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想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就必须准确把握两条知识脉络:
其一,准确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整个中学化学中的知识脉络。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从初中阶段的简单了解,到本节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再到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实际应用,再到化学电源本质的理解,再到有机化学中物质类型的变化关系,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其二,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本节教材中的知识脉络。本节课从复习回顾初中所学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入手,从“得氧失氧”的初步认识,到“化合价升降”的基本规律,再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本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本节课充分运用“启发一探究”教学方法,恰当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课程标准: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3)能够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表及里,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2)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依据不同的标准,化学反应就会有不同的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2)通过氧化还原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3)掌握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评价:
1.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及展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通过达标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情感培养情况。
教学手段:
1.启发式教学
通过学案导学,课堂启发,引导学生从“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一步一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中电子转移是微观过程,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将NaCl形成过程用动画展示。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动画,化难为简,事半功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
节
一
复
习
回
顾
,
引
入
新
课
设问:
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些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追问: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
什么是氧化反应?
什么是还原反应?
分类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追问: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独立进行的,还是同时发生的?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并书写:
......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得氧的反应;
失氧的反应;
得氧失氧;
有氧得失的反应。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复习回顾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依据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犹如生活中的“买”和“卖”,既对立、又统一,同时进行,不可分割。培养“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环
节
二
分
析
归
纳
,
发
现
规
律
设问:
分析上述反应中各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拓展:
观察下面的反应:
有没有得氧失氧?
有没有化合价升降?
提升: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定义: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此处稍有点难度,根据学生的程度,必要时老师要予以引导。
知识升华,从“得氧失氧”角度上升到“化合价升降”角度,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这是本节课知识的第一次升华。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环
节
三
深
入
探
究
,
挖
掘
本
质
设问: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展示:
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展示钠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提升:
根据刚才的动画,联系化合价升降,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强调:
电子转移引起化合价升降;
化合价升降只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观特征,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电子转移引起化合价升降。
观看动画,
听老师讲解。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氧化反应:元素失去
(或偏离)电子。
还原反应:元素得到
(或偏向)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听老师讲解,
理解电子转移引起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通过问题,由“化合价升降”向“电子转移”过渡。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动画,化难为简,事半功倍。
知识提升,从“化合价升降”角度上升到“电子转移”角度,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这是本节课知识的第二次升华。
理顺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环
节
四
前后
联系
知识
衔接
设问:
初中所学的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归纳:
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与初中所学知识相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在联系与对比中,加深学生的理解。
环
节
五
课
堂
练
习
,
巩
固
知
识
投影:
1.判断下列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2.下列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却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提别强调:虽然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但做题时,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看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
环
节
六
课堂
小结
谈谈
收获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收获。
环
节
七
课后
作业
服务
现实
① 课后习题:
第1题至第7题。
②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请同学们通过图书、杂志、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看看氧化还原反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利与弊,如何趋利避害,写一篇小的调查报告。
进一步落实目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氧化反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去(或偏离)电子
还原反应:失氧→化合价降低→得到(或偏向)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判断依据: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三、本质:
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四、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借助导学案,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一步步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本节课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交流、探究,得出结论,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电子转移,这是微观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我的解决方法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NaCl形成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过程用动画展示,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的、直观的动画,化难为简,事半功倍。
另外,本节课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探究,还要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并引导学生用变化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更多阅读
《窦娥冤》修改教案 窦娥冤教案ppt
《窦娥冤》修改教案韩晓蓉【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分析剧情结构,感受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并理解主题:揭露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2. 结合朗读,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并结合有关元杂剧体制的介绍体会其艺术特色
小学《千字文》教案之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千字文》教案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王咏慧一、 教学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 教学目标 1.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2)要求学生会读下列字:辍鸿鹄谪戍数谏忿恚笞(3)理解和积累文言文词语,包括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4)积累有生命力的警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能力目标:(1)《
《隐形的翅膀》教案设计 隐形的翅膀歌词
《隐形的翅膀 》教案设计城关街道纸坊中学张璇设计理念: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在逆境中、挫折中锻炼成长,是很重要的事情;挫折与人生相伴,而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是坚定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音乐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1.学唱《月之故乡》,从文学角度理解《月之故乡》的内涵、并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歌声中表达出思乡之情、对家的渴望。2.欣赏《快乐老家》,体会歌曲传达的对生活的乐观向上态度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