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论中、和
中国哲学的不少概念,在王夫之哲学中都有着独到的解释。“中”、“和”即是一例。
“中”,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始于《论语》:“中庸之为德也”(《雍也》篇)。以后,“中”成为《中庸》中的重要范畴。
什么是中庸?历来说法不一。宋儒把“庸”解释为“平常”,把“中’解释为一种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状态,影响深远。
庞朴同志的《中庸评议》,以确凿的材料,证明了这种解释是谬误,所论精辟,分析透彻。只是对王夫之的论述注意不够,本文愿补充一些这方面的材料。
王夫之认为,“庸”就是“用”。他说:“庸之为义,在《说文》则云‘庸,用也’。《尚书》之言庸者,无不与用义同.自朱子以前,无有将此字作‘平常’解者”(《读四书大全说·中庸》)。
庞朴《中庸平议》即持此说。“庸字既有确话,那么,要理解“中庸”思想,关键在于探索“中”的含义。
在这个间题上,王夫之的见解是独到的。王夫之认为,“中”,“本训云和”;和,“本训相应”(《说文广义》)。这就从字义上说明:“中”是一种相协调、相符合的状态。“不偏而和,与则事物恰合,故又为当。发而皆中节,当其节也。俗有中用之语,意正如此。举之合式谓之中式,皆如字······(本文共计5页,此处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