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能听到街上有人吆喝:弹棉花唻——网被套——小孩子们闲着无事,就会去看人家弹。那时候没有机器,全手工,棉絮、灰尘一起飞舞,离得近会弄得挺脏,大人都不让孩子们让跟前凑。
旧时弹棉花场景(以下两张图片和蓝色文字来自百度):
弹棉,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有弹棉褥(垫被)。棉花去籽以后,再用弦弓来弹,絮棉被、棉衣的棉,就加工到这一步。如过去女儿嫁妆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加工的。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按民俗,所用的纱,一般都用白色。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以红绿两色纱,以示吉利。如旧棉重弹,须先除掉表面的旧纱,然后卷成捆,用双手捧住在满布钉头的铲头上撕松,再用弓弹。
这个年龄经常会说:一晃很多年了。
是啊,很多记忆中的吆喝都慢慢消失了,偶尔听到,还会记起小时候的印象。
家附近的菜市场新搬来一家三口,每天上午,妻子会在菜市场门口揽活儿: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一床弹好的被套,摆个牌子:弹棉花,做新被子。这家的丈夫,会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下午干活,傍晚,丈夫又挨家挨户把做好的活儿送回顾客家。
过去做被子都是絮棉花,尤其是结婚被子,要找有福的人,全手工,一点点絮棉花、做成被子。为了省事儿,可以让弹棉花的顺便网成被套。现在的被子填充物已经不只是棉花的了,还有羊绒、蚕丝、丝绵的。弹棉花多是弹旧被套,也可以是新棉花,还可以弹丝绵的,不过费机器,要价贵些。弹好的棉花铺成合适的大小,用网套起来,就是网被套。外面包上豆包布或者其他薄薄的布,绗缝几道,就是成品被芯,套上被罩就可以用了。
有的顾客不会做针线,就让人家弹好后顺便包布、绗缝,回家直接套被罩。
被子大小、薄厚各有不同,北方有暖气,一般5、6斤棉花的就够了,南方没暖气的,怕冷,有的被子重达12、3斤。我同时看到两个顾客,一个是把9斤重的被子拆成两条,另一个是做了12斤的寄到南昌。
还有个给闺女做结婚被子的老太太,结婚讲究全新,新里新面新棉花嘛,老太太说自己没钱,而且闺女是嫁出去的,做新被子也是带到婆家,太浪费了,所以把两条旧被套重新弹过,外面包了一层新棉花……
征得人家同意,拍了弹棉花、网被套的照片,发一部分在此:
今天下午要做的活儿:
准备工作:
需要把旧被套剪开,与弹棉花机器的宽度差不多,方便进入机器
这就是弹棉花的机器
这是旧被套,已经裁成合适大小了
类似压面条的机器?把旧棉花放在入口处
机器自动运行,另一边就出来白白的棉花了,拿根细长的棍儿卷住开头出来的棉花,借助两根遮挡的立棍,棉花会自动卷在起来
慢慢卷起来
那个气鼓鼓的口袋,作用是把弹棉花过程中的脏东西收集起来。
卷得挺大了,看上去白多了,也蓬松多了吧?
把棉花铺在案子上
按照顾客的要求,铺成合适的尺寸大小
继续铺平
把整个平面铺得尽量均匀
中间要稍微厚一点
套网套
剪成合适的尺寸
要用这个压平,忘记啥名字了
在网套上反复推压
这个算窝边儿吧?
翻过来(过程忘记拍了),再网上另一面
这面也网好了,再次推压
又忘记拍过程了,这是叠好的被套,装袋子里
网被套用的网布,挂墙上,方便推拉
有的顾客还要多加棉花,这里有新棉花可选,好棉花是长绒的,俗称:“有劲儿”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