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假想过:假如皇太极能多活十年,历史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一点毫无疑问,第一个坐上北京紫禁城宝座的大清帝王,将不是他的儿子福临,而是他自己。可是历史不能假设,历史也没有如果。历史的洪流把皇太极推向了时代的巅峰,置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上,这一点,他自己也别无选择。在这个特殊的位置上,他凭借超越常人的胆识谋略,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特殊的使命和任务。在清朝帝王中,他是极特殊的一位,他将女真变成了满洲,将后金变成了大清。这也就注定了,他才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创者,一个新生国家的缔造者。
在整整四十八本的《清史稿》中,只有皇太极一人得到了后代史学家“圣”字的评价,回顾皇太极的一生不由得该感谢中华文明,中华文明里对于历史的痴迷与热衷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难以企及的,而这其中又尤以对帝王生活细致入微的记载令人瞠目结舌。浩如烟海的文字繁琐而细致的记录着一个被观察者重复而单调的每一项生活细节,记录着有关福临的所有的一切,他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说过的每一句话,他高贵的双脚践踏过的每一寸土地。一切详细得如同我们今天在某种生存实验后提交的观察报告。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在大清帝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在他的有生之年,已五次率大军突进中原,每次都给明朝以沉重打击,为大清扩充了实力。他生擒张春、洪承畴、祖大寿等,明朝的名将几乎都败在了他的手下。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上,他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沿袭200多年的清代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由他一手创建。他注重军纪,每次命令大将出征,必要三令五申,有违令者必严惩不贷,他尤其注重“攻心之术”,洪承畴被俘后,面对皇太极拒不下跪,而且仍轻蔑地以“蛮夷”视之。皇太极以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难以具备的博大胸怀,招降了洪承畴。他用了整整十年光阴,终于招降了祖大寿,为后来吴三桂降清奠定了基础。对俘虏的明军将领,无论是否归降,他都一律加以恩养,一养就是好多年。可以说,他去世之时,已经为大清入主中原铺平了道路。他辞世的第二年,八旗铁骑在他的十四弟多尔衮的指挥下入关,几年后,他开创的王朝终于一统天下。可他却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这一切在我看来,假如没有皇太极,历史真的会被改写,即便八旗入关,也很难有后来的康乾盛世,就是因为有了皇太极之前所做的一切,为他的后代子孙铺平了道路他的孙子康熙帝玄烨才能沿着他的理想和纲领,前行了二百七十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四个两百年以上的大王朝之一,并且创造出康乾盛世的伟业。作为大清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君主皇太极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就个人而言,他的深谋远虑,他的文治武功,他的人格魅力,他的铁血柔情,绝不在康雍乾三代帝王之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杰出帝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