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看过动画了。
相比起国外的动画,国内的水平尚在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对于国内动画的印象大概也只有什么《宝莲灯》、或是《葫芦娃》,甚至还有那种幼齿型的《大头娃娃和小头爸爸》之类。
印象中还不如小时候看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或是经典《大闹天宫》更让人回味。
日本的动画中精品不少,《苹果核战记》和《攻壳机动队》是最喜欢的几部,大概以前画漫画的时候就比较喜欢硬科幻的题材,而且对AI人工智能或是人造人情有独钟的关系。
以前也曾编过人造人的剧情,还手写过剧本,不过唯一的剧本被同事弄丢了,成了遗憾。
工作后完全和漫画脱离,就算是电视也很少看了,今天看到《2077,日本锁国》完全是偶然。
在此感谢雷在围脖上的推荐,看来织围脖还是有不少好处的,笑。
[剧情简介]
《2077日本锁国》,是设定近未来的日本为舞台的科幻CG动画。21世纪初,日本的生物科技产业高度发达,制造的生物机器人对人类寿命的延长起到显著效果,日本独占这一产业的庞大市场。联合国对生物科技的使用采用严格控制,日本政府为了摆脱约束退出联合国,自1633年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以来,再次进入了完全的锁国状态,并自2067年至2077年保持这一状态长达10年。2077年,美国特种部队女兵VEXILLE潜入了被秘密幕墙全面封锁的日本本土,亲眼目睹了那超乎想象的情景……
太长时间没有接解喜欢的动画,在看这部片子的同时,让我被迫用生锈的脑袋搜索这个电影相关的信息。许久,嗯,《苹果核战记》,是了,曾利文彦。
对于曾利文彦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提起电影版《苹果核战记》,估计动漫迷都不会陌生。而曾利文彦正是这部动画名作的制作人。
在当今日本影视界,曾利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视觉特效高手。《泰坦尼克号》中华丽的电脑合成画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曾利回国后,继续在视觉特效领域发挥特长。2004年的3D动画电影《苹果核战记》更是让他名声大噪。
这部电影和《苹果核战记》一样,采用了一种名为“ToneShader”的技术。片中人物全部先用动作捕捉系统获得雏形,然后再进行“ToneShader”加工。运用这种技术可以使3DCG呈现出传统赛璐璐动画的风貌,人物表情也更为细腻,较之《苹果核战记》画面质量自然又有了大幅提高。据曾利导演透露,前作的CG显得“又硬又冷”,而这部电影的CG则“柔和 温暖”。
在我看来,依然是明暗二分的亮度,在黄沙落日下,充分的表现了末日感,但作为一个外行人,很奇怪为什么看画面同时有一种2D和3D的感觉。
后来才知道是“3D模型+2D漫画”的结合。
这部动画电影不排除抄袭了很多电影和游戏的老套路,末世情节、疑似DUNE的沙虫的怪物、其他日本动画里的机械设定,美国人习惯的飞车电影,确实有点搞笑,但是丝毫没有影响电影表达的主题思想,剧情将这些元素很好的串联在了一起。
而剧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让我感到震撼。或者说,是曾氏在片中以锁国这一极端形态的日本来反映对现代社会真实形态的忧患和反思,让我震憾。
影片“锁国”的构想源自当今日本社会的人的“闭锁”现象。手机、网络让人们的联系越来越便利,却荒疏了面对面的交流。科技的突飞猛进是不是正在不知不觉间斩割人与人的连接,让我们越来越孤立?而片中所虚构的封闭的日本以一种极端的形态暗示出现代社会的真实形态。
电影中的日本,在追求高速的社会发展中迷失了传统的精神修行,只享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舒适,并且对物质更加充满信心和狂热的追求,疯狂的利用科技在欲望基础上建立一种冷酷的理性,直至让人变成抛弃人性的机器,在一片废墟中等待毁灭。
这个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悲观的,悲壮的自我毁灭更体现出那种胸怀苍生的气势,这一点,就是现在国内的所谓大片难以企及的,我们缺乏那样的胸襟和气魄,更没有思考的内涵。虽然,我毫不意外的看到了大部分国内评论对这部影片所谓的日本“大和民族极端自恋感”的诟病。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日本人,因为,他们不只曾是我们的敌人,现在的竞争对手,更因为,他们走在我们前面很远,远远的抛离着我们,不是科技、物质,而是思想,更多的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更多的忧患意识,更多对于人性尊严和人类前途的深刻反思,这些,恰恰是我们国家现在最缺乏的,物质和科技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但思想,它一定是要经过沉淀的,我们真的落后很多。
也许,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但是,失却信仰的我们,是否正在追求单纯的物质和科技进步中步往毁灭呢?希望,我只会在电影之中看到人类的末日。
机甲设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一直很喜欢。也喜欢画(虽然画起来很麻烦)
有机会的话去找来看看吧,这部电影似乎又重燃我对动漫的热情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