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课先学aoe,悦悦回家读“啊、欧、饿(一声)”,O的发音引起了悦妈的疑惑,小时候我们学的都是“喔”,这会儿怎么成了“欧”,打开悦悦的学习机里边出来的是“欧”,播放拼音教学音频,里边也是“欧”,难道我们小时候学错了?后来可能也有别的家长有此疑惑,悦悦说老师让自己上网查查找依据,于是,上网,才发现太多的人有与悦妈一样的疑惑,一个小小的圆圈引起了这么多关注。找到了两篇比较权威合理的解释,原来O不读“欧”ou,也不读“喔”uo,o就是o:中等开口度,舌位半高、偏后,圆唇。 问:在汉语拼音中既有“ō(喔)”音,又有“wō(窝)”音,这两个音节发音相同吗?如果不同,为什么括号内的“喔”和“窝”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上注音都是w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研究组答复:“ō”和“wō”的发音明显不同:发ō音时,嘴唇呈圆形,自始至终没有变动,发出来的声音是“噢”;发wō音时,先是发“w”(乌)的音,然后再滑向“ō(噢)”音,口形先扁后圆,发音的始末口形完全不同,发出来的音是“窝。 “喔”原本是个多音字,一读ō,作叹词,表示了解,如:“喔,原来是这回事!”另一读音为wō,是拟声词(过去称“象声词”),用来模拟公鸡的叫声。在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韵母o的读音除了用注音字母“”注音外,还注有汉字“喔”。“方案”制定者的意图是取“ō”音而不是取“wō”音,殊不知用多音字给韵母注音给人们带来了麻烦,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好多方言区的教师只知道“喔”读wō,于是长期以来,在一些地区的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的拼音教学中,把韵母o误发成了“wō(喔)”的音。加上小学语文第一册在韵母。旁边印有一只彩色大公鸡,这就更加巩固了这一误导。 教师的这一教学误导,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来源于“教参”。几乎各种版别的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参”上都有这样一类话:“公鸡打鸣发出的声音‘喔’表示韵母o的音。”“ō,大公鸡,喔喔啼。”“路边公鸡喔喔(ō)啼。”“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ōōō。”这些说法,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错误的。过去,“喔”还是多音字的时候,表示公鸡叫声的也不读ō,而读wō;现在,“喔”统读wō(见《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后,已取消了“ō”的读音,跟韵母o的发音更是不搭界了。当然,“教参”的误导,根源还是那只“大公鸡”。 鉴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用“噢(ō)”代替了原来作叹词用的“喔(ō)”,小学语文教材上应该删去那只“大公鸡”,“教参”上也该作出相应的修改。这样,也就能堵住把韵母o误发成“喔(wō)”音的源头了。 |
单韵母o肯定读“奥”,也就是把悄然大悟的“哦”,读成一声理由有三:
第一,单韵母发音的最本质的特点是发音时口形保持不变,你拉长声音读“喔wo”,口形是不变的吗?在由小变大啊!只有读成“哦”口形才能保持不变啊!
第二,你读成“喔wo”,音节zhuo shuo guo ,这些为什么还要加个u,难道不是多此一举!直接用zho sho go就可以拼读出“桌、说、锅”来了啊!还有如果读成wo,汉语拼音里音节luo lo不是一样的了吗?可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音节啊!
第三,用普通话里说“播、泼、摸”的口形来判断,如果o读成了“喔wo”,那么因为“喔wo”的口形有撮口(唇形像吹气)的过程,说“播、泼、摸”都得要撮口啊!如果大家说“播、泼、摸”都要撮口了,是不是播音员都该下课了啊?呵呵。
而“奥”,因为好多人不知道读什么,所以说把读恍然大悟时发出的“哦”音,读成一声,大家就很容易懂的,因此《好学拼音》里o的读音,写的是“哦(读成一声)”。《好学拼音》在教学单韵母时,也明确强调“单韵母发音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嘴的形状摆好后就不能变动。”因此在教学a o e的口诀“张大嘴巴ɑ ɑ ɑ,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e”时,都让孩子注意嘴的形状摆好后就不能变动,一发音就完全正确了,请放心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