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荟萃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一、词语

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短语或句子。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 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 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礼”“方法”。

【想一想】你能说出哪些方位名词?(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内、外、里 、中、间、旁; 合成的:以上、之上、上下、内外等等)

2.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 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类:

(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祈使动词:表示命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

(8)、趋向动词:如“来、去、起来、进来、出去、下去、上去”等。

(9)、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肯、应该、可以、敢、会”等。

3.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恰当地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形容词中有一类很特殊,叫非谓形容词,能修饰名词,但不能单独充当谓语。如:

个别、主要、大型、初级、新式、无能、天然、慢性、共同、人为等等。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少数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

B、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

C、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

D、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形容词)。如何区分呢?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4.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在句中用以避免名词的重复。因此,代词的使用必须和它所代替的名词在人称、数量等各方面取得一致。

5.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线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6.副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1)程度副词:很、最、太、极、更、挺、越、愈、略、稍、较、甚、颇、十分、格外、过于、越发、分外、万分、极其、异常、稍微、稍稍、尤其、尽量、更加、似乎、极为

(2)范围副词:都、总、全、光、只、净、单、皆、俱、仅、凡、就、统统、总共、一共、一概、一律、一并、一齐、一同、一道

(3)时间副词:正、便、才、已、刚、在、就、永、将、曾、马上、立刻、永远、赶紧、顿时、忽然、渐渐、逐渐、早就、然后、暂且、已经、曾经、一向、从来、随即、迟早、业已、霎时、预先、早晚、不时、猛然、陡然、骤然

(4)表示频率、重复的副词:又、也、再、还、常、再三、屡次、始终、往往、不断、仍然、重新、反复

(5)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不、没、未、别、必、必定、必然、必须、没有、一定、的确、未必、未曾、未免、何必、不妨、不便、甭(不用)

(6)表示情势情状的副词:互相、亲自、暗自、擅自、径自、肆意、大力、竭力、大肆、相继、悄悄、陆续、赶紧、默默、轻易、不禁

(7)语气副词:可、却、偏、竟、岂、倒、难道、难怪、究竟、索性、简直、幸而、反正、何尝、何不、或许、大概、明明、恰恰、只好、果然、无非、竟然、居然等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不能修饰名词,如“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 已经 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词的兼类】

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现象。例如:

只有发展科学,才能建设四化。(名词) 一匹白布(形容词)

没有科学的态度,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形容词) 白吃白喝(副词)

常见的兼类词如下:

(1)兼属名词、动词的

编辑、领导、创作、报告、教育、代表、总结、计划、参谋、组织

(2 ) 兼属名词、形容词的

困难、精神、经济、道德、卫生、科学、文明、矛盾、标准、错误

(3)兼属动词、形容词的

团结、丰富、繁荣、端正、充实、巩固、深入、方便、纯洁、明确

7.连词

(一)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 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 如: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二)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B、连接分句的:并 并且 于是 从而 甚至 况且 何况 然后 接着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

与其...宁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而

B、连接分句:而 只有 只要 尽管 不过 不论 任凭 以免 以便

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 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于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

A、并、并且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连接分句)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

C、而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 少而精 战而胜之(顺接)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

这种苹果大而不甜。(转接)

(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 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 如“因为、由于、和”等。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A、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

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

B、因为、由于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如: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8.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一)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引出受事) 关于教学(表示关涉) 被人发现(引出施事)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二)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所: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对于、 把、 向、 跟、 与 、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三)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 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9.助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一)语法特征

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 附加意义 。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二)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

A、的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B、地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

“形.de。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

认真(地/的)分析(原因) 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 全面(地/的)掌握(情况)

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a、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b、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

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

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

c、若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如:

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动作性)

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名词性)

C、得

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

(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着、了、过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饭”“买了电脑”。“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

(3)其他助词:们、所、似的、来、多、把、初、第等。

A、们

“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如“先生们、我们、你们”。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

B、所

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

“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我们无不被(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C、似的(一般、一样)

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

D、来、多、把

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

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

10.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可分A、B、C三类。

A、“的”表示确实如此 “了”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

B、“么”表示可疑 “呢”表示不容置疑 “吧”表示半信半疑

“呢”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深究的意味。用上“呢”的疑问句,总有表示疑问的词语(如“谁呢?”)或者有表示疑问的结构(如“去不去呢?”)。

C、“啊”增加感情色彩

语气词一般都放在句末,有时也放在句中,有的表示语气停顿,引起注意,有的表示列举,等等。如:

我呢,一直就是不赞成。 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

譬如喝茶吧,他最讲究。 他爱好体育,排球啊,篮球啊,乒乓球啊,都喜欢打。

11.叹词和拟声词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 如“哼!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1)、叹词:表示感叹或应答。

唉 哟 喂 啊 哎哟 哼 咦 嗯 哦 哎呀 哈哈

叹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

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

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

(2)、拟声词,又名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

砰 哗啦 噼啪 叮当 咚咚 唧唧 汪汪 吱吱喳喳 嗡嗡

拟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

二、短语(又称“结构”或“词组”)

(一)、按照内部组合的方式,可以这样分类:

(1)、并列短语(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

1.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工厂、农村, 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如:

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语言习惯:真善美 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盐酱醋茶 酸甜苦辣咸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 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短语)

(2)、偏正短语

由中心词(正)和对中心词起修饰作用的词(偏)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偏”在前,“正”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的”、“地”连接,有的不用。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1)定+中(名、代),如:(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

(3)、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看书、洗衣服、联系实际、建设中国

(4)、述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述)和对动词或形容词补充说明的词(补)两部分组成的词组。“述”在前,“补”在后,两者之间有的用助词“得”连接,有的不用。【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A、动补短语: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记在脑子里、交代(得)清楚、跑得快、走得急、写得简明扼要

B、形补短语:形+补。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如:机灵得很、密得不透

(5)、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如:

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6)、介词短语

介词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它出现在名词、代词的前面;在句中常用作状语。如:

从明天开始 在家自修 按原则办事 把作业做完 关于教学的问题 被人发现

(7)、所字短语

“所”字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动词前面;其作用在于指称事物。如:

所见 所闻 所发现 所创造

(8)、的字短语

“的”字是这类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其它词语的后面;其作用在于指称事物。如:吃的、买来的 我的 用来开门的 切菜用的 尼龙的 上海的

(9)、同位短语

短语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英雄城南昌 革命摇篮井冈山 他们俩 你自己 我老呙 雷锋同志

赵坚医师 工人周大勇 咱们哥俩 好朋友乐乐 文学家巴金

(10)、连动短语

主语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性成分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书面上没有逗号隔开,没有关联词语;动词性成分之间有先后、方式、目的等关系。例如:

走过去开门 站着说话 坐在台上看球赛 赖着不走 借书看 有理由提出

(11)、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例如:

领着我们走请他讲一讲 使他相信 送他出国 叫他来 托他帮忙派小王去

(12)、比况短语

表示比况的助词“似的”“一般”“一样”“般”等是比况短语的标志,出现在其它词或短语后面。如:

蝴蝶似的 鲜花一样 雷鸣一般 兄弟般

(二)从短语与别的词或短语组合的能力(语法功能)上看,大致可这样分类

1、名词性短语。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经常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如“炒菜的锅”这结构,从组合能力上看,相当于一个名词,它可以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炒菜的锅坏了”,也可以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我要买炒菜的锅”。名词性短语主要包括:

A、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B、带有定语的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C、以名词组成的并列短语 D、“的”字短语 E、同位短语 F、所字短语

2、谓词性短语。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经常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谓词性短语主要包括:

A、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例如:

踏实地工作 能够克服 非常紧张 最快

B、以动词或形容词组成的并列短语。例如:

边说边笑 讨论并通过 平凡而伟大 美观大方

C、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分析情况 打排球 放好 走出去

D、连动短语和兼语短语

上山采药 请他跑一趟 让我进去 开车去那儿

E、主谓短语一般也属于谓词性短语。例如:

大家讨论 他很了解 身体很好 队伍整齐

短语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结构关系和语法功能 。例如,“心灵的窗户”这个短语,从内部结构关系看,是偏正结构;从外部语法功能看,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是名词性短语。

此外,还有一种修饰性短语,它的特点是不充当主语、宾语或谓语,但可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这类短语主要包括介宾短语和数词与动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例如:

关于改革的讨论 把东西拿走 去一趟”。

三、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一)、主语

1、主语的类型

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从语义关系上看,主语可以是动作的施事、受事、工具、范围、时间、处所等。例如:

他吃了西瓜(施事) 西瓜被他吃掉了(受事)

那个筐子啊,只能装白菜(工具) 采访工作,他的经验很丰富(范围)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时间) 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

从构成材料上看,主语的可以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最常见的是体词性词语(特别是名词)充当主语。例如:

A、老师马上就到 B、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C、我借来一台录音机 D、三个人坐一条凳

E、九是三的三倍 F、一斤等于十两

谓词性词语作主语没有体词性词语那样普遍,而有一定的限制。谓词性词语充当主语,其谓语一般是形容词,或是由“是”“使”等非动作性词语构成的词组。例如:

A、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B、开车不容易

C、干净最重要 D、坚持说英语很有必要

E、谦逊是一种美德 F、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1)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跟一般人物名词(包括代名词,下同)一样,也可作主语。如:

A、小王去了深圳(人物名词作主语)

B、昨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时间名词作主语)

C、屋里能住十个人(处所名词作主语)

(2)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同人物名词一起出现在句法结构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作状语。例如:

A、昨天小王去了深圳(“小王”作主语,“昨天”作状语)

B、这里我们放了很多书(“我们”作主语,“这里”作状语)

(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和人物名词三者一起出现在句法结构开头时,人物名词作主语,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都作状语。例如:

昨天学校里学生放了假。(“学生”作主语,“昨天”“学校里”作状语)

(4)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而人物名词不出现,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一起作主语,也称时地双主语。例如:

A、去年世界上发生几件大事(“去年”和“世界上”都作主语)

B、半夜楼上一声巨响(“半夜”和“楼上”都作主语)

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表示时间、处所的副词和介宾结构一律不能作主语,它们只能作状语,例如:

A、刚刚走了(“刚刚”作状语)

B、在上周走的(“在上周”作状语)

C、在门市部上班(“在门市部”作状语)

第二,如果主语(人物名词)省略了,不要误把作状语的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当作主语。例如:

A、(你什么时候走?)今天走。

B、(我们一起商量一点事儿,)屋里坐吧。

C、(我们)明天见。

A例省略了主语“我”,B例C例省略了主语“我们”。

(二)、谓语

谓语和主语相对,表达陈述的内容,能回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从构成材料上看,谓语有谓词性的,也有体词性的。最常见的是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语。例如:

A、会议开始了(动词作谓语) B、主席作报告(动宾结构作谓语)

C、秋收即将结束(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D、我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E、大伙儿坐在台前看表演(连动结构作谓语)F、我们选他当代表(兼语结构作谓语)

G、这酒劲儿大(主谓结构作谓语) H、北方干燥,南方潮湿(形容词作谓语)

名词性谓语口语性比较强,并且一般是肯定形式。例如:

A、他广东人 B、这间屋子三扇门 C、今天星期三

D、他厚脸皮 E、那个战士挺高的个儿

名词性谓语有的表示判断,如例A;有的是对主语进行说明,如例B、C;有的是描写性的,如例D、E。

由时间名词、数量短语或数量名短语构成的谓语,其前面可以出现副词,例如:

A、今天刚星期三 B、今天都星期三了

C、每人刚好两本 D、他才二十岁 E、这间屋子就三扇门

(三)、宾语

1、宾语的类型

宾语是动词性成分后边表示人物或事件的成分,能够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宾语与动词性成分相对应。从语义上看,宾语可以是动作的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等。例如:A、他读英语(受事) B、我家里来了客人(施事)

C、他写毛笔(工具) D、我住四楼(处所) E、发明计算机(结果)

一个及物动词可以带各种各样的宾语,如“打球”的“打”,就可以有:“打篮球、打半场、打联防、打主攻手、打时间差、打短平快、打奥运会、打北京队、打决赛、打世界冠军”等等,其中好些宾语很难叫个什么名目。

从充当宾语的材料看,宾语可以分为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类。宾语由体词性词语充当还是谓词性词语充当取决于支配它的动词。有的动词要求带体词性宾语,如“提高水平”“培养人才”“买书”“来了三个人”。有的动词要求带谓词性宾语,如“感到难受”“显得高兴”“主张改革”“严加防范”“加以批判”“予以打击”。有的动词既可以带体词性宾语,又可以带谓词性宾语。例如:

A、喜欢英语 喜欢学英语 B、赞成他的做法 赞成去黄山春游 C、担心他 担心出事

D、研究方案 研究怎样安排工作 E、爱书 爱热闹 F、开始新的生活 开始上课

2、双宾语

有的动词能带双宾语,一般是前一个指人,叫近宾语,后一个指事物,叫远宾语。如“她教我们数学”“我们”是近宾语,“数学”是远宾语。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如“问、教、欠、还、交、租、给、送、赠、输、赔、奖、告诉、请教、称、骂、托”等。这类动词有的要求两个宾语同现,缺一不可,如“称他老大哥”;有的可以不带近宾语,如“借(他)五块钱”;有的可以不带远宾语,如“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的后面可以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一个,如“教我们”“教英语”“教我们英语”。

如果远宾语较长,近宾语之后也可用逗号或冒号隔开,隔开后,仍是双宾语。例如“小王告诉我们,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但如果近宾语后面出现了动词,便构成了连动结构了,不再是双宾结构。例如,“小王告诉我们说,火车明天上午九点开出”。“告诉”和“说”各自带宾语,前后构成连动结构

(四)、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偏项(也叫修饰语 ),常带“的”,表示“谁(的)/什么样(的)/多少”等意思。与定语相应的成分是定语叫中心语。定语对中心语的修饰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对中心语进行限定,一般可称为“限制性定语”。 例如:

三好学生 科学画报 你今年订的杂志 人的喊叫

第二,对中心语加以描述,一般称为“描述性定语”。 例如:

多么幸福的家庭 紫红色的裙子 雷厉风行的人 高尚的情操 平平常常的事情

第三,表示领属关系,可以称为“领属定语。 例如:

他的钢笔 我爸爸 图书馆的书 老李的房子

第四,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比较特殊。 例如:

他的字写得不错(=他写字写得不错) 比尔的汉语说得很流利(=比尔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他没有帮过我们的忙(=他没有给我们帮过忙) 别开老李的玩笑(=别跟老李开玩笑)【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几个定语都不带“的”, 一般次序是:A、表领属的词语;B、指示代词;C、

数量结构;D、形容词;E、表性质的名词。 例如:

他那一件新狐皮大衣(A+B+C+D+E) 两个破墨水瓶儿(C+D+E)

第二,如果有带“的”的定语,带“的”的定语在不带“的”的前面。例如:

小瓷茶壶(D+E) 瓷的小茶壶(E+D,“瓷”带“的”,所以前置)

绣花的绸衬衫 绸的绣花衬衫(带“的”的定语在前面)

例外的有两类:

(1)数量结构或代量结构作定语可以放在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最大的一间房子--->一间最大的房子 穿红衣服的那个孩子--->那个穿红衣服的孩子

(2)领属定语只能放在前面,例如:

他最大的孩子(“他”表领属) 中国最大的河流(“中国”表领属)

(五)、状语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偏项,常常带“地”,表示“怎么样/几时/哪里/多么”等意思,或者表示肯定或否定。与状语相对的是状语中心语。状语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情态、方式、程度、范围、对象等,也可以表示肯定、否定或语气。例如:

已经开始了(时间)在教室上课(处所) 非常喜欢他(程度)都来了(范围)

眉梢带笑地介绍说(情态)一步一步地向上走(方式)

向雷锋同志学习(对象) 一定去(肯定) 不去(否定) 偏要去(语气)

【多项状语大致的顺序是】A、时间词语;B、处所词语;C、副词;D、形容词 。例如:

我昨天在图书馆里又细对了一遍(A+B+C+D)

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C+C+D)

(六)、补语

补语是谓词性词语后边起补述作用的成分,表示“怎么样/多久”等意思,或者表示程度,常常由“得”引出。

1、补语的类型

从语义上看,补语可以是谓词性成分的结果、趋向、情态、数量等。

( 1)结果补语

表示动作的结果,一般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其基本式是:动词+补语(形容词/动词)。例如:听清楚、写完、看懂。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荟萃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结果补语还有可能式,其肯定式为:动词+得+补语,否定式为:动词+不+

补语。其中的“得”和“不”表示有没有能力实现动作的结果。例如:

听得清楚听不清楚 喝得醉 喝不醉 写得完写不完 看得懂 看不懂

(2)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趋向,由趋向动词充当。趋向补语也有基本式和可能式,基本式为:动词+趋向动词。例如,“送去、送上去、送上来、传过去、拿出来、跳下去、站起来”。可能式的肯定式为:动词+得+趋向动词;否定式为:动词+不+趋向动词。例如,“送得去、送不去、传得过去、传不过去”。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一,由“动词+复合趋向动词”组成的补充结构如果带宾语,其宾语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A、表示处所的宾语只能插“复合趋向动词”之间,例如:

爬上山去跑下楼来 放回动物园去

B、表示事物的宾语,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出现在“复合趋向动词”之间、之前或之后。例如:

拿出一支钢笔来拿出来一支钢笔 拿一支钢笔出来

第二,“起来”“下去”用在谓词后面,有时不表示趋向,而分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或继续。例如“打起来、说下去、冷起来、胖起来、冷下去、瘦下去”。

(3)情态补语

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事物的状态,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之前必须用“得”。例如:

说得好说得很好 说得不好 累得爬不起来了 洗得干干净净 弄得到处是水

情态补语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都要用“得”,二者的区别是:从语义上看,情态补语是对已发生的动作行为进行评价或描述,结果补语的可能式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例如:

A、这项工作做得(很)好。(动作已发生,补语“好”表示评价。)

B、你有经验,这项工作你一定做得好。(尚未做,“好”是可能有的结果)

从形式上看,二者的否定式、疑问式都不相同。A例的“做得好”的否定式和疑问式分别为“做得不好”“做得好不好”;B例的“做得好”的否定式和疑问式分别为“做不好”“做得好做不好”。另外,A例的“做得好”还可以扩展为“做得很好”,B例的则不可以。

(4)数量补语

表示动作的量,由动量结构和时量结构充当,分别称为动量补语和时量补语。例如:

看一遍 去一趟 打一拳 砍一刀 成立了两年 等了老半天

(5)程度补语

在谓词(主要是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的后面表示程度,可分为两类:(1)不带“得”的,一般由“极、透、多、死”等词充当,后面必须带上“了”;(2)带“得”的,一般由“很、多、慌、厉害、要命、要死、不行、不得了、了不得”等词语充当。例如:

好极了 糟透了 好多了 讨厌死了 恨死了 乱得很 懒得多 闷得慌

疼得厉害 怕得要死 困得不行 忙得不得了 高兴得不得了

另外,动词可以同“得来”“不来”“得了”“不了”“得”或“不得”组成补充结构,如:

合得来合不来 解决得了 解决不了 去得 去不得

从形式上看,其中的“得”“不”不可去掉,去掉则不成结构,这一点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不一样。但从语义上看,这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这一点与结果补语的可能式基本相同,因而可以把它们归入结果补语。

2、补语的语义指向

从形式上看,补语位于谓语性词语后面,但从语义上看,补语的补述性有的指向它前面的谓词,有的指向主语,有的指向宾语。例如:

A、他喝酒喝多了(“多”指向“喝”) B、他喝醉了酒(“醉”指向“他”)

C、他喝完了酒(“完”指向“酒”) D、他吃饱了饭(“饱”指向“他”)

E、我喊哑了嗓子(“哑”指向“嗓子”) F、这件事你做得很高明(“很高明”指向“你”)

G、中国队打胜了(“胜”指向“中国队”) H、中国队打败了(“败”指向“中国队”)

I、中国队打胜了日本队(“胜”指向“中国队”)

J、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败”指向“日本队”)

四、复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例子2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例子3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例子4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但只要结合前两种方法去判断,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161.html

更多阅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荟萃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一、词语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主要

初中英语语法口诀深圳中考信息网 初中英语中考语法考点

初中英语语法口诀一、冠词基本用法【速记口诀】名词是秃子,常要戴帽子,可数名词单,须用a或an,辅音前用a, an在元音前,若为特指时,则须用定冠,复数不可数,泛指the不见,碰到代词时,冠词均不现。【妙语诠释】 冠词是中考必考的语法知识之一,也是中

如何学好语文:给你八把金钥匙

·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询问怎样学好语文?我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大家不妨试一试。经常查阅工具书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提出问题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

声明:《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荟萃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为网友柔花似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