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被没收的蚕宝宝》入选模拟试题 观察蚕宝宝的日记

文章《被没收的蚕宝宝》入选模拟试题 观察蚕宝宝的日记

洛阳四十五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120分钟120分)

题号

总分

(一)

(二)

分数

一 、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泣 (chuò) 猎(shóu)静谧(jìngmì) 骨(hái)小心翼翼(yìyì)

B.档案(dàng)(bēi)微气氛(fēn)收敛(liǎn) 头晕目眩(xuàn)

C.刹(chà)那 喑哑(yīn)(bìng) 一霎间(shà)更胜一筹(chóu)

D.宽恕(shù)(cuàn)夺荫(yìn)蔽(chèn)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蜷屈仙露琼浆瘦骨嶙峋高不可攀骇人听闻

B.葱笼灰心丧气一丝不苟海枯石烂鸦鹊无声

C.宽恕丝丝缕缕更胜一筹津津有味混为一谈

D.屡次仰首挺立洗耳恭听宽洪大量遥遥在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洛阳市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日前,学校开展的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

A.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B.吾日(每天)三省吾身

C.其言。(如同)D.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5、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1分)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有小鸟在欢快歌唱,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比喻)

B.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反问)

C.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比喻)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7、下列各项里对课文分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标题中的“吟”,在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法布尔。

D.王湾和马致远不同时代,但《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却相同。

8、背诵默写(8分)

,风正一帆悬。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夜泊秦淮近酒家。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⑥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不义而富且贵,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也。

9、名著阅读(4分)

①、《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

②、阅读名著《伊索寓言》,我从中体会到了它折射出来的生活的经验与智慧。比如《乌龟和老鹰》的故事警示人们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律;《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人们;《蚂蚁和蝉》的故事告诉人们

10、综合性学习(6)

①、走进花季、雨季的我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增添了许多莫名的烦恼。七年级(1)班准备搞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始前,老师让你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简洁凝练的主题语,营造活动氛围。

主题语:

②、学校新建了“心理咨询室”,请你为这个咨询室取一个阳光有活力有朝气的名字。

名字:

③、假设你有一个同桌随着父母转学了,到了新的环境很郁闷,他给你打来电话,请你帮助他出出点子清理烦恼。

金点子: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0-14题(13分)

被没收的蚕宝宝(魏得强)

  

周一数学课,杨老师满脸怒气地向我反映情况:马小雨上课捣乱,不听老师劝阻,公然顶撞老师,上课玩东西,而且人“赃”俱获。这个时候的马小雨正垂着头站在我的办公桌前,一副老实样。在我这个班主任面前,他总算还是给了些面子。这个马小雨,好像生就是捣蛋鬼,班上的每一样坏消息,总是少不了他。不做作业不背书,和同学打架,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请家长,家长也摇头说没办法。也难怪,父母都在南方打工,60多岁的爷爷、奶奶能把他怎么样呢?唉,这些留守儿童!但我还是决定向这个刺儿头开战。

  我让他把上课玩的东西拿出来,马小雨很不情愿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盒,上面扎了很多小孔。会是什么呢?等我打开纸盒子,赫然入目的是四五只正在蠕动的蚕宝宝。蚕宝宝已经像小拇指一般大小了,它们专注地吃着桑叶。原来,马小雨的罪状不仅是自己玩蚕宝宝,而且利用杨老师扭头抄题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偷看,因为争夺,几乎要打起来。我严厉批评他之后,把蚕宝宝没收,然后责令他写出检查。

  忙碌了一天,送走学生之后,准备回家。我忽然看到了办公桌上的蚕宝宝,盒内仅有的一些桑叶已经快被它们蚕食殆尽。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我忽然有了一种恻隐之心。想到我小的时候,不是也喜欢养蚕吗?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养蚕,交换心得,因为蚕的存在,总会让我们快乐一个春天。下班的时候,我把它们带在身边,骑车来到城郊。在一个沟畔处,寻到几棵野生的小桑树,它们长得很葱郁,一个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正在采桑叶。很快,我就采好了一大把,足够它们吃几天了。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忽然感到一种轻松的愉悦感,不是因为工作,而是这几个小小的蚕宝宝,让我重新体验到了童年的乐趣。

  第二天,我又把蚕宝宝带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几位老师也忍不住围在一起看。杨老师好像也消了气,对我说:“其实,马小雨这也不算是什么错,要是放在星期天玩,比上网玩游戏强多了。”我的心忽然一颤,对呀,培养这样的兴趣,不是比骂人、打架、上网玩游戏强多了吗?心中不禁对马小雨的好感多了一些。中午的时候,教自然课的王老师经过我们办公室,看到了这几只蚕宝宝,兴奋地拍起手来,对我说:“这几只蚕我用了,给孩子们现场讲昆虫的变态发育最好不过了。”

  自然课上,我特意来到教室,看到王老师和孩子们围在一起观察蚕宝宝,王老师适时地给他们讲解蚕宝宝的发育过程。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马小雨呢,羞赧地站在一边,好像听得比谁都认真。

我悄悄退出了教室,心里却变化了许多,对待马小雨,我知道了教育的突破口。一个热爱生命的孩子,只要方法得当,能教育不好吗?我能想象到,当我把蚕宝宝和新鲜的桑叶还给马小雨的时候,他脸上的惊诧和兴奋,那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奖赏。

10.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几件事?(3分)

11.“我”对马小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

12.阅读本文最后一段,你认为“我”教育马小雨的突破口是什么?(2分)

13.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2分)

14.“我能想象到,当我把蚕宝宝和新鲜的桑叶还给马小雨的时候,他脸上的惊诧和兴奋,那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奖赏。”一句中,“我能想象到”几个字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5—19(14分)

童年读书莫言 (有删改)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③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④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⑥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⑦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15.本文主要写借阅的四本书来讲述作者童年迷恋读书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4分)

为读《封神演义》;为读《青春之歌》

为读《破晓记》;为读《三家巷》

16.阅读第②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2分)

17.结合课文,根据要求,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

(2)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加点词语“忐忑不安”的含义是

加点句子“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的含义是

18.结合选文,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

19.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书?说说你阅读它时的感受。(不少于50字)(2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河中石兽》,完成20~24题(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划四处。(2分)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

2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24、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阅读元曲《天净沙·秋思》,完成第25-26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5、从全曲看,这首元曲所写景物是季的景。其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特征是明丽清新,它与形成鲜明对比。

26、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选择合适的文体,写一篇600以上的文章,

1. 我的初中班主任

2.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

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28分)

1.B 2. C 3.C 4.C 5.D 6.C 7.C

8、①潮平两岸阔② 谁家新燕啄春泥③ 烟笼寒水月笼沙④问渠那得清如许 ⑤似曾相识燕归来⑥误入藕花深处 于我如浮云然后能自强也

9、动物 道理《农夫和蛇》:对待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蚂蚁和蝉》:切勿好逸恶劳

10

1)、例:①清除烦恼,满载着七彩梦走进青春。②清理烦恼,快乐成长,③抛弃烦恼,我阳光,我快乐。

2)、例:①快乐驿站。②青春加油站。③心灵快车站。

3)、例:①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登山……;②听听轻音乐,稳定情绪,消除烦躁;③和父母交流,倾诉你的心声;④多做一些事情,不要让自己空闲下来。

二(27分)

(一)(12分)

10.线索是马小雨养的那盒蚕宝宝。作者主要写了这几件事:马小雨上课玩蚕宝宝扰乱课堂秩序,杨老师把蚕宝宝没收交给了“我”;“我”摘桑叶喂蚕宝宝;老师们围观蚕宝宝,王老师借用蚕宝宝上课。

11.一开始“我”对马小雨很生气,严厉批评他;后来对马小雨产生了好感;最后想要尊重、奖励马小雨。

12.抓住马小雨热爱生命这个优点和品质,理解并尊重他,鼓励和引导他转变。

13.热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的好班主任(老师)

14.不可以,因为此句的内容属于想象,还没有成为现实。去掉后违背了原文意思。

(二)(15分)

15.4分,每空1分)答案示例:

1)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

2)扎在草垛里被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

3)去猪窝里找书,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

4)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16.2分,每点1分)答案要点:

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17.1)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第写出了“我”对读书的渴望和痴迷。【详解: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2

2)“忐忑不安”表现了“我”因为看《青春之歌》耽误了割羊草怕被痛骂和痛打而心神极为不安。“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读完《青春之歌》后的满足与惬意。

18.点题,总领下文。(2分)

19.3分)答出书名1分,写出阅读感受2分。示例:《水浒传》。我初读时,被树立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及其紧张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饭都顾不上吃,妈妈喊上三五声都舍不得挪身。吃着好饭好菜,看着《水浒传》,那真是惬意的享受啊。

20、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1靠近倒塌 经过

22D

23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24、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25.“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

26.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或答: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7、作文提示:写作此文,要认真审题。“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横线上补充的内容,结合提示语我们可以发现:此处应填写自我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因此,大家不妨可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其次是精心选材,精巧构思。写作此文,大家会有很多生活体验,因此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在结构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在叙写其转变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文章的主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5743.html

更多阅读

《被偷走的那五年》催泪结局 被偷走的五年

《被偷走的那五年》是2013最新的一部治愈系爱情电影,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结局。《被偷走的那五年》结局:何蔓小脑萎缩开始逐渐严重,为了给谢宇展现最好的自己,她决定做手术手术后脖子以下都瘫痪了,肺功能也开始

反战文章——《吊古战场文》赏析 吊古战场文朗读

这是一篇凭吊古战场的文章。作者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玄宗在位时,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吏部员外郎。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李华接受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不久弃官隐居。在文学上,李华反对六

86版五笔二级简码趣味练习文章《长白山下参天杨》改进完善版

某天,我想把五笔二级简码表里的六百多个字打熟练,却发现很难,死记硬背更是没有用。接着,我百度了一下五笔二级简码,慢慢阅读各个答案之后,发现了一些关于二级简码字的练习文章,其中的《长白山下参天杨》最为通俗易懂。我不觉称此篇文章的原

声明:《文章《被没收的蚕宝宝》入选模拟试题 观察蚕宝宝的日记》为网友懶浪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