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课堂》的审题最容易进入以下误区:①仅理解“课堂”就是在教室里所举行的教学活动,未能理解它还泛指在各种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因而文章会缺少思想深度、新颖度。②忽视文题中副词“也”和判断动词“是”的作用:它强调的是传统和常规课堂以外的“课堂”,“也”渗入了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取向,是对传统课堂、常规课堂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因而文章写不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创新特色的新型“课堂”。③无视“这”的指代作用:可以是一次登山,一次游泳,一次滑雪,一次郊游,一次参观,一次访问;还可以是师长、同学对自己的一次赞扬或批评。④看不出可以把文题看成反问句后,便可得出侧重对某种课堂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对之提出否定的看法和结论的新思路、新写法。
●题目分析
审查本题目,应该抓住两个词语“这”和“课堂”。“这”为一近指代词,或指一物,或指一事,或指一场面,内容或对象应该是具体的,而不应该是空泛的甚至虚幻的。所谓“课堂”,顾名思义,它是进行各种教学或学习活动的场所。而根据题目中的“也”字判断得知,这里的“课堂”不是指进行教学或学习的教室,但它又要具备教学或学习的特点。在这种“课堂”上学到的可能是文化知识,也可能是人生哲理;可能是对生活的体验,也可能是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可能是一种理解,也可能是一种启迪。总之,在这种课堂上,你要有所收获。
●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分析,要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选材视角要准确。
第一,要从平时的教室课堂学习跳出来,到生活中社会上去选择使自己受到教育的人或事来写。第二,所选事件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应是这一件事的直接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应是道听途说而来的材料,否则就背离了文章的命题意图。在这次作文中,选材如果仍然是写教室课堂,或是写一节英语课,或是写一节班会;或是写一节开放性的体育课,抑或是写虚拟的梦境等,这样的文章,很显然都偏离了题意,不符合要求。
正确的审题思路是:选取一个不同寻常的“教育活动”,注重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重抒发自己的思想感受,谈论受到的教育和启迪。
他山之石(例文转自网络)
这也是课堂
温州一考生
天阴沉沉的;雨,一个劲地下。我打着心爱的小花伞走在雨中。猛然间,觉得伞下有些拥挤。侧头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带稚气的小姑娘,正透过她那被雨水打湿的长发朝我嘻嘻地笑:“小姐姐,我能和你一起走吗?”
“嗯,好吧。”我嘴上答应,可心里想:哼,真是的,跟我挤一把伞,伞这么小,怎么能装下两个人。我极不情愿地同陌生的小姑娘走了一段路。“哎呀,书包湿了!”我惊叫起来,很不高兴地瞥了小姑娘一眼。她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瞬间低下了头。
我们沉默了,心里各有所思。“哎哟!”我惊叫着,脚下绊了石头,幸好双手先着地,才不至于摔伤,可是溅了一脸的泥点,我急忙用手去擦。“唉,真是的,弄成这个样子!”我气得直跺脚。
“小姐姐,给你。”一包崭新的印着小白兔的纸巾递到我眼前,“把脸擦一擦吧。”小女孩清秀的面庞上露出诚恳。“不,这是你的,还是整包新的呢,我不能用。”我把纸巾又塞回她的手里。“没关系的,老师说过,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周围的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你的关心,需要人人献出爱心……”
“周围的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你的关心,需要人人献出爱心……”这句话使我想起了五年前的往事——那也是一个灰蒙蒙的雨天。由于考试考砸了,我的心如同那天的天气一样,也灰蒙蒙的,没一点亮色。我慢慢地走在雨中,任雨丝飘落在脸上、身上。突然一把伞撑在了我的头顶上。抬头一看,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大姐姐笑眯眯地看着我:“干吗不开心,春雨贵如油,应该高兴才是呀!”听到这话我哭了,我顿时把这位陌生的大姐姐当成了知心朋友:“我没有考出好成绩,一定是我笨!大姐姐,你说是吗?”
“不,你千万别这样想。每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都会遭受挫折,但只要努力,只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一切都会改变的。”
我抬头看那大姐姐,她还是笑眯眯的。“大姐姐,你真好,对不认识的人还这么……”
大姐姐把雨伞塞给我:“记住,在你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你的关怀。”
眼前的这个小姑娘使我心中已渐渐模糊的那个大姐姐的形象得以重现,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雨天的花伞下,令人难忘的课堂。
【阅读手记】
这篇文章写得好首先在于审题正确,能紧扣题旨行文。作者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是”,绕开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课堂这一特定时空模式,另辟蹊径,独出心裁,去写自己在课外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表现出对“课堂”的广义理解,写出了延伸的社会生活大课堂,并在收束时肯定这也是“课堂”,有结篇点题之效,升华了主题。
其次,虚实结合,构思巧妙。文章写小姑娘主动向“我”借光,而“我”却极不情愿,以及后来小姑娘主动拿出新纸巾的话语和行动,描述生动真实;虚写五年前一个大姐姐对“我”的帮助和教育,借以生发点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由小姑娘说出的与大姐姐几乎相同的一句话“周围的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你的关心,需要人人献出爱心”引出对“大姐姐”的回忆,使得文章虚实相间,相得益彰,有力地突出了主题。这是构思和写法上的高明巧妙之处。
再次,本文结构层次清楚,叙述、描写、议论衔接自然、妥帖。对话描写既发展了情节,又具有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也是课堂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的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他们身边有一个妇人,大概是孩子的妈妈,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提醒着“小心点儿”。孩子顽皮地眨眨眼,奶声奶气地说:“基(知)道了。”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蹬着特制的三轮车,车座后面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老婆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他们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有的只是无限的喜悦与欣慰。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河边散步,满脸写着快乐与憧憬。在他们眼里,仿佛叶儿在招手,草儿在点头,花儿在微笑。
放学铃声响了,不一会儿,流出了学生生机勃勃的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菜场里一对卖鸡的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是下岗工人,有谁知道他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从他们大汗淋漓的脸上,从他们乐呵呵的应答声中,我们感受着忙碌、充实,也感受着喜悦。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生活不幸福,那是因为总仰望天空,而不去注意身边的幸福——幸福就在你每天经过的路上,就在甜酸苦辣的每个细节里,更在别人的欢愉中。
是他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是他们,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充实;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谁说只有在教室里才叫上课?谁说上课的只能是老师?这些平凡的人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而生活,本身就是课堂。
(指导教师万杰)
这,也是课堂 ●写作要求
1.认真审视题目内涵,构思选材立足自己的真实阅历,体现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2.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文体鲜明,结构合理,语句通顺,书写清楚。
●题目分析
审查本题目,应该抓住两个词语“这”和“课堂”。“这”为一近指代词,或指一物,或指一事,或指一场面,内容或对象应该是具体的,而不应该是空泛的甚至虚幻的。所谓“课堂”,顾名思义,它是进行各种教学或学习活动的场所。而根据题目中的“也”字判断得知,这里的“课堂”不是指进行教学或学习的教室,但它又要具备教学或学习的特点。在这种“课堂”上学到的可能是文化知识,也可能是人生哲理;可能是对生活的体验,也可能是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可能是一种理解,也可能是一种启迪。总之,在这种课堂上,你要有所收获。
●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分析,要写好这篇作文,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选材视角要准确。
第一,要从平时的教室课堂学习跳出来,到生活中社会上去选择使自己受到教育的人或事来写。第二,所选事件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自己应是这一件事的直接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更不应是道听途说而来的材料,否则就背离了文章的命题意图。在这次作文中,选材如果仍然是写教室课堂,或是写一节英语课,或是写一节班会;或是写一节开放性的体育课,抑或是写虚拟的梦境等,这样的文章,很显然都偏离了题意,不符合要求。
莎士比亚把人生看作舞台,而我把生活看作课堂。这个看法源于那次诗歌朗诵会。
也许我很幸运,因为我走进了让我魂牵梦绕的武中。我又很不幸,因为我必须面对残酷的竞争,于是,昔日脸上的微笑不见了,乌云与骤雨侵入了我的领地。
祸不单行,刚刚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的我竟然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啊!我是怎么了?我行吗?为什么要报名?这不是给同学看我当众出丑的机会吗?我顿时感慨:一失足成千古恨,悲哀,相当悲哀。
时间悄然而逝,一秒秒在指间滑过。朗诵会来了!而我现在真想丢盔弃甲,逃离这战争的折磨,我恨不得打自己一记耳光,教训一下自己为什么急于求成?老师的声音如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破空而来。
“北……北国风光……”我站在“断头台”上呻吟着,身体早已不属于我自己的控制,究竟在做什么,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就是按事先准备的说。一秒,两秒……渐渐的,我的手好像有了知觉……感觉得到,我好像在微笑……终于,肢体语言和诗词完全协调了。啊!我又成为了我自己!看着同学们听得入神的样子,我越讲越有气势,宛如滚滚波涛倾泻而下。同学们为我鼓掌,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而此刻,我却有了超脱一般的平静,又重新感觉到自己是稳稳当当地站在坚实的地上。
殊不知,高一以来以自卑自居的我,今天终于冲破了那层阴云。站在讲台上,此刻的我终于体会到,其实别人从来都没有轻视过我,可怕的是自己始终看不起自己。没有谁可以夺走属于我自己的微笑。人生的枫林中有一棵美丽的枫树,在那棵枫树的顶端有一片最美丽的枫叶,上面满满写的都是两个字:自信。是的,那次诗歌朗诵比赛教我学会了自信,学会了站在幸福的枝头微笑,学会了用自信守住自己的心灵。
色彩斑斓的生活,到处都是真理,到处都有老师。在用心感悟,用心体味,用心聆听之后,你会欣然发现,这里其实也是课堂。
文章结构严谨,点题到位。开头引用莎士比亚的名句,既是过渡,又引出话题,自然巧妙;结尾总结点题,升华主旨,使文章首位圆合,浑然一体。细节刻画真实细腻,生动传神。尤其是文中第五自然段,心理描写真实再现了“我”在诗歌朗诵比赛现场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心态,从话语的不连贯,“断头台”的感觉,肢体的僵硬,思维的短路让自己无地自容,到后来,物我两忘终至身心协调如一,渐臻佳境,真实可感。
先前的激动与兴奋,这时全被失望和烦躁所埋没。
我无精打采地抛出第八竿,等来的还是阳光下闪烁的光秃秃的鱼钩,仿佛在嘲笑我的无能与无知。
此时,离我不远的那位老人又有了新收获。我忍不住轻轻地走过去,想窥探他钓鱼的诀窍。老人神情怡然地把鱼竿靠在肩头,小心地将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站起身,左手斜举着鱼竿,右手拉着鱼线的末端,绷紧,一弹,鱼钩带着鱼饵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远远地落在水里。
鱼漂静静地漂着,聚集了老人的所有目光。
忽然,鱼漂沉沉地下坠了两下,只见老人目光一闪,迅速地提竿——空钩,弯弯的,像带着嘲笑与讽刺的嘴。老人不动声色地又挂饵,投钩,等待——目光集中,如两条敏锐的射线,死死地锁定了目标。等待,纹丝不动,静坐如罗丹所塑造的雕像一般……
然而,幸运似乎不愿再次光顾老人,空钩使我,使他,再度失望。
令我惊讶的是,老人再次无言地抛出鱼竿。
再次提竿,鱼钩仍旧是空的。
期望的绿草在失望的荒漠中迅速地枯萎,我早已失去了最后的一点信心。而老人仍淡然、从容。就如眼前的湖水不起涟漪。
无奈和极度失望让我心神不定。就在我东张西望的时候,老人忽然双手一扬,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禁不住欢呼起来。老人却又一次平静地抛出了鱼竿……
我叹服于那一次又一次抛竿的耐心与意志。
我欣赏那颗不论成功与失败都始终保持着淡泊、平静的心。
我想,对我而言,这也是很好的课堂。我明白了,并非每一次抛竿都会打开幸运之门,只有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地抛好每一竿,才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不论成功与否,都要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
受老人的感染,醍醐灌顶般的我又重新抛出了鱼竿……
首先,文章选材新颖别致,视角独特精巧。作者把人生“课堂”搬到郊外的一个鱼塘边,以自己和一位老人并肩钓鱼开篇,着重突出自己和老人的心态和举动上的差别,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主题。其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文中详细刻画了,等待着——挂鱼饵——抛鱼竿——收鱼线,一连串的钓鱼动作一气呵成,老人钓鱼神态惟妙惟肖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