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陈雪峰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衣冠冢是中国的一种特殊的墓葬,出现较广,并且往往和历史著名人物相联系。
据笔者所知,衣冠冢的墓主,往往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故设衣冠冢以为纪念,清初,史可法在扬州抗清。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人们葬史可法衣冠于扬州梅花岭下,这就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然而,也有的墓主已葬在另一处,人们再设衣冠冢以示纪念。如孙中山在1925年3月逝世于北京,灵柩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1929年,孙中山尸骨移葬南京,衣冠则葬于香山碧云寺,此即为孙中山衣冠冢。
据笔者在广东了解,粤东潮安县有陆秀夫衣冠冢,广州有邓世昌衣冠冢。这两座衣寇冢几乎是广东最有名的衣冠冢,现将所看情况说明。
陆秀夫陵园在潮安县黄田山东麓的英山村枫塘山,近岗山水库。陆秀夫墓所处正是一片开阔之地,墓的后面,可望见远处的山丘。墓的周围,种着一些松树,象征着这位宋末英雄的高风亮节。
就在墓地附近,有一座碑记亭,里面安置两块碑文,详细记载了陆秀夫墓的相关情况。其一是《重修陆忠贞公墓记》,落款是“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七月广东侯补直隶州知州权知海阳县事乌程沈麟书记”。光绪十六年即是公元1890年,据此得知,此碑至今已经超过110年。另一是《迁建潮州东郊宋左丞相秀夫陆公墓碑记》,此碑文为近年新设。
墓的碑文上,直书写着“宋左丞相陆公之墓”,两侧文字是“丞相家声远,忠贞世泽长”。墓之两侧,另有竖文,“穴复高山为内幛”、“案前银湖作外堂”的字样。墓地石碑上,并有一些图案。
邓世昌衣冠冢位于广州天河区的天河公园。就在邓世昌衣冠冢前一侧,发现有广州地方部门所立的碑文说明:邓世昌(1849—1894),广东番禺人。1894年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舰长),率全舰官兵与日军奋战,壮烈牺牲。同年冬,其家属在广州沙河天平架石鼓岭为其建筑衣冠冢。1894年,天河区人民政府将邓世昌衣冠冢及其家族坟墓迁葬于此。
以上碑文立于2010年。该墓坐北朝南,墓前广场宽广,墓地依山面湖,树木葱茏。
据笔者所看,邓世昌衣冠冢的墓葬形制为交椅墓,坟头以规则的水磨石米铺砌成半圆筒状,顶部中央有祥云拥月石刻,图案比较简单。邓世昌衣冠冢墓碑上,写着“皇清诰封世昌邓壮节公之墓”,碑文还有“光绪廿年仲冬吉旦”和“邓氏众房子孙立石”的字。光绪廿年是1894年。
邓世昌衣冠冢之后,发现有邓氏家族的三座坟墓。查三座坟墓的墓碑,其一写着:“皇清显考达昌邓府君、妣邓母林孺人合墓”,碑文出现于光绪十三年(1887)。另一墓碑文写着“祖考建昌邓公、妣黎太夫人墓”,是“民国丁卯年重修”,民国丁卯年是1927年。还有一墓碑文写着“皇清覃恩貤赠宜人邓庶祖母冼太宜人墓”,碑文注明立于“光绪廿五年孟夏吉旦”,光绪廿五年是1899年。此三座附墓都是交椅墓,三墓相连,上述的邓达昌、邓建昌是邓世昌的兄弟。
归纳两座衣冠冢,笔者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其一,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死,邓世昌也是死在海上。由于死于汪洋大海,死者尸体难找,或是尸体真相复杂,衣冠冢的出现有必然性。
其二,墓地的规模都很大,这是和墓主的身份、地位有关的。如陆秀夫是宋末丞相,官居一品。邓世昌虽然生前只是海军将领,因为壮烈殉国,被清廷授予从一品官员身份。故这两座墓的级别都较高,并且都葬在较低的山丘,以方便后人赡仰、祭拜。
其三,衣冠冢的存在,成为弘扬正气的地方,地方政府较为重视。查陆秀夫衣冠冢,出现于封建时代;而邓世昌衣冠冢,即使在解放后,也是地方政府较重视的场所。
其四,衣冠冢不仅是纪念这两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并且衣冠冢体现了宗族的凝聚力。每年清明前后,大批陆氏宗族后人到陆秀夫衣冠冢祭拜陆秀夫,也有大批邓氏宗族后人到邓世昌衣冠冢祭拜邓世昌。
其五,两座衣冠冢都经历了搬迁。据笔者所知,早在元代,地方政府就在南澳岛设陆秀夫衣冠冢。明代,又在潮州郊外设陆秀夫衣冠冢,后毁于上世纪50年代。现在看到的陆秀夫衣冠冢是陆氏后人于近年修建的。而邓世昌衣冠冢也经历由沙河天平架搬迁至天河公园的过程。
总之,陆秀夫衣冠冢和邓世昌衣冠冢是宗族势力凝聚的象征,也是爱国英雄存在的历史见证。陆秀夫衣冠冢和邓世昌衣冠冢分别是潮汕、广府地区墓葬形态的典型代表。(本文发于汕头特区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