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之后,似乎对教学目标的设置都有这样的一些困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和烦恼,比如:
1.目标设置太宽泛、笼统,有的每节课的目标实际上属于整个单元的目标,从而这一课的目标就缺失,或者错位。
2.有时候这一堂课的前期目标和学生后期行为不一致,没有起到目标所应达到的引领作用,形同虚设。
3.教学目标里套话太多,学生根本无法在短短一堂课上达到所提目标。可见措辞的选择很重要,要符合实际。比如“掌握”还是“运用”的选择。
4.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脱节。
5.由于学生学习经历不同而造成的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出现了了两极分化。我们设置目标往往注重中间水平的学生,这样学困生依然达不到要求,学优生则感到没有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等等。
今天,虽然经受着30多度的高温的炙烤,但当我静下心来观看完远程研修培训视频一,听取鲁老师和张老师关于如何设置目标的讲座之后,宛如迎面吹来的阵阵凉风,顿时凉爽无比。不仅如此,由于在讲座里两位老师给予了许多指导型建议,使得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
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学会了关于设置课堂目标的合理表达方法ABCD 法:A audience, Bbehavior C condition , D degree。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比较客观的表达每节课所有达到的目标,比较实在。
其次,两位老师还提到了活动课目标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1)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目标不明确。
2) 活动目标和课时目标相脱节,缺乏核心指向。
3)活动目标设置过于模式化,缺乏联系实际的具体。
4) 目标设置受教材影响,不符合学情。
在这一问题上我深有同感,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运用一些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有时候总感觉课堂上很热闹,上完课却感觉很失落,学生通过活动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不是十分清楚。
今年六月份在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有机会听了文秋芳教授做的一次报告,在报告里她提到一个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个活动是学生分组练习英语。在一个小组里有的同学专门负责记录,有的专门负责提问,有的专门负责去老师那里领取活动任务。课堂上看似很热闹,最后有的小组的负责领取任务的同学还被评为跑的最快的标兵称号。可是他除了在课堂上跑得快,领取任务及时之外,他自己在这一课上又学到了什么呢?这个称号和他的学习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可见这一课堂目标的设置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就象视频里鲁老师和张老师提到的那样: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目标不明确。
针对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接下来,两位老师提到了许多关于设置目标的的建议及对策,现列举几点: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目标的设置更要针对之分层设置。
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运用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元认知策略,通过对学生进行元认知方面的培训,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监控和检测,对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3)研究把握教材的系统性,有助于定位合理教学目标。俯视教材对知识体系的统筹作用,有助于承前启后,使得目标的设置更加合理。
4)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依据实际,不搞平均主义。在这一点上我想到了看过的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他曾经主动接受一个几乎全是学困生的班级,目的就是为了研究他们的心态和学习障碍,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同为学困生,对策和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李老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联合数学和英语老师分层设置目标,布置水平和要求不一样的作业,每位老师出不同水平的三份试卷进行检测,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完成目标,挑战自己,取得进步。
5)目标的实现应有可选择性,降低难度,维护学生的兴趣。同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本身就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三个维度不一定并驾齐驱,依据内容有所侧重和突出,对目标的把握和学情的了解可以对教材进行取舍。一堂课的时间和容量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应大胆取舍,应有所侧重和突出。
7)可以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但应有联系。可以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任务要求学生去逐个突破,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容忽视,否则就成为一盘散沙,到最后学生也不知道究竟掌握了什么。
最后,在讲座里,两位老师还提出了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几点因素:
1)教材的系统性。
2)知识呈现的层次。
3)学习者水平的背景和认知能力。
4)课内目标和课外目标相结合。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对目标的设置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于怎样设置合理的目标也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于今后的英语教学有了指导依据,因此我非常珍惜和感激这一培训活动。相信各位老师对于目标的设置都有自己的见解,欢迎您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