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纸莎草纸
-莎草纸&造纸术之辩
-中国造纸术西传
-西方对中国造纸术的改进
-参考文献
前言:
用国内的搜索引擎搜索“西方造纸术”,清一色的出来的基本都是中国造纸术及西传。搜索在文献资料库,也都是关于中国造纸术的,好像“西方造纸术”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还未被约定成俗的捏造的词。
于是,笔者就试图从已有的关于造纸术的基本统一的研究结果,来归纳其中零星的关于西方造纸术的知识,以带动该词条的编辑。
纸莎草纸:
纸莎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草叶呈三角形,在古代主要生长于埃及的沼泽和池塘之中,现在则只分布于埃及哈尔图姆(Khartum)地区北部的尼罗河谷地。纸莎草茎高可达3米多,粗细与人的手腕相当,茎部富含纤维,用它为原料制造出来的书写材料就是纸莎草纸。
从埃及历史上的古王国时代( the OldKingdom, 包括第3 --6 王朝, 约公元前2686年--前2181 年) 起, 纸草纸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书写材料。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莎草纸的制造和利用历史,远在中国造纸术之前,这点是没有疑问的。但古埃及人对莎草纸的制造,算不算真正的造纸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莎草纸算不算造纸术?
现在所说的造纸,指的是将富含纤维的造纸原料,切碎后通过浸泡、搅拌并加入各种化学物质等方法,脱去其中的杂质和可能影响纸质的成分,形成纸浆。然后将纸浆用某种方式“抄”起来,形成一层层的湿纸;湿纸脱水、干燥之后就是一张张可用的纸。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过程,则更加巧妙:用富含纤维的造纸原料得到的纸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湿纸的纤维素分子之间,通过水分子彼此连接;而对湿纸脱水后,纤维素分子之间直接通过“氢键”彼此结合,形成坚韧的网状结构,延伸成片。这样,具有柔韧性、延展性的纸张出现了。
由此可见,通常说的造纸术,应包含打浆、抄纸、脱水等几个步骤。从化学上而言,打浆是拆开纤维素分子之间原先的氢键链接,然后通过抄纸和脱水形成新的氢键链接。无论具体技术如何,满足了这几个条件的,才是真正意义的造纸术。
那么,“莎草纸”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在埃及地区,一直生长着一种植物,叫做“莎草”。它又名“纸草”“纸莎草”或“莎草纸莎草”。
据古代罗马作家老普林尼( GaiusPliniusSecundus THE ELDER, 公元23年--79 年)记载, 古埃及人用纸草造纸需经过几道工序:割下纸草茎,根据所需要纸张规格将纸草茎截成数段, 先剥出茎中的纤维层形成长条状,将许多长条并排放置,然后以直角与另一批长条交叉, 两层形成一张薄片; 然后沾湿加压, 上蒙一块麻布, 用木槌敲打后将一宽大石板压上, 石板的压力和挤出的胶水一样的汁液使两层薄片牢牢粘合在一起,在阳光中晒干后数天取出; 随后用圆石块或贝壳将纸面磨平, 把纸边修齐, 制成一张薄而光滑、白色的纸草纸。
因此,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产品虽然其形态、用途和纸张有类似之处,也是利用了原材料中的纤维,但没有经过打浆、抄纸、脱水的步骤,都不应该归于真正的“纸”一类。对它们的制造、使用,也不应与“造纸术”混淆。纸莎草纸的制造根本算不上造纸术。而西方真正意义上的造纸术,都是在中国造纸术西传之后直接或改进之后利用的。
中国造纸术西传:
造纸术从中国最先传入到朝鲜 ( 公元345 年)
公元610 年,隋炀帝大业六年, 高丽王派高僧昙征和法定东渡日本, 带去了造纸方法;
到了唐玄宗天宝十年( 公元751 年) , 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大食国的撒马尔罕(现乌兹别克境内);
公元793 年在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工厂, 所生产的纸大部分运往欧洲;
公元900 年造纸术传入埃及;
公元1100 年摩洛哥人开始造纸;
公元1150 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 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处理破布的造纸工厂;
从8 世纪到12 世纪初, 阿拉伯人曾垄断造纸术达400年之久;
公元1189 年, 造纸术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276 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 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蒙特法诺城建立了造纸工厂;
1350 年传入瑞士;
1405 年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1491 年传入波兰;
1494 传入英国;
1537 年由意大利传入奥地利;
1567 年传入俄国;
1586 年传入荷兰;
1694 年由荷兰传入美国;
1803 年传入加拿大。
西方对中国造纸术的改进:
西班牙人对造纸的贡献是发明了一种用人力带动的打浆设备:捣浆器(Stamping-mills)又简称捣磨。它从实践上优化了打浆作业,节省了体力消耗,提高了浆料质量,但仍然是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
荷兰人不满足西班牙捣磨,经过不断地摸索、改进,1750年荷兰式打浆机问世。这种打浆机最先只是为了碎解破布浆,后来又兼做洗涤、漂白、调料、打浆等作用,使它成为造纸生产中很重要的设备之一。从而为手工方式向机械操作转变奠定了基础。
18世纪,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瓦特发明蒸汽机、电的应用与普及,以逻辑思维为指导,从技艺走向科学,接着于1799年发明了(长网)造纸机,以及其后有了相应的配套机械装备等。从而进一步武装了造纸工程体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造纸工业。
18 世纪之后, 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 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 改进了工艺, 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1798年,法国人N.L.罗贝尔发明了长网造纸机,1804年在英国正式投产。1809年,英国人J.迪金森发明了圆网造纸机。1812年,英国人T.科布发明了长网造纸机上的伏辊。1823年,英国人T.克朗普顿发明了造纸机的蒸汽烘缸。1827年,德国人奥赫劳泽发明了长网扬克纸机。这些早期的造纸机械,为实现抄纸过程的连续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无限长”的卷筒纸创造了条件。
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无尚光荣, 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但是我国未能保持和发展这一优势, 只是拥有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名声, 在以后1700 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 直到1881 年( 清光绪七年) 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1884年试车投产后, 中国才开始有了机制纸。
参考文献:
《埃及的纸草》〔日〕庄司浅水 郭连友摘译
《古埃及人的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令狐若明
《论纸莎草纸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孙宝国1 ,郭丹彤2 《史学集刊》2005 年7 月 第3期
《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王连科2003 年 第4 期黑龙江造纸
《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刘仁庆(中国造纸学会,北京,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