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二 中二病语录经典台词

《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

中枢之地,辐射四极,雄视八荒,何谈儿戏?

着着高位,步步悬空,全无根基实地。——但有高位,岂无实地?

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最终,造物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更是天道人道,所以,棋以围命名,正合天地万物之法则。

棋道,以围地为归宿,但必以取势为根本,势高则围广,势卑则围小。方才之棋,若秦国处处与魏国纠缠争地,则秦国早已不能支撑,若以高远之势围地,再乘机削弱魏国,则秦国自胜。

宋酒,生僻无神,与宋人如出一辙。

酒醇和,无劲力,人醇和,无血气,大争之世,凡有血气,才有争心,宋人温润醇和,自安自保,只能像他们的殷商老祖宗一样寿终正寝,而成过眼云烟。

人之归宿未必等同于邦国命运,诚如卫国奄奄一息,却偏有足下这般士子,不亦奇乎。

魏国丞相公叔痤谢世,公子昂继任丞相,魏国将有一变,天下也将有一变,可能引起列国的第二波变法。

魏国之变,在于霸权衰落,公叔痤领政,魏国防范严密,既不许弱国挑战魏国霸权,也不冒然吞并他国,其例证便是对秦方略,既反击秦国复仇之战,又不主张强兵灭秦,由此分寸,才使魏国保持了长期霸权。公子昂好大喜功,没有稳定的国策谋划,其人领国,庞涓的强兵灭国方略就失去了制衡,魏国必然多面出击,与各列国间的冲突就越来越多,其战车必定打滑,例证便是六国分秦的迅速夭折。

魏国霸权失压,列国松动,天下安得不变?

有利则去,有益则从。

六国分秦崩溃,足下以为,魏国何去何从啊?魏国当一年弱秦。魏国灭秦、六国分秦均不合时宜,而弱秦之策,只须压迫秦人撤出关中,退入陇西,使秦国尚有退路,而又不至于死战,又能让魏国腾出手脚,逐鹿中原,届时,中原一强独霸,还怕秦国不灭?

眼下,第二波变法浪潮即将到来,韩国是东方小国,若能废除实封制而统一治权,完全有可能成为令人生畏的强国。齐国士农工商根基俱全,若能再次变法,必将成为又一个超级大国。

老父留给我三樁遗产,一宗家业、一张大网、一种志向,身为女儿之身,白雪难以充分利用家业财富来伸张这张大网,来实现这种志向,面对一个有经纬之才、有远大抱负的人,就是常人,也愿意伸出一臂之手来帮助他。

财富图大计,才智理邦国。物有大用,方得其所。

夫子大谬,凭据有三。天下学派皆有分支,父子断章取义,以术治派为法家全貌,此其一。法家三派,其根同一,皆以认同法治为根本,而在推行中各有侧重,夫子无视法家根本,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此其二。法家术治派,是在刑法根基上着重整肃吏治,强化查勘官吏,与搬弄权谋有天壤之别,夫子有意抹杀根本,其论断之轻率无以复加,此其三。

天下治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谁能融入大争潮流而强国富民谁便是正道,否则,便是空谈大道贻误天下,必将为大争之世所遗弃。

人,性本恶。恶,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货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孟夫子空言性本善,将治世之功归于人性之善,将乱世之罪孽归于法墨兵三家,无非是要重申仁政、人治与复古之论,回到夏商周三代,此乃纵容恶行,蒙蔽幼稚,真正的大伪之言!

法家三派孰优孰劣?势治,以君权为法治轴心;术治,以督察臣下为刑法要害;法治,以律法为唯一准则。就学理而言,三说各有其论,然而就实施而言,势治、术治易于推行,且收效很快,至于法治,则阻力极大,推行最难,而果真实施,收效则可能最大。

求贤之道,何必限于本国,先祖百里奚是楚国逃奴,当时的治民能臣蹇叔是宋国士子,大将丕豹是晋国武士,理财干员公孙支是北方燕人,大谋士由余则是西戎士子,五人都不是秦人,穆公委以重任,而后秦国称霸,孔丘感慨评说,以穆公胸怀,霸王小矣,当王天下。这样看来,治秦者,未必非秦人不可啊。

《秦国求贤令》: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厉公、燥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涵关易手,秦始于大国而僻处一隅,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于此,本公即位,尝思国耻,悲痛于心。今嬴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治秦国、分享秦国。

秦公求贤令,乃五百年一见雄文,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远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点,堪称真心求贤。若说不足,只言恢复穆公霸业,其志向远观尚小,当变法强秦,为一统天下奠定根基。

正人之失,全人之志,天下良辅啊。

依列国惯例,士达则任职,可是秦国与山东各国素少往来,山东士子对秦国也是知之甚少,国府对各位所长也是知之不详,匆促任职,难保张冠李戴、学非所用。嬴渠梁之意,请各位带国府令牌并一应路金,遍访秦国三月,而后各出治秦之策,届时,国府视各位策论所长,而后确认执掌。

惜官吝爵,人君大患,而滥官滥爵,也是国之大患。秦国欲求治国大才,不惜共享秦国,何惜区区官爵权禄,可是,谁是大才,谁是中才小才,谁长于治国,谁胜于军旅,谁勘庙堂,谁可县治,岂能混沌之间以寥寥数语确定。今日,嬴渠梁对天明誓:三月之后,诸位若有任职不当者,尽可鸣鼓见我。

秦国求实不求虚,诸子百家,哪家能使秦国富有强大便是哪家。

此前卫鞅也急于任官做事,可今日招贤馆,领略了秦公气度胸襟,此念顿消,秦公不被学子浮躁虚荣所动,提出试贤奇策,令我心服。鞅虽学有所长,可对秦国尚无深彻了解,先访秦后对策,如此大道,鞅若回避,任职、任事,空谈!

小才一箩筐,顶什么用啊,没有大才,谁来提纲挈领?!

神大于形者,智;形大于神者,迂。

秦国恶政十陈:天下大小邦国三十九,唯秦政事不休,恶弊斑斑,总体来说,秦国十大恶政:一、穷兵黩武;二、姑息戎狄;三、君道乖张;四、吏治暗昧;五、贬斥私学;六、田制混乱;七、私斗成风;八、蹂躏民生;九、崇武贬文;十、不开风化。

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恶。

公之胸襟,图霸小矣,当王天下。

留,则同舟共济,去,则好自为之。

今一人怀揣稀世珍品,该当如何寻找识货买主?大凡稀世珍奇,绝不轻易示人,首先,要选准目光如炬的识货者,而试探买家的秘诀:先示劣货,后出珍奇。不识劣货,怎能识得珍奇?买主憎恶劣货而走,意味着什么?憎恶劣货,必定渴求珍奇啊。买主识得劣货,真货自然就到。

关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为天下列强所无,可为何在秦这数百年却荒芜薄收、人烟稀少?渭水汤汤,在秦无险,可谓天赐佳水,可为何秦据渭水数百年,却坐失渔盐航运之利,财货府库日渐空空?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为何秦国就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地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而眼下,秦国五无其一,地小民少、田工不振、府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

强国之道,乃法家精义之学,与前述三者(王道、仁政、无为)有天壤之别,法家强国,务求国家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

强国方式不同。魏齐楚三强范式——魏国范式,甲兵财货之强;齐国范式,明君吏治之强;楚国范式,山河广袤之强,而这三强,皆非根本之强,不足效法。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原因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治,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国之所以治著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茫茫中国,代代有人才,强国何须借代而生。

强秦九论:一、变田论;二、赋税论;三、农爵论;四、军功论;五、郡县论;六、连坐论;七、度量衡论;八、官制论;九、齐俗论。

强兵之本,在于激赏。

有功无赏、有年无成、有荒无救、有田无耕。

变法三难:一、需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的新锐骨干,居于枢要职位;二、法治不避权贵、宫室宗亲违法,与庶民同罪;三、国君须对变法坚信不疑,不受挑拨,不中离间。

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身段欲软,其心欲坚。

历来变法都比打仗要难十倍百倍,最要紧的是不能心浮气躁,从一日官爵之变化来看胜负,定做为最要紧的是顽、韧。看清彼之意图,谋定而后动。别说我们有高爵在身,就是没了官爵,也未必是一败涂地。你顺着这个路子去想,你就明白该如何应对,无须事事慌张。

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一、奖励农耕以富国;二、激赏军功以强兵;三、统一治权以理政;四、移风易俗以正民。四纲之下,各有相关法令以保证实施。

秦国祖制,仍是较为完整的春秋旧制,其弊端有三。一、以王道为本治国,间断以零碎新政,收效甚微,与今大争之世全然不合,相比于已经有过变法的山东六国,差距甚大。穆公治秦,全赖一贤之力,没有稳定的法令为国人遵守,那是人治,绝非法制,所以,穆公之后,秦国陷入四代混乱,尽失河西、秦东两大根基之地,最终沦为弱国。秦国祖制第二弊:赏罚不公。世族有罪不罚,庶民有功不赏,农人耕有余而依然贫困,军士战有功而依然无爵,最终,奋勇为国之正气不能激扬。武士阵前杀敌是功,文士运筹谋国,同样是功。秦国祖制第三弊:聚民无力,慑乱无威。若举国同法,令行禁止,有罪重罚,有功激赏,则官吏无贪,庶民无私,人人奋勇立功,个个避罪求战,朝野一旦酿成浩然正气,国家不怒自威,加之秦人厚重坚韧,秦国必将大出于天下。

庸人安于世故,学人溺于所习,若守此等心态,今天还在三皇五帝时,何来山东各国?创新者生,守旧者亡,这是当今大潮。

第一批法令:农耕奖励法、军功授爵法、编民什伍连坐法、客栈盘查法、私斗治罪法。

言必信,行必果。

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

百余年来,秦人几多劫难,几多沉沦,一路走到今天,说千难万险,不为过。君上受命于危难之际,秉国于孤绝之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臣虽未亲历,已感同身受。可臣还是要说,君上差矣。君上少入军旅,冠及王位,未尝得一日之闲暇揣摩治国,对天下大势,对法家之学,难免不知其详,骤然变法,纵然有任艰任险之准备,也会对突然来临的重大事故一时无法权衡利害轻重,所以惶惶不安,所以倍感泰山压顶。

立法立制就是要以洞察、防范人之恶性为出发点,秦国私斗多年,每年动辄死亡数千人。秦简公六年,举国四十余县私斗,死人两万余,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要想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形,重形不重心,行法才能公平,行法公平,才是真正的爱民。

方今大争之世,只有秦国经得起深彻变法的震荡。天下大战连绵,任何一国变法都只能是战时法治,战时行法的关键在于凝聚国人民心,法不得人,民众便逃往他国,变法强国变成水中之月,所以列国变法都是小心翼翼,多以整肃吏治为变法轴心,因为整治贪官污吏易得民心。秦国能如此,秦国不能如此。秦国能如此者,随山东六国亦步亦趋,朝野无阻力也,秦国不能如此者,如此不能强国也。秦国出路,只能在深彻变法,而深彻变法首要之难,便是承受法治实施的第一个浪头震荡,不经此震荡,秦人不知法为何物。臣踏遍秦国,访遍秦人,知秦国情、民心,秦人明事理,秦人担得来轻重,对于那些真正能强大邦国、富庶民众的法度国策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国治,断家王、断官强、断君亡,若民众都能判断是非,国家必强,若是非只能由君王一人决断,则其国必衰。

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议,不足道哉。秦国扛得住,秦人扛得住,君上更扛得住。法贵正义,法贵公平。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善于前,不为亏法。唯此,法治可立。

公能出于人治而超于人治,天下大幸!

第二批法令:废井田,开阡陌,除隶籍,改封地。

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人心似海,仅善恶二字岂能包容?人治,将察奸治罪寄托于当权者一人,以为此等圣贤神目如电,结果导致人人自危,官场逢迎之风大起,国家有难,官民退缩,作奸犯科无人举发,秦国变法,就是要以法治根除此等乱象。

何为一?一为圆,一中同长也。何为二?两物相异,为二。两物相异,何能一道?相异不相左,是为一道。

秦国变法,非同寻常,不能以山东六国之任何变法相比,这也是老夫一步步想透的。最大不同一,国君嬴渠梁铁心撑持变法,就这一点,山东六国的国君谁也做不到。最大不同二,卫鞅是个彻头彻尾的法家,天下没有第二个。最大不同三,如此君臣二人相遇,几乎化成了一个人,从古至今,君臣同道如嬴渠梁与卫鞅者,绝无仅有,如此二人在秦国掀起的风浪,其威、其势、其力,不需要老夫说了吧。当初,以老夫自己的资望和根基,申明决不能违背先君新政,世族大臣同声呼应,结果呢?挡住了吗?从那时候起,老夫就已经认定,卫鞅是我老世族的公敌。如此变法,是我老世族的坟墓。

千百年来,有哪个邦国有过如此沸腾的动荡,郡县山野,无不闹得个底朝天哪,你以庶人之身回乡,很快就会把你编入连坐行伍,躲无可躲,藏无可藏,谈何隐居耕读,别说那郡县官府,一个里正就能治你于死地,你一介贵胄,久为公卿,能忍下终日与贱民为伍吗?纵然忍得,你能永保不违法?卫鞅连公子虔都敢动大刑,你杜挚犯法,能指望恩赦,到时候,你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岂非死路一条?

你要好活,除非你隐姓埋名,逃到齐楚山海,渔猎为生。

变法成势,不可用强,目前对策,只有静观其变,也许,上天会给我等一个机会。

第三批法令大要:1、激赏移民,增加秦国人口;2、实施郡县制,取缔世族自治与封地自治;3、移风易俗,彰行文明;4、统一度量衡,杜绝商人欺诈,吸收六国工商,官府铸造法定的斗、尺、秤,以供民众校准;5、建立新军制,统属国府调遣,部族私兵、世族私兵一并取缔,旧式战车全部淘汰,新建一支以铁甲骑兵,野战步卒为主力的秦国新军。

大哥就刑息乱,原本堪称大义之举,初有恨心,我也没认真,毕竟大哥是内明之人,我相信他会像以往那样大义公心,终究会像莹玉一样去看待卫鞅,可是今日做法,大哥分明已经把卫鞅视为仇敌了,不但是私敌,还要扯成嬴氏公敌。

我只想跟你说一件事,老秦人旧规矩多,嬴氏公族旧规矩就更多了,春秋几百年,秦国越来越弱,一大半都是这些老规矩害的,不与仇家通婚,不用外邦人才,不学山东官制,不写山东文字,不染山东风习,等等等等,事事拧着来,自绝于天下,封闭在陇西关中打圈子,称霸西戎几年,就沾沾自喜,如今秦国变法,不破这些老规矩就难以成大事,就说这不与仇家通婚,秦国年年月月打仗,秦人又相互私斗,家家记仇,老秦人外仇内仇层层叠叠,山东女子一概不能娶,仇家的女子也不能娶,秦人便只有与本族通婚,自家嫁自家,如此下去,还有世事吗,还有秦人吗?再说了,谁是仇家总该能分得清吧,哦,卫鞅也成了嬴氏的仇家,天下人还不得笑掉大牙吗?老秦人再没良心,再没长眼,也没人会说卫鞅是秦人的仇家,如果嬴氏就因为卫鞅刑治了一个嬴氏的子孙,便说卫鞅是嬴氏的仇家,嬴氏还有是非之心吗?还有资格做统领秦国的公族吗?

大哥若有大局,就该抛弃一己恩怨,若没有大局,就不是秦国的良臣。

情爱,需要激情和勇气,而婚姻,就更需要权衡与深思——只有大婚,情爱才算完美——可是,当真正的情爱不能与婚嫁并存时,情爱反而会显得更加纯真美艳,甚至是惊世骇俗。你所面临的不是一场寻常的婚嫁,我不希望你用寻常士子处理婚嫁的寻常办法,你是在逃避,逃避你的本色。假如我们真的归隐山林,我就会失去你的灵魂,而只拥有你的生命与肉身,那样的事情我不会做。

我比你更懂你的心,你的内心涌动着有为之士的无尽激情,你的血液里奔流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你是天生的铁腕执政家,你的意志、你的灵魂、你的秉性、你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为法而生的,为了自己的治国信念,你可以去做牺牲,无怨无悔,你的品性、你的才华,注定了你更适合创造烈烈伟业,要你舍弃为政生涯而去谱写生生死死的情爱奇迹,是将栋梁化作柴火,纵然有一片光焰,也只是燃烧自己而已。你追求用法令创造国家秩序,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运用权力和改变天下的地位,你的生命价值就会失去最绚烂的光彩,一个生机勃勃的政坛巨子,就会消失陨落在平凡琐细的消磨中,而你生命中最坚实的根基已经化成了流沙,你的灵魂就不会有自主地沉沦,而我,也只会更加痛苦,我所深爱的那个强者,已经不复存在了,我所寄托在他身上的人生情怀,也化成了泡影,我们的田园生活,我们今日所能想象的诗情画意,甚至我们的爱,到头来也会化作索然无味的相互折磨,而这一切,都会因为我们今天的轻率与冲动消散净尽。

作为娘,你要维护每个儿女,既不想儿子女儿伤心,又不想任何人对儿女指指戳戳,你怕大哥伤心,所以不得不反对这场婚事,你怕莹玉伤心,又不得不给她留条有限制的生路,你怕我伤心,又不得不勉强赞同。我和大哥因国事生出隔膜,这场隔膜搅进这场婚事,使人人都不能从事情的原本面目说话,这便是根,从心里说,娘赞赏卫鞅,小妹喜欢卫鞅,大哥敬重卫鞅,作为我,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与卫鞅肝胆相照,生死相夫。假如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莹玉嫁给卫鞅,有难处吗?全部症结就在于大哥被卫鞅刑治,与卫鞅有了私仇,平心而论,卫鞅没有错,是大哥有过,不过,依据秦国新法,不能因为以人有私恨而问罪于任何臣民,大哥又不反对变法,我又能将他如何。大哥因公事生出私仇,又因为私仇反对莹玉婚嫁,看似不是牵扯到国法国事,其实一切根源都在于国事,大哥心思我清楚,他看准了卫鞅已经孤立于秦国氏族,绝不想叫卫鞅以婚姻形式与嬴氏结盟,他想让卫鞅彻底孤立于庙堂势力之外,而后,在我无法支持卫鞅时伺机除掉卫鞅。公室有法度,私事有公理,大哥的狠劲,娘比我更清楚。

莹玉嫁给卫鞅,自然对秦国变法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根本就在于你的女儿、我的妹妹,莹玉发誓要嫁给卫鞅,假如莹玉不愿意嫁,那我又能如何呢?莹玉之心,与我这个既是国君又是亲哥哥的心愿正好相合,那我为什么就不能赞同呢?其实娘要问的实际上是秦国朝野乃至天下议论将来要问的,儿对娘说心里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嬴渠梁身为秦国国君,不能因顾及天下人说法而舍大道,既然天下认定,只有通婚才是实实在在的结盟,而君臣通婚,更是君臣铁盟,那就让他们说去吧,给卫鞅的变法权力再加上公族的光环,何乐而不为呢?若是有人要说,我嬴渠梁将妹妹作为棋子,那么就让他们说去好了,所有拥戴变法的老秦人都是变法的棋子,包括我嬴渠梁,变法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是棋子吗?

大争之世,论才不论资。

不收复河西,不能说明秦国强大,不收复失地,不能说明变法成功。

世间事,在人,在志。

不能以秦国现在的形势来衡量日后咸阳城的规模大小。

《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二 中二病语录经典台词

当今天下,先生以为哪国君主最重信义——秦国秦公。举国托与卫鞅,秦公厚重雄略,远非一个信字所能包容啊——数年之后,秦国能否成为齐国威胁——齐国要称霸天下,为时尚远啊——先生教我,齐国如何才能更强——强国无二途,四个字,“力行变法”。局部革新,整肃吏治,还不能说是深彻变法。深彻变法,唯有效法秦国。申不害之变法崇尚术治,只能收一时功效,当然不足道。

变法强臣,天下难遇啊,膑,无执政能力,何敢误国啊?

秦国事情,终究得靠自己,不能寄希望于外邦。

申不害自创法家术派,急于证明自己是法家正派,而韩国实力又居山东六国最末,长期被欺压勒索,怨恨极深,一朝变法,韩国朝野士气大长,急于向天下展示实力,按常理,韩国应当隐秘练兵,而申不害偏偏反其道而行,其勃勃雄心不言自明。

图大事而有静气,难。

战场胜负,不全在战力。

齐国应该救韩。救韩的精要,不再争霸,而在维持天下均势,如今天下之只有强弱之分,还没有明显的霸兵崛起,对列国构成灭国威胁,这就是天下均势。若有一国实力骤然暴涨,此种均势就会马上打破,其余各国将面临灭顶之灾。若答应救韩,则绝不能立即发兵。齐国需要一个弱韩,而不是一个小霸,齐国答应就韩,汉军必然拼死抵抗,等韩魏两军两败俱伤之时,救韩大军出动,方能一战大胜。

变法以来的秦国定力之深,天下罕见。

国无明主,怎能不衰啊?

韩魏大战,韩国被消耗殆尽,变法势力退出韩国政治舞台。从此,韩国一蹶不振,申不害变法的惨烈失败,是战时变法浪潮最大的悲剧,它宣告了吏治变法的脆弱,也昭示了战时变法的巨大艰险。

马陵道之战是战国格局的分水岭,魏国霸权全面衰落,魏国称霸的时代宣告结束,秦国崛起的中期战国拉开了序幕。

民气为国之根本,民气正,则国强盛,民气颓,则国羸弱,今魏国大败,非我秦人之力,何当大酺也?河西之地未复,昭昭国耻未雪,我民却以他国之胜狂喜痛饮,诚秦人之羞,今我国人当惕厉自省,方可雪耻图强,庆贺他胜,徒灭心志也。

战场之道,不全在军力。民心民气,军心战力,君臣聚合,庙堂运筹,尽皆国力。财货丰厚,历来不是国力之魂。国力之魂,根基在庶民,魂魄在庙堂。

大争之世争于实力。

天下卑秦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一个经过深彻变法的西部大国终于浮出水面,成为山东列强如芒在背的强大国家。但秦国的风雨泥泞,并没有因为崛起而宣告结束,开创秦国新时代的两位巨人面临着另一种更艰巨而漫长的挑战。

这只法兽獬猘,为何只有一支角,其意便是独一无二,这个一,便是法,有法不依,执法徇情,便是法治的最大祸患。

省多数人钱财,断少数人财路,民众会不满?

禁劳民伤财之风,立清正廉洁之俗,不合民心吗?不合民情吗?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魏国未出三代,一朝败落。

秦国的路往前怎么走啊?——鞅先问君上,君上志向何在?——强国之志,未尝改变——国强之后,君上何志?——秦国可否一统天下?——可与不可不重要,想与不想,才是关键!——你这一句想与不想便是意味着大艰大险啊——天下纷扰割治五百年,一统大业自是千难万险,而且绝非一代所能完成,商灭夏,历时两代,周灭商,历时三代,仅仅秦国由弱变强,就用了二十多年,若要东出,与六国争天下,一统天下于秦,鞅不能测算,何年何月才能成此伟业,可是有一点测算,以天下时势,秦统一天下当比周灭商更难,至少要经过几代人反复较量——商君所言是吞吐八荒之志啊——君上正当其志——说说,未来如何——坚守法治,代有明君——难呐,何其难啊——天下伟业,无不艰难——坚守法治,虽难,毕竟有法,代有明君,可是比登天还难啊——随波逐流,听其自然,当然是代有明君比登天还难,可是,若将坚守法治当作长期国策,代有明君,不难——果能如此,商君真是开千古先河啊——君上试想,事事有法可依,人人依法办事,朝野便会自行运转,就算出了一两代平庸君王,只要秦国法度不改,国家照样不会变形、糜烂,除非有大奸大恶之权臣加之昏聩无度之君王同时现世,蓄意坏法,秦国不会崩溃,而这期间,若有一代雄主崛起,加之秦国强大国力支持,其完成统一大业,便指日可待,此所谓,以法治成明君,以法治防昏君——商君远谋,定秦国百年大计,扫嬴渠梁毕生疑云。

两木互撑,便是绝顶,再抽就脱架了。

《过秦有思》:秦庶过秦郡县多矣,每思秦法,辄怀感慨。秦国新法,开天下依法治国之先河,历经艰难,根基初固。为其如此,秦公、商君之后,治秦大是不易,何也?秦国变法虽成,然则国有三虚,不可不思。一曰,法治根基未坚。二曰,复辟根基未除。三曰,财力不足以养战。后来者治秦,首在固法强本,次在除恶务尽,三在垦发穷固,富国生财。由此三纲秦国可立于不败。方可放手与山东六国周旋。若一味固守秦法,而不知有的放矢,法治或可延续,然秦国未必大出于天下也,愿后来者慎之。

变法者,利害重新分割也。种种利害恩仇,至少两代以上方能化解。如今第一代失利者其身未死,仇恨犹在,所以,复辟旧制的势力尚未根除——根除复辟,又当如何——大势定长策,实事出方略。时事未至,嬴驷不敢妄言。

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是矣。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阴符经》鬼谷子待机而动

学不养才,子安得大道也。

历来变法,发轫在朝,根基在野。

也许是长期以旁观者之心思虑,便对秦法逐条做了诸多揣摩,也便有了一些是众人所没有的想法。我思秦法,是以当年的国情而定,如今国情大大改变,一些细微处便显得不够周严。徭役上道,十日为期,失期皆斩,当年立此法时,秦国有四十三县,地方不过数百里,十日之内,自然可以抵达任何地方。如今国土已大大扩充,十日为期,但逢风雪交加、道路泥泞,延误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再说,商于郡法官一案,为使庶民知法守法,商君变法之首例,便是设立了国、郡、县三级法官,专门回答纠正庶民对律法的疑难之问,这真是千古行法之大举,对法官失职之处罚,更是千古独创,法官忘记哪一条便以那一条处罚他,绝、妙。但是,也有不够周严处,那便是涉及男女人伦之法条,法官一旦忘记,以其人之忘,还治其人之身,确实很难做到。

现在不能修法。立法执法,庞杂博大,尽善尽美,难。太子要清楚,此秦法并非盛世之法,而是战时法治,战时法治要害有二。其一、从重处罚,从丰奖励;其二,律法务求稳定,至少延续三代以上不能动议修法,方能形成强固的法治根基,有朝一日,秦国一统天下而成太平盛世缺漏可补,秦法才可修。

选好入口,顽石可破。

栋梁拆:万千材木,结成殿堂,交织盘结,必有栋梁,抽取栋梁,而殿堂依旧,不觉神奇吗?--借力抽拆

两韧(甘龙、鞅)一面(铁腕护法),将计就计。

就势成势,栋梁拆是不得已而为之,于公于私,栋梁必拆啊——于公如何?——商鞅变法,重刑重赏,移风易俗,什伍连坐,郡县重划,凡此等等,激发了老秦人,也撕裂了老秦人,秦国的新世族、老世族,新国人、老国人,也会因为变法而形成几个大群,暗暗在较劲对立,新老国人拥戴变法,这固然好,可新老世族家家都有刑杀血仇,这绝然不能忽视,世族是什么,是老秦人的骑士,是秦人的精华,是我秦国的战车大轴,新老世族有怨恨,秦国迟早得生乱,可是新老世族的怨愤只集结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商鞅。这不公平,但是不能改变,杀了商鞅,新老世族可以转而拥戴新法,不杀商鞅,仇恨之心将永远不能熄灭,复辟之暗火,时时可能死灰复燃,也就是说,秦国不能没有新法,不能没有世族,但是,秦国可以没有已经完成变法使命的商鞅,这,就是大局,这,就是大公!

栋梁将拆,各取所图,一时谁也左右不了。

心坚就可,心动就不可。

他们越是头羊,越是将来的替罪羊。

只要能够看清结局,对策一目了然。

心志不同,对大势的判断也不同。

一个国君,他可以有失于忠厚仁慈,不能有失于误国乱法,只要他坚持秦法,铲除复辟,打好秦国的坚实根基,那就是大德大节。

天下无一心,七国无独强,未来之势未见分晓,冒然灭国,定会招致灾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327.html

更多阅读

《大秦帝国》之可笑,商鞅之必死 大秦帝国商鞅经典台词

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情节令人目瞪口呆:秦国老太后为保护商鞅今后的安全,遗命杀亲生儿子公子虔;老君秦孝公为保护商鞅的性命,要逼死其兄公子虔(公子虔装死才得以逃命)。为保险起见,秦孝公还秘密建立商南新军,准

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和历史相符吗

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张炯历史小说的新崛起,是近三十年我国文学的一个突出现象。它反映了新时期历史反思意识的加强和深化,也标志着我国文学创作题材更加丰富的的开拓。像姚雪垠的《李自成》系列,凌力的《少年天子》系列,吴因易

经典动画故事儿童剧《新猫和老鼠》 经典寓言故事动画片

《新猫和老鼠》剧情介绍剧目介绍:此剧讲述的是,从前有座快乐城,城里有条芝麻街,街上有座七彩屋,屋里住着一只大脸猫吉姆,他还有一个邻居小老鼠杰力克。吉姆和杰力克常常因为小事打的不可开交,因此被大街上的流浪猫铁三角三兄弟联合赶出了

《大秦帝国》嬴渠梁与玄奇爱情 嬴渠梁的妻子

前段时间看了《大秦帝国》,一直想写一篇评论,评论《大秦帝国》里面嬴渠梁和玄奇、商鞅和白雪的两场凄美爱情,可叹自己的评论不能给人以新颖的“附加值”,我所悟到的,别人肯定早已烂熟于心,使人读了以后觉得乏然无味,故一直不敢妄加评论,时至

电视剧《大秦帝国》主题曲歌词 大秦帝国之裂变主题曲

《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主题曲《大风起兮云飞扬》曲:赵季平词:孙皓晖、 邓康延泾水清,渭水黄是谁泛舟五湖上挽起女儿一抹霞挽不住西山坠斜阳天苍苍,地茫茫是谁暗夜唱秦腔花旦跟着老生走一半妩媚一半悲凉狼烟边关起男儿上马披

声明:《《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二 中二病语录经典台词》为网友美好的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