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聪颖:歌词中的数学文化

摘要:数学在很多人眼中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但也有很多人热爱数学。事实上,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数学,因为数学也有其美的一面。只不过多数不喜欢数学的人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笔者将带领读者走进歌词与数学共同筑造的奇妙世界,用自己那双眼睛发现数学的奥妙之处。

关键词:歌词;数学文化;艺术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早已从一门计数的学问变成一门形式符号体系的学问。符号的使用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而音乐则是研究现实世界音响形式及对其控制的艺术。它同样使用符号体系,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艺术。数学给人的印象是单调、枯燥、冷漠,而音乐则是丰富、有趣,充溢着感情及幻想。表面看,音乐与数学是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过:“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爱因斯坦也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数学是以数字为基本符号的排列组合,它是对事物在量上的抽象,并通过种种公式,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而音乐是以音符为基本符号加以排列组合,它是对自然音响的抽象,并通过联系着这些符号的文法对它们进行组织安排,概括我们主观世界的各种活动罢了,正是在抽象这一点上将音乐与数学连结在一起,它们都是通过有限去反映和把握无限。

这一次,笔者主要在歌词中进行了一次数学之旅。

1 有数字但与数学无关的歌——白头吟

一曲当年 你折柳 浮桥边

两地相思 凤求凰 饮花前

三剪桃花 笑春风 映人面

楼聪颖:歌词中的数学文化

四时不见 五更深 滴漏断

六月风过 脉脉却轻寒

八行谁书 长相思 勿相见

九重远山 十里亭 月不满

本人很喜欢HITA的《白头吟》,所以就先从它开始吧。已经节选了部分歌词,从歌词中,不难看出,一到十这十个数都嵌入其中。

尽管如此,这首歌与数学不沾边,一到十的镶嵌给歌词增添了几分欣喜,几分愉悦,几分无奈,几分悲伤。

2 含有数学名词且吐露学生心声的歌——数学的供养

先让我们来看《数学的供养》的歌词,巴蜀中学一位学生作的歌词:

把你捧在手上,对着你迷惘,写下N个次方,我为你痴狂,不求荡气回肠,只求算一场,算到最后受了伤,结果那么长。

我用了N天N夜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函数的增长,请赐予我无限化简计算的力量,让我不用对圆锥曲线,久久地观想。

把你放在空间,牵起了红线,默默构建平面,描绘你的脸,鼻唇垂直相间,焦点是眉眼,累了枕一堆概念,在梦里分辨。

我用了N天N夜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函数的增长,请赐予我无限化简计算的力量,让我不用对圆锥曲线,久久地观想。

我用了N天N夜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放开几何的阻挡,题海中飘荡着你那抽象的摸样,一回头发现早已踏过了稿纸万丈。

个人觉得这首歌首先写出了学生对数学的迷惘,然后开始期盼学好数学,在一词一句之间流露出数学的美和数学的魅力,很好地把数学的特点展现出来。

巴蜀中学教务办主任认为《数学的供养》的歌词对数学逻辑思维和计算两个主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数学的美和魅力进行了展示,表达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渴望与追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对数学的爱,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把学习数学的枯燥乏味,变成了一种对数学的期盼和供养。

3 承载着数学知识文献的歌——爱在西元前

想必大家都喜欢听周杰伦的歌吧,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爱在西元前》的部分歌词吧。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考古学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在美索不达米亚挖掘出大约50万块刻有楔形文字、跨越巴比伦历史的许多时期的泥书板。其中有近400块被鉴定为载有数字表和一批数学问题的纯数学书板,现在关于巴比伦的数学知识(算术、代数、几何)就源于分析这些原始文献。这些纯数学书板上留着的就是风化千年的誓言。

4 用数学知识表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歌——悲伤的双曲线

如果我是双曲线,你就是那渐近线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你就是那坐标轴虽然我们有缘,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然而我们又无缘,慢慢长路无交点为何看不见,等式成立要条件难到正如书上说的,无限接近不能达到为何看不见,明月也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千里共婵娟

先引一段歌词,这首歌的歌词里使用了诸如双曲线、渐近线、反比例函数、坐标轴、平面、等式、交点等许多数学名词。作词者对数学的喜爱,便显现出来。这是一首抒情歌,旋律优美,它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来表明两个人的所处的情况,同时也表明了人生的无奈,正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六弦琴衬托出淡淡的忧伤,把双曲线与渐近线无法相交的数学事实映射到了相爱之人无法结合的主题上。双曲线与渐近线之间能有无限趋近的现实,但是这样的圆满在有限的情况下是达不到的。就好比两个相爱的情侣之间应该保留一点个人的空间,如果真的有了“交点”乃至“重合”,是不是久了又开始会向往渐行渐远呢?实际上,就像一个严格增函数和一个严格减函数图像在相交后不可能再相交。

5 与数学历史有关的歌——哥德巴赫猜

歌德巴赫,沉思眉头紧锁,两个素数的和,一个假设,一七四二

数学方程传说,机关算尽怎么,难以突破,简单复杂

两个人的几何,推了又敲能有,什么结果

简单的谜,古今乐此不疲

算术大师的困惑,句句承诺,订下铁锁,信誓旦旦却又双双未果

哥德巴赫猜,猜不破情谜未来

哥德巴赫猜,三十六计走为上

哥德巴赫猜,脑袋半火一半海

哥德巴赫猜,他猜到头发已发白,多少,一加一的爱

哥德巴赫猜,有点无奈,算了,没结果也好,传说中真实的味道

后弦的《哥德巴赫猜》讲述了爱情与哥德巴赫猜想这个难题一样是需要用心探索的道理。很多人做哥德巴赫猜想因为困难重重中途放弃,正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哥德巴赫猜想吧。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两个大胆的猜想:一、任何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的和;二、任何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质数的和。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很显然,第二个猜想是第一个猜想的推论。所以,只要证明两个猜想中的一个就可以了。

同年的6月30日,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表示他深信哥德巴赫的这两个猜想都是正确的定理,只不过欧拉当时还无法给出证明。欧拉是当时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信心,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数学界。自那以后,许多数学家都跃跃欲试,甚至医生都致力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直到19世纪末,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没有任何进展。可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远远超过了人民的想象。因此,有的数学家把哥德巴赫猜想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1966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功克了“1+2”,即:“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和,而这两个数的一个就是奇质数,另一个则是两个奇质数的积。”这个定理被世界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的贡献使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仅有一步之遥。但为了实现这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所以说《哥德巴赫猜》这首流行歌曲也表露了历代数学家探索证明过程中经历的艰辛而无果的无奈。

《哥德巴赫猜》和《悲伤的双曲线》蕴涵了数学概念的深刻意义以及数学工作者的辛苦。另一些歌曲如《白头吟》等用到了一些数学名词,歌曲的内容与数学不怎么相关,只是用到数学名词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深刻的数学思想,尽管如此,这也体现了作词者能利用数学概念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表述,然后融汇在歌曲之中。像《爱在西元前》、《数学的供养》这些带有数学元素的歌曲题材新颖,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

数学文化与歌词的相互交融让我又一次发现了数学的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248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

原文地址:乌达木的原唱:梦中的额吉作者:小杰最近在看达人秀,看了乌达木的那段后,总觉得声音有点耳熟,上网查了查,晕...不论网上还是贴吧里,一片乌烟瘴气,谩骂声,争吵,一个个刺眼的标题令人心烦!其实,一直不相信他是假唱,先不说他只是个孩子,唱这首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 我的母亲 胡适

何去何从:残局中的“过河卒”2012-05-24 14:00 作者:李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胡适北大自由主义摘要:内战将中国知识分子迅速推向两极化,不归于杨,则归于墨。两条道路,两种前途,摆在所有人面前,中间再没有回旋和中立的余地。北大校长“天晴

心路独舞:周末看花:困境中的阳光

佳文共赏:心路独舞:周末看花:困境中的阳光2013年06月08日 07:38晨雾 / 转帖最近发生的《那些到美国后彻底颠覆了的概念》一文的再次被剽窃盗版,重新勾起了我对这篇文章的全部苦涩,在我艰难的维权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了新浪这个叫“晨雾”

转载 《秦时明月》--动漫中的传统文化 历史齐文化ppt转载

收藏原文地址:《秦时明月》--动漫中的传统文化作者:未消失的传统文化--古风在近来的十几年里,随着美国和日本技术的成熟,这两个国家在动漫界一崛而起,美国的先是以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物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再而以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白雪

声明:《楼聪颖:歌词中的数学文化》为网友屌丝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