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这是怎样一个历史时期呢?据说是这样的,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氏族是血缘组织,通过母系血统维系。在群婚的形态下,子女只能确认生母,而不知生父。世系按女性继承,子孙归属母亲。
读书的时候,姚氏子弟对这个问题也没多想,就这样接受了,至今几十年。近日,不知什么原因,忽然想到这上面去了,并产生了怀疑,人类历史上真会有这么一个历史时期吗?
于是乎,姚氏子弟找了找相关资料。追本溯源,发现最早系统地提出女性统领群体思想的是德国学者约"雅"巴霍芬,他在一八六一年出版了《母树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一书。另外,英国法学家约"弗"麦克伦南也于一八六五年出版《原始婚姻.关于婚礼中抢劫仪式的起源的研究》一书。而后,一八七七年,美国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体系之后,出版了《古代社会.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一书。三人都认定母权制的世系制度是人类社会最初的制度。
中国人是谁提出这个理论的,没找到的。大概是全面西化时自然接受的。当然,他们也找到了相关证据,有书证、也有现实版的例子,比如广西白裤瑶等地区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瑶族分支,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于是,中国母系氏族的存在也被确定下来,考古学家们在考古的时候,都带着这一思路去挖掘。
但是,女性主导社会的社会真的存在吗?姚氏子弟是怀疑的,先辩驳中国的母系氏族说。
一、“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是母系氏族的证言?“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出自《公羊传》,此言被指为母系制婚姻形态的反映。在母系氏族论者看来,人不可能无父,之所以说“无父”,应该是不知道生父是谁。这与母系氏族子女“只知母,不知父”相合。
而据记载,历史上的先祖,出生都非常奇怪,有的是感天而生,如伏羲,有的是踩巨人脚印生的,如帝喾、后稷,有的是吞燕子蛋之后生的,如殷契、爱新觉罗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有的与神龙有关,如炎帝、尧、刘邦,还有的受孕与各种天文现象有关,如黄帝。对此,《史记·殷本纪》有记载:“三人行路,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是为殷商先祖。《史记·周本纪》说,周始祖后稷名弃,其母出野,“见巨人迹,必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史记·秦本纪》也说:“玄鸟损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即秦之先祖。
这些证据,都似乎符合母系氏族的特征。但这实在是臆想。让我们从三皇的第二皇伏羲说起。《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包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太皞即伏羲,的确无父。但能说明这是母系氏族吗?不能!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都是伏羲和女娲的后人,是他们兄妹奉“天命”成婚后繁衍的后裔。这虽然是个传说,但说明一个问题。当时,周边没有其它人类了,只能兄妹成亲。两兄妹的社会,是母系氏族?
接着来看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炎帝的母亲任姒是少典的妃子,但是少典不是他爸爸,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黄帝名义上“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实际上他的妈妈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花了二十四个月生下他来。
按母系论者看,“少典”真是悲剧,他的儿子都是其他男人的。
然后,颛顼高阳氏,是黄帝之孙。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他是“瑶光如蜕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而出生的;黄帝曾孙喾名叫俊,他的父亲名叫蟒极,母亲名叫握哀。同样的故事,这个握哀有一天到外边去游玩,看见一个巨人的脚迹,走过去踏它一脚,心中觉得大大的感动,由此怀孕生了帝喾。尧则是庆都感赤龙而生的,并且他还流连母胎十四个月才出世;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
再后,是上文提到的,《史记》关于殷商、周、秦的先祖的相关记载。其中简狄是帝喾次妃,姜嫄是帝喾的元妃。按母系论者的说法,“帝喾”又悲剧了,他的儿子都不是他的儿子。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圣人”都无父吗?他们都是“野合”的结果?是母系氏族的特征?
你如果还相信这是母系氏族造成的,那姚氏子弟得感慨佩服一下:“少典、帝喾,你们真民主啊!”
在此,有人或许会问,你姚氏子弟对于“圣人”无父的现象是如何看的呢?姚氏子弟认为,这是“神话”加工而已。帝母们生育之时,或梦或幻,就这么对人一说,然后被不断夸大,最终父亲们被神取代,从而无父。
我们也知道,按母系和父系社会的假设,到黄帝时代,社会早进入父系时代,帝皇们的妻子都与人野合,而且言之不讳,以此为荣。是不是太离奇了!
在此,姚氏子弟替我们的先祖奶奶们洗刷一下名声。她们实在没有背着丈夫去与其他男人野合,并且生了小孩。这完全是后人的栽赃陷害!
另外,如果是因为母系氏族的缘故,造成“无父”现象。那么《公羊传》不应该说是“圣人皆无父”,而应该是“古人皆无父”才对。一字一差,说明范围和说明效力,可就大大不一样了!
二、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同姓的,子女也从母姓?
这个结论从何而来呢?是从姓氏中得出的。《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生天子,因生以为姓。”
母系论者认为,这是说明从生母而姓。其中所列的古姓,如婚、嬴、妫、妘、姺、燃、妞、娸、媀、妄、娥、娃、姒、婤、始、嫪、姜、姬等,皆从女,可知是母系氏族的姓。
这个结论,看着合理。实际上,谬之千里。为什么呢?是因为这些字,不是在所谓的母系社会就存在的。这些字,都是一个叫“仓颉”的人创造的?仓颉造字,用“男”旁或者用“女”旁是他的自由,他敬重母亲,就选择用“女”旁,敬重父亲,就选择用“男”旁。估计母亲更让他敬重,所以他选择了“女”旁。又或许不是这个理由,是因为他觉得“女”旁要好看,所以选择“女”旁。还有可能,他认为“姓”是“女生”。所以与姓有关的,他都用“女”旁来表示。所以,这古姓旁女的现象,只是仓颉的选择,关母系氏族何事!
至此,不知兄弟姐妹们想通没!
三、纳西族、黎族、高山族等存在母系氏族形态,说明古代也存在?
对于纳西族等几个少数民族存在母系氏族特征这一现象,姚氏子弟并不否认。因为这确实存在,研究事物和做学问,对于客观现象绝对不能随意否认或者视而不见。
但是,少数几个民族存在这一现象,能否推断出整个世界都存在这个现象,这中间的余地太大,空间太广。就中国而言,除汉族有55个少数民族,解放前过着氏族生活的民族也不少,并非都像纳西族这样以母系血统关系为纽带。
至于为什么造成这些民族存在母系氏族特征。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信仰某个传说,或者因为某个“母亲”特别有亲和力等等。比如《红楼梦》中,贾母的地位也很高。然后,进一步发展,李纨也大概会享受她的待遇。但这能说明书中的社会是母系氏族吗?
四、古代的风俗中仍残留母系氏族社会初期的族外群婚痕迹?
母系氏族论者认为,当时的社会存在群婚野合现象,亦无固定的配偶。《周礼·地官司徒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贵州通志》卷七:“花苗每岁孟春,会男女于野,谓之跳月。择平壤地为月场,鲜花艳装男吹芦笙,女振响铃,旋跃歌舞,谑浪终日,暮挈所私以归,比晓乃散。”
壮族的“歌圩”、布依族的“赶表”、黎族的“放寮”、仫老族的“走坡”、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行歌坐月”等等,存留了古老的群婚制和外婚制的遗风。
要说存在群婚野合现象,姚氏子弟并不否认。但是,在此有一点必须说明,群婚不是“群交”,“野合”不是“滥交”!
氏族间举行歌圩,是为了给男女青年找对象提供方便。跟现在的相亲会,其实是一个道理。其正常的结果是当某对男女唱得情投意合之时,便离开集体,私下幽会,盟誓终身。所以,配偶是相对固定的。
把群婚解释成“滥交”、“群交”,最终推断出“圣人无父”,这是不负责任的。
总之,姚氏子弟不认同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说法。在此,请朋友们注意,"母系氏族"和"母系氏族社会"是不一样的概念。前者是个别的概念,后者则是全体的概念。姚氏子弟认为,个别氏族以母系维持是可能的,也有现实的例子,这不容否认。但是,说人类有过长达五千多年甚至于上万年的母权制社会,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这是荒谬!
本文只驳斥中国的母系氏族说,世界部分,另文处理。本文叙述部分的一些文字,摘自“行不择路”博客的相关文章!
敬请关注我其它的文章:姚氏子弟 老大中国说 邓小平其实已经解决钓鱼岛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唯一出路 中国只需要这个盟友别无它求! 请您别忧郁中国不会亡(若你迷茫请看此文)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真正谜底 反贪请在美女脸上刺“危险”二字! 当心,千年前诸葛亮骂的就是你! 狗头军师们别乱出主意害中国了! 元芳你打得过美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