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月”有关的诗句 有关月亮的诗句 古诗
物质生活书吧
中秋节,这个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数不胜数,“赏月”“吃月饼”是最为常见的习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有四季三月,将一年分为孟月、仲月、季月,因此中秋又俗称“仲秋节”,另外也有因嫦娥奔月乃有中秋之传说,现在就为大家罗列一下那些有关于中秋的诗句吧。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远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部气势恢宏、磅礴大气的中国诗歌史,据不完全统计,从上古的民谣到近世的诗歌,流传或者失佚的大致有四千多万首,可谓叹为观止。《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其集《陈风·月风》中有诗: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首成熟的四言诗乃是咏情的,诗中虽无一字言“情”却句句见情,乃是诗人在月下见美人忧思而作,诗中的“佼人”通“姣人”,乃是美人之意,这也是月景里突显浪漫的情诗之一,读《诗经》之人,若是绕开了这首诗,那么世间的美好事物便丢掉了一半了。
及至《离骚》,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也曾发出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喟叹。其将月之形象化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伟大胸襟融入其中,读来颇有吞吐气象之势气。等到了西汉,司马相如其妻卓文君所作之《白头吟》乃是劝夫归来之意,声声俱泪,读来不忍: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嫋嫋,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三国时期,乱世纷争。可是依然阻挡不了曹操与“建安七子”的咏叹,尤其是曹操的《观沧海》与《短歌行》两首,其间借“月”咏志的诗句历来脍炙人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等诗句,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其气吞山河的雄大抱负与求贤若渴的广纳之心。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诸多的文学总集,南朝梁徐陵的《玉台新咏》与南朝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则是其中的姣姣者,《玉台新咏》与《乐府诗集》之中都收入了“乐府双璧”,其一为《木兰辞》,其二则是《孔雀东南飞》,又有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近人丁福保在《全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均有所辑录,诗题亦不一。《木兰辞》诗全诗虽无月,然有一句已经点明了“月”的主题,故“寒光照铁衣”乃是心境之写照。
《孔雀东南飞》之中的“月”之景象就更加丰富全面了,全诗与《木兰辞》一样虽未言“月”,但将月之形象丰富了。中有一句“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乃是咏兰芝之穿着甚为华丽,也依然得不到府吏之母的认同。而《陌上桑》之中描绘秦罗敷的句子之中“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与此句同,均将“月”之形象丰富到女性的饰品之上。
再到后来,南朝萧统所编无名氏之《古诗》辑为《古诗十九首》之中又有关于“月”的诗句,乃是《明月何姣姣》一诗: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又是一首以闺怨题材写就的咏月之诗,说是咏月,倒不如说是游子思乡望月与闺人窗前思夫之作。
等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对于月亮的寄托或者寓意则是越来越丰富,或是以“月”写情,或是以“月”写景。最突出的代表当属初唐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有诗评称其“只一篇力压全唐”“孤篇横绝千古”,可见时人对其评价之高。现在让我们来品赏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月”中孤篇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说此篇无一句不言“月”都不为过,从“海上明月”到“春江月明”;从“月照花林”到“空里流霜”,以下诸句均言月,且言月言得那么美,仿佛它不在天际之间,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月有独特情感的,李白对于“月”可谓痴迷,无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月下独酌》;不管是《将进酒》还是《把酒问月》,李白的诗歌形象赋予了“月”更多的意象。且看《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之美缺,均乃时光逝去之意,李白对于“月”的理解,绝大程度上吸取了前人的成果,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于“月”的独特见解。看他言月,恍若在言身世,在言心境,在言仕途之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尝不是对于仕途不顺之感慨?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首《秋风词》里依然有月,只不过这里的月中包含着思恋,那种相思之感,触手不得的苦闷,读来依然朗朗上口,让人为之神伤。无论杂言、宫体、五言、七律,李白均能写得得心应手,而对于“月”的情感,其更是挥洒自如,其中意境自不待言。
要说写“月景”的,唐宰相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是不可错过的唐人“月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歌的语言讲究炼字,有时候一句诗中的一个字便能起到传神的效果,试看这首《望月怀远》,一个“生”字,比我们平常的“升”字传神,“生”乃万物之生,溯本之源,仿佛月亮之生由海上,故此诗尤为脍炙人口在于首联之两句矣。
唐人写月者尤多,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好一个通感,将视觉上对于月亮的“赏”转化为冥想中对于他乡旧人的“思”,一语道破,可谓精当矣。
中唐以后,诗余之风兴盛,人们对于词的写作兴趣渐浓,且看李白一曲《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箫声与秦娥,月色与古道遥相辉映,此曲一出,便被后世诸多诗评家评为:“百代词祖”,当然,不管是《忆秦娥》还是《菩萨蛮》,后人对是否为太白作皆存疑,然此曲悲凉不下塞外,凄绝更比闺情,历来为词家所重。
及至晚唐,涌现了一大批吟赏风雅的文人雅士,《金荃》《浣花》以及《花间》都有咏“月”的词句: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若是再接着列举,堪用数不胜数来形容都不为过,而《阳春》与南唐二主词里的“月色”则添了几许闲愁,试看冯延巳的《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的词作多感时伤春之作,当然也有所寄寓,当时南唐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其词作之伤亦是有情为据:“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也难怪王静安会化用词句于自己的词作之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当然,这是后话。
晚唐五代十国,则更是风月词浓之季,其间代表不消说,当属南唐李后主,其前期词多描写宫中华丽生活,后其词作则抒发亡国之痛。其中之一乃《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另一阙则是致使他丧命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故国已去,唯有叹息。历代评论家认为李煜的是亡国昏君,但是细数他前期政绩,便可知亡国非其所愿。小楼昨夜又吹起了东风,在月色下不忍回望故国,那玉砌的栏杆应该还在,只是容颜憔悴,随着时间慢慢消逝。读这首词,是在读他的心,读他的情,读他的不忍。相传此词以后,李煜便被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杀,只有下恸哭的小周后,于是,在李煜词的影响下,“月色”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家国之痛,离别之忧。
等到了北宋与南宋,“月色”的含义愈发丰富,这不仅源于两宋之际是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的昌盛之时,同时也是由于人们对于“月亮”的感知达到了历代以来的高峰,宋诗、宋词以及宋元话本、小说、笔记的丰富,月的别称也渐渐增多,从最初的“蟾宫”“玉盘”到后来的“桂魄”“婵娟”,月无时无刻不代表着心情、志向亦或是思念。因此,宋人写“月”的诗词之中,当以苏轼《水调歌头》为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这首词之前有句小序,乃是作者八月十五思念自己弟弟子由(苏辙)所作,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其对于人间聚合无常的感慨与盼望离别之人重新相聚的美好愿望。应该说,这首词同样将“月色”的形象丰富化,拓宽了“月”的意象。而他另外一首《江城子》则是以月之形象抒发对于亡妻的思念,历来为词评家所激赏。
北宋词人当然不仅仅只有苏轼笔下“月色”多,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与“苏门后四学士”的咏月之作亦不少,《六一》《乐章》《珠玉》《小山》在北宋词坛之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举小山的《临江仙》为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此词所咏乃对于女子的思念,细看此词,楼台之上帘幕之下,望着窗外纷飞的落英,小雨中伴飞的双燕,忽而忆起了小蘋,于是将绵绵的思绪寄托于琵琶弦上,寄托于明月彩云中。一曲读罢,其间之凄美动人可见作者笔底之功力。
南宋之际,词人大多将“月”的寄托升华到了雪耻亡国之辱的高度,也有将月与人相比,寄托无尽的哀思与愁绪,更有将月与个人身世之感相融合的力作,其间代表,不仅仅是在词风上承袭苏轼的辛弃疾,同时也有陆放翁、刘辰翁、岳武穆等,而女词人中,李易安之词多有寄托,《断肠词》的作者朱淑真则将月化为自己的身世所感,而“中兴四大家”里,范石湖与杨诚斋则是以月抒情,多有怅意,而至文文山之辈,境界犹大,读来不禁使人潸然。
且看朱淑真这首《生查子·元夕》(此首也有疑为欧阳修所作,暂考)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从词句的内容上来看,十分浅显易懂。以一个女子的视觉看元夕“月”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人”,故此词之中的“月”乃是衬景,“人”才是主要描写对象,前后之对比,实在是有朱淑真身世之感的意境。
元明之时,不管是诗还是词,成就高者可谓寥寥,其中佳者,元有元遗山和王恽,明有王渔洋与钱牧斋,而晚明中,柳河东之诗词可谓“秦淮八绝”之首,而其中咏月佳者,明李沧溟、吴梅村等均有佳作。待到“清初三大家”,当以纳兰性德的成就最高,且看这首《金缕曲》中之“月”景: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月凉如水,看这首词,必须得联想到顾贞观、吴兆骞那首《金缕曲》,而此词,则是告诉自己的朋友,自己虽出身官宦世家,但是却并不喜欢结交权贵,他对他人命运的关心可谓真诚,而这首词中的“月如水”,倒成为了人心凉薄如水的象征。因此,晚清的“月色”,不一定就是“月”景,乃他物之象征也未尝可知。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之景象,从上古到现代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但是,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乃是通过赏月、观月寄托美好愿景的心情。故中秋之月,实有圆满之月的说法。今年的八月十五,您会和您的家人一起同赏月景,还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独赏月色呢?
更多阅读
蛇年话蛇八 :与蛇有关的俗语、歇后语、对联
蛇年话蛇(八):与蛇有关的俗语、歇后语、对联关于蛇的俗语:1、强龙压不住地头蛇2、人心不足蛇吞象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青竹蛇一条够毒,泥皮蛇一洞无用。5、蛇咬鼠、鹰叨蛇,一物降一物。
爱在飘雪时——那些与雪有关的电影 台北飘雪 电影
文/小小yumiko无论是漫天飘雪还是雪花飘零都能让我们在这一年的冬天有一个属于雪的美好记忆。雪代表着纯洁,而爱情恰恰只有纯洁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爱的价值,所以每当下雪的时候就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大部分纯爱片都用雪来烘托气氛,银装
广寒宫与月兔的传说 我的世界广寒宫
广寒宫中国神话传说中,月球的居民有太阴星君(月神、月光娘娘)、吴刚、嫦娥、玉兔。月宫也称蟾宫,因嫦娥再嫁寒浞,后人将嫦娥奔月后所居住的屋舍命名为广寒宫。 《明皇杂记》记载,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前集
玩的就是心跳--------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第一辑 暗黑3玩的就是心跳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海报《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电视连续剧,是根据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它讲述的是一群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生长在北京某军队大院的孩子们所共同经历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往事。由佟
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血色浪漫2下载
血色浪漫2-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佟大为饰演方言,个人认为方言是一个博爱多情的小伙子,没责任,大器晚成。果静林演高洋,贪婪骄傲聪明有超前意识有经商头脑的一个人。一开始是投机倒把,后来从国外回来赎罪,之后成大器。丫居然搞房地产成了大腕~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