苦难的挑战,自然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要有意创设一定的逆境,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验生命的艰辛。还要通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与局限性,从而更加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达到拥抱生命的目的。

80、王通讯谈让孩子们知道大自然

如果一个人看过蚂蚱、捉过蛐蛐、挖过蚯蚓、玩过鱼,那他对人类和自然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去、到森林去、到原野去,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自然。这对人的修养,对净化人的灵魂都有价值。

81、对教师先进事迹的再认识

有一位先进教师的事迹是:在她的丈夫患癌症直到死亡期间,她没有耽搁一点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其实中国的宣传媒体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这样的故事。如果这个材料为实,我们不禁要问:这位女教师为什么寡情至此?丈夫的生命只有一次,妻子所奉献的爱心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而工作是别人可以取代的。在丈夫告别世界的时候,只沉溺于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太自私了?她单位的领导为什么不能照顾一下她的实际需要,让她尽一点人之常情?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20)

82、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你脸上宁静的光就可以照耀别人",书就是这样给我们启示和安慰,让我们开始变得平静而且幸福,让我们开始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幸福,关注这个极易破碎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用柔软的心去安慰无家可归的狗、饥饿的麻雀、受到各种惊吓和伤害的生灵;去拥抱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敌人和人群里瑟缩的灵魂。当我们在黑暗的寒冷中,看见阳光慢慢铺过来,照在我们的手臂上,照在我们的脸上,微笑像硕大的玫瑰花慢慢开放。每个人都是一团阳光,一种照耀和相互照耀的温暖与喜悦涌上心头,枯萎的心灵长出圆润的叶子,我们像蒲公英的黄色花朵在阳光下轻轻舞蹈。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张树伟《拥有被照耀和照耀的喜悦》)

83、足与不足

人生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生之路,也是伴随着足与不足的过程。

我常感到知足,又喜欢在足中寻找不足;我也常感到不足,又会静下心来,在不足中去感受足。足,是进步,是收获,是成功,是令人快乐的;不足,是缺憾,是失去,是差距,时常会有几声叹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从一个角度看是不足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经是很足了;但一味"知足常乐",姑息缺点,宽恕懒惰,又往往会步入平庸。

足与不足,一切尽在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中。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84、对后进生,老师和学生给他们白眼,家长也打骂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对这些学生的迫害,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和人性就这样地一点一滴地流失了......李镇西

85、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朱永新

86、我欣赏这样的境界:心中有太阳,脸上有笑容,嘴里有歌声。朱永新

87、不要叹息

一个人拥有什么,抑或失去什么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求补偿。拥有了,可以总结经验去争取更多更好;失去了,可以吸取教训去追求更大更新。故而不要叹息人生得失、生活不平、命运不公。(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8、朴实与高贵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一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地流露,这个人就朴实。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89、被人嫉妒新解

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时,别人就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时,别人就会羡慕你。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但如果你要嫉妒别人,就说明你无能。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0、凡事不可太在意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压造成的,是因为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尔的责备,太在意家人一时的赌气。其实,人生总会有烦心事,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倘若凡事都记取,必定不堪重负!看开琐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释荷、人生的升华!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91、教师的职责

尽管我们面对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生活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朵花都如牡丹、芍药那般光彩四射、美丽可爱,其中还有带刺的玫瑰,有迟开的花蕾,有受过生活伤害的花瓣......然而,凡是花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花香袭人,有的粗生粗长,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会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在未来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老师的就是要用那一颗博大的爱心,公平、公正地为每一朵花都撒上甘露,让每一颗星星都在夜空中放出自己的光芒,用期待热诚开启孩子努力上进的门扉,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资质上健康快乐地进步成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张胜珍《初为人师》)

92、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93、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个人的命运遭遇到什么,我们有时真的无法改变。但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可以改变。正如一位哲人所言:"不管自己的人生如何,你好歹得爱它。"而在你爱它,珍惜它,改造它时,劣境也可能创造出奇迹,不幸也会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自然,在自己的努力和营造中,便可感觉到生活的有趣、自如、平和、恬静和充实。

(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杭大庆《营造生活的情趣》)

94、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让我们小而为之:捡起一片落叶,收获季节变幻的快乐;扶正一株小苗,收获一点蓬勃的绿意;予人一个微笑,收获一份恬适的心情;批好一次作业,收获一个孩子的进步;引导一个顽童,收获一个健康的人生......做每一件小事,就是一次成功的储备和积淀。

......当我们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抱着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认为最平凡的事情中,会惊喜地发现,有许多事情远非你所现象那样索然无味,甚至别有情趣。做好了它们,你依然会有成就感,会有自豪感。(摘自2004/1《师道》蒋静雅《收获一粒种子的快乐》)

95、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

鲜花虽然美丽,但它过于短暂;绿叶虽然平凡,可它有幸经历了四季。美丽,往往是个片段,平凡普通才是生命的整个过程。

生命中可以没有鲜花,却不能缺少绿叶。没有鲜花的生命,至多平凡普通了些,但缺少了绿叶,生命就会枯萎。

绿叶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枯萎了,也要回报大地的哺育之恩。做一枚小小的叶子多好,不羡浮云之高远,不慕百花之富贵,终身恪守谦恭的信条。(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

96、我们需要行动

学习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为教育这种神圣的事情本身就应该这样吗?不是的。你见过鱼儿饮水累吗?你见过鸟儿飞翔苦吗?你见过树苗害怕风雨吗?你见过花儿害怕阳光吗?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要让她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97、要时时身行好事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的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8、应该是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索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牵,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99、教师首先是一个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00、需要执著地追求

在回答"你取得优秀成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钱梦龙说:对自己挚爱的事业,要以恋人般的痴情、信徒般的虔诚、革命志士般百折不挠的意志,一以贯之、无怨无悔地紧追不舍。我这个人,要学历没学历,要资格没资格,要智慧没智慧,我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份对事业的执著,这份如痴如醉全身心地投入!

(摘自2002/2《教师博览》《钱梦龙话成才》)

101、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

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教师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102、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你看见阴影是因为你低着头,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却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摘自2004/2《师道》马国福《一张纸片的命运》)

103、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

避免空洞的、伪化、神话的说教,将德育踏踏实实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不随意要求学生去做教师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也许是我们作为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底线。(摘自2004/2《师道》闫学《我读论语》)

104、班主任要能海纳百川

班主任要勇于、乐于、善于做一只"废纸篓",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罗万象的气魄,去理解、宽容、接纳、化解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摘自2004/3/8《德育报》《班主任心语》)

105、何必悲观失望

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识,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无论悲观还是失望,时间都会流逝。何必悲观失望,以一颗豁达、乐观的心去构筑明天的欢乐,何乐而不为呢?(摘自2004/3/24《教育文摘周报》)

106、拯救灵魂需要什么

学生的心理很脆弱,承受能力有限,在明知自己的过错并为之痛下决心悔过自新之际,教师最好不要草率行事。拯救灵魂,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勇气,是宽容。此时,给学生一点面子,就是给他留下了信任、关爱、期望。须知,一个翘首向善、满怀希望的灵魂,他一定能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摘自2004/4/5《德育报》湖北省竹山县一中朱士泉)

107、少烦恼多豁达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弹性应对,坦然处之,把自己豁达地送入快乐的殿堂。(摘自2004/3/29《德育报》张远桃)

108、心是一本存折

心是一本存折,有的人平时吝于付出,斤斤计较,存折上的积蓄当然少得可怜;有的人舍得付出,乐于助人。他不经意间的善意之举,使存折上的数目越来越大:别人陷入困境时你慷慨相助,使他度过难关;朋友遇到困难你给予建议,使他豁然开朗;甚至同事心情不愉快,你真心安慰,耐心倾听,使他郁积心头的阴云一扫而光,这些都如同搬动一张椅子、递上一杯饮料一样简单,但正是这些,却自动在你心的存折上转入一笔笔"存款",日积月累,让你的人生因此而富裕、而殷实。当有一天,你面临困难、陷入窘境时,存折上的那一笔笔存款会帮你度过难关——那些曾经被你帮助过、鼓励过的人,会一如当初你的热情,真诚地向你伸出友善之手。这时你会觉得,你不再孤立无援,你无比"富有"。

(摘自2004/3/29《德育报》茅娟美《心是一本存折》)

109、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

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灿烂的微笑,这微笑会像一缕春一抹阳光,吹散学生心头的阴霾,温暖学生的心灵;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真诚的鼓励,能给孩子们以勇气和力量,进而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每天给学生送去一个诚恳的忠告,或故事、格言,能帮助学生剖析事理,明白道理,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摘自2004/4/12《德育报》保定清苑县第三小学 申杏莉)

110、做人的能与不能

当今社会,处处有考场,天天有考试,时时做答卷。社会开放了,做人的原则不能开放;经济搞活了,做人的灵魂不能搞活;禁锢冲破了,做人的底线不能冲破。

(摘自2004/6《人民教育》程翔《人到中年的思考》)

111、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希望还伴随着自己,只要自己心中还有一缕亮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阴冷下去。你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绿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跨自己,打跨自己的往往是自己。

(摘自2004/5/24《德育报》张时胜《三英里处是海岸》)

112、教师是仁者

教师是仁者。教师应该充满仁爱之心,爱自己、爱学生、爱社会、爱世界。他会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爱一切。他对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欣赏和宽容——像对待鲜花上的露珠一般呵护,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像对待自己的错误一般宽容。仁者无私,让一位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是仁者教师的追求。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113、教师的笑脸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114、智者常乐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许多人难得快乐,或与快乐无缘,唯智者常乐。智者是这样一种人,头脑睿智,目光敏锐,胸怀豁达,洞察世事,明察事理,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得之,水到渠,不刻意追求;失之,本不属我,是自然之态。以不争而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活出了人生的高境界,活出了自己的阳光。

智者凡事从容,它是一种品质,一种心态。面对挫折,从容相待;面临危难,从容不迫;做人做事从容自若。凡事往宽处想,越想越宽广;凡事往明处看,越看越明亮。亮出了高度,亮出了人格的魅力。

智者凡事感激。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面对伤害,感激它是心志的磨练;面对欺骗,感激它是智慧的增进;面对拌倒,感激它是双腿的强化......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智者凡事奉献。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成熟。奉献是美的释放、爱的渲染,奉献是把理想和信念一起点燃。真正的快乐,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奉献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奉献的生命是不朽的,即使肉体的生命消失了,奉献精神依然长存,这是真正的智者。智者与积极的心态为友,智者把苦难当成人生的经验积累,智者殚精竭虑地奉献有价值的人生。智者常乐。(摘自2004/6/25《今晚报》袁中栋)

115、走自己的路

嘴巴是人家的,人生却是自己的。虽然我们不必做个真正的聋子,但却要永远充满希望、乐观和积极,不要只听那些消极、悲观的话。别人的嘴巴,永远不能帮你走过人生的路,无论是康庄坦途,还是崎岖小道,都只能自己走。在那当中,如果得到的是鼓励和支持,你就要永远感恩在心,并同样帮助别人;若听到的是批评和闲语,你也不要太难过,不断地奋勇直前,走好自己人生的大道。(摘自2004/6/28《德育报》农先安《别人的嘴,你的路》)

116、你的花园能否绚烂多彩的关键

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充满很多诱惑——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它们其中的一项只要在人们的身上滋生蔓延开来,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然而人又是最不容易被毁掉的动物,因为人有理智和良知,有爱和向往,有意志力和判断力,它们又如养料一样滋养着人、激励着人。在你的一生中,你的花园里是否能四季如春、绚烂多彩,关键是看你对待杂草的态度。

(摘自2004/6/28《德育报》葛国英《杂草会毁掉美丽的花园》)

117、放弃是一种美丽

对于曾经追求不到的东西,该放弃时,就要主动地放弃。否则,只能让自己在泥潭中苦苦挣扎,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有而伤心至极。所以,放弃不一定是懦夫的行为。放弃工友之间的争斗,放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弃不必要的烦劳;放弃,就要让自己放眼在大路上看一看,还有许多人还在大道上徘徊;放弃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放弃能给自己带来放松心情,放弃能使自己压抑的心情高飞;放弃,可以摆脱烦恼和忧愁,给自己一个平静的心态。从自身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出发,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点一滴,循序渐进,在小成功中不断获得激励,要辩正分析和对待受挫,倘若不切实际,那么就要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因为放弃是一种美丽,放弃是走向生活的另一个起点。

(摘自2004/6/30《教育文摘周报》周运华)

118、成功决定于是否懂得寻找途径

有一些人盲目地识别错了目标,结果在相反的方向上用错了劲,到头来,只能是功亏一篑。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成功决定于你是否懂得寻找途径。要成为顶尖人物,你不需要比所有的人强,只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者同行就行了,这样就足以使你显得出类拔萃。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6页)

119、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

许多人的一生就是追逐这个追逐那个,没完没了,可到头来没有一样真正属于自己,因为他太贪婪了。如果一个人的追求不能使生命更灿烂,反而更加沉重,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善待自己的生命才是最大的事业。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9页)

120、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

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在你少年时,行囊是空的,因为轻松,所以快乐。但之后的岁月,你一路拣拾,因为沉重,快乐也就消失了。你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好东西,让你在斤斤计较中无法快乐。对一个喜欢零食的孩子来说,买一座金山和买一包话梅的钱没什么区别,所以孩子很容易快乐。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0页)

121、不要背负太多的负担

你不快乐是因为你背负了太多的负担,这也是由于你的欲望所致,试着放下一些超重的欲望,你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1页)

122、感谢敌人和对手吧

在现实生活中,你没有必要憎恨自己的敌人,若深入思考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和优裕,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你于死地的打击、挫折,甚至是死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却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你应该为自己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对手而庆幸,为自己遇到的艰难境遇而庆幸,因为这真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感谢敌人和对手吧,因为正是他们使你变得伟大和杰出。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3页)

123、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无论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危害别人时,你自己的心理会受到来自于心灵的折磨,另外,你的行动也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4页)

124、能够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许多人也许认为,拥有大量得财富和无限得权利才会幸福,为此他们拼命奋斗,永无止境,他们来不及享受拥有得一切,他们也看不见已经拥有得一切。然而,事实是,我们能够珍惜已经拥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26页)

125 、"万事如意" 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

"万事如意"是人们真诚的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真正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常常发生。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上,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觉得你烦人

126、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时机的到来

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时机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征服机会,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今后,机会常常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完全可以把握住机会,将它变为有利的条件。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软弱和犹豫不决的人总是找借口说没有机会,他们总是喊:机会!请给我机会!其实,一个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机会。学校里的每一堂课是一次机会;每一次考试是一次机会;每一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报道是一次机会;每一次商业买卖是一次机会,每一次都是展示你的优雅与礼貌、果断和勇气的机会,更是表现你诚实品质的机会。(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87页)

127把敬业变成习惯之后

把敬业变成习惯之后,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把不敬业变成习惯的人,他的成就相当有限,因为他的散漫、马虎和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他的意识与潜意识。做任何事他都会有随便做一做的直接反应,结果可想而知了。如果到了中年还是如此,就会很容易蹉跎一生!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224页)

128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给生命一些坎坷、挫折、艰辛、困苦,不但不影响生命的生长,反而会使生命拼命向下扎根,从而使生命之树枝叶繁茂。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给予学生一些爱与关怀时,我们就要想到,是否为他们遮挡了太多的风雨霜雪。要想使你的学生长成参天大树,那就不能给它太足的水份和肥料,要逼迫它奋力向下自己扎根。

(摘自2004/2/16《德育报》林华《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129、心怀感激

假如,你不小心冒犯了别人,而对方一笑了之,那么,感激就会像幽幽的花香在你的四周弥漫。假如,人在旅途,遇到突然袭来的风雨,有人将雨伞移至你的头顶,你脸上绽出感激的微笑,那么,你和对方都会感到人间的温暖。假如,你深夜埋头读书,妻子悄悄走来为你披上一件衣服,送上一杯热茶,你回眸报以微笑,那么,感激就会像一缕柔风,轻轻地吹过你和爱人的心湖。假如你能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梯曾给过你帮助、给过你抚慰的人,抱以真诚的感激之情,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简直是上帝的宠儿。

感激是一杯清醇的酒,使人生更美好;感激是一首浪漫的诗,使人生充满快乐。

(摘自2004/4/26《德育报》阎保承《心怀感激》)

130、感悟平凡

习习晚风中,平凡的人面对满天星星,可以任思绪飘飞,感受生命的无拘无束;柔和的灯光下,平凡的人可以随心任性地将思绪付诸笔端,安享生命的宁静怡然;街头小摊旁,平凡的人把一碗馄饨吃得有滋有味。平凡的人无须设防,坦诚为人,自会有很多平凡的朋友,得意时随意小聚,饮酒啸歌,悠然自得,失意时便漫步野外,看小草献花,小河弹琴,海阔天空。我们在平凡中诞生、成长,在没有浮躁和喧哗的地方一天天老去,选择平凡也许是一种理智的无奈。但生活的大海无边无际,只要用心领略,认真抓住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不起眼的收获,实实在在做事,勤勤恳恳做人,这样的平凡,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把自己当作珍珠,

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别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活得怎样,而在于他怎样活。平凡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不知道在平凡中尽力去追求,去创造——做一粒泥土,就去培育希望;做一滴雨露,就去滋养幸福;做一株小草,就去慰藉大地......平凡如此,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摘自《班主任之友》2004/5夏俊《感悟平凡》)

131、教师的幸福

教师,也许没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没有经济学家受人羡慕,没有科学家受人爱戴,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有人说,教师的幸福在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长大成人,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教师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人格和智慧的桥梁。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教师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当他的学生走向四面八方时,他体验到播种者的幸福;教师在为人类传递和开创文明,当他的学生以出色的表现回报社会时,他体验着奉献者的幸福。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摘自2004、8/25《教育文摘周报》曹开华)

132、为他人喝彩

为他人喝彩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为他人喝彩体现了一种美德-你付出的赞美,非但不会贬损你的体面与尊严,相反还会在不经意间收获友谊与合作;为他人喝彩体现了一种修养-赏识他人的过程本身就矫正着你的狭隘、克服着你的自私。因而为他人喝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培养和张扬大家风范的过程。(摘自2004/9/3《今晚报》维光)

133、教师要做快乐的人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启迪;当学生自卑自弃时,你能给他们自信......你能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从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你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发现的惊喜......这种种的快乐和幸福皆非语言所能表达。不快乐的老师很难教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教师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做快乐的、热爱生活的教师,让思想轻盈地飞翔,让心中洒满灿烂的阳光。只有心中充满阳光,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

(摘自2004/9/6《德育报》刘瑞清《做播撒快乐的人》

134、甘于失败不可取

有些教师,优质课比赛不敢参加,教学论文不敢写,各种带有竞争性的活动都不敢参与,还美其名曰平平淡淡才是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惧怕失败。因为惧怕失败,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总是瞻前顾后、止步不前。为了逃避失败,他们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不做事,不参加任何带有竞争性的比赛,不会成功,但也少了失败的机会。惧怕失败的心理重负钳制了他们本该自由飞翔的双翼。他们就在既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的生活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完庸庸碌碌的教学生涯。

(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栾绍禹《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135、不应嘲笑失败者

成功者不一定是强者,失败者不一定是懦夫――交付人生的满分答卷应是竭尽全力。一个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的人,生活会有意义吗?我们不应嘲笑失败者,却应嘲笑旁观者。即使失败一千次,第一千零一次还有成功的可能,而旁观者却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

(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栾绍禹《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136、哪怕仅是一点微光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摘自2004/11/16《今晚报》北原)

137、减少欲望你就快乐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来是到山顶看风景的,可身上背负着各种各样欲望的包袱,欲望越多越爬不上去,别说险峰上的无限风光无缘尽览,就连欣赏沿途景色的快乐心情也荡然无存。一位哲人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在现实中,我们很少去想自己已有的东西,往往竭尽全力去追寻得不到的东西,好像那里有幸福和快乐等着我们,而恰恰在力不从心的追寻过程中忽视了眼下的快乐。(摘自2004/11/5《今晚报》秦立明)

138、生活感悟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但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就永远无法弥补。比如说孝吧,就是无法重复稍纵即逝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追悔,是生命交接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

(摘自2003年第十期《班主任之友》刘福奎《生活拾零》)

139、戴着镣铐也可以跳出更精彩的镣铐舞

我们的很多教师的确在生存状上无法完全由自己主宰,但精神状态是完全可以由自己主宰的。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活法。有人说,我们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是戴着镣铐跳舞,我经常说,戴着镣铐也可以跳出更精彩的镣铐舞,我们很多人却是躺倒不干了。在相同的生存状态下,可以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与不同的教育生活。这个时候的教育理想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坐标。(摘自朱永新教育小语114)

140、落叶的价值

落叶何其微小,然而。正是它们的存在,为大树提供了生命所必需的养分。世间,本无大小,高山与溪流,同样是生命的孕育地。(摘自2004/1/26《德育报》傅瑞文《落叶》)

141、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

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没有恶性的竞争与压力,没有埋怨与悲叹,没有陈腐的观念束缚,没有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有的是梦想与憧憬、创造与灵感。在这样的教育世界里,快乐与激情共舞,理想与事业并存。(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142、把残缺当作美丽和富有

维纳斯如果街上残缺的手臂,也许就会失去她独特的美丽;地球如果是圆的,也许不会存在人类;如果比萨斜塔一点也不歪斜,那就失去专程到意大利罗马一睹它的风采的必要了。当我们残缺时,就把这种残缺当作特点,当作美丽和富有。

(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28)

143、不能与可以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扩展它的宽度;你不可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别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摘自2004/2/6《今晚周刊》佚名《生命的空隙》)

144、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长短处,一个人如果只盯住自己的长处,他很容易骄傲;如果只盯住自己的短处,就可能更危险,因为他会丧失所有的信心,爬不起来。......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上,在家庭中,还是在班级里,我们都像在进行一场漫长的体育比赛。但是要记住,其实没有一个人是落在后面的。谁都可以有长项可以利用——除非他自己放弃赛跑的权利。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145、怎样对待痛苦

每个生命的诞生、成熟都离不开亲身经历的痛苦、曲折。挫折能培育人性格的完善;坎坷能锤炼人品德的升华。莫里哀说:痛苦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教会我们做人。当我们珍惜痛苦的时候,痛苦带给我们的就必将是奋斗中的幸福和人生境界的升华!

(摘自〈班主任之友〉P36周月好〈心灵细语:怎样对待痛苦〉)

146、台湾作家刘墉名言一则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拼了命,也不要抱怨环境对你的要求过苛。应该想到的是,自己的对手是否更拼命,别人的环境会不会更严苛。

(摘自2004/2《师道》P60《并非戏言》)

147、微笑是什么

如果说微笑是一缕春风,那么它会吹散郁积在心头的阴霾;如果说微笑是一抹阳光,那么它能温暖受伤苦闷的心;如果说微笑是一剂良药,那么它能让学生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老师灿烂的笑容,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更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而且时常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给学生留下持久的影响。(摘自2004年第一期《班主任》周春燕《微笑的魅力》)

148、香港作家张小娴说自己的做人哲学

把一撮盐放在一杯水里,那杯水会变得很咸,可是把一撮盐撒在湖里,湖水却不会变咸。现在每当我想发怒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是一片湖。对别人和对自己开放心胸,便不会那么易生气。(摘自2004/2《师道》P60《并非戏言》)

149、美国王牌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温弗瑞说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不可以没有理想,只要理想存在一天,他都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摘自2004/2《师道》P60《并非戏言》)

150、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

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可是眼下,人们都想十个指头按跳蚤。当上小官又想当大官,一边读学位,一边又考着职称,舍不得名声,又放不下金钱;红苹果啃,青苹果又不扔;看着人家下海成功,也要去试;听说人家抄股发财,也要去买。其实现在许多人都是名片上的能人,证书上的成就,真正有抱负、成事业者寥寥无几。欲望太多,必心急浮躁,埋头做学问的少了,都恨不得一夜暴富,一蹴而就,一伸手,就按住十个跳蚤。踢球不踢中场,一脚就传到禁区,再一脚就射门,连为欲望付出的汗水都想回收、出售;连送给女友的鲜花,都想约会后再卖了它。当今之人,太缺乏古人的那种专一、执著的精神了,李白、杜甫一生就写诗,陶潜说放弃,就不再为官,诸葛亮辅主,就绝无二心,徐霞客一生就是行路,曹雪芹一生就想写好一部书,梅兰芳就唱一个角,盖叫天就演武生戏,哪像现在的人,两栖发展到三维立体,三维立体又演变为多媒体啦。当今的博士虽多而没多少是真正的专家。

十个指头都用上,跳蚤反而跑了。(2004年第二期《十个指头按不住跳蚤》阮直)

151、博爱可以让地狱成为天堂

财富的意义并不是自己完全占有,你应该明白,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得更好更幸福,那么就必须求助于一种更伟大的力量——博爱。博爱可以让地狱成为天堂,我们都在渴望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丽,如果大家都用爱心去浇灌这个世界,那么,地球就是一个天堂。博爱实际上不仅是一种社会伦理,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让你的人生更快乐的法则。只有博爱的人,才能胸襟开阔,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热情、友善、乐于助人,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16页)

152、真正的聪明人

真正的聪明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让别人感激他。因为别人有求于你,便能铭记不忘,而感激之辞转眼就会忘记了。与其让别人对你彬彬有礼,不如让别人对你有依赖之心。一旦别人对你不再有依赖心,也就不会对你必恭必敬了。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32页)

153、讨厌的人和烦恼的事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

也许事后你才会意识到,那些烦恼困扰你的事情、那些看似不幸的事情实际上是使你能得到幸福的幸事。那么,当你能看出,那些讨厌的人和烦恼的事其实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气的时候,你的生活不就会快乐得多吗?

(摘自爱密尔·贝克特《101个年轻人要懂得的哲理》96页)

154、追求者的副产品

世间的任何事务,只要你执著地追求,你会发现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副产品。你追求爱情,爱情没得到,结果你成了诗人,诗成了隐藏在爱情背后的副产品。你追求幸福,幸福没得到,结果你成了智者,智慧成了幸福背后的副产品。你追求事业的辉煌,事业还没有达到顶峰,你就成了名人,名气成了事业的副产品。

在这个世界上,对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者的。他们即使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也会获得一些潜藏在梦想背后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他们梦想的价值。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正在为梦想奋斗着的人,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意外的惊喜,也许明天就会降临。(摘自2004/9/3《今晚报》刘燕敏)

155、让失败改道

失败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动态过程,假如我们在失败刚刚发生或者还不至于酿成终结性灾难的时候,审时度势,转变思路,让失败改道而行,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败所造成的各种后果,形成转败为胜的崭新局面。(摘自2004/9/3《今晚报》胡建新)

156、生命感悟

不知道并不可怕;不知道以为知道,有点可怕;不知道假装知道,是真的可怕。

生活中与人相处需多点和气,事业上与人竞争少点霸气。对待原则问题不能没有点虎气,处理非原则问题尚需多点猴气。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

大贪的人心里发虚,大吼的人底气不足。

人生是长与短、进与退、荣与辱的对接与组合,人生是盈与亏、黑与白、阴与阳的碰撞与交融。(摘自2004/9、27《德育报》第三版安生川《生命的白与黑》)

157、失误孕育着成功

失误是一种教育,是宝贵的经验,是成功的向导。失误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有些失误的结果,往往成为你成功的信号灯。

人的一生充满着失误,失误并不可怕,只要你时时保持发现的目光,你将会从失误中发现真理,从失误中走向成功。(摘自2004/9、27《德育报》第三版徐永明)

158、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也就是给自己多一次成功的机遇。成功与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遥,逃避失败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渴望成功却惧怕失败是人的本性,放弃参与很容易,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战胜自身的弱点。让永不逃避失败、永不惧怕失败的激情飞扬起来,用钢铁般的骨骼和精神支撑起强者无畏的天空。

(摘自2004年第十九期《人民教育》栾绍禹《请让自己多一次失败的机会》)

159、心中有阳光,人生才透亮

我们可以仰仗大树,我们可以享受阴凉,但是在心中一定要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驱逐懒散和消沉,激发斗志和信心。心中有阳光,人生才透亮。

(摘自2004/11/29《德育报》周哲)

160、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活着就要对得起自己,不辜负生命。其实,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旁人不会理会你是否愉快,开心的钥匙在你自己手中。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呢?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生活开心一些呢?(摘自2004/11/29《德育报》李忠东)

161、阅读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62、阅读的实质

阅读是让读者进入读物,获得情感纯化,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变化、同悲同喜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智慧启迪,增长知识,扩大阅历,丰富人生体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越来越趋近于理性与正确的过程;使读者在心灵深处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代表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的理想和追求实现认同、积淀的过程。

(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唐建新《迷失在功利中的阅读教学》)

163、读书是拥抱理想的一条捷径

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

(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64、余秋雨谈书籍的功劳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7)

165、阅读改变人生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66、蒋子龙谈读书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67、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

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

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四读写中学生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真正的教育理论,永远不会过时。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取代的过程,人文学科的价值是不可能过时的,不会被取代的。《论语》里也有新课程理念,教学相长即师生共同成长等。那些高深莫测的读不懂的书籍,是伪专家写的,看不懂就不看。

(摘自2003/12/4《读书周刊》李镇西《教师应有的阅读习惯》)

168、让阅读成为冲击

如浪花冲击海滩,每一次阅读是一次冲击,是对思维、情感的一次冲击。让僵化的、落后的东西受到一次次刷洗,让思维总处于年轻态。这样的阅读,真可以使你一日千里,可以改变你的生活。

(摘自2003年12月18日《读书月刊》卜之《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冲击》)

169、读书在现代的作用

读书在现代既具有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地位的功利性,又有消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回归自我心灵世界的非功利性。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天津教育》汤正康《与校长、教师谈读书》

170、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的智慧。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从而给学生法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是可以嗅到花草芬芳的知识王国。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呢?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爱戴、尊敬呢?(摘自2004年第一期《人民教育》王云洁《智慧带来尊严》)

171、关于读书的比喻

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2、应试教育挤兑了阅读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况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时间读其他书。长此以往,这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173、读书有甜

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然,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74、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摘自2004/1《师道》钱海荣《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175、要带领孩子们阅读

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的横空出世吗?(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3)

176、读书是读给自己的

现在的学生朗读的技巧掌握了,会中印,会停顿,你听得很动人,也许他的心灵却依旧空无。看似范读起来娓娓动听的老师,也不见得对文章感受的有多么深刻。我们读书是读给自己的,读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听、动听。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5)

177、读书要耐得寂寞

读书,要静下心来,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夏天,在树荫下,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捧一本书读起来,你感到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优雅;夜晚,在书房里,,伏案读书,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8、读书的最高境界

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你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能够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你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出一种超越自我,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摘自2004/2〈人民教育〉王世发〈读书的境界〉》)

179、读书让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180、拒绝读书的危害

我们身在与书密不可分的教育领域,尽管各种书籍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尽管图书的消费成为一笔庞大支出,但是我们却仍然没有感到底蕴上相应的提升。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法选择;紧促的时间让我们不能选择;粗制滥造的拼凑让我们不屑选择。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81、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指情绪色调的积极意义上的,但它的表征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情感,有好奇、如饥似渴,有兴奋、一见如故的感觉,有心领神会的会心的愉悦、亲切可人的温馨,有理智在努力工作着的神情专注的意志(其实读书的时候,也常常需要意志,大脑需要努力地、活跃地工作着),有释疑解惑有如走进愈渐宽广、敞亮的大道,当然有时也相当沉重,甚或是悲凉、无奈......林林总总,但这却都是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的积极的情感。我常常想,人若没有这五彩缤纷、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生命是那样干枯、生活是那样暗淡,而有着这些情感充盈的生命和生活是那样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2、保持读书所引起的情感

保持着每每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像、思考和希冀,它们慢慢地、渐渐地便会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83、读书不是装点门面

读书不光是为装点门面,在年轻人崇尚文化快餐、读图时尚的今天,为人师者用读书填补心灵的饥渴,提升自身素质,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是最重要的。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84、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最初可能充满了沉重与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与哲人对话的快乐甚至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这是心灵的快乐,是灵魂的升华,较之感官的生理快感,是一种超越具像的人生感悟,是更高境界的快乐。

(摘自2004年第11期《人民教育》沙柳《一生需要光明,阅读改变人生》)

185、读书永远不能等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教师博览》谈永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186、读书就是看风景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在高处看风景。

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像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在你的面前。

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

(摘自2004、12、15《教育文摘周报》原载2004年第十期《教育参考》翟礼湘文)

187、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赋予时代魅力的行为表现。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是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的过程。

(摘自2003年18期《人民教育》赵颖(清华附小校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188、托起学生的自尊心

把学生沉沦的自尊心托起来,这是生命发展的希望。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35)

189、教师劳动的意义

教师付出的是有限的劳动,得到的是无限的精神享受,足可以感动一生。因此,如果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体。(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47)

190、要让青少年学会与人、与自然的交往

(要教育青少年)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自我图象,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珍爱万物,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暴殄天物,不人为物役。(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191、读书的快感

在经典之中,你可以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恬淡;也可以有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善感;可以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也可以有一丈丝纶一寸钩的闲适。你可以点燃《第一炉香》和钱钟书先生进行《神·鬼·人》的对话;你可以来到希腊城邦和亚里士多德探讨《诗学》;你可以冥想孤独的斯宾诺莎是怎样用永不屈服的心灵写下了几乎不行于世的《伦理学》;你可以梦忆红楼万艳同悲的苍凉;你可以与荷马同历《伊利亚特》,与雪莱共鉴西风云雀;访田园五柳豁达千古尘嚣,到盛世诗唐品啜韵美律香。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2、妙不可言的读书境界

心灵因为细腻而伟大,因为有了经典的沉韵,在我们的教育中亦可以见山如画,视水如诗了。何妨把围壁做东篱,视高楼为南山;讲台可为苍穹,浩淼深邃,纵横捭阖;教室可为阡陌,稚子垂髫,悠然自得。和学生一起阅读就仿佛某个慵懒的午后,静待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心上,手捧清茶一杯,自在几许,和友人轻松地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思接千载,视通万物;或回顾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或倾听夏日的传说;或讨论云生雾起的由来,或考证神秘玛雅的起源。文史是浪漫的散文诗,数理亦是精致的韵律诗。真是不亦快哉!(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3、读书与关注前沿

关注前沿是为了自身的新鲜活跃,原来在我们不得而知的广阔世界还有这么多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不可将自己摈弃于时代之外,不可将自己轻易划入老年一派;关注前沿更是为了教育的新鲜活跃,了解孩子们的心态,才能与他们探讨,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4、与阅读为友

我们需要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我们需要在忙碌中充实,在闲适中诗意,在艰难中执著,在安逸中探求,与心灵为友,与阅读为友。

(摘自2004/2/18《中国教育报》《游走的状态,游走的存在》成都市实验小学 刘定姝)

195、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

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

(摘自朱小蔓《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196、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李镇西

197、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李镇西

198、美丽的眼睛看学生

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现美的舞台,相信你的学生会表现得更精彩!(摘自2004/1《班主任之友》顾立军《美丽得眼睛看学生》)

199、于永正老师谈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永正:成功源于反思》)

200、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78)

201、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李镇西

202、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李镇西

203、一流的学生

一流的‘考生'不等于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认为,学生强调的是善于学,他们拥有敏锐的嗅觉、笃实的干劲、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却把学生培养成了考生,把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广阔的社会大舞台赶到了狭窄的考场,最后变成考试的高手,实践的低能儿。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从一到十:2003看教育》)

204、让学生独立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长大,最终成为他自己。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体验中思考,让他们演出独立成长的活剧,而不是天天复制自己,并粘贴到学生的心里。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1)

205、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李镇西

206、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07、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讲,赵海吉注)。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08、还快乐于课堂

让我们的课堂少些功利与分数,远离忧郁与深沉,拒绝标准与威压,多一些快乐,再多一些快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会学习。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欧阳有银《课堂,为何总让学生黯然神伤》)

209、一步一个脚印

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教师要想成功,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成,但全新做好一件事可以成;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0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最终还要取决于教学实践能力,而经验的积累、实践智慧的获得,就更需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持续反思毅力和十年磨一剑的执著。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2赖配根《编辑手记》)

211、读书与教师成长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12、对学生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传道授业吧,有时反而是与课业无关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学生更为重要——只要他能够击中学生那年轻而渴望的心灵。

(摘自2002/2《教师博览》卷首语——王晓莉)

213、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

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听见人类的庄严声音。应该首先将人类最有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提供给下一代,让他们首先学会体验爱与尊严、体验善良与和平、体验诚实与虔敬、体验仁慈与怜悯。(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14、不能小看小学老师

我们有理由让社会相信:不能小看小学老师,没有他们的劳动,辛勤的浇灌,孩子就不能成为参天大树,更谈不上森林一片。作为一名立志在教育战线中执著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浇灌孩子的生命之树。相信,对我,对我们小学教师为教育永远绿满人间的神圣劳动会充满深深的敬意。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5、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 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周旭芳)

216、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219、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20、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得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

221、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学艺术更不例外。在吴正宪的课堂上,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汇集着期待的深情,还荡漾着师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

(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222、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

今天,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也许那就是他们飞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

(摘自2004、12、20《德育报》钱超《想飞就能飞起来》)

223、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立红《班主任心语》)

224、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组合、使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与提高,而由这些个体组成的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

(摘自2004、12、20《德育报》段正山《班主任心语》)

225、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26、激情

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智慧 1 心灵鸡汤智慧全集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227、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摘自2004/1/8《中国教育报》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

228、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汉)

229、什么是激情

我们对激情作了一个明确的限定: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她热烈的力量来自心灵的深处,但促使她迸发和指引她前进的则是理性的判断。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1、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是说教,它是聆听;咨询不是训斥,它是接纳;咨询不是教导,它是引导;

咨询不是控制,它是参与;咨询不是侦讯,它是了解;咨询不是制止,它是疏导;

咨询不是做作,它是真诚;咨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咨询不是解答,它是领悟;

咨询不是包办解决问题,它是协助成长;咨询不是令人屈从,它是使人内心悦服。

(摘自2004/1/5《德育报》)

232、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对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阵春风,一只白鸽,一泓湖水。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没有野蛮,没有阴谋,没有奸诈。

尊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它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优势感和责任心,绝没有自卑、自轻和自贱。自尊是一种进取,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感。别人成功,给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赞赏、羡慕、佩服和追求,激励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奋进的人生,绝没有颓废、空虚和绝望。

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不会尊重下属的上司,同样证明他的资格不够。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比不曾做到。别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这样你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努力去尊重别人!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我们都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那么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消极和不快,都将被快乐的尊重吹得烟消云散。

(摘自《教育技巧例话》P134__135)

233不该有过多的奢望

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抗拒压力,机械重复的步骤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有适当的追求,因为它是生活激情的来源;但是我们不该有过多的奢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扔掉过多的奢求,忘记多余的烦琐,我们将活得轻松自如。(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5)

234、怎样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叫他懂得恨;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心时,还应培养他仇视与抗争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懂得仇恨与抗争,具有忧虑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人。

((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刘文富等〈我们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了吗?〉)

235、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真理的甘露来洗涤。

(摘自2004/2《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241、心态决定成败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

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沈鸿友)

242、要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靠个人也许无力改变,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遇到不少挫折,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记住,牌是上帝发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别无选择,也不可更换;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杨协亮《人生就像打牌》)

243、人是逼出来的

逼是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喷泉奔涌飞溅的景观;逼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炮弹出膛呼啸云天的神威;逼是一把铁锤,把人生的钢坯锻打得更加密实坚强;逼是一块砥石,把才干的剑刃磨砺得更加光亮锋利......学习中的收获,工作中的成绩,可以说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你的脑子用功,只是总还在老师那里;不逼你的手脚出力,便永远在原地踏步。不应该害怕逼。在某种外界因素逼迫着你的时候,没有必要痛苦和烦恼,也不必想方设法逃避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兴许还是件好事呢。勇敢地迎接它的挑战,人生便又踏上了新的台阶。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祥虎《人是逼出来的》)

244、要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45、我只看我所有的

我们有着健全的躯体,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比我们美丽;我们有着一个平凡而温暖的家,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漂亮的衣服和车子......因为我们只看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生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看不见生活的美丽,经常感到失落,让朋友和家人生厌;至于所谓的成功,当然也与我们无缘。如果你也曾只看自己没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理由,那么不妨也记住这句话吧: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摘自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潘喜东《我只看我所有的》)

246、希望就是力量

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为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弃了。我们也会常常嘲笑身边那些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痴心奋斗的人,笑他们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为目标遥远抑或困难重重而放弃希望的我们,到了最后一无所获,不是更应该被嘲笑吗?成功绝非偶然,虽然有时看似简单,但在我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却很少想曾怎样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劳的汗水和智慧。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败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汪振德《希望就是力量》)

247、绿色人文精神

绿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绿色人文精神包括六讲六无: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己;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世界。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朱国忠《绿色人文孵化个性作文》)

248、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

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爱生活、爱他人的温度是高是低,全在于自己的调控。同是挫折,有人唉声叹气,有人东山再起;同是伤害,有人铭记在心,有人付诸一笑;同是艰难,有人想到的是绝路,有人挖掘的是机遇......说到底,无非是前者不自觉地被外界操纵,而后者则主动把握了生活。(摘自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249、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为他们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缓解心理压力,给于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它对于要成为一个意志坚定、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是一笔宝贵财富。

(摘自2004、12、27《德育报》董长茂《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250、真正的幸福在所求的少

生命离不开水,欲望也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犹如清茶一杯,其味虽淡,却能滋润心田、滋养生命;而过度的贪欲则是一杯咸水,其味虽浓,却只会越喝越渴、越渴月喝;即使给你一个太平洋,也无法消解那心头之渴。人生在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世间值得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所拥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就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满的总是咸水,是永远品尝不出幸福的甘甜的。

(摘自2004、12、31《今晚报》陈文杰《财主数羊心态》)

251、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

人生应该拥有绝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抵峰顶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而是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抵达心灵中的目标,更是一种成功。

(摘自2004、12、31《今晚报》义明《抵达目标》)

252、让学生感到幸福

我(黄静华)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学生和假如我不是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

(摘自 200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田泓《黄静华:让学生感到幸福》

253、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孩童的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梦想,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教育,应该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恶作剧不是不文明、不规矩,而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显现。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周友富《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254、埋葬我不能

唐娜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纳宣布这一步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英尺深的坑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这个墓地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师注视着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手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的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埋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这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做的一则别开生面的游戏。它寓意深刻,对孩子们的心灵乃至今后人生道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个游戏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那颗爱心。

——(摘自2004/1/21《教育文摘周报》1、8版报缝)

255、快乐地掌握控制当下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更明显地诱惑你,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摘自2004年第六期《师道》吴小莉《生命是有弹性的》)

256、要学会清理和放弃

要想在生活中健康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负众多无用的东西,要学会清理和放弃痛苦的记忆。积极的放弃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又是身心健康的绝对法宝。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7、简单的哲理

越是单纯的人,就越快乐。简单即是思想,也是目的。古人云:大道至简。智者的简单是繁华过后的大追求,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8、教育使人有质量地生活的缘由

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必须使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有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使人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革新能力、创造能力;就必须使人能认识自己、知晓他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教育就是一个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过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59、理想的管理境界

学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的管理,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60、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是对理想执著的攀登,是求教育规律之真,务发展生命之实。教育管理,应给一些阳光让其灿烂,给一些雨露让其滋润。教育再也不能千人一样、万人一模了。

261、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262、德育闪烁着精彩

德育因爱心而精彩,德育因勤奋而精彩,

德育因科研而精彩,德育因读书而精彩,

德育因艺术而精彩,德育因激情而精彩,

德育因思考而精彩,德育因学习而精彩(学习他人经验、报刊书籍),

德育因寂寞而精彩,德育因教育者自身素质而精彩,

德育因奉献而精彩,德育因观念而精彩,

德育因诗意而精彩,德育因哲理而精彩,

德育因青春而精彩,德育因挫折而精彩,

德育因磨难而精彩,德育因后进生而精彩,

德育因进取而精彩,德育因创新而精彩,

德育因网络而精彩(张万祥)

263、什么是师能

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能;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是师能;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是师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师能;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是师能;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是师能;能操作微机、会电教、善科研,是师能;审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师能。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4、什么是师魂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练意、以行导行。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5、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与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是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是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成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6、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7、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既然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惟书,不惟教参,不惟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

(摘自2004/1/12《德育报》宋玉弘《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268、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269、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270、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71、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72、我真的感到很清闲

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关键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

(摘自2004/2/24《中国教育报》魏书生文章)

273、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274、聪明的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送来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

(摘自2004/3《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275、教师因为拥有理想,生活中便充满诗意;教师因为拥有理想,便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

(摘自2004/3《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216、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7、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重视,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58王文静《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219、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导师。教师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把。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科学、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未来。教师只有认真阅读乐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后,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20、我们决定着学生的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绪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得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得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摘自2004/5《人民教育》殷朝芹文章)

221、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

任何艺术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学艺术更不例外。在吴正宪的课堂上,滚动着澎湃的激情,也汇集着期待的深情,还荡漾着师生情感交融的真情。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吴正宪说:我一直在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一个教师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他不仅仅是用技巧而是用心灵对待自己的事业。

(摘自2004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

222、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

今天,在美国宇航中心的大门上,写着人类对宇宙的豪迈宣言:只要人类能够梦想的,就一定能够实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孩子每一个飞翔的梦想,也许那就是他们飞向成功的第一片羽毛。

(摘自2004、12、20《德育报》钱超《想飞就能飞起来》)

223、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对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立红《班主任心语》)

224、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都看作是一种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组合、使用,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得到了培养、锻炼与提高,而由这些个体组成的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

(摘自2004、12、20《德育报》段正山《班主任心语》)

225、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纯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学生的感觉。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26、激情

激情是人生的活水,它无拘无束地奔腾激荡,翻卷起绚丽多姿的浪花,弹拨出跌宕起伏的乐曲,一路呼啸着奔向广阔的大海。

激情是生活的电光石火,激情是灵魂的放声歌唱,激情是深沉感悟的迸发;激情是思想火焰的点燃。

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激情可以使患者离开病床,激情可以使老人焕发青春,激情可以重新唤醒麻木的灵魂,激情可以使人产生力挫群雄的千钧之力。

历史的车轮要激情来推动,人生的画卷要激情来描绘。拥有激情的人永远昂扬着,永远潇洒着,永远是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没有激情的人就只会自哀自叹、怨天尤人。

(摘自2003年第十一期《教育艺术》殷朝芹《激情》

227、教师需要激情

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只有激情,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

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摘自2004/1/8《中国教育报》许洪清《老师,你还有激情吗?》)

228、笑对人生的残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与你对弈的是命运。即使命运在棋盘上占尽了,你也不要推盘认输,而要笑着面对,坚持与命运对弈下去,因为人生往往就在坚持中转机。

(摘自2005、1、7《今晚周刊》江汉)

229、什么是激情

我们对激情作了一个明确的限定:对有价值的目标的执著追求。她热烈的力量来自心灵的深处,但促使她迸发和指引她前进的则是理性的判断。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见,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心灵交流。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0、激情的力量

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话题:激情,语文教学的生命――编辑语丝》)

231、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不是说教,它是聆听;咨询不是训斥,它是接纳;咨询不是教导,它是引导;

咨询不是控制,它是参与;咨询不是侦讯,它是了解;咨询不是制止,它是疏导;

咨询不是做作,它是真诚;咨询不是改造,它是支持;咨询不是解答,它是领悟;

咨询不是包办解决问题,它是协助成长;咨询不是令人屈从,它是使人内心悦服。

(摘自2004/1/5《德育报》)

232、尊重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谦逊。

尊重,是尊敬,是看重;是自尊,是自重。是对他人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尊重是一阵春风,一只白鸽,一泓湖水。没有谩骂,没有侮辱,没有野蛮,没有阴谋,没有奸诈。

尊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它是发自心底的真诚。它也不是崇拜,它完全具有平等的优势感和责任心,绝没有自卑、自轻和自贱。自尊是一种进取,一种上进心和责任感。别人成功,给人以自尊,表明了自己对别人成功的赞赏、羡慕、佩服和追求,激励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积极奋进的人生,绝没有颓废、空虚和绝望。

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不会尊重别人的人,说明他的修养不够;不会尊重下属的上司,同样证明他的资格不够。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比不曾做到。别人如果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一定不要用傲慢和不敬去代替可贵的尊重。我们应当相信自己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这样你会愉快地去尊重别人。

努力去尊重别人!请记住这句话。如果我们都懂得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那么生活中许多纠葛、怨恨、消极和不快,都将被快乐的尊重吹得烟消云散。

(摘自《教育技巧例话》P134__135)

233不该有过多的奢望

据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精力的60%以上用于抗拒压力,机械重复的步骤侵占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有适当的追求,因为它是生活激情的来源;但是我们不该有过多的奢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东西。......扔掉过多的奢求,忘记多余的烦琐,我们将活得轻松自如。(摘自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315)

234、怎样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学生穿越文学殿堂,遨游数学王国,探索宇宙奥妙时,千万不要忘记:学生的素质要全面发展,还要教给他做人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智慧知识,基本的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时,还要叫他懂得恨;我们在让他品尝喜的甘甜时,还要让他知道忧的必然;我们在培养他善良、同情、宽容之心时,还应培养他仇视与抗争的精神。只有敢爱敢恨,有喜有忧,懂得仇恨与抗争,具有忧虑意识与奋起精神的学生才是一个人性健康发展的健全的人。

((摘自〈班主任之友〉P38刘文富等〈我们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了吗?〉)

235、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真理的甘露来洗涤。

(摘自2004/2《班主任》陆广地《教育絮语》)

241、心态决定成败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

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

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

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入失败的沼泽。

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沈鸿友)

242、要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靠个人也许无力改变,但如何适应环境则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碰上许多问题,遇到不少挫折,在面对问题和挫折时,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积极调整好生活态度,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记住,牌是上帝发的,我们分到什么就是什么,别无选择,也不可更换;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将手中的牌优化组合,并力求把每张牌打好!

(摘自2004、12、3《今晚周刊》杨协亮《人生就像打牌》)

243、人是逼出来的

逼是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喷泉奔涌飞溅的景观;逼是动力,有了动力,才有炮弹出膛呼啸云天的神威;逼是一把铁锤,把人生的钢坯锻打得更加密实坚强;逼是一块砥石,把才干的剑刃磨砺得更加光亮锋利......学习中的收获,工作中的成绩,可以说都是逼出来的;不逼你的脑子用功,只是总还在老师那里;不逼你的手脚出力,便永远在原地踏步。不应该害怕逼。在某种外界因素逼迫着你的时候,没有必要痛苦和烦恼,也不必想方设法逃避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兴许还是件好事呢。勇敢地迎接它的挑战,人生便又踏上了新的台阶。

(摘自2004、12、20《德育报》孙祥虎《人是逼出来的》)

244、要认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由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凸显。

(摘自2004年第12期《班主任之友》闫春三李仕慧《关注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245、我只看我所有的

我们有着健全的躯体,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人比我们美丽;我们有着一个平凡而温暖的家,但我们不快乐,因为我们看到了别人漂亮的衣服和车子......因为我们只看所没有的,所以我们生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看不见生活的美丽,经常感到失落,让朋友和家人生厌;至于所谓的成功,当然也与我们无缘。如果你也曾只看自己没有的,找不到快乐的理由,那么不妨也记住这句话吧: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摘自2004年第十二期《班主任之友》潘喜东《我只看我所有的》)

246、希望就是力量

更多的时候,我们缺少的恰恰是为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去拼搏、去追求的信心,看似不可能便放弃了。我们也会常常嘲笑身边那些为了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痴心奋斗的人,笑他们的愚蠢和不明智。可是想想因为目标遥远抑或困难重重而放弃希望的我们,到了最后一无所获,不是更应该被嘲笑吗?成功绝非偶然,虽然有时看似简单,但在我们不曾注意的地方,却很少想曾怎样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希望而付出辛劳的汗水和智慧。希望就是力量,有了希望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成功和失败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汪振德《希望就是力量》)

247、绿色人文精神

绿色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绿色人文精神包括六讲六无: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己;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世界。

(摘自2004年第十期《师道》朱国忠《绿色人文孵化个性作文》)

248、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

人的心灵就像一台空调,爱生活、爱他人的温度是高是低,全在于自己的调控。同是挫折,有人唉声叹气,有人东山再起;同是伤害,有人铭记在心,有人付诸一笑;同是艰难,有人想到的是绝路,有人挖掘的是机遇......说到底,无非是前者不自觉地被外界操纵,而后者则主动把握了生活。(摘自2004、12、27《德育报》游宇明《本色之美》)

249、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我们在关注贫困生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为他们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缓解心理压力,给于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它对于要成为一个意志坚定、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是一笔宝贵财富。

(摘自2004、12、27《德育报》董长茂《警惕贫困生心理贫困》)

250、真正的幸福在所求的少

生命离不开水,欲望也可谓人皆有之;欲而有节,犹如清茶一杯,其味虽淡,却能滋润心田、滋养生命;而过度的贪欲则是一杯咸水,其味虽浓,却只会越喝越渴、越渴月喝;即使给你一个太平洋,也无法消解那心头之渴。人生在世,需要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世间值得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所拥有的多,而是所求的少。幸福就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在人生的杯子里,如果注满的总是咸水,是永远品尝不出幸福的甘甜的。

(摘自2004、12、31《今晚报》陈文杰《财主数羊心态》)

251、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

人生应该拥有绝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抵峰顶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而是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抵达心灵中的目标,更是一种成功。

(摘自2004、12、31《今晚报》义明《抵达目标》)

252、让学生感到幸福

我(黄静华)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学生和假如我不是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一分苛求,多了一分理解;少了一分埋怨,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指责,多了一分尊重;少了一分失落,多了一分希望。

(摘自200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田泓《黄静华:让学生感到幸福》

253、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孩童的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梦想,仅用成年人的眼光,就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教育,应该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让他们的思维火花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应允许孩子幻想,允许他们好奇,甚至允许他们恶作剧。恶作剧不是不文明、不规矩,而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是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显现。

(摘自2004年第二十一期《人民教育》周友富《珍爱学生的好奇心》)

254、埋葬我不能

唐娜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纳宣布这一步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

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开始挖起坑来。学生们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10分钟后,一个3英尺深的坑就挖好了。他们把盒子完全覆盖上。这样,每个人的所有不能做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这个墓地里,埋在了3英尺深的泥土下面。

唐娜老师注视着孩子们,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手拉着手,在墓地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都低下头来静静地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的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埋葬在了这里,并且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唐娜老师带着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大家一起吃着饼干、爆米花,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这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做的一则别开生面的游戏。它寓意深刻,对孩子们的心灵乃至今后人生道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个游戏体现了老师对孩子们的那颗爱心。

——(摘自2004/1/21《教育文摘周报》1、8版报缝)

255、快乐地掌握控制当下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有种种近期效益更明显地诱惑你,这时候,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所以必须追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样才跟梦想靠得更近。放弃,也是为了另一种坚持。人生有梦,但筑梦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能知道要什么,能够做到什么,不可能做到什么,就很不错。(摘自2004年第六期《师道》吴小莉《生命是有弹性的》)

256、要学会清理和放弃

要想在生活中健康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负众多无用的东西,要学会清理和放弃痛苦的记忆。积极的放弃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又是身心健康的绝对法宝。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7、简单的哲理

越是单纯的人,就越快乐。简单即是思想,也是目的。古人云:大道至简。"智者的简单是繁华过后的大追求,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摘自2004年第十一期《师道》段玉荣《由几则动物实验报告所想到的》

258、教育使人有质量地生活的缘由

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必须使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有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使人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革新能力、创造能力;就必须使人能认识自己、知晓他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教育就是一个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过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59、理想的管理境界

学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的管理,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260、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的开拓,是对理想执著的攀登,是求教育规律之真,务发展生命之实。教育管理,应给一些阳光让其灿烂,给一些雨露让其滋润。教育再也不能千人一样、万人一模了。

261、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身。(2004年第五期《教师之友》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262、德育闪烁着精彩

德育因爱心而精彩,德育因勤奋而精彩,

德育因科研而精彩,德育因读书而精彩,

德育因艺术而精彩,德育因激情而精彩,

德育因思考而精彩,德育因学习而精彩(学习他人经验、报刊书籍),

德育因寂寞而精彩,德育因教育者自身素质而精彩,

德育因奉献而精彩,德育因观念而精彩,

德育因诗意而精彩,德育因哲理而精彩,

德育因青春而精彩,德育因挫折而精彩,

德育因磨难而精彩,德育因后进生而精彩,

德育因进取而精彩,德育因创新而精彩,

德育因网络而精彩(张万祥)

263、什么是师能

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是师能;娴熟的课堂驾御能力,是师能;灵活机动的教育机智,是师能;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是师能;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是师能;不断探索、力求创新,是师能;能操作微机、会电教、善科研,是师能;审美高雅、身心健康,是师能。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4、什么是师魂

师魂就是教师的灵魂。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练意、以行导行。

(摘自2003年23期《人民教育》任勇《足与不足》)

265、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与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是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是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成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6、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267、冲破旧观念的束缚

既然教室是出错的地方,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投入到教改之中,冲破种种旧观念的束缚,像第一个品尝狼桃(西红柿)的法国画家,像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种植的法国农业专家安瑞·帕尔曼一样,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在尝试中摒旧推新,在尝试中积累经验,不惟书,不惟教参,不惟旧教法,勇敢地走出一条真正的教育创新之路。

(摘自2004/1/12《德育报》宋玉弘《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268、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269、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270、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271、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摘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72、我真的感到很清闲

我是提倡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闹中求静。也不能说我生存的环境不喧嚣,但我的内心可以说是比较宁静的。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就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到很清闲。因为即使有一万件事,也只能选择干一件,我只能是不慌不忙。关键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

(摘自2004/2/24《中国教育报》魏书生文章)

273、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274、聪明的教师在教室里为学生送来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

(摘自2004/3《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275、教师因为拥有理想,生活中便充满诗意;教师因为拥有理想,便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

(摘自2004/3《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276、当前的中国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真理”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真理”,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指挥着中国的教育改革。......

不管水平的高低,不管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交不了差的课题,没有鉴定不被通过的研究成果。这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界的定律。

(摘自2004/4《师道》常双印《我看当前的中国教育》)

277、徐匡迪谈今天怎样做教师: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人格力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关于教师理想的知识结构,我想概括起来有怎么三句话: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摘自2004/3《班主任》)

278、教育的高明

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你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你可以提着嗓门拉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瞪着眼睛监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它们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孩子、留住孩子来得高明。

(摘自2004/5《人民教育》严育洪《地铁中得莫扎特》)

279、教师是智者

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从他嘴里流淌出来的是思想、机敏和幽默。他能让人豁然开朗,让人柳暗花明,让人峰回路转,让人如沐春风。他就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摘自2004/6《教师博览》孙双金《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280、良言一句贵如金啊。它可以挽救一个人的自信、尊严和灵魂,也可以拯救他们背后的一个大世界。

(摘自2004/4/26《德育报》佚名《一花一世界,一语一乾坤》)

281、让目标成为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登攀,一定会取得成功。

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好高骛远;认准了目标,要果断决策,不优柔寡断;定下了目标,要迅速实施,不瞻前顾后;追求目标,要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实现了眼前的目标,还要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不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唯此,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摘自2004/10/18《德育报》于建宏《让目标成为动力》)

282、班级能成为沃土

把每一位学生当成研究课题,把学生的差异存在当作丰富教育艺术的源泉,班级就能成为产生艺术家的肥沃土壤。

283、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这种注意是老师对学生充满温情的观察和发现;发现他们生命的存在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称赞他们的良好表现,激发他们生命的潜力与活力,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喜爱他们的天真与幼稚,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可是有些老师的言行却使他们失望了。学生的生命从此改变前行的轨迹,生命的天空从此雾蒙蒙、雨蒙蒙。他们的生命之根再也吸收不到养料,他们的生命之叶再也享受不到阳光,他们的生命之树逐步地走向衰亡。这是时代的不幸、民族的不幸、国家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学生生命的不幸,同时也是教师的不幸、教师生命的不幸。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284、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285、成功的人是什么人

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儿,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

(摘自2004/1/16《今晚周刊》蒋光宇《盘点心灵》)

286、上帝是公平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富人以好食物,给穷人以好胃口;给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微的灵魂;给馥郁的桂花以可怜的形貌,给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让恶人得到诅咒,但用享乐补偿;让善人获得赞美,但用痛苦折磨;让强人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给无爪牙者以翅膀,给不能飞翔者以爪牙......上帝是公平的。他不让任何东西完美,于是,人类才有了对完美的渴望。

(摘自2004/1《师道》吴稼祥《哲思片羽》)

287、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结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吸吮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288、三个超越的本质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

289、反思小学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祖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要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走出历史困境,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宏观的根本性的反思,重新树立一种观念,一种思想。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8)

290、教育要创新

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0)

296、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朱永新《读书与教师成长》)

297、德育应该提出超越现实的目标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来看,德育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提出一个适当超越学生现有道德水平、超越社会现实平均水平的价值目标。如果教育没有这样一个对现实的超越性,那么,对学生的尊重、对现实的适应实际上都是虚幻的。

(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8、德育教育要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想让我们的德育教育推动学生的成长,老师们在选择德育话题、编排的与课程、开展德育活动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在的道德认知水平,又要高于他的认知水平。

(摘自2004/2/23《德育报》檀传宝的谈话)

299、评价斯霞老师

斯霞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特殊的时期,但无论风云变幻、是非曲折,她选择小学教师的纯朴信念,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她的内心深处,永不动摇。这崇高而坚定的信念,使她的人生旅途始终能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前行。

可以说,斯霞的一生都真实地活在了孩子们的世界里,而且是很快乐地活着。她平生无所求,只想把孩子教好。虽然小学教师待遇低、生活俭朴,但她从不抱怨。在她看来,能让她倾注全部智慧和心血的小学教师工作,是一项非常伟大、非常崇高、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业。

尽管斯霞的一生受过许多的挫折和打击,但她始终以苦为乐,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那种喜悦会冲淡生活中的磨难和艰苦,苦也成了乐。她在小学教育这块纯净的乐土上,总能寻找到无尽的乐趣,因为她的心永远是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的。

斯霞的一生所创造的财富,无法用世俗的价值来度量。她很少考虑个人得失,心里想着的总是如何给予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人。这种无私而可贵的精神就像火种一样传播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感染着年轻的一代。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0—62任小艾《斯霞长子的回忆:慈母和恩师》)

300、师生应该达成的共识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学校所有的师生能形成这样的共识:十年寒窗,青灯黄卷,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吃苦的事情,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一踏进高中的校门就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对学习内容有兴趣的要认真学,没有兴趣的更要认真学,因为这是在为人生奠基。

(摘自2004/2/4《中国教师报》高东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就不好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0886.html

更多阅读

桂平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优秀教育工作者事迹

桂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决定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在推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庆祝我国的第26个教师

优秀教师名言 优秀教师的名言警句

优秀教师名言:1.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2.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5.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

→《《心灵鸡汤》全集.txt》下载 心灵鸡汤全集txt下载

声明:本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心灵鸡汤作者: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译者:赵明明、李伟国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

声明:《400位优秀教师的心灵智慧 1 心灵鸡汤智慧全集》为网友范二的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