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银行短期可将一般存款转同业存款规避缴准-银发【2014】387号--解读汇总
巫溪庐径..2014-12-28 23:23
事件:2014年12月27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387文。
核心内容:新纳入各项存款口径的存款是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吸收的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同时规定上述计入存款准备金的存款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时为零。
哎,小编周五旁晚收到文件,因有事没来及推送,头条就这样白白的被其他平台抢了,可否听听这类解读呢:部分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统计,相当于存贷比中的存款加总,这里面一般性存款和部分同业存款加总,一般要缴准、同业暂时不缴,短期内会有一般存款转道走非银机构转道同业,规避准备金考核,这样操作业务银行短期银行动力十足,既不影响存贷考核又少缴准备金。这样看同业很快就会缴准,这是不是漏洞呢???
【名词解释各项存款】各项存款,是指一般存款加上财政存款,这类存款都需要缴存款准备金;这也意味着,非银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将被纳入一般存款。统计口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影响到贷存比指标的考核,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宝宝类”产品的收益下降。
二、影响分析
据了解,主要内容包括
①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
②新纳入存款口径的存款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
③上述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
平安证券:央行存款口径调整因存贷比压力
平安证券银行组点评:
①调整的原因:近期T0货币基金等的快速发展,造成一般性存款科目搬家,对银行存贷比造成较大压力;
②短期影响,银行存贷比压力得到缓解,平均可降低存贷比4-5个百分点。
③中长期影响,如我们15年策略报告中所说,此次口径调整中长期的影响在于银行的市场化利率定价的同业负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平稳过度;
④根据我们测算,如果同业存款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行20%,小行18%)缴纳准备金,可能需要2-3次降准进行对冲。此次文件明确了纳入存款口径的同业存款需要缴纳准备金,但给予缓冲期安排(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大幅缓解了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新浪财经)
民生宏观对此解读如下:
①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但暂不缴纳存款准备金,央行因新规修改降准对冲的必要性下降,降准预期后延。
②货币宽松和强势美元导致汇率贬值,制约了央行货币宽松空间,央行用巧招,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理论上可提高银行的潜在放贷额度,达到货币放松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
③此前因同业存款的缴准预期制约了银行间市场银行融出资金的意愿,导致资金面紧张,若同业存款不缴准,将有助于资金利率下行。
④理论上释放额外信用额度利好银行股,但银行的风控要求和资产质量压力仍将制约银行的信用扩张。跟给你发票额度但你不一定会用完是一个道理。(新浪财经)
海通证券研报:释放5.5万亿信贷
据海通证券研报测算,央行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后,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降幅将在5%。其中,兴业银行降幅最高,达11%。此举意味着可释放约5.5万亿信贷额度空间,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而这也是国务院决定增加存贷比弹性的根本目的。
不过,虽然非银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可降低银行存贷比,但也面临另一个问题:一般性存款统计口径增加后,需要上缴存款准备金。
“按目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20%存准率计算,则需多缴约2万亿元的准备金,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8个百分点,短期内货币紧缩效应大幅增强,至少需要立即下调4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上述研报称。(《证券时报》)
郭田勇:可能会人为增加监管套利机会
12月26日,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4首届金融时报年会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颁奖盛典”在京召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演讲时称,央行如果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免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可能会人为增加监管套利机会,不如统一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更为公平。
具体演讲内容摘要如下:
昨天大家看市场上传闻说,央行要把我们非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要转成一般存款,这样能够降低银行的存贷比,增加银行的资金投放。对于这个说法,金融时报的记者问我。我说我对央行的做法是表示认可,货币政策是要追求一种更加稳健又灵活的效率。但是,我只是有一点疑义,我担心会不会出台这种政策后,人为的增加监管套利的机会。
因为什么呢?如果活跃存款,不用交存款准备金,而且利率又比一般存款利息高,一般存款,虽然央行说要上浮了,但是仍然有上限。这样如果商业银行把一批客户,我让他购买我银行的什么产品,或者买我的一支银行、基金公司发的货币市场基金,买了之后再把钱往银行存,不变成存款了吗?这两类存款的政策不一样,这个我比较担心。所以,如果让我谈我的观点,我是希望中央银行看整体情况,我们一定所有存款应当保持同质。你如果认为我们现在银行的可贷资金的增长能力不足,如果认为有必要,你可以从整体上统一的来讲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刚才针对资管产品这个发展,大家讲有监管套利,我也说这么一句话,我们希望监管套利跟监管应该是有关系的,监管层要注意到不要去人为的制造一些监管套利的机会,这是讲这么一个观点。(来源:和讯网作者:陈冉)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同业新政简评:据报道,央行与24家金融机构开会,决定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和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但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我们认为,1,同业政策变更主要在于释放银行信用扩张空间,是放松性目的,为银行增加信贷创造条件,2,暂不缴准备金意味着对冲性的降准也不会实施,利好资金面程度好于同存缴准并整体降准,3,同存未来仍有可能缴准,但会更加注意避免对流动性的冲击,4,即使没有同存缴准的对冲性降准,应对外占减少的对冲性降准也是必要的,并不宜完全依靠短期定向工具应对,2015年应对经济下行的放松性降准也是必要的。5,短期随着财政存款投放,降准概率降低,但春节前降准概率仍存。【Bank资管】
【华创证券债券】非银同业存款如果纳入贷存比并不等于变相降准
一、利率市场展望:非银同业存款如果纳入贷存比并不等于变相降准
周四资金面继续维持宽裕,R001和R007继续下行,收益率曲线短端跟随资金利率出现明显的下行,国债长端基本与前一日持平,金融债长期利率小幅上行。正如我们在周三日报中分析的那样,短期内利率债的行情应按照资金利率下行-短端利率下行-长端利率下行的顺序发生,从目前来看,由于资金紧张缓解带来的短端价值修复正在进行,这也会使得长端利率很难出现上行。
但另一方面,此前长期利率在资金紧张的时候并没有上行,后期修复过于平的收益率曲线主要依靠短期利率的下行来完成,因此长端下行幅度应小于短端。
对于近期成为市场热点的存贷比新政,我们补充两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从总量上来看,由于银行整体对其他性金融公司负债规模大于其对其他性金融机构债权规模,但依然处于一个量级,因此从整体上看对于银行系统整体贷存比的改善并不明显(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贷存比的分子和分母都会有所增加,实际贷存比降低并不明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结构上进行考虑,该新政还是能够释放贷款空间。我们看到,截至到2014年三季度末,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贷存比指标为65.2%,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约为71%,四大行的贷存比约束要明显弱于股份制银行。与此同时,四大行是市场上对非银同业资金的主要融出方,也就是说,对于四大行来说,非银金融机构对其同业借款的规模应大于非银金融机构对其同业存款的规模,这样会导致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加,但是分子会增加更多,贷存比上升;对于其他银行来说正恰恰相反,非银金融机构对其存款的规模要大于非银金融机构对其同业借款的规模,会导致分子和分母增加的同时,分母增加的更快,贷存比下降,有助于减轻贷存比考核对于小银行的约束,整体贷款释放空间会有所增加。
第二,市场有一种看法认为同业存款计算在贷存比指标中,又不用上缴准备金,会导致银行有动力不断将一般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最终大幅度降低法定准备金,资金面会变得更加宽松。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可能过于理想:
首先,如果银行将一般存款转化为非银同业存款,将会提高自己的负债成本,虽然降低了法定准备金上缴规模,但对于银行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其次,即使银行乐于把一般存款转化为同业存款,则要求企业和居民将本身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基金等产品,再由基金公司存入银行,但是企业和居民是存款还是购买基金的产品,是由其自身对金融产品的偏好决定的,企业和居民是否能够轻易地将存款转化为其他金融产品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最后,一般存款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同业存款波动较大,从稳定性考虑银行也要维持一般存款规模。
综上所述,我们并不认为该新政会驱动银行大幅降低一般存款规模,也就不会出现市场上部分机构所理解的这个政策具有变相降准的效果。实际上,过去的传言是说非银同业纳入贷存比后,需要缴准备金,因此市场有降准的预期;而现在既然不需要缴准备金,市场上的降准预期自然减弱。从这个角度看,单纯的新政对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当然,新政背后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希望释放信贷的增长空间,那么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似乎应该放到信贷未来空间打开后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角度。而且在存款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一旦非银同业也纳入贷存比,我们更担心的是机构也会如拉一般存款一样去拉非银同业存款,反而可能提高整体的资金利率的水平。
二、信用债市场展望:资金宽松带来的估值修复
由于资金面较为宽松,周四银行间信用债收益继续下行。短融成交一般,集中在短端,整体收益再次下行5-10BP;中票成交活跃,集中在高等级品种,AAA中票收益下行5-10BP;企业债成交火热,收益有10BP的回落。交易所企业债和公司债大多上涨,公司债上涨更多,上证转债涨3.20%。
继续对昨日城投债名单公布的问题进行补充。我们预计明年一季度城投债甄别名单会以某种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公布,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最终结果一定会被市场知晓:
首先,年初时各省公布审计报告,其中对债券融资的部分就有一个数字统计。当然,当时统计可能较为粗略,但各省政府确实会有一个判断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地方政府债务的甄别结果也决定了明年各省地方债的发债额度。
其次,在个券层次,个券的甄别决定了到期续作是采用地方债还是企业债或者PPP的形式,承销商在此方面应该比较了解。
最后,即使财政部不公布名单,中证登大概率会有更进一步的动作,可能将未纳入地方债的城投品种出库。到时未纳入名单的城投债可能会面临措手不及的打击,信用风险和估值压力上升。
此外,关于交运类城投债的补充问题。2014年交运行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非常好,而周二公布的收费公路亏损依然在扩大,反映出交运类城投内部分化十分严重。一些运力较强、地段较好或者上市公司的交运类城投信用资质相对较好,另外一些地区偏远、运力较差的交运类城投依然资质偏弱。如果不能纳入地方政府债,对资质较差的交运类城投可能影响最大。
信用债二级市场看,最近短端下行较快,长端下的较慢,收益率曲线整体陡峭化,同时信用利差有所收窄。短端下行较快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流动性因素,伴随着IPO资金解冻、财政存放下发等利好消息,这周资金面相对宽松,有利于信用债短端下行。当然,信用利差收窄只是短期内的修复,并不意味着风险溢价的真正下降,未来依然存在压力。在2015年流动性可能更紧张、城投债分化导致大部分信用债信用风险上升的情况下,流动性溢价和信用风险溢价双叠加因素使得我们对2015年信用债整体偏谨慎,一季度我们建议短久期加杠杆的操作方式,建议规避风险较大的低等级长债。【Bank资管】
传说中的387号文兑现:——央行在想些什么?
本文为MFI战略金融研究之四十九。作者为MFI首席经济学家江勋、研究员尹伟
央行周末也没有闲着,发布了《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387号文。
这个文件很有意思,有点幽默,我们用尽量短的话来讲清楚。
文件的主要内容,其实市场之前有过传闻。第一,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第二,新纳入存款口径的存款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第三,上述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第四,上述存款的利率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而定。
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基本上就解决了贷存比的制约问题,商业银行没什么话说了。而这部分存款的准备金率暂定为0,应该说也充分显示了央行对目前流动性紧张局面有充分的认识,不想从市场中抽水。如果抽了,那么势必要放水对冲,降准或者定向宽松,对冲起来大费周章。因为,各家银行同业规模千差万别,普遍降准则不公允,如果定向工具对付,又面临着期限错配的问题。不管怎样,如此大幅度的抽水和放水,金融市场的动荡很难避免,在目前资本外流压力增加的条件下,显得很不科学。
所以,这应该说都符合预期。
但是关于纳入一般存款的同业存款的利率管理,则透露出了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这部分存款虽然进了一般存款,但是利率却执行市场化利率,原来怎样,现在还怎样。比如说,原来保险和银行之间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远高于一般存款上限,现在搬到表内,也不受基准利率及其上浮10%区间的约束。
这样干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银行表内就有了两套信贷体系,不同的存款准备金,不同的利率管理。换句话说,相当于把原来作为“侧室”表外的同业往来“扶正”了。
“表外双轨制”直接变成“表内双轨制”,这实际上央行在鼓励金融机构在银行表内直接进行监管套利。很简单,变着花样把一般存款转换成同业存款中,同业机构赚了利差,银行不用交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那么,这样又相当于变相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了。
这样,问题就比较清楚了,表面看,解决贷存比的约束,内在的,央行是用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把一般存款变成同业存款,不用缴存款,提高货币派生能力)作为对价,来鼓励负债端进一步的市场化(同业存款利率不受一般存款约束)。
这个表内双轨制,如果作为一个临时机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作为一个长期机制,它存在很明显的缺陷。
其一,道德风险。一些中小银行在同业市场没有竞争力,而几个大行则几可垄断。这显然是很不公平的。如果配合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那么小银行为了生存,势必会进行激烈的存款争夺,反正出了问题有保险兜底,这样,长期来看,风险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这种逆向淘汰,在美国已经被反复证明了。
其二,这种套利,必须在广谱利率较低的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倘若利率大幅上行,在边际上超过了商业银行缴纳存准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将进退失据。总之,央行压低利率的的压力,长期来看是进一步的增加了。
这其中可能还涉及到央行本身资产负债表的方向调整问题。一时间不太能想明白说清楚,容以后慢慢探讨。
但是短期来说,很显然,对商业银行是一个利好,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决策层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方向安排——继续使用结构化的政策,而不是一般工具。
【名词解释:各项存款】
各项存款,是指一般存款加上财政存款,这类存款都需要缴存款准备金;
这也意味着,非银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将被纳入一般存款。统计口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影响到贷存比指标的考核,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宝宝类”产品的收益下降。
二、影响分析
平安证券:央行存款口径调整因存贷比压力
平安证券银行组点评:
①调整的原因:近期T 0货币基金等的快速发展,造成一般性存款科目搬家,对银行存贷比造成较大压力;
②短期影响,银行存贷比压力得到缓解,平均可降低存贷比4-5个百分点。
③中长期影响,如我们15年策略报告中所说,此次口径调整中长期的影响在于银行的市场化利率定价的同业负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平稳过度;
④根据我们测算,如果同业存款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行20%,小行18%)缴纳准备金,可能需要2-3次降准进行对冲。此次文件明确了纳入存款口径的同业存款需要缴纳准备金,但给予缓冲期安排(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大幅缓解了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新浪财经)
民生宏观对此解读如下:
①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但暂不缴纳存款准备金,央行因新规修改降准对冲的必要性下降,降准预期后延。
②货币宽松和强势美元导致汇率贬值,制约了央行货币宽松空间,央行用巧招,将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理论上可提高银行的潜在放贷额度,达到货币放松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
③此前因同业存款的缴准预期制约了银行间市场银行融出资金的意愿,导致资金面紧张,若同业存款不缴准,将有助于资金利率下行。
④理论上释放额外信用额度利好银行股,但银行的风控要求和资产质量压力仍将制约银行的信用扩张。跟给你发票额度但你不一定会用完是一个道理。(新浪财经)海通证券研报:释放5.5万亿信贷
据海通证券研报测算,央行调整存贷款统计口径后,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降幅将在5%。其中,兴业银行降幅最高,达11%。此举意味着可释放约5.5万亿信贷额度空间,增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而这也是国务院决定增加存贷比弹性的根本目的。
不过,虽然非银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可降低银行存贷比,但也面临另一个问题:一般性存款统计口径增加后,需要上缴存款准备金。
“按目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20%存准率计算,则需多缴约2万亿元的准备金,相当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8个百分点,短期内货币紧缩效应大幅增强,至少需要立即下调4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冲。”上述研报称。(《证券时报》)
郭田勇:可能会人为增加监管套利机会
12月26日,由金融时报社主办的“2014首届金融时报年会暨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颁奖盛典”在京召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演讲时称,央行如果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免交法定存款准备金,可能会人为增加监管套利机会,不如统一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更为公平。
具体演讲内容摘要如下:
昨天大家看市场上传闻说,央行要把我们非金融机构在银行的存款要转成一般存款,这样能够降低银行的存贷比,增加银行的资金投放。对于这个说法,金融时报的记者问我。我说我对央行的做法是表示认可,货币政策是要追求一种更加稳健又灵活的效率。但是,我只是有一点疑义,我担心会不会出台这种政策后,人为的增加监管套利的机会。
因为什么呢?如果活跃存款,不用交存款准备金,而且利率又比一般存款利息高,一般存款,虽然央行说要上浮了,但是仍然有上限。这样如果商业银行把一批客户,我让他购买我银行的什么产品,或者买我的一支银行、基金公司发的货币市场基金,买了之后再把钱往银行存,不变成存款了吗?这两类存款的政策不一样,这个我比较担心。所以,如果让我谈我的观点,我是希望中央银行看整体情况,我们一定所有存款应当保持同质。你如果认为我们现在银行的可贷资金的增长能力不足,如果认为有必要,你可以从整体上统一的来讲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我刚才针对资管产品这个发展,大家讲有监管套利,我也说这么一句话,我们希望监管套利跟监管应该是有关系的,监管层要注意到不要去人为的制造一些监管套利的机会,这是讲这么一个观点。(来源:和讯网作者:陈冉)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同业新政简评:
据报道,央行与24家金融机构开会,决定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和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但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我们认为:
1,同业政策变更主要在于释放银行信用扩张空间,是放松性目的,为银行增加信贷创造条件
2,暂不缴准备金意味着对冲性的降准也不会实施,利好资金面程度好于同存缴准并整体降准
3,同存未来仍有可能缴准,但会更加注意避免对流动性的冲击
4,即使没有同存缴准的对冲性降准,应对外占减少的对冲性降准也是必要的,并不宜完全依靠短期定向工具应对,2015年应对经济下行的放松性降准也是必要的
5,短期随着财政存款投放,降准概率降低,但春节前降准概率仍存。
三、信托圈延伸阅读:
同业存款新规致存款搬家
近日,有消息传出,央行已明确将非银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但免缴存款准备金。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哪个银行不会想办法,去弄更多可用资金?”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在资金成本允许的情况下,银行完全可以绕道非银同业,将一般性存款转为非银同业存款,实际突破存贷比的监管限制。
而非银同业存款范围的限制,则是银行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即便券商不计受托管理资金,仅信托、保险、证券三大非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就已突破24万亿元。若将其管理的客户资金也纳入其中,银行可以无限放大非银同业存款规模,进而最大限度突破监管限制。
与此同时,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仍将作为同业存款,未能获得央行豁免,银行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将会占用存贷比指标。而作为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上述新规一旦执行,将会对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或现存款搬家
“如果非银同业存款不缴存款准备金,估计很快会出现存款搬家,大量一般性存款将转入非银存款。”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非银同业存款不上缴存款准备金,在扩大信贷空间的同时,也为银行进一步突破存贷比限制打开了大门。
上述华南股份行人士分析,由于非银同业存款仍受存贷比限制,为了扩张信贷规模,银行有足够的动力,通过做大分母的方式,将一般存款更多转入非银同业存款。“目前具体规定还不清楚,估计银行接下来就要采取创新手段,来规避存贷比对非银资金的限制。这样一来,存贷比的意义就不大了。”该人士说。
深圳某上市银行人士亦持这一观点。他对《第一财经日报》称,将一般性存款转化为非银同业存款,可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客户的存款,先进入非银机构,再以非银同业存款的名义存进银行;二是银行利用现有存款,认购非银机构的各种产品,最后又回到银行。
“做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只要通过非银机构绕一圈就行了,这样一来,存贷比就失去了意义。”某券商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从理论上来讲,可通过这种方式,将非银同业存款无限放大,实质性突破存贷比的限制。
而上述深圳上市银行人士认为,绕道将一般性存款转为非银同业存款,虽然可以规避存贷比考核,但对银行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支付一定的通道费用,如果客户存款先进入非银机构,只能通过理财的方式进行,需要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在此情况下,银行可能缺乏足够动力。但在资金紧张时,这种情况难免会出现。
“现在不收存款准备金,但没说以后也不收,央行这次的做法很有艺术性。”上述华南股份行人士亦称,非银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后,对商业银行并非全无约束。更大的可能是,央行是将非银同业存款作为流动性调节工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要求银行非银存款上缴存款准备金。
中小银行资金成本或上升
按照央行最新规定,未来同业存放仅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这意味着,银行机构之间的同业存放,将不能免缴存款准备金,而这将对中小银行资金来源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同业存款还要缴存款准备金,谁还会愿意在银行之间互相存款?这样一来,对中小银行非常不利。”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劣势,如果上述说法变成事实,中小银行资金来源将更为狭窄。
实际上,随着近年同业业务快速发展,同业存款已成为中小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几乎是仅次于存款的资金命脉,而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更是如此,部分银行同业负债规模,甚至已经逼近同期存款余额。
“非银同业存款主要来自于券商、信托和基金,但这主要是四大国有行在做,中小银行的同业存款也主要来自四大行,如果未来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会占用信贷空间,四大行肯定不愿意把钱给小银行。”上述券商人士称,在此情况下,等于切断了中小银行的一大资金来源。
迄今为止,银行机构之间的同业存放资金并无权威统计数据。根据银监会数据,今年三季末,全国城商行总资产也仅有17.09万亿元。而在同期,仅四大国有行的存放同业、拆出资金、买入返售三项同业资产,就已经超过4.6万亿元,达到全国城商行总资产的25%以上。不过,在三季报中,四大行均未披露银行同业存放规模。
对中小银行来说,不利影响尚不止于此。上述深圳上市股份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上述新规执行后,中小银行吸收同业存款的渠道并非完全被堵死,但却会推高其资金成本。
“要想做其实也很简单,拆出行可以通过购买非银机构的理财产品,非银机构再将资金存到有需求的小银行,但由于绕了个道,会产生成本,有钱的银行估计也会坐地要价,小银行同业资金成本将会大幅上升。”该人士认为,如果央行新政变成事实,部分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利润都有可能萎缩。
“很多拿到央行定向投放资金的银行,还会因此成为二道贩子。”上述华南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由于有利可图,一些获得央行定向投放资金的银行,会将资金加价拆借给有需求且未能进入央行定向投放范围的银行,从而推高这些银行的成本。“如果这样的话,对资金获取能力本来就比较弱的银行,是非常不公平的。”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文/杨佼
传说中的387号文出炉:央行为何会鼓励监管套利?本文为MFI战略金融研究之四十九。作者为MFI首席经济学家江勋、研究员尹伟。更多信息请关注文末提示。
传说中的387号文兑现:
——央行在想些什么?
Macrosystem Finance Institute2014.12.27
央行周末也没有闲着,发布了《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387号文。
这个文件很有意思,有点幽默,我们用尽量短的话来讲清楚。
文件的主要内容,其实市场之前有过传闻。第一,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第二,新纳入存款口径的存款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第三,上述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第四,上述存款的利率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而定。
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基本上就解决了贷存比的制约问题,商业银行没什么话说了。而这部分存款的准备金率暂定为0,应该说也充分显示了央行对目前流动性紧张局面有充分的认识,不想从市场中抽水。如果抽了,那么势必要放水对冲,降准或者定向宽松,对冲起来大费周章。因为,各家银行同业规模千差万别,普遍降准则不公允,如果定向工具对付,又面临着期限错配的问题。不管怎样,如此大幅度的抽水和放水,金融市场的动荡很难避免,在目前资本外流压力增加的条件下,显得很不科学。
所以,这应该说都符合预期。
但是关于纳入一般存款的同业存款的利率管理,则透露出了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这部分存款虽然进了一般存款,但是利率却执行市场化利率,原来怎样,现在还怎样。比如说,原来保险和银行之间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远高于一般存款上限,现在搬到表内,也不受基准利率及其上浮10%区间的约束。
这样干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银行表内就有了两套信贷体系,不同的存款准备金,不同的利率管理。换句话说,相当于把原来作为“侧室”表外的同业往来“扶正”了。
“表外双轨制”直接变成“表内双轨制”,这实际上央行在鼓励金融机构在银行表内直接进行监管套利。很简单,变着花样把一般存款转换成同业存款中,同业机构赚了利差,银行不用交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那么,这样又相当于变相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了。
这样,问题就比较清楚了,表面看,解决贷存比的约束,内在的,央行是用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把一般存款变成同业存款,不用缴存款,提高货币派生能力)作为对价,来鼓励负债端进一步的市场化(同业存款利率不受一般存款约束)。
这个表内双轨制,如果作为一个临时机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作为一个长期机制,它存在很明显的缺陷。
其一,道德风险。一些中小银行在同业市场没有竞争力,而几个大行则几可垄断。这显然是很不公平的。如果配合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那么小银行为了生存,势必会进行激烈的存款争夺,反正出了问题有保险兜底,这样,长期来看,风险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这种逆向淘汰,在美国已经被反复证明了。
其二,这种套利,必须在广谱利率较低的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倘若利率大幅上行,在边际上超过了商业银行缴纳存准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将进退失据。总之,央行压低利率的的压力,长期来看是进一步的增加了。
这其中可能还涉及到央行本身资产负债表的方向调整问题。一时间不太能想明白说清楚,容以后慢慢探讨。
但是短期来说,很显然,对商业银行是一个利好,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决策层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方向安排——继续使用结构化的政策,而不是一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