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民工博物馆将落户在白云区马务村这两处厂房里。
■厂房里的一棵百年老木棉依旧生机勃发,工厂马上要搬了,但厂方负责人希望这棵老树能够得以保留。
■工厂必须在本月中旬腾空厂房,但仓库内仍堆放着大量产品。
马务村一食品企业厂房入选,须在本月中旬前腾出空间
■阳光社区记者 任磊斌 摄影 黎湛均
广东要建农民工博物馆,一个记录改革开放历史的标点即将在广州北郊出现。因选址落实马务村,该村自2011年10月中旬起声名大噪。记者最近获得最新消息:农历年前,原选址方案已作微调,往东微移至一食品企业厂房。该食品企业必须在2月中旬前搬迁,为农民工博物馆让出空间。
吸纳建议微调选址
去年10月,在酝酿多月以后,马务村在网络票选中排在最高位,正式成为农民工博物馆的落脚点;去年11月上旬,马务村内一停车场被列为首选的建馆地点。
选址落实,接下来就该讨论怎么去建的问题。不少历史、建筑专家纷纷提出建议,如著名的文保专家汤国华教授就建议,要体现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工作、生活场景,应该在旧厂房或者旧宿舍内布置博物馆,而这样做也更节省建筑成本。
也许是这条建议发挥了作用,记者近日获悉,广州市规划部门调整了选址方案,建馆之地从马务村西北角的停车场挪到了停车场东面、一路之隔的渝龙路1号,目前为渝龙工贸公司厂房所在地。
选址是马务“风水宝地”
昨日记者现场勘察,该处确实比起停车场的空地更有人气、有地气。首先这里是使用中的厂房用地,每日渝龙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大量农副食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向广州人的厨房。另外,据村中人说,这里是马务村的“龙脉”所在——渝龙公司的东角,坐落着马务村萧姓老祠堂,几十年前,老祠堂曾被作为小学使用,目前已很破旧,据悉会在修建博物馆时一起重修。老祠堂北边,一棵高达20多米的大红棉让记者叹为观止,这棵巨树目前位于渝龙公司的厂区内,被细心养护着,村里人说,这是村里的守护树,20年前,村里的小孩都爬过它,直到现在,它还在见证马务村的悠悠历史。
厂区南侧,原来岭南祠堂建筑固有的“风水池塘”仍在,面积过千平方米。池塘的西侧,数十亩大的马务公园就坐落于此,它现在是附近村民和打工仔的放松休闲之地。
博物馆具体设计未定
目前,农民工博物馆的具体设计方案尚未经最后审批,但目前渝龙公司3栋4层高绿色厂房和后侧一栋5层高的村物业出租厂房已被划入博物馆范围,在选址与池塘中间,将会修出一条规划路,以敷日后车辆出入之需。
“老牌农民工”为博物馆腾空厂房
14岁到广州打工,从洗碗工做到董事长
■阳光社区记者 任磊斌
为了在短期内给农民工博物馆腾出地方,渝龙工贸公司这个新年可是忙坏了,一方面要做搬迁方案,将损失和流程上报到职能部门;另一方面还得忙着到处找场地,董事长俞武胜和马务村村支书书贤哥几乎每天都奔忙在路上。
老牌农民工奉献博物馆
“我们非常支持这一举措,”俞武胜用蛮准确的粤语对记者说,“我们自己都是农民工,很希望见到这段历史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
俞武胜,一个江西老表,神态儒雅,当年他可只是个初中毕业生,“我14岁到广州打工,在深圳从包吃包住没工资的最底层农民工做起”。1971年生的俞先生,已经是几百人企业的董事长,自1986年到广东后,他先后做过洗碗工,做过走鬼档,推销过皮具,做过盗版CD……他的艰苦发迹史,可以说是30年来广东农民工发展的缩影。
居委主任热销“风水宝地”
记者获准进入渝龙工贸公司的厂房,这个目前以生产酱泡菜、米面、调味品为主的宽敞空间,以后将是农民工博物馆的世界。
据了解,该厂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在“渝龙”接手之前,是珠宝玉石厂房。“那个珠宝公司在这里发迹后搬到花都,已经做得很大了!现在渝龙也不断发展,可见这里是风水宝地!”社区居委会主任萧先生自豪地介绍。
急速搬迁厂家损失大
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工博物馆目前的选址门牌就叫做渝龙路1号,“这个路名是村委会和我们一起向地名办申请的,是个正式的门牌号,见证了我们公司和马务村的这段深厚邻里情。”俞武胜说。
渝龙公司的厂房属于村出租物业,本来合同签到2017年,“当年厂房装修和改建就花了900多万元!”俞武胜说,目前厂区内几百万的原材料可能会因为急速搬迁而报废。作为业主的马务村同样着急,所以村委书记前天还跑到江高一带为渝龙公司寻找适合的搬迁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