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物理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总结



高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彭永志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7)(9)(11)班三个班以及一个班主任的超工作量的物理教学工作。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下,我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坚持每天上午7:40以前赶到班上,平均每天上课4节并能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现将本期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掌握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敬业爱岗,任劳任怨,甘于淡泊,乐于奉献。

在业务能力方面,我做到下面几点:

一 扎实开展常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 课前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在领会大纲精神吃透教材的情况下,细致分析所教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大纲要求,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从而使备课有的放矢,提高备课质量。

2 课堂教学高效活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想方设法激发,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使预习工作落到实处,我总在每节课后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并教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于课前进行抽查,检测预习效果。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 注重课后复习检测。复习,检测工作在教学中很重要,复习可“温故而知新”,检测则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期教学中,我除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经常复习外,在课堂教学中,亦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将前面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他们掌握前面所学知识。检测采用单元检测,月考检测的形式,通过检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二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充实完善教学方法 .

1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之中,激起学生听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创造轻松课堂氛围。摒弃传统的“我讲你听”的单一教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精讲,提出适量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及复习资料,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问老师,也可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给出适量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及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

1 广泛参阅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及报刊资料,努力钻研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并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2 听取同仁课堂教学,取长补短,以资借鉴。

3 积极参加组内教研课并认真参与评教议教。

4 认真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研教改能力。

本学期,尽管自己在教书育人方面,克服了许多困难,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



时间过得太快,我调入平山已三年了,整整是高中一个轮回啊.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4,5班物理教师和高三物理备课组长,收获很大.现把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写出来,用于指导以后的工作.

1,明确本校学生实情,思想上做好定位.

我校为二级达标校,我明确本校学生实情,抓基础,抓考点,对难度较大,抽象不好理解的知识少讲或先不讲,另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实际,确定物理学科方向的奋斗目标,这对整个复习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进行复习.

2,注意教法研究,重学法指导

①课堂复习是指导学生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方法,以帮助班里绝大多数学生搞好复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②引导学生画"知识树",指导他们进行知识点联想,类比思维的方法,以重点例题为骨架,自己给自己命题的方法很有效.

③针对一些学生错误,采用"面批"方法,辅导有实效

3,认真研究高考,把握前进方向

近年高考物理试卷很少出现"繁,难,偏"的试题,回归课本,推陈出新,强调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所以对课本上的"精"和"典"的内容认真推敲.

关注热点,体现创新是高考物理的另一特点.如身边的体育运动,抗洪抢险,节约能源,太空科技等在高考中的力学部分命题热点,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

4,脚踏实地备高考

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时不仅要理解它们的含义,弄清楚它们的本质,而且要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产生背景,适用条件,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而且的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要考点,分清主次.利用近年精典的高考综合题把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学科内部知识综合能力.

总复习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将各章节零散,杂乱的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律串成线,联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基本方法的总结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升华,但学生明显存在差异,复习方案也要依生情而定还要针对教材的重点知识,易错点进行归纳分类;指导学生审题,从关键词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5,加强应试指导,注重得分意识

我们的学生能力较差,每次月考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得满分,只求学生尽可能得基础分,注重选择题和选考题部分的解题技巧指导,对于计算题,注重培养学生列方程得基本分的意识.

6,合理安排,搞好各科关系,以学生能得总分最高为目标

越是复习阶段,越要讲究策略,要让学生把精力和时间合理分配到各科中.如果因为物理难题多就一味要求学生多学物理,我认为这是很不明智 很极端的做法. 学生整体基础是很不一样的,希望高三不要再重新编好 普班, 这样同学间可以更好地互助,成绩优秀学生带动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有一种奋进的动力,如果只依靠成绩来断定学生是什么样的,未免有些极端,还会给某些"后进生"带来心理不同程度的影响.

7,坚持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新信息,尝试新方法,吸收新思想,新经验,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为己所用.有空余的时间,我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不仅在校内听了高中部物理老师的课,而且还在养正,二中,季延,永和等学校开展教学公开周时前往听课学习.这学期听课20节,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向其他优秀教师取经.

一学期勿勿而过,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争取做得更好.努力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思想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各教学环节的规定,精心备课,向课堂要质量.工作中做到了“四必须”,布置了作业必须收,收交了作业必须改,批改了必须讲,讲评后要求学生改.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特别是在希望生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面”,作业面批,学习面问,思想面谈.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加大综合练习的选题工作.配合教学小组,主动积极地处理了大量的题目,下载、选题、排版、打印、校对,都认真肯干,为理科综合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非典型肺炎时期,坚持工作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五六十人共同面对面教学.不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不向学校叫苦叫累,学校也认为是应该的,为了“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我们放弃教师甚至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各种假期(包括星期天)不要了.没有双休日,连单休日都被取消了,我们习惯了,从没有人吱声.   教学之余,积极钻研教学理论书刊,了解教学信息及教学前沿问题.工作中大胆进行教研实践,继续承担并完成学校的教研课题,同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探究式教学的研究(2) 》、《理论移用》等,继续扩大自己在K12网站的个人专辑的影响.上传了大量的论文和试题,并荣登06/30-07/06网上教师联盟/个人专辑的本周之星.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为教师的学习和工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地市级先进教研工作者的荣誉.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眼间又是一个学期.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下,我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还在思想业务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半年的教学历程,是忙碌的半年;是充满艰辛的半年;这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学期.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各教学环节的规定,精心备课,向课堂要质量.工作中做到了“四必须”,布置了作业必须收,收交了作业必须改,批改了必须讲,讲评后要求学生改.在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关系融洽.特别是在希望生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面”,作业面批,学习面问,思想面谈.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加大综合练习的选题工作.配合教学小组,主动积极地处理了大量的题目,下载、选题、排版、打印、校对,都认真肯干,为理科综合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非典型肺炎时期,坚持工作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五六十人共同面对面教学.不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不向学校叫苦叫累,学校也认为是应该的,为了“我们”的学生,学校和我们放弃教师甚至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各种假期(包括星期天)不要了.没有双休日,连单休日都被取消了,我们习惯了,从没有人吱声.   教学之余,积极钻研教学理论书刊,了解教学信息及教学前沿问题.工作中大胆进行教研实践,继续承担并完成学校的教研课题,同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探究式教学的研究(2) 》、《理论移用》等,继续扩大自己在K12网站的个人专辑的影响.上传了大量的论文和试题,并荣登06/30-07/06网上教师联盟/个人专辑的本周之星.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为教师的学习和工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地市级先进教研工作者的荣誉.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多轮复习,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公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上,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板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板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以及基本规律在小综合中的运用。因此,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综合范围内较复杂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学科内综合和理科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内各个核心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解题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板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加强板块内核心知识的综合运用,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和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训练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的运用。如:变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等等。

本阶段要特别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通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试的套题训练,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学生具体情况的辅导资料进行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物理总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目的。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以及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方法的复习,专门作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最佳效果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理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点燃学生探求知识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兴趣,教师应不断地“诱导、激励、点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中的物理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科技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要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各种仪器仪表,增强感性认识,不要因为担心学生会损坏仪器仪表而不让学生碰它们,只有加强这方面的操作训练,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巧妙设置未知量让图线 “化曲为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像)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题中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高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出现的,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五、规范答题,轻松备考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要规范、实验操作要规范、学科用语要规范和解题格式要规范等。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备考。

总之,在高考物理总复习中,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要搞好高考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一、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其次,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以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上例中的生物光源问题,这类试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心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自下而上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去学习,增设一些科普性的专题讲座,如“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前沿”,“空间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与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和(8)两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从考试要求和考试内容的变化出发,分析2006年高考的动向和变化趋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一个学期转瞬即逝,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

此外,老师之间经常加强交流探讨,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力学是基础,电学与热学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与力学相结合的,因此一定要熟练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便在复杂问题中灵活应用。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振动和波。

静力学的核心是质点平衡,只要选择恰当的物体,认真分析物体受力,再用合成或正交分解的方法来解决即可。一般来说三力平衡用合成,画好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后,选定半个四边形——三角形,进行解三角形的数学工作就行了。

运动学的核心是基本概念和几种特殊运动。基本概念中,要区分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速度、速度变化与加速度。几种运动中,最简单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可直接解决;稍复杂的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只要将运动正交分解为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再运用匀变速公式即可。对于匀速圆周运动,要知道,它既不是匀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解决它要用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

力学中最为复杂的是动力学部分,但是只要清楚动力学的三对主要矛盾:力与加速度、冲量与动量变化和功与能量变化,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恰当途径,许多问题可比较快捷地解决。一般来说,某一时刻的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对于一个过程而言,若涉及时间可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可用功能关系;若这个过程中的力是恒力,那么还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来解决。但是这种方法,要涉及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物理量,计算起来相对麻烦。如果能用动量定理或机械能守恒来解就会方便得多,因为这是两个守恒定律,如果只关心过程的初末状态,就不必求解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上述两个定律呢?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该条件可放宽为:外力的冲量远小于内力的冲量)时,系统总动量守恒;若系统在某一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在这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振动和波这一部分是建立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之上的,只不过加入了振动与波的一些特性,例如运动的周期性(解题时要注意通解,即符合要求的答案有多个),再如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等。  热学有两大部分,分子运动论和气体性质。对于分子运动论,如果去为每条理论寻找实验基础,那么书上的各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气体做功W与气体所吸热量Q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增量。其次,V与W有关系,若气体体积V增加,气体必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T与内能U有关,若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必增大,而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势能不变,所以其体内能U必增大。这6个物理量的关系清楚了,热学本身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热学和力学的综合问题,以力学为基础,将气体压力F用气体压强P和受力面积S表示,即,F=PS。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部分。

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中物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人为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理解电场的性质。

场中物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在电场中静电平衡的导体。对于前者,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来处理,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对于后者要掌握两个有效的方法:画电场线和判断电势。

恒定电流部分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特别强调的是,基本概念中要着重理解电动势,知道它是描述电源做功能力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以通俗理解为电源中的非静电力将一库仑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推至正极所做的功。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电与磁的核心是三件事: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只要掌握这三件事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一部分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变化是互动的,甲物理量的变化会引起乙物理量的变化,而乙反过来又影响甲,这一变化了的甲继续影响乙……这样周而复始。

交流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

电磁振荡、电磁波部分的难点在于L C振荡回路中的各物理量变化,只要弄清电感线圈和电容的性质,明确物理过程,掌握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问题就不难解决。

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仑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六、高三复习策略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总之,通过教学总结,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些不足,在今后我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水平,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一学年匆匆而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 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

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

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三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训练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交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训练,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与技巧。

如:在电学实验中,要求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自己设计方案,自选器材进行实验,看谁设计的方案多(有十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题是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或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考查学生能否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方法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大多数属于开放性的实际应用题,创新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种多样的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依据已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发散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为主,而集中性思维则在这些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和比较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总之,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要搞好高考总复习,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得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胜利。



众所周知,高三,是学生家长十二年盼望最強烈的一年;是社会上人们议论最多的年级;是学校投资最大的年级;是学生学习強度最強、心理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高三科任老师压力最大、教学难度最难、收获最丰的一年。

作为高三物理教师的我,面对高考,如何通过什么渠道,把自己教的学生,带到他们的最高点,进入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呢?下面是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我的一点点体会。

教学方法距2009年高考的时间,仅有8个月。如何备考,才使考生达到高考时的最隹状态,这是每一位高三老师与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

由于高考存在有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考生之间的竞争,因此,高考的教学,大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怕其他学校知道自己学校的底牌,在交流中,也是讲一些基本的、共性的,绝的留下。

究竟有没有绝活,不去猜。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备考,都离不开“为了每一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备考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备考。基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四字”备考。



通过学生四年对物理的学习,他们以具有一定的学物理的力,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力。做法是:

全班学生统一订一套备考教材,或老师自己编一套备考教材,每复习一个单元,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自学,一节课时间。



根据上面,学生自学,每位学生学得怎么样,这是我们老师做的事,做法是:

一、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巡视个别指点。

二、 选几道典型题,让优、中、差各二位学生爬黑板,其他同学讨论点评,30分钟时间。

三、 老师根据出现共性、个性问题,做点评、指导,10分钟时间。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要想很快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怎么样,最好的方法是测试。做法是:

根据上面,学、点的内容,选一套试题(或自己命一套),进行测试,两节课时间。



测试后,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接着进行评价,还是由学生相互评价为主。做法是:

一、测试成绩40分以下的学生,每人选一道测试时,做不出来的题,爬黑板。一节课时间

二、做对的同学,说出测试时,哪里卡住你了,让大家今后注意,做错的同学,让同学们进行点评,错在哪里,怎样求解等等,30分钟时间。

三、老师总结。10分钟时间。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法指导现在,高三各科已经进入复习阶段,由于内容多、时间短,各科老师都是进行知识归类,以单元(或章)为单位复习,时间为两节课时,再加上两节课测试,两节课讲评,每科加起来,已经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科目多、知识点多,应用方法多样,要想在这么短的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内,就把这么多的内容消化,是很难的事。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去学?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问题。下面是我对学生指导的几点做法。

确保时间学一科

白天是课堂教学活动、测试、讲评时间,学生自学是晚上的时间,一般20点到23点,在这3个小时内,应当一个星期内,一个晚上,确保某一科对应学习,例如星期一语文,星期二数学,星期三英语,星期四物理,星期五化学,星期日生物。当学某一科时,要选跟该科教学同步的内容学习,1小时学知识点,2小时做对应练习,通过3个小时学和练,对这科的内容,几乎可以知道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各种解题方法。假如一个晚上学几科,那么每一科所用时间不到1小时,会出现看而不练,或练而不看,很难达到更好效果。

巩固強项攻弱项

某些学生,由于长期偏科,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出现了某些科非常优异,某些科又非常差。另一种是同一科,某部分非常好,某部分又非常差。怎么办?我认为強项,提高的幅度不大,应当花少一些时间巩固就成,例如数学,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到80﹪以上,要想提高几分都很难。弱项发展的空间很大,应当花多一些时间学习提高,例如物理,你平时测试,得分率都达不到50﹪,想提高10分到20分是容易的事。

避开难题攻易、中题

根据多年的高考试卷分析显示,易、中题占80﹪以上,难题只占20﹪以下。因此,要重心放在易、中题上,用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攻克这部分题,不能把重心放在难题上,会造成难的做不了,易、中题也做不出来。关于易、中、难题,请问你的科任老师,他会告诉你的。

注意易错找原因

有些题,由于出题人,设计卡点非常巧妙,选择题,答案非常相似;问答题,有误导你的内容,迷惑你的条件。引起了你判断上错误,走上歧路。题不难,只有一个窍,因此,要多做这部分题,加于总结,得出解这类型题的方法

注意过程找结果

当今,高考资源丰富多彩,并且题的答案完整。很多学生,在做题目练习时,做一道题看一次答案,是否相同,相同即认为自己做对了,不相同,即看资料上的解题过程。这样会产生两种不利的因素,1、依赖答案,当真正考试时,本来这道题已经做对了,没有答案看,不相信自己,想来想去,最后解错了。2、只追求结果,不注意过程。由此可见,做练习的时候,要抛开答案,做完一份题后,对各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你都感到满意后再看答案,有些题跟答案不相同,要找出原因,相同的也要注意解题过程。这样效果很好。

应用方法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准确,它将带你进入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使问题准确无误地得到解决。反之,你将进入问题的误区,白白浪费许多时间,无功而返。如何去审题?是解决问题教学中,永恒的热点话题。

关于解决物理问题教学中,如何审题?应该是语文、物理、数学三线聚会,缺一不可。

“先头兵”——语文,运用语文知识,先阅读题目,从字、词、句理解,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在它们下面用笔标上,引起注意,再将它们与物理对上号,最后全面理解题目的意思。

例(2008四川理综)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

将它们与物理对上号:笔直——直线;同向——向同一个方向;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在A车前面84m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相遇——行驶到同一位置。

题目的意思:追赶问题,求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

“策划者”——物理,运用物理知识,寻找已知量(物理量,物理过程),开掘隐含量(物理量,物理过程),确定求量(物理量,物理过程),根据物理过程,画出示意图,根据物理规律,建立方程。

分析:由上例作为分析,

画出示意图

根据物理规律与图列方程

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

SA=Vat0 ①

高中高三物理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总结
SB=VBt+at2/2+(VB+at)(t0-t) ②

式中,t0 =12s,sA、sB分别为 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

“伙头兵”——数学,在运用语文和物理知识,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说明解决物理问题的资源不够,应当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构建新的方程。解方程组就得所求

分析:以上例分析,只有两个方程,解决不了问题,从数学角度想,A车的位移这条线段与B车的位移加上84m相等,得

SA=SB+S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 t=6s

总之,审题的好坏,确定解决问题的成败。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提高很快。

心理调节2009年高考的时间,一天天迫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越来越紧。表现在每次月考,成绩有下降。仅仅从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已不成正比,如有些学生,在各科单元考试,成绩非常好,一到月考,成绩又有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光从学习上找原因,道理讲不通,说明了学生心理上有偏差,是什么影响高三学生心理因素,通过与学生交谈,可知如下。

来自父母的因素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风。作为高三家长,自己的儿女上了高三,总想自己的儿女,考上好的大学,时时刻刻关注儿女每次考试成绩,考差了唠唠叨叨,甚至有些父母,还要打骂;考好了千嘱万咐,下次要注意这里那里。高三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渐渐怕考试,越怕越考不好,心里就越来越烦,最后厌考试,厌学习。成绩就会出现大滑坡。

来自科任老师的因素作为高三科任老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学好考好,上名牌大学。特别是关注自己教的科目,总怕学生学不好,有些问题,其实学生已经懂,还是讲三讲四,讲到学生烦,总怕复习不完,讲的太快,学生觉得一知半解,或糊里糊涂,已经复习完,总怕学生考不好,不断提高考试的频率,一周一考,或一周二考。由此下去,学生心理上,也将出现烦、怕、闷,影响成绩的提高。

来自学生本身的因素作为高三学生,时时刻刻记着父母的爱,老师的好,总想学好考好,回报父母和老师,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过高,很难做到,引起心理的烦躁;总想学好考好,一天到晚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注意休息,不加强锻炼身体,不注意劳逸结合,反而,学习的效果越差,心理上,就出现了烦、闷,影响成绩的提高。

调节以上心理因素要点:一、每天保持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10小时以上的休息;二、高三家长、科任老师,请相信高三学生,考好考差,让他们自己调整,你们只做一点点指导作用;三、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步,作为高三学生,你们的路很长很长,保持平常心,把高考作为一次的体验,去掉烦、怕、闷,用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相信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调节后,学习成绩就得到了提高。

偏差纠正离高考的时间越近,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各科考试的频率越来越高。反而,有些学生越学越考成绩越差,这种现象就叫做学习“负迁移”。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和矫正做法如下。

一、 疲劳战

有些学生,从早上5点起床,背英语单词,6点左右吃早餐,接着到教室上课,12点半左右吃中餐,不休息,继续学习,14点50分上课,18左右吃晚饭,19点到教室上晚修,直到24点左右才休息。从早上5点到晚上24点,时间19个小时,除了吃饭,课间的一点点休息,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少于16小时。这么大強度的学习,没有运动,少休息。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身体疲惫不堪。必然引起记忆力下降,智力衰退,造成学习成绩“负迁移”。矫正的方法是:按学校作息时间学习。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左右,下午第三节活动课,要参加运动40分左右,晚上学习到23点左右睡觉。这样,劳逸结合,学习肯定朝着正方向迁移。

二、惧“考”症

当学生进入高三年级后,几乎每周都有科目考试,为应付考试,有些学生,本周物理考试,学物理,后周数学考试,学数学,由此类推,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本周不考试的科目,无论老师教什么,都不管。如此下去,造成各科的知识,学生本人都没有时间进行梳理、归类、内化,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的认识漏洞百出,考试成绩必定降低。越考越向“负迁移”,在心理上产生了惧“考”,学习误入知识肓区。矫正的方法是:同教一个班的科任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统一确定考试时间,进行考试,月考或双月考,平时,各位科任,根据所教科目的教学内容只做一些对应的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消化所教的内容,整理好各科的知识网络结构,概括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各科的特点,提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调整好应试的心理,每次考试时,都做到心中有数,成绩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三、 滥学习

有些学生,根本上就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全依赖老师上课时,给自己灌输的知识资源,呆板的死记硬背。在自习课、晚修时间,没有定向学习,理解内化老师讲过的内容,每个晚修,学六科,每科用的时间50分钟,学了这科刚好知道一点味道,又要学另一科,就象走马看花。总的时间花了不少,结果收获甚微,甚至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习成绩必然向“负迁移”。矫正的方法是:要制订天、周、学期的学习计划,定时定量学一科,做到下马观花,把学的内容来龙去脉弄清楚,学一点,懂一点;学一科,懂一科。成绩就会向正迁移。

通过寻找学生“负迁移”的原因,并做了纠正,存在这些偏差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正,学习得到了提高。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五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

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高三复习策略

1、 全面复习,打好基础,降低难度,以不变应万变。高三复习要设法落实每一知识点,强化学科双基,只有强化双基才谈得上能力,谈得上多元目标。由于时间紧,带领学生复习应重在概念、理论的剖析上,侧重在核心和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 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能力。学生应自觉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用已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再进一步提高到用新学知识解决未学问题。理综物理考试虽然考查得比较基础,但题目比较新,基本上是没有做过的原题,故学生应该掌握总结、检索、迁移、演绎、推理和归纳等学习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3、 创新、质疑,强调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建议在高三复习阶段重做高中阶段已做过的重要实验,开放实验室,但不要简单重复。要求学生用新视角重新观察已做过的实验,要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控制变量)、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并会根据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带复习,设计新的实验。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明确认识结论、过程和质疑三要素,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打下基础。学会正确、简练地表述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书面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知识的应用。

4、 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例如计量单位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一学期勿勿而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相信以后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高三物理备课组全体老师,坚持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分析新课改下的高考形势,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到有的放矢,采取了符合我校学生情况的复习教学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下面是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发挥备课组整体作用

我们高三物理组是精诚团结的,这也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保证。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每个人的业务素质都是过硬的,课堂教学也各具特色。事实也证明我们是个非常有战斗力的集体。不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从而得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每一项的工作。

二、认真研究《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及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抓方向

通过研究《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使我们得以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标准的内涵和要求。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总纲,其中的些许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或反映出命题指导思想以及试卷结构、形式和考查内容的变化。所以我们高三教师深入研究考试说明,捕捉有用信息,内统外联,指导备考复习。

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高三物理教师必须面对、并且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效率?我个人的体会是: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新课改地区的试题,才能科学合理定位高考总复习的教学目标以及各阶段复习的教学目标,使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利于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三、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任务:按照高考大纲及说明的要求,分章节对各个部分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夯实三基。这个阶段主要着眼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并注意基本物理方法的掌握。全面复习是指要考查的知识点即《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所有物理知识,无论是主干知识还是非主干知识,无论是重点内容还是非重点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中都要抓到,不能遗漏,不能留下死角和盲点;而系统复习是指在对每一部分知识复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和整理知识,使之形成一定规模的知识网络和结构主线,将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联系紧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网络系统。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不同的知识点,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做不同的要求。对一般知识点,按(新课标)要求不拓展,对高考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知道,即有一定的广度。对重要的知识点: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要多花时间,但深度不能要求太高,讲解的时候可以难一点,深入一点,但考查时要容易些,只集中考主干知识。

高考复习离不开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训练物理思维,体验科学方法,逐步形成能力。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分阶段不断提高。不提倡一竿子插到底、一步到位。

第二轮复习任务:整合知识方法、技巧,综合提高,灵活运用,适应理科综合测试。

1、系统构建知识体系:要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完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重点、难点专题练习、综合提高: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突出知识分类、方法灵魂,做好专题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双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3、理科综合模拟考试,每周一次。目的:⑴熟悉高考试卷结构、题型题量。⑵学会考试——训练考场上的审题分析能力、答题规范、时间掌控、心理调节。⑶暴露问题、诊断原因、查缺补漏。

第三轮复习,针对高考命题趋势和学生特点,在复习中要做到:

1、回归教材

要特别关注非主干知识中的重要知识,这些知识相对容易,在试题中比例不小。其中,振动与波、交变电流、电磁波、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动量、原子物理等章都是相对容易拿分的,复习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加强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以突破重点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为中心展开;注意针对性;侧重训练解题速度、解题技巧和解题的规范化。

3、加强实验复习

熟练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重视典型实验原理的理解,弄清实验方法,提高设计能力。

4、处理好基础题和难题的关系

认准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对可望且可即的目标,是最后阶段复习工作的主攻内容,要特别下功夫将它们彻底搞懂。要求学生拿满基础分、拿足中档分、争取难度分。

5、精选试题

认真分析各地市近期的模拟试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问题所在,精挑细选出来一些有代表性的试题(大约拼成10套左右),提高材料质量,增强使用效果。

6、重视应试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四、单元、阶段过关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

关于单元、阶段过关,对不同的复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规律及其应用,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主要是学科内综合)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个单元结束都要进行测试,通过评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适当做好补差补缺工作。同时加强选择题专项训练,努力提高选择题的答对率。

五、加强课后辅导,提升教学效益

要重视课后辅导的教学效益,讲究辅导策略,提高辅导效率。

六、几点不足

1、第一轮复习进度偏慢,影响了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

2、第二学期大考太多,从3月到5月,两次市检,两次省检,对后期的复习产生一定的干扰



一、领会综合理科的要旨

理科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应充分注意在理科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理科的修养和这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包括理科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定量描述自然科学发展现象和定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能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能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包括能理解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并能根据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结论。

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包括用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解释和说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设计综合题,促学科间融合

理科综合包括文理学科的大综合、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和各学科中各分学科的小综合。至于物理学科教学如何体现在理科综合课程中,一方面应当重视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还要重视物理学科本身各分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综合理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各种物理问题,以及多学科综合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可以促进各学科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适应理科综合的教学,高中课程虽然是分科教学,为了适应高考的综合类题目,教师应当寻找相关科目的那些学科交叉点进行探讨,学生考试时可适当增加一门综合理科考试,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角度,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由掌握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化的作用。其实,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进入高中的综合作准备,另一方面,现在高考的综合理科试题有不少是初中知识就可以解决的了。

三、根据理科综合的特点,调整物理教学思路

理科综合关于综合命题的原则和内容很多,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命题应该遵循客观事实,有一个逐步深入,加大学科渗透和综合的过程。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小综合,其次是理科之间的综合,最后,是文理科之间的大综合。在教学中须防止把学科间交叉、综合放到过高的倾向,各科教师用过多精力去处理别的学科的知识,或者过于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上,这样将会造成各学科知识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的后果。学生耗费过量的精力陷入新一轮综合试题的题海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各学科的修养跟不上,更谈不上有很好的综合能力了。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综合理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效果有一个程度问题,把握好这个程度,将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方式讲究学生如何能够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现在,还要求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是考好理科综合题的的关键所在。作为学科教学的物理教师,应立足于本学科,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我们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应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重视物理基础教育

中学物理内容丰富,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还包括许多实验,教学中既要扎实地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知识,又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渗透和综合,高三复习时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必须引导学生从客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复习,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基本方法。

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科学第二阶段的复习,这阶段要以学科内的综合为主,把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有讲有练,讲、练结合的专题复习。小综合复习。

综合测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测试,一道试题跨越了两三个(或更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分析、说明,从宏观上去推敲考察,这种能力,决不可能在短期时间内突出出来,而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在上新课时,要讲清物理知识点的内涵,章节复习时,应较全面地论述其外延;总复习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挂钩,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由浅入深,有易及难,若能持之以恒,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知识得以升华。

2.与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与自然、社会问题进行大综合。

首先,要找出物理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交汇点,“综合试题”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这些试题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如下例中的光发动机问题,这种交汇点在理、化、生知识网络中是大量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做这些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物理赞赏中更准确地进行跨学科之间的综合。 共2页,当前第1页1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二、三两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在这学期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使本学期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方面

高三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本人紧扣高考特点,学生特点,把握全局,认真筹划每一章节,精心设计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推动教学层层深入,形成良性互动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由于09年的高考是第一届新课程的高考,自己也是高三的时候才接触到新课程的内容。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新课标的内容、新课标与08年考纲中的异同点,特别是新增加的内容与及减少的内容;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特别是四个实验区的高考卷和模拟试卷。从而更好地把握新课程高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难度教学。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特别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所有的高考题目都能找出最本质的东西都是在课本。因此,在高三我对课本上的物理概念、规律进行逐个突破。

5、针对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比如针对月考中暴露出来的学生应试水平不足的问题,有层次地增加了学生练习的量,针对几个模块的知识,各个老师分工出好相应的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培训方面

本学期参加了省新课程高考高三复习的建议,泉州市新课程高考高三复习的建议物理科的复习建议;还进行了自我培训,上网查阅关于新课程高考的信息。



一、试卷的评价和检测资料分析

作为3月份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的理科综合试卷,就其物理部分试题而言是重基础知识考查,也突出了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力学中的力与运动、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动量与能量、波动图像;电学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电学实验中仪器选择等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而能较客观地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应该说考后各方面的反映较好。试卷侧重于检测学生对高中物理内容各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特别是综合性大题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涉及了高中物理的几个主干内容,区分度明显。从我县测试情况看,卷Ⅰ难度值为0.60,卷Ⅱ难度值为0.60,物理总难度为0.60,整体难度与高考接近,比较适合对第一轮复习的检测。同时试题立足基础,兼顾能力,总体难度在目前较合适。中等难度题偏少,与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试题难度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并不一致。试题难易程度为:易占70分(60%)、中等占32分(30%)、难占18分(10%)。试题以陈推新,通过比较熟悉的情景作适当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故认为本次考试试卷具有导向性,能够作为检测教学的一种参考,对暴露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试题考查知识点、难度和学生答题的典型问题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平均难度

典型问题剖析

14

分子热运动、气体气压、第二类永动机

0.79

不能正确判断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势能随距离变化的关系

15

核反应方程式

0.98

整体较好

16

传送带问题中力与运动

0.72

学生认为,传送带动了会影响的物体的速度,关键是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不清

17

功与冲量的基本概念

0.49

不能分清功、冲量、动能变化、动量变化这些基本概念,即某个力的冲量与合外力冲量混淆

18

光的折射作图

0.47

较多的学生认为会发生全反射,不了解平行玻璃砖的特点。关键是偏折与平移不能区分

1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0.38

信图像息不能有效提取,获取信息少

20

感应电流大小及电势判断

0.37

不能正确进行电路转换;很多选择了C,学生认为线圈中没有电流,a、b两点的电势差为零。

21

波的图像

0.31

质点振动与波图像不能对应;选择B的较多,学生认为速度等大相反就是半个波长,不了解波长的定义或半个波长的特点。

22

①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②电表的改装

0.49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2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牛顿定律

0.81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24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

0.65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25

动量守恒,牛顿定律,能量转化

0.45

见“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表中的平均难度值是根据县理科综合统一阅卷时统计每个学生得出。

2、试题分布:

题型

选择题

实验题(填空)

计算题

所占比例

力学

15、17、21题共18分(考查力与运动、功与冲量、振动与波)

22题(1)单摆测重力加速度6分

23题(考查万有引力、牛顿定律)18分、25题(考查动量、能量结合的力学综合题)20分

62分约50%

电学

19、20题共12分(考查电荷在电场运动、电磁感应)

22题(2)电表改装12分

24题(考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16分

40分约33%

光学

18题6分

光的折射

6分5%

原子物理

15题6分

核反应方程式

6分5%

热学

14题6分

分子热运动、气体气压

6分5%

从试题分布情况看,符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物理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3、理科综合成绩统计:

学校

考试

人数

平均分

300 ~ 280

279 ~ 270

269 ~ 255

优秀率

254 ~ 240

239 ~ 220

219 ~ 200

199 ~ 180

及格率

179 ~ 160

159 ~ 140

139 ~ 120

119 ~ 100

100以下

最高分

最低分

元济

520

180.4

2

10

2.3

30

54

63

104

50.6

91

79

60

19

8

276

67

盐高

608

151.25

3

0.5

8

26

38

62

22.54

91

123

127

85

45

265

56

职综

75

138.59

1

5

8.0

12

18

19

17

3

235

65

全县

1203

163.06

2

13

1.25

38

81

101

171

33.75

194

220

206

121

56

276

56

从县的平均分看,还是可以的,但及格率偏低。从分数段看,159分以下有603人,占50.1%,落后面还是很大。220分以上有134人,占11.1%,比例偏低。

3、物理部分得分统计:

学校

考试人数

卷Ⅰ

卷Ⅱ

总分

平均分

平均难度

平均分

平均难度

平均分

平均难度

元济

520

33.15

0.69

46.04

0.64

79.19

0.66

盐高

608

25.79

0.54

41.80

0.58

67.59

0.56

二高

75

22.04

0.41

34.87

0.48

56.91

0.47

海盐县

1203

28.74

0.60

43.20

0.60

71.94

0.60

学校间梯度明显,较客观反映情况。我县物理平均分与周边县市(嘉善67.64,桐乡61.41,平湖60)相比较高。

二、非选择题目部分答题情况其原因分析

1.第22题是力学和电学实验题,采用一小一大方式编制。典型问题是:

①审题有误,把“不需要的器材”填成了“需要的器材”;

②电表改装实验中第②问错误率极高,估计全县只有20多名学生答对;

③在电源选择中,由于E2=3V与E3=4V相差太小导致判断出错;

④接正负接线柱时,不了解指针偏转情况与电流流向的关系。

试题评价:现在高考实验题比较明确,一个小题一个大题,小题主要以仪器使用和器材选择,大题主要以电学实验为主。命题者很好体现这一点,实验题整体较好,有较好的区分度。

2.第23题是力学中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问题,典型问题是:

①轨道半径弄错,“r+R”当成“r”;

②没有运用恰当公式,导致计算错误;

③不列原始式 , 直接写T=;

④列式太乱导致计算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以神六为知识背景,时代气息浓厚,突出了力学中的主干知识考查。题意清晰、明确。唯一不足的是第2问要求比例系数的最后结果要求保留5位没有必要,因为题目中g取10m/s2已经是近似处理,没有必要需要这么高的精度。

3.第24题是一道电学综合题。典型问题是:

①电场中偏转角的计算误用

②电场中偏转时,有的学生只记住公式,未能理解公式的实质含义及运动情况;

③乱套公式,计算出错,误计重力。如三角代换、几何关系的计算化简;

④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时,几何关系找不出,或误认为出射点两种情况相同;

⑤不知道电场、磁场中的运动特点,误用运动学中公式。

试题评价:本题考点明确、设问清楚。在常规典型题的基础上稍作变化,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读题审题及灵活应用的能力,应该说是一个较好的试题。

4.第25题是一道学科内力学综合题。典型问题是:

①牛顿定律解a时,研究对象不清;

②运动过程分析不清;

③不能灵活应用力学三大规律解答。

试题评价:本题较好地把力学知识综合起来,情景比较新,有别于以前的习题。考查了力学中的主干知识,从基础入手,逐步深化,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针对试题主要失分情况的教学对策

1、选择题部分:

l 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尤其是高考试卷对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这小三块内容考查题型一般以三个选择题出现。对于考试大纲中a级内容仍然需要给学生进行书面整理,适当训练,防止知识遗忘。二轮复习中要注重对相似概念与规律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概念。

l 强调应用基本方法与基本解题策略的复习。严格按照解题思路开展习题讨论、习题讲评、解答,教师要起示范作用。重视概念形成、规律导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迁移,知识要迁移,则要求课一定要认真备好。

l 加强选择题专门训练与分析,归纳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保证得到基本分数。针对高考物理选择题8个选择题采取单、多选混排和多选题一般不超过4个的特点,对一般学生而言,在无把握时宁选一不多选。

2、非选择题目部分:

l 加强实验的系统复习。要注重实验原理的分析,例如电学实验,对电表的选择,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个表而不选其它表的理由。特别要强化对电表改装、电路设计、组件连接等方面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分析实验故障的能力培养,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实验的规范训练不容忽视。

l 解答力学问题时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认真审题,二是规范表达。建议基础薄弱的学生解答计算题时采用分步列式(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l 对基本的典型的运动,既要突出知识要点,又要强化方法。对问题的分析工从基本点出发,不能只记住公式,用时不针对具体情形与已知条件。如磁场中圆周运动和电场中偏转是高考复习知识中的重中之重、典型之典型,复习时格外要重视。

l 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例题应精选,重视过程分析,给学生以解题的思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机械能守恒教学中应充分强调势能的相对性;对碰撞问题,除动量守恒外,再补充强调能量问题,可以介绍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概念及其能量损失特点;对多过程问题,应强调分段处理,分析讨论要条理清楚;解题中要强调细节问题,如列式要规范,计算要正确,讨论说明叙述要完整;动量和能量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建议多作这方面的专题训练。

l 重视学科规范表述的养成,消灭低层次错误。如依据文字叙述画出情景图、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状态分析、画光路图、作光路分析、解题等都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应规范。另外,提高计算正确率,表达和书写一定要规范。

l 要鼓励学生争取基础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物理题(特别是客观题)有种畏惧心理,往往不敢涉足,从而失去一些可以得到的步骤分(物理客观题总分很大,因此基础分也很多)。应培养他们每分必争的意识,每题都要进行尝试,将该得的步骤分得到。

四、对一模考反映问题的思考

目前,物理复习已经进入第二轮以专题和综合复习为主的阶段,也可以穿插一些小专题,选题越小越好,用一、二节课能完成。这阶段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第一,注重对相似概念、规律的对比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知识。第二,纠正学生的解题习惯,教师要立足课堂,精讲例题,在充分展示、暴露学生的解题思维上大做文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题、审题、解题习惯。第三,专题与综合相结合全面推进二轮复习。复习课上要加强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及纵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近,参加了元济、盐高高三物理备课组活动,有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l 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后阶段的复习还是要重基础。高考难题的分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永远不可能拿到。教师要精心挑选试题,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为首要依据。选题不回避陈题、经典题和好题,要关注设问。不要刻意追求新题。

l 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和技巧。例题讲评要重视审题、渗透方法、规范表达,加强应试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审题能力的提高。审题包括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因思维跳跃而经常出错,审题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学生自己,但与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分不开,要注意习惯的养成。

l 思想问题更为重要。加强应试指导与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树立得分意识,做到分分必争。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要让学生体验到尽管物理题较难,但也能拿到一些基本分,如果你选择放弃,只能得零分。在个人知识储备一定情况下,“你可以得更多的分”。

l 适当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不要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

感谢:王建峰、李世富、虞其根、赵卫东老师给本文提供了原始数据和材料!



本次考试是高三一轮复习以来的第一次检测,内容涵盖《必修1》、《必修2》的“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章节。考试形式仿高考,试卷分为和Ⅱ卷,分值为31分,Ⅱ卷分值为89分。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各题分值及得分率

Ⅰ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小题分

各3

各5

得分率

0.67

0.74

0.85

0.37

0.60

0.50

0.59

0.77

0.27

Ⅱ卷

小题号

10(1)

10(2)

10(3)1

10(3)2

10(3)3

11(1)

11(2)

12

13

14

15

16

题型

实验填空

计算

小题分

2

2

1

3

2

4

4

12

13

14

16

16

小题均分

1.86

1.74

0.70

0.51

0.29

1.58

2.17

10.22

7.72

7.19

5.01

1.35

小题得分率

0.93

0.87

0.70

0.17

0.14

0.39

0.54

0.85

0.59

0.51

0.31

0.08

序号

知识点

题号

考查要点

得分率

1

牛顿运动定律

T4

运用牛顿过第二定律结合受力分析、运动情况分析

0.37

2

T5

胡克定律、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讨论拉力的变化情况

0.6

3

T6

运用整体法、隔离法;运用牛犊第二定律

0.5

4

T13

考查数据分析能力、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0.6

5

T15

相对运动问题;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问题

0.31

6

T16

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问题;运用能量关系求解

0.08

7

曲线运动

T9

考查平抛物体运动问题;临界问题

0.27

8

T14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0.51

9

万有引力定律

T3

人造天体问题;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求解问题

0.85

序号

知识点

题号

考查要点

得分率

10

T7

人造天体问题;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求解问题

0.59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

T2

考查动能定理、能量关系

0.74

12

T8

汽车起动问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受力分析及运动分析

0.77

13

T12

考查平抛物体运动问题;运用能量关系求解

0.85

14

实验

T10

测定滑动摩擦力

0.56

15

T11

“探究自由下落的高度和速度的关系”;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0.47

16

物理学史

T1

考查对实验及实验装置的了解

0.68

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卷面上看,“牛顿运动定律”考查比重较大,有6题计分56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有4题,分值27分;“机械能守恒定律”3题,分值20分;“直线运动”、“力与平衡”没有涉及相关问题。总体看试卷题目分布比重不均衡。

难度比例情况。难度系数大于0.7的题目总分为28分,占试卷总分值的23%,比例偏少。

学生答题情况。

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T5,很多学生对胡克定律不熟悉,不能正确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式。T9以打排球为背景,学生不能熟练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分析。

2.表达不规范。如T14,第2问中求小球对盒子的作用力,很多学生没有完整的表述。

3.运算能力差。在计算题中尤为特出。

4.最主要的一点,学生平时练习量偏少,作题速度慢,缺乏耐心细致分析的品质,稍微复杂的问题不能流畅的顺利的分析。

今后的教学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专研考纲;深入了解学情,教学案题目起点要适当降低。

2.提高作业的质与量,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实施作业的二次批改。

3.适度增加作业量。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能因为省“五严”要求、课时数的减少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三到现在,都在坚持每次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包括单元考试,觉得对教学

的帮助很大。试卷分析和试卷的讲评课,对于高三教学的十分重要。这次学校

的高考校本教研活动,就是每个备课组开出一节试卷讲评课。

试卷的答题情况,如下:

14、光、原子核的基本概念、规律、物理学史的考查。13人错,错选B5人次,光学基本物理量不清楚。错选D9人次,对于麦克斯韦电磁波学说提出背景的模糊。

15、能量观点的考查,33人次错误。其中3人全部错误,漏选A19人次,漏选D11人次。分析不到位,可以采取排除法解题。

16、原子核部分,21人错,其中错选B5人次,错选D17人次。错选B,概念不清,核子数即质量数,错选D,γ射线产生原理不清楚。

17、热学部分,16人错,其中错选A6人次,错选B5人次,错选D4人次。错误原因,对于该种题型的没有一定的程序化知识。处理方法,同类型题讲透,横向比较,对关键词的分析,如“导热”、“绝热”、“周围环境的温度不变”、“恒温”等

18、万有引力部分,24人次错误,其中,11人次全错,漏选B10人次,漏选C3人次。错选A,没有读懂题目中给的30天的含义。典型题目,两个星体的对比问题。

19、机械波的形成问题,15人次错误,其中选择A11人次,选择B4人次。处理方法,画过程图形解决,让学生对机械波的形成有更加具体的印象。

20、力电综合问题,球掉到弹簧上问题的变形,把重力换成了电场力,纵向改成横向,31人次错误。反映出来,学生对于球掉到弹簧上问题的变形问题的分析不是很到位。对于最基本的过程分析和受力分析,仍然需要重视。

2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问题,37人次错误。为有界磁场,带电粒子先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出磁场,真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选择B,23人次,练习的负干扰,

在上学期做过的07四川的真题选择B,但此题条件已经改变,学生在审题中,对于条件的判定还不够,注意审题的训练。

22、实验题(17分)

(1)

1)19人次全部错误,实验设计错误,“从aa进入”,22人次没有写“竖直”,扣1分。

2)光路图23人次错误,实验设计错误,没有读懂“aa表面镀银”,原理.

3)10人次全部错误,5人写的不够准确,对于课本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操作步骤不够熟悉。

4)1人次错。这题做得还不错。

(2)题目阅读量很大,学生的问题其一出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畏难心理。其二,电路图的简化不到位。

1)两个空格,分别是12人次错误,15人次错误,问题在于课本实验“半偏法”不够熟悉,到位。

2)两个空格,分别是27人次错误,33人次错误,问题在于对于题目审题能力和畏惧心理,有些学生都是空着的。

23、16分,16人次全部正确,做得不错。12-13分,11,7-10,9人次,5分以下6次,错误原因,对于题设的“V0”没有注意,而自己在题目中随意设了个意义不同的V0,强调对于题设置的字母的重视,注意两个阶段的过程分析.

24、19分,1人次全部正确,15-18分11人次,7-9分6人次,4分以下17人次,0分7人次,过程分析,关键词句的解读,“最终稳定后,小滑块对绝缘平板有压力”、“最终稳定后,小滑块对绝缘平板无压力”等临界条件的读题。

25、20分,1人次得13分,1人次得10分,5-7分6人次,4分以下25人次,0分,5人次,很多学生根本读不懂题意,遇到这些难题,要积极有得分意识,抱着我难,大家难,心态做题目。能读懂的部分,结合题目意思列出一些方程式子,尽量得分。此外,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于考试的影响,仍然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005年是我市考生第五年参加理科综合高考,同时也是第3年参加实行课改以来的高考。考后,通过与部分高三教师交流,以及与部分考生座谈了解到:同04年理综(新课程)物理试题比较,试题坚持了“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这一能力要求的宗旨;没有偏题、怪题;命题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不超纲,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特点。下面从05年高考理综(新课程)物理试题出发,对一年来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与指导工作进行必要的分析、总结。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抓好高三物理第一阶段复习

认真落实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会后召开了高三物理学科质量分析会,对04年高考物理试题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了研讨、分析,并提出第一阶段复习教学要求;紧接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各校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是10所省级示范高中,听高三物理课20余节,概括起来高三物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在复习课上讲的多、讲得快,忽视学生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相对突出。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分析,也容易掩盖学生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降低了课堂复习的针对性。

2.备课组的功能不明显,缺少集体备课,导致一部分青年教师在对知识点的复习时,照本宣科,对重点概念、较难理解的概念,缺少联系实际的剖析和强调;不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思路和方法;没有对物理高考考点做到心中有数,缺少对所教学生的了解,在题目的处理上,备课不深入,思考欠周密,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

3.在例题讲解中,大部分教师缺少必要的解题规范的指导和训练;有的教师在进行计算题的讲解时,解题步骤都是通过幻灯片展示的,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在类型题的归纳时,还缺少针对题目的变化和创新应用方面进行点拨。

(一).一摸命题基本构想: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前一段的复习教学进行检测,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题目不宜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题目的难度控制在:易中难题的分数比例大致在4:5:1(详见下表)

容易题题号

中档题题号

较难题题号

Ⅰ卷

1.2.3.4.5.6.10.12

7.8.9.11

13.14.15

16.17.18.19

20

占分

39分

48分

13分

第一次摸底考试于05年1月中旬进行,但由于复习进度的原因,命题范围只涉及了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知识内容表中的一(质点的运动)至七(电场)单元,共有知识点63个,考查了约37个知识点(Ⅱ类知识点共32个,考查了29个;Ⅰ类知识点共31个,考查了8个).

全卷共20个题.其中Ⅰ卷选择题12个,每题3分,共36分;Ⅱ卷8个题,共64分.

(二).从考查结果看,考生总体感觉是,题目不生,似曾相识,没有偏、怪或太难题,但不易得高分;一部分较容易的题,得分率较低,如Ⅰ卷的1、3、6、12题(与命题时初衷不一致),以及Ⅱ卷的13、14、15题(均为实验题)。通过与高三教师交流了解到,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一部分学生在“双基”的理解和掌握上不清晰、不准确,导致在对题目进行分析、判断时失误。当然,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将随复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

2.大部分学校没有对在考察范围内的实验,进行比较系统的复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连做单摆实验所必需的器材都填不上。

3.学生审题能力差,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看不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特别是在解答计算题时,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该用文字交代的不写,只写字母符号或列方程,解题步骤前后颠倒。

(三)针对上述问题,在学科质量分析会上,通过研讨,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 对重点概念的剖析,要结合典型题进行,要引导学生参与探讨,以加深理解。

2. 复习实验时,不仅要复习实验原理,做习题,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复习实验,感知实验步骤、必要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条件的调控。

3.将高三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分析会上逐条进行剖析,使全体与会者统一了看法。

二、学习、研讨新考纲,抓住新变化,在复习教学中抓落实

新考纲拿到手后,立即召集部分兼职教研员(现高三、高一物理教师),就05年高考理综物理考纲的调整进行了研讨,并形成几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建议,及时下发到各高中。

(一).考纲物理部分变化

1、关于能力要求

04年理科综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查的能力要求是统一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05年在这方面又恢复到对这三科分别提出能力要求。物理学科考察能力要求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2、关于知识内容表

知识内容表中的知识点数仍为112个(不包括19个实验),各知识点考查能力要求微小变化如下:

(1).04年力学中第12知识点的表述变为:“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将其中的“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改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并放在说明中,更具合理性。

(2).04年分子运动中的第42知识点中增加了“阿伏伽德罗常量-Ⅰ”。

(3).04年电学中第62知识点中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Ⅱ”(01年后此知识点没有考查过),今年放在第63知识点中,能力要求降为Ⅰ。

(4).删去了04年第83知识点中的“感抗和容抗”( 01年后此知识点没有考查过)

3.关于理综试卷

(1).取消了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约60%的题型分数比例限制

(2).明确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3).取消了试题难题、中等难度题、容易题分数比例2:5:3的限制,改成“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文字表述。

4.关于题型示例

在今年的题型示例中出现了多项选择题,但都是物理题。且将04年理综第15题纳入其中(原来是多项组合式单项选择题)。

5.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试卷)放在考纲的说明中

6.关于参考试卷中的物理试题:Ⅰ卷中物理选择题单独为一个大题,且单选与多选混编,共8个题(其中有3个为多选题);Ⅱ卷物理题的数目及在卷中位置与04年相同。Ⅱ卷仍为4个题,实验题由2个小题组成:长度测量、电表改装。其余3个计算题为近两年的高考题,24(力电综合)、25(力和运动)题知识综合性较高,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二).复习建议:

1.目前第一轮复习还没有结束,应重视并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的复习思路。对重点概念的剖析,要结合典型题进行,要引导学生参与探讨,以加深理解。

2.注重物理思维和物理过程的分析与阐述,要求考生规范解题。养成良好的数学推理与表述习惯。特别是在解答计算题时,要有必要的语言表达,既简明扼要,又要有逻辑性。解题步骤不能前后颠倒。在例题讲解中,要加强解题规范的指导和训练,至少让学生对类型题的解答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在进行类型题的归纳时,还要多设计一些针对题目的变化和创新应用方面的点拨。

3.重视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复习实验时,不仅要复习实验原理,做习题,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复习实验,感知实验步骤、必要器材的使用和实验条件的调控。把电学实验中有关稳恒电流的4个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流表的改装和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要作为实验复习的重点之一;适当做一些只有亲自作过实验才能解答的题目,选题时要注意搜集具有一定设计性、创新性的题目,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4.教师在复习课上讲的要少而精,要避免只自己讲。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分析,也容易掩盖学生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降低课堂复习的效率;要发挥备课组的功能,尤其要实行集体备课;借鉴别人的经验、思路和方法;不仅要对物理高考考点心中有数,更要对你教的学生了如指掌。

5.让学生掌握识别图线,不要局限于考纲上提到的几种图线,要会从图线上获得有用信息,会按题目要求画出图线。

6. 阿伏伽德罗常量是连接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纽带,它的应用一般可用来做估算题,要么用代数式表示结果,要么代入具体数值进行运算,同时对有效数字的表示结果提出要求。

7.几年来,由于“3+文/理综合”科目设置带来的影响,学生做多选题的能力较弱,应适当练习一些多选题,但难度不宜过大,以提高应变能力。

三、以新考纲为纲,以正确导向指导综合阶段复习

二摸物理题量及试卷结构均以新考纲中理综样卷为准,物理试题分数为120分(化学108分,生物72分).命题范围为考纲全部知识点.占分比例如下:

知识单元

力学

电学

热学

光学

合计

占分情况

54(45%)

54(45%)

6(5%)

6(5%)

120分

Ⅰ卷选择题8个(其中3个为多选题16、17和20),48分;Ⅱ卷非选择题4个,72分.

(Ⅰ卷中14、15、16和17为较易题,18、19、20为中档题,21为较难题)

Ⅱ卷中22题是电学实验题,中档难度;23题为力学综合题,中档难度;24题为电学题, 中档难度;25题为力学题,为较难题。

综合上述情况,易中难比例大约为20%、58%、20%,体现了考纲“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的思想。结果显示:

Ⅰ卷选择题由于是单选与多选题混编,是进入“3+综合”科目设置以来第一次出现的题型,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考生不是很适应,答题存在问题较多.

从题目的叙述和所给选项看,多数考生认为14、15、16、17、20应为多选题,实际上只有后三个是多选题,这样就使考生要花较多时间进行分析判断

Ⅱ卷的题目,对考生的实验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审题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三个计算题,学科内知识综合程度较高,所以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电学实验题,实物连线时的主要错误:⑴将线连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或支脚上.⑵没有连到电阻箱的接线柱上.⑶表的正负极与电源的正负极对应关系接错.



2010年高考物理卷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关注对考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理念与技术上的应用结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注意学科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对中学物理教学回归教材,引领课改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特点

1. 试题保持稳定。试卷结构和比例与2009年保持一致,共12个题120分。Ⅰ卷为8个选择题,48分;Ⅱ卷4个题:实验和计算题,72分。题型、题量、设问、阅读量、思考量、书写量均保持稳定。考查结构紧扣《物理课程标准》、《2010年考试说明》以及教材,试题围绕物理学科中重点部分的主干知识、重要知识进行考查,情景和立意既源于教材又灵活新颖,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上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物理试卷难度比前几年降低,达到0.60。试题难易设计稳定,有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对偏难的题,分层设问逐步深入,对低分段、中等、高分段学生都有良好的区分作用,能够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今年物理试题平和,没有偏题、怪题,没有复杂难懂的物理模型和装置,只是最后一个计算题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

2.注重物理思想方法考查。对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题北京卷的特色,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重知识形成过程、重物理思想方法应用的理念。如20题:看上去是一道考查图像的题目,实际上是考查运用图像分析判断其它物理问题,题目涉及到能量、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光子、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方程、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试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身的理解、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运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和方法的能力。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是此题考查的重点。因此,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还要掌握一定的物理方法进行推理判断。

3.体现探究,注意综合。2010年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明确地提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试卷注重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试题中,体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3题是以霍尔元件制作的传感器应用于测量和自控系统为背景设计的问题,考查学生的五种能力,其中的第(3)问:“除此之外,请你展开‘智慧的翅膀’,提出另一个实例或设想。”这一开放问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将科学知识与技术上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新课程提倡要联系实际,引导考生学以致用,关注物理与技术、关注社会的联系,身边生活的理念。

4.注重基础,重视回归,注意主干、重点物理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考查能力这是近些年北京物理试题一直坚持的一项原则。今年试题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尤为突出。例如,14题考查光的折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光子能量;15题考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第16题考查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7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以及振动、波动图像;20题考查动量、能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内容,22题考查平抛运动的规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23题考查电势差、场强、电场力、洛伦兹力;24题考查动量、动时守恒,匀变速运动规律等内容,这些都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性知识。18题考查研究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21题主要考查半偏法测电流计内阻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常规的学生实验。试题通过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考查实验能力以及实验方法。从考题中可以体会到日常教学要重视实验,实验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学习的积累,要进行实操。实施新课程探究性实验问题增多,对实验思想、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内容要重视并且训练到位。注重基础、重视回归教材、不回避常见题和常规实验是今年试题的又一特点。第24题以雨滴下落碰撞的情景考查动能和动量守恒,以及运用数学进行逻辑推理能力。体现对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考查,这些已成为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1.2010年高考区与北京市均分、得分率对比(见表1)。

表1 与北京市均分、难度比较

范围

平均分

难度

北京市

72

0.60

崇文区

79.26

0.66

区市比较

+7.26

+0.06

2.近几年高考本区与北京市均分比较(见图1)。

图1



3.2010年区模拟与北京市高考难度相关性比较(见图3)。

图3 区模拟与市高考难度相关性比较



对比图表明,我区三次物理模拟试题难度与高考相关显著,模拟题难度控制与高考能保持一致,把握适度、区分度好。

4.本区物理学科考生分数分布(见图4)。

图4



直方图呈现正态分布,高分段人数比区模拟时的人数有所增加,优秀率提高幅度较大。 30分以下人数比区模有所减少。

5.全区优秀率情况。全区物理达到优秀的学生有157人,其中满分3人(汇文2人、广中1人)。与区二模相比增加人数最多的学校是:汇文中学(42人),广中(31人),50中(13人),十一(11人)提高幅度也很大。



6.各校高考成绩统计(见图5)。

图5



各校成绩正常,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均分高于区均分,汇文中学仍处于领先位置;十一中进步明显,提高一个位次;九十六中、五十分稳步提升。

三、成绩与问题

今年是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老师虽面临诸多的未知和不确定,但全体高三物理教师都有充分的心理以及备考准备。在区教委、研修学院、学校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指挥引领下,依靠得力的措施,教研与教学的高度融合,教师团结协作、艰苦拼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全区物理均分高于北京市均分7.10分,得分率高出6个百分点,大家通过努力使本届高考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物理各小题得分率均高于北京市成绩,得分率最高超过10个百分点,最低超出4个百分点(见图6)。

图6 各小题得分率与市得分率比较



1.充分发挥教研指导作用。一年来,高三的教研结合本届教师及学生的特点,围绕“变与不变、知识重组、方法更新、构建网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复习的实效性”等内容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最新高考信息、可行的复习方法、方式和经验,使教师获得最大的收益。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主要内容有:①开展专题研究:复习第一阶段,以知识重组为切入点,延续“归纳典型物理模型”、 “例题精选” 为内容开展专题研究。复习第二阶段,以综合训练为主,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归纳总结方法,培养灵活运用能力。训练学生从物理情景中提炼物理模型,教研活动中开展“多题归一” 专题讨论,掌握典型模型,解决一类问题。从十三个研究课题为切入点,以教师做研究课、说课实践参与的形式,使研究内容得以落实。在专题研讨中,各校备课组长引领本组教师开展讨论,陈文静、房辉等老师进行专题交流发言。曹广建、张豫红、刘克艳、段四敏、张庆红、李旬、杨石、侯春艳等老师在区作专题说课和研究课,这些课为教师提供讨论的平台,对提高课的实效性,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具有引领作用。②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信息化的教研形式提高了教研的容量和节奏,达到了教学与教研、教研与师训的结合。教研为一线教学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一年来,为教师提供了各类复习材料等电子文稿资料和ppT文件,为教师在校命制各类试题、讲评、总结归类等提供资源。③ 教研分层指导,教研员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研究,共谋复习策略。针对存在不同问题的学校进行下校听课,与教师交流、商讨提高复习效果的方法和对策。

2.教学在落实上下功夫。高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讨复习内容和方式,努力在提高复习课实效性和落实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重视基础的落实,注意物理情景的创设和对典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重视指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学校各题分数统计反映出全区基础题的得分率比较高,如14题得分率达到95%; 18题得分率达到84%,高出北京市10个百分点; 22题是计算题,得分率达到89%。结果表明,在抓基础、抓落实方面提出的复习内容、方法和措施见到了成效。

3.实验复习凸显成效。全区21题电学实验题得分率达到72% ,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探究实验基本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学校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对学生解答实验题有很大帮助。抓基础、回归课本的复习策略、抓落实的方法行之有效。

4.从学科能力看,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如17题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围绕振动图像与波动图象的特点和关系出的题,是常规模型,得分相对较低,这种类型的题我区高三目标检测中有几乎是原题,失分原因在于对此类问题理解欠到位,分析方法运用不熟练。又如23题是新情景考查理解和探究能力的题,得分偏低。

在教学管理上,要加强高一、二年级的教学,高考成绩取决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具备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考出好的成绩的基础,而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仅靠高三一年复习难以达到。

四、新一轮高三复习建议

今年北京卷物理试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试卷在命题思路、考查方式、能力立意、试题难度、试题呈现方式等多方面会保持相对稳定,但更加注重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考查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三年级的教学中,要把握新课程的核心,把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能陷于做题、讲题的题海之中。

1.深入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立足教材,着眼基础。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市高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立足教材,以此为纲把握高三教学方向。引导学生在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注重物理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探究、反思、总结来巩固基知识和提高能力,逐渐提升学科素养。

3.重视实验教学。高考把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放在一个显著的地位。实验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学习的积累,要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要靠不断地进行实践、归纳、拓展和总结。要重视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复习,要真正做实验,而不是讲实验。

4.注重物理模型和物理思维过程的分析,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加大了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以及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复习中,要重视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的分析,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复习,使学生能够独立面对学过的知识,逐渐形成学习能力。

5.发挥校级备课组作用,加强研讨和交流。研究本届高三复习的特点、要求、内容和方法,把分层教学与指导落到实处。

新课程的高三教学与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我们实施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将不断总结与提升,不断实践和探索。



一. 试卷结构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包含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门课程的内容, 分为Ⅰ卷和Ⅱ卷两个部分. 整份试卷包含31道试题, 总分为300分, 其中Ⅰ卷的题型为选择题 (含单选题和多选题), 题量为21题, 赋分为126分(占42%), 由计算机阅卷. Ⅱ卷的题型为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 题量为10题, 赋分为174分(占58%), 由人工阅卷. 在理科综合试卷中, 属于物理科的内容有12道题 (其中选择题8题、实验题1题、计算题3题) 共120分(其中, I卷48分, II卷72分), 赋分占整份试卷的40%, 具体情况及赋分见表1. 在内容与结构方面, 自2005年设置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以来保持不变, 在赋分方面, Ⅱ卷中的实验题由往年的17分改为18分, 计算题的赋分相应地减少1分, 具体情况是23题由原来的15分改为14分.

表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物理科内容的题型及赋分

题 型

项 目

Ⅰ卷 选择题(8小题)

Ⅱ卷 非选择题(4小题)

实验题(1小题)

计算题(3小题)

试卷考查

48分

18分

54分(14+18+22)

二. 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和要求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所包含的物理科的具体内容列于双向细目表中(见表2).

表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物理科内容双向细目表

题号及赋分 能力要求和题型

考试内容

能力要求

题型及赋分









A

B

选择题8小题48分

实验题1小题18分

计算题3小题54分

力学

质点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25(7)

*25(7)

30

7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

23(14)

*25(1)

23(14)

*25(1)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

14(6)

14(6)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周期

*25(2)

*25(2)

牛顿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5(6)

15(6)

12

万有引力定律

17(6)

17(6)

机械能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

22(6)

22(6)

20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4(8)

*24(8)

动能定理

*24(6)

*24(6)

动量

动量定理

*24(4)

*24(4)

4

机械波

波的图象、质点的振动方向、位移、速度

16(6)

16(6)

6

热学

气体压强

大气压、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19(6)

19(6)

6

6

电磁学

电场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

*25(4)

*25(4)

4

30

恒定电流

闭合回路的欧姆定律、电表量程

*20(2)

22(12)

*20(2)

22(12)

14

磁场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5(8)

*25(8)

8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0(4)

*20(4)

4

光学

光的折射

不同色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时间

21(6)

21(6)

6

6

原子和原子核

原子核

核反应方程、质量数、核电荷数、中子数

18(6)

18(6)

6

6

合计

12

108

48

18

54

120

说明:1. 前面数为题号数, 题号后括号内的数字为该题的部分得分; 2. 带*的题号为涉及多个知识点内容的试题, 参照评分标准将知识点及赋分分别归类到各项中计分.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包含物理科的考试内容涉及《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的12个, 占70.6%, 具体考了131个知识点中的18个, 占13.7%. 其中, 属于“A层次”的知识点有2个, 占3.2%, 属于“B层次”的知识点有16个,占23.5%, 属于“会”的知识点有2个, 占10.5%. 具体列于表3中. 从试卷的统计结果与考试说明的对比可以看到, 在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 物理科部分着重考查了属于“Ⅱ层次”和“实验”的内容.

表3 物理科内容的知识单元及知识点统计表

单元

知识点

A层次

B层次

实验

考试说明

17

131

63

68

19

08年试题

12

18

2

16

2

百分比

70.6

13.7

3.2

23.5

10.5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科内容各部分的占分和比例列于表4. 其中, 力学和电磁学(含实验部分)部分的分值为102分, 占85%, 而热学、光学与原子物理学部分的分值为18分(各占6分), 占15%. 这表明, 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物理科的内容着重加强了对力学和电磁学(含实验)内容的考查.

表4 2008年理科综合试卷物理科内容各部分的赋分及百分比

内容

项目

力 学

电 磁 学

热 学

光 学

原子物理学

占分

百分比

占分

百分比

占分

百分比

占分

百分比

占分

百分比

试卷考查

72

60.0

30

25.0

6

5.0

6

5.0

6

5.0

说明: 实验部分的赋分已归到相应的内容当中.

三. 统计结果与试题评价

在今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 I卷由计算机阅卷, Ⅱ卷由人工在计算机上阅卷, 阅卷结束后计算机即自动统计出各题的结果. 对物理科的内容, 在I卷中, 平均分为22.42分, 平均难度为0.47, 其中, 属于难题的有2题 (即17题和21题), 属于中等难度的有6题 (即14题、15题、16题、18题、19题和20题), 没有容易题, I卷中各题的平均分和难度值见表5; 在Ⅱ卷中, 平均分为16.45分, 平均难度为0.23. 其中, 属于难题的有三题 (即22题、24题和25题), 属于中等难度的有一题 (即23题), 没有出现容易题, Ⅱ卷中各题的平均分和难度值见表6. 整卷的平均分为38.88分, 平均难度为0.32, 整卷的情况见表7. 从题目的难度与赋分关系来看, 在整份试卷中, 难度值小于0.3(即难题)的有5题共占70分, 难度值介于0.3与0.7(即中等难度题)的7题共占50分, 而没有难度大于0.7(即容易题)的题. 易、中、难题的赋分及百分比见表8, 难度变化见图1. 从统计结果来看, 整卷的情况比去年降低了0.45分.

表5 I卷物理科内容统计结果

题号

项目

14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

19题

20题

21题

整体情况

平均分

3.66

4.15

3.42

1.44

2.63

2.16

3.24

1.74

22.42

难度值

0.61

0.69

0.57

0.24

0.44

0.36

0.54

0.29

0.47

表6 Ⅱ卷物理科内容统计结果

题号

项目

22题

23题

24题

25题

整体情况

平均分

5.13

5.46

4.48

1.54

16.61

难度值

0.29

0.39

0.25

0.07

0.23

表7 物理科内容各项指标统计

平均分

难度值

标准差

区分度

I卷

II卷

整卷

I卷

II卷

整卷

I卷

II卷

整卷

I卷

II卷

整卷

22.42

16.45

38.88

0.47

0.23

0.32

9.81

12.39

19.32

0.51

0.41

0.40

表8 不同难度题目的赋分及百分比

难度值

项目

<0.3

0.3~0.7

>0.7

赋分

70

50

0

百分比

58.33

41.66

0.00

图1 物理科内容题目难度变化情况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科内容总体上按照了《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编制, 试题中所涉及的考试内容都是比较常规的考题, 没有偏题、怪题, 也没有超出大纲的题, 从而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对物理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应用的情况. 应该说, 在今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物理科内容的试题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是比较好的. 然而, 而从统计结果来看, I卷的平均分为22.42分, 平均难度为0.47, Ⅱ卷的平均得分为16.46分, 平均难度为0.23, 整卷的平均分为38.88分, 平均难度为0.32. 并且, 从赋分比例来看, 难题占58.33%, 中等难度占41.66%, 没有容易题, 这表明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科内容对广西考生来说整体属于偏难. 题目难度过高使得考生的分数偏低, 分数分布集中于低分段, 在中低层次的考生的水平不能充分地区分出来, 这种情况不利于高等院校对学生的选拔. 高考的目的在于为高等院校选拔适合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依据, 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种选拔是在省、区和直辖市各自的区域内进行的, 由于各省、区和直辖市的教育水平彼此不同, 对同一份试卷来说, 教育水平高的其难度相对较小, 而教育水平低的其难度相对较大. 由于适当难度和区分度的试题对考生的选拔最为有效, 而难度过大或过小时都不利于高等院校对学生的选拔, 因此认为有必要针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地区采用适合于各自地区教育水平的难度的试题, 以利于在各自地区的范围内对优秀学生进行选拔. 另外, 多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高中生能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加, 录取率的提高也要求高考试卷降低难度, 以提高试卷在高校招生中的选拔功能.

四.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物理科内容答题情况分析

第14题 考查内容: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3.66分, 难度值为0.61. 题目分析: 本题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平抛运动过程中对速度的方向进行分析的能力.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 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时刻 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当小球落在斜面上时, 斜面的夹角可表示为 , 利用 和 即可得到 与 的关系 (即选项D). 本题的得分率较高, 表明考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第15题 考查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4.15分, 难度值为0.69. 题目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加速度与力的方向关系以及物体作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的分析.在本题中, 根据题目的描述“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可以知道小车受到向右的外力, 则小车的加速度也向右, 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 如果小车在这段时间内向右运动, 则小车作加速运动, 如果小车在这段时间内向左运动, 则小车作减速运动. 处理该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小车所受的外力以确定小车的加速度, 然后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来确定小车的运动状况来对所给的选项进行选择. 从统计结果来看, 这道题是I卷中得分率最高的题, 表明广大考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力与加速度的方向的关系以及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比较熟悉, 但也有一些考生不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而只考虑了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的情形.

第16题 考查内容: 波的图象和质点的运动情况分析.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3.42分, 难度值为0.57.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对与波相关的概念、波动过程中引起质点振动的因果关系及质点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的能力. 根据 时刻的波形可以知道波的波长为4m, 根据此时刻 m处质点正向上运动的条件可以知道波向左(沿 轴负向)传播, 而a、b两点的距离为3m(即3/4个波长). 由题目所给的条件所得到的信息即可判断所给的选项是否正确, 逐一对题目中的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只有选项C正确.

第17题 考查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1.44分, 难度值为0.24.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的应用以及在近似计算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中所给的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来估算太阳和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之比. 这里所说的日常天文知识是解题中需要用到的两个数据,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以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约等(即 ). 处理本题的关键首先是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出太阳对月球和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之比为 , 再利用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和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求出太阳与地球的质量之比 , 然后根据以上两个关系并利用 这个条件求太阳和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之比 . 处理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的问题并不太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也容易考虑到, 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约等(即 )这个条件则是进行估算的关键了. 显然, 考生不习惯于这种出题方式, 能够利用到 这个关系的人不多, 加之本题的运算量较大, 从而导致该题成为I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 从统计结果来看, 对四个选项进行选择的人数差别不大, 表明考生有较大的可能性是靠猜测来答题, 另外, 对多个选项进行选择的人数很少, 这也说明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情景判断出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第18题 考查内容: 核反应方程、核电荷数、质量数、中子数.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2.63分, 难度值为0.44.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中对核电荷数(质子数)、质量数以及中子数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此题只要能够根据题干的描述正确写出核反应方程的表达式, 然后根据核反应方程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质量数及中子数的守恒关系便不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题目的难度不大, 但要得到正确的结果需要的步骤较多, 也容易出错. 在这道题中, 能够进行正确选择的约有五分之一, 约有一半的人只选择了其中一个正确选项.

第19题 考查内容: 大气压力等于气体的重力及摩尔数与气体质量、气体体积的关系.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2.16分, 难度值为0.36.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压强公式的应用以及摩尔数与气体质量、气体体积的关系的分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压强公式 中的压力就是气体的重力 , 而 为地球的表面积, 从而可以求出气体的质量. 而利用摩尔数与气体质量 、气体体积 的关系 即可求出气体的体积. 本题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将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与气体的重力联系起来, 其次, 本题的运算量过大, 使得一些考生在运算过程中出错.

第20题 考查内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3.24分, 难度值为0.54. 题目分析: 本题着重考查对电磁感应中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以及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 题中给出了闭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时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由于是线性变化, 因此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相同, 从而感应电流的大小也相同, 只要用楞次定律判断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即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考生对此题型比较熟悉, 得分率应当较高, 但统计结果显示出并非如此, 希望广大师生进行分析总结.

第21题 考查内容: 光的折射及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时间.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1.74分, 难度值为0.29. 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对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时间与路径及折射率的关系的分析. 一束包含了红光和蓝光成分的光束射向折射率为1.5的玻璃砖, 要求考 生判断在入射光束的入射角由 变化到 的过程中红光和蓝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大小关系. 对同一入射角, 利用 、 及折射定律 , 可以得到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为 , 根据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的大小关系并利用上式的比值( )可以判断出红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所需要的时间要始终小于蓝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所需要的时间(即选项B). 由于本题需要将与时间有关的多个量转化为用一个量来表示时才能明显地判断出不同波长的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的时间大小关系,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考生不能进行这个转换, 从而使该题成为一道得分率比较低的难题.

为了便于对I卷答题情况的了解, 将I卷中物理科答题的详细情况列于表9中.

表9 I卷物理科内容答题情况表

人数

题号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其他

答案

答对率

难度值

平均分

14

10509

30290

24856

106290

3106

D

0.61

0.61

3.66

15

19591

8002

13300

9583

124575

AD

0.61

0.69

4.15

16

11263

17357

99225

24601

22605

C

0.57

0.57

3.42

17

37261

42264

56872

36471

2183

B

0.24

0.24

1.44

18

24544

16734

54512

25381

53880

CD

0.21

0.44

2.63

19

20726

62607

58778

30257

2683

B

0.36

0.36

2.16

20

10399

31767

34922

95253

2710

D

0.54

0.54

3.24

21

26608

51623

49625

44827

2368

B

0.29

0.29

1.74

第22题 考查内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和电压表的改装.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5.12分, 难度值为0.28, 标准差为4.46.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包含验证机械能守恒和电压表的改装两部分内容的实验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题目中, 考查考生对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

在题目给定的条件下, , , 则

,

其中, . 结合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及 , 在实验中测量物块A、B的质量 和 以及物块A下落或物块B上升的距离 所需要的时间即可验证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在分析影响实验精度因素的问题中, 第一个问题是要求考生把握系统的构成以及系统的运动情况对与实验精度产生影响的选项作出选择. 而第二个问题是考查考生对提高实验精度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办法的开放性问题, 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一个灵活思考的空间, 只要考生提出的措施对提高实验精度有益均属于正确答案. 而电压表的改是高考实验题的出题热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重点强调, 属于学生比较熟悉的考题. 典型错误: ①I中的第(1)问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验证所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考生选择了两个选项和三个选项, 而选两个选项的人数约为选三个选项的一倍. 在选两个选项的情形中, 约63%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答案(选项①和选项②, 占抽查试卷的37%), 约27%的考生选择了选项②和选项③. 这种情况说明, 大部分考生不能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关系分析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正确答案的选项①和选项③在抽查的试卷中却没有考生进行选择; ②I中的第(2)问也是一个多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在验证所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影响实验精度的选项.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选择选项①和选项③的占抽查试卷中的50%, 而在只选一个选项的考生中基本上都选择了正确的选项①或③. 这种情况说明, 约有一半的考生不能全面正确分析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 但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时却是基本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③I中的第(3)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要求考生针对实验提出一条(题目中打点提示)除(2)中所提到的因素以外的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 从答题情况来看, 不少考生能够正确把握系统的构成以及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关系, 提出了在实验中提高精度的措施, 如: 减小摩擦、绳子不能伸长、使用质量较大的物块、选用精度好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 等等. 但也有不少的考生不能进行正确分析而提出一些与提高实验精度无关的措施, 如: 物块A和物块B的质量相同、两物块的质量差尽量大、静止时两物体的高度差要大些、需要知道滑轮的半径、需要测量物块A和物块B的重力, 等等. 此外, 一部分考生没有注意到题目的要求而提出了包含有错误的多条措施; ④ II中的第(1)问是要求考生按要求将所给的元件和电压表进行正确连接来实现扩大电压表的量程, 出错的情形也就是在电路的连接方面, 主要有图中的几种情况, 并且, 大部分考生是将题中所给的三组元件进行并联; ⑤II中的第(2)问需要在电路正确连接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求解, 在这个问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由于电路连接的错误导致计算错误, 也有的考生不知道如何计算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和电动势, 还有的考生直接地将题干中所给的数据0.90V和0.70V作为答案.

第23题 考查内容: 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5.45分, 难度值为0.39, 标准差为3.91. 题目分析: 本题的情景是物体从O点开始在一直线上作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 仅作图示), 在题目所给的条件“ 间的距离为 , 间的距离为 ”及“物体通过 段与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下求 的距离 . 从求解过程来看, 的距离 可直接由 段作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给出, 即 , . 在这个表达式中包含了 和 两个未知量, 从而需要利用到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在相同的时间内 和 的距离为 和 来消去未知量, 对 段, , 对 段, . 利用以上三式消去未知量 和 即可求出 的距离 . 从抽查情况来看, 有一些考生能够正确得到如上三个式子, 但却不能正确求出最终结果, 这说明广大考生在解方程组方面需要加强训练. 尽管这道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单一, 使用的公式也不复杂, 但是在考生处理问题时的思路不同, 可以选择包含了 段在内的任意一段来求 , 同时利用分别包含了 和 两段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作为消未知量的条件, 这样的处理方法在求解过程中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一是没有选择恰当的公式, 从而在列出消未知量的方程时会引入新的未知量,造成求解过程的复杂性增加, 二是由于可以选择不同的段来列求 及消未知量的方程, 从而造成解题的方式很多. 基于这些情况, 这道看起来并不太难的题得分率并不高. 典型错误: ①不能正确地解方程组,一些考生在能够正确列出所需要的方程后无法正确求出 ; ②没有认真审题, 在求解过程中有的考生将 段和 段看成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即 , . 有的考生将物体在 段和 段上的运动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即 , 进而求加速度 . 还有的考生没有用上物体在 段和 段运动的时间相等的条件; ③思路混乱, 不能正确列出解题需要的方程,尽管能够零星地列出一些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由于在求解过程中消未知量的思路混乱或列方程时引出新的未知量, 解题过程就象进入迷宫一样无法正确求解; ④解题过程中公式出错, 如: , , 等.

第24题 考查内容: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功及动能定理.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4.36分, 难度值为0.24, 标准差为5.88. 题目分析: 在题设的情形下, 小球在起点位置从静止开始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向下摆动, 同时滑块在导轨上向右滑动, 在小球到达最低点的同时滑块到达档板的位置(过程1). 之后小球继续沿顺时针方向向上摆动, 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夹角 的位置时达到最高点(过程2). 在整个过程中, 由于以滑块和小球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而保持机械能守恒. 根据过程1和过程2的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滑块到达档板而小球到达最低点瞬间, 滑块与小球速度的大小相等 , 进而利用动量定理求出档板对滑块的冲量. 在求功的问题中可以通过功的定义及动能定理来求. 由于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对功的讨论仅限于在恒力作用下的情形, 而此处的小球的运动是在变力作用下作曲线运动的情形, 从而用功的定义来求并不现实, 从而只能考虑用动能定理来处理. 通过求出过程1中重力的功以及初、末状态小球动能即可通过动能定理来求出绳的拉力对小球做的功.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 尽管在中学物理课程中没有讨论变力做功的问题, 但通过动能定理是可以处理变力做功的问题. 此外, 在本题的意境下, 利用过程1的机械能守恒以及在过程1的末态下的动量守恒即可处理本题的两个设问, 从这个意义来看, 过程2在求题目中所给的两个问题时并不是完全必要的. 典型错误: ①比较多的考生仅考虑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而没有考虑系统包含滑块在内, 从而错误地得到 , ; ②小球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时, 上升的高度用 或 来表示; ③以滑块的冲量作为档板对滑块的冲量; ④对小球的运动过程不清楚, 用自由落体的公式 和 来求小球在最低点时的速度 ; ⑤在求档板的阻力对滑块的冲量时, 将小球对滑块的冲量当作档板的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⑥在求绳的拉力对小球所做时, 误认为小球绕定点作圆周运动得到绳的拉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0, 也有由于在上一个问题中没有考虑滑块得到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 而导致在能够正确应用动能定理的情况下结果出错; ⑦公式错误, 如: 、 等; ⑧一些物理概念上的错误, 如: 将 称为能量守恒, 将 称为动能定理等.

第25题 考查内容: 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及匀速直线运动. 考试成绩: 平均分为1.52分, 难度值为0.07, 标准差为2.58. 题目分析: 该题包含带电粒子运动的如下过程. 过程1---- 从磁场的左边界入射在圆弧 上作圆周运动, 并在 处离开磁场区域而进入电场区域; 过程2----根据题目的描述, 在 处再次进入磁场, 表明电场沿 处进入电场时其速度的反方向, 从而 在电场区间先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过程3---- 再次进入磁场期间, 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在圆弧 上作圆周运动, 由于带电粒子两次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相同, 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 根据几何关系及“弧的半径为磁场左边界间距的两倍”的条件可以确定 只能从磁场的右边界射出; 过程4---- 第二次离开磁场进入既无电场也无磁场的区域, 带电粒子不受力的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 典型错误: ①在问题(1)中, 仅对 在 点射入磁场时速度的方向作简单的回答(没有相关的分析). 有的考生将射出磁场时 的方向作为射入时 的方向, 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相等说成是速度相等; ②对“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的两倍”的表达式弄错, 即给出 或 , 或将 看成是半径; ③在回答(2)(3)问的考生为数极少, 在很有限作答这两个问的试卷中, 第(2)问基本上只是对电场的方向作了回答, 但没有能够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作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来求电场的大小. 回答第(3)问的考生几乎没有了, 基本上看不到考生对此问的答题情况.

五. 阅卷工作介绍及考生考试心理的训练

从2005年开始理科考生开始使用理科综合试卷, 同时也开始采用人工的方式在计算机上阅卷(II卷), 在此对这种阅卷方式向广大师生作一介绍.

采用人工的方式在计算机上阅卷的程序是先将答题卡以题为单位进行扫描, 在阅卷过程中每位阅卷人员只负责一道试题的阅卷, 而系统随机地将试题分发给阅卷人员进行阅卷. 阅卷采用双评加仲裁的方式, 同一道题先后随机地由两位阅卷人员进行评阅, 如果两位阅卷人员得到的分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 计算机系统取其平均值作为该考生答题的分数, 如果超出允许的误差范围, 则将该试卷提交给该题组负责仲裁的人员, 负责仲裁的人员则对所提交仲裁的试卷进行审阅并按照标准的评分规则判分. 如果在阅卷过程中遇到诸如考生将试题答错位置等的试题卷, 则阅卷人员将这类问题卷提交给本学科的负责人员进行处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允许误差并不是在阅卷过程中人为地制定出的一个误差, 阅卷过程是严格按国家颁布的评分标准执行的. 在阅卷过程中, 为了便于评卷人员的操作, 阅卷组在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 所产生的允许误差是由于一些诸如在答卷上的文字描述等不能严格与标准答案一致而又会引起不同的阅卷人员对其正确与否作出不同的判定而产生的误差,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保证公正性而取其平均值作为答题得分, 而没有引起这种歧义的试题是不允许存在误差的, 即通常所说的零误差. 以人工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阅卷较传统的阅卷方式是有优点的, 由于计算机系统随机分发试卷, 使得同一道题由同一题组中随机的两位阅卷人员进行评判, 其保密性和公平性都优于传统方式.

关于考生的考试心理是广大考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对考生水平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去面对一场对人生有着重要影响的考试是十分必要的. 在个方面, 首先每个考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追求目标, 其次需要根据自己的平时水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考试, 不要受到考题的实际难度与平常所预料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偏难)而引起情绪波动, 这是对考生发挥自己水平的最大障碍. 实际上, 以一个平常心态去对待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使自己的水平在考试中得到充分发挥才是最好的对策, 心情受到题目难易的左右是十分有害的. 一个考生在高考中的成败与否可以比较的是成绩在区内相对的排名而不是绝对的分数, 题目难易对整个区的考生来说是一样的, 因此在考试过程中首先需要保持心态的平衡, 相信平常的水平就是考试中的水平, 与题目的难易无关; 其次是有在考试中不管题目难易如何要有考出自己最高水平的信心; 最后要坚决杜绝悲观心理, 不要因为一门课程考得不理想而影响在其他课程中水平的发挥.

六. 对试卷命题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对2008年高考理科综试卷的物理科内容部分的命题,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已使用四年, 作为赋分最大的物理科仍然成为难度最大的部分, 这种情况严重地打击了广大物理教师的积极性, 而对广大考生来说, 如果在物理科作了大的努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成绩的话, 也会让他们产生畏惧物理的心理. 为了避免考生产生偏科和厌学的思想, 也为了让广大的考生在中学课程的学习当中得到全面发展, 加上近来高等院校的持续扩招, 我们建议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试卷编制中注意保持物理、化学与生物各科之间的难度平衡, 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使高考既有利于高等院校选拔合格的新生, 也有利于中学的教学工作.

2. 今年的试卷更为人性化地在试卷上作出了“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的提示, 为此我们认为在印制试卷时不留空白处更能防止考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3. 第22题I中的第(1)问实际上是一个选择题, 作为答案可选①②或①③, 但从抽查情况来看, 答对的情形中几乎没有选①③的, 而选错的则大部分是选了①②③, 这说明选项③的设计不是很合理, 应当避免.

4. 23题本是一道内容比较单一并且看起来不是太难的题目, 但在题目设置的情景下, 考生在答题时出现的处理方法较多, 尽管这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能力, 但在阅卷过程中则不利于阅卷工作的进行, 在此建议在命题过程当中, 应考虑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与保证阅卷工作正常进行两个方面的平衡.

5. 在24题中, 由于滑块与小球的质量相同, 上摆达到最高点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 造成很多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对物理意义不明了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正确结果的情形, 失去了对考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应有的效果, 同时, 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不需要上摆过程或只要上摆过程就能进行正确解答的情形. 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命题工作当中应该避免.

6. 在25题中, 磁场的区域已在图中作出明确标识, 而在题干中又用较多的文字重复叙述, 这种情况不利于考生集中精力从题干中获取解题需要的相关信息, 应当避免. 此外, 所给的图形是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作出带电粒子运动过程的轨迹所需要的, 这个图在答题卡中应该印出, 对其他的试题如有类似的情况也需要将需要的图在答题卡中应该印出.

7. 此外, 在今年的理科综合试卷中, 物理科的试题不管是I卷还是II卷运算量都比较大, 在综合试卷题量多的情况下, 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进行大量运算的. 针对这种情况, 建议在今后编制试卷时应考虑这个问题.



09年福建高考理综卷的物理科延续了省质检试卷的结构。题型也不新,比较常见,学生拿到试卷后不会觉得陌生。没有偏题、怪题。就选择题部分来说,今年电学内容有所增加、力学有所减少。选考题可能比省质检稍微难一点,但也属正常、不会难,试题的整体结构跟考试说明中的一致。去年综合考试福建省用的还是全国卷,物理的难度约为0.36,很难;而今年福建省自己命题,难度大大降低,在0.50至0.55左右,整体难度跟省质检也差不多。因此学生的得分会比往年高。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重视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特点如下:

1.突出物理主干知识,兼顾知识覆盖面

在《考试说明》所列的108个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63个考点,占58.33%,体现了较大的知识覆盖面;在31个Ⅱ级要求中考查了30个,占96.77%,充分体现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突出对高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思想和方法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如第13题,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第14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第16题,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第20题,射击枪击中目标靶的问题;第22题,测粒子比荷的问题;第28(1)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科学、能源的开发问题;第29(2)题,一炮艇发射炮弹的问题等。试题在考查考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重视物理思想、方法应用的考查。如第21题,考查考生对力与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条件、功能关系和应用图象反映物理问题的基本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22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物理模型及应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现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试题着力考查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如第19题通过如何测量小螺母内径及验证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等新情景下的问题,要求考生会正确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考查考生将学过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比较,以及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探究能力。实验题的部分试题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第19(2)③题。

4.以能力立意为核心,旨在有利于人才选拔

在选择题中着重考查考生的物理素养和能力。如第17题,考查考生对振动图象与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物理能力要求较高;第19题,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探究能力和评价能力;第20、21、22题中,在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理、运算、画图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5.依纲据本创新内容,引导学校素质教育

试题以《新课程标准》为纲要,以教材为基础,凸显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如第14题,素材来自教材中的习题;第22题(压轴题)有具体的模型。这些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这对高中物理教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正确引导高中物理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6.设置恰当选考内容,正确引导选考模块教学

关注考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设置3—3和3—5两个模块选考内容,立足基础性,如第28(1)、(2)题和第29(1)、(2)题。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有等价的难度,体现公平性。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0520.html

更多阅读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结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时光飞逝,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本学期中,我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以开了学生的创造型思维为目的,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地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

声明:《高中高三物理下册下学期高考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高三下学期班主任总结》为网友断送一世容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