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己即将完工的“微型高古楼”,吴永文倍感欣慰。他希望自己的“微型高古楼”能被国家、单位或个人收藏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玉溪真正的高古楼。
“微型高古楼”的雕刻很精美
为雕刻“微型高古楼”,吴永文已经花了十年时间了。
吴永文设计了很多工具雕刻“微型高古楼”。
玉溪有句谚语:“哇家玉溪高古楼,半截矗在天里头。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抬头望望高古楼,帽子掉到沟沟头。”
一说高古楼,就知道在玉溪;一说玉溪,就知道有高古楼,高古楼已然成了玉溪的标志性建筑。但是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楼,1993年被拆除,2001年在原址重建高古楼,尽管高古楼又重新修建,但对于北城街道后村社区青堆村的村民吴永文来说,被拆除的木质结构高古楼留给他的记忆更加美好,为此他付出十年时间,用柏木雕刻了一座“微型高古楼”。如今,“微型高古楼”已完工90%,预计今年底将全部完工。

十年雕刻“微型高古楼”
吴永文今年51岁,地地道道的玉溪北城人,也是青堆村的木匠。从小在北城长大的他,与高古楼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去到高古楼,周围的房屋都是矮的,只有高古楼有三层。登上高古楼的楼顶,放眼望去整个北城都尽收眼底。
由于对高古楼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从小就爱做木工活的吴永文决定复原被拆除前的高古楼。有了这个想法后,吴永文便从朋友手中得到两张高古楼未被拆除前的旧照片,于2003年开始着手制作“微型高古楼”。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为将梦想变成现实,这一做便是十年光阴。吴永文说:“我从小就爱做木工活,30多年前就开始自学,我不但会做一般的木工活,还会雕刻,还能自己设计建筑自己造。”
在制作“微型高古楼”的十年里,吴永文基本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上面。“我们做木匠的要经常出去做活,但一般要出去超过十天我都不想做,心里就想做我的高古楼。”吴永文不好意思地说,“所以家里收入低,生活比较困难,但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制作高古楼的想法。”制作过程中,吴永文还受过几次伤,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两年前被锯子划到腋下,缝了17针,“我当时是自己去医院的,我这个人还是很汉子的。”吴永文笑着说。
“高古楼很出名,是玉溪的标志性建筑。我就想做一个完整的高古楼,给后人留作纪念。”吴永文说,“在我完成以后,我希望它可以被国家、单位或者个人收藏展览,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玉溪真正的高古楼。”
精美的“微型高古楼”
在吴永文家的二楼,记者见到了完工九成的“微型高古楼”。
这个“微型高古楼”高2米多,“微型高古楼”一共有三层,主体结构和样式均按照那两张旧照片上的高古楼打造。其所用材料全部为柏木,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树木清香。据吴永文介绍,这种木料不但有清香,而且不容易被虫蛀,有利于保存。
“我自己设计了将近100种木工工具,连雕刀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吴永文自豪地说,“这个高古楼,我没有用过一颗钉子,都是按中国老房子的传统方法制造的。我也没有事先设计图纸之类的东西,都是靠自己的感觉来做,从没出过大问题,木工活这个东西是要缘分的。”据吴永文介绍,这件作品上最难雕刻的是花样纹饰,不仅弧度高,线条也很多,都需要很逼真地刻画出来。从这件木雕高古楼小样上,不难看出吴永文的雕刻精细入微,通过凹凸的不同,让“微型高古楼”分出五六个层次来,龙在云中翻腾,喜鹊在花间嬉戏,真可谓十分精巧。
由于旧照片上高古楼的资料不详细,在屋檐、吊耳等细节上,吴永文只能参考其他建筑物来设计花样。“这个吊耳的花样叫做二龙抢宝,是最难雕的,雕一块大概要花一个月。”吴永文说,到现在为止,“微型高古楼”已经完成90%,剩下的部分主要是花架、花窗和格子门等小细节,预计今年底就可以完成。(记者 李梅 实习记者 李米露 文/图)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