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紫阳堂朱姓家谱字辈

朱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六:①出自曹姓,颛顼帝后裔。相传颛顼帝有孙子名陆终,其第五子安封在曹(今山东定陶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后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②朱虎后裔。朱虎为舜帝时大臣,又名伯虎。据文献记载,他是帝喾高辛氏统治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属于当时的八大才子即所谓“八元”之一。其后裔有以朱为氏的。③出自子姓,微子启后裔。宋微子是商王纣庶兄,宋国开国君主,春秋时被诸侯所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安徽砀山),改宋氏为朱氏,为江苏朱氏,以公子朱为始祖。④《路史·后纪》及《续汉书·郡国志》等资料记载,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称嬴氏朱姓。⑤《尚书》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出自上古帝尧之子丹朱之后,称祁姓朱氏。⑥他族改姓。如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清朝通志·氏族略》载,世居吉林长白山、辽宁大凌河等地的满洲人中有朱姓;一些八旗姓氏如乌苏氏、珠佳氏、珠锡哩氏后来均改为朱氏;清代居住在甘肃碾伯县的土族人马朱崇,曾改为朱氏,他的后人便以朱为姓;海南黎族人有自称为“勒威”的,意思是芭蕉的孩子,汉姓为朱;《德昌县姓氏》记载,彝族人土比氏汉姓为朱;台湾土著民族赛夏族中有茅武茅望氏,汉姓为朱;云南拉祐族中有称为黑苦聪人的,世居金平,其中的妹未氏汉姓为朱;仫佬、苗、瑶、土家、纳西、蒙古、回、东乡、白、朝鲜等民族均有朱姓。
  始祖:朱挟。

朱姓迁徙:

  朱姓发源于今山东境内。先秦时期,朱姓族人主要生活在北方的中原地区,但发展缓慢,人少势微。到秦汉时期,朱姓得以较快发展,名人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朱氏三大家族,使朱姓得以巨大发展。到西汉中期至东汉末年,终于形成了朱姓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四大望族,即吴郡朱氏、沛国朱氏、南阳朱氏、平陵朱氏。其中吴郡朱氏兴起于西汉中期,以朱买臣为开基始祖,其子孙在三国、魏、晋时,世代为官,从而繁衍为江南四大望姓之一。沛国朱氏则渊源久远,被奉为朱姓正宗,历汉、魏、晋、南北朝,终成朱姓望族。而南阳朱氏与平陵朱氏经汉朝时发展繁衍,也终于成为当地望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外族入侵,朱姓族人纷纷由原来的河南、山东等北方繁衍地迁徙南方。同时出现与少数民族融合情况,令朱姓更加得以繁衍,先后出现了河南朱姓望族、江南朱姓望族等,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朱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朱姓发展的低潮期,由于当时实行科举制,朱姓失去世袭高官,特别是江南朱姓走向衰败,但在此期间依然出现了永城朱姓、昌平朱姓,从而使朱姓广布于安徽、广东、湖南等地区。在宋元时期,居于江南的朱姓又开始复兴,出现了一批以朱熹为代表的名人,在历史的发展上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并使浙江、河南、河北、安徽朱姓得以繁衍。到了明清时期,朱姓发展进入顶峰,朱姓在明时成为皇姓,族大势盛,在各地均出现名门望族。到清时,由于农民起义,外族入关,最终在此时朱姓再次进入低谷,但因避难外迁反而广布于全国各地。朱姓在今日以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为多。目前朱姓人口列全国第十四位。

朱姓郡望:

  吴 郡 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杭州亦在吴郡之内。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沛 郡 汉高帝时改泗水郡置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西北),东汉改为沛国。此支朱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
  凤阳郡 隋时置郡,治所在钟离(安徽凤阳东)。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河南郡 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东)。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朱氏后代。
  丹阳郡 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太康县 治所在今河南太康。
  钱塘县 治所在今杭州西灵隐山麓。
  永城县 治所在今江西黎川。
  义阳郡 治所在今湖北枣阳东南。

朱姓堂号:

  白鹿堂 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 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 出自汉代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皇帝信任,谁也不敢惹他。朱云却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面不改色,向皇帝摆出张禹罪恶,大讲诛奸臣才能保社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门槛,还是讲个不完。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折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感动得醒悟过来,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象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紫阳堂 出自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别号紫阳,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其学派称为“程朱学派”。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吴郡、沛郡、河南、凤阳、太康、丹阳、钱塘、义阳、婺源、新安、金陵、沛国、永城、南阳。②自立堂号:注经、敬义、彝伦、叙化、在兹、德彝、宗德、一本、同本、思成、治善、玉泉、槐里、两仪、玉奇、明伦等。

朱姓字辈:

  明皇室各支后裔字辈:秦愍王朱樉: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晋王朱棡: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楚王朱桢: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代王朱桂: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庆王朱椭: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衍,骘眷发需昆。陈王朱撼: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韩王朱松: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沈王朱模:佶幼诠勋胤,恬理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唐王朱柽: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伊王朱木彝:颙勉諟讦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燕王朱棣: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紫阳堂朱姓家谱字辈
  江浙地区朱氏字辈:发福成海从仕克,友尚成文化朝邦。世代书香庆永锡,始蒙纪述耀金章。
  湖南湘乡朱氏字辈:孔孟重尧舜,永广万年兴,国□祯祥瑞,朝廷定太平。续字辈:忠孝郭先训,诗书启后昆,继承纲纪立,远大振乾坤。
  太湖柘林朱氏老派语:千寿伯守仲。仕文延万绍,正启贵思东,光华庆有耀。续增世派:诗书承先德。忠信定兴祥,家盛多贤达,声名传世芳。
  盱南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廉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国旌隆,考亭垂统绪,道学衍宗风,世第培原厚,各门紫气先。
  四川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崇,富贵朝钦仰,贤良堂例班,蔚起人才盛,联登科甲攀,庆余图比门,寿乐祝南山。
  抚宜朱氏字辈:昈仪光守陵,全隽古文令,甫振绚森松,熹在仁谦瑜,碧洞启玉滔,托仉俊荣灿,茂林生桂馥,秀苑发奇兰,吉祥呈蔼瑞,美彻自昌蕃,豪杰扬梓里,作述著邦乡。
  湖北随州朱氏字辈:绣嬇一言鼎,师朝□之俊,祖德本绵长,家声思丕振。续修字辈:久大规模定,流传万世盛,华国有文章,经济从先圣。
  广州两岳朱氏字辈:明儒业以训世传家,诚正修斋,徽国清芬贻泽远;仰祖谟之承先启后,名贤忠义,岳山光大肇基弘。
  上海朱氏字辈:铉国岳承德,铭之朝文增,锡澄树耀培。
  金陵朱氏字辈:耀云廷日国慎家,肇启朝岳方庆德。
  江苏建阳朱氏字辈:世应国云德,明律敬滋松,浩棠潮朴勋,绍仁贻荣圣。

朱姓名人:

  朱亥(?-前257),战国时魏勇士。隐于市井,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屠者,与侯嬴友善。嬴为信陵君上客,谋窃符救赵,约他相助,他随同信陵君北上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在合符时击杀魏将晋鄙,夺权代将,遂解邯郸之围。后赴秦国答复秦请信陵君之邀,为秦所强留,不得脱,乃自杀。
  朱家,秦汉之际游侠。鲁(治今山东曲阜)人。以任侠闻名,曾藏匿解救豪强和亡命者以千百计。赴人之急,家无余财,在关东地区势力很大。高祖即位,下令追捕原项羽部将、楚地著名游侠季布,他用计使季布解脱,关东士庶多慕名相交。
  朱买臣(?-前115),西汉臣。字翁子,吴(江苏苏州)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新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汉书》)。其妻弃之另嫁。汉武帝时由严助推荐,任中大夫,会稽太守。后与横海将军韩说平东越,征为主爵都尉。因犯法免官。复为丞相长史,上书告御史大夫张汤阴事,汤自杀,他亦被诛。
  朱儁(?-195),东汉将领。字公伟。会稽上虞(属浙江)人。灵帝时,任交趾刺史,镇压梁龙等农民起义军。黄巾起义,他任右中郎将,与皇甫嵩等镇压颍川、汝南、陈国等地黄巾军,屠杀南阳赵弘、韩忠、孙夏等黄巾军二万余人。后累迁右车骑将军、太尉,封钱塘侯。
  朱应,三国时吴旅行家。中国早期海外旅行者之一。约在吴黄武六年(226)奉交州(今越南河内)刺使吕岱派遣,与康泰赴扶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等国从事外交活动。其经历及传闻多达百十余国。归吴后著有《扶南异物志》。
  朱士行,三国时魏僧人。颖州(今河南禹县)人。为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者。初依昙摩迦罗(意译)所传授之佛法出家,专研经典。曾于洛阳(今属河南)讲《道行般若经》。他感到经中译理未尽为探求梵本,于260年从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出发,涉流沙亲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得梵本九十章。未及东归,即客死当地。其所得之梵本为弟子送归洛阳,后由无罗义、竺叔兰等译出,即《放光般若经》。中国之僧人讲经即从其始。
  朱序(?-393),东晋将领。义阳平氏(今河南唐河东南)人,字次伦。太元二年(377)任梁州刺史,镇襄阳。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母韩氏亦率妇女补筑新城,号为夫人城。次年,城破被俘。苻坚用为尚书。八年,随苻坚南下,淝水之战时,暗为晋军献策出力。后回晋,官豫州刺史,防守洛阳,迁兖、青二州刺史,屡立战功。
  朱龄石(379-418),南朝宋将领。字伯先,沛郡沛县(今属江苏)人。家世代为将帅。初为殿中将军,随刘裕起兵平定桓玄,从征卢循,累有功。义熙九年(413)为元帅,率诸军伐蜀,灭谯纵。义熙十四年为雍州刺史,都督关中诸军事,兵败被杀。
  朱异(483-549),南朝梁学者。字彦和,吴郡钱塘(浙江杭州)人。遍览五经,尤明《礼》、《易》。深得武帝信任,官至太学博士、侍中、中领军,参决朝政。太清元年,主纳东魏降将侯景。侯景乱起,惭愤而死。《南史·朱异传》言其“博解多艺,围棋上品,而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侯人主意,不肯进贤黜恶”。撰《礼》、《易》讲疏等。
  朱世卿,南朝陈无神论思想家。自称寓滋先生,生平事迹不详。据道家之“自然天道”观和范缜之“神灭”思想,肯定“万法万性皆自然之理”,“无有造为之者”。反对“神道世界说”,并驳斥了佛教之“因果报应”观。著有《性发自然论》,收入《广弘明集》中。
  朱宽,隋将领。任羽骑尉。大业三年(607),受命了解沿海情况,与何蛮同到流求(今台湾)。次年,奉遣再往,加强了高山族与大陆的联系。
  朱敬则(635-709),唐臣、史学家。字少连,亳州永城(河南永城)人。《新唐书》称其“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于人”。初任洹水尉。长安三年(703),迁正谏大夫,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政知人荐贤,为官刚直。魏元忠、张说为人诬陷,他抗疏申理。后为郑州、庐州刺史。通史学,秉笔直书,著有《十代兴亡论》及《五等论》。
  朱泚(742-784),唐藩镇。昌平(今河北昌平)人。代宗时为泾原节度使朱希彩部将。及彩为部将所杀,泚代领其众,后入朝。德宗立,拜为太尉。泾原节度使姚合在京作乱,帝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泚称帝,号大秦,旋改号汉。泚又将兵围帝于奉天,屡攻未破,会李晟等收复京师,遂解奉天之围,泚奔泾州(今甘肃泾州),走彭原(今甘肃宁县),为部将所杀。
  朱滔(746-785),唐藩镇。泚弟。初为幽州节度朱希彩部将,后又属泚。泚入京师,他权知留后。以讨田承嗣、李惟岳功,拜幽州卢龙节度使。求深州不得,乃联络王武俊助田悦作乱,称大冀王,署置百官。不久王、田降朝,他勾结回纥攻贝、魏二州,为王武俊、李抱真打败,被迫归顺。
  朱庆余,唐诗人。越州(治今浙江绍兴)人,一说闽中人。名可久,以字行。入长安后,以诗谒水部员外郎张籍,为籍所赏识。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与贾岛、姚合等相酬唱,有名当时,而不得志于仕途。有《朱庆余诗集》。
  朱温(852-912),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即朱全忠。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少孤贫,为乡里流痞。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与其兄朱存加入黄巢起义军,任东南行营光锋使、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防御史。以屡败于唐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节度使王重荣而急求巢援,巢未应,温乃于僖宗中和二年(882年)降唐,拜左金吾大卫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因参与镇压义军有功,历任检校司徒、同中枢门下平章一等职。温相继吞灭朱瑄、朱瑾等割据势力,又与宰相崔胤合谋击败李茂贞,尽杀宦官,挟昭宗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旋迁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又遣将杀昭宗,立李柷为帝,是为哀帝。开平元年(907年)又废哀帝而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迁都汴(今河南省开封市),改名朱晃。其在位期间,对唐末弊政有所改革,但与李克用父子等连年用兵,又多杀害将帅功臣,且生活荒淫无忌,以至朝内矛盾纷繁。乾化二年(912年),为其三子朱友珪所杀。庙号梁太祖。
  朱肱,北宋医学家。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居杭州。字翼中,一作亦中,自号无求子。徽宗时,曾任奉议郎、医学博士,故后人亦称朱奉议。善医,尤精于伤寒。编著《伤寒百问》(后更名为《南阳活人书》或《类证活人书》)对汉张仲景《伤寒论》,从经络病因传变加以分析,并附诸方治法,为分类论述《伤寒论》的著作。另著有《酒经》。
  朱震(1072-1138),南宋学者。北朱荆门军(今湖北荆门)人,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政和进士。高宗时,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经学深醇,尤精于《易》,以程颐《易传》为宗,综合诸家之说,著《汉上易传》、《周易卦图》、《周易丛说》。

  朱勔(1075-1126),北宋权臣。苏州(今属江苏)人。六贼之一。徽宗时,谮事蔡京而得官。时帝好珍玩,颇垂意花石,京谓之于勔及其父冲,勐乃密取浙中珍异进之。运之役夫数以千计,号“花石纲”。民间之奇异花石,尽被掠。及勔擢至防御使,愈发豪夺渔取,流毒州郡者二十年,致有方腊之义举。及腊被平,勔官至宁远节度使。钦宗时,羁之循州,遣使斩之,并籍全家。
  朱敦儒(1081-1159),南宋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高宗绍兴二年应召,赐进士出身,曾任浙东路提刑等。工词,南渡之前,多写自己的轻狂生活;南渡之初,由于经历国破家亡的变故,所写多忧时伤乱;晚年退居山林,词中充满颓废情调。所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均佚。今存词集《樵歌》。
  朱弁(1085-1144),南宋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原(江西婺原)人。建炎初,以太学生擢通问副使赴金,拒仕伪齐,拘留十七年得归。劝高宗恢复失地,为秦桧恶,终奉议郎。善诗文。《宋史》载:“弁为文慕陆宣公,援据精博,曲尽事理。诗学李义山,词气雍容,不蹈其险怪奇涩之弊。”著《曲洧旧闻》、《风月堂诗话》。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别称紫阳。绍兴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淳熙时,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所至救荒革弊,有惠政。光宗时,历知漳州、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宫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为御史所劾,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淳祐中从祀孔庙。受学于二程三传弟子李侗,集周敦颐、卲雍、张载、二程等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弟子众多。毕生著述讲学,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都有贡献,影响极大。其学派被称为程朱学派,或“闽学”、“考亭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和,“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在气先,气依理而变化,成阴阳五行四时,化生万物。主张“去人欲,存天理”,“格物致知”,以“穷理尽性”。曾与陆九渊激烈争辩。著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其遗文为《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
  朱淑真,南宋女词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属安徽),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幼聪慧好学。嫁市井民家,相传因不满婚烟,抑郁而死。能书画,通晓音律。诗词多写忧怨之思,哀婉动人。著有《断肠集》、《断肠词》。
  朱克柔,南宋女工艺家。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擅长绘画,尤精于刻丝艺术。所作人物、树石、花鸟,被赞为“精巧绝伦”。有《山茶》、《牡丹》《莲塘乳鸭》等图传世。人称她的作品是“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特别称赏她的技艺“运丝如运笔,是绝技,非今人所得梦见也”。
  朱清(1237-1303),元海运专家。崇明(今属上海)人。原为富户杨氏僱工,杀杨氏,为海盗。元军南下,帅众降,授行军千户。南宋亡,奉伯颜命,用船将帑藏图籍由海道运至大都(北京)。1282年与罗璧、张瑄由海道运粮四万余石至大都。1283年为中万户,专管海道运粮。1291年,元朝立海道都漕运万户府二,以江东道宣慰使兼领万户府事。1296年,为河南行省参政。1298年迁左丞。1303年以行贿罪被捕下狱,自杀。
  朱世杰,元数学家。字汉卿,号松庭。元大都(今北京)人。精通算学,曾为数学教习。1299年撰成《算学启蒙》3卷。1303年著《四元玉鉴》3卷,均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其发明的四元术和多种高阶等差级数术及方法,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朱凯,元戏曲作家。字士凯。曾任江浙行省掾史。长期在杭州生活。自幼即不入于俗,与人少合。与戏曲家钟嗣成友善,曾为其《录鬼簿》写序。所著杂剧今知者有《昊天塔》、《黄鹤楼》二种。
  朱思本(1273-1333),元地理学家。字本初,号贞一,临州(江西抚州)人。龙虎山道士。从玄教大宗师吴全节至大都,奉召代祀名山大川,周游天下,考察地理。积十年之功力,作实地考察,继承裴秀、贾耽“计里画方”之法,绘成《舆地图》两卷,已佚。明罗洪先《广舆图》据此图填补而成,学者仍称“朱思本图”。1321年,主建玉隆万寿宫。诗文有《贞一斋诗文稿》。
  朱光卿(?-1337),元末广东农民起义领袖。至元三年(1337)春,在增城率众起义,国号大金,年号赤符。石昆山、钟大明纷起响应。归善(今惠阳)聂秀卿、谭景山也率众来归,推戴甲为首,称“定光佛”。同年秋战败被俘杀。
  朱丹溪(1281-1358),元医学家。号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因家乡有丹溪之水,故称名丹溪先生。从小好医学,攻读《内经》、《素问》等医书,初步掌握“望、闻、问、切”基本功。为使医术精益求精,离乡背井,1322年(时年41岁)到杭州,向名医罗知悌请教,后从名医葛可久学习针灸术,终成名医。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并称为金元四大医家。继承罗知悌医学并有发挥。著有《格致余论》一书,对多种疾病病机,提出“阳有余、阴不足”的独创理论,治法主张“滋阴降火”。针对当时《和剂局方》中药偏于温燥的缺点,著书《局方发挥》加以批评。还著有《伤寒论辨》、《丹溪医案》、《丹溪治痉要法》、《外科精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十多种医书,为中国医学宝库增添瑰丽珍宝。
  朱德润(1294-1365),元画家。昆山(今属江苏)人,原籍睢阳(今河南商丘),字泽民。年二十五,因赵孟頫荐,仁宗召见,授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英宗即位,出为征东儒学提举。次年,献《雪猎赋》。命主金书佛经事。英宗被狱,回乡闲居。至正十二年(1352),江浙行省辟为照磨,参议军事,为长兴县尹。善书画,山水学郭熙。诗文亦负盛名。有《存复斋文集》、《古玉图》等。
  朱升(1299-1370),明臣。字允升,安徽休宁人。元末举人,授池州学正,讲授有法。后隐居石门,时称枫林先生。龙凤三年(1357),在徽州以邓愈荐,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的著名建国策略。吴元年(1367)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洪武初任翰林学士。“自幼力学,至老不倦,尤邃经学。所作诸经旁注,辞约意精”。有《枫林集》等。
  朱亮祖(?-1380),明将领。六安(今属安徽)人。元末为“义兵”(地主武装)元帅,两度被朱元璋所俘,遂投降,累功授枢密院判。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役。洪武元年(1368),随廖永忠取两广。封永嘉侯。后出镇北平(今北京)、广东,以“所为多不法”,被召入京,鞭死。二十三年被追论为胡惟庸党羽。
  朱元璋(1328-1398),明开国皇帝。字国瑞,濠州(安徽凤阳)人。贫苦农民出身,少时为僧。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为郭女婿。1355年郭死,他统领其军,渡长江,克太平(安徽当涂)、溧阳(属江苏)等地。次年占集庆(南京),改名应天,被诸将拥为吴国公。他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的建议,逐步壮大实力。1357年起,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际,挥师歼灭江南元军。继同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势力交锋,先攻陈,后灭张。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消灭威胁最大的陈友谅军,再移兵东向,于1367年歼灭张士诚军,从而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同年10月,制定先取山东。旋师河南,断其羽翼,尔后进兵元都的作战方略,命大将军徐达率师北征。1368年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即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建都应天。后发兵灭夏蜀,取云南,平辽东,逐步统一全国。他的治军、作战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
  朱文正,明将领。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朱元璋侄。早孤。至正十四年(1354)从朱元璋,积功至大都督。龙凤八年(1362),奉命镇洪都(今江西南昌)。次年,力拒陈友谅围攻,坚守八十五日。后以“亲近儒生,胸怀怨望”罪被鞭死。一说免官,安置桐城。不久病死。
  朱权(1378-1448),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古琴家。自号大明奇士、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成祖第十七子。封宁王。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初骄恣肆横,晚年深自悔疚。居室不饰丹彩,寄情戏曲。博古通今,亦精史学。著述宏富。有《大罗天》、《私奔相如》、《琴阮启蒙》、《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另有《通鉴博论》、《家训》、《汉唐秘史》等。
  朱有燉(1379-1439),明戏曲作家。号诚斋,明太祖之孙,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所作杂剧今知有三十一种,现均存,以《曲江池》、《义勇辞金》等较著名。另有散曲集《诚斋乐府》,今存。
  朱宸濠(?-1521),明宗室。袭封宁王。在南昌建阳春书院,僭号离宫,自称国主。又以武宗无储嗣,谋夺帝位。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起兵反叛,改元顺德,连陷九江、南康,欲顺江东下。七月,即为提督南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所败,被俘。次年处死。
  朱纨(1494-1549),明臣。字子纯,号秋厓,长州(江苏苏州)人。正德进士。嘉靖中累擢右副都御史。改提督浙闽海防军务、巡抚浙江,攻克倭寇巢穴双屿港(宁波近海)。《明史》载其“清强峭直,勇于任事。欲为国家杜乱源”。为势构陷,降为巡视,旋革职按问,乃愤服毒死。有《甓余集》等。
  朱载堉(1536-约1610),明音律学家、数学家。字伯勤,号句曲山人。郑恭王厚烷子。早年从舅父何塘习天文、算术。其父因疏阻世宗崇奉道教,下诏狱。他愤极,于宫门外筑土室,独居十九年,钻研乐律,数学和历学。父亡,拒袭爵位,著述终身。《明史》载其“笃学有至性”。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等。他用数学之等比级数来划分音律的方法,为乐史首创。历学著有《圣寿万年历》、《律历融通》等。
  朱鹤,明工艺家。字子鸣,号松邻,一作字松龄。世本新安(今安徽歙县),自宋建炎徙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后又徒嘉定(今属上海)。为陆深(一四七七―一五四四)客。工韵语、书法、篆刻,兼雕镂图绘之技。所制簪匣,世人宝之,几于法物。得其器者不以器名,直名之曰朱松邻云。刻竹创自鹤,自明至清二百八十余年流传不废。与子缨、孙稚征合称“嘉定三朱”。
  朱缨,明工艺家。字清父,号小松,嘉定(今属上海)人,居清镜塘。鹤子。貌古神清,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长卷小幅,各有异趣。间仿王摩诘(维)诸名家,云树纡曲盘折,尽属化工。刻竹木为古仙佛像,鉴者比于吴道子所绘。又能琱琢犀、象、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纽之类,种种奇巧,逈迈前人。与父鹤、子稚征合称“嘉定三朱”。
  朱稚征,明工艺家,号三松,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画驴。竹刻传家法,技艺臻妙;平时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所刻笔筒、人物及蟹、蟾蜍之类,皆名重于世,时人谓其竹刻花鸟规摹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则在马(远)夏(圭)之间。与其祖鹤、父缨合称“嘉定三朱”。
  朱聿钅粤(?-1647),南明皇帝。唐王后裔,聿键弟。1646年在位。年号绍武。隆武二年(1646)聿键被清军俘杀,他自闽奔粤,被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等拥立于广州称帝。与桂王永历朝并立抗衡。在位不满四十天,广州破,被俘自缢。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际学者。字鲁玙。号舜水。浙江余姚人,寄籍松江。明诸生。不求仕进,屡被征召,皆辞不就。明福王时,授江西按察司副使兼兵部职方寺郎中,亦拒绝。后与经略王翊相缔结,图谋恢复明室。东渡日本请援,再赴安南。舟山兵败后定居日本。精通经学,在日本传授中国文化,颇有影响。著有《文集》二十五卷,《释奠仪注》、《阳九述略》、《安南供役纪事》各一卷。居日本二十余年,八十三岁卒。日人谥曰文恭先生。
  朱柏庐(1617-1688),清理学家。名用纯,字致一,以号行,江苏昆山人。明生员。清初隐居不仕。居乡教授学生,门生甚众。治程朱理学,倡知行并进。康熙时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著《治家格言》,把儒家思想作为家庭生活准则,世称《朱子家训》。另有《大学中庸讲义》、《愧讷集》等。
  朱一海(1618-1662),南明监国鲁王。崇祯十七年袭鲁王位。隆武元年(1645)南京陷,张国维、钱肃乐等起兵浙东,被张煌言等拥立于绍兴监国,年号庚宣,与隆武政权倾轧。次年张国维败死,浙东陷,亡命上海,后至舟山依附郑成功。永历七年(1653)取消监国名义。后病死。
  朱素臣,清戏曲作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号茔庵。著有传奇约二十种。今存有《十五贯》、《秦楼月》、《聚宝盆》、《翡翠园》、《未央天》、《文星现》、《锦衣归》、《万年觞》八种。其中以《十五贯》和《翡翠园》最著名,演出场次也最多。《未央天》是宣扬封建奴隶道德的。他与李玉友善,曾助其校订《北词广正谱》,编写传奇《清忠谱》;又同李书云合编《音韵须知》。
  朱佐朝,清戏曲作家。字良卿,江苏吴县人。善作历史传奇。曲词通俗,风格粗犷。多属宣扬封建忠孝节义和神怪迷信思想。所作三十余种,今存《朝阳凤》、《夺秋魁》、《艳云亭》、《乾坤啸》等,以《渔家乐》、《九莲灯》较著名。
  朱方旦(?-1682),清术士。号尔枚,二眉道人,湖北汉阳人。康熙时秘密刻书,传修炼术数之学。自称圣贤,广罗信徒。曾入大将军勒尔锦幕府。后游历江浙各地。二十一年(1682)以“诡立邪说,煽惑愚民”罪治死。为清初文字狱之一。
  朱耷(1626-1706),清画家。字雪个,号人屋、书平、八大山人等。清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诸生出身。明亡,曾出家为僧,又为道士。作画喜用水墨,多画芭蕉、怪石、花竹,鸟兽多“白眼向人”,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似“笑之”,隐抒内心亡国之痛。工书法,行楷学王献之,狂草尤奇伟,常署名牛石慧。草书连写成“坐不拜君”,以示抗清。时人争藏其字画,然其多为布衣贫者创作,屡拒达官显贵之求,人皆赞其志节清高。
  朱彝尊(1629-1709),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金风亭长等,浙江秀水(浙江嘉兴)人。康熙举鸿博以布衣入选,授检讨。参与修《明史》,勘定体例,考据精微。《清史稿》载其主张“作史家未可存门户之见,以同异分正邪”。后入值南书房。工诗文考据,与王士祯称南朱北王两大家。与陈维崧称朱陈。有《经义考》、《明诗宗》等。
  朱一贵(?-1721),清台湾农民起义领袖。小名祖,福建长泰人。明亡后,迁居罗汉门(今属台湾),养鸭为生。康熙六十年(1721)夏,率众起义,自称明代后裔、大明重兴元帅。在诸罗的赤山获大胜,有众至三十万人,占领全台,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设立国师、太师、国公等官爵。清廷从闽浙调兵渡海进攻,因内部分裂,作战失利,鹿耳门、安平等相继失守,战败被俘。后在北京被杀。
  朱濆(?-1809),清东南海上起义军领袖。福建同安人。初以浙、闽沿海为根据地,抵抗清军。后建造大船,渡海攻台湾。嘉庆十年(1805),进攻淡水、凤山,洪老四、吴淮泗等所部起义军起而响应,有众二万多人,他被推为镇海王、十二年十二月(1808),与清军激战于黑水洋,击杀水师提督李长庚。后与清将王得禄、邱良功激战,大船被焚,裂船自杀。
  朱骏声(1788-1858),清文字训诂学家。字丰芑,号允清,江苏吴县人。嘉庆举人,授黟县训导。咸丰初入都,呈所著《说文通训定声》、《古今韵準》、《柬韵》、《说雅》,阐明转注、假借要旨。文宗嘉之,赏国子监博士衔。曾从钱大昕学,深受器重。《清史稿》载其“著述甚博,不求知于世,兼长推步,明通象数。”有《左传旁通》等。
  朱嶟(1791-1862),清臣。云南通海人。字仰山,一字致堂。嘉庆进士。历任御史、内阁学士。道光年间,因鸦片泛滥,白银外流,上疏建议银钱划一,银钱通用,以解决财政困难。1836年9月最先上奏,驳斥弛禁鸦片,主张全面禁烟,不能“独禁员弁士兵而许民间贩卖吸食”,反对“宽内地罂粟之禁”,作“掩耳盗铃”之事。建议道光帝下令各省督抚与地方官,重申禁令,“实力搜查,认真擒捕”,对于违禁犯法者,置之严刑,有犯必惩。后官至左都御史,迭署兵部,礼部尚书。
  朱其昂(?-1878),清资本家。字云甫,江苏宝山(上海宝山)人。世为巨商。捐道员衔。咸丰十年(1860)起同美商在山东烟台合开清美洋行,后在京、津、沪及广东等地设有华裕丰汇银行票号。多年承办海运,曾任浙江漕运局总办、海运委员。后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等职。
  朱莲芬(1836-?),清昆曲演员。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名延禧,又名福寿,字水芝。演旦角,常在北京与昆丑杨鸣玉合演。以《思凡下山》、《刺梁》等剧著称于时,兼演京剧。卒于德宗光绪中叶。
  朱红灯(1862-1899),义和团首领。原名逢明,山东泗水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长青(山东齐河)大李庄行医习拳,曾率拳众捣毁当地教堂。次年在平原(属山东)树“兴清灭洋”旗帜。率拳众击败平原知县蒋楷,再败山东巡抚毓贤,声势大振。同年底,被捕遇害。
  其他朱姓名人有三国吴将领朱异;十六国前秦文人朱彤;唐诗人朱邺;五代时梁将领朱珍、朱瑄、朱瑾;元铸银工艺家朱碧山;明皇帝惠帝允汶、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代宗祁钰、宪宗见深、孝宗祐樘、武宗厚照、世宗厚熜、光宗常洛、熹宗由校、思宗由检,将领朱能,学者朱同,藏书家朱凯,工艺家朱松邻,植物学家朱橚;南明皇帝福王由崧、唐王聿键、桂王由榔、韩王本鉝;清相声艺人朱绍文等。近当代朱姓名人有革命家朱德,政治家朱德海、朱理治、朱镕基,红军将领朱云卿,解放军将领朱瑞、朱明、朱早观,工运领袖朱少连、朱宝庭,民主革命家朱执信,爱国民主人士朱蕴山、朱学范,国民党官员朱家骅,国民党将领朱培德,北洋政府官员朱启钤,慈善家朱庆澜,实业家朱葆三,物理学家朱洪元、朱光亚,地质学家朱森、朱庭祜,实验生物学家朱洗,生理学家朱壬葆,心理学家朱智贤,医学家朱颜,海洋学家朱祖佑,海洋生态学家朱树屏,鱼类学家朱元鼎,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天文考古学家朱文鑫,哲学家朱谦之,社会学家朱亦松,翻译家朱生豪,美学家朱光潜,古典文学研究家朱东润,语言学家朱德煕,训诂学家朱起凤,散文家朱自清,词人朱孝臧,新闻家朱穆之,诗人朱湘,话剧评论家朱双云,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电影导演朱石麟、朱端钧,摄影师朱今明,作曲家朱践耳,画家朱屺瞻、朱乃正,戏剧演员朱穰丞,西河大鼓艺人朱化麟,钢琴家朱工一,歌唱演员朱明瑛,跳高运动员朱建华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69239.html

更多阅读

李氏家谱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排序

   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

汪氏修谱简史 安徽汪氏家谱字辈

汪氏修谱简史(一)桐城 汪兴吾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逐步形成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最近的血缘关系为父子、母子,最远的血缘关系为民族,不同的血缘关系形成规模不同的血亲集团,逐渐形成为宗族,谱牒自此诞生。自商代到民国,上至帝王,下至庶民,从城市

声明:《朱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紫阳堂朱姓家谱字辈》为网友技术总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