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钓鱼岛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换个方式解决问题

浅析钓鱼岛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摘要: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几代领导人都为解决中日钓鱼岛纷争做了积极努力。今年9月份,日本提出将钓鱼岛国有化,让相对平静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又再掀波澜。中国政府立即发表申明,严重指责日本做出的损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行为,并积极展开外交交涉。到目前为止,中日双方就钓鱼岛问题仍在展开谈判,并将持续下去。本文就钓鱼岛问题。探讨钓鱼岛问题之争的实质、中日钓鱼岛问题的瓶颈、影响钓鱼岛问题解决的国内外因素以及对如何很好的处理钓鱼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能源之争、右翼势力、综合国力、美国因素

一、钓鱼岛问题之争的实质。

钓鱼岛问题一直以来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因素之一。早在1972年中日建交时,就钓鱼岛问题展开了讨论。考虑到当时建交的需要,就决定将钓鱼岛问题搁置。后来,在邓小平执政期间,中日也对钓鱼岛问题展开过磋商。邓小平在1978年10月25日答日本记者问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和平友好条约谈判时,也同样就不涉及这个问题达成一致,可以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1]。此后,我国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也对钓鱼岛问题发表过自己看法。中日两国政府历来都重视钓鱼岛问题的解决。钓鱼岛之争,包含着以下内容。

(一)主权之争

钓鱼岛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关于钓鱼岛的文字记载,并从15世纪开始将钓鱼岛列岛纳入中国的海防区域之内。1970年中国宣布:“钓鱼岛周围海域和临近中国浅海海域的海底资源,都完全属于中国所有,绝不容于他人染指”2。这是中国政府对我国主权的庄严保卫。中国政府历来捍卫主权。中日钓鱼岛之争,最突出直接的表现就是主权之争。

(二)能源之争

众所周知,东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而石油资源对于现代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可以称之为经济血液,这对于能源短缺的日本尤其。20世纪60年代,美日地质学者调查发现,钓鱼岛海域海底可能有储量丰富的石油。1969年,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海洋调查后提出,东中国海可能拥有海底石油。同年5月,日本趁中苏关系紧张之机,以石垣市的名义在钓鱼岛上建碑,上写“八重山尖阁群岛鱼钓岛”[2],此后,日本加紧夺岛。钓鱼岛海域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近年来已经被确认。争夺钓鱼岛问题,带来的最直接的利益就是丰富的油气资源。

(三)军事实力及综合国力的较量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想在国际地位上拥有一席之地,需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作支持。钓鱼岛问题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两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较量。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军事力量上,中日双方近年来都加紧发展军事。可以这么说,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经济力量的增强,给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带来了好处,并为更好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提供了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引发了周围国家的恐慌。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声音甚嚣尘上。周边一些国家时不时与我国发生摩擦。要想很好的处理钓鱼岛问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钓鱼岛问题的瓶颈

(一)钓鱼岛问题的复杂性、可控性和起伏性。

钓鱼岛问题具有复杂性、可控性和起伏性的特征[3]下图表示的是围绕钓鱼岛问题,从表层到深层,彼此相连的各种复杂因素。


钓鱼岛问题同样具有可控性,这表现在:首先,中国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同时,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此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中心,因此,需要稳定与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武力的可能性不大。其次,联合国安理会在发挥地方安全事务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次,日本从二战到现在,国家领导人已经初步摆脱了类似二战时极端法西斯主义,个别领导人能从大局出发处理中日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单方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也不大。再者,美国的因素,美国为了维持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也不会希望中日之间交火。最后,从9月份到目前的钓鱼岛态势可以看出,虽然日方领导人时有不冷静之举,但是总的方面是趋向与中国政府进行外交谈判,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

(二)钓鱼岛问题解决的瓶颈。

钓鱼岛问题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因素之一,与中日政治关系其他因素一样,有着相似之处。因此,笔者从中日政治关系的瓶颈高度来谈钓鱼岛问题解决的瓶颈。

首先,日方必须承认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包括“从军’慰安妇’问题”、遗弃化学武器问题、强征劳工问题[4]。钓鱼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之外,还必须正确对待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以上的这些事件,都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情感和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于中日两国关系意义重大。

其次,就中日两方分别而言,日方必须清除右翼势力。近年来,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坛上有很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外交政策。关于右翼势力如何影响日本政治,笔者将会在下面进行论述,在此不过多阐述。对于中国方面,怎么才能很好的处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领土争端,关键在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增强综合国力。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耀武扬威,全靠背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

最后,还必须通过外交和平途径解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问题是我国的一向主张,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钓鱼岛问题属于主权问题,就笔者看来,目前中方想在不做出一点让步的情况下解决钓鱼岛问题,几乎是不可能,钓鱼岛问题很可能是持久战,原因将会在下面分析。中日钓鱼岛问题成功解决的关键在于双方必须有一个利益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能够让包括中、日、美三方都满意,尤其要让中日满意。

三、影响中日钓鱼岛长久未解决的因素分析。

(一)中国方面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史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对外战略的出发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中国政府一直秉持并尽最大努力通过和平外交解决国际争端。对于钓鱼岛问题,除了历史上我国国家领导人搁置导致现在还悬而未决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不同时期的战略不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国际背景,为了与日本建交和维持中日关系,周恩来和邓小平,都对钓鱼岛问题予以搁置。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也为维护中日关系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出访日本等。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局势给我国的执政党提出了多重挑战。党立足于中国实际,做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主题就是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集中力量抓经济。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这也是我国当前和平外交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我国政府能隐忍周边国家对我国主权的挑衅而不诉诸武力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我国的综合国力决定了钓鱼岛问题的长期性的。这也是笔者认为钓鱼岛问题要打持久战的原因。中国还不完全具备强硬实力来解决中日钓鱼岛纷争。这些实力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与日本的差距还是不够大。就军事实力而已,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下面的表1展示了中日海军实力比较。

日本海上自卫队

中国海军

苍龙级潜艇(AIP)

039A/B级潜艇(AIP)

排水量:4200吨

排水量:3900吨

数量:4艘(三艘在建)

数量:8艘

亲潮级潜艇

977型潜艇

排水量:3900吨

排水量:3090吨

数量:11艘

数量:2艘

春潮级潜艇

636型潜艇

排水量:3200吨

排水量:3100吨

数量:1艘

数量10

表1:中日海军实力(常规潜艇篇)[5]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在军事实力等方面,与日本拉不出明显差距,部分方面甚至比日本落后。美国是当今是最强大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霸权是其外交目标,这完全建立在其强大的军事等综合国力基础之上。中日目前综合国力差距并不大,我国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日本较量,中国还不具备像美国一些能够称霸全球的背景,这也是我国长期处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主权问题,一直采取持久谈判的原因。对于中日钓鱼岛问题,目前的外交斡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是由我国的现状所决定的。

(二)日本方面

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对于二战反思的态度。对于二战日本所犯下的法西斯罪行,日本政府远没有德国政府认识的清醒。德国在战后深刻反思了二战罪行。1998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纪念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和迫害的大会上指出,”60年前,对犹太人的屠杀是德国历史上最恶劣、最无耻的事件,国家本身成了有组织犯罪的凶手“[6]而对于日本,唯一清醒的认识二战问题,只是存在于立命馆大学的和平博物馆,在那里,有对于二战清醒的认识。而对于日本官方而言,对于二战,他们的态度是很暧昧的。近年来,日本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右翼势力时而左右日本政治,影响日本外交政策,并直接影响中日关系。日本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是一个右翼势力分子,他的购岛行为直接导致钓鱼岛问题再生波澜。

日本的右翼势力是世界人民所不齿的,21世纪以来,右翼势力在日本掀起,股新的高潮。比如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从法理上否认侵略史实的说法,包括“国家责任说”、“事后立法说”、“战胜国审判说”、“合约生效无战犯”“侵略定义未定说”“国家意志矛盾说”[7]。对于右翼势力的新的表现形式,我们一定要警惕。

(三)美国因素

结合图一,分析美国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中的影响。美国在这问题上采取“等距离”外交姿态,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显然不是一个局外人,他想达到一个两全的结果。一方面,在中国政府面前,不得不伪装出“中立”的态度,然而,在日本方面,美国又想借日本的手来牵制中国。这也符合美国的一贯做法。在亚太格局上,美国最大的威胁来自日本、中国和俄罗斯。钓鱼岛问题就给美国平衡中日力量提供了一个契机。

另一方面,美国常拿台湾问题与中国较量。对台军售,支持台独,对我们已不再陌生。在大陆与台湾问题上,美国起着很重要的阻碍作用。美国的外交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遵循这一目标,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指手画脚,干涉别国内政,这也是部分地区冲突不变的原因。

因此,在中日解决钓鱼岛问题上,不得不考虑美国这个因素。

四、展望未来的中日钓鱼岛关系。

随着中日建交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扩大,中日双方经济交流日趋紧密,但政治关系则摩擦不断,趋于冷淡。有学者提出“政冷经热”[8]概念。中日钓鱼岛问题直接影响中日关系,并进而影响亚太局势。展望未来的钓鱼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发展经济和军事是处理钓鱼岛问题的根本途径。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直接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对于钓鱼岛问题,在笔者看来,就目前态势,如果中方强硬的保钓,日方也不可能示弱。这是两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相差不大所决定的。要想完美的解决钓鱼岛问题,包括处理中国与除日本外的周边国家领土争端问题,最根本的力量在于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实力。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和国内市场及其狭小的国家,日本本国的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是靠出口。中国作为日本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于发展日本本国经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有直接帮助:那即是当中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的国家的时候,对于处理中日之间的领土纷争,完全可以不诉诸武力,仅在经济上拉跨日本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当前抓经济可以说是韬光养晦。

二)共同开发是中日目前解决钓鱼岛问题最妥善的办法。

就钓鱼岛问题,邓小平当年曾提议:“这样的问题时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共同开发无非是那个岛屿附近的海底石油之类,可以合资经营嘛,共同得利嘛”[9]到了胡锦涛这一代领导集体,其智慧还是没有超过邓小平。处理南海争端就是最好的实例。下图表示的是关于钓鱼岛海域的两种思维模式[10]

一二

僵化的思维模式灵活的圆形思维模式椭圆形双赢结果

争议地区


共同开发是目前有效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最快的办法。共同开发钓鱼岛资源,对于中日双方是有利的。就共同开发这一战略,之前处理中非主权之争,就已经做了良好的示范。更为重要的是,共同开发是和平手段,对于两国的普通百姓最好。如果诉诸武力,遭殃的还是普通大众。

(三)要做好任重而道远的打算。

虽然共同开发是目前解决钓鱼岛问题最好的方法,但是综合国内外环境,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在日本,如果右翼势力影响国家政治,那么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就是雪上加霜。对于中国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普遍高涨,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考虑普遍大众的意愿。再者,如果日本执意不承认钓鱼岛归属中国,中日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也还是有的。无论从和平角度,还是从武力方面考虑,处理钓鱼岛问题都是一个长期任务。我们务必做好任重而道远的打算。

主要参考书目:

鲁义:《中日相互理解还有多远—关于两国民众相互认识的比较研究》

刘江永:《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

吴寄南:《中日关系”瓶颈”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杨华生:《感受德国人对二战历史态度:认真反省坦诚谢罪》

鞠德源:《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辩》



[1][日]《朝日新闻》19789年10月26日。

[2]鞠德源:《日本国窃土源流—钓鱼列屿主权辩》上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332页。

浅析钓鱼岛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换个方式解决问题

[3]柳江水:《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第523页。

[4]吴奇南、陈鸿斌:《中日关系”瓶颈“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第7页至14页。

[5]摘自:环球网:http://mil.huanqiu.com/gt/2012-09/2665330.html

[6]杨华生:《感受德国人对二战历史态度:认真反省坦诚谢罪》,载www.de0049.com。

[7]刘江永:《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第298-305页。

[8]同上书:第1页。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10]刘江永:《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第751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5091.html

更多阅读

中兴改名努比亚,换个马甲人们就喜欢你了? 中兴努比亚z11

中兴改名努比亚,换个马甲人们就喜欢你了?未来,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中兴手机”这个品牌了,听说它要换个名字——努比亚!据媒体报道,中兴终端旗下手机品牌努比亚近期已完成运营公司更名,由原来的“深圳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努

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历史背景 钓鱼岛问题与中日关系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中日并不存在所谓的“钓鱼岛问题”。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永乐年间(公元1403至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明朝以后中国许多历史文献对这些岛屿都有记载。日本方

声明:《浅析钓鱼岛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换个方式解决问题》为网友選萚躱避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