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师布置的一篇文章,下面是我看后对《茶馆》的感想
《茶馆》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历经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用老舍的话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曹禺先生晚年评价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与一般的戏剧作品不同,《茶馆》不是要讲述某个具体故事,它要表现的是三个历史时期所代表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现状,用老舍的话来说,就是要“葬送三个时代”。《茶馆》的创作宗旨就在这里。一向不熟悉政治斗争的老舍采用避生就熟的写作办法,用他了如指掌的社会文化变迁来折射社会的政治变迁。《茶馆》对旧时代大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借助于剧中的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老舍通过对三个善良、质朴、正直人物命运悲剧的凭吊,痛诉了那个时代的怪异和丑陋。
王利发的性格特征:他是个继承祖业的小业主。其性格特征是既诚信本分,恭顺谨慎,又处世圆滑,精明强干。他身上有买卖人的自私,也有下层人物的善良正义。这种双重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在黑暗腐败的社会环境中不敢得罪权势,为自身生计只能想方设法进行改良,最终被逼上绝路。
《茶馆》的结构特点是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王利发这一中心人物的悲剧命运和他经营的裕泰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的横断面交织,在每个历史横断面中,展示人物之间的复杂冲突。戏剧情节以“卷轴图”的形式出现,情节之间的脉络清晰,上下连接得紧凑、自然。
同时,老舍作品《茶馆》文章中,也有表现奴性思想,如: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松二爷(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宋恩子: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王利发: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账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
《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