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 李四光

编辑词条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专家,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科普工作者。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及北洋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发表200多篇论著,其中科普论著文章约占1/3。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基本信息

姓名 茅以升

职业 桥梁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 康奈尔大学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 1896年1月9日

逝世日期 1989年11月12日



目录

人物简介

生平经历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著有《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

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纲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出身商人家庭

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下注“*”者同)。 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5岁读私塾,7岁入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

1921年,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国到母校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东南大学(演变为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今河海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曾任北京市科协主席等职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由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华北交通学院组成)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钱塘江大桥等工程技术设计者

  1933年,30年代,茅以升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就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79年应邀访问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82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1.从小好学上进

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1]。

2.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9月26日,是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74周年纪念日。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的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于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专攻桥梁专业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钱塘江桥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百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当时先生留下‘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敌人,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通车65年以来,他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3.任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三个月。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武汉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4.修建人民大会堂要有他的签名作保证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5.一生成果卓著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6.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桥梁建筑事业

他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198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任教授。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茅以升,解放后任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

编辑本段人物关系

原配:戴传蕙(1895—)

长子:茅于越

女儿:茅于燕

外室:权桂云(1925—)

小女:茅玉麟

侄子:茅于轼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茅以升 李四光

《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 1919

《钱塘江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出版社 1950

《武汉长江大桥》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58

《中国桥梁·从古桥到今桥》北京外文出版社

《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出版社 1986

《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人民日报

《我国铁道科学研究的远景》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会刊

《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体制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十年来的土工与土力学》工程建设

《我国铁道科学技术的成就》土木工程学报

《桥梁和桥梁技术》人民日报

《谈谈科学与科普的关系》文汇报

《力学中的基本概念问题》(1961年).茅以升选集,1986

《科学与技术》(1962年)茅以升选集,1986

《中国石拱桥》 人民日报

参考资料:

1.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标签:

人物 桥梁

以上词条内容是否有帮助

有帮助

没有帮助

茅以升 的相关词条 袁隆平 华罗庚 叶至善 邓稼先 钱三强 竺可桢 李四光 王选 钱学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0156.html

更多阅读

《桥梁远景图》教学反思 桥梁远景图ppt

这篇课文条理清楚,在课上,我紧紧围绕课改的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介绍茅以升的生平;“说古道今”对桥的知识交流;通过“小小辩论赛”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因为《桥梁远景图》本身就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

毕节市七星关古迹照片 毕节市七星关区招聘

毕节市七星关古迹照片周遵鹏摄《中国古桥技术史·附录·中国古桥选录》(茅以升主编):“毕节七星桥”出现在“桥梁”(平桥)栏目中。《词源》:“七星关,在贵州毕节县西南七星山上;下临乌江上游六冲河,地势险要,明清时为川滇黔三省交通枢纽。

语文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课文梳理

语文版语文中考总复习·说明文阅读·课文梳理无忧居士 发表于 2007-7-14 14:02:00一课文目录七(下)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17.苏州园林(叶圣陶)18.桥梁远景图(茅以升)19. *洲际导弹自述(朱毅麟)20.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王晓雨)八(上)第五单元(事

清华大学部分知名校友 武汉大学知名校友

梅贻琦、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梁实秋、叶企孙、吴有训、吴宓、朱自清、曹禺、钱钟书、茅以升、闻一多、穆旦、胡风、端木蕻良、杨振宁、 李政道、 华罗庚、孙立人、胡乔木、乔冠华、吴国桢、俞国华、赵元任、金岳霖、汤用彤、贺

茅以升家族故事(2) 茅以升立志造桥的故事

来源:《名人传记》 来稿者:陈思陈思陈思 浏览量:169次 下载此文章 收藏 我要发表评论?导读:一边是哥哥的建桥项目,一边是更符合自己专业的铁路项目,茅以新选择了铁路,选择了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工作。从此,茅以新便同铁路结下一生的缘分。

声明:《茅以升 李四光》为网友情歌對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