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氏王朝肃宗至英祖 朝鲜王朝英祖
李焞(1661—1720),字明普
1661年辛丑(显宗二年)八月十五日生于庆熙宫之会祥殿。1667年丁未册封王世子。1674年甲寅八月二十三日即位于昌德宫之仁政门。
肃宗是三代单传的独子,但他年过30,却尚未得子。第二位王妃仁显王后闵氏也很焦虑,她不顾肃宗的反对,挑选了译官张炫的侄女张氏进入后宫。张氏此后产下一子,便是景宗,随即被升格为禧嫔。但是她并不满足于此,又经过种种策划,不仅使王妃被逐,更使其被逼致死。似乎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望,能够让人变得无比残忍。为人懦弱的肃宗,在禧嫔的威慑下,不禁成了惧内之人。周边重臣,也都逐渐为禧嫔势力所制,国王已成傀儡——暴君和傀儡之间的区别,在于或控制臣下,或被臣下所制——成为后者的国王,每日只得在忧郁中度过。一天,他正无精打采的走向寝殿,却听得一间小屋中传来至痛的啜泣声。肃宗不由得奇怪,进门一看,却大吃一惊,屋中整齐的摆放着祭饭,一名年少的侍女(侍奉宫女之人)身着素装,正面向灵牌痛哭,灵牌上所奠的,正是仁显王后。虽然仁显王后是为肃宗才牺牲自身,理应被人祭拜,但惮于禧嫔之威,无人敢提祭奠之事。若是被禧嫔知道,必然会被定为谋逆,随即斩首。肃宗自然奇怪,在此种境地下,此人何敢以死相拼,祭奠仁显王后?
“你是何人,为何胆敢祭奠仁显王后牌位?”
侍女听到国王的声音,惊得慌忙跪伏在地:“殿下,奴婢本是仁显王后身边的侍奉之人,今天乃是王后诞辰,奴婢不能忘记王后恩典,私下祭奠,请殿下处以死罪。”闻听此言,肃宗深受震动。在旁人均明哲保身时,这女子却冒死祭祀从前主人,其善可鉴。在同病相怜的感动之下,或者说同情变成了喜爱,肃宗将这侍女唤入寝殿,自此常常与之同眠。此事自然没有逃过禧嫔的眼线,但是,禧嫔起初只觉得这女子有些风情而已,并未有什么举动,直到得知这侍女怀孕,才大为震惊。便开始加害于她。那侍女对此已经有所警觉,又深感自己所怀的是肃宗骨肉,不能有半点差错。便极力应对,躲过了禧嫔一个个毒计,直至临盆将至,禧嫔气急败坏,将侍女捕来,让其跪于地上,再加刑罚,并以大水瓮扣盖其身,意图将其害死。肃宗听闻后大惊,赶至现场将瓮除去,把侍女抱回寝所,所幸王子安产,那侍女即是后来的毓祥宫淑嫔崔氏,王子便是英祖王。封建李朝家族的权力之争,就是如此的残忍丑恶。
朝鲜党争自燕山君时代以来延续了上百年,非常激烈。其时西人老论派和南人派相对立,势同水火。南人因依附张禧嫔,拥护肃宗废正妃闵氏、立张禧嫔为正妃而得重用。持反对态度的西人派在金春泽等人的带领下发起“闵妃复位运动”而受到镇压(甲戌狱事)。但是数年之后,肃宗后悔贸然废后,在1701年11月以“诅咒国王”、“巫蛊后宫”的罪名将张禧嫔赐死,恢复了仁显王后的后位。肃宗死后,张禧嫔之子景宗供奉张禧嫔灵位于后苑的别殿(后来七宫中的大嫔宫)。景宗无子,死后,异母(崔淑嫔)弟延寿君李昑即位,是为李朝的英祖。1725年,英祖大王即位,为了雪母亲之恨,首先便在宫殿近处修建祠堂,命名为毓祥庙,这就是今日的七宫所在。英祖在第二年,也就是乙巳年,对当年支持慈禧嫔的南人派发动了意在雪恨的清洗行动,这就是著名的“乙巳士祸”。在乙巳士祸余波已平的1729年,英祖将毓祥庙升格为毓祥宫。朝鲜历代祭祀国王的庙堂虽然都称为宗庙,但给一介后宫的祭庙加以宫号,的确是破格处置了。张禧嫔一生波折动荡,其人足智多谋,与唐朝的武后、明朝的郑贵妃、万贵妃类似。但是最终因心术不正而引火烧身。现在在韩国,她的故事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小说,常盛不衰。
肃宗即位后,一直不忘父祖“反清尊明”的遗愿。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六十周年,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又命汉城府在昌德宫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明朝神宗皇帝。“大报”出于《礼记》郊特牲,是郊天之义,而兼有报德之意。1749年(乾隆十四年)又以明朝太祖、神宗(万历)、毅宗(崇祯)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这种祭祀活动每年进行,直到李朝末年。“尊明义理”在朝鲜仍然盛行,但是孝宗的“北伐论”已经演变成国王增加赋税、广筑城苑、加强禁军兵力的口实,最终无疾而终。
经济方面,肃宗时代加强了大同法的实施,在黄海等道丈量田地,作为以税代赋的依据,开设铸钱局,铸造了“常平通宝”。显宗、肃宗时代,朝鲜的全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全国人口在1657年为229万人,到1669年增长到501.8万人,这一增长十分显著。汉城的人口在同期从80,572人增长到194,030人。全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实行了税制改革、农业管理和农业技术改进的缘故。汉城人口增长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贩卖不再作为贡税交纳给政府的货物的商人大量涌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实施大同法之后,政府对地方产品实物的需求由商人予以满足。他们成了满足政府需求的采购代理人。他们获得了垄断特权,为遍布全国的行会树立了样板。政府经营的工厂和制造业的衰落,刺激了工匠和技师去建立私人工厂和开办商店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并组织成行会。在各道的市镇,每五天举行一次集市,作为生产者和汉城商人之间的沟能渠道。汉城的领有执照的地方产品供应商通过他们的利润丰厚而又有保障的生意,逐渐积累了资本。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财富观念,即商业财富观念,这种财富不再是由土地和奴婢组成,而是由用于以货币进行曲大宗交易的商品组成。随着交易的兴旺和货币的流通,商业资本得到了一个发展的基础。然而,这些旨在维护儒教两班社会的努力却导致了这种社会的削弱。
政治方面,在乙巳士祸之后,南人派清南、浊南势力受到打击,西人派得势。新兴的宋时烈、尹镛和朴泰辅等知名学者抨击被偶像化了的朱熹体系。保守派两班把他们斥之为异端,但是,一个致力于批判传统秩序的新学派的兴起时机已经成熟。这新一代的学者认为,人民的生活状况比新儒教政府机构的士大夫所极为珍视的合法性和礼制问题更加重要,“若农民民不聊生,任何国家都无法生存,而即令没有君主,人民却能照样兴旺发达。”这就是构成改革派——实学——基础的新潮思想。柳馨远在他的《蟠溪随录》(社会改革论文)中提出了下列措施:(1)建立一种利益能由大家公平分享的土地制度;(2)实行推荐制,代替科举制;(3)为所有人确立均等机会;(4)改革政府机构;(5)采用新学。他的建议没有为官方所接受,但是他的改革派思想却成了实学的主流。他把重点放在农业上,因为他所建议的改革能否成功,取新局面于农业问题的解决。与官府无关的学者育感需要从事实学。官府系统则一心进行内部争权斗争,同时各派在对新儒教礼制的不同解释上发生冲突。17世纪后半期,西人党内部各派之间的争取斗争变得激烈起来,又有一些派别分裂。这种派别倾轧与农民生活和国家利益全然无关。西人少论派中的多数开始对农民的福利表现出关心,由于两班中的许多人从事农耕,甚至无力保持奴婢,所以农民的境况与他们自己的境况比较接近。改革派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变化过程中勇敢地政正视社会的种种要求的。商业活动随着政府批准的供应商行会的发展继续发展。这种活动在全国扩张,他们的交易占政府总收入的60%。在这段时期里,政府收入不断增长同时一些富有的农民把自己的身份转为两班身份。人口也同步增长,在1669至1717年这48年里增加了近200万。
后宫波折动荡的肃宗大王在1720年庚子六月八日去世于庆熙宫隆福殿。在位四十六年,终年六十。英祖五年定世室。英祖二十九年追上尊号裕谟永运洪仁峻德,五十二年追上尊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高宗二十七年追上尊号正中协极神毅大勋。清朝赐谥僖顺。葬高阳明陵。
王妃
光烈宣穆惠圣纯懿孝庄明显仁敬王后金氏(籍光州)
1661年辛丑(显宗二年)九月三日生于汉城好贤坊。辛亥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674年甲寅进封王妃。1680年庚申(肃宗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去世于庆熙宫之会祥殿,终年二十。葬高阳翼陵。
继妃
孝敬淑圣庄纯元化懿烈贞穆仁显王后闵氏(籍骊兴)
1667年丁未(显宗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丁生于汉城盘松坊,1681年辛酉册封王妃,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701年辛巳(肃宗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去世于昌庆宫之景春殿,终年三十五。葬高阳明陵。
继妃
惠顺慈敬献烈光宣显翼康圣贞德寿昌永福隆化徽靖正运定懿章穆仁元王后金氏(籍庆州)
1687年丁卯(肃宗十三年)九月二十九日生于汉城顺化坊。1702年壬午册封王妃,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757年丁丑(英祖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于昌德宫之永慕堂,终年七十一。葬高阳明陵。
子女
庶子
长子景宗大王李昀(玉山府大嫔张氏生)
二子盛寿君李■(玉山府大嫔张氏出,早夭)
三子永寿君李■(毓祥宫和敬徽德安纯绥福淑嫔崔氏出,早夭)
四子延礽君李昑(英祖大王,毓祥宫和敬徽德安纯绥福淑嫔崔氏生)
五子李■(毓祥宫和敬徽德安纯绥福淑嫔崔氏出,未封早夭)
六子延龄君李昍无子孙,以侄庄献世子之子、从孙恩信君李禛为后,李禛以继子南延君李球为后,李球即兴宣君(大院君)李昰应的父亲,高宗李熙的祖父。
嫡女
长女(仁敬王后生,未封早卒)
次女(仁敬王后生,未封早卒)
景宗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李昀
李昀(1688—1724)字辉瑞
1688年戊辰(肃宗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昌庆宫就善堂,母亲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权术女人张禧嫔,父亲肃宗是三代单传,得知李昀出生的时候自然是欣慰异常。1690年庚午,三岁的李昀被册封王世子,1695年乙亥入学,行冠礼。1696年,朝鲜奏请清朝,请立李昀为世子。清朝礼部沿用《大清会典》“王与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而拒绝奏请。朝鲜使臣以外国与内服不同,世子虽为庶出,但是诞生后即报清朝,且告宗庙,定以嫡长子(估计是禧嫔的手段),由王妃抚养,无异嫡出,臣民属望已久为由,再次请封。1697年丁酉,康熙皇帝乃允朝鲜所请,册封李昀为王世子。是年肃宗患病倦政,李昀作为王世子,承命代理摄政。1720年庚子六月十三日,肃宗去世,李昀即位于庆熙宫崇政门,是为景宗。大概是因为生母作恶多端的缘故吧,景宗自幼体弱,无子,不得不把弟弟李昑封为王位继承人。景宗在位年数不长,但是朝中也不免权贵党争。景宗年间,朝鲜人首次发现了日本海中的独岛(日方称竹岛)。景宗于1724年甲辰八月二十五日去世于昌庆宫环翠亭。在位四年,终年三十。无嗣。葬杨州懿陵。清朝赐谥恪恭。
王妃
恭孝定穆端懿王后沈氏(籍青松)
1686年丙寅(肃宗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生于汉城好贤坊。1696年丙子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718年戊戌(肃宗四十四年)二月七日去世于昌德宫之长春轩,终年三十三。葬杨州惠陵。
继妃
敬纯孝仁惠穆宣懿王后鱼氏(籍咸从)
1705年乙酉(肃宗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汉城崇教坊。1718年戊戌册封世子嫔,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孝宗潜邸)。1720年庚子进封王妃。1730年庚戌(英祖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去世于庆熙宫之鱼藻堂。终年二十六。葬懿陵。
子女
无子女,无嗣
英祖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干健坤宁配命垂统景历洪休中和隆道肃庄彰勋正文宣武熙敬显孝大王李昑
李昑(1694—1776)字光叔,号养性轩(潜邸时肃宗所赐堂名,因以此为号)
1694年甲戌(肃宗二十年)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因为长兄景宗无子,所以在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拥立下,于1721年辛丑(景宗元年)被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1724年甲辰,景宗去世,李昑于八月三十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是为英祖大王。
英祖自幼便历经波折动荡,在母腹中便受到张禧嫔的摧残(参见肃宗条),册封、即位前以延礽君、王世弟的身份居于外邸,作为朝政的旁观者,深知派系倾轧对国政的害处,所以他一登基便着手荡平这种争斗。为了恢复昙花一现的普遍兵役税,英祖甚至走出宫廷,征求官吏、文人学士、士兵和农民的意见。为了减轻务农者的负担,英祖将向全国平摊征收的兵役税削减一半,减收部分由渔业税、盐税、船只税和土地附加税来补足。英祖还通过会计制度来整顿国家收支的财政制度。他采取切合实际的政策,允许边远的庆尚道用粮食纳税,交到附近的港口,在山区允许缴纳棉花或现金来代替粮食。通过增加钱币的铸造来鼓励货币流通。英祖还热心地推广用韩文印刷的重要书藉,包括《小学训义》、《小学指南》、《表义录》、《百行录》、《警世问答》等等,并且推广象《农家集成》这类有关农业的书藉,表明他关心改善农民的生活。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再次大量制造,分发给地方官署,同时广泛地着手进行公共工程,在农村修筑堤堰,在汉城和其他城市广泛建设道路、桥梁,并修筑了平壤中城。英祖提商了平民子女的地位,开辟了庶民社会地位上升的又一个可能性。
英祖采取的政策,旨在坚持儒教治国,发扬世宗大王时代那种开明君王的人道主义的统治,但是却阻挡不住社会变革的潮流。18世纪,朝鲜的国内和国际商业活动量迅速增加,通过经由行会组织扩大的垄断和批发销售,出现了资本积累。许多从事贸易的商人集中在汉城。政府核准的商店即领有执照的贡物供应商与街巷小店主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融合到一种垄断和批发体制的结构之中。临时商店的设立原来是为了满足人民在特殊场合(如科举考试、国王出巡和其它全国性大事等)的需求,但是这些店铺在这种场合过去后,仍继续向普通百姓供应食品和杂货。这些店铺是由小店主在临时搭起棚屋里经营的,他们不管怎样都依赖批发商。批发商的价格方针对汉城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手工匠往往成为个体生产者。有些人甚至发展成工厂厂主,取得了销售自己产品的垄断特许权。在一些情况下,仅仅做经营某些商品的批发商比从事物品生产更有得可图。在商人和手工匠中,藉对已获得特许的的商品作少许改进而创立一种新商品来获得特许证,已成为一种风气。特许证确保垄断和受到政府保护。朝鲜所谓的“湾商”垄断了来自京畿道和忠清道的商品,还有一些批发商在全国有着人参销售网。
英祖时期,朝鲜和清朝、日本之间的贸易额迅速增长。其中除了中朝边市贸易的牛、马、盐、铁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清朝的人参贸易。人参贸易又称为八包贸易,每包人参为10斤,朝鲜允许到中国的使团—所谓“燕行”人员—每人携带八包。后来因朝鲜边民越境采参伤害中国地方官员,朝鲜政府停止人参出口,使团按每斤人参25两白银计算,可以携带2000两白银去中国购买商品。后来为了防止白银过度外流,又折合成价值2000两白银的朝鲜货物,如皮毛、纸张、海产干货等杂物。高级官员可以携带一个半八包(3000两白银)的货物。由于使团内象译官等低级官员资本短缺,于是私商趁虚而入,或贷款给译官,或直接为使团提供包参和包银,从中国购买商品。他们出售人参和朝鲜其他产品来换取日本的白银、中国的织物、日用杂货、金属品、书籍、药材、染料,还有朝鲜王室所用的药材、珠宝、苏杭绸缎等奢侈品,采购量相当大。一些朝鲜巨商为了追求利润,甚至充当使团的马夫、奴子,随同使节团前往中国。在中朝贸易中,也发生过一些违禁事件。清朝严禁枪炮、军械、牛角、火药、硝石等军火和军火原料出口,对大米、豆麦、杂粮、铜铁、废铁、生丝、马匹、书籍也在禁止出口或限制出口之列。对朝鲜的出口比较宽松,但是也有山海关总兵搜出地图、违禁书籍、牛角和硝磺等禁物的记载。朝鲜方面为了限制白银外流,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最著名的是英祖颁布的禁纹令。 英祖在朝鲜历史上是以俭朴著称的国王,即位之初,就关注清鲜贸易对朝鲜国内经济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影响。英祖三年(1727,雍正五年),朝鲜冬至副使郑亨益向英祖进言:“……近来矿银之流入彼(清朝)中,太无限节。所谓矿银,即我国所采之银也。以我有用之货,贸彼无益之物,尽归消融,以启奢侈,此甚可闷”。次年,承旨李重协上疏,“绫缎纱罗,本非我国之产,年年使行,尚方御供所入,营门旗帜所入,及各司别请求贸易之外,若或违禁,施以潜商之律,一以革举国奢靡之风,一以防私商挟带之奸,一以补度支经用之费,行一事而有三利焉”,英祖批曰:“尔言是矣,然上之衮服,下之章服,俱此中出也,难施一切之法矣”。大臣徐命均的奏章则说“以十数万之银,贸得唐物,为费不赀。而奢风渐盛,闾阎尤甚,衣服饮食,耻不若人。严禁此风则好矣。而此专在在上者之导率。圣上服御之俭,无以加勉,而宫中服饰,恐不无奢靡之习,别为申饬,以为化下之本焉”。到了英祖二十二年(1746,乾隆十一),几经酝酿,英祖终于正式发布命令:“奢侈之风,莫若近日。噫!上有好者,下必从焉。岂有不躬行而先饬民者乎?自今年使行为始,上而衮服,下而朝衣,军用外,绫罗贸来者,一切严禁”,正式禁止从中国进口纹缎。与朝鲜使团贸易的北京巨商闻讯大惊失色,“在彼国王诚盛德事,吾属自此无以聊生矣”。但是,在清、鲜两国商人的联合抵制下,禁纹令很快失去效力。中国商人开始织造无纹绸缎出口朝鲜,到了四十年后的正祖年间,禁纹令已经是名存实亡,正祖不得不重申这一命令。
除了中朝贸易之外,朝鲜还作为中日贸易的转口商,用从日本贸易得来的白银到中国购买丝等物,再将中国的丝出口到日本换取白银。朝鲜“贸白丝于清国者,皆入倭馆,则辄得大利。白丝百斤,贸以六十金,而往市倭馆,则价至百六十金,此大利。故白丝虽累万斤,皆能售之”。在英祖时期,开城的商人(松商)在人参批发和出口贸易活动中与汉城的同行(京湾商)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三方国际贸易。他们从朝鲜寺庙里的生产者那里大量买进纸张(高丽纸),从东部海岸买进海带、海参等干货,从中部和北部山区猎人那里买进水獭、豹、虎等野兽的毛皮,从中国进口白丝、锡,从日本进口红铜、铁器,这些商品都是用来进行这种三方国际贸易的。此外,朝鲜通过琉球向南洋的转口贸易也有发展,从南洋进口药物、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在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朝鲜称为海浦)出现了专门航行到朝鲜的琉球贸易船。李重焕在《择里志》一书中,李寅文在画作《取之不竭的江山》中,分别叙述和描绘了贸易船只经常来往于这些边远港口的情景。后朝鲜政府规定造参以松商(开城商人)为主,出口则以京湾商(汉城商人)为主。京湾商不仅如前文所说垄断了国内贸易,而且还代政府收税、经营银钱兑换、经纪海外贸易,大有中国的十三行与粤海关的派势。
朝鲜商人的这种商业垄断和批发活动造成了对银和铜的更大需求,促进了采矿业。倭乱之前在政府严格控制下的矿山交给了私人经营者。在17世纪,朝鲜全境有68个银矿在开采,但是铜矿开采不很发达,因为铜是依靠日本供应的。然而,在18世纪,由于日本德川幕府停止出口铜,而清朝要求大量供应铜,铜矿也发展起来了。物价不断上涨,汉城人民如果不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与了商业活动的话,他们的生活会受到威胁。许多两班和平民不顾自己的身分,也从事某种商业活动。因此,汉城在18世纪作为工商业城市有了长足进展。老百姓对诸如刀、马毛帽、餐桌和铜器等工业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戴马毛帽的限制实际上消失了。
在英祖年间,朝鲜的两班阶级越发走向贫困和没落。两班数目的增加是他们走向贫穷的根由,因为他们持有的土地至少必须在儿子之间平分,而女儿不管出嫁与否,在遗产继承中往往也占一份。财产越来越少的两班所面临的选择是,或者作为自耕农从事农业,或者间接从事获利丰厚的工商业。随着贸易和货币流通的扩大,放高利贷是他们进入的另一个领域。商业和工业是次要职业这种观念需要改变,一些人力陈向清代中国学习的必要性。曾随同韩国使节团去过中国的朴趾源和朴齐家等人亲眼见到眼里商业和制造业发展的情形。他们回到韩国后,建议采取积极政策来发展商业、冶金业、渔业、畜牧业、园艺和采矿业。连非法翻印书藉的活动也商业化了,因为富有的两班竞相出版著名的祖先的文学作品集。这种情况导致刊印受人欢迎的小说和诗歌。人民特别赞赏讽刺和社会批判作品。讲述一个演艺人的女儿的忠贞的《春香传》读者众多,因为书中充满了对官吏的贪婪和势利的讽刺。
在司法方面,英祖废除了压膝、黥刺等肉刑,在宫门前树立了申闻鼓,使庶民的冤情得以闻达朝廷,以便审理申雪。军事方面,在南方庆尚道设立了统营,作为防备日本的水军的指挥和训练机构。
在美国建国的同一年,1776年丙申三月五日,英祖大王去世于庆熙宫集庆堂。在位五十二年,春秋八十三,是李朝最高寿、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清朝赐谥为庄顺。葬杨州元陵。
王妃
惠敬庄慎康宣恭翼仁徽昭献元烈端穆章和贞圣王后徐氏籍达城
1692年壬申(肃宗十八年)十二月七日生于嘉会坊私第。1704年甲申行嘉礼于松岘坊私第(英祖潜邸)。初封达城郡夫人,1720年辛丑(景宗元年)册封世弟嫔,1724年甲辰进封王妃。1757年丁丑(英祖三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去世于昌德宫之观理台。终年六十六。葬弘陵
继妃
睿顺圣哲庄僖惠徽翼烈明宣绥敬光献隆仁正显昭肃靖宪贞纯王后金氏籍庆州
1745年乙丑(英祖二十一年)十一月十日生于骊州邑内私第。1759年己卯册封王妃,行嘉礼于於义洞本宫。1805年乙丑(纯祖五年)正月十二日去世于昌德宫景福殿。终年六十一。葬杨州元陵
子女
长子真宗大王李緈(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生)
次子庄献世子李愃(暎嫔李氏生)
长女■(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出,早卒)
二女和顺翁主(延祜宫温僖靖嫔李氏出)
三女和平翁主(暎嫔李氏出)
四女■(暎嫔李氏出,早卒)
五女■(暎嫔李氏出,早卒)
六女■(暎嫔李氏出,早卒)
七女和协翁主(暎嫔李氏出)
八女■(贵人赵氏出,早卒)
九女和缓翁主(暎嫔李氏出)
十女和柔翁主(贵人赵氏出)
十一女和宁翁主(废淑仪文氏出)
十二女和吉翁主(废淑仪文氏出)
更多阅读
李氏家谱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排序
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
转载 痰派老生化痰湿~~宗修英、宗文汇大夫 宗文汇出诊
原文地址:痰派老生化痰湿~~宗修英、宗文汇大夫作者:孟空痰派老生~~宗修英、宗文汇大夫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的原主任宗修英老爷子以及他的儿子及学术继承人,北京友谊医院宗文汇大夫12月19--21日连续三集节目,请到了国家级名
〖驻闽李氏官宦世家〗 闽南名流世家在线播放
〖驻闽李氏官宦世家〗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
李姓名人_李氏名人_李姓历史人物历史名人大全 历史名人家训格言大全
李姓名人_李氏名人_李姓历史人物李耳 (即老子)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李广(?~前119) 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被称为“飞将军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65---唐朝—— 唐肃宗李亨 英国历代君主
唐肃宗概要姓名李亨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陵墓建陵政权大唐在世711年-762年在位756年——762年年号至德:756年七月-758年二月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闰四月上元:760年闰四月-761年九月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