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波(1914——1987),男,河南禹州人,曲剧旦角演员,在近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演出过大量剧目,最有代表性的有《压塔》《祭塔》《祭江》《丁郎认父》等。1956年在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大会上展览演《祭江》获演员一等奖。他的唱腔端正清雅,音质纯净,真假声结合得当,吐字清晰,行腔委婉流畅,善用鼻音,风格鲜明。1943年,他与白永玲等组建“抗建剧社”,自编自演宣传抗日剧目《长台关》。1945年,来到省城开封演出大受好评。
建国以来,与李玉林带班的曲剧团合并,组建为开封市曲剧团,为主演。李金波后来调入郑州市曲剧团,接着又到河南省曲剧团,历时四十余年,为曲剧的发展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
李金波 李玉林冯兆禄(自左至右)52年演出《贫郎恨》我在建国前就看过李金波的戏,曾把那段美好的回忆,记录在我的博客里。一个大男人扮演女人,这很不容易,不仅要捏着嗓子使唱出来的声音像女人,而且走起台步,一招一式也要像女人。上面图片是李金波和李玉林两个男旦在《贫郎恨》的剧照,你可看到他们当年的舞台风姿。
有人认为他们的唱腔已经过时了,唱词老套,伴奏音乐单调。今天小宝重听李金波的几个段子,依旧能听出唱得如此之好!我不是研究曲剧的专家,对于曲剧音乐弄不懂几个曲牌,所以不能用文字描绘出唱得好在哪里。但细品其中味道,却呈现出“古香古色”来,与他们后来成名的坤旦张新芳、王秀玲的行腔不一样,与当今曲剧舞台上的名旦更不一样。说他们唱腔是老腔老调,因为代表了那个年代曲剧旦角的唱法,听后有不紧不慢,徐徐道来的感觉,让人逸味无穷。如今听青年人的唱法,越听越不像曲剧了,里面受豫剧的影响过大,难怪外省人分不清楚豫剧与曲剧的区别(何止是外省人,本省人也有分不清的)。特别又受到歌剧的影响,唱起了一味地“煽情”,把曲剧原本的优美、抒情、细腻,而又明快、活泼的特色,几乎丢弃殆尽,这是需要警惕的。
曲剧老一代男旦的唱段有研究的价值,有必要与豫剧加以区分,不要使曲剧与豫剧合流,如果那样,曲剧就消亡啦!
1、曲剧名老艺人李金波演唱《祭塔》唱段之一
白素贞
(唱)白蛇姬在塔下深深望上,
不知东不知西不知北南。
想当年我修仙峨嵋山上,
峨嵋山白云洞我把身藏。
青丝发挽弧云鲜花戴上,
身穿着八卦的仙衣五凤朝阳。
腰系着紫罗裙飘飘荡荡,
腿穿着扎鞋儿不短不长。
至如今青丝乱不像人样,
恨法海他把我压在了塔房。
白蛇姬在塔房我自思自想,
揭帝神(旁白):白云仙姬走来!
白素贞(接唱)忽听得上神爷他呼唤奴家。
哭啼啼只来在塔门口下,
问上神你唤我所为那桩?
2、曲剧名老艺人李金波演唱《祭塔》唱段之二
白素贞(白):小仙谨遵法谕——
(唱):一听说士林儿得中皇榜,白蛇女在塔上感谢上啊。
手把着塔门口往下观望,见皇封和御祭摆在塔房。
见贵人与许郎仿佛一样:头戴乌沙,身穿蟒袍,
腰系玉带,足蹬朝靴,站在塔下,哭了声亲娘。
分切切是士林儿受封皇上,许氏女少苦命出离塔房。
许士林(唱):许士林只哭得酒醉一样,忽听得耳旁边呼唤儿郎。
睁开了流泪眼塔门观望,你可是谁家女呼唤儿郎?
白素贞(唱):白蛇女听此言举目望下看,许氏女受苦母出离塔房。
许士林(唱):许士林一听说母亲来到,忙扎跪三叩首口叫亲娘。
儿只说是李门根生生苦养,十八年见母面如梦一场。
白素贞(唱):白蛇女听此言更加悲伤,我的儿莫扎跪且坐一旁。
在塔下母与你明白言讲,但不知今见面如六月飞霜。
咱母子今见面一概全不讲,但不知你狠心父他身落哪方?
3、李金波《丁郎认父》唱段 1956年录制
唱词:
【阳调】官人做事不思忖,把俺当做异姓人。
心中有事定当想,俺也能替你分分神。
今日拜客未回转,我去到花园散散心。
丫环带路往前进,霎时来到花园门。
走进园中精神振,异香扑鼻喜煞人。
【潼关】红花开放亚似燃,白花开放大赛粉团。
养鱼池内长流水,流来流去浇花园。
【扭丝】玉菊丹桂满园香清,芍药牡丹开的鲜明。
芙蓉花好看,海棠带着笑颜。
古松柏与翠竹冬夏长青,珊瑚爬墙吱吱楞楞。
猿猴斗果打着能能,月池鱼戏水,蝴蝶飞在当空。
小蜜蜂采花儿嘿愣愣愣愣愣愣嗬嗨嗨吧那个嗨咿呀嗨嗯哪嗬哼哼。
刺玫花儿开的鲜明,胡月英我一见喜在心中,
上前摘一朵,插在我的云鬓中,等官人他回来俺相聚华庭。
(2014年6月28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