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夏朝到清朝共有多少皇帝? 中国清朝皇帝

当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国,而政体绝大多数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没有多少实权。曾做个小统计,目前尚存的王国共有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国病逝,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皇帝的后人?开国、治国、亡国,朝代之兴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开。君王已成了历史名词,中国再不会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让后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国历史,就必须从「皇帝学」入手。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约两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两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满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颜承麟,从登基到驾崩仅有半天时间。很多皇帝登基时未满周岁,还在吃奶,下面是这些皇帝登上皇位时的年龄统计。

五代十国的楚武穆王马殷,75岁才登基,堪称大器晚成。

武则天66岁才登基;

吴三桂66岁自封周前帝;

三国刘备60岁才登极;

汉高祖刘邦54岁称帝;

袁世凯52岁自封中华帝。

从统计数字看,51岁到60岁称帝者有25位;

41岁到50岁称帝者有45位;

31岁到40岁称帝者有63位;

21岁到30岁称帝者有73位;

11岁到20岁称帝者有93位;

5岁到10岁称帝者有33位,

五岁以下称帝者有11位。30岁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计210位。

康熙七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岁驾崩;

宋仁宗八岁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岁殁;

明神宗九岁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岁卒;

秦始皇13岁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岁死;汉武帝15岁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岁卒。

他们做了一辈子皇帝,整部历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储君一登基便被杀,想长命点还是不要当没有权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钟人头落地。每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血洗宫廷。到底有几位皇帝能善终?

北宋版《百家姓》511个姓中,开头「赵钱孙李」,乃因为宋朝皇帝姓赵,若明版就一定以朱开头。

中国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除了外族(拓跋后来也改姓元),总共24个姓。

其中

刘(汉、蜀汉、前**朝宋、南汉、北汉)52位;

李(成汉、唐、西凉、后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后梁、明)26位;

赵(宋)18位;

萧(梁、西梁)17位;

***)16位;

高(北燕、北齐、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闽)10位;

石(后赵、后晋)9位;

陈(陈)8位;

杨(隋、五代十国·吴)7位;

张(前凉)7位;马(五代楚)6位;

曹(三国魏)5位;钱(吴越)5位;

孙(三国吴)4位;

冯(北燕)2位;

孟(后蜀)2位;

段(西燕、北凉)2位;

赢(秦)2位;

柴(后周)2位。

外族皇帝计有:

孛儿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后燕、西燕)16位;

耶律氏(辽)15位;

爱新觉罗氏(清)12位;

元(北魏、东魏、西魏)11位;

完颜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凉)4位;

秃发氏(南凉)3位;

赫连氏(大夏)3位;

姚(后秦)3位;

吕(后凉)3位等。

中国小皇上(12岁以下登基):



西汉

汉昭帝 刘弗陵(8岁登基,21岁死)

汉平帝 刘刊(9岁登基,14岁死)

孺子婴 刘婴(2岁登基,21岁死)

东汉

汉和帝 刘肇(10岁登基,27岁死)

汉殇帝 刘隆(100日登基,1岁死)

汉顺帝 刘保(11岁登基,30岁死)

汉冲帝 刘炳(2岁登基,3岁死)

汉质帝 刘缵(8岁登基,9岁死)

汉灵帝 刘宏(12岁登基,34岁死)

汉献帝 刘协(9岁登基,54岁死)

三国



魏齐王 曹芳(8岁登基,45岁死)



吴废帝 孙亮(12岁登基,20岁死)



东晋

晋成帝 司马衍(8岁登基,25岁死)

晋穆帝 司马聃(2岁登基,21岁死)

晋孝武帝 司马曜(11岁登基,35岁死)

南北朝

南朝



宋后废帝 刘子业(12岁登基,13岁死)

宋顺帝 刘准(11岁登基,14岁死)

北朝

北魏

北魏孝文帝 元宏(5岁登基,33岁死)

北魏孝明帝 元翊(6岁登基,19岁死)

北魏幼主 元钊(3岁登基,3岁死)

东魏

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11岁登基,28岁死)

北齐

北齐后主 高纬(8岁登基,21岁死)

北齐幼主 高恒(8岁登基,8岁死)

北周

周静帝 宇文衍(7岁登基,9岁死)

五代十国

后周

周恭帝 柴宗训(7岁登基,16岁死)



北宋

宋哲宗 赵煦(10岁登基,25岁死)

南宋

宋恭帝 赵(4岁登基,5岁死)

宋端宗(7岁登基,10岁死)

宋幼主(7岁登基,8岁死)



辽圣宗(12岁登基,61岁死)

西夏

夏毅宗(2岁登基,21岁死)

夏惠宗(8岁登基,27岁死)

夏崇宗(4岁登基,58岁死)



天顺帝(9岁登基)

元宁宗(7岁登基,7岁死)



明英宗(9岁登基,39岁死)

明神宗(10岁登基,58岁死)



清世祖(6岁登基,24岁死)

清圣祖(8岁登基,69岁死)

清穆宗(6岁登基,19岁死)

清德宗(4岁登基,38岁死)

清恭宗(3岁登基,?死)

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前理、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附:中国历史的女皇帝一栏表

公元528年 北魏殇帝(元姑娘①) 年号:武秦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53年 文佳皇帝(陈硕真) 年号:无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90—705年 大周圣神皇帝(武曌、武则天)

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

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

大足、长安、神龙 在位16年

公元1164—1178年 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②) 年号崇福

在位14年

注:①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杀死,国不可一日无君,

胡太后遂从后宫抱来一个女婴,假称是孝明帝之子,让女婴做

皇帝,改元“武秦”,不久胡太后为了避免被众人知晓此事,

于是杀死该名女婴,另立元晖之子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

因此该名女婴在胡太后的操纵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

历史上连她的名字都没留下,一般可称“元姑娘”,胡太后之

后匆匆给女婴加上谥号殇帝(一般正史不可见),所以北魏元

姑娘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②耶律普速完:西辽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

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耶律普速完称制;公元1164年,

耶律普速完正式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后由于公爹萧

斡里刺和驸马萧朵鲁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号称皇帝,称承天

皇帝,不到几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杀,耶律直鲁古即

位。耶律直鲁古谥号“承天太后”,她也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位女

皇帝。

朝代 起止年代 创建人 都城

夏朝 前21世纪-前16世纪 启 姓姒 阳城

商朝 前16世纪-前11世纪 汤 姓子 亳→殷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武王 姓姬 镐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周平王 姓姬 洛邑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嬴政 咸阳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 刘邦 长安

新 8年-23年 王莽 长安

东汉 25年-220年 刘秀 洛阳

三国 魏 220年-265年

蜀 221年-263年

吴 229年-280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西晋 265年-316年 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年-420年 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年-439年

南朝 宋 420年-479年

齐 479年-502年

梁 502年-557年

陈 557年-589年 刘裕

肖道成

肖衍

陈霸先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东魏 534年-550年

西魏 535年-557年

北齐 550年-577年

北周 557年-581年 拓跋·珪

高欢立

宇文·泰立

高洋

宇文·觉 平城→洛阳



长安



隋朝 581年-618年 杨坚 长安 大兴

唐朝 618年-907年 李渊 长安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长安

北宋 960年-1127年 赵匡胤 开封

南宋 1127年-1279年 赵构 临安

辽朝 916年-1125年 耶律·阿宝机

西夏 1038年-1227年 李元昊 上京

金朝 1115年-1234年 完颜·阿骨打 兴庆

元朝 1271年-1368年 孛儿只斤·忽必烈 中都

明朝 1368年-1644年 朱元璋 大都

清朝 1644年-1911年 爱新觉罗·福临 南京→北京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孙中山 南京(曾北京)

我国历代纪元表

五帝 约前2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黄帝(前2708-前2597) 前2697-前2597在位

颛顼 前2513-2435在位

帝喾



舜 建虞朝

夏朝 前2070-前1551

共有16代帝王

商朝 前1551-前1046

共有30代帝王 前期 前1551-前1450 中期 前1450-前1300 后期 前1300-前1046

周朝 前1046-前256

西周 前1046-前771 共有12代帝王

东周 前770-前256 共有25代帝王

另:前770-前476 又可称为春秋 前475-221 又可称战国

秦朝 前221-前207 共有2代皇帝

汉朝 前206-公元220

西汉 前206-公元24 共有15代皇帝,其中有一个女皇帝

东汉 25-220 共有12代皇帝

三国 220-265

魏 220-265 共有5代皇帝 蜀 221-263 共有2代皇帝 吴 222-280 共有4代皇帝

晋朝 265-420

西晋 265-316 共有4代皇帝

东晋 317-420 共有11代皇帝

南北朝 420-589

南朝 宋 420-479 共有8代皇帝 齐 479-502 共有7代皇帝 梁 502-557 共有4代皇帝 陈 557-589 共有5代皇帝

北朝 北魏 386-534 共有14代皇帝 东魏 534-550 共有1代皇帝 北齐 550-577 共有6代皇帝 西魏 535-556 共有3代皇帝 北周 557-581 共有5代皇帝

隋朝 581-618 共有3代皇帝

唐朝 618-907 共有23代皇帝,其中有一个女皇帝,并有国号为周

五代 907-960

后梁 907-923 共有2代皇帝 后唐 923-936 共有4代皇帝 后晋 936-947 共有2代皇帝 后汉 947-950 共有2代皇帝 后周 951-960 共有3代皇帝

宋朝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共有9代皇帝

南宋 1127-1279 共有9代皇帝

元朝 1271-1368 共有11代皇帝

明朝 1368-1644 共有17代皇帝

清朝 1644-1911 共有11代皇帝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3 商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中国自夏朝到清朝共有多少皇帝? 中国清朝皇帝

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生卒年不详。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朝的奠定者。在位8年,因操劳过度而死,据说活到100岁。葬于会稽山。

禹,鲧的儿子,夏后氏部落长,据传为颛顼曾孙,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后,舜命令禹继续治理洪水。禹聪明勤劳,待人和蔼,讲信用,又能以身作则。他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经过实地调查,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

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

大禹亲自率领20多万治水群众,浩浩荡荡地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艰苦卓绝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历时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在这13年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夏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绩,使他大得民心,被推选为炎黄部落的继承人。舜死后,他接替了舜的职位。

关于禹的接替舜为领袖,另有一种说法是认为鲧禹父子俩治水的方法相同,都用填的办法;治水之功也是父子并称的;鲧禹同列神位,三代并祀。在治水上,两人并无贤愚之别、功过之分。鲧怕以被杀,禹所以被推举为领袖,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唐虞之际,父系氏族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在当时的历史阶段中,尧舜是保守势力的代表,鲧是新兴势力的代表。鲧的所作所为都在破坏着氏族社会古老的习俗和制度,尤其他以暴力威胁着“禅让”这一氏族议事会的民主制,试图取而代之,终致激怒了尧,由尧授权舜处死了鲧。

禹吸取了父亲被杀的惨痛教训,变得聪明而狡黠,他“执心谦冲,不自盈大”,毕恭毕敬,唯舜之命是从,终于赢得了舜的信任,舜便将职位禅让给了他。

禹担任领袖之后,仍是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埋头实干,他注意农时,致力于沟洫之利,他的政治势力也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禹居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县)。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说明我国在这时已出现了早期的国家。传说为了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矿石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成为日后国家政权的象征。

禹到晚年,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挑选了皋陶作为他的继承人,不幸皋陶矢折,又由皋陶子伯益当选。

禹担任领袖的第八年,曾召集各部落首领到苗山(今浙江省绍兴县内)集会。大家如期到会,还向禹呈献了各自的贡物。禹命令手下人将贡物计点清楚。由此,后人便将苗山改称为会稽山。这次集会,只有南方部落首领之一的防风氏部落(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迟到。禹大怒,加上防风氏一贯自恃强悍,侵扰别人,就将他拿下,列数他的罪状后处死。

大会结束后,禹由于操劳过度而病倒,但仍带病处理事务。这一年8月,病死于会稽山。臣下依照他一贯节俭的作风,只用衣衿3领,薄棺3村,将他安葬在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

人们还修建了大禹的陵墓夏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少康

少康,又名杜康。生卒年不详。相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病死,葬于阳夏。

少康,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少康从小就很聪明,他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日后要报仇雪耻,复兴夏朝。从此,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平时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作战的本领,并且时时警觉,防止寒浞来杀害他。不久,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兵来搜捕少康,少康逃奔到名为有虞氏的部落(今河南省虞城东)。有虞氏首领虞思让他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理财的本领,并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使少康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民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

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省旧德平县),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

少康先派儿子季杼攻灭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戈意,以削弱敌方力量。又派将军女艾去侦察了浇的虚实。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纶出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旧都,诛杀寒浞,夺回了王位,建都阳夏。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

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于越(今浙江省绍兴县),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这就是越国的启端。

21年后,少康病死,葬于阳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1828.html

更多阅读

汽车座套订做多少钱? 汽车座套订做

汽车座套订做多少钱?——简介汽车座套订做多少钱?汽车座套订做要考虑到很多的问题才能确定价格,做为一个需要装饰汽车内部空间的车主,必须的内饰用品中,汽车专用座套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为您介绍一下汽车座套订做多少钱。汽车座套

注册商标要多少钱? 商标注册程序及费用

注册商标要多少钱?——简介注册商标要多少钱?说真的这个问题大部分人不会告诉你准确答案,但是我告诉你商标注册官方费用是800元,当你拿起营业执照准备去办理的时候你就要准备800元办理,提交到国家的费用就是800元。这也是商标总局商标法

大清太医外科医生穿越到清朝 大清太医

基本资料大清太医(外科医生穿越到清朝)作者: 舍得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 28.0装帧:ISAN:内容简介临床外科医生何宇轩,在清东陵抢救病人的时候,神奇地穿越到了三百多年前的“康熙盛世”。何宇轩成了旗人富察*硕海,凭借高超

声明:《中国自夏朝到清朝共有多少皇帝? 中国清朝皇帝》为网友像风一样的女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