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 全国中小学全员培训
钱永康
2012-5-9 16:00:59
内容摘要:新形势下,提倡学校教育中“德育为先,教学为重”的观点。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初中生思想教育、品质教育及道德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上好思想品德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如何设计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组织思想品德课教学?成了能否达成思想品德课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键。本文就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文化呈现出的特征、思品课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课程进行讨论。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教学组织
前言
瑞格卢斯提出:“教学设计是一门连接的科学,它是一种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如成绩、效果,而对教学活动做出规范的知识体系。”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实质是对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即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分析及处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及教学计划与作业设计等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计划,确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活动。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工程,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教学方可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则教学目标就难以达成。
什么是教学组织呢?所谓的教学组织就是怎样把设计好的教案付诸于行动的过程,及把“内部知识”外化为“外部知识”的过程,即如何处理好教学的导入、讲解、演示、结束,以及如何处理好提问、强化和指导学生学习等。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意识到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越俎代庖。而要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这点,就必须重塑思想品德课老师的新形象,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新知识、新理论武装大脑。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避免“一刀切”故需要“因材施教”。
新形势下,无论上什么课,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备课,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有效进行实施教学。准备阶段,必须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家庭因素以及兴趣爱好、智力因素、生活背景等)、学习目标、教学资源等。其中,是否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考虑到学习者特征,不仅容易掌握教学的重难点,而且使教学方案更加切实可行,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而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往往会避重就轻,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就成了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同样,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新使命
毋庸置疑,社会的巨大变迁,给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知识经济给人类带来诸多变化,在青年学生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他们最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信息社会的来临已给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价值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在目标上,学生不再局限于获得知识和应考能力,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内容上已超出课本的界限,追求关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方式上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求知、探索、发现和创造;在价值上不再单纯追求分数而是把学习作为获得快乐、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需要。他们不仅与教师在社会背景方面有极大的差异,而且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得更完备,他们更聪明、更具有智慧,因而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能力更强。同时,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渴望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这无疑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教学观念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为了避免出错,总是采取“直奔真理”的教学方法,拼命地“灌”,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使其完全丧失了主动性和个性,成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标准件”,成为了循规蹈矩而又无创新精神的畸形人才。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视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应该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首先,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比如在讲授经济学有关知识的同时,可以贯穿一些高科技的最新进展给国有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其次,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我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我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就反复为其讲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再次,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要变“讲”为“导”,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要转变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注重“讲”,学生接受式的“学”的教与学的方式,提倡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会学”。比如我在教学组织中还经常采用“师生角色互换”,“小品表演”,“小组合作”,“电化教学”等方法,起到了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总之,在新形势下用新思维设计和组织思想品德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教学设计与组织方法应当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创新、培养能力。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继续深入探索其规律,促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的有效性,也离不开生成的智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课堂教育活动,有效的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与发展。作为教师,只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教材、个性独特的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心理,充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创新地进行课堂预设,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的气息,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教师要钻研和处理好教材。从科学的角度,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潜在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对教材重新建构,使其成为最易吸收而又最为丰富的精神养料。
㈠从认识上把握知识结构、教材结构、认识结构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①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思维模式,包括形象思维模式和抽象思维模式,学习就是组织和发展思维模式,因而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进行有效的预设。②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知识结构是人类认识的成果,认识结构是个体的思维模式。③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在预设的时需要考虑到这点。④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认识结构要借助教材这个中介和桥梁。因而,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更好的做到深入浅出。
㈡必须树立整体联系观念、思维情感观念和思想方法观念。教师考虑预设与生成时,应以整体的眼光来钻研教材,来看待和处理教材的知识做到:“竖成线、横成片”,或“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形成一个网络清晰、融会贯通的整体知识结构。从第一课什么是责任,责任的产生,责任的来源,到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以及以后的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等,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因而应做到,树立整体联系的观念。
其次、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关系。曾经当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最喜欢上的是那些不照本宣科、风趣幽默、且能够把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做到深入浅出的老师的课。而一到上毫无创新、完全照本宣科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就感觉头都大了。如今,我已成为一名教师,因而竭尽全力改变单一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如何避免照本宣科方面思考了许多,结合自己所参加的全国自学考试科目《现代教学组织与设计》,悟出了一些道理:①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例如,在讲《保护环境——我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节时,我首先采用地球母亲的叹息、小鸟的悲哀、十三亿人口手拉着手可以绕地球十圈等动漫视屏,刺激学生的大脑,为接下来讲解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做铺垫。②设计符号标志,使教材结构鲜明;例如,在引导学生如何做笔记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分清重难点等,我经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志进行区分,使得教学的结构更加鲜明。③设计附加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偶尔会提出一些在学生周围比较常见,且与该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事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④根据教材结构理论,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章节都是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
再次,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地组织。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我们应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还要有梯度。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后思,思而后疑,疑而后证”,只有存在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满足现状,去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指导,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另外,在教学的生成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并做到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因而,学习效果也相当显著。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则能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环节的关键一环,要真正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本人认为首先得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起。教学设计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能力。可以说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付诸实施。本人认为教学设计应特别注意的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系。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但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传统的备课中多数教师依照教材和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凭借个人经验选择教法,实施教学,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当代的教学设计则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设计。我们过去所写的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且是不全面的。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新形势下,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二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所以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学生、教师、教具等要素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当然,每一种教学设计理论都有其优缺点,老师可借鉴各种理论的优点,或者交替使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是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思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敢于创新,大胆设计。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进行设计,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的模式,不断探索。首先,思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次,思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在学科内要注意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即在思品、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及前后知识间广泛联系。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如将思品和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思想品德等学科综合。此外,思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思品教学,可以增强思品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根据现有条件合理设计。
四是教学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思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定得过高、过空。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说明、分析、比较等描述性的语言分层次地对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再简单地陈述教师该做什么,而应陈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态度等。教师要在课前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并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其次,教学实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世界上不可能有“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那样的教师,每位教师要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初中生可多用讲解、谈话、探究、体验等方法。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到班级的人数,时间的安排等因素。
五是及时反思调整,做好二度设计。新形势下思品课的教学如何实施,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初中思品教师往往一人教数个班级,因此同一个教学设计在短期内反复实施,这为我们及时反思调整创造条件。教师要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有利。
三、新形势下思品课的教学组织应该注意的问题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某一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
但我认为这并非意味着因此就否定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目前,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面对新理念的冲击,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怎样组织课堂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个时代色彩很浓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最近,通过参加“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骨干教师,聆听了云南省许多专家的授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现就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组织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第一、教师应组织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重视随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做好教学组织、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又能综合运用导入、启发和提问等手段引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运用两种注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得到保持,始终专注如一,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比如我在上《我国的自然环境》的时候,用多媒体放映黄土高原上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和图片,一开始,学生就被这震撼的场面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整堂课,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
二是巧妙组织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恹恹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能听课,跟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那么如何巧妙组织呢?除了上面所具备的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采用激励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范围,“灌输”的教学模式仍在发挥其余威。而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强制灌输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试想:老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步骤大肆宣讲,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时间和互动的空间,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有很多学生在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时,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答案,就被老师全部否定,这样的课会吸引学生吗?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采取激励原则,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那么我们的课堂还不会被学生吸引住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体”转变成现在的“主导”,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思想品德课文,每篇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要全身心投入,自主阅读,和作者亲密接触与交流,用心去感受去欣赏,就会领略其美妙意境。
2、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教师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新课改下,无论是高考还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其试题都趋向于灵活性和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教师有了更新一层的要求。我们过去的课堂比较沉闷。而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主体”变成“主导”;其次是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主动性。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特别明显,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的质疑,总是按部就班、机械、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这种潜能与创造力被埋没,甚至被压制。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角色定位早已提出,但在“接受性学习”模式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能得到体现。这正是我们传统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如今,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选用和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是其思维在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是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学好思想品德并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能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实现自我管理。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首先是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最好办法是防止其发生,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其发生后去处理。教师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讲课时把全班学生的举止行为都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内,能够全面准确地观察到所有学生的动态,从而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其次是学生在课堂上任务不明确、无事可做或得不到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发生许多问题行为。如果长期没有表现机会,学生会产生压抑的心理,以“捣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因此,在课堂提问、讨论发言、板演练习时,一定要照顾到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另外是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语言声调、表情、动作等手段巧妙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尽量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如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以加重语气或提高声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某些学生有违纪行为时,可突然停顿或降低讲课声调,给予暗示性的提醒;也可以流露出不满意或殷切希望他们改正的神情,或者通过巧妙的手势示意其立即停止。总之,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组织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达到最佳的效果。
第三、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视其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确定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应是多元化、开放式的,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教法的改革,达到学法的转变,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得以引导、教材的内容得以延伸、学科综合的优势得以发挥,才能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机和活力,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铺平道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管理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地学习,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小品表演,模拟法庭,学生讲课,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四、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彩。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借助的实物和媒体,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品德课也应注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的更新还应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比如,与家长配合安排学生回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时事传真”、“中国报道”等电视栏目,并选择有关内容在课上进行讲座。这也是思想品德课中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要采用多媒体,录音录像,网络视频,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教学过程是完成达成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新形势下,作为教师能否有效组织好教学过程是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过程:
第五、展示课堂精彩的结尾。有人说,课堂结尾不重要,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其实一堂好的课除了开头和过程精彩之外,结尾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环节。正如人梳了个漂亮的发型,著一身笔挺西装,再往下一瞧,光脚一双,总给人失礼和不雅感。好的结尾有余音绕梁之效,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使学生产生激情犹存、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课堂结尾方式多样,有情景创设型(主要针对学生在要下课时注意力分散,来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悬念诱发型(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方法指导型(总结课堂学习的方法)、游戏娱乐型(课尾,学生比较疲倦,用这样的方式收尾,能使学生重振精神)、资源欣赏型(引发课外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等方式。我们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结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我们课堂之美。我在上《喂——出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就叫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对我们学校的环境问题怎么看,我们该做些什么,大家兴趣极高,下课了还在谈论自己的看法。所以,好的结尾是我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老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巧妙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从教案设计,课堂引入,到精妙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到精彩的结语,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改下比较成功的课堂,这样的教师才能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引导学生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1989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劳凯声.《教育学》[M](2001年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简编》[M](1988年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200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M](2001年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胡守棻.《德育原理》[M](1989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2000年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2000年版),郑州:河南出版社,2001.
9.罗明东、高翔.《教学组织与设计》[M](2000年版),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0.左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M](1996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1987年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更多阅读
思茅市凭什么改名普洱市? 云南思茅市
思茅市凭什么改名普洱市?方晓www.fangxiao.name据新浪报道,云南思茅市将更名为“普洱市”,同时,原思茅市政府所在的翠云区将更名为“思茅区”,原思茅市所辖普洱县更名为“宁洱县”。原因有二:一是为实现历史的回归,二是为重振普洱茶雄风。
商丘市教育局2015年继续教育文件通知 商丘市教育局网站
商丘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各县(区)教育局,各市直学校: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豫政〔2013〕59号文件)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教育部<</SPA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日志集锦 2016继续教育研修日志
在反思中成长在这培训过程中,我学习到了优秀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教育理念,获得了教育专家的珍贵讲评。虽然每天在线学习感觉有些累,但与收获知识无法比拟。业务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短暂的培训学习即将结束,在此就与大家交流
夏季喝普洱熟茶易上火 普洱熟茶
喝茶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但茶叶有很多种,选择品茶时因根据季节的变化不同而有所不同,夏季天气火热,而普洱茶是一种“重口味”的茶品,在炎热夏季喝普洱熟茶易上火大家一定要谨慎。茶马古道上的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