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 佛母大孔雀明王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

見如法師著

《佛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初稿序



樂序

讀誦本經咒願

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 目次

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廣播講稿

一、略釋名題

二、經功威德

三、法統簡述

四、教乘攝屬

五、菩薩德相

六、修法須知

七、入文略釋

八、跋

集集大地震動國難劫難.孔雀明王法會息災吉祥

《附錄》佛菩薩沒有冒煙的!

補白聯語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初稿

《佛說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初稿序



時德見如上座,昔年從軍報國屢建功勳,中歲看破世緣毅然出塵。披剃後,初則鑽究教典研習梵唄,繼則持經法化四方。

近義年來台灣社會由於民意肆虐、財閥獨大,功利思想瀰漫人心。從而道德不張,貪瞋熾盛。放眼世界各地,亦多處於天災人禍之中。上座悲心特重,念念濟物利生;專修「孔雀明王」法門,期以救劫弭難。精誠所至,感應殊多!

為啟世人信樂,上座曾於去秋編印《感應錄》一輯。近頃復應中國廣播電台之請,播講《孔雀明王經》全文。審其原稿內容:章法有度,條理分明。舉凡「名題大意、法統源流、菩薩本跡、經文宗旨、修法須知、功德善利」,均有周詳指引,剴切敷陳。

案:《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於佛法中應屬「事門」,「事門」側重行持。修是法者,須以菩提心為因,以慈悲方便為本,以尊重受特禮誦為門。此經功德,善能除滅「刀兵飢饉、水火疾疫、邪魔惡鬼、罪業報累、憂惱鬥諍、天災人禍」諸苦。於此五濁惡世,萬方多難時代,見如上座獨能尊重是經、演認是經、修待是經、印行是經,堪稱適時應機,尋聲救苦之舉措。

雲釋門孽子,濫竽僧數。有幸先讀上座「講義」,並承雅囑撰序。盛情難卻,惶恐為文。謹奉蒭言,諸希我鑑!──謹序。

民國八十三年農曆正月

釋祥雲序於台灣



梵典始由大唐三藏法師玄奘上人,遠赴印度拜佛求經。住印十餘載,學習語文,研譯迻輯多部經文運回長安。聖主明令全國,無論在家出家學者集會研議翻譯。又復專設組織教授僧資,俾能廣度宣化,可謂中華譯經之勝史也。

《孔雀明王經》乃千餘年絕傳密教至尊無上大法,唐、元後不可能出現於世。我佛如來慈悲至極,千方百計使龍大推出。雖傳承八祖於扶桑,而本經實正規唐密,卻是不諍之事。考諸史跡,佛滅七百餘年,龍樹承諸金剛薩陲,繼則龍智遍傳五天。至善無畏、全剛智、不空先後來華,正規有系統之密始行建立。於佛典史乘,光耀浩瀚,綿延古今,感應事蹟尤具實證。雖聖旨不乖,中華數朝翻譯,民雖遭難尚未遍宣,今台島修學者亦不多見。見如法師淨俗學問悉博,見解高妙。正賴大師全力主持宣化,普度有情。使無上聖真之經典,得由臺灣而大陸而東亞各邦,大放異采,以挽末劫世法綱紀之頹馳,消除眾生貪瞋癡三毒於無形。

疏釋本經著述,除《孔雀音義》及《白寶口抄》甚少闡徵流通者。今見師手著《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講稿,闡發本經功德力用,顯揚幽微妙理,深廣淺揭、諄諄善誘,教人不疲,誨人無倦。使此一無上至尊無極大法,公諸世人。誠廣開佛日,秘密真詮,遍流同益,靈符既顯,萬障自祛。今書成付梓在即,謹隨喜讚歎,釋迦慈悲至極,眾生得度無疑。國運與日俱隆,世界和平遙遙在望,是為序。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廿二日

悰嗒草堂主本慧序於萬佛寺明王法會中

樂序



見如法師一日過舍,將其編釋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講稿》手稿交余,囑寫序言;余以文藻笨拙,辭之再三而未肯,乃披覽諸篇,益覺法師弘法利生之精神深廣幽深。

考古德講經,不離分科判教,易於標章立義,條分縷析,前啟後承,點睛分明,直若伸指探囊,驪珠在握;故教下宣講,各家法脈傳承不一,多依天台之「五重玄義」或賢首之「十門玄談」,如是講經說法,教陳佛義,方能入理契機。

唐密諸經,向缺疏解,尤其陀羅尼為五種不翻之一,亦即秘密不翻,蓋即係諸佛歷修悟證,隱祕內攝,不以思惟知,不以言語道,三業清淨,神變莫測,境界深邃,弗能思議,故後代善知識,在密部諸經咒儀讚,皆少疏解闡微。

時光遷流,世間變異,為應對現今世間之機,宜倡顯密圓融之理;惟業陣頻仍,人少習密,即人密乘,經文無解,因之潛遁不前。見如法師有鑒於此,發心將本經闡發無餘,以顯楊其義,除咒語例不翻外,經文名相一一會通,復以七門分別,次第解說。今見師之講稿,深廣淺揭,諄諄善誘,教人不疲,誨人無倦,十年以還,普化有緣,弘場孔雀大法,堅忍不拔,氣宇磅礴,為眾拔苦,真堪式範。

今據此本演述,大開古德之先河;人人能入孔雀法門,戶戶定受吉祥福澤,若入法門,先解經義,若了經義,持咒作觀,入三摩地,如斯相應也。果如是,邪魔伏之為護法,災殃化之成吉祥,自是兇滅則吉生,否極而泰來。人手一冊,祈諸佛灌頂何難,至誠懇切禮孔雀明王實易,群倫迷卻本性,陷溺業海難伸,勸化普及,倖賴師之明志,得撥掩月之雲,頓見萬里晴空;凡有見聞修特,天龍鬼神擁護。今以書成,付梓在即,謹贅數言,以啟扉篇,咸入覺海,庶無咎也。

三寶弟子樂崇輝序於洗心齋

民國第二癸酉臘八佛成道日

讀誦本經咒願



夫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佛所宣記,願以神力常擁護我中華民國、國運昌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民主團結,國會議爭,迅即建立問政風格與品質;暴力問政,肢體杯葛、議事效率不彰迅即消滅。總統、副總統政躬康泰,文武百官軍政修明。諸山長老、弘宗演教諸大善知識,法體康秦,法輪常轉,佛日增輝。地球臭氣層濃度迅即復原。海峽兩岸同胞,和平統一,順利運作。祈願弟子等,常蒙佛光注照。全國同胞,安居樂業,雨順風調,五穀豐登。同發菩提心,同登無量壽佛國土,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 目次



一、略釋名題

甲、釋經題

乙、釋人題

丙、追溯鑒定

二、經功威德

甲、持驗略述

乙、文獻明德

丙、語驚今古

丁、校顯主助

三、法統簡述

甲、源流概說

乙、知一知二

四、教乘攝屬

甲、不究不明

乙、宗用略述

丙、正統密圓

五、菩薩德相

六、修法須知

甲、引述經藏

乙、殘食處理

丙、德外施恩

丁、曼荼簡介

七、入文略釋

甲、序 分二

(乙)一、證信序

(乙)二、發起序

乙、正宗簡介

(丙)一、學者考據

(丁)一、名著譯叢

(丁)二、佛書解說

(丙)二、引序簡介

(丙)三、再知所以

(丁)一、引音義明

(丁)二、系統整合

(丁)三、名相簡釋

(丁)四、念段顯義

丙、流通分

八、跋

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廣播講稿

收音機前的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有機緣在空中研究這一部經,據文獻記載,一千五百年前它就廣受信眾歡迎,而現在十多年來也廣受大家的肯定。唯還有些大德們不了解這部經,豈肯盲從信受奉行!雖然曾邀請先進諸大善知識題字簽名助宣,果然收效一時,可是仍有人瞪著眼,看著師父的簽名題字,還是不能接受,此非宣揚猶待加強乎?這就是我寫這部《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的動機。為佛弟子有義務替佛宣揚這部鬼神欽,龍天護,導迷標月指,除熱惱底真甘露《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期法燈常遍照,祖印相傳付。

首先要說明本經前啟請法,很明顯是「前方便」,這在義淨大師譯本處理的很流暢,沒有另外立題,「爾時,佛告阿難陀,若有苾芻、苾芻尼、國王、大臣有所願求,發心歸命《摩訶摩瑜利咒王》者,應當先作如是啟請命召法式為前方便……」而本經卻另外立題為《啟請法》。因為排列字體大小不同,甚或有加()括弧的,令人讀出不是,不讀亦不是,若不加以研究很難決斷,而義淨大師的這段譯文就顯得高明些。在《新修大正藏》十九卷四一五頁,原文立題《啟請法》,字體是一樣的,另外還加上譯人,這就是不空大師的譯本。這分明告訴我們這段啟請文要讀的,而且不可或闕──尤其公開修法時。學人把《壇場儀軌》的五條咒,移到啟請法的末後,一面莊嚴壇場,一面把祕密的密教透明化,好讓發大心同修們也能領眾同沐法恩。

至於單行本把《啟請法》加上括弧,或把字縮小,自當不必在意,也不必多心,以後有人發心助印結緣改正,也就是了。它的內容是皈依三寶,召請鬼神、龍天等來聽我們讀誦本經,來接受我們香花、飲食的供養。捨除暴惡心,咸起慈悲念,於佛法僧三寶,生清淨信,願生歡喜。

顯教裡佛說的經典,都有六種成就的序分。密教的經典也不例外,唯有部分的密教經典結構章法不同。除了本經還有《新修大藏》十九卷三五三頁,大唐.京兆杜行顗奉 詔譯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首句就是「稽首一切智」,接著「如是我聞……」這是密教經典章法結構特異地方。

《啟請法》內的名相,移後入文略釋的正宗略明再介紹。

現在介紹,《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在介紹本經之前先說幾句閒話:其他的經典註疏很多,例如《金馴經》的解釋,有古人造的《百家註》、江味農居士的講義,內容都很豐富。還有時彥出家在家的大德們,都有作品出版,可說不一而足,而本經參考資料僅日僧觀靜大德撰的《孔雀音義》而已。據《佛光大辭典》一三七九頁上:《孔雀音義》凡三卷,為唐朝不空所譯《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之注釋書,收於《大正載》六十一冊。全書分成述大意、釋題目、入文解釋等三門。述大意中簡述經旨;釋題目再分顯、密兩種,以顯密二教之立場,解釋「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八字。其次入文解釋,則將附於經首之《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啟請法》與經之本文加以註解,註解之語凡千四百六十。解說其字音字義,或有關事項。全書對各語解釋之精粗差別極其顯著,所引書目極多,計百三十部,舉凡經典、密部、論部、史傳、中國撰述、日本撰述、外典等皆用之。《釋教諸師製作目錄》卷二、《錄內啟蒙》卷十五,書末細註云:清書之本狠藉無極之上,忽書之間,定多誤歟……。若以栂尾藏庫之書文字脫落,蠹損文義,雖殘難終讀,末流生不逢時,誰敢忽之?伏請明王本誓照察弟子微志,命法久住利益人天。

走筆至此,白內障的老眼昏花,加上盈眶的淚珠,祇好合眼不勝唏噓地,仰白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常以智慧光明加被,萬勿把此《孔雀法》的講稿寫得乖誤百出啊!

張曼濤教授的百部《佛教學術叢刊》密教部分,蒐羅些蛛絲馬跡,在中國廣播錄音室點子小姐底催促下,趕寫講稿。講稿未竟,先行錄音播出。測試播出的波段,台北地區過多干擾,台中、埔里,彰化、員林都收不到訊號。祇好停止錄音,得以再次清稿整理的機會,俾便配合廣播,或到各地弘揚,迅能出書,不致錯誤百出。

將釋此經,略以七門分別:

一、略釋名題

甲、 釋經題 乙、釋人題 丙、追溯鑒定

二、經功威德

甲、持驗略述 乙文獻明德 丙、語驚今古 丁、校顯主助

三、法統簡述

甲、源流概說 乙、知一知二

四、教乘攝屬

甲、不究不明 乙、宗用略述 丙、正統密圓

五、菩薩德相

六、修法須知

甲、引述經藏 乙、殘食處理 丙、德外施恩 丁、曼荼簡介

七、入文略釋

甲、序分

(乙)一、證信序

(乙)二、發起序

乙、正宗簡介

(丙)一、學者考據

(丁)一、名著譯叢

(丁)二、佛書解說

(丙)二、引序簡介

(丙)三、再知所以

(丁)一、引音義明

(丁)二、系統整合

(丁)三、名相簡釋

(丁)四、念段顯義

丙、流通分

一、略釋名題三

甲、釋經題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八個字,在《佛書解說大辭典》第九冊,解經題「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條,經題未解隻字,卻把經底內容作了完整的描述,這也很好。

佛母者,佛之一字,是聖位之極。這裡的佛字泛指一切諸佛。母字有出生之義。《大方便報恩經》六曰:佛以法為師,法是佛母。又般若能出生諸佛,故般若是佛母。

大孔雀者,大之一字有橫豎無邊際義,數量過塵沙義,最勝最上義。孔雀者禽類也,牠的特性好食毒蟲毒草,諸毒不能為害,反增其羽毛豐潤光澤,勝諸他鳥他獸的消毒能力。鳥者譬喻經之德也;以所喻之鳥德,顯能喻之經德。本經下卷云:「貪欲瞋恚痴,是世間三毒,佛法將毒除。」以孔雀鳥所喻之德,顯本經能喻之經德,實在妙極,恰當極了。《涅槃經》:「孔雀聞雷聲成胎。」佛說法譬喻震法雷鳴法鼓。春雷一震,動植物咸蒙其益。《法華經藥草喻品》云:「三草兩木,以喻五乘之機。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孔雀不但開雷聲可以成孕,聞公孔雀之叫聲,或與其影子接觸,亦可成孕。更顯示本經不思議力,末學倖親見其事,復聞其理,誠不虛也。

這大孔雀顯然不是普通的孔雀,而是釋迦如來化現的。在本經裡也說:「此孔雀王者,我身是。」密教也說:「此孔雀王者,大日如來化身是。」大日如來是法身佛,釋迦是化身佛;顯教法身是不說法的,密教法身不但說法,且以六塵作佛事,它強調處處比顯教高一籌。其實「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華嚴》諸大法身大士說法,就是法身佛說法,法身無相,無不相故。青青翠竹,潺潺流水,皆說妙法。顯教不亦六塵作佛事麼!?祖師們不是因見聞而明心見性開悟麼!?或曰:「此大日如來化身與釋迦化身如何會通?」曰:「名雖異,體常一;法、報、化非一非異,缺一則不可也。」《普賢觀經》云:「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是大日如來之梵名。《金剛頂經疏》、《法華》久遠成佛,亦是毘盧遮那佛,不可異解。大日如來為內證之秘說,外《法華》終極妙談之用。雖內證外用之不同,皆如來隨智之妙教也。

明王者,明是光明之義;亦云咒或真言。《佛學大辭典》云:「由佛口說者,謂之真言;身放光光中說者,謂之明。能破眾生暗障。所謂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障之主,故云明王。」

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73冊,《密宗思想集》二一九頁郭元興大德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之勝利》十一行:「大孔雀佛母明王者,佛部之尊,雙具部母、明王之德,故稱佛母明王也。」這又是一解。

《西域記》三:珊尼羅闍川北,石崖邊有塔池,水有卻病之德,病者往求,每多以水而瘉。昔孔雀王攜眷至此,熱渴求,每多以水而瘉。昔孔雀王攜眷至此,熱渴所迫,以嘴啄崖,湧泉流注,迄今水池不涸。石上尚有孔雀趾跡。(出《孔雀音義》)

經者,契經之義;上契諸佛度生之理,下契眾生得度之機。尚有貫攝常穿之義,眾常開茲不贅。

凡是修學菩薩道的行人,本經是不可或闕的度生法寶;凡欲成就佛道,必須行菩薩道度眾生,約本經而言,也可以出生諸佛,佛佛道同故。故曰《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佛經很多,其題名不外別題與通題;「經」之一字就是通題,「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別題,別於他經故。

本經在七法立題中,屬法、喻、人三法立題:

佛母是法,大孔雀是喻,明王是人,三法立題。

若云單人立題也很妙,因為佛母大孔雀明王就是三世諸佛之母故。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一書裡云,考《大孔雀明王經》Mahamayuri vidyarajni,為北方佛教「五護」(panca-raksa)之一,時逾千百年,而民篤信如故也。中國自紀元四世紀,此經已有四譯。西藏亦有譯本,尼泊爾亦鈔錄不絕。

佛教的經典,唯本經考據學家,經過實地的勘對;諸藥叉名,也經歷朝版本一一對照,確認佛所宣說,所以值得大家信賴,尤其是為佛弟子。

「五護」者,(1)密護出離罪業及其他凶惡底《大隨求陀羅尼》。(2)抵禦惡魔底《守護大千國土經》。(3)抵禦毒蛇底《佛母大孔雀明王經》。(4)抵禦惡星野獸毒蟲底《大寒林聖難陀陀羅尼》。(5)祛除疾病底《大護明大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七○四頁,有關本經的題目:

(1)《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共八紙,失譯人。

(2)《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共五紙,唐.義淨譯。

(3)《孔雀王咒經》一卷,秦.羅什譯。

(4)《佛說大孔雀王咒經》三卷六十紙,唐.義淨譯。

(5)《佛說孔雀王咒經》二卷共五十三紙,梁.僧伽婆羅譯。

(6)《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三卷,唐.不空譯。此本最為流通,蓋其經過專家考據,值當信賴也。(釋經題竟)

乙、釋人題

唐特進試鴻臚卿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贈司空諡大辯正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奉玄宗、肅宗二帝恩命)

唐,是朝代名;特進試者,是唐代宗時制授的官銜。漢制諸王公將軍,功高德盛,為朝廷所敬重者賜位特進試,位次「三公」,隋唐改為散官,清時廢之。「散官」者,無實職之虛位也。

鴻臚卿者,秦稱「典客」,漢稱鴻臚卿。掌接待外賓及凶喪儀慶等事。北齊曰鴻臚寺。佛教初傳入中國即接待於鴻臚寺,由其卿指示進退。唐代盛世,西域僧人有追贈鴻臚卿者,尚有菩提流支、善無畏二位大師,清末始廢。

開府者,開建府署,設置僚屬也。漢制惟「三公」開府。漢末李傕、張揚、董承等,以將軍開府,開府之名始此。魏晉以後,開府者益多,別置「開府儀同三司」之名。晉羊祜1督荊州,亦以將軍開府。故後世稱督撫(總督、巡撫)為開府。公元七七四年,大曆九年六月十六日,師寂於長安,生前帝親臨病榻探視,並任師為開府儀同三司。同時封他為肅國公食邑三千戶。雖師一再堅辭,帝意已決。七月十五日帝又敕贈「司空」,諡大辯正廣智三藏和上。諡是人死後追贈的封號,和上即和尚。

三司者,古官名,亦稱「三公」。西漢稱「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司;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時以「御使大夫、中書(中書舍人)、門下給事中」為三司。

儀同三司者,於三司(三公)之外,對權高位重之官員所別加贈之尊號曰儀同三司,意謂其儀制與三司同也。

大廣智者,帝所加號也。敕贈司空。諡號大辦正。

不空是師的法名,梵名Amoghavajra。

大興善寺者,位於長安城南約十里,唐十大寺之一。隋開元年中建立之後,不空三藏駐錫大開灌頂道場。

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之謂也。

沙門者,梵語Sramana,修道者之總稱,通於內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鬚髮,止息諸惡,善調身心,勤行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奉 詔譯者,是奉皇帝詔旨翻譯的。

師,西域人也,又名不空金剛,為唐代譯經家,密教付法第六祖。誕於大唐神龍元年(七○五)南印度師子國2人。天資聰明,幼從叔父遊南洋諸國。其後出家,年方十四(七一八),於闍婆國見大弘教三藏金剛智而師事之,學《悉曇章》,誦持《梵經》。尋渡南海,唐.玄宗八年(七二○)抵洛陽,時年十六。至二十歲開元十二年,於洛陽廣福寺受具足戒。師聰明過人,盡得五部三密之法。

五部三密之法:

四曼諸法各有身、口、意之三業,無有缺者。

斯之三業,其物之作用,周遍法界,其大無方所,其細也絕無間,非等覺以還之人,所能測知,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金剛智示寂,師遵遺命,往印度求法。船遇順風,未逾一年而抵師子國龍智阿闍梨所。行禮如儀從而問津,即奉獻大唐國信,金具等供養物。龍智曰:「吾寶者心也,非此金具等也。」即授以《十八會金剛瑜伽及大毗盧遮那大悲胎藏》各十萬頌,《五部3灌頂真言》秘典,經論梵筴五百餘部,並蒙指授諸尊密印,文義性相等。又遍遊五印度,於天寶五年(七四六)還京,為玄宗灌頂。住淨影寺,適時乾旱,修孔雀法祈雨靈驗,賜號智藏,並賜紫袈裟等。

安史之亂起,師住長安大興善寺行禳災之法。曾於太原五台山建密教道場。大曆六年(七七一)表進開元以來所譯經典七十七部一○一卷及目錄一卷並請入藏。

大曆九年六月中,師預知時至,上表辭別,倚臥入寂,享年七十。追贈司空,代宗朝諡號大辯正廣智三藏和上。於大興善寺造塔安置舍利,與羅什、真諦、玄奘並稱四大翻譯家,對確立梵語與漢字間嚴密音韻對照組織之功甚鉅。又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開元三大士,付法弟子惠果為嫡傳真言宗第七祖。

其所居寺有荷池,周迴四十畝,旁無灌注而湧甘泉,濃甘鏡清,冬夏常滿。池水先期而涸,與夫雙林變白,事雖異,感同矣。(宋《高儷傳》卷一,《表制集》4卷一至卷六,《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卷上卷下,大唐貞元《釋教錄》卷上)

欲詳師之行誼,請閱《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二冊,《密宗教史》七○頁,《不空三藏的興法》。

附註

1祜者,幸福也。

2楞嚴咒疏謂師子國,今錫蘭。

3五部者,佛部、寶部、蓮華部、金剛部、羯磨部。

4《表制集》收於《大藏》五十二冊,唐.圓照編集。本書蒐集唐代密教最盛時期之文獻,向為史學家所重。

丙、追溯鑒定

公元三一二年,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羅PoSrimitra為西域國王子,捨位出家,於晉懷帝水嘉六年來中國,住於建康(南京)建初寺。東晉元帝永昌元年譯《孔雀王神咒經》等。這是根據佛光山出版的《佛教史年表》裡的記載。

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78冊,《大孔雀經藥叉名錄輿地考》二十一頁七行云:帛尸槃密多羅於三○七-三一二年1間至中國,三一七至三二二年間譯有三本,《釋藏》尚存帛譯二本。茲二本實為一本,特其一本譯文較長耳。《高麗藏》皆名《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咒經》。《元藏》、《明藏》一名《佛說大孔雀王咒經》,一名《佛說大孔雀王雜神咒經》。鳩摩羅什Kumarajiva譯經甚多,《釋藏》中亦有一《孔雀經》,據云為其譯本,其名為《大金色孔雀咒經》。其中雜有《般若波羅密多咒》Prajnaparamitadharani,及別咒。諸咒以外餘文,似節錄帛譯二本之文,恐非鳩譯。則此三本實一本之節譯耳。

《大孔雀經》全文之翻譯,在五一六年,譯人為扶南2三藏法師僧伽婆羅Sanghabhadra至中國後,於五○六至五二○年間翻譯經文。其《孔雀經》漢名為《佛說孔雀王咒經》,其譯文多從實錄,譯筆既劣,間有錯誤。

至七○五年,工綴典詞之義淨,又譯《佛說大孔雀王咒經》。淨本雖自稱譯其全文,散文詞頌,皆依原本,第藥叉之名,有音綴甚長,而不能合中文之五言頌句者,其譯本之本名,遂不免有省譯意譯之事。

其後密宗大師不空亦有(相去淨師四十餘年)新譯本,名《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此本與其謂譯原文,無寧謂校正淨本。當時不空必定有一種或數種梵本為根據,且其學問甚博,則其譯本洵可重也。

據《至元法寶勘同總錄》(一二八五至一二八七年,元.慶吉祥等集),《元藏》中尚有不空撰之《唐梵相對孔雀經》,現已佚而不傳。又日本僧人靈雲Rio-un曾於一六八六年,對勘(不)空本及(義)淨本,而撰《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異同》,此本已為日本《釋藏》(應指明治本)所錄……。

西藏文譯本,現存於北京刊《甘珠爾藏》Kandjour中之Rgyud部中,為Silendrabodhi, Jnakyaprabha, Sakyaprabha等及Ye-‘sessde團合譯本。其名為Rigsnagskyargyal mo rma bya chen mo gzuna,乃直譯梵文原名。譯文亦極正確。惟譯本名則依西藏譯例,不譯其音,僅譯其意,自不免有多少臆斷耳。

本經經題雖因譯人不同而相異,但皆取孔雀能滅除蛇毒之義。以所喻之鳥德,顯能喻之經德,縱追溯自七世紀或六世紀亦不例外。孔在王日暮晨朝以咒自護,所以《孔雀咒》即名曰Paritta,譯為擁護是也。

帛尸柴密多羅,於公元三一七年攜《孔雀咒經》抵華,在此之前,亦即小角、空海之數百年前已有孔雀法。(經題人題追溯鑒定竟)

附註

1密宗綱要三頁云西晉水嘉年來華。

2扶南者今高棉也。

二、經功威德四

甲、持驗略述

據《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十三冊,《密宗思想集》,郭元興大德之《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之勝利》一文云:「日本有役小角者,以持誦《孔雀明王真言》,念念不絕而得悉地。升天入地,役使百神,為彼邦修驗派之開祖。因一腹行神(摩睺羅伽)違其敕令,即以《孔雀明王咒》,咒鐵索縛之深澗。後有越泰澄者,持《觀音真言》而得悉地,欲試咒力解彼神縛,小角現身空中厲聲叱止,越泰澄扶桑密教史中,所稱為觀音化身者也,其對持《孔雀明王咒》而得悉地者,猶不敢違其敕教,則本尊威德從可知矣。」

按:本經內容從無得悉地可升天入地,役使百神之經文。小角之技顯係邪密外道。未悉元興大德資料來源,取自何處?復按:小角因持咒術妖惑世人,已於公元六九九年,日本嗣聖十六年五月流放伊豆。(出自《佛教史年表》)

復據:日本之密教,莫先於役之小角。小角待《孔雀經》但一尊之念誦行軌而已,不可云完全之密教也。《密宗綱要》第六頁第五行細註;役之小角者,流役之小角也。其葛城那茆原人,生於舒明帝六年,三十二歲,入葛城山巖穴,廢火食苦行修練三十餘年,有大神驗。韓國廣足從其學,已而嫉其師。誣為妖妄惑眾,因竄於伊豆。越時免其罪還,造攝津箕面寺居之,後不知所終。

但《密宗真言秘密大全》述及役小角修驗事跡,亦具參考。

在日本方面,最初修此法者,為聖寶尊師。醍醐天皇延喜八年(九○八)夏,天旱。七月十九日,聖寶率三十二僧眾,於神泉苑修《孔雀法》祈雨。

又醍醐天皇延長五年(九二七)十月十九,日僧觀宿於承香殿,修《孔雀法》以禳怪物。

村上天皇天德四年(九六○)五月十三日,日僧寬空於仁壽殿修《孔雀法》以息災。其後多次為祈雨而修此法。其中最著名者,為小野的仁海法師,數次修此法祈雨而皆驗。

在中華民國台灣省方面,最初於一九八四年,華僧見如為台灣北部年餘乾旱發心四十九天修《孔雀法》祈雨,閱六日旱象解除。

後相繼於台灣中部埔里玉佛寺、北部南方澳南光寺、宜蘭孔雀山開成寺、台北縣雙溪大觀寺、台北市佛教法輪講堂、聖靈寺、華嚴講堂,分別息災祈雨。為大陸十八省旱澇為患,修《孔雀法》祈雨止雨。莫不皆驗。

在馬來西亞方面,於一九九一年,馬六甲佛教居士林,由見如法師領眾修法三天祈雨,年餘旱象不逾三天即行解除。美國尖端科學家人造雨宣佈失敗。(事見《孔雀明王經感應紀實》)

按:中國唐時,不空三藏求法五印歸京,適天乾旱,帝敕於內道場修《孔雀法》祈雨三天果驗,帝賜號「智藏」。真是洪鐘雖古,小扣仍小鳴,大扣則大鳴也。《密宗真言秘密大全》76頁云:修孔雀法從此成為日本後世祈雨的法則,在廣澤流求雨,一定要修孔雀法。

大馬二次於吉隆坡天后宮修法,台灣尚有屏東的東山寺、中部員林大禮堂、彰化的中山堂、靈天寺、大園的淨蓮寺、桃園國校大禮堂、羅東的慈惠寺、左營的興隆淨寺、台南的法雨講堂,都是七天的修法。今年將有台北縣大觀寺的二十一天的修法,明後天桃園大溪印心寺也有七天修法。

以上的修法多半都要為地球臭氧層濃度迅即復原啦,地震、颱風倖勿侵損啦,波斯灣戰局迅即和平化解啦、還有為中華民國國運昌隆、民主團結經濟繁榮,國會議事迅即建立問政風格啦……這些願求差不多都很巧合,這些巧合也獲得大眾的肯定,大家都願意聽。至於消業、治病已是小焉者,不足為道的巧合了。(詳見《孔雀明王經感應紀實》)

乙、文獻明德

藏經密部有至尊無上大法曰《一字金輪佛頂》者,八佛頂之導者,一切真言之主宰也。若其真言持誦時,五百由旬之內,一切世間出世間真言悉不成就,一切諸尊悉不降赴。若有持誦其他出世間真言不成就者,依《一字金輪佛頂真言》和誦,即得成就。若不成就,真言主即頭破如蘭香蕱。而《一字金輪佛頂真言》,若以祈請所求作一切事不成就者,應和誦《孔雀明王陀羅尼》,無事不剋。(出《如來劍印》)

夫以輪王至尊最勝無極大法,祈請作事,尚須和誦《孔雀明王陀羅尼》猶資助成。本經功德力用,破除障難,消除病毒,無不速疾立驗,如響斯應宜矣。

復檢密部諸經儀軌,諸尊壇場,無不以佛陀為主,最勝如《頂輪》(此指《釋迦金輪》,若《大日金輪》,則與《一印會》之《毗盧遮那》同體。見《時處軌》)亦以佛陀居中而輪王旁侍。今曼荼羅,以本尊《孔雀明王》居中,而以七佛補處圍繞,豈非以其勝絕不共諸尊莫及哉!

或曰本經為「北方佛教五護之一」。豈知不但五護全該,且與至尊無上「《一字金輪佛頂尊勝陀羅尼》」相伯仲。十多年來證驗不虛,諒此今古大德未始料夢寐及也。

丙、語驚今古

常通法師者,聖印長老之高足也。於宜蘭開成寺領眾四十餘,晨朝課誦,過堂用齋,誦經拜佛,講經誦戒,常年無輟。名山得主,深慶得人。一日把晤語我,要排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課程。我訝其說,因問其故,曰:「一日念佛得力異於平時,若非孔雀尾拂我面門,還以為彌陀如來加被所致,真不可思議!」

《白寶口抄》卷三十六(孔雀法上)口云,阿彌陀佛所變者,五佛所乘時阿彌陀如來乘孔雀故。今孔雀明王即同體也。《破地獄軌》  字西方阿彌陀……孔雀鳥食一切毒蟲為身命,阿彌陀佛亦消滅一切眾生造惡三毒,為自性清淨壽命故,以此鳥為坐也。今明王亦如是。以同體故,云彌陀加被或孔雀王加被事非異也。

孔雀尾拂面者,尚有參加吉隆坡天后宮第二次明王法會之張彭淑英居士,她家住馬六甲(電話二二四三七五)。

台北聖靈寺信徒XX大白天看到孔雀明王坐孔雀背,住於正在宣疏時佛前半空中;或於大殿空中看到孔雀尾;或於夢中看到孔雀飛來飛去;這些都是業障潛消之象。

開成寺位於宜蘭礁溪,孔雀明王殿佔地百坪。師等於殿之兩邊,分別過堂用齋,講經誦戒,以此因緣即蒙孔雀明王慈悲護念。

尚有台北某居士,從來沒有到過開成寺而夢中見到孔雀明王菩薩。這些不一而足難以令人相信的事實,我不能不說出來給大家知道。但信與不信,任聽尊便了。

猶有進者,真是語驚今古,不免令人愕然。

中華民國台灣省,花蓮吉安鄉,建昌路一四○巷八弄一號,有詹添興者,六十歲,肺癌擴散,痛苦異常。住省立醫院加護病房,孝順的兒子詹文魁,勸其念「阿彌陀佛」。可憐的老爸卻答道:「不必勸,不會念。」想不到《孔雀法》的第三天痛苦消除,七天出院亦如常人,也會念佛,更能念地藏王菩薩,反勸兒女們要多念。結果在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而能預知時至,念佛中往生了。噫!這不是淨土行人夢寐所求底人生最後應走的光明大道麼!?《孔雀明王經》的慈悲威德,殆今人古人都作夢想也想不到吧!?

其他如彰化員林住家的劉法聖居士說得好:「誦明王經能加被未皈依三寶者皈依之,不受戒者去受戒,不修行者重新再發心。」《孔雀明王經》不可思議,每年必須公開舉行一次絕對有必要(電話:○四八-三四二八六○)。

有事必有理,《大白傘蓋陀羅尼經》云:「不梵行者,亦成梵行。不持戒者亦成持戒。不布薩者,亦成布薩。不清淨者,亦成清淨。若有五無間罪,及無始以來宿殃,舊業陳罪,盡滅無餘。」(大藏十九卷四○三頁)得少為足者,本經慈悲威德何能顯現!?眾生何時方能蒙益!?

丁、校顯主助

密教至尊無上大法《一字金輪佛頂》,其威德廣大至尊修法尚佐助本經,而本經修法亦仗《一字金輪佛頂》和誦,發菩提心,欲有求請,無不立桿見影,速得成就。

《白寶口抄》卷二十九(金輪法下)一五○頁:「若以孔雀明王為本尊時,結《孔雀明王印》,以《一字金輪咒》可加上也。同法若以《金輪法》為本尊故,結《大日劍印》,以《孔雀明王真言》上置之也。」

問:「《大日劍印》上置《孔雀明王真言》,所求必成,由緒何如?」

答「孔雀明王總部母理,金輪總部主智,此理智二法和合相應,一切所求必成就也。《孔雀明王軌》云所有災難,旱澇疾疫、鬼魅厭禱、惡毒、……種種苦難,必得除滅,所有祈願無不遂心。事不離理,一切陀羅尼經典。和誦本經無不相宜。」

禪宗乃教外別傳,已有密義,然非密非不密。如道明問,六祖曰:「與汝言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由是觀之,修定法門宜矣。亦等於修止觀法之修止。何以故?人生在世,眼耳鼻舌身意,逐欲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境,從不停息。欲成賢聖菩提者,為其戕害矣。故其為賊為魔。修定修止者,拴鎖六者於一處,使不妄動。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密咒即拴鎖法門。本經即有此功能。六祖壇經云:「自性內照,三毒即滅」;亦不違觀音法門「反聞聞自性」。

又:一行禪師贊述《神變真言》。智者禪師得宿命通,廣示持咒軌儀。契符禪師謂人間最上乘法,直教誦密言。又禪宗既云一切諸法皆真如,誦持真言豈非真如耶!古德云:「密宗原資禪宗而向上,禪宗可資密宗而速成。兩宗相資,絕無可諍之處,起諍者識情用事耳。」

六祖大師曰:「若言下相應,即共論佛義。否則合掌令歡喜。佛法本無諍,諍即失道意。執逆諍法門,自性入生死。」

又云:「以持真言之心讀《華嚴》,以讀《華嚴》之心持真言,當自得互助之益。藉《華嚴》之廣以充其略,用五教之圓,以扶其偏,使糅成一味。令偏習《華嚴》者兼習真言,偏習真言者兼習《華嚴》更無所謂君、臣、佐、使,但求法門適於成佛而已。」誰曰「顯教加入真言,其價值已大打折扣」耶?如《法華》之《陀羅尼品》,《彌陀經》之《往生咒》,《楞嚴經》之《楞嚴咒》、早課誦還有十小咒、禪門課誦的日常小咒……都是古德慈悲方便。大家都習以為常,不便者考據學家難知所以也。

密教神咒,若據所知所解,即唯諸佛境界。今因位凡夫,難非知解,但當持誦,自然滅障成德,超凡入聖。斯之一義,語驚俗聽,理越常情。人既罕聞,庸流難其信也。博學上智,仰願細而詳之。《孔雀音義》云:「八繕深海,非修足,不能極其底;九萬高風,非鵬翼,何得見其頂。」

繕,就是踰繕那之略,為印度計算里程之單位,亦曰由旬。據大唐《西域記》卷二云,一由旬指帝王一日行軍之路程。舊傳一由旬四十里。計算方法不一。不逾四十總有三十多里。修足者長腿也。鵬翼者,指大鵬金翅鳥之兩翼也。八繕者,一由旬四十里,四八三百二十里深海,若有人倍其深海方能極其底。此唯阿修羅1王足可當之而有餘。蓋此王伸雙手,可分別遮日月之光也。日月巡行於須彌山腰,去地平已四萬二千由旬也。其立於海中,海水尚不及其臍,其身量之大,可想見矣。大鵬金翅鳥之兩翼伸展,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其力甚大,食龍時高飛須彌半山腰,亦即四萬二千由旬,合翅跌入海底,然後展其兩翼,海水自分龍現其前,啄出龍宮,高飛須彌半山,龍尾尚在水中,九萬高風自不足為道也。

有兩句聞話:某一年,出現一個中度颱風,由本省南端而北,直向高麗。台灣無損失,高麗死九十餘人。韓國人云,台灣氣象播報準確。又某年有兩個中度颱風,分別在修《孔雀法》的第一天登陸,一於台北縣大觀寺,一於桃園大園淨蓮寺。事後氣象播報云,這兩個颱風登陸,都是給我們優待,打了八折,所以都無捐失。這兩次沒有捐失,衹有我們自己說「氣象播報很準確」了。

地震、颱風都屬於天災,在佛法說,這些災害是眾生「共業」所感。與我們身心環保有極密切的關係。身心環保做得好,唯有歸向三寶佛法僧。其次是世間法律的規範。雖是天災也可消滅於無形。上面說的「九萬高風」,颱風由高空吹過,地面的人自無損失。這證明了台灣全民對環保、野生動物的保護有了高度的認知。也說明了身心環保也做得很好。地震、颱風的「共業」不是近十多年轉變底很多很多嗎?這就是台灣氣象播報正確底秘密所以然。信不信由您。

附註

1阿修羅身量有倍於須彌山者,即十六萬八千由旬。

三、法統簡述二

甲、源流概說

佛法原興起於印度,傳入中國首為顯教。密教乃於如來滅後七百年時,龍樹菩薩開南天竺鐵塔,遇金剛薩埵,受灌頂職秘密法門方傳於世。雖帛尸梨密多羅,於東晉之初,攜《孔雀經》至建業,為我國咒法之始。現在說此種密法,尚屬雜密所攝。然自唐.元宗時,始有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相繼來華,弘揚密法。其中最力者,莫過不空三藏。斯等密法,方是純正有系統底密法。

金剛薩埵親承大日如來傳授,再傳於龍樹。閱數百年傳於龍智,展轉相傳金剛智、不空、惠果、空海諸阿闍梨。於金剛智同時受法的,尚有善無畏傳於一行,一行沒有再傳。

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龍智-善無畏-一行。

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空海。

此後受密語者,多滿山林。習有宗者,自成淵藪。方今末世後生,千萬血脈之中,全是第三代弟子也。(出《孔雀音義》七五七頁)

按:顯教相承,僅為法的相承,不問年代之相去。密教之相承,乃親承師受灌頂為限,故謂之「血脈」。(出佛學大辭典一七五四頁)

諸宗中以如來加列祖中,僅真言教而已。日本真言宗中,依教法次第相承八位祖師,與傳持八祖相對稱。

傳持八祖

龍猛-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果-空海

付法八祖

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空海

傳持八祖,指日本真言宗中,流傳護持真言密法之八位祖師。

其他密教系統甚繁,茲不贅。現在單就以上的系統看,本經當屬東密系統,當無疑義。但拋開「付法」、「傳持」系統,說為正統底唐密系統也不為過。因為八祖的密法,完全承諸於唐密,而於接法後當時沒有弘揚就回扶桑了。因此中國密教系統,止於惠果。

問:方今末世後生,全是第三代弟子,如何云爾?

答:中國之密教,當以金剛智為初祖,不空、一行為二祖,惠果為三祖,所謂第三代弟子,應是三祖以後學密行人(見字典金剛智條)。

在有系統,有承傳的正統密教,從七祖惠果圓寂後,迄今已一千一百八十餘年中間,無人傳法弘揚下,本經出現於世,簡直是難思議的事!而且突破了密教「法令規章」傳法灌頂。真是有點不鼓自鳴的味道。這尊貴的無上大法《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若不是檀越們出錢出力,廣印《大藏經》底流通,本經也不可能出現世間。在這兒我們要給予《大藏經》底印行高度的肯定,更應對佛菩薩,龍天的護念,付予三業弘揚佛法,多加努力才是。所謂大恩不言報。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下卷三一頁:「真言中每一一字,皆諸佛全身。」《一字咒經》云:「如來滅後,變身作此咒。」咒是詣佛心印,咒在如佛在。

佛法不到滅的時候,誰也滅不了。《佛名經》云:「若色若聲俱是咒心,或見或聞,莫非佛法。」《六字大明咒》、《準提法》,都是無上大法,不是都在普遍流通麼!?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大家不是都在持誦麼!?

乙、知一知二

我佛慈悲,最初對弟子們,嚴禁學世俗之咒術密法,曾彈呵說:「此世俗密法為畜生之學(Tirachana-vijja)。」這於《中阿含》、《長阿含》、《四分律》等經典即可看出。

但是羅什大師譯的《十誦律》四十六卷裡,佛又說:「會妨礙修行的惡咒密法,當然是禁止的。」可是對於像《治毒咒》、《治齒咒》……筆,能守護一身自得安穩的善咒,乃認為修之亦無妨而終於點頭允許了。(出自《現代佛教學術叢刊》72冊《密宗教史》二十七頁)

四、教乘攝屬三

粗看本經,無甚奇特,平庸如世間法,極易引人誤會,前人亦有提及,不能不加以研究。

甲、不究不明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72冊,密宗史第一七六頁:「……諸佛神鬼雜然陳列,而於《孔雀經》不免起一種佛神龍鬼,一亂雜的姓名簿之感。中心且無,遑論系統!?如見一種存古佛像之八百屋,眩人頭目。……」

義淨三藏謂:「《孔雀王經》,何故大小乘教徒皆崇拜讀誦之耶?何使其通大小兩乘耶?明暸的大乘特色,此經毫無。佛菩薩有七佛、彌勒,神明有梵天、帝釋、四天王、夜叉等,此概大小乘共通者也。此經魔鬼崇拜發達之形跡初掩,因而大小乘之區別,亦極曖昧,是其特色。」

雖然如是。本經於日本密教史上頗屬重要。且引致昔日法國白玉連(Stanislas Julien)教授、烈維教授等之考據與對勘。

吾弘揚本經十餘載,每讀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佛所宣說。累累告誡。及七佛慈氏隨喜說咒,常苦思平庸中必有蘊奧妙之教理,不能不加以探索。又,台省近代善知識──賢頓老和尚,臨寂前曾囑咐其徒眾,此經很有奧密,不可思議,應詳加研究。

乙、宗用略述

夫如來一代時教,雖浩瀚若海,不出顯密二教,皆是證聖之要津,入真之妙道。顯教即經、律、論三藏。密教則總名陀羅尼,莫不皆是誘掖群迷,開種種之門。方便雖陳於萬法,旨趣皆歸於一乘,雖文貌或異,經旨正理,莫不皆一。

善導大師判淨土一法「《念佛三昧》為宗,一心回願往生為趣。」《楞嚴經講記》,仁海大師判「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為宗,以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為趣。」《金剛經》蕅益《破空論》「以觀照契理為宗。」江味農大德《金剛經講義》,以「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為宗。其明宗之義,實為顯體也。

雖大乘諸經莫不皆以實相為體,然說法各異,既言其體,自是無相為正說。正說既立,誤會亦起。故應繼之「無不相」。禪宗大德對此靈活指陳,亦聖亦凡,亦妙亦粗,無不皆是。大日如來以六大為體六塵說法,六塵皆是。

本經密教所攝,以何為宗趣?「讀誦憶念」可矣。無勞理解,但自信願奉持,便得心想事成。「隨機悉地1」,若淨土行人,各以其根機,及功行之淺深,往生不同四土。其體也,當下即是。定規應如是認知。唯極樂國土亭台樓閣,鳥鳴風動,皆說妙法,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娑婆世界,卻是五濁煎迫。種種的不如意尤以病苦為甚,如五臟的種種病苦,四大不調的種種病苦,鬼神所作的種種病苦,宿業所感的種種病苦。所謂去聖遠遙,運生末法,異種魔生。修行者被惑情迷,居家者眾邪為患。除自嗟嘆,生不逢時,怨天尤人,還能知道什麼呢?極樂世界其四土也,莫不皆是體性本自具足,

修斷而現。五濁惡世卻是體性本無,妄造惡業,感果而受。體是一業感卻迥然相異。其「顯體也」,顯與我等知也,何去何從,智者當有所取捨。時下有「知的權利」云云,我今藉題發揮、願大家切莫輕易放棄。

顯教諸經,性、相、空、有諸宗說法不同,亦密教修法各異,其目的不外離苦得樂之妙法也,本經自不例外。

附註

1悉地者、梵語siddhi西藏語grubpa,意譯妙成就也。如完成正覺曰無上悉地。

丙、正統密圓

今依天台宗所立的「化法四教」「化儀四教」來研究。藏通別圓為化法四教,亦即教化不同根性眾生的方法,猶如藥味。化儀就是教化眾生的方式,猶如藥方。頓漸秘密不定,謂之天台八教,判如來一代時教的學說。

藏教者,指小乘教,即為三乘人各別說生滅四諦。以析空觀,同斷見思惑,令入無餘涅槃。

通教者,指諸部般若,義通大小,包括深奧與淺顯之道理。即為三乘人說體空無生之四諦,令入無餘涅槃。

別教者,指其他方等經(大乘諸經)即不共二乘人說,專為大菩薩說無量四諦,以次第之三觀破三惑,令證「但中」之理。

圓教者,指《法華經》教義,亦即為菩薩說無作之四諦,以圓融三觀同斷三惑,令證「不但中」之理,

按:台宗立中、假、空三諦之說;中諦是本體,超言絕思。此為化法四教屬別圓教所說,但別教視三諦為各個獨立之真理,空假為現象面,中諦為本體面。此種釋法為「但中」,圓教則視三諦並非孤立,一諦之中具足三諦,三者圓融無別,為即空、即假、即中之中諦。故稱為「不但中」。

化儀四教:

(1)頓教者指《華嚴經》所說不歷階次,「頓」至佛位之教義,由化儀上而言,稱為頓教。

(2)漸教者,指《阿含經》、《般若經》、《方等經》等教義,須依次漸修,故稱漸教。

(3)祕密者,指「同聽異聞,互不相知」,各人聽到與自己根機相應之道理,故稱祕密教。

(4)不定者,指「同聽異聞,彼彼相知」,而各有不同之理解,稱為不定教。(《法華經玄義》卷十下)

今《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者,密乘圓教也,不但圓該「化法四教」,亦頓教大乘也。我等何倖如之,如窮人得寶。本經顯說文字章句,密示陀羅尼真言,莫不如來化現。直指眼前,莫不皆是。如《佛說阿彌陀經》之與《大方廣佛華嚴經》,經貌非一,經旨皆莫不是導歸極樂國土。今本經既與「一字金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二而不二。自亦大乘密圓所攝。

《大日經2》在密教中為圓教地位,亦如《華嚴經》在顯教中之圓教地位。不空大師的《都部要目》裡,認為《大日經》乃不過是《金剛頂經3》十八會中第十六會的說法而已。八佛頂之導首的《一字金輪佛頂陀羅尼經》,其修法也,尚以和誦《孔雀明王經》,可見本經地位,頓教大乘圓密所攝無疑。

清涼國師澄觀於大唐大曆十一年(七七六年),遊山西五台,住於華嚴寺。常與密教融合講《華嚴經》,《密》與《華嚴》并行於塞北。(《密宗史》八十八頁)

《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皆判《陀羅尼》是密圓也。《理趣經》中,如來說有五藏:一經藏如牛乳,二律藏如酪,三論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酥,五陀羅尼藏如醍醐。醍醐之味,乳酪等中最為第一。能除諸病,令諸有情,身心安樂。《陀羅尼》者,《經》、《律》中最為第一。能除諸罪,令諸眾生解脫生死,速證涅槃,安樂法身。

據《密宗概論台密綱要》:台密之判教,大概分二種,一是絕對門之判教,二是相對門的判教。絕對門之判教者,依《大日經義釋》所說,秘密一乘,統攝權實偏圓諸教,建立一大圓教也。相對門之判教者,傍附天台之判釋,約相對判釋二教之粗妙也。若先用相對之判釋,後必能用絕對之開顯矣。

台密所依之《經論》,以《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三部秘典,加《菩提心論》,古稱密教三經一論。另加《頂輪阿王經及瑜祇經》,稱為密教五部經典。

所謂台密者,弘法大師原習《法華》,留學於唐,學成歸國。以《法華》教義說明秘典內涵謂之台密。後以《華嚴》說明秘典教義,謂之東密。

天台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一代聖教。其後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三藏,請來真言密教,依《大日經住心品義釋》,總判真言教,第五時之教也。第五時又開為三時,初《法華》,次《涅槃》,後《大日》、《金剛頂》等陀羅尼藏也。然雖依五時判教,收攝第五時最後時,若約法身如來,自性界中所說義邊,不妨廣一代五時通攝。

台密之判教,約三乘一乘,相對而分顯、密二教。謂諸三乘教者,所說未盡如來秘密之深旨,故判為顯示教。一乘教者,開示所說真如實相之深旨,說盡二諦圓融之妙理,究竟顯示如來祕密之妙旨,故判為秘密教。

本經屬秘密教,五部妙典所攝,自亦圓教大乘。

或曰:如是《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至尊且貴底無上大法何無人弘揚乎?

答曰:據本經序……中華數朝翻譯,民雖遭難,尚未遍宣。即蓋緣往時,譯者詞質文梗,潤文者闕方便之妙言。雖聖旨不乖,尋讀者引肩而翥目。

《密教史》云:東晉三二二年,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羅,譯《大孔雀王神咒經》,時在晉元帝永昌元年。其部頭較少,普通藏經亦不錄,不為世人所知耳。

唐.惠果七祖以後,佛教遭遇會昌法難以來,純正的密教,僅法付日僧弘法,乃歸於衰滅。唐亡五代戰亂,尤其後周世宗,竟行極端排佛,加之西藏左道邪密盛行,致元祖詔令禁止。密教遂一蹶不振。弘法得法,攜歸扶桑,大傳其道。而中國承傳中斷。唐末離亂,經疏銷毀,正純的密教走上衰亡的命運。惠果寂於八○五年,時順宗皇帝永真元年,距今已一千一百四十餘年,本經其誰弘揚乎!

《密教史》之渡邊海旭之《密宗發展觀》……唯中國本部,昔日只曇華一現。明後則傳統全失,無人研究,而信仰者,亦少之又少……。靈符重暉,可待其誰!?

附註

2《大日經》具云《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胎藏界根本大經也。

3《金剛頂經》者,具云《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金剛界之根本大經也。

五、菩薩德相

以不空大師譯《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云:於內院中心畫八葉蓮華,於華胎上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頭向東方。白色,著白繒輕衣,頭冠瓔珞,耳鐺臂釧,種種莊嚴。乘金色孔雀王,結跏趺坐白蓮華上,或青色蓮華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邊第一手,執開敷蓮華。第二手執俱緣果(狀似木瓜)。左邊第一手,當心持吉祥果(如桃李形)。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從佛母左邊右旋,周匝蓮華葉上、畫七佛世尊,從尾鉢尸如來,次第列布乃至至釋迦及慈氏菩薩等。皆頭向外坐,各住定相。至西北角第八葉上,畫慈氏菩薩左手執軍持,右手揚掌向外,作施無畏勢。(上四手所持四物中:蓮葉表敬愛,俱緣果表調伏,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災。)

檢密教諸部經軌,諸尊壇場,無不以佛陀為主尊。最勝如《頂輪》,(此指《釋迦金輪》,若《大日金輪》,則與《一印會毗盧遮那》同體)(見《時處軌》)亦以佛陀居中,而輪王傍侍。今曼荼羅,以本尊孔雀明王居中,而以七佛補處1圍繞,豈非以其勝絕不共諸尊莫及哉!

密教中幾乎所有的明王,都現忿怒相,而孔雀明王卻現慈悲相,不亦隱示本尊為「三世諸佛之母」,其法勝絕不共諸尊宜矣。

此孔雀明王為毗盧遮那如來等流身,具有攝取、折伏二德,故有二種座。白蓮華座表攝取慈悲之本誓,青蓮座表降伏之義。現胎藏曼荼羅中為肉色二臂,右持孔雀尾,左持蓮華,坐赤蓮華,密號佛母金剛。亦云護世金剛。

問:菩薩以孔雀為坐云何義?

答:賢覺云用兩界種子最秘云:或曰今明王大日所變,釋迦所變,或阿彌陀所變……。口云:阿彌陀所變者,五佛所乘時,阿彌陀如來乘孔雀故,今孔雀明王即同體也。《破地獄軌》:孔雀鳥食一切毒蟲為身命,阿彌陀佛亦消滅一切眾生造惡三毒,為自性清淨壽命故,以此鳥為坐也,今孔雀明王亦如是。(出《白寶口抄孔雀法》上五二八頁)

問:何以尚有二臂孔雀明王像耶?

答:私云胎藏界尊二臂相也。《秘藏記》云,孔雀王母左手持開敷蓮華,右手持孔雀羽……。

問:孔雀明王菩薩如何定位?

答:凡一一佛有三種輪身,曰自性輪身、正法輪身、教令輪身,孔雀明王菩薩,即佛正法輪身也。(見辭典一二六七上)《秘藏記》末:無能勝金剛明王為釋迦之教令輪身也。其自性輪身,慈氏菩薩也。

附註

1補處即當來彌勒佛

六、修法須知四

甲、引述經藏

轉讀經者,可三人五人,乃至七人,更替相續。晝夜不令經聲間斷,要在絕言語。

除數內一人,明閑教法,作法結印,啟請賢聖。餘人當至心讀經,三時或六時1。在其道場或一日乃至七日。一切災禍悉皆殄滅,除不至心。

轉讀經者,或在家人,或出家人。每日澡浴清淨,著新淨衣。初起首時,對道場前,虔誠禮諸聖眾。先以印契真言,依教召請佛菩薩,及諸天眾。如法供養。說所求事,殷勤啟告,願垂加護,普為一切苦難眾生,廣發大願,然後結跏趺坐,以塗香塗手……。

本經經前細字註

「次捧香爐奉獻啟請,白聖眾說所求事。如是依法請召,供養已,然後起悲愍心,為拔濟眾生苦難故轉讀此經。每日中午前,換諸供物,應結阿波羅  多明王印,誦本真言,以印左旋一匝,暫解其界。換供養已,即如前次第,再迎請結界。如是依教供養轉讀此經。所有災難,亢旱、疾疫、鬼魅、魘禱、惡毒、災障種種苦難,必得除滅。所有祈願無不遂心。我已廣說《畫像壇場供養儀軌》竟,若不辦如是塗畫壇場,或有疾速災難至,可隨自力分於一淨處,以瞿摩夷塗地,作一方壇。隨意大小,磨白檀香,塗作圓壇,九位中安佛像,及以三、五莖孔雀尾,豎於壇上。隨時燒香散花,乳糜酪等供養聖眾。但虔誠一心,轉讀此經,或一遍或三遍,乃至七遍,或一日或二日。一切厄難悉得消除,所有祈願皆得圓滿。」

「瞿摩夷」者,巴利語gomaya,指牛糞。古印度人皆將牛視為神聖之象徵,以其糞為最清淨物。故常塗牛糞以淨化祭壇。此風習後為密教採用。或投其入爐中,可作護摩供物之一。又以《陀羅尼集經》九云:取淨牛糞蒸之,可去除臭氣。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治病合藥經,亦云瞿摩夷可治瘡,除便祕之記載。雪山有香草,牛食之,糞便亦香。

又,《奇特最勝金輪佛頂念誦儀軌法要水壇法》:取新牛糞、犢子糞最第一,不得用生牛糞,取新瓦罐及淨水,以糞及水攪令取滓,水著檀香末……日日別作,不得用殘香水……。(出大藏十九冊一九二頁)

附註

1晝三時夜三時謂之六時也。

乙、殘食處理

據《無上密法初業行者應知略儀》十頁十四行云:「供品供完後,可以拿來吃。」無上密法的修行者,認為本尊與佛無一無二。自己是眾生,佛菩薩、本尊、自己無一無二。自己能吃的才供養佛菩薩,供養佛菩薩後,拿來供本尊──自己,那是更能得到相應的。

東密、瑜伽密,他們認為佛菩薩、修行者之間,是有對待的。佛菩薩高高在上,修行者將供品供養後,怎可自己拿來吃呢?

實際上,將供品供養後,拿去丟掉,未免暴殄天物。如果修行者,認為此供品不好吃,或不喜歡吃,或壞了不能吃。修行者對不起佛菩薩,這樣怎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呢?

《佛教大藏經》五十七冊《密教部》七十頁:「所有供物撤換後,置於水中……或埋於地,勿令得食,亦勿足踏。」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儀軌》曰:「其壇所用飲食、餅果,日別替換,更作新者。撤下物曰殘食。咒師及求願者,皆不得食,食者咒力無驗。其所殘食施與貧窮,最為第一。」

乘寧尼師來信說:「我與《孔雀法》結下甚深之緣,受持修法,成為常課。屈指也有十年以上。曾於夢中,慈氏菩薩三彈指,加持我之後,對經中的咒語,自有一番特殊的感受。

一天供佛念供養時,腦海幻現出很大的白色底幾個字,『此是孔雀法儀式,非常儀軌。』從此以後,我對殘食的處理不再疑惑。在這之前,我曾試過二次,一次吃過肚子痛,一次使我手指出疹子。總之我也不去試了。依教奉行不亦樂乎可也。」

還有台中慈善寺,一位信徒,吃過了也是肚子痛。馬來西亞一位護士小姐,吃過了也是肚子痛。羅東的陳春美居士,特為試驗買了供果,分別以未供的和已供過的給她的工人吃,結果就是供過的吃了肚子痛。如是就有人說:「供過的東西有毒。」

當然也有人吃得很開心。學人不是無上密也不是東密,從來也沒有試過究竟,假設我要湊熱鬧,吃吃看,是否會平安?我想自己一定會拉肚子。雖然如是,我從未說過換下的供品有毒,經教裡也未說「有毒」啊!您先要反省一下,自己胃腸過敏,或消化不良,這都能使人肚子痛或者拉肚子。實在說造這個謠言沒有意義,「施與貧窮斯為第一」,不是很好嗎?

丙、德外施恩

佛教的哲理很能吸引高級知識份子,但佛教接引眾生的方便,權巧之妙,卻是世界一流的施教。

《大藏經》五十七冊,《壇場畫像法式》,第二八六頁:「……若事不遂心者,更多持誦心咒為上供養。於畫像前坐,如其夢到大夫者,即是誦咒有驗。若見女人來者,即是所求天神哀愍,感應有此差別。若有信心,欲常受持求擁護者,當於像前安孔雀,置清淨處,常為供養。一切病苦。一切恐怖,不如意事,悉皆殄滅。」

又四七七頁:「……可將孔雀羽一、二莖,或以茅草拂病者身,誦前心咒二十一遍,稱病者名,日別三時,……假令人造五逆重罪,若能七度作此壇法,五逆重罪事亦得消滅。」

或曰:「眾生何有如是等病苦、恐怖、災禍逼惱?」

「佛告阿難陀:『若諸世間所有災禍逼惱,刀兵饑饉,亢旱疾疫,四百四病1,憂惱鬥諍。及八萬四千鬼魅,嬈惱有情。所求世間出世間勝願,多有障礙者,皆由無始以來,貧愛無明,虛妄分別,三毒煩惱。不了解實相,積集不善,感召如是災難。是故我今為彼,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一切災難皆得除滅,所有求願,隨意滿足。』」

諸佛有不思議度生方便:謂有眾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隨其樂,令持咒求之。由神咒不思議力,所求之事,盡得遂心,一切罪業,亦得消滅,自然超凡入聖。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有智醫人,塗藥母乳。其小兒本食母乳,不覺服了良藥,除卻病苦。

如孔雀經二十六種病痛,地藏經三十四鬼王,童子經十五鬼名,楞嚴經十五畜鬼等,皆是意自在佛、身自在佛、六入自在佛、六能自在佛……大權示現,攝化異類者(海仁(楞嚴講記)八三五頁)。

又玄奘大師至印度之時(紀元後七世紀上葉),據Bana證明《大孔雀經》為七世紀習誦之文,當戒日王Harsavardhana Siladitya未即位前,聞其父死,奔赴王宮,遇諸傳教師舉行儀式,有誦《大孔雀經文》者。(出Cowell-Thomas譯本及《世界佛學名著譯叢》七十八冊二二二頁)

而今台北市如來禪寺之菩薩閣,其開光儀式亦誦《大孔雀明王經》,豈不古今輝映!

附註

1四百四病者,謂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四大不調四百四病生。

丁、曼荼簡介

曼茶者,具云曼荼羅。有廣義狹義的解釋;狹義的詮釋,譯為壇或曰壇場。由於平整方圓,層次分明,畫諸佛菩薩,龍天鬼神,似象徵底標幟,所以名曼荼羅。

《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最後,附一簡單的壇,也就是曼荼羅。亦如瑜伽燄口施食,主法面前的曼荼盒。修準提法用的準提鏡。

先研究本經的壇法:有五幡、五鏡、五刀、二十燈,中間一個香爐。顯然與《畫像儀軌》,所云壇法,頗有出入。雖然如是,可見這樣簡單底曼荼羅,也可以修法了。

五幡,代表五方佛。五鏡,代表五智。五刀,代表誓願標幟。茲列表於后:

五智之法界體性智居中,方各有四,成二十盞燈。

大日普門是總德的表現,其餘四佛,是別門各德的象徵。五智本身就是無際智,各個復具五智,主伴具足,重重無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叫無際智。所以五佛本身,就是無量諸佛諸尊的象徵,也就是諸佛的本體,諸法的根源。

廣義的曼荼羅者,表現於本體和現象,內容千差萬別。大體上分四種說法:

(1)大曼荼羅──佛菩薩形像,乃至一切萬象,壇場。

(2)三摩耶曼荼羅──標幟、刀劍、輪寶、蓮華……誓願的代表,乃至手印,莊嚴具。

(3)法曼荼羅──音聲、文字、名稱。六塵諸法皆文字。

(4)羯磨曼荼羅──諸佛菩薩的威儀事業。廣義說一切行住坐臥,一切事物的活動,作用行為都是。

「阿難!如是末世,結界建壇,唯許清淨比丘。若壇已成,修習不拘四眾。」(出圓瑛《楞嚴講義》一○三一頁)壇中心本尊、香爐。七佛及慈氏菩薩圍繞。皆頭向外,各住定相。慈氏左手執軍持,右手揚掌,向外作施無畏勢。

註:○表二十八大藥叉將

△表宿曜十二宮神:

東方夫婦宮、羊宮、牛宮,

西方秤宮、蝎宮、弓宮,

南方瓶宮、魚宮、蜜牛宮,

北方螃蟹宮、獅子宮、雙女宮。

另外四辟支佛,頭有肉髻、亦住定相。又四隅畫四大聲聞,從東北隅阿難,東南隅羅睺羅,西南隅舍利弗,西北隅目犍連。皆著袈裟,偏袒右肩。次畫八方天王並諸眷屬:東方帝釋天,執金剛杵,與諸天眾圍繞。東南方火天,左手持軍持,右手施無畏,與五通苦行仙圍繞。南方焰魔天王,執焰魔幢,與焰魔界鬼眾圍繞。西南方羅剎王執刀,與諸羅剎眾圍繞。西方水天,執羂索與諸龍眾圍繞。西北方風天王,執幢幡與諸持明仙眾圍繞。北方多聞天王,執寶棒與諸藥叉眾圍繞。東北方伊舍那天,執三戟叉,與諸部多鬼圍繞。次第三院,從東北隅,右旋周匝二十八大藥叉將,各與鬼眾圍繞。及宿曜十二宮神。次四周各以乳、酪、飯、餅、果、沙糖、冰糖、蜂蜜等供養。另四隅置酥油燈各一盞。四門各置淨水器盛香水。壇中安佛母大孔雀明王像,並散白色花,中院聖眾燒沈香,以為供養。東方天王應燒白膠香,而為供養。南方天眾以紫鑛芥子和鹽,燒之以為供養。西方天眾,以酥和安息香,燒而供養。北方天眾應燒熏陸香而供養之。

這個大曼荼羅,較前更充實,含義又幽深。包括胎藏界,眾生本具的平等理體本覺理。金剛界的始覺智,修顯差別之智,因果毫厘不爽。過去莊嚴劫最後三佛,現在賢劫的四佛,未來慈氏的一佛。本尊三世佛母,中香爐表真如理體。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並諸眾生。三復成三,重重無盡。修顯一法界、多法界一切理智因果等,無盡法門,說盡一宗之奧秘,論定密部一切經執法門,皆從此大曼荼羅等分流出。

問:供瓶之花限白色如何?

答:《深密鈔四》曰:三昧相應者,若本尊作慈悲容,或身白色,應供白花,名三昧相應,否則名不相應(佛字典二二一)。

七、入文略釋三

甲、序分二

(乙)一、證信序

如是我聞,-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

這段本經,是正宗分之前的序說分的起首,一部佛經都分這三大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樣的分法,始於東晉道安法師。後人認為很高明,當時就譽為「彌天高判」。

中國有一位大學問家名習鑿齒,他自認為學問很好。聽說有一位高僧名道安的法師,學問了不得。於是就想跟人家辯論一下,較量誰的學問好。習鑿齒便專程去訪問,道安法師見有居士來訪,便請教他的大名。誰知他高傲的回答「四海習鑿齒」。意思就是四海之內我是學問第一了。說完他也請教法師的德號。法師就隨口答曰:「彌天釋道安。」意思就是天下衹有我這個釋道安。針鋒相對,真是對的太妙了。後人就稱法師為「彌天釋道安」。於是「彌天高判」的佳句,就流傳到今天。法師們講經多半都依這樣的科判。

序分的序字,就是序列,經文內容的排列次序,都不例外。在經文的前段,叫經前序,也叫通序,通於一切經故。亦名證信序,證明是佛親口所說。也是佛涅槃時,阿難尊者請示佛陀,四種遺教之一。

如是者,信成就。我聞者,聞成就。一時者,時成就。薄伽梵者,主成就。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者,處成就。言成能者,有此五段方成正宗之教起。《法華文句》一之二曰「通序五、六,或七」。普通釋經,多依六種成就。元照大師《彌陀疏》上曰:「六緣不具,教則不興,名六成就。」

本經眾成就的文,沒有連貫在一起,事實上並無缺少。本經流通分的文,就是眾成就的證明,「爾時世尊,說是經已,人天藥叉,及諸鬼魅,奉佛教敕,不敢違越……。」還有經前的《啟請法》,不但有龍天八部,佛菩薩都有降臨。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裡云……所說諸神,名稱之眾,實為佛教之大動員。而七佛亦降臨隨喜說咒。其法會場面之大,其眾成就寧云缺如哉?譯人妙筆巧施不亦可乎。

一時者,佛說法之時也。

婆伽梵者,梵音Bhagavan,譯為世尊,佛十號之一《智度論》二曰:婆伽梵者,天竺語。義為有德,有名聲。巧能分別諸法總相別相。復次婆伽名破,婆名能。是人能破媱怒痴,故名婆伽婆。《玄應音義》三曰:婆伽婆者至聖之名,正言婆伽梵。

室羅伐城者,古舍衛國城,古印度之都域名也。

逝多林者,從豐德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古云祇陀林;又云祇樹。是逝多太子之林也。

給孤獨園者,勝軍大臣蘇達多。此云喜施長者;又云須達多。仁而聰敏,積而能散。哀孤恤老,濟困施貧。人美其德曰「給孤獨」。時人問佛其名,佛告阿難: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業,自今以後,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園。也就是祇樹給孤獨園。

(乙)二、發起序

有一苾芻,名曰莎底。出家未久,受具近圓,學《毗奈耶法》。為眾破薪營澡浴事。有一大黑蛇,從朽木孔出,螫彼苾芻右足拇指。毒氣遍身,悶絕於地。口中吐沫,兩目翻上。爾時,具壽阿難陀,見彼苾芻為毒所中,極受苦痛。疾往佛所,禮雙足已。而白佛言:世尊!莎底苾芻為毒所中,受大苦惱,具如上說。如來大悲,云何救護,作是語已。

苾芻者,《六波羅密經疏》云:「西國草名也。草具五義,兼有四德。佛聖弟子,本無名相。由具五義,復有四德,與草相似。從喻立名,故曰苾芻。言五義者,(1)此草未生,諸草競長。喻諸聖弟子未出世時,外道六師競興於世。(2)此草生已,諸草皆枯,枯已還生。喻聖弟子出興於世,諸外道等悉皆摧伏。後還歸佛名曰還生。(3)此草不為塵垢之所污染。喻聖弟子,不為破戒煩惱所污染。(4)此草假使猛風不能傾動。喻聖弟子,世間八法稱、譏、苦、樂、利、衰、毀、譽不能傾動。(5)此草所生之處,掩諸臭穢。喻諸聖弟子,所至之處,色諸諍論。言四德者,(1)此草柔軟,香氣遠騰。喻聖弟子,身口柔軟,戒香遠聞。(2)引蔓傍布,鉤銷相連。喻聖弟子,遞相度脫,師資不絕。(3)如來所住之處,草頭悉向如來傾注。況聖弟子,圍繞如來。白馬馱經東度,草頭盡向東傾。(4)佛涅槃時,此草亦變白。況聖弟子,於佛滅後,無復精光。」

以上自然是指世尊住世時,聖眾弟子而言。若以今日佛弟子而言,苾芻亦名比丘(Bhiksu)。指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義甚多。通途釋為乞士、怖魔、破惡。嘉祥《法華義疏》一曰:「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資慧命,下從信眾乞食以資身命,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於法,不名比丘。」出家受具足戒羯磨時,魔宮震動,魔王怖其子孫又少一個,故名怖魔。世間之惡,莫過貪瞋痴三毒;比丘就是要破此三毒,故名破惡。

毗奈耶者,舊譯毗尼《毗尼母論》一曰:毗尼名滅,滅諸惡法,故名毗尼。又譯為律,乃當正義。戒律如世間之律法,斷決犯罪之重輕者,故云為律。

具壽者,比丘之通稱,亦云師呼弟子之稱,亦是長老呼少年之用。《毗奈耶雜事》十九曰:「少年比丘應喚老者為大德,老喚少年為具壽,若不爾者,得越法罪。」

阿難陀者,簡稱阿難,佛十大弟子中多聞第一,譯曰慶喜。二十五歲出家,從侍佛二十五年,能受持一切佛法。佛滅後,摩訶迦葉於摩竭陀國,大石窟結集三藏時,使阿難結集經藏。在密教中,《胎藏界曼荼羅鈔》三曰:「阿難密號集法金剛。」

蛇之一字,爬蟲類,身圓而長。分有毒無毒兩種。佛經中多喻黃金財寶為毒蛇。《大莊嚴論》六曰:「舍衛國中,佛與阿難曠野中行,見田畔有伏藏。佛告阿難是大毒蛇……」又喻女色甚於蚖蛇。《智論》十四曰:「蚖1蛇含毒猶可觸,女情惑人不可近。」故蛇表貪,但於密教中,女人表貪,蛇表瞋。

佛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究竟果德之稱。

世尊者,佛十號具足之謂。世出世間皆尊也。古德謂世尊為十號之一,十號者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來者,《金剛經》曰:「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來三界垂化,故名如來。

《金剛經》的發起序,如來以托缽、飯食經行、洗足敷坐尋常日用事,發起了正宗分。古今信眾都認為很高妙,大家都歡喜讀誦。《楞嚴經》以媱女摩登伽,迷戀阿難為發起序。大家都懷疑:「佛怎麼把男女間床第情感的事,當作題材說呢?可能是偽經。」豈不知男女間情感,也是大家最看不破的尋常日用事。今本經以莎底比丘為眾破薪,營澡浴事,被毒蛇所螫,發起了本經的正宗分。事雖有異,卻都屬尋常日用,也是不能否認。因此也是同樣的高妙。

在密教《曼荼羅》某種修法(大正藏十九冊六一二中)女人表貪,蛇表瞋,豬表痴。本經發起序,蛇表貪、瞋、痴,自是開合不同。莎底比丘代表我們苦惱眾生,毒蛇螫到莎底比丘,也就是螫到我們。若不遇佛救護,其毒足以致命。我們的法身慧命,淪落六道,長劫受苦,而不自知。

爾時,阿難尊者,見彼苾芻為為毒所中。疾往白佛,請示如何救護,就是為我們苦惱眾生為貪瞋痴三毒所染污,請示如何身心環保之法?就發起了正宗分。

在《大藏經別尊雜記》第十五,《孔雀經緣起》云:「夫五濁亂漫之世,佛法世道澆薄之時,諸眾生類,沈淪病患之苦,不知對治方法,迷於出離要途。所以大覺慈父,住無緣大悲,開無礙權巧妙智,據莎底苾芻之損緣,法則阿難尊者求請之因。蓋即為救護未來濁世,受苦逼迫諸有情類,而速令到菩提涅槃之津梁故,佛說此經法也。」(序分竟)

乙、正宗簡介三

(丙)一、學者考據二

(丁)一、名著譯叢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大孔雀明王經》及《正法念經的研究》裡,尚有《大孔雀經藥叉名錄輿地考》,其本文概說如后:

「考《大孔雀明王經》(Maha-mayurividya-rajni),為北方佛教所稱『《五護》』(Panca-raksa)真言之一。時雖逾千百年,而民眾之篤信如故也。中國自紀元四世紀,此經已經四譯,西藏文亦有譯本,尼泊爾(Nepal)亦鈔錄不絕。近人在中亞西亞最初之發現,曾獲有梵文原本二殘卷,可見流傳之遠。其內容則以舊有之咒語為中心,復以諸咒附依其間。按孔雀之在印度,視為蛇之勁敵,《大孔雀咒》自為滅除蛇毒救護災害之良咒。相傳昔有孔雀明王名曰金光Suvarnavab hasa居於雪山Himalaya誦咒自護。一時忘誦此咒,與眾多孔雀婇女,從林至林,從山至山,而為遊戲。為補獵怨家之所縛,旋再誦咒得脫。」

經首為莎底(Svati)苾芻,破薪為蛇所螫。阿難陀(Ananda)見彼苦痛,疾往佛所白佛。佛告阿難陀有《摩訶摩瑜利(Mahamayuri,此言大孔雀明王大陀羅尼。)(Dharani此言咒)》有大威力,能滅諸毒。佛說此咒之後,歷數諸種神道不能惱害持此咒者。所說諸神,名稱之眾,實為佛教之大動員,尤以民眾所信神團為眾。佛所說者,有七佛世尊、四大天王(Maharaja)、長子珊逝耶(Naravahana)、矩吠羅(Kuvera)。各地護持佛法之諸大藥叉(Yaksa)、二十八藥叉大將(Mahayaksa senapati)、薜室羅末拏天王(Vaisravana),並諸法弟(Dharmahhratr)。復次說菩薩處胎時初生時及生已守護之鬼女,有十二大畢會遮女(Mahapisaci)、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羅剎女(Maharaksasi)、十大羅剎女、十二大羅剎女、十二天母(Matr)。復有一大畢舍遮女(Mahapisaci)、一吉(Ekajata)是大羅剎(Raksasa Ravana)婦,居大海岸。復有七十七大羅剎女(Maharaksasi)。次又說一百零八龍王(Nagaraja)、過去七佛、慈氏菩薩(Maitreya)、大梵天王(Bra hmasahati)、帝釋天王(Sakra)、三十九河王(Nadirajni)、五十八山王(Parvataraja)、二十八星神(Naksatra),分為四方,方各七宿(Graha)。復有六十七仙人(’Rsi)、十三大毒藥(Maha prajapati)。佛說此《大孔雀明王真言》無能違越者,常得遠離一切不善之事,獲大吉祥云云。阿難陀聞佛說已,往以《大孔雀明王法》為莎底救護,遂苦毒消散。此經內容,大致如此。

(丁)二、佛書解說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大意

本經又有《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孔雀明王經》、《大孔雀明王經》、《孔雀經》等異名,收在《大正藏》十九冊,分上中下三卷。此外,另有序文與《讀誦大孔雀明王經》的經前的《啟請法》。尚有序文,其作者不詳。其要旨是說不空三藏周遊五天竺歸唐後,譯此名為《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由來,文中另以細字說此經有大神力,願求者皆靈驗。凡居於五天之地,南海十洲2及北方吐貨羅(Tukhara)等二十餘國,不問道俗,皆共尊敬,讀誦願求,咸蒙福利。由於舊譯經文有闕文,神洲內不廣流通,雖遭厄難而讀誦者也不多,故今綜尋諸部梵本,譯成三卷,並記《畫像壇場軌》云云。

《啟請法》是本經人的一部分,由不空譯出。文中先皈依三寶與七佛,敬禮慈氏等諸大菩薩,並謂今讀誦摩訶摩瑜利(Mahamayura)大孔雀明王經,所求諸願皆如意滿足。所有諸天靈祇,或居地上、或處虛空及諸蠱魅人及非人等,皆來此道場,聽我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捨除暴惡,咸起慈心,於佛法僧,生清淨信,今施設香花飲食,願生歡喜,咸聽我言云云。其次說神咒。

卷上述及世尊居室羅伐(’Sravasti)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有一名為莎底(Svati)的比丘,出家不久,執掌砍柴,營澡浴事。適逢大黑蛇自朽木孔出,螫其右足拇指,毒氣遍行全身,倒地悶絕,口中吐沫,兩目翻上。阿難見狀,疾往佛所白佛。佛告訴阿難:「《摩訶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羅尼》有大威力,能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使得安樂。」又令阿難誦此神咒救護該比丘,並述說陀羅尼。

附註

1蚖:水陸兩棲動物,形如守宮。

2十洲:

一、瀛洲──一名環州,在東海中。

二、玄洲──在北海中。

三、長洲──在南海中。

四、流洲──在西海中。

五、元洲──在北海中。

六、生洲──在東海中。

七、祖洲──在東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入海求蓬萊,至祖洲不返。

八、炎洲──在南海中,漢時曾通中國。

九、鳳麟洲──在西海中,出續絃膠。

十、聚窟洲──在西海中,出返魂香,秦時嘗通中國。

(出《佛學名相彙解》卷第七十七,二八五七頁)

世尊告阿難陀:「昔雪山南側,有金曜孔雀,每晨朝誦持《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晝必安隱;慕時讀誦,夜必安隱。」其次說《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佛又對阿難述其功德如下:「人若入聚落,應憶念此《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或於礦野中、道路中,甚至入王宮,或逢劫賊、鬥諍、水火難、會怨敵於大眾中、為蛇蠍所螫而中毒、或有諸怖畏時、患風黃痰癊時,乃至有苦惱時,應憶念此《心陀羅尼》,則一切憂惱悉皆消散。」又說東方有天王名持國,為彥達嚩(Gandharva)之主,以無量百千彥達嚩為眷屬,守護東方,其子孫、兄弟、軍將、大臣、雜使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擁護某一眾生及諸眷屬,除憂惱,保壽命百歲。又說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亦以此《心咒》擁護行者。

卷中說住在諸國諸城的藥叉,皆護持佛法,懷慈心,彼等亦以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常擁護某人,攝受饒益之,使得安隱,所有厄難,皆悉消除。或刀杖損傷,或中毒、王賊、水火逼惱,或天龍諸鬼等害,悉皆遠離。又東南西北四方中,有四藥叉大將,皆以佛母大孔雀明王擁護所欲濟助之眾生及眷屬,使壽命百歲,諸願皆滿足。其他諸鬼神或諸病難,因讀誦此經,皆得消除。又十二大畢舍遮(Pisaca)等鬼女也有大神力,具大光明,形色圓滿,在帝釋天與阿修羅(Asura)相戰時,出大威力,對帝釋天加勢,時彼等皆以此《孔雀明王真言》,去護持眾生及眷屬,使得壽命百年。其他八大女鬼、七大女鬼、五大女鬼、八大羅剎女(Raksa)、十大羅剎女、十二羅剎女、十二天母、七十三大羅剎女等,也同樣地依之護持眾生及其眷屬,使得壽命百歲。還有大海龍王、海子龍王等,或降甘雨成熟苗稼,曾由如來受三皈依戒,有大勢力富貴自在,彼都如此。

下卷說過去七佛,亦以《佛母明王真言》守護行者。其他河神、山神、諸星宿、諸大仙、諸藥神,皆依佛母大孔雀明王,守護眾生及眷屬,使壽命百年,離諸毒害。又鬼魅人非人等諸惡毒害、一切不祥、怨敵恐怖,或種種諸毒,及咒術一切之魘禱,皆無法違越此摩訶摩瑜利佛母明王,常得遠離一切不善業,得大吉祥,蒙眾聖加持,所求皆得滿足。若有人正在稱念此大孔雀明王名字,依此得以護自身及他身,或結線索帶持身上者,雖遇死罪,得以罰物脫罪,一切苦難皆悉消散。又此人不受王賊、水火、惡毒、刀杖之所侵害,人天鬼神不敢違越,離諸恐怖,福德增長,壽命延長。(譯自《佛書解說大辭典》第九冊《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條)

(丙)二、引序簡介

唐.義淨譯本前,有一篇序文,據《毗盧大藏經考釋》「誤出唐太宗序」,亦未加說明所以。區區摸象,是否為愚者一得?特獻曝於此,聊供有心諸上喜人參考指正。第一闕帝口吻,如「朕維如來演大乘教……目睹其效,誠實不虛,朕君臨天下,閔斯民之執迷,所作所為,墮於惡趣……忠臣孝子生於中國。」第二本經序中十六行「支那數朝」末行「聖壽十春,保金枝而長茂。」亦非聖上口吻,更非朝臣口吻。非義淨執筆,他人難以為文。如《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為唐.定覺寺沙門志靜述,兩序輝映,其情節充分顯示,佛經出現於世,悲憫度生之慈,何論誰人為序。況《御製佛頂尊勝總持經咒序》,據細字註明版本方列入,他本皆闕,斯實義淨謙隱其名也。

《佛母人金曜孔雀明王經序》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者,牟尼大仙之靈言也。總持真句,悲救要門,綰悉地之玄宗,息波瀾之苦海。二十八部之神眾,同誓護於斯經。羅剎吞毒之都軍,發慈心而警衛。藥叉大將數罷百姟,動石擎山散支為首。捧香花於舍衛,起淨念於祇林,禮明行之牟尼,忻所談之深法。樂飧禪悅,希甘露以洗心。佛乃悲愍將來,託莎底而演教。自陳因地,為彼鳥王,被羂網羅,命如懸露。忽思古聖無上覺皇,演《陀羅尼》能超眾苦。發聲應念,繫縛冰銷。適樂青空,翔騰自在。迄於成佛,酬彼曩因,逝多林中,述斯密教。咨嗟末代,蠢蠢含靈,去聖遙遠,運生像季。多逢留難,異種魔生。修行者被惑情迷,居家者眾邪為患;妖祇祲怪,常現災祥。若不此經,何威能制?是以多聞慶喜,親奉聖言,結集貝多,周傳沙界。然此支那數朝翻譯,民雖遭難尚未遍宣。即蓋緣往時譯者詞質而文梗,潤文者闕方便之妙言,雖聖旨不乖,唐、梵之言,窮五天之教。來於此國,敕令於大明宮,乃譯此經勒成三卷,題云《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矣。莫不廣開佛日,高照重暉,秘密真詮,遍流同益。靈符既顯,萬障自祛。法藥普施,業患永滅。願此法燈常耀,總法界而清安。聖壽千春,保金枝而長茂。天龍警護,法化恆宣。佛敕流暉,塵劫不朽。(出《大藏》十九冊九八二頁)

(丙)三、再知所以四

(丁)一、引音義明

《大藏》二二四四《孔雀音義》云:風聞八繕深海,非修足不能極其底。九萬高風,非鵬翼不得見其頂。槃薄厚地,劫火之所灰滅。靉靆濃雲,猛風之所搴卷。摩尼奇珠,待大龍而雨寶。輪王妙藥,對鄙人以為毒。何況真言秘藏,超三祇以難聞;金剛佛乘,過十地而叵得。自非龍王種姓大機菩薩,誰能開五智於一心,得三密1於凡身。醫眼所見,百毒變藥;佛悲所照,眾生即佛。今此經者,乃三世如來掌內之醍醐,一切眾生心中之甘露。戲稱念者,四百四病忽除,遊讀誦者,八萬心患頓滅。不登雪山,服不死之妙藥;不人神窟,得長生祕術。一千二百之藥草,七十二種之金丹。大素本草之文,神農耆婆之術,豈當此妙經力耶。」

文雖精粗出入甚大,年久字句脫落。參考不盡理想,後世密教,仍多以其蒐集資料,不能或闕底寶典。

附註

1三密:字、印、形像。字者,法曼荼羅;印謂種種標幟,即三昧耶曼荼羅;形像者即相好具足身。各具威儀事業,名羯磨曼荼羅。此謂三密、四曼。

(丁)二、系統整合

本經的格局很特別,雷同的段落也有多處。例如重罪輕報的文有二處;從頭至足種種病苦,鬼神所作、宿業所感種種病苦的段落有二處;說明龍王名字及其身形有二處;有諸鬼魅資養身命,以不同的飲食有三處;龍天八部的段落有九處。

因而可以判斷自公元三二二年,晉元帝永昌元年,帛尸梨密多羅譯本,歷經鳩摩羅什、扶南僧伽婆羅、義淨二譯,失譯人一本。至不空三藏遊五印度歸京,已四百二十四年。而不空住唐凡二十四年之久,其手頭有關《孔雀咒》之資料必定不止一、二,逐一充實內容,自是意料中事。例如囑付來聽法的天龍段落,說有三處。歸依三寶的文也有二處。

(丁)三、名相簡釋

名相者,就是專門名詞。道源長老常謂《佛法》並不難懂,難懂的就是名相。平常法師們講經,有很多名相,因與經旨不十分密切,都是輕輕帶過。本經龍天鬼神的名字居多,而且與國家、社會、家庭都有密切的關係,因為祂們都是擁護世間國土眾生的。因此我們應該加以了解與配合,使得人世間,更安樂、更祥和。貧富貴賤互尊重,人禽生態互饒益。

大梵天王者,在欲、色、無色之三界中,屬色界初禪三天。他不但王於初禪,初禪以下諸天,乃至包括三界,他都為王。這個世界一切都是他造的,所以名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在《法苑珠林》云:此天王很狂傲,目空一切,不了諸法緣起,為佛降伏,為佛教護法。修禪定而生此。無欲禪悅為食,有隸屬關係而無著於心。壽命梵眾天半劫、梵輔天一劫、大梵天一劫半。《起世經》云:色界諸天衣服,著如不著。頭雖無髻,似戴天冠,無男女形(《楞嚴講記》八一六頁:大悲光佛所現。《密跡經》:佛記螺髻梵王,當來成佛,號清淨光明如來)。帝釋天者,或曰忉利天,或曰三十三天。即四方各八臣天,中間居帝釋,共三十三天之謂。也叫天主,三十二天即天眾,帝釋其主也,梵云Indra此云因達羅,譯作大王(《纓絡經》:佛記當來成佛,號無著尊)。據《雜阿含經》四十,舉出八名,古傳因達羅別名有一○八種或有千種之多,與梵天最早攝入佛教護法神,其位次於大梵天王。為雷雨之神,善攻城陷陣,揮舞金剛杵,退治惡魔。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時,天主手持寶蓋,為佛侍從。過去修福德布施而生,每半月之三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萬民之善惡正邪。若聞世間作惡者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則愁諸天減損,阿修羅眾增益;否則,諸天皆大歡喜,修羅眾減損。又若多修德精進不懈怠者,則敕伺命增壽益算;反之,則不復營護,或奪其命。出《雜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須彌山者,依《起世經》,須彌山高,正廣八萬四千由旬。山腰四萬二千由旬,四方周有四大天王所居宮殿。山頂有帝釋天宮殿。其梵名Sumeru與巴利名同。又作蘇迷盧山……等。原為印度神話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觀沿用之。謂其聳立於一個世界之中央高山。據《立世阿毗曇論卷數量品》記:其外圍有八大山,及八大海順次環繞。整個世界之形相團圓,有如銅燭盤。海水各深八萬由旬,其底呈四方形,周圍三十二由旬。山與山間,相隔七海。詳請閱《佛光大辭典》九山八海。

四大天王者:

(1)東方名提頭賴吒天王(Dhrtarastra)手持琵琶,亦名持國。

(2)南方毗樓勒叉天王(Virudhaka),手持劍,亦名增長。

(3)西方毗樓博叉天王(Virupaksa),手中纏繞一龍,亦名廣目。

(4)北方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手持傘,亦名多聞。

各天王身高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寬半由旬。重半兩。由旬者,約四十里。《大吉義咒經》云:「護世四王,各典領八部鬼眾。」

《仁王經合疏》上亦云:

乾達婆,毗舍遮二眾,屬東方持國天王典領。

鳩槃茶,薜荔多二眾,屬南方增長天王典領。

龍,富單那二眾,屬西方廣目天王典領。

夜叉,羅叉二眾,屬北方多聞天王典領。

各王各有九十一子,合計共三百六十四子。典領八部鬼眾千百億眷屬,能護十方國土,釋提桓因亦總指揮。

乾達婆(Gandharva)者,此云尋香,以香為食。亦云音樂神。

毗舍遮者,Pisaca,噉精氣,食人,食五穀精氣惡鬼也。

鳩槃茶者,或云矩畔拏。鳩槃茶(Kumbhand),婦女鬼也,或云冬苽鬼也。

薜荔多者,或云畢麗多(Preta),新譯曰鬼。亦名餓鬼,常為飢渴所迫。

富單那者,或云布單那Putana,臭餓鬼也。其形如豬。主熱病餓鬼也。

龍者,Naga,屬畜生趣,有呼風喚雨之神力,能以滴水而潤四天下。出《大智度論》三十。故稱龍力不可思議。亦名龍神。守護佛法之異類。《正法念處經》卷十八畜生品載: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報。其所住處海底戲樂城,分為法行龍王,非法行龍王。法行龍王瞋恚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故不受熱沙之苦。依善心依時降雨,令世間五穀成熟,不降災雹,豐樂安隱,信佛法僧,於四天下降澍甘雨。非法行龍王。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不敬婆羅門,不孝父母之故。其所住處常受熱沙之苦,焚燒宮殿,磨滅復生。以惡心起惡雲雨,令一切五穀皆悉弊惡,能壞世間,增長惡龍勢力。《新華嚴》卷四十三、《大集經》卷五十八《須彌藏分》載:海龍王變人形而出家修行,然於睡眠中不能隱形而現原形。佛為此說龍於初生、臨終、交媾、瞋怒、睡眠等時,必為本形,不能化為異類之身。《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云:龍有三種熱惱之患──(1)受熱風熱沙吹襲之苦。(2)惡風暴起時,其飾身寶衣自然而失,受原形畢露之苦。(3)畏怖大鵬金翅鳥搏食宮中龍子之苦。其有四生;胎、卵、濕、化,常為四生金翅鳥所食。但皈依佛之龍,及深位菩薩權現者例外。《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三《日藏分送使品》載,此世界諸地中,各有龍王,於龍宮中護持地、水、風、樹、花、果等諸物。

本經所說的龍類,其依住的所在,有地上、虛空、妙高山、水中。其形狀有一頭、二頭、乃至多頭。或無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其頭尚有馬、牛、鹿、象……的形狀。顏色也有赤、白、黑、黃之色。有持山的,有持地的,有持光明的,有持寶宮的……。百餘類大龍王,及其眷屬。於此大地,或時震響,或放光明,或降甘雨,成熟苗稼。都曾見過如來,受三皈依,並受學處。脫金翅鳥怖,離火沙怖,免王役怖。常持大地,住大寶宮,壽命長遠,有大勢力,富貴自在。有無量眷屬,具大神通,能摧怨敵。形色圓滿,名稱周遍,天、阿修羅共戰之時,助威神力,令天得勝。其所有子孫、兄弟軍將、大臣雜使,皆以此《佛母大孔雀真言》,守護於我,並諸眷屬。令離憂苦,壽命百年。免諸鬼神惱亂,免諸水火之怖,惡友劫殺,怨敵他兵,饑饉夭壽死怖,地震惡獸,一切恐怖,悉皆解脫。要獲得以上殊勝的利益,必須與諸龍類加以「慈念」,而且常誦本經。《四分律》:「有蛇殺新受戒比丘;時世尊告諸比丘,彼比丘於八龍王不生慈心,故被蛇殺。」扶南、義淨三藏譯本皆有此義。益見聖人益生,言語數句,即可免殺身之禍。《西域記》三云:「有(殹/言)羅鉢呾邏龍王者,即昔迦葉波佛時,(殹/玉)羅鉢呾羅樹葉比丘也。故令彼土請雨祈晴,必與沙門至其池所,彈指慰問,隨願必果。」(按:迦葉波佛距今已二萬二千五三十多年矣)

無熱惱池嚩嚕那龍王者,七住菩薩也,出《智論》。

佛世尊龍王者,《華嚴經》云:「大龍身中從定出,大龍身中入正定。」可見龍中也有菩薩權現利生也。

《海龍王經》云:「海龍王號光耀白佛言:『我從劫初拘留孫如來,大海之中,諸龍妻子眷屬,因何繁衍不斷?』佛告龍王:『於佛法中,出家在家眾中,行戒不具,現戒成就。見惑犯行,不捨真見。不墮地獄,如斯之類,壽終皆生龍中。以是之故,大海中諸龍妻子眷屬,不可稱計。』」

我等何倖,雖際末運,得遇信、願、行之淨土法門。復值尊貴無上萬劫難逢的大乘圓密,《孔雀大法》,今生決定得生淨土。龍類絕跡,三途悉獲解脫。雖聖言有乖,豈可不令慈父感到意外欣慰麼!

富單那(Putana)者,臭餓鬼,主熱病之餓鬼也。

夜叉(Yaksa)者,此云勇健鬼,有地行、空行、天行三種。常食人。新譯云藥叉。

羅剎(Raksa)者,捷疾鬼。出《名義集》。

囉剎娑(Raksasa)者,略稱羅剎。此云可畏,捷疾鬼也。

塞建陀(Skanda)者,此云鳩摩童子,是四大天王各攝所鎮者也。

嗢摩陀(Unmada)者,此云狂鬼也。

藥叉,羅剎總名惡鬼。《水陸大齋》的法事,迎請四聖六道,受供聞法。還要仰賴這等捷疾鬼,不過名稱曰,捷疾持符使者。雖然其形是紙人紙馬,實際可能較今日之傳真,還要直接了當。其《儀軌》二十五頁,《發符》云:「聖凡同體,迷悟心異。今此修齋致請,或云赴感之不齊。謂三寶諸大之居,固一念而可格。如六道群生之類,有屢呼而不聞。蓋惡業重者,正苦留連。及邪見多者,自為障礙,非賴使者之捷疾,曷通施者之勤渠。恭惟四大使者,內修菩薩行,外現神王身。被全甲而曜日增輝,乘寶馬而鸞鈴振響。步山涉海,應念而來。此界他方,剎那即至。」

車夜(Chaya)者,此云影鬼也。

阿波三摩羅(Apasmara)者,羊頭鬼也。其形如野狐。

烏悉多(口+洛)迦(Ostaraka)者,此云轉筋鬼。亦名癲病鬼,食奪一切眾生精氣。

吠哆拏(Vetada)者,起屍鬼。

質(Cica)者,起屍鬼。

摩嚕跢(Maruta)者,主熱風鬼也。

獨路荼(Garuda)者,此云妙翅,又云金翅鳥。展翅三百三十六萬里,高三十萬里。其風使人目盲,故不出現人間。於四天下,日各食一龍。有胎、卵、濕、化四生。壽命一劫。

莫呼洛伽(Mahoraga)者,八部眾之一,大蟒神也。亦樂神。亦名非人,其形人身蛇首。

緊那羅(Kimnara)者,新譯歌神,或云非人。別名人非人。形似人而頭有一角。《慧琳音義》云,男為馬頭人身能歌,女則貌端善舞,多嫁尋香天為妻。

阿素洛(Asura)者,略稱修羅。為六道、八部、十界之一。意譯非天,非同類,不端正。其為印度古神之一。屬戰鬥一類鬼神。常被視為惡神,男醜女端。有四類生:

(1)卵生 鬼趣攝,有小神通。

(2)胎生 人趣攝,天道中降德遭貶墜,居處臨於日月。

(3)濕生 畜類攝,朝遊虛空,暮歸水宿。

(4)化生 天趣攝,勢力大無畏,能與梵王、帝釋爭權戰鬥。有四阿修羅王,各有百千眷屬,多住大海下。形倍須彌,住處有宮殿、園林、侍者、婇女。其狀不一,或有九頭千眼,或謂千頭二千手,或謂萬頭二萬手,或謂三頭六臂,皆口中出火,口大縱廣千由旬。多由瞋慢疑為生因,好懷瞋心,好戰鬥。大力之神也。

羯吒布單那(Kataputana)者,大臭鬼也.

步多(Bhota)者,夜叉類也。

怛你也他(Tadyatha)者,即說咒曰,或所謂。起首之詞。

司嚩哈(Svaha)者,即娑訶,娑婆訶。有多義:福智成就,吉祥圓滿,消災增福……圓輪具足。

南莫司覩母馱野(Namo stu buddha ya)頂禮諸佛陀耶。

南無司覩母馱曳(Namo stu buddha ye)頂禮諸佛所證本覺菩提理。

那莫司覩目巨怛野(Namo stu mu kta ya)頂禮修得涅槃果。

那莫司覩日巨馱曳(Namo stu mu kta ye)頂禮本來清淨涅槃理。

那莫司覩散怛野(Namo stu santa ya)頂禮地上諸位大菩薩摩訶薩。

那麼司覩散怛曳(Namo stu santa ye)頂禮三賢位諸菩薩。

那麼昧目巨怛野(Namo vi mu kta ya)頂禮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摩訶薩。

那莫味目巨怛曳(Namo vi mu kta ye)頂禮《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無上法寶。

那莫母馱野(Namo Buddha ya)那莫者,皈依歸敬。母馱野者,即佛陀耶。

《仁王經陀羅尼釋》云:「皈依佛陀者,即得諸佛五菩薩等,一切菩薩,與諸眷屬,皆來加護也。」

那莫達摩野(Namo dharma ya)即皈依法也,即佛教的經藏、律、論、陀羅尼藏法寶也。《仁王經陀羅尼釋》,皈依法者,即得帝釋並諸眷屬,四天王等皆來加護。

南莫僧伽野(Nama sangha ya)唐、略云僧。又云和合眾。即今之僧團也。《仁王經陀羅尼釋》云:「皈依僧者,即得色究竟天、五淨居天等並諸眷屬,皆來加護也。」

七佛正遍知者,正遍知者,三藐三佛陀。佛十種德號之一。七佛後文再釋。

慈氏者,梵云梅怛利曳,或云彌勒。此云慈,即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皆無量也。亦即當來下生佛也。

菩薩者,菩提薩埵之略。菩提云覺,薩埵曰有情。有情亦即眾生也。有初發心菩薩,三賢菩薩,十地、等覺、妙覺菩薩。

獨覺者,又名緣覺。常樂寂靜,獨自修行。修行成功於無佛世。自己覺悟而離生死者謂之獨覺。《大智度論》云,緣覺有二種:一獨覺,二緣覺。獨覺出無佛世,見風動樹而悟道;緣覺出有佛世,聞十二因緣而悟道成辟支佛。三乘之一。

聲聞者,梵語舍羅婆迦。為佛小乘法中弟子。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也。

四向者,

一、須陀洹向  預流、向於斯陀含果,為因位故名。

二、斯陀含向  一來、向於阿那含果,為因位故名。

三、阿那含尚  不還、向於阿羅漢果,為因位故名。

四、阿羅漢向  不生、向於阿羅漢果,為因位故名。

四果者,新譯家以:(1)預流。(2)一來。(3)不還為三果,阿羅漢為四果。以其斷盡三界見思惑,是聲聞乘極果也。

《十住心論》云:「三世如來,皆於樹下成等正覺,樹是一,名各其異。」《大悲經》云:「阿難,我滅度後,此賢劫當有九百九十六佛出現於世。拘留孫為首……如是次第汝等當知。」

護世十二天

帝釋天(Indra)火天(Agni)焰魔天(Yama)羅剎天(Raksasa)水天(Varuna)風天(Vayu)毗沙門天(Vaisravana)伊舍那天(I’sana)梵天(Brahman)地天(Prthivi)日天(Surya)月天(Soma)

這護世天或曰護方天,在顯教密教都很重要,尤其密教更重要。差不多底《曼荼羅》方位,祂們都有分別出境。在《供養十二天大威德天報恩品》(《大藏》二一.三八五上)云,此十二天尊,乃至諸天、龍、鬼神、星宿、冥官之總主,皆往古諸佛,為度眾生而現也。是故行者,唯觀彼天法身莊嚴。(出《孔雀音義》及《佛教圖像解說畫典》三六八頁)

二十八宿(《孔雀音義》卷下七九八頁)

(一)東方七宿

(1)昂宿(Krttika)六星,如剃刀,火神也。姓其尼裝苫,食乳酪。

(2)畢宿(Rohini)八星,形車,鉢闍神。姓瞿曇,食鹿肉。

(3)觜宿(Mrgasira)三星,形如鹿頭,月神也。姓婆羅墮門,食鹿肉。

(4)參宿(Ardia)十星,如額上點,曾達羅神也,姓盧醯底耶,食血。

(5)井宿(Punarvasu)二星,形如屋狀,日神也。姓婆私瑟吒,食蘇餅子。

(6)鬼宿(Pusya)五星,形如瓶,苾利訶馺撥底神也。姓謨闍耶,食蜜(食+少)、稻、花,及乳粥。

(7)柳宿(Aslesa)六星,形如蛇頭,毗舍神也。姓曼陀耶,食蟒蛇肉。

(二)南方七宿

(1)星宿(Magha)  六星,形如牆,薄伽神也。姓瞿必略耶那,食六十日稻。

(2)張宿(Purvaphalguni)  六星,形如杵,婆藪神也。姓瞿那律耶,食乳粥。

(3)翼宿(Uttaraphalguni)  二星,形如跏趺,利耶摩神。姓遏咥梨,食粟蘇。

(4)軫宿(Hasta)  五星,形如手,婆毗怛利神。姓跋蹉耶那,食乳粥。

(5)角宿(Citra)  二星,形如長布,埵瑟室利神。姓僧伽羅耶。食蘇密香菜。

(6)亢宿(Svati)  一星,形如火珠,風神也。姓蘇那,食大麥飯藻豆蘇。

(7)氐宿(Vislesa)  四星,形如角,因達羅祇尼神。姓邏怛利迦,食鳥雜花。

(三)西方七宿

(1)房宿(Anuradha)  四星,如長布,密多羅神。姓羅多毗耶,食酒肉。

(2)心宿(Jyestha)  三星,形如階,因陀羅神。姓僧訖利底耶那,食粳米、蘇乳。

(3)尼宿(Mula)  九星,形如師子頂毛,儞律神。姓迦底耶神,食乳果花草。

(4)箕宿(Purvasadha)  四星,如牛步,水神也。姓刺婆耶尼,食瞿陀甜苦味。

(5)斗宿(Uttarasadha)  四星,形如象步,毗說神也。姓毗耶鞞羅那,食蜜(食+少)稻花。

(6)牛宿(牛吉祥)(Sravana)  牛吉祥。其三星,形牛頭,風梵摩神。姓奢那耶,食乳粥香花。天竺以牛宿為吉祥之宿,每日午值事故。

(7)女宿(Abhijit)  (孔雀音義空白)

(四)北方七宿

(1)虛宿(Satabhisa)  四星,形如訶黎勒,婆娑神。姓婆私迦耶,食苽及大豆喻沙。譯云和水煮乳為喻沙。

(2)危宿(Dhanistha)  石星,形如花穗,婆魯那神。姓丹荼耶,食羝羊肉。

(3)室宿(Purvabhadrapada)  二星,形如車轅,阿醯步陀神。姓陀羅闍耶尼,食一切肉。

(4)壁宿(Uttarabhadrapada)  二星,形立竿,尼陀羅神。姓俱摩多羅,食大麥、飯、蘇、乳。

(5)奎宿(Revati)  三星,形如小艇,通沙神。姓曼荼羅□鼻耶,食肉(食+少)。

(6)婁宿(A’svini)  三星,形如馬頭,乾闥神。姓阿說耶尼,食鳥麻雜果。

(7)胃宿(Bharani)  三星,形如三角,闍摩神。姓婆粟笈婆,食鳥摩米蜜居。

七曜及九曜(又稱九執)(出《佛教圖像解說畫典》,及《音義》七九九頁。)

日,大陽Aditya  天竺名阿儞底耶。

月,太陰Soma  天竺名蘇摩。

熒惑,Angaraka  火星也。星形如外道驢冠,手執刀,南方星也。

辰,Budha  水星也。其形如女人。頭猿冠,手執紙筆,北辰。

歲,Brhaspati  木星也。其形如卿相,著青衣、戴亥冠,手執花果,東方星也。

太白,Sukra  金星也。形如女人,頭戴酉冠,白練衣彈弦,與人為患,西方星也。

鎮,Sanisacara  土星也。天竺名捨室悉羅。

羅睺,Rahu  交食神。又云羅師。

彗,Ketu  又云計都,正譯為旗星,又云豹尾。似帚,妖星也。

前七為七曜,後二共九曜。曰九執。均為天文上主要行星,自古在表示天地間現象時受到重視。這些都是曼荼羅第二院的諸佛。七曜又為北斗七星之主。但二者有時分別稱呼。解說七曜九執的經軌包括《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七曜星辰別法》、《梵天火羅九曜》等。

二十八宿星與人類環保的關係:

《大集經》云:爾時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釋提桓因、四天王言:過去天仙布置諸星辰,攝護國土,養育眾生?大梵大王等而白佛言:過去天仙分布安置諸星曜辰、攝擭國土養育眾生,於四方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於眾鳥,亢宿主於出家求聖道者。

爾時,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諸曜星辰,攝護國王養育眾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國土眾生,各個隨分攝護養育。故說二十八宿所屬不同,各有威靈護衛也。

(一)東方七宿

角宿主於眾鳥。亢宿主於出家求聖道者。氐宿主水主眾生。房宿主行車求利。心宿主於女人。尾宿主洲渚眾。箕宿主於陶師。

(二)南方七宿

井宿主於金師。鬼宿主一切國王大臣。柳宿主雪山龍。星宿主巨富者。張宿主於盜賊。翼宿主於貴人。軫宿主於須羅達國。

(三)西方七宿

奎宿主行船人。婁宿主於商人。胃宿主婆樓迦國。

昴宿主於水牛。畢宿主一切眾生。觜宿主鞞提訶國。參宿主剎利(剎利譯曰王種)。

(四)北方七宿

斗宿主澆部沙國。牛宿主剎利及安多鉢竭那國。

女宿主鴦伽摩伽陀國。虛宿主那遮羅國。

危宿主著華冠。室宿主乾陀羅國、輸盧那國及諸龍、蛇腹行之類。

壁宿主乾闥婆善樂。

星宿。又稱星曜,印度之天文法也,其中有二十八宿十二宮七曜之別,人界天界一切之事實,恆相反影,吉凶之相,現於宿曜,且由星宿之運行而豫定個人之命運者也。星相占法、陰陽師、兵家,及密教之占卜者,皆傳播之。

藏經中有文殊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等。

按,印土多用二十七宿,除牛宿。

獨角大仙者,《西域記》第二云:此仙為媱女誘亂退失神通,媱女乃騎其項而還城邑。

鸚鵡大仙者,《眾經要集》二卷云:昔佛在世時,舍衛國中,須達長者信敬三寶,為僧檀越。眾僧所需,一切供給。須達家內有二鸚鵡,一名健提二名賒律提,稟性聰慧,解人言語。見比丘來告家內令出迎。阿難後時到長者家,為說四諦──苦集滅道。門前有樹,二鳥聞法,飛向樹上歡喜誦持。夜在樹宿,為野狐食,緣此善根生四天王天,壽盡復生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如此上下七返生於六欲天自恣受樂,極天之壽而無中夭。後時命終來生人中,出家修道,得辟支佛,一名曇摩,二名修摩。

《十一面經疏》云:仙有二種,一內仙人二外仙人。內仙人者佛菩薩故。二外道仙人修苦行者,如依咒術得悉地人。如圍陀事火之類,勤修苦行,成五通仙。《涅槃經》云:復有二十恆河沙等四天下諸神仙人忍辱仙等,而為上首。又云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滅一劫,經行空中,坐臥自在。左脅出火右脅出水,身出煙炎,猶如火聚。若欲住世,壽命修短自在。

婆私瑟陀大仙,大廣智三藏和尚曰,觀世音菩薩化身也。

食吐鬼者,前世時夫勸婦布拖,婦慳言無,故今世常受吐食之報。

食糞鬼者,由前世誑夫,自噉惡食,嫌夫故受此報。

食火鬼者,由前世禁人飲食而死,故受此報。

食氣鬼者。由前世時,多食美食,不施妻兒,常困飢渴。

食水鬼者,由酤酒以水惑愚人,不持齋戒,常患憔渴。

食唾鬼者,以不淨施出家人者,感得身常飢渴,恆被煮燒以求人唾,兼食不淨。

食鬘鬼者,以前世盜佛花鬘,用自莊嚴,若人以鬘祭祠方得為食。

食血鬼者,以殺生血食,不施妻子。以血塗祭供時方得食。

食肉鬼者,販賣人肉,欺誑眾生。其報身醜惡,人見人惡,祭祠雜肉,方得食之。

食香鬼者,以賣惡香,多取酬值,唯食香煙,後受貧窮。

食精氣鬼者,詐為親友以為保護,令他奮勇沒陣而死,竟不救護,感得此報。

魅鬼者,宿因多詐,惑亂於人,死後附托畜類以成其質,能魅於人,即稱狸精等。

散支葛大將,哈里滴母及五百子者:

哈里滴母即訶離帝,譯曰怨賊。歸佛後名訶利底,譯曰歡喜。所謂羅剎鬼子母也。散支葛其夫也。受聘為生五百子(《大正藏》,不空譯《大藥叉女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

(丁)四、念段顯義

阿難陀,此佛母大孔雀明王陀羅尼,無能違越者;若天若龍、若阿輸囉……等,一切鬼神,亦無能違越者。及一切諸惡食者:食精氣者,食胎者,食血者,食肉者,食脂膏者,食髓者,食生者,食命者,食祭供者,……食殘食者,食吐者,如是等諸惡食者,亦不能違越,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

鬼神,有時包括天龍八部,乃至釋梵述說。因為祂們都不願看到人世間廣造諸惡,而致善神減損其威;修羅惡神增益其暴惡。惱害眾生。

又諸王、賊、水、火、他兵,饑饉,非時夭壽、地動、惡獸、怨敵、惡友等,亦不能違越,悉皆遠離。又諸惡病:疥、癩、瘡、癬、痔、漏、癰、疽,身皮黑澀,飲食不消,頭痛、半頭痛,眼、耳、鼻痛,唇、口、頰痛,牙、齒、舌痛,及咽喉痛,胸、脇、背痛,心痛、肚痛、腰痛、胯痛,及(月+坒)痛膝痛,手足四肢,及隱密處痛,亦不能違越,皆得遠離。又諸瘧病: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半月一月,或復頻日,或復須臾,或常熱病。偏邪癭病,鬼、神、壯熱,風、黃、痰癊,或三集病,四百四病,皆不能違越,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

《楞嚴咒講記》八一五頁,皈依三寶,治諸怨害病難,令生善喜。水神能除水毒,空神能除時氣病,火神能治地大增損病,風神能除風癱病,諸金剛神王,能除滅眾生一切毒病,令得樂果。關於鬼神惱害眾生底現象,及其因由,《楞嚴經》十八卷至廿三卷述說甚細密,本經述說較簡,但其原委相同卻是無庸置疑。也就是我們人類生態環保,與幽冥界眾生生態的平衡,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復次阿難陀,若有人纔稱念此摩訶-摩由──哩佛母明王名字者,便護自身,及護他人。或結線索,身上帶持。如其此人,應合死罪,以罰物得脫。應合被罰,輕杖得脫。應合輕杖,被罵得脫。應合被罵,戰悚得脫……一切苦難悉皆消散。

這段經文有二種含義:一是小有稱念,便可自護及護他人。二是或有人心昏,未能憶誦,或是不會念,只要結線索,或者佛牌,身上帶持,也能重罪輕報,真實不虛。

有法耀法師者,未出家前,由二手煙波及而不知,致患肺氣泡,又是氣喘。長期治療而藥物中毒,不能再用任何注射或藥物,祇有忍受病苦等待死神降臨。結果稱念摩訶──摩由──哩佛母明王聖號,僅九千餘聲,藥毒全消!師住宜蘭孔雀山開成寺。

阿難陀,若天旱時,及雨澇時,讀誦此經,諸龍歡喜。若滯雨即晴,若亢旱必雨。令彼求者,隨意滿足。

這段經文。提供我們求雨止雨的簡便,而且有效率的管道,我們應生珍惜與感激心。珍惜善加利用,感激歸投佛法僧,受持五戒,廣行十善。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如此方能增益天威,依時風雨。否則多行不義,恣任放逸,修羅凶惡勢增,非旱即澇,或惡星變怪,世人不能不知。

祈雨止雨能辦到嗎?且看歷史的記載:

公元三一七年晉愍帝建武元年六月,佛圖澄祈雨。

公元五八六年至德四年開皇六年,隋文帝請曇延等人祈雨並授八關齋戒。

公元六○○年開皇二十年一月,百濟國法王創建王興寺度僧三十人,夏,王臨幸漆岳寺祈雨。

公元六九一年嗣聖八年二月,日本天皇為求止雨,詔令公卿懺悔。

公元六九二年嗣聖九年,周則天武后敕令全國禁止屠釣祈雨。

公元七十六年開元四年(玄宗)六月,新羅居士理曉祈雨。

公元七四六年天寶五年,不空三藏於長安宮內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七六二年,宋太祖於相國寺祈雨。

公元七七二年大曆七年八月,日本風雨不順,規定每年正月諸國國分寺舉行吉祥悔過法會七日。

公元九○八年日本方面醍醐天皇延喜八年夏,天旱。七月十九日,聖寶率三十二僧在神泉苑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九六○年五月十三日以後,日僧寬空,及仁海數次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九七○年開寶三年四月,宋太祖臨幸建隆觀祈雨。

公元九八六年雍熙三年十一月,祈雪。

公元九九二年淳化二年九月,宋太祖臨幸諸寺觀祈霽。

公元一○○○年咸平三年十二月,祈雨。

公元一○○二年咸平五年七月,真宗臨太平興國寺及上清宮祈霽。

公元一○四三年慶曆二年七月,宋仁宗於開封相國寺內殿祈雨。

公元一○四七年春,仁宗至隋州太洪山祈雨。

公元一○五九年九月,仁宗於相國寺祈雨。

公元一○七三年三月,神宗於瑤津亭祈雨。

公元一○八二年八月一日,僧覺信於東寺,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一三七二年三月,道士修請雨法。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 佛母大孔雀明王

公元一四七三年成化九年八月,明憲宗洪景相祈雨。

公元一九七七年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十一日,美西海岸旱災,三藩市中美佛教會舉行祈雨法會。

公元一九八四年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六月,台北華嚴講堂見如法師修孔雀法四十九日祈雨。一年六個月旱象,閱六日解除。(六三大雨,中和市成災,許兆麟居士亦修孔雀法止雨。)

公元一九八八年七月,台灣中部缺雨,見如法師於埔里玉佛寺修孔雀法祈雨。

公元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三月,見如法師於蘇澳南光寺祈雨。

公元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六日,華盛頓四日美聯社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今天報導地球臭氣層破洞,已於今年補合。孔雀法每修皆求復原,今果復原。

公元一九九○年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八日,台灣大甲豪雨成災,見如法師於宜蘭開成寺止雨。

公元一九九○年民國七十九年九月,衛星雲圖顯示有三們颱風,呈一字形東西排列,分別是傑魯得、芙瑞達、郝麗,尤其傑魯得,最接近本省,可能造成災害。結果倖免於難。迄目前八十三年以還,十多年來無颱風災害,已肯定孔雀法護國護家的威德不可思議。

公元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七-二十九日,於馬來西亞馬六甲佛教居士林,見如法師修孔雀法三天,一年半的乾旱解除。

據中央地震測報中心云,本年有感及無感地震共二千三百多次,是歷史絕無僅有的紀錄。每年修孔雀法請求「地震颱風倖勿侵損」很有成效,化解了一次週期性的大地震。

公元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元月,於本省桃園印心寺修孔雀法,為中南地區祈雨。

公元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四日起於台北縣雙溪大觀寺見如法師修孔雀法廿一天,祈雨順風調。(出《佛教史年表》、《密宗史》、《明王經感應錄》)

貪欲、瞋恚、痴,是世間三毒,諸佛皆已斷,實語毒消除;貪欲、瞋恚、痴,是世間三毒,達磨皆已斷,實語毒消除;貪欲、瞋恚、痴,是世間三毒,僧伽皆已斷,實語毒消除。

有人電話問我:「《孔雀明王經》是個什麼經?」上面三行經文就是畫龍點睛,告訴我們這部經是消除貪欲、瞋恚、愚痴三毒的;這毒很利害,小則傷身命,損健康,斷善根,大則影響環境及至地球生態,及殺害法身慧命。正覺世間的諸佛菩薩、聲聞緣覺,祂們都以「法寶」消除了三毒;祂們的身心獲得安穩,環境生態,常得離災危。我們每個人也應正視這問題。

毒者毒害也。謂貪、瞋、痴能破壞出世善心故名為毒。

(一)貪毒者,引取之心名之為貪。若以迷心對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是名貪毒,《涅槃經》謂之貪病。其病當以不淨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觀於自他之身一一不淨,何所可貪,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矣。

(二)忿怒之心名之為瞋。若以迷心對一切違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瞋毒。《涅槃經》謂,對一切違情之境,熱惱於懷是為嗔病,當以慈心之觀而為藥對治之。令其觀一切眾生皆吾眷屬,應予其樂,何可所瞋!此觀若成,此病即去,而心清涼矣!

(三)痴毒者,迷惑之心名之為痴。若於一切事理之法,無所明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是名痴毒。《涅槃經》謂之痴病,當以因緣之觀為藥而對治之,令其知生死輪轉,因果相續,循環無際,何得而離此因緣!若此觀成,此病即去而心明了矣。因緣觀即十二因緣也: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出《法界次第》)

對治貪欲之毒,尚有九想觀;即對人體醜惡形相,作九種觀法,行之可斷除我人對肉體之執著與情執:

(1)青瘀想,梵Vinilaka-samjna,於死屍觀想風吹日曬,死屍變黃赤色,復又發黑青。

(2)膿瀾想,Vipuyak samjna,觀想死屍皮肉糜爛,自九孔出膿生蟲。

(3)蟲噉想,梵Vipadumaka-samjna,觀想蛆蟲、鳥獸之食屍。

(4)膨脹想,梵Vyadhmataka-samjna,觀想死屍膨脹。

(5)血塗想,梵Vilohitaka-samjna,觀想死屍之膿血溢塗。

(6)壞爛想,梵Vikhaditaka-samjna,觀想皮肉之破裂,腐爛。

(7)敗壞想,梵Viksiptaka-samjna,觀想皮肉爛盡,僅存助骨,七零八落。

(8)燒想,梵Vidagdhaka-samjna,觀想死屍,燒為灰燼。

(9)骨想,梵asthi-samjna,作枯骨想,觀想死屍,成為一堆散亂之白骨。(出《大智度論》卷二十一)

《華嚴》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把貪欲的熱惱心,引導換個想法;寫字、繪畫、打球、幫做家務,當義工……都可以,總之要脫離貪欲之引誘聯想。萬不可說為「適度」或者說,「這是年輕人正常的行為」。尚有呵欲偈一首,常為背誦亦可移轉邪思。

「欲欲我知你,本從心想生,我今不想你,你即不得生。」

否則常念「摩哈──摩由──瑜佛母明王」聖號,當屬上上之方便也。

或問:「陀羅尼多令人有所希求,不亦反損眾生乎?」

曰:「此問是離求外別取無求,全同斷見外道。今佛教說,終日求之不見有能求所求之相,是真無求。非同木石,全不希求。《觀音鈔》云:『雖念念求,而無能求所求之相。』又況諸佛大悲,豈可反損眾生耶?」

或問:「善知識講經說法,莫不指歸『南蕪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求生淨土,不亦可乎?」

曰「甚善,甚善。」然北宋有慧照法鄰法師者,嘗謂徒眾曰:「三十以前未可念阿彌陀,少不知進。七十以後不得持《消災咒》,老不知止。」昔台中李老師嘗謂門人,佛法如水裡的葫蘆,不按不轉,一按就轉。古德云,說法若落一邊,佛法亦魔法矣!華嚴經云:「受一非餘,魔所攝持。勸諸後學,若顯若密,或性或相,行則任在一門,信須回通無礙,勿同盲人模象……。」「偈云:大聖親宣五教文,千門萬戶入天真。遍觀受一非餘者,盡是佛家不了人。」

或問:「二十八宿者,道教不亦云乎哉?」

曰:「《佛名經》云,若色若聲,俱是咒心,或見或聞,莫非佛法。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宿曜豈在心外耶?密教謂『一法界』即『一大曼荼羅』也。」(詳見入文略釋一二九、一三一頁)

本經下卷,與具壽阿難陀,俱詣佛所,禮雙足已,在一面住,是屬於正宗分的經文。爾時世尊,告阿難陀,至隨所住處常安樂,屬流通分了。

丙、流通分

流則不滯,通則不壅,謂正說分既陳,務傳後世,利益眾生。用使正法之源流,不滯不壅,流通不已。

遺憾的本經已壅塞不傳千四百餘年矣!再不流通法寶殆將永不見天日,若長眠於龍宮海藏,有勞護法龍天,常散天香守護了。

一經流通分之判別,古人見地不一,如《金剛經》之流通分,就有不同的判別。其中《心印疏》的溥畹大師,別具慧眼:其判為「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以後的經文,屬流通分。試看解釋都很費事,當非泛泛之輩所能擔當。已圓寂的普行老法師,曾寫《金剛經析微》云:「欲了金經如人啃鐵饅頭。」

楞嚴經以較量持經福勝,勸讚讀誦,流傳無盡。本經以現感現應,普告四眾、國王大臣、世間人等,受持此法,為他人說,書寫經卷,在處流通,更是大慈不捨鼓勵有加。

天阿輸囉藥叉等  來聽法者應至心

擁護佛法使長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諸有聽徒來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空

常於人世起慈心  日夜自身依法住

願諸世界常安穩  無邊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業並消除  遠離眾苦歸圓寂

每用戒香塗瑩體  常持定服以資身

菩提妙華遍莊嚴  隨所住處常安樂

這偈頌前八句是世尊諄諄咐囑來聽法的龍天鬼神等眾,要擁護佛法,勤行世尊的教誨:常於人世起慈心,也就是對人世間常關懷擁護。

我們有理智,有情感底萬物之靈之人類,對於祂們關懷擁護,應如何態度,當是智者深思詳慮,急起直究,付諸行動的要務,俾期幽顯生態相互關懷;使這個世界,不再是五濁惡世,更安樂、更可愛、更美滿、更有品質。

其次八句,《楞嚴咒疏》五十二頁細釋,云為《四悉檀》:

願諸世界常安穩,是世界悉檀歡喜益。

無邊福智益群生,是為人悉檀生善益。

所有罪業並消除,是對治悉檀破惡益。

遠離眾苦歸圓寂,是第一義悉檀入理益。

凡諸佛說《經典》、神咒,皆不出四悉利益眾生。

最後四句,是說為佛弟子,自當堅持淨戒,則戒香遠播,不受任何風向的影響,其他的世間任何香都要受風向的影響不能遠聞。《華嚴經》六十三:「善男子,摩羅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具,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其較諸戒香,百分不及一也。」戒乃六波羅之一,是凡夫趨往涅槃的修道資糧。戒淨則能生定,常在定中,自然心不顛倒。嚴以治身,淨以治心。身心清淨,戒體自然皎潔晶瑩。

菩提譯為覺、智。是斷絕煩惱,成就涅槃之智慧。有:

(1) 聲聞菩提──聲聞行中,雖發菩提心,而不勸眾生亦不學習大乘經典。

(2)緣覺菩提──緣覺行中,雖已自發菩提之心,而不勸化眾生發菩提心,亦不習學大乘經義。

(3)諸佛菩提──因中發菩提心,復能勸諸眾生發菩提心,習學大乘法義,自解脫亦令眾生解脫。

菩提妙華指諸佛菩提,猶如妙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可以遍莊嚴,超勝他華不可思議。佛座常以蓮華就是表妙華,約本經言有十妙:

(1)境妙──智之對象之境妙。

(2)智妙──不用觀照之智慧。

(3)行妙──實踐的行為平常。

(4)位妙──不分實踐階段階位。

(5)法妙──不求悟解。

(6)感應妙──現感現應。

(7)神通妙──佛之身業。

(8)說法妙──佛之口業。

(9)利益妙──各蒙其益。

(10)眷屬妙──常讀誦常近佛。

三種安樂

(1)成記加行,圓滿安樂-於淨戒不敢毀犯,於身語意清淨無染,若有過失即能懺悔,令其戒體圓滿無虧。

(2)成就意樂,圓滿安樂-為法出家,不為活命,但為求無上菩提及求大涅槃樂,勇猛精進不生懈怠之心,不離眾惡之法,不受當來生老病死之苦。

(3)成就宿因,圓滿安樂-於宿世中曾修福善,故於今生無匱乏,復能為他廣行惠施,心不慳吝。(出《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一)

以上偈頌楞嚴咒疏稱為《孔雀偈》,也是流通分經文一部分。本經上中下卷尾題之前都應讀誦,不應在尾題之後,特校正出來。這也是本經體例特別之處,也顯示不空祖師譯筆忠實。末流凡夫,何敢任意刪減。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已竟,若有乖誤之述說,其罪由老衲一人承當,若有些微功德利益,願與法界眾生共同分享,回向眾生,回向龍天,回向真如實際,回向廣大曼荼羅,諸佛度生圓輪具足。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佛曆二五三七年二月十八日

公元一九九四年見如脫稿於埔里玉佛寺

八、跋



本經簡介之出,原應諸方急欲了解,故不分晝夜,倉促編撰出書,乖誤難免,其重點介紹本經出處,及歷代傳播有據者;兼略釋名相,斷疑生信,此一難得難遇,至尊無上,絕傳於世,法寶真經,迅能流通人間,人手一卷,期消滅三毒──貪、瞋、痴;增長智慧於不覺;眾邪為患,妖祇祲怪不擾、災星變異,不祥化解,不此之經何威能伏?簡介一出,眾疑立平。

大乘印經會攬為大乘叢書,九華基金會收為文庫,尚有欲深入研究者,實汗顏終日,日復一日不能釋懷。近廿年來,舉辦此一殊勝法會,信眾日增,感應紛至沓來;淨土法門,有不知信、願、行三資糧者,不會稱念六字洪名,經孔雀法加被,彌陀聖號、地藏菩薩聖號也會念,還勸人多念,也能預知時至,如入禪定安祥往生,古人今人,未之聞也;禪、淨、密、律、教都蒙加被,您不得不信。

前兩個月,是七月初,於台北汐止市秀峰中學體育館,修此大法三永日,千五百餘眾參加,廿餘道場聯合主辦,可謂空前;萬人法會來日不愁。中國兩岸統一。世界和平,遙遙在望,振奮風燭殘年幻軀,再為增刪,以餉同道,不負此生,若小有功德,回向龍天,回向眾生,回向真如,曰向諸佛度生圓輪具足。

一九九九年九月見如於

宜蘭開成禪寺

集集大地震動國難劫難



孔雀明王法會息災吉祥

【台北訊】由孔雀法弘場協會支援,大觀寺、妙覺寺、松山講堂、清華寺、淨覺寺、開成寺、慈光寺共同主辦之全國同胞關懷台灣九二一大地震,讀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護國息災祈福吉祥大法會,已於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假板橋市體育館舉行,參加僧俗約二千餘眾。

法會中得悉媒體發佈,將有二週至二月餘震;會眾願求迅即遠離;法會圓滿迄今,仍很平安。地震專責機構也於二十六日發佈地震頻率已見鬆緩。

盼大家常念那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忘記憂心、恐怖,在政府暨國際友人支援下,迅能重建家園。

按:孔雀法弘揚協會,經已取得內政部備案;現廣徵會員,期大家參預,人人皆入此法門,戶戶定受吉祥。邪魔伏之為護法,災殃化為吉祥,凶咎劫難必可化解消滅。

《附錄》

佛菩薩沒有冒煙的!



-訪見如法師談幾個灑脫話題

簡妙珠

(摘自佛教新聞周刊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日至廿六日)

當師父還在軍中服務時,薪俸比長官還多。薪俸多的原因,是因為他常要出生入死,在危險邊緣辦事,子彈聲咻咻亂飛,誰也不敢保證平安,但師父說:「死了就死了,有什麼了不起。」

靈山講堂為應信眾需求,於成立十週年之際,特禮請見如法師教誦明王經,並舉辦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護國祈安息災法會。

個性率直為人耿介

見如法師民國十三年生,現年六十六歲,宜蘭孔雀山開成寺住持。祖籍陝西省西安人,就學于中國佛教研究院,曾任十方大覺寺監院、臨濟寺監院、中國內學院訓導主任、香港菩提院監學。

見如法師於民國五十年受戒,他的出家因緣,是為社會沒有他好做的事情,所以他只好往出家這條路鑽。聽了他說的這個理由,讓人直覺得這人蠻靈活的,而且講話也很有個性。

的確,見如法師是個蠻有個性的人,從以下他的幾個答話,相信您更能感受他那份灑脫曠達的性格。過去,師父為了戒煙的事,曾經以報喜的心情告訢他的朋友說,他要戒煙了,當時他的朋友都說他神經病。師父那時也不計較,他說神經病就神經病嘛,「因為佛菩薩沒有冒煙的。」當時師父自己已要出家了,所以別人認為他神經病是無所謂的。

過去師父在部隊裡,雖然上級命令要他辦事,但師父對軍紀一點也不害怕,因為他不想去就是不想去。這樣堅決的個性,令他在軍中縱橫自在,看來也唯他有辦法吃得開了。

當大陸淪陷,政府撤台時,憑師父在常勝軍的身分,親近總統謀個一官半職是非常容易的,但他不要,他決定隻身來台。那時人家問他,你準備幹什麼?他的回答是:「管我幹什麼,流浪去。」

當師父還在軍隊裡時,他的薪俸比長官多,多的原因是他們常要出生入死,在危險邊緣辦事。師父說:「子彈是不長眼睛的,子彈聲咻咻亂飛,誰也不敢保證平安。」但是師父強調說,人家不敢我們敢,死了就死了,有什麼了不起。

誦經祈福從不言苦

由於師父身體不好,有時忙於法會,因此胃口不好,信眾特地買營養食品送給師父調理身體,師父說營養品一付六千元,他吃不起,但是若不要錢那可以吃,要錢的話就不吃了,哈-哈-。

師父說話帶著北方人率直坦誠的語氣,有些話雖然剛直了一點,但是您可以感覺到他的本意是純身善良的。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喜愛開玩笑,他似乎會吹會蓋,但有分寸。

民國七十三年,師父為了祈雨,讀誦四十九天的孔雀明王經,也許大家不知道,當時持誦的地點是在頂樓,那時鬧旱災,天氣悶熱,頂樓又沒冷氣設備,不要說待在那裡四十九天,待二個鐘頭恐怕大家都受不了,但是師父表示,當時除了滿身大汗外,還是堅持把經誦下去。

誦明王經和誦其他經不同,雖然時間長短我們可以彈性調整,但是此經往往一誦就是二小時,師父甚至有過四、五小時不下台的記錄。

誦明王經只為祈雨

明王經的殊勝是現感現應,因此師父表示,辦法會他的壓力最大,因為要現感現應,只要法會有一人感應,即有證驗了。同時師父強調誦明王經殊勝的原因,是它不要你唸多少遍,用多少功,只要你誦「摩哈-摩由-利佛母明王菩薩」,就可以自利利他,因為明王經有這殊勝的功德,難怪那次四十九天的祈雨法會,有許多病好了,也有許多求願的事如願以償。

至於師父為何決定宏揚這部經,師父反問說:一年半不下雨你怎麼辦?師父接著說明他決定宏揚這部經,是因為看到經文上寫:「若天旱時及雨澇時,讀誦此經,諸龍歡喜,若滯雨即睛,若亢旱必雨,令彼求者,隨意滿足。」因為每次的法會都有應驗,所以明王法會和其他法會有所不同,那就是大家歡喜,法喜充滿,而且法會後,大家都一再詢問幾時還要再誦?

師父自認以前他的想法很天真,也沒想到出家後比在家生活事情還要多,但是他也很乾脆,他說:「既來之,則安之,那說學吧!」於是講經、唸經、放焰口、打水陸、拜懺……種種事情,他就一一去實踐了。

念佛自許一心不亂

師父沒事時,總喜歡跑到山上,而且獨來獨往。過去在他禁足三年期間,他曾打了二次的佛七,皆有感應。第一次是打了七天的佛七結束時,突然間從床底下發出輕細的女音說,謝謝你!謝謝你!雖然師父探頭想看個究竟,但我們當然知道床底下是不會躲著一個人的。

第二次是打了八天的佛七,師父自我期許的約定自己,念佛若沒唸到一心不亂,只准坐不准臥。但師父並沒有做到,有一天他睡著了,醒來時,看到前面站著一個人,看那個人的裝扮,感覺上像一個修行人,那人沒有說話,只是用手指著師父的腳,師父會意,知道他在質問他為什麼睡著了,於是師父打個念頭,也在心裡想,如果你再出現一次,我就照約定去做,那人隨即就消失了。師父說到這裡哈哈大笑,他表示,只要你真正在用功,天龍八部護法都會知道,他們都會隨時護持著你,不但附近眾生的獲益,也可以得到你的利益。

在見如法師風趣的談笑中,時間已經不早了,師父在講堂上了一天的課,此時已感到疲累。最後,師父強調修佛不是短時間可以融會貫通的,尤其業力,眾生常在不知不覺中造,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師父為此不禁慈悲感慨的嘆惜著。



補白聯語

◎總持妙藥天甘露,讀誦受持身安樂。

◎八繕深海非修足不能極其底,九萬高風非鵬翼何得見其頂。

◎一代密教此法猶殊勝,八部善神振威致衛護。

◎一切眾生心中甘露,三世如來掌內醍醐。

◎醫眼所見百毒皆藥,佛慧所照眾生即佛。

◎雀食毒草養身命,經出妙音淨法身。

◎戲稱念者四百身病忽除,遊讀誦者八萬心患頓滅。

◎不登雪山服不死妙藥,不入神窟得長生祕術。

◎尾拂無量災殃迎吉祥,嘴噉三毒長養妙法身。

◎摩尼奇珠待大龍而雨寶,輪王妙藥對鄙人以為毒。

◎真言秘藏超三祇以難聞,金剛佛乘過十地而叵得。

◎普賢願願冥符菩薩願,神咒心心暗契如來心。

◎願諸世界常安穩,無邊福智益群生。

◎菩提妙華過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

◎明王座下種善根,彌陀願海生蓮池。

◎身病百種,方藥不能一途;心病萬品,經教不得一種。

◎天龍警護,法燈常耀。

◎發慈心而警衛,起淨念於祇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192.html

更多阅读

TVB《女警愛作戰》剧情第20集大结局 僵tvb大结局

TVB连续剧《女警愛作戰》星期一至五 9:30PM 翡翠台、9:30PM 高清翡翠台簡介首播日期:2013.03.11女警制服,令穿戴者添上幾分硬朗,但制服之內,卻埋藏著不為知的少女柔情。經歷過痛苦、迷失,一班師姐不再扭曲自己,務求要找回那份「忠於自己

中國名勝古跡簡介三 組圖 湖北的名胜古迹的简介

中國名勝古跡簡介(三)开平碉楼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开平碉楼是中国民居中土洋结合的一种形式,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而鼎盛于二十世纪初,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1833座,分布在全市15个镇一千

张大千先生简介及佳作 张大千生平简介

【名言警句】 故立志者,爲學之心也;爲學者,立志之事也。 —— 王陽明張大千先生簡介及佳作相關搜索: 張大千, 佳作, 簡介1899~1983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名權,後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省内江縣。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

TVB《巨輪》连播第31集大结局 tvb最新电视剧巨轮2

TVB《巨輪》连播星期一至五 8:30PM 翡翠台、8:30PM 高清翡翠台簡介首播日期:2013.09.22全新重頭劇《巨輪》以香港和澳門過去廿年的歷史作背景的勵志故事,由喬天生(陳展鵬飾)、羅威信(蕭正楠飾)、周玉梅(李司棋飾)、卓靜(鍾嘉欣飾)、

声明:《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簡介 佛母大孔雀明王》为网友迷倒万千少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