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我国的少数民族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其中的匈奴、突厥、蒙古更是影响了欧洲的历史。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特别是古代史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本人通过互联网搜索,把在网上登载的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内容复制下来,略加整理,将之前后加以贯穿,并发布在自己的博客里,仅供喜爱历史的朋友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我所发表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网上搜索的,并不是自己研究的,本人只是喜欢历史而已,因此,我即没有专利,也不存在剽窃,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望读者自鉴。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国,少数民族指汉族以外的民族。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现在按人口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
古中国从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在开发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从东北的东胡、肃慎到北部的匈奴、鲜卑;从西北部的戎、羌、氐到南部的彝、苗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到强盛的汉王朝时期,由于汉王朝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的强盛,汉军征服西域、打败当时强大的匈奴帝国,汉军扬名于外族及外国,因此华夏人逐渐被外族和外国人称为汉人,汉民族逐渐形成,华夏族正式成为汉族。此后的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一部分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割据政权,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成为统治民族,他们都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融合始终是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的汉民族也始终同少数民族在对抗中发展,在对抗、战争中融合,有的少数民族在同汉民族或其他民族的斗争中失败,直至融合到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中而消失,如契丹民族等;也有的则是在融合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民族,如维吾尔族等。
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大体上可以按地域划分为两大块,即北方少数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包括羌藏)基本上都建立过独立的政权,而南方少数民族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建立过几个地方性的政权。南北双方的差异,可能与地理位置有关。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都是居住在草原或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在冷兵器时代,驽马弓射的游牧民族骑兵战斗力要远远强于大刀长矛的汉民族步兵战斗力,因此他们成立的政权就多;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高山丘陵地区,其战斗力又差于汉民族的战斗力,因此他们成立的政权就少。
在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中,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基本都局限于局部地区,而且针对的主要是汉民族本身,他们的要求类似于现在的区域自治,对统治阶层的国家政权影响不大。但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却是全面的,他们既是同汉民族在民族之间的冲突,更是想推翻汉民族的统治,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政权。因此本人介绍的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
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冲突,有的学者称之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这是两种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统治汉民族的少数民族,如果用自己民族的文化来统治汉民族文化,那必定得不到广大汉人的拥护,其统治肯定不会长久;如果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汉民族文化中,用汉民族文化来统治汉民族,那其最终结果是可以预料的。因此,汉民族以其儒家文化的渊博学问和博大胸怀,最终将游牧文化融化于自己的文化中。
北方少数民族也称为北方游牧民族,按先后的年代和地域,大体上可以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丁零(敕勒)部分、东胡部分、通古斯部分、匈奴部分、突厥部分、羌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