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架山,解放后曾经命名为“英烈峰”。位于鞍山东山风景区最东端,海拔297米,在微波站山东侧,并与之相连接。因山顶立有测量定位水平基点(测绘基准点)的铁架,因此得名。
当年人民解放军以惨烈的牺牲攻占了铁架山,迎来了解放鞍山的胜利。这是解放鞍山最残酷的战斗。
1948年2月11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亦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12师36团,在解放辽阳以后,奉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的命令,参加围剿歼灭鞍山外围国民党军队进而解放鞍山的战斗。在团长江海、政治委员潘德表的带领下,疾奔鞍山。部队先在东郊判甲炉住下休整,后于2月13日到达铁架山下东北的中心堡村,准备进行攻取铁架山的战斗。
此时正值寒冬,驻守铁架山的是国民党52军25师的一个加强营,全部美式装备,借助悬崖峭壁,修筑了坚固的战壕、掩体工事。并居高临下地利用贮水池储存的水,沿着岩石从上向下浇水冻成冰溜,阻挡解放军的进攻。
铁架山北的炮台山上的碉堡
这是一座瞭望碉堡
碉堡有4个瞭望孔
易守难攻阻止我军进攻的屏障
可以想象战斗的惨烈
铁架山东侧半山腰的一个储水池和指挥所遗址
似乎是一个很深的通气孔
敌敌军的阵地
水泥大石垒成的前沿阵地
敌军暗哨、阻击点
敌军前沿阻击阵地
36团指战员于2月15日晚进入阵地,次日(16日)凌晨开始向铁架山进攻。团政委潘德表率领第一梯队6连猛打猛冲,前仆后继,决不后退。由于敌军防守严密,加之地形有利,我军伤亡惨重。36团以能打恶仗著名。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紧紧跟上来,绝不卧倒等待。东坡南坡的冰溜子严重地阻挡了前进的道路。干部战士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在潘政委的带领下,一直向山顶猛冲,终于占领了铁架山主峰。2月17日早晨,36团团长江海、政委潘德表带领干部们在铁架山主峰南侧的一个阵地上观察地形,研究追击方案和路线。突遭西北山崖下100米远的敌阵地一股残敌的机枪扫射。潘德表让其他干部及警卫人员撤退,以缩小目标,自己却跳下战壕,端起一挺机枪向敌人阵地扫射,一连打完了250多发子弹,眼看敌人的阵地没有动静了,他才放下机枪后撤。不成想敌人的机枪很快又响了起来,一颗子弹从潘德表的后背右侧穿过左前胸(心脏),鲜血顿时流了出来。倒在团长江海的怀里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行了,快组织战斗吧......。”指战员们愤怒万分,他们高喊着为潘政委报仇的口号,很快干净、彻底地消灭了残敌,将红旗插上了铁架山顶。
铁架山东坡半山腰的阵地工事
东坡阵地掩体
山顶掩体
60多年后仍然坚固的工事
敌指挥所掩体工事
敌指挥所掩体工事
掩体中枪弹的历史遗迹
敌天然指挥所
掩体中枪弹的历史遗迹
享受胜利后的幸福
铁架山主峰东北60米处的敌指挥所地堡遗址
敌指挥所地堡遗址
指挥所地堡有6个这样的通风孔
敌地堡通风孔
铁架山战斗,36团除政委潘德表牺牲外,共伤亡1000多人(牺牲800多人)。后任解放军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时任36团2营5连副指导员,战斗中腿部受重伤。据中心堡村的老人们讲,战斗打完后,国民党兵的尸体在山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无人理睬,后来都被野狗和狼连骨头吃掉了。解放军战士的尸体都用老乡家的大柜子装好运走。后来大柜子不够用了,只好把冻僵的尸体横5个竖5个抬到大车上。一车差不多装20具遗体。烈士的遗体有一部分(包括政委潘德表)拉到本溪连山关烈士陵园安葬。战后,36团在鞍山北的灵山大乐屯召开“追悼复仇大会”,悼念潘德表和在铁架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8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潘德表牺牲时年仅29岁。他于1938年从广州到延安参加革命,先在陕北公学学习,后参加新四军,身经百战。打败日本鬼子后,又来到东北建立根据地,与国民党匪军决战,不幸壮烈牺牲,他是我军鞍山战役牺牲的军阶最高的指挥员。
铁架山西北100米半山腰敌人修筑的战壕
敌人修筑的战壕遗址
水泥和大石混合砌筑的战壕
这里曾经是敌人的天然屏障
这里曾经是敌人的阻击阵地
炮台山的敌人阻击阵地
敌人阻击阵地
一位参加铁架山战斗的解放军后代介绍说,他父亲17岁时参加铁架山战斗。生前每年清明节都带领儿孙到铁架山祭奠死去的战友,给他们带些酒、烟和水果;给死去的战友磕3个头;告诫子孙不能忘了那些牺牲的人们。老人去世后,儿子遵照老人的嘱托,把骨灰全都撒在了铁架山上,老人要永远和那些死去的战友们在一起......。
人民解放军像威武不屈的铁架,撑起了一座新鞍山。又在鞍山人民的心里雕塑了一座非人工的英雄纪念碑!
铁架山,英雄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