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带领大家继续冶力关的山水之行。
在海拨2610米的高山峡谷中,有一汪湖水,藏民叫它冶海,汉民叫它常爷池。一波在二十九年前,曾经两次来过这里,一次是在湖泊北端的庙花山采风农历四月八的“浪山节”,收集洮泯花儿,一次是在湖泊的北端画画。翻出当年的日记,很多细节历历在目。如果不是日记,不会有这样鲜活和准确的记忆。
依然是新图配旧文,看看二十九年前在这里发生了什么。
1979年8月12日星期日 雨
为了处理临潭县和卓尼县的草山纠纷,公社的李书记想请D老师去现场画地形图(一波备注:D老师的家乡就在临潭县,他是画油画的老师,当年我们的系主任)那正是白石山下,常爷池边的牧场。李书记说那里有藏民立的界碑,藏民祖祖辈辈都在那里放牧。D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里的历史。在700多年前的明代,朱元璋的常遇春大将军率领队伍打到这里,为了守住边塞,战后士兵们纷纷解甲归田,把家眷从南京迁过来定居在这里,就是现在的临潭县境地。临潭县就像是一个楔子,插在卓尼县中间,四面被卓尼县包围,只有一个出口,就是冶木峡。常爷池是地震后形成的高山冷水湖,为纪念常遇春而得名。直到现在,临潭人的某些生活习惯及方言还和现在的南京人一样。舞蹈中有插秧的动作,老太婆穿船形鞋等等。D老师的祖先无疑是南京人了,据他调查,700多年一来,D姓的男子还不足二十个,真可谓“计划生育”的模范了。
D老师决定和李书记一起去处理草山之事。把我们留在了康多。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听说山路已经被洪水冲断,不知他们是否能过得去。快开学了,我们确定不了归期,真着急。
△上山的路完全重修了,以前是羊肠小道,得两手两脚并用才能爬上山。
△上山前要经过这样一片广场,以前没有的。
△村民们在这里摆些山货和好看的石头卖。
△看冶海得爬上这800米高的大坡,在海拔2610米的高度还是有些费劲。
△冶海是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这山坡上明显有地震后山石滚落的痕迹。
△饮马泉。相传明代大将军常遇春西征曾在此饮过战马而得名,由冶海之水从是风中喷涌出的山泉形成,湖面呈马蹄形,面积约五亩,水深二米,因湖四周原有树林,当地群众亦称其为“小林池”。
△沿路修了这么多人工景致,不如以前的山野那么清纯了。
△高峡平湖
△这里总是照相留念人最多的地方。以前我来这里一个人都没有,面对静静的黑森森的湖面有些发憷。
△有经幡的山都是神圣的。
△等待坐船到湖里一游的游客。
△在冶海里重游故地。
△两岸的山峰,陡峭。
△峡谷深处,湖水渐渐浅淡,见到了草滩。对面的山就是庙花山,上面修有常爷庙。汉民把冶海叫做常爷池。
△“神泉”之水是从冶海大坝中部渗出的,汇聚成涓涓细流,直达山底饮马泉。使湖水保持自然平衡。
△群山远眺,冶力关真美。
【相关资料】临潭县八角乡与冶力关乡交界处,有一高山湖泊,称冶海,民间又称常爷池。湖水总面积750亩,位于海拔2610米的山顶峡谷中。水源从八角乡石门河注入,无出口,有地下暗流从冶力关乡北部山腰涌出。
湖水呈深绿色,清澄如镜,水位大旱不减,大涝不溢,湖边浅水处有小鲵栖息,别无其它水生动物。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将此湖视为圣湖,怀着敬畏的心情朝拜煨桑,并向湖水中投铜钱银币,并以此测试心诚与否:钱币沉入水中则意味着心诚,若心不诚者投下钱币,钱币则飘浮于水面,意味着神灵拒绝接受,其人亦有不可饶恕的罪孽。
最为神奇的是冶海冰图。每至冬季,湖水结冰如镜,冰面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图案。有寓意深刻的抽象画,也有栩栩如生的写实图象。凡世间万物,山川树木奇花异卉,人物牛羊珍禽异兽,只要你有耐心,均可对号入座。自然的造化,神灵的信手涂鸦,空灵超脱,妙不可言。
(一波于2012.7.12.重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