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首方歌 +方剂歌诀 方剂学方歌mp3

140首方歌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6.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杏甘石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10.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13.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14.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5.济川煎: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16.十枣汤: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

17.黄龙汤:黄龙汤中枳朴黄,参归甘桔枣硝姜,攻下热结养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伤。

18.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9.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20.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21.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22.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23.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24.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25.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26.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27.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28.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29.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30.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31.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3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33.导赤散: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34.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35.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36.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37.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

38.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甘草伍,用时先将葛根煮,内清肠胃外解表,协热下利喘汗除。

39.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40.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4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2.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3.六一散: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44.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45.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46.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47.吴茱萸汤: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48.四逆汤: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49.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50.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

5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人参苓术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剂,脾胃气虚治相宜。

5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53.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54.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55.玉屏风散: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56.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57.四物汤:四物熟地归芍芎,补血调血此方宗,营血虚滞诸多症,加减运用贵变通。

58.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59.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1.炙甘草汤: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养血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

加芍去参枣桂姜,加减复脉滋阴饶。

2.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苓丹“三泻”侣,三阴并补重滋肾,肾阴不足效可居,

滋阴降火知柏需,养肝明目加杞菊,都气五味纳肾气,滋补肺肾麦味续。

3.左归丸: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4.大补阴丸: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5.一贯煎: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6.肾气丸:肾气丸主肾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少量桂附泽苓丹,水中生火在温煦,

《济生》加入车牛犀,温肾利水消肿需,十补丸有鹿茸味,主治肾阳精血虚。

7.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8.地黄饮子:地黄饮萸麦味斛,苁戟附桂阴阳补,化痰开窍菖远茯,加薄姜枣喑痱服。

9.牡蛎散:牡蛎散内用黄芪,麻黄根与小麦齐,益气固表又敛阴,体虚自汗盗汗宜。

10.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11.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12.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蒺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13.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龙龟甲,参归茯神菖远加,调补心肾又涩精,心身两虚尿频佳。

14.固冲汤: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

15.朱砂安神丸: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16.天王补心丹: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味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17.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18.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犀角真珠冰麝薄,热闭心包功用良。

19.苏合香丸: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荜檀襄,犀砂术沉诃香附,再加龙脑温开方。

20.越鞠丸: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21.枳实薤桂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22.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23.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苓陈草,干姜生姜一齐熬,行气燥湿蔻木香,脘腹胀痛服之消。

24.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青姜巴豆制楝榔,行气疏肝散寒痛,寒滞疝痛酒调尝。

25.暖肝煎:暖肝煎中桂茴香,归杞乌沉茯加姜,温补肝肾散寒气,肝肾虚寒疝痛康。

26.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7.定喘汤: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28.旋覆代赭汤: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

29.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30.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31.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32.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酒军柴,桃红归甲蒌根甘,祛瘀疏肝又通络,损伤瘀痛加酒煎。

33.温经汤: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34.生化汤: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35.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催。

36.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37.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蒲黄,滑竹通栀归草襄,凉血止血利通淋,下焦瘀热血淋康。

38.槐花散:槐花侧柏荆枳壳,等分为末米饮调,清肠止血又疏风,血热肠风脏毒疗。

39.黄土汤: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40.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41.大秦艽汤:大秦艽汤羌独防,辛芷芎芍二地当,苓术石膏黄芩草,风邪初中经络康。

42.消风散: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43.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伏草襄,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44.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45.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栀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46.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胶芍草麻襄,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47.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8.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桑麦膏,参胶胡麻杏杷草,清宣润肺养气阴,温燥伤肺气阴耗。

49.增液汤: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补药之体作泻剂,若非重用不为功。

50.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51.益胃汤:《温病条例》益胃汤,沙参麦地合成方,玉竹冰糖同煎服,温病须虑把津伤。

52.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53.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54.平胃散: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55.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56.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

57.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58.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59.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60.连朴饮: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61.当归拈痛汤:当归拈痛猪苓泽,二术茵芩苦羌葛,升麻防风知参草,湿重热轻兼风邪。

62.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63.猪苓汤:猪苓汤内有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64. 防己黄芪汤: 《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65.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66.真武汤: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67.实脾散: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68.萆薢分清散: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

69.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顽痹风寒湿是因。

70.二陈汤: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71.温胆汤: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

72.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瘳。

73.小陷胸汤: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74.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臣花粉,橘红茯苓加桔梗,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75.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76.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77.保和丸: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78.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效堪灵。

79.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80.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81.乌梅丸: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温肠清热又安蛔。

方剂歌诀-大全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

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温脾汤;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葛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苓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胸宽截疟疴。

调和肝脾

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米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阳明大汗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真绛,凉血散血服之安。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大热烦躁兼错语,疮痈疔疖服之宁。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躁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清脏腑热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共,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左金丸;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泻白散;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泻肺清热平喘咳,肺中伏火用之宜。

清胃散;

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

泻黄散:
140首方歌 +方剂歌诀 方剂学方歌mp3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风功。

玉女煎;

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囊,胃热阴虚相为病,牙痛齿松宜煎尝。

芍药汤:

芍药大黄与槟榔,苓连归桂甘草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热痢方,连柏秦皮四药良,味苦性寒能凉血,坚阴止痢在清肠。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青篙鳖甲地知丹,热由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秦艽鳖甲散: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滋阴清热敛汗超。

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当归六黄汤:

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滋阴泻火敛汗强。

祛暑剂:

祛暑清热

清络饮:

清络饮用荷叶边,竹丝银扁翠衣添,鲜用辛凉轻清剂,暑伤肺络服之痊

祛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湿邪消。

祛暑利湿

六一散(益元散):

散中滑石甘,一方两法义须清,清热祛暑为常法,利水通淋亦细参。

桂苓甘露饮:

桂苓甘露猪苓膏,木泽寒水滑石草,清暑泄热又利湿,发热烦渴一并消。

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

益气西洋参,竹叶知草与荷梗,麦冬米斛连瓜翠,暑热伤津此方能。

温里剂:

温中祛寒

理中丸: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原为脾胃虚寒设,后人衍化许多方。

吴茱萸汤:

吴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方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合,饴糖为君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衰弱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二姜五味随,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有奇功。

黑锡丹:

温下镇上黑锡丹,硫磺桂附茴沉楝,芦故起石肉蔻香,虚喘殿逆服之验。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强。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编饶。

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石膏汤:

石膏汤用苓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清热解毒兼解表,枣姜细茶一同煎。

解表温里

五积散:

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 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

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获苓甘草比,食少便溏体赢瘦,甘平益胃效相当。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人参蛤蚧散:

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补血

四物汤: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发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重黄芪,甘温除热法颇奇,芪取十分归二份,阳生阴长理奥秘。

归脾汤: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襄,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气血双补

八珍汤: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泰山磐石散:

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苓,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肾阴亏损虚火上,滋阴补肾自安康。

左归丸: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地知柏,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虎潜丸:

虎潜足痿是妙方,虎骨陈皮并锁阳,龟版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尝。

二至丸:

二至女贞与旱莲,或加桑椹和成丸,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一贯煎:

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石斛夜光丸:

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丝苁,青霜草决犀羚角,参味连苓蒺草风,

再与杏菊山药配,养阴明目第一功。

补肺阿胶汤;

补肺阿胶马兜铃,牛蒡甘草杏糯匀,肺虚火盛最宜服,降气生津咳嗽宁。

龟鹿二仙胶:

人参龟版鹿角胶,更加枸杞熬成膏,滋阴益肾填精髓,“精极”用此治效高。

七宝美髯丹:

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精血虚。

补阳

肾气丸: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安神剂:

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

磁朱丸:

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又明日,心悸失眠皆可治,癫狂痫证亦宜服。

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及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甘麦大枣汤;

甘草小麦大枣汤,妇人脏躁性反常,精神恍惚悲欲哭,和肝滋脾自然康。

中医方剂歌诀集锦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 黄 汤——麻黄汤用桂杏甘,发汗解表且平喘。麻黄加术能去湿,麻杏苡甘风湿餐。

本方去桂名三拗,大青龙加膏姜枣。华盖散治风寒咳,麻杏桑苏苓陈草。

桂 枝 汤——桂枝白芍草姜枣,解肌发表营卫调,桂加杏朴兼止喘,或加葛根落枕疗。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术防风,辛芷地芩草川芎,发汗祛湿清里热,能解寒热头身痛。

香 苏 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恶寒发热身无汗,不思饮食胸脘痞。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麻芍桂,辛姜半夏草五味,外感风寒内停饮,背寒胸闷咳喘配。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姜半夏枣五味,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辛凉解表

桑 菊 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薄荷芦根草,身热咳嗽为主症,辛凉轻剂清上焦。

银 翘 散——银翘散用薄桔梗,荆蒡竹豉草芦根,温病初起入肺卫,辛凉平剂此堪称。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法辛凉,清肺平喘效力彰,风邪化热壅于肺,咳逆气急最相当。

越 婢 汤——越婢汤主风水疗,麻黄石膏草姜枣。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扶正解表

麻附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并助阳。

再 造 散——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桔枳同,益气解表散风湿,痢初夹表亦可用。

参 苏 饮——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清热生津白虎汤,知膏草米合成方,热渴汗烦是主诉,体征脉洪舌苔黄。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益气生津涤余邪,低热少气胸烦闷。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清营汤主热传营,脉数舌降辨分明,犀地玄丹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赤芍丹,清热解毒把瘀散,热入营血神昏谵,斑黄吐衄效非凡。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知石膏,翘栀芩连桔梗草,犀角丹皮地芍玄,泻火凉血方义妙。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连芩,玄翘桔勃草兰根,升柴陈薄僵蚕合,专治风热大头瘟。

泻 心 汤——大黄芩连名泻心,主治阳黄血妄行。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栀柏芩,火盛三焦是病因,大热烦狂并吐衄,苦寒泻火此方灵。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银地丁,野菊天葵蒲公英,水煎加酒疔疮疗,渣可外敷汤可饮。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银花芷,归芍乳没防皂剌,贝母花粉陈山甲,疮疡肿毒阳证治。

透 脓 散——透脓散治脓不溃,生芪皂剌甲芎归。

四妙勇安汤——银玄归草勇安汤,脱疽化热唯此方。

清热祛暑

香 薷 散——香薷扁豆姜制朴,祛暑解表化湿浊。新加香薷增银翘,兼清湿热功效足。

六 一 散——六一散用滑石草,热渴暑烦淋痢疗。益元加砂碧玉黛,鸡苏加薄法微妙。

清 络 饮——清络饮用荷叶银,扁豆翠衣竹叶心,芳香轻清须生用,暑伤肺络效最灵。

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用洋参,知母翠衣粳莲梗,麦冬石斛连竹草,须与李氏异同分。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麦五味白术苍,芪归升葛曲泽草,治宜暑热津气伤。

清脏腑热

导 赤 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相公,清心利水小肠火,引火下行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柴芩栀,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归草十味药,肝经湿热力能制。

左 金 丸——黄连吴萸左金丸,肝郁胁痛呕吞酸。香连清肠痢能止,连桂交泰心神安。

清 胃 散——清胃散用升麻连,生地当归丹皮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泻 白 散——泻白桑草地骨米,清肺和中咳喘医。

苇 茎 汤——苇茎汤治肺痈证,桃仁苡仁冬瓜仁。

玉 女 煎——玉女煎乃景岳方,石膏知麦牛地黄,阴虚胃火相兼病,烦热牙痛吐衄尝。

黄 芩 汤——黄芩汤中芍草枣,二阳合病热痢疗。

芍 药 汤——湿热痢用芍药汤,香连芩草归桂榔。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肠解毒并凉血,大便脓血最相宜。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丹知,阴虚发热骨蒸治。

清 骨 散——清骨散治热如潮,银柴胡连鳖甲藁,秦艽知母地骨草,滋肾填阴复虚劳。

祛寒剂

温中祛寒

理 中 汤——理中汤主理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中阳虚甚加附子,增桂温里力更强。

吴茱萸汤——吴茱萸汤重生姜,佐使参枣扶中阳,肝胃虚寒浊阴泛,厥阴头痛效亦良。

小建中汤——桂枝汤方芍药重,煎加饴糖小建中。参姜蜀椒冲饴糖,大建中汤力更宏。

回阳救逆

四 逆 汤——四逆汤本附草姜,阳微阴盛救急方。

参 附 汤——益气回阳参附汤,元亏阳脱速煎尝。

真 武 汤——温阳利水真武汤,附子术芍苓生姜。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药通,桂枝细辛草枣同,温经散寒通血脉,血虚寒厥奏奇功。

阳 和 汤——阳和汤擅治阴疽,鹿胶芥子与熟地,麻黄肉桂草炮姜,煎加黄酒药力济。

泻下剂

寒  下

三承气汤 ——枳朴硝黄大承气,阳明腑实热厥医。去硝方名小承气,热实未躁轻下剂。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护胃气。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仁芒硝尝,肠痈初起屈腿痛,泻热破瘀病自康。

凉 膈 散——凉膈散方用调胃,芩翘薄栀竹蜜配,中上二焦邪热盛,燥渴便秘用毋违。

温  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细辛,寒实内结便秘灵。

温 脾 汤——温脾汤是温下方,参附干姜草大黄。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逐寒积,大黄巴豆姜丸蜜,二便不通腹痛剧,辛热竣下功妙绝。

三物白散 ——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

润  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主肠燥,大黄枳朴杏芍调。

五 仁 丸——五仁丸能润便秘,桃李松柏杏陈皮。

济 川 煎——济川煎入苁蓉归,升麻泽泻枳膝配,老年肾虚便秘结,益精润肠功自倍。

逐  水

十 枣 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芜花。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亦可嘉。

舟 车 丸——舟车丸中丑大黄,遂戟芜花香槟榔,青陈二皮与轻粉,行气逐水消腹胀。

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商陆槟,大腹羌活艽通苓,椒目赤豆泻姜皮,疏风凿水乃成名。

攻补兼施

黄 龙 汤——黄龙汤本承气化,参归桔草姜枣加,里热便秘气血虚,攻邪扶下双管下。

增 液 汤——增液汤乃玄地冬,增水行舟大便通。增液承气添硝黄,热结阴亏尤常用。

温 脾 汤——温脾汤中附干姜,党参甘草温脾阳,大黄为佐下冷积,虚寒便秘用无恙。

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少阳阳明相兼病,解表攻里效无双。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麻荆桔,芩翘薄栀膏六一,芎归术芍硝大黄,解表清里并攻积。

解表清里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用草,解表清热下利疗。

石 膏 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

解表温里

五 积 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

(二陈即二陈汤,平胃即平胃散,三物指归、芍、芎。)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少阳,半芩人参草枣姜。大柴胡汤和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竹夏陈,枳壳赤苓碧玉增,清胆和胃化痰湿,少阳疟疾俱堪珍。

调和肝脾

四 逆 散——四逆散主和肝脾,柴芍枳草热厥医。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枳草,香附芎陈胁痛疗。

逍 遥 散——逍遥散用柴芍归,薄荷苓术草姜煨,疏肝健脾兼养血,调经八味丹栀随。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调肝脾,术芍防风与陈皮。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芩连,干姜参草枣同煎,辛开苦降除痞结,寒热并用补泻兼。

黄 连 汤——黄连汤中夏桂枝,干姜参草枣同施,和胃降逆呕痞解,健脾益肠泄泻止。

治  疟

达 原 饮——达原饮用草果槟,厚朴知母芍草芩,瘟疫疟邪伏膜原,急急透解莫留情。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祛湿剂

芳香化湿

平 胃 散——平胃散乃苍术朴,陈皮甘草化湿浊。对金饮子加桑皮,不换金散增夏藿。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苏芷苓,枳壳腹皮不换金,解表和中化湿浊,外寒内湿可煎饮。

三 仁 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通滑夏竹叶群,湿温暑湿初化热,自须轻宣与淡渗。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栀大黄,清利湿热治阳黄。茵陈栀子柏皮汤,阳黄热重用此方。

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泻猪苓,豆豉杏蔻苡薏仁,湿温初起身寒热,胸闷倦怠宜煎烹。

甘露消毒饮——甘露消毒藿茵陈,菖蒲连翘射黄芩,川贝滑石通薄荷,湿热并重留气分。

连 朴 饮——连朴饮出霍乱论,菖蒲栀豉夏芦根,清热化湿和脾胃,霍乱吐泻效如神。

蚕 矢 汤——湿热藿乱用蚕矢,木瓜苡仁芩连栀,跨萸通草夏豆卷,吐痢腹痛转筋治。

二 妙 散——二妙散本苍柏研,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廉便验。

八 正 散——八正散用瞿麦通,滑石车前扁蓄同,大黄栀子灯芯草,湿热下注淋常用。

宣 痹 汤——宣痹汤寒湿热痹,防栀连翘蚕砂苡,滑夏杏仁赤小豆,骨节烦疼效不菲。

利水渗湿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常用,白术甘草姜枣同,益气固表利水湿,风水能消痹可通。

五 苓 散——五苓散用猪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群,化气健脾利水湿,诸湿肿满此方寻。

五 皮 散——五皮散擅皮水医,陈茯姜桑大腹皮。

温化水湿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治痰饮,心悸胸满咳眩晕。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桂枝草,益气通阳皮水疗。

真 武 汤——真武汤壮肾中阳,附子茯苓术芍姜。实脾饮乃真武化,大腹草果朴香瓜。

(真武化指真武汤去芍药易干姜。)

萆解分清饮——萆解分清菖乌智,通涩并用膏淋治。

鸡 鸣 散——鸡鸣散治湿脚气,槟瓜桔苏姜陈萸。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独防芎,蔓荆藁草止痹痛。

蠲 痹 汤——蠲痹汤中羌防芪,姜黄归芍草姜齐。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辛风秦,杜膝八珍肉桂心,肝肾两亏气血虚,风寒湿痹效特灵。(注:八珍缺白术)

大秦艽汤——大秦艽汤芎归芍,羌独防芷辛苓术,黄芩石膏二地草,擅治风邪中经络。

消 风 散——消风散用荆蒡风,蝉蜕苍术苦木通,知膏麻仁归地草,除湿止痒又消肿。

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白芷羌,荆防细辛薄荷襄,疏散风邪头痛止,鼻炎脑漏效亦良。

苍耳子散——苍耳子散荑芷薄,风热鼻渊葱茶服。

牵 正 散——牵正散治口眼偏,白附全蝎僵蚕研,每服三克热酒下,风痰抽搐蜈蚣添。

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川草乌,地龙南星乳没糊,温经通络祛风痰,肢体麻木痹痛服。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芍地黄,竹菊贝草茯神桑,清肝息风止痉厥,热极生风急煎尝。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寄生益母栀苓芩,牛膝杜仲夜交藤,阳亢头痛血压平。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赭牡龙,玄芍龟板膝天冬,青蒿川楝麦芽草,擅治阳亢熄内风。

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牡蛎鳖甲龟地黄,胶芍麦味麻仁草,滋阴熄风是良方。

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萸斛,附桂巴戟苁蓉茯,菖志麦味薄姜枣,阴虚阳浮

我所知道的中醫之秘(一)---藥物篇

接觸中醫二十多年,一直反覆讀到〝中醫之秘〞這句話,可是通過對這些祕密的研究,並沒有找到中醫的奧義,難道是這些大師講的不對,還是自己領悟的不夠,一直難以釋懷,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日本人講的〝中醫之秘在於劑量〞,真的是這樣嗎?

日本中醫可分三大流派,其中古方派有個特點是尊崇仲景而忽略內經,面對傷寒論用稀少數量的藥物就可以治千變萬化的疾病,難怪日人對其中類似方劑只存在劑量上的差異,也就會認為中醫之秘在於劑量。其實劑量的掌握還在整個治病流程的最末端,治病的開端才是最重要的,在收集完全部病人的診斷資料,綜合判斷整體的病因病機之後,下完診斷接下來才是選擇恰當的方劑和藥物,藥物劑量的大小才最後完成,這一連貫思考下可以說劑量當然很重要,但是還不完全是治好病的關鍵所在。

在談劑量之前先談藥材的優劣。清末民初的醫案常看到總量不到一兩的方子,現在有的醫案方子超過八兩以上的很多,關於這一點我猜測應該跟藥材好壞有關。以前人工栽培不多,現在化學肥料幫助生長,可能其中有效成份減少了,與現在所能拿到的野生藥材比較,氣味實在差好多,如野生的黃耆、甘草、茯苓、葛根、柴胡、黃芩、黃連、知母。甚至只要等級較好的藥材就不同凡響了,例如芳香藥材的蔻仁、砂仁、菖蒲、丁香、花椒、玫瑰花。或者是加工炮製精良的,例如元胡、五味子、熟地、附子、香附、菟絲子、巴戟天、陳皮、半夏、膽南星、五靈脂、地龍、全蠍、蜈蚣。這樣優質的藥材使用起來不止得心應手、令人愉快,甚至覺為藥材之中是有無窮的生命力。

而最痛恨的是劣質藥材,除了是選材不佳之外,最最可惡的是還被加入太多化學藥物,有的是為了增加重量,如最新發現的硫酸鎂,添加在通草、升麻、紅花,原本一斤可以是蓬鬆一大包,變得只剩下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而膽巴給附子增加重量也是公開的祕密了。其他像是白色藥材或是容易長蟲的藥材,甚至只為了能存放久一點而不變黃,幾乎所有中藥都熏蒸硫磺,所以打開藥材都有嗆鼻的酸味,也有加漂白水、吊白塊漂白讓藥材好看的。而投機取巧的加工還會導致成份流失,如眾所周知的附子、半夏,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淮山,常吃新鮮山藥的人都知道,切開會有黏黏的汁液,要把它曬乾很困難,所以高科技的幫倒忙的方法是用硫酸脫水,可以縮短製作時間,但是就把有效成份都脫光光了,哪還有養脾陰的效用,所以那種粉粉脆脆的叫做脫水淮山,倒不如用鮮淮山切幾片下去熬較實在,只是藥用淮山品種跟食用的不同,那就麻煩了。不用硫酸脫水的淮山質地堅硬、偏淡淡暗黃色,嚼在口中有特殊香味,很難得的是銓崧藥廠做出來了,真是感謝。用硫酸加工的還有龍骨,真的龍骨是古代哺乳動物牛或是馬所遺留下來的化石,堅硬的跟石頭一樣,可是竟然有人用現在的豬骨頭加上硫酸等等的處理,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龍骨這樣的化石被中醫用了兩三千年,還沒有耗竭真是奇怪,不過最近終於禁採了,所以漲價三倍以上,以後這味藥可能也要跟犀角一樣消失了。另外現在中成藥或是中藥的健康食品很多,都是中藥抽取物,也有抽取後藥渣加香料和染色再賣出來,那真是無話可說了,藥渣怎麼治病呢?而且以前要粉碎才能抽取,現在抽整條的當歸都沒問題,尤其香料業者也真厲害,調香味甚至可以細分到南杏仁和北杏仁,實在甘拜下風。所以若用這些亂七八糟的藥材,一帖藥開到一斤也是治不好病。

好的藥材真的得來不易。年初轉交香港何厚毅醫師的大作【論制附子的不良加工】一文給銓崧藥廠,今年銓崧老董親赴四川江油購得生附子,在當地白天曬太陽、晚上用火烤,因為傳言江油附子只在夏至收成,收成後要馬上乾燥,不然七天後就爛掉了。乾燥附子先少量回台灣由老師傅試製,製程確定後銓崧的大陸廠再大量加工炮製,拿到名聞天下的江油附子,這真是令人歡喜若狂。因為之前銓崧附子無化學添加物的古法炮製,其效用已經是立竿見影了,更何況是江油附子。

中藥缺藥時可用替代品,可是有幾種卻是無法取代的,例如附子、人參、當歸、黃耆等等。而中醫最好治的病是一面倒的病,例如單純氣虛、血虛、或是陽虛、陰虛,最困難的是寒熱錯雜、陰陽、上下虛實夾雜。例如壯漢毫無不適,就是肚臍下一小塊區域怕冷、冷感,只要針灸加艾草的針加灸就搞定了。或是壯漢毫無不適,只是怕冷,夏天酷熱就是沒辦法吹冷氣,只有脈沈而弱,也沒有陽虛的一系列症狀,可是用銓崧附子三到五錢的方子就搞定了,這兩個例子就是一面倒的問題,簡單的很,不過前提是附子的品質要好。

而寒熱錯雜的最麻煩了,例如一女生赤腳踩地板就如冷氣灌入身體,然後猛打噴嚏,西醫謂之過敏性鼻炎,這是陽虛到了一定程度,可是又有口唇皰疹和便祕的熱象實症,這時清熱會使陽更虛,而溫陽肯定會增添燥熱,那怎麼辦呢?不過也不用緊張,恰好有個治療痢疾的方子叫做溫脾湯很合用,一般稱之為千金溫脾湯,因為還有幾個不同組成可是有相同名字,如本事方的溫脾湯。其中有附子和大黃恰恰好是溫陽與清熱同用,因為腰痠較輕而腹脹較重,所以不用肉桂用乾薑,又因皰疹在上,故用酒大黃三錢,不用生大黃是因酒制可清上,因脈沈小且散,人參用三錢,而江油附子僅用一錢,劑量雖輕,諸症仍愈,脈形轉大。我想自命為經方派或是火神派可能不會這樣用,火神派避清熱藥如蛇蠍,遑論用大黃,而經方派的墨守成規死背條文,非條文內的症狀敢用嗎?不懂仲景方的內在涵意敢用嗎?雖然仲景方寒熱溫清同用的有大黃附子湯、附子瀉心湯,可是脈症不合仍然難以從此出發去思考。況且該症除了畏冷尚有體悶、汗不能出,此是得之于中暑之後津液受傷,故又加當歸、枸杞、麥冬以養陰生汗源,用桑葉、蘇梗輕啟玄府以瀉表熱,如此堪得以近善矣。

所以經由上例,可知中醫思考之複雜,難怪錢老師總是要說電腦無法取代人腦。而且其中劑量的分寸把握更是不容易,再以附子藥對為例,溫通有附子、桂枝,溫陽有附子、肉桂,附子、乾薑和附子、人參,溫清有附子、大黃和附子、黃連,這六個藥對都是以附子為中心,所以該如何溫,溫到什麼程度,這就看是怎樣來評估了。不過首先附子的藥源要穩定,不斷的嘗試才能累積經驗,所以開方子給病患自己去抓藥的最不保險,因為各家藥店貨源不一,如果病人抓到劣質附子,最後療效反餽回醫師,想必要加量到四五兩才有點溫陽,那麼萬一不幸同樣處方抓到銓崧的附子,那豈不是死定了,幸好一般藥房不會購進像銓崧價格這麼高的附子。

溫陽就是因為陽虛,因為又有臟腑和部位的不同,所以才有加乾薑、桂枝、人參的差異,不過最關鍵的是要評估畏寒的程度,我有個簡單的分級,分輕、中、重三級,然後以此分一、三、五錢的三種起用量。例如冬天睡覺要單獨自己捲棉被睡,不可有一點點空隙的風吹進來,而且又分睡到半夜腳會不會暖,有的甚至到天亮還是冷的,這時附子起用量五錢,半夜會暖的用三錢。夏天不能開冷氣睡覺的用三錢,怕冷但仍須冷氣睡覺的用一錢就夠了。甚至不怕冷的,可是脈弱須補中氣者見有齒痕也會加個半錢療效更好。(按;取得江油附子後用量修正為五分、一錢、二錢、三錢,效果更穩定,不愧為天下第一的附子。)

以上是溫陽的程度差異,而寒熱併用的拿捏是先定溫藥的附子用量,然後再定寒藥的大黃或是黃連劑量,大黃的起用量是三錢和五錢,便祕不嚴重兩天可出的而體質尚可的用三錢,嚴重者四五日才出幾粒小圓球的用五錢。所以在定好藥物組成之後,估計問題的輕重,關鍵藥物會有起用量的概念,因為如果一次到位的用量,中醫有個說法叫做:藥過病所。過量使用不止是藥材的浪費,也會有副作用發生,例如附子量多則太溫,出現煩躁、失眠,甚至有引發宿疾,曾有三錢附子引發痛風。而大黃過量則腹瀉不止,如果是病體支離,難不免促人生命。曾見84歲老翁因癌症被投以瀉藥一月,謂之排毒,最後先胃脹不食,然後昏迷不醒。這時不止是過量的問題,而且是誤用錯用不該用。

所以一般藥性平和的都是習慣會有常用量,根據不同藥性而用一錢、二錢、三錢、五錢、一兩,例如淮山五錢、棗皮五錢、枸杞三錢、狗脊五錢、桑寄生五錢、川斷三錢、陳皮三錢、茯苓三五錢、白朮三錢,石菖蒲二錢、荊芥一錢、杭菊三錢、鉤藤五錢、白蒺蔾五錢、菟絲子三錢、沙苑子三錢、木瓜三五錢、女貞子五錢、夜交藤五錢、雞血藤五錢、苡仁五錢一兩、升麻一二錢、麥門冬三五錢、蒲公英三五錢、丹參三五錢、白芷三五錢、柴胡一三五錢、白芍三五錢、丹皮一三錢、梔子一三錢、黃芩二三錢、雞內金三錢、當歸三錢、鬱金二三錢等等。而關鍵藥物例如前述的附子、大黃、黃耆就要有起用量的概念,黃耆就有三、五錢、一兩、一兩半的不同,黃耆是依脈象而定,通常脈沈弱的就三五錢,若是中氣下陷的常要用力吸氣不然會胸悶,那就一兩起用。

大略講完劑量再來講藥性。中醫有句話說:用藥如用兵。由以上大致可以了解,中醫不傳之秘如果是落在劑量上,那麼會枉費很大心力。其實中醫念玆在玆的是病機病因的找尋,就好像韓信用兵並無一定的規律,是在戰場上捕捉戰機,稍縱一逝的戰機,由敵我雙方依據當下的關鍵衝突點去設法,達到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甚至是挖個洞讓對方跳,這個戰機就跟中醫一樣的病因病機,掌握住關鍵才能一擊即中,解除痛苦,這在下一章提到,我想這才是中醫之秘。

單味中藥就好像一個士兵一樣,士兵依軍種有陸海空、後勤等等的差別,或是稱為步兵、砲兵、艦艇兵、兩棲蛙人等等,這是依任務需求不同給予不同訓練。藥物也一樣,各自有天生的作用,加以善用才能達到治療目的。而要能善用首先要能認識藥性,中醫所謂的藥性包括作用與性味。作用是功能主治,但是類似主治的藥物很多,這時就要能夠細分其中差異,才能選擇恰如其分的藥物來治療。例如治療酸痛的藥物有很多,如羌活、獨活、杜仲、寄生、川斷、絡石藤、雞血藤、夜交藤、忍冬藤、細辛、威靈仙、薑黃、桂枝、桑枝、稀簽草、秦艽、防風、千年健、狗脊、蘇木、骨碎補、木瓜。以上這些藥物要能夠把他們分成幾大類,然後在每一大類中分辨他們之間的差異,例如雞血藤和夜交藤都是可以養血止痛,但是雞血藤養血作用較好,夜交藤另又安眠作用。

本草書影響力最大的是本草綱目和本草備要,本草綱目因為篇幅巨大,所以傳播不多,當代學者也都備而不查、不讀的居多,而本草備要簡易通行,但是所選的主治並不確實,有些是因為該藥物名列某知名方劑之中,所以把該方劑作用物認為該藥物作用,這一點是應該注意的。最準確的藥性應以神農本草經為主,輔以名醫別錄,因為這都是最樸素的用藥經驗,名醫別錄是在神農本草經加入當代名醫的經驗。而這個工作其實現在也是可以再做一次的,例如近人陶御風的臨證本草,其中的【論治備參】即是如此,只可惜並未註明出處,難以複查。其實這個工作每個中醫都應該自己要做的,在閱讀名家經驗著作時,就應該著手記錄,並應用於臨床去嘗試,日起會有功,天道必酬勤

我所知道的中医之秘(二)---色脉辩证篇

最近读到一篇清朝文章,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累积近二十年来的时时思索,日日实践,辛勤收获得到的一点心得,竟然有前人发言在先,真是若能起古人於目前,当焚膏继晷论道终日。这篇文章是清、陈嘉础、所提到,其中一段如下︰

尝读医书,至头痛一条分六经治,谓太阳羌活、阳明白芷,云云。可见一症即分六经也。伤寒一门,仲景分六经治,有书可考。咳嗽一门,内经分五脏六腑之不同。痿痹等症亦然。即此而推,凡病皆可作六经治也,其分法当於脉内求之。予尝以是活法,遍治诸症,无不效验。如肿满一症,若诊得肺脉实,则曰肺气被壅,治节不行,遂用开肺之法。肺气虚,则曰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用保金之法。诊得心经实,则曰心火妄动,壅而不下,则用导赤之法。心虚则曰阳神无主,阴气上干,则用助阳养火之法。脾实则积滞留中,浊气停滞,则用泻黄之法。脾虚则曰不能运化,敷布阴阳,则用益黄之法。肝实则曰木气过旺,土受其制,则用泻肝之法。肝虚则曰不能行春生之令,以致浊气壅滞,则用保肝之法。肾实则曰阴气填塞,大小肠燥结,则用泻肾之法。肾虚则曰肾不闭藏,寒气壅盛,则用保肾之法。(以上不过举一二以断病症,不必拘泥)。一病而分五脏虚实治,于其必求一语与症理相同,随手用药无不立癒。即以此法,遍治疟、痢、外感、内伤诸症,无不皆然。此余一生秘诀,举以示人,不敢私也。犹忆有病疟者,尺脉数而无伦,汗出不止,其阴将绝,以黄柏、知母与之,一剂遂癒。又有痢疾者,服诸消导、分利、升提之药几遍,延予时,已奄奄一息。予诊其肝脉紧实,知其因怒而起,以牡丹皮三钱与之,遂愈。若不以活法求治,几曾见黄柏、知母治疟乎。又岂见牡丹皮能治垂危之痢乎。

重点即此;凡病皆可作六经治也,其分法当於脉内求之。予尝以是活法,遍治诸症,无不效验。此余一生秘诀,举以示人,不敢私也。

赵桐先生也认为:按脉分析,属于何因,分而治之,自无遁情,不必预定某型,随意牵引,而强人戴帽子也。P22

想要谈上面讲的先聊两个例子。一个是乾癣,我研究乾癣的过程中,除了自身体会之外,当然是钻研各家名老中医的看法,大致都不出朱仁康先生所提出的治则,可是在朱先生弟子的追述文章发现,于朱先生所拟定的治则方剂之外,竟然还曾用参苓白术散治好过一例乾癣。我在想为什麽会这样?

在里有个例子可以回答:五脏凡有损伤妄行之血,皆得如心下崩者渗于胞中,五脏之热,皆得如膀胱之移热传于下焦。这就是血与热皆可来自五脏,并非只有心肾而已。所以乾癣常见的证型有血热与湿热,而湿热来自於脾胃,那麽处以参苓白术散又有何不可?

而这样的辩证方式跟教科书上的好像完全不一样,简直就是上下颠倒,以中医内科学来说,一般是依症状分数十类,如感冒、头痛、腹痛、胸痹、腰痛等等,也有依西医疾病分类,例如胃溃疡、高血压、中风等等,然後在每一个症状或是疾病之下分几种类型,例如失眠有心肾不交、胆胃不合等等。这种编排方式是延续久远的了,例如类证治裁。可是应用到实际临床上相当困难,一方面是没那麽单纯,因为单纯腹痛或是胃溃疡的很少,通常都是有复杂的几种病或是症状同时存在,当然以抓主症或是最不舒服的问题来切入,也是一种方法,可是究竟是窒碍难行,因为例如头痛分五类型、胃痛分五类、心痛也分五类,如果一个病人同时有这三种主症而且都严重,那怎麽办?这就有点像有一位老中医,他在回溯早期临床时的窘境就是这样,他用极大的毅力把各个症状的类型以及相对方剂背的很熟,临床碰到问题例如头痛就把所有证型从脑海流转一次,每次都这样看病,结果是有效的少无效的多。

也曾有位老中医说年轻的时候,因为战乱逃亡随身就只有类证治裁一书,数年间读通了才医道大进,可惜他没讲悟到的是什麽道,可是能肯定的是他不是单纯的把整本背下来看病。现在电脑很方便,中医师在电脑上开处方,当然也可以在电脑上查资料,只要一个WORD的文字档,就可以把常见症状或是疾病的分类作最大量的资料蒐集,每一个症状或是疾病类型都可以分到非常多的类型,甚至中医处方系统里面厂商就内建好整个疾病分类和方剂了,可是为什麽这样方便了还看不好病。从恩师钱正贤教授跟诊授课时,有一次做过这样的游戏,就是让学生凭空编一组症状、色脉来考老师,老师在从中讲解如何辩证,例如从十个症状中再细分成三小组而归属心、肝、肾,再讨论其中生克关系完成辩证。可是长期如此钻研,为什麽疗效达不到钱老师的境界?最後我发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病人隐匿症状,有时候病人只讲现在最不舒服的症状,其他就不大讲了,也因为如此中医传统才有十问歌的出现,可是即使如此还是不够,因为会出现的症状范围远超过这十问。

如此反覆思索和苦读,最後终於理解到这样分类证型是从下而上,只要有症状隐匿就会误导辩证方向,一定要由上而下,从脉象抓到关键核心,然後推导出应有的症状,这样才不会被病人蒙蔽。而为什麽病人会隐匿症状,大部分病人不也是信任医师,不也是想要尽快治瘉疾病,其实有很大一部份是因为忘记了,不觉得那些症状是必要告知医师的,或是某些症状并不常出现,或是某些症状习以为常了,已经告诉医师那麽多症状了不想再给医师添麻烦了,只想让医师赶快把主要症状治好就好,如此种种所在多有。

例如有位年轻士官罹患二、三尖瓣脱垂、窦性心律不整,一直讲心脏病的症状,可是脾胃的问题却要我们告诉他,他才说是有那些症状,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心胃之气相通,更不知道心胃的问题是由肝引起的,如果没有脾胃症状就没有办法把心与肝连结起来,又如果不把心胃肝一起处理,单单盲目使用心脏病的方剂,那麽疗效肯定要差很多。所以没抓到关键核心,那麽就会想说为什麽辩证对了,还是疗效甚差呢?中医的辩证论治真的不管用吗?其实还是把脉不确实而已。所以赵桐先生也说:证有千般,不外一因,因有多端,决于一脉。P132

把脉的方法和目的已经在其他文章写过了,不过最主要的训练方法还是先把脉然後猜症状,预测久了准确度就会提高,而如何猜就是根据脉象展现的脏腑虚实,有诸内必形之外,由脏腑虚实生克推导出所有该有的症状,然後与问诊所得相对应,如此才能完整给予恰如其分的辩证和方药,这样疗效才会跨出第一步。有一位先生对自己要求甚高,例如把完脉讲了十个症状只对了八个,他会站起来对着病人鞠躬,然後跟他说︰我看不准你的问题,所以很抱歉。这样子就请病人回去了,而即使五个症状对上四个,以病人而言就已经很高兴了,对医师的功力就已经很满意了,想要百分百的准确与把握,真是很苛刻自己,不过也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才会认真的思考与推导。

所以我把由色脉推导症状的辩证思惟方法先姑且称之为色脉辩证,也就是如陈嘉础先生所强调的,而为什麽不是凭脉辩证或是平脉辩证,是因为望诊占了一半的关键。现在医案大多忽略病人外观叙述,高矮胖瘦、发质、肤质的润质度、或是面部、身体的斑点等等,甚至眼神、神气,甚至如内经的五形人分类,这些不讲久矣(在仲琴先生的医案读到患者木形、五瘦五长,真像老友相逢)P311,其实是中医辩证的大关键,望而知之谓之神,从内经时代到现在仍然不可磨灭和忽视的。

恩师钱正贤教授的医案在我跟诊时特别详细,除了让我更加明了之外的解说,另外还有的是对患者外观较为详细的描述,这就是望诊所在。近二十年来也一直细心体会关於望诊,为什麽内经要强调︰望而知之谓之神。钻研至今也比较知道望诊的重要性。我想老中医的疗效会高出许多,莫不由此而来,因为由望诊触及到的体质强弱、阴阳盛衰,这些都是估量的分寸,而且脉诊可以估量当下的轻重,可是问题存在的远近却要靠望诊,我把脉诊当作空间的一个点,而望诊是时间的直线,可以推断现在的问题是从过去何时而起,而将在未来何时可止,所以辩证时越能估算到事实真相,处方用药也更能贴近目标。而且研究到最後几乎凭藉望诊就可以知道个大概,脉诊只是望诊的补充说明而已,所以望诊几乎可谓之神技不为过也,不过这却又是最难以传达清楚的,凭什麽估算望诊,是没有绝对的定量,况且可以定性的参数又太多,又多无法定量,例如发质、发量、肤质、肤色、骨架粗细、肌肉软硬等等。所以望诊这一区块是难以形成文字叙述,但却又是中医辩证核心所在,例如同样脉象、症状,可是乾瘪与丰腴的不同外表,那麽处方用药是绝对不同的,所以望诊是中医的一大关键。除此之外,我还可以依脉象猜中欧巴桑生育子女的性别,再依子女岁数定体质转变时程。

再来回转到陈嘉础先生的秘诀,其实他的秘诀在内经早已提到,就是,原文意思大致如此︰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杂合以治并不是把各种方法都用上去,而是不拘於固定规则,只要合乎病情需要,即使超乎常规也是可以治好病,例如药物篇举例的用治痢疾的温脾汤治疗便秘。然而不固定规则并非不用规则,或是不用去体会规则,而是要了解所有的规则,才能如苏东坡的文章一样,行於所当行、止於所当止,这就是知治之大体也。这也就是朱仁康先生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乾癣的体现,所以就是通过色脉评估,再来是问诊加主诉,才能得病之情也。所以赵桐先生也说:治痹用治痹方,不效何故?答曰:落雨播种,贵在乘时,刻舟求剑,是谓大惑,即谓此也。P78。

那麽怎样才是治之大体?传统中医强调辩证论治,其实还有辨病论治,更有朱颜先生所谓的特殊疗法。而辩证论治底下尚可分为伤寒的六经辩证、温病的三焦辨证,以及杂病的脏腑辩证。寒温属外感,所以外感之外的就全部统属脏腑辩证,脏腑辩证是根据色脉、症状去推测五脏的虚实和五脏之间的生克,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而辨病论治这方面比较少强调,或是传统中医较为排斥的,可是却又多默默进行,病就是西医所研究实质组织器官变化,这在传统中医是比较欠缺的,现在西医把疾病整个流程变化研究的很详尽,中医正好可以加以利用,何曰不可呢?当然中医辨病的过程还是不能脱离脏腑辩证,而不是如同西医一样,只看到病而没看到人,因为同样是高血压可是脉象却有虚实的不同,辨病过程还是隶属於辩证之中,只是每个病都有自己的特殊变化与流程,所以金匮要略还是有对几个病有详细的认识,这样辨病也没有违背中医的传统思惟。

例如急慢性胰腺炎,都有前辈研究好恰如其分的处方,如清胰汤,甚至极难碰到的红血球增多症,都有人研究过了,所以这些处方的蒐集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这些特殊的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是脏腑的如何变化才会产生那样的症状。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些病有其特殊的基本架构,处方用药不可偏离太远,例如红斑性狼疮的内在基本就是阴虚,即使有阳虚症状也不能偏离阴虚,不然大剂量附子而无更大剂量的养血要抑制燥性,这时候极有可能从稳定期马上转进急性期,这就是辨病的重要性。

而朱颜先生所谓的特殊疗法其实就是民众所谓的秘方,只要出现某个问题不须辩证就原方使用,这样不辩证对中医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可是却常常有一味单方气死名医的俗谚。以我的看法,秘方的形成是民众自力救济尝试单味药的结果,例如铁树治疗癌症、穿心莲治疗肝炎等等,最近还有一叶草、犁头草、蒲葵子,这些都有见树不见林的问题,通常都不建议使用。有的秘方是名医处方流传在外,因为症状类似而民众自行流通,一般都有强烈的主症,几乎可以忽略其他症状在辩证上的地位。例如有位名医用陈士铎的救唇汤治好唇疔,结果疗效快速而在民众之间流传,最後还传回他手上。

台湾流传的秘方除了预防中风的补阳还五汤,或是生男方,再来最大宗的应该就是各式各样的酸痛处方。补阳还五汤已有专文讨论,生男方成效太低,而就我看过的酸痛处方,其实失败的还是居多,因为酸痛的各种成因甚多,体质差异也大,所以疗效也就不好。另有一种特殊秘方那就不可解了,例如听过的有公木瓜花加米酒治疗酸痛,疗效高到整个村子都在种公木瓜。而最近流行的穿心莲治肝炎更是白费工。所以秘方大多是治疗面比较狭窄的,专一性比较强的,但是从医的过程也要陆续蒐集的,虽然远离中医的辩证精神,可是民间以身试药的经验,说不定有时可以开拓中医传统不能达到的境界。

而其实每位中医都有自己的秘方,这些秘方应该称之为专病专方,就是某些病症太固定了,大量不断的反覆出现,掌握了这些基本形式所累积出来的方子,例如胃痛剧烈时,不待辩证即可使用的胃散,止痛於十分钟之内。这就有点像古代医生出诊时药囊中的一些备急的丸散,或是每位中医至少要掌握的几手针灸绝招,必须一针见效,这些不须细致辩证就能派上用场的秘方,谁曰不宜。

最後总结一下辩证顺序,先依色脉蒐证之後,再来用西医的监别诊断过筛,认清是属於何种疾病,如果是重大疾病那就先进入辨病论治,如胰腺炎、胆囊炎、甚至癌症,因为如果腹膜炎、脑膜炎还不转急诊那会害命的,但是辨病论治还是归属於色脉辩证之下。若都是一般常见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失眠、泛酸、便秘等等,比较不具特殊性,那麽就以色脉辩证即可。因为我把一系列症状的组合归诸於功能性损害,而功能损害太过严重时,会在某一部份器质器官上突破形成特殊的病。例如头晕、胸闷、心悸、失眠、泛酸、便秘,又加上脑瘤或是巧克力囊肿,这时辨病和辩证就要合参了。因为病的发展是有流程的,有时可以预先用药来杜绝未来即将发生的问题,如气虚证必转阳虚,所以治气虚的处方可酌加阳虚的药,如补中益气汤加五分或是一钱的附子,可以提高疗效。或是肿瘤尚小还未实质压迫,这时要加些消瘀滞的药,这也都是中医的基本小诀窍。

陈俊哲2009.10.12 www.cmedicine.org

所知道的中医之秘(三)---生理病机篇

由上而下的色脉辩证是怎麽来的?要怎样才有呢?讲这个先借话题来聊,听说日本的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他在思考服装的设计是一直反推到人类的第一片叶子。色脉辩证也是一样,其根源还是来自中医最古老的内经,而且并不是只在内经中挖掘,而是设身处地的思考,思考前人是如何形成内经,是怎样的认识人的身体与疾病的变化,从而思考我们该怎样才能形成属於我们这个时代的内经。

也要详究各个时代高手所流传下来的资料,观察他们如何认识人的生理、病理,以及处方用药。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还编辑了重要典籍的年代表,这是为了能够纵深的远观这个中医变化流程,这样也就能够清楚我们现在的位置,以及能够试着总结这个世代的经验。

常在想华佗是如何形成华佗,而华佗如何再世,依我看来华佗除了掌握他人所不能的外科技术,其实各代名医无不掌握当代所有的医疗精华,例如药王孙思邈,也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例如天医叶天士。而现代的中医更有西医的大助力,理应能够更加便利的超越前人,不过前提是要能够掌握西医的内容,另一方面出版的普及与便利,使得中医经验出版的广度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所以即使在中医界没没无闻的乡下医师,只要能够写出一套想法与经验,大都能够得到出版机会,这在古代是难以想像的,所以有这样的大助力,还怕难以成材吗?像我蒐集超过五百位的中医经验集,这就是一份很大的助力。

今天刚跟我的学长吕崇金医师电话聊天,我问他最近有没有什麽书可以读一个月的,我们共同的结论是赵桐先生的书。赵桐先生字仲琴,1908~1983,医术高明,见解透彻,又勤於着作,其着作已出版的有、、、,另外未出版的还有、,赵先生的医术应当再专文介绍,这里想引用的是关於生理与病机部份,这就是中医最困难的部份,这一部份解决了,中医也就毫无秘密可言了。中医最难的是对症状做出解释,解释的通,病机就出来了,有了病机,治法就有了,有了治法,方药就简单了。

有很多症状是超奇怪的,不熟悉中医理论是很难做出解释,还有更多症状是即使熟悉中医理论也很难做出解释。以下要引用的是从摘要出来的。

1、饭後心悸,因胃络通心,经谓:心下堤蔽。P173

2、甲陷,肝惫也。P237。甲陷,为肝血不足或血瘀所致。P280

3、面蒙尘,肝之徵也。P311

4、脚跟痛为肾虚之特徵,尤为湿邪下注之候。P224

5、小便浊,心气虚也。P195、324。

6、醒而不辨方向,真阴竭也。P200

7、阳虚见鬼。P198

8、心主血,失养则心热。P176

9、气为阳,病发下午之阴时。P326

10、下午头晕,离至乾,肾气竭而肝气弱,肝肾受邪,故发于此时者也。P196

11、半夜睡差,晨三四点难受,虚阳得补,弱阴未合,乘子时阳生之候而虚扰也。P337

医案:P111

李某某,49岁。胸胁肝区早起难受,腿肿不能近人,硬物不能食,米饭不敢入口,食则大痛。右寸关弱,余弦。

弦为肝木乘于肺脾,凌金克土也。胸胁,肝所主。早晨肝阳生难受者(阳当至不至),肝木自病也。脾主四肢而水肿,木胜克土而怠食。至米饭亦不能食,是脾惫已甚矣。然肝阴虚当循乙癸同源,此则阳虚,则必补脾助心也。

从以上引用可见赵桐先生的医案实在有别於当代名老医案,这个医案还是比较简单的,虽然临床大都是常见的证型,不过却有更多很难以解释的,一般是归类到疑难杂症。赵桐先生的医案特殊之处是把每个症状都解释的清清楚楚,源源本本的,并不是像一般医案,一系列的症状就总结一个病因,然後就是治法和方药。综观赵桐先生医案个人以为,堪称是最熟读内经与活用内经,而内经运用的关键也就是阐述对人体生理与病理的解释,并在最後做出终极性的结论,例如我们熟悉的背为阳、腹为阴,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千变万化的临床实际。

例如我跟吕崇金学长讨论到的一个冬天一洗手就要尿尿的病例,吕学长也遇过数例,我的这个例子是位老妇人,身体健康可以长年中度体力劳动,只是怕冷而已,连冬天洗澡不论是否有寒流都要开电热器,最後是以癃闭求医,西医检查无异常只以导尿管协助,可是拔了之後还是尿不出来。阳虚癃闭还算是一般见证,可是如果往前推冬天洗手就要尿尿那就不容易解释了。

这一两年内最熟读的医案且临案的只有三本,除了赵桐先生另外就是和。按:最近还有朱进忠先生的。郭氏虽是骨科名家,但是其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认识,绝不下於一般内科大家,其内容於大内科有很大指导意义,不愧是家学渊源。对郭氏医案的阅读甚至把其中所有引用都查出来源并校正,且对其中方剂来源也查清楚,如隐匿的八个陈士铎方子。以下是郭氏医案选录的关键心得。

第一是骨科的选要任务—止痛。提出:痛必应经。

脚拇指:肝经。P249

脚面高骨:胃经。PP184、254。

脚底板:肾经。P251

脚跟:肾经。P253

足内踝:脾经。P235

胫骨结节处:胃经。P191

左跨:肝经。P184

坐骨神经:足太阳膀胱经。P169

大腿跟处:肝经。P138

大腿前侧:胃经。P138

肩背内前侧:肺经。P22

两跨部:太阳少阳。P130

第二是生理病理的结论,以下摘取医案中关於肝脏与疼痛的叙述。

手足肝之分野,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P90

手经之病,肝气之郁。P89

肝邪乘脾,脾气不能舒展,血脉不荣,肩背酸痛。P17

肝主项背与臂膊,肾主腰髋与脚膝。P252

肝邪郁滞,从三焦调理气化,见肝治肺。P17

柔肝之法,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P5

第三是结论式治法,这是总结出治病的基本规律,也是最困难的。

内和脏腑,外通经络,便是治痹之法。P3

养脏以助腑之通,疏腑以助脏之运。P120

小儿病不是肝经就是脾经。P122

因体质不同,从整体出发,处理局部,达到标本兼顾,治病求本。P89

所以从中可以学习到脏腑辩证的方向,从此可以推衍出一般大内科的观察标的,想要提高疗效并不是记几个常用方子,而是要细致的从中医的基本概念出发,不畏艰辛的不断总结出病因与病机。但是最後还有个最困难的是脉象解释,尤其是左右不等,这一方面可以在(以下简称张文瑞医案)里面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能够熟读该医案,脉学上的最後一里路大概就可以完成了,这一段路也是所有脉书中所最为缺乏的,也是临床上最为重要也最为困扰的。

从中可以知道其处於极端贫穷落後的地区,没有基本的西医配置,所以重症急症都难以厘清也只能靠中医,更因为穷困所以每次只开付三帖药,就好像张仁先生书中提到的病人要卖掉一担谷子才能来抓三包药。所以书中写到P135,我把才字特别标出,并自己感到惭愧万分,愧对自己也愧对病人,怎麽可以不努力精进医术,有为者亦若是。然而许多三剂治瘉的医案,是否令人怀疑就只挑有效医案,而无效的不写出来,这是许多名家医案的通病。而张氏医案发觉并不可能,因为每一类型的病症都列举大量医案,例如胃痛就有56案,极尽曲折之能事,中医的灵活变化尽在乎此了,此可弥补熟读脾胃学说理论,仍然不能把胃病看好的窘境。

医案:P107

41、胃口难受案(一)

郭XX,男,57岁,1996年10月3日

胃口难受数年,时好时疼,云近日受冷上腹又难受,时上泛清水,有心空下坠感,诊脉左脉弱,右脉弦,舌暗红,苔水滑。心空下坠为中气不足,泛清水为肾水上泛。左脉为肝肾不足,右脉弦为木郁中土,治法当以补肝肾,益中土,抑肝木。

处方:吴萸肉4克、党参10克、乾姜3克、山萸肉7克、茯苓10克、益智仁7克、枸杞10克、甘草5克、香附10克、桂枝8克、白术7克,3付水煎服。

10月8日,药後其症有所好转,脉左脉弱减,余脉缓弦,仍处上方3付。

效果:药後其症即愈。

方解:吴萸肉辛大温,入肝经,抑肝木。党参、白术补中土,山萸肉、枸杞补肝肾。苓、桂、术甘温制水,使水湿下行。乾姜、益智仁温脾肾,使阳回阴除,气机调畅。

医案的阅读是有多少实力就能读出多少,所以於此不多做解释,提出这三本医案是因为作者都付诸以极大的热诚,言之有物、值得学习,并与我的思路相符。所以这一系列文章标题为:我所知道的中医之秘,而非我的中医之秘,并非敝帚自珍,而是自己的部份架构尚未成熟,仍待时间磨练,若是直言为中医之秘,难免被笑掉大牙。中医是不断的精练和思索,朱进忠先生在的序文中记述刘崇德先生的话:世界上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治不好的病: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我现在治不好的病。确实如此,随着学力的加深、经验的加厚,疑难重症越是能够迎刃而解,所以内经早就提出:病非不治,未得其术也。期勉中医都不要忘记病人的殷切盼望,努力解开中医之秘,架构好中医系统,很多的疑难杂症其实都不难的,大家加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3399.html

更多阅读

300首好歌连播 儿歌大全100首连播mp3

300首好歌连播【不听后悔】【柔柔的眼波柔柔的你-网络歌手】【鱼和水的故事-网络歌手】【走过路过别错过-网络歌手】【家是温柔港湾-网络歌手】【情罪-网络歌手】【木棉花的春天(主题曲)-网络歌手】【你为谁隐身-网络歌手】【不要隐

许济群 王绵之 5版方剂学 方歌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1.解表剂1.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麻杏苡

声明:《140首方歌 +方剂歌诀 方剂学方歌mp3》为网友是深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