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尺子在哲学理论中的准确位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哲学逻辑研究的对象不是观点道理,而是思维方法、真理格式、逻辑规则。在科学的哲学理论中,哲学的方法不是只有单一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而是包含分析方法、表述方法、论证方法、结构方法和模型方法在内的各种形式。逻辑图为:

┌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辩证认识系统模式

├分析方法——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

├表述方法——语言规则、认识规则、动态规则、系统规则

哲学方法┤知性方法和理性方法的分界线

├论证方法——形式逻辑推理,辩证逻辑证明

├结构方法——菱形判断表、范畴表样式

└模型方法——河图即哲学逻辑模板,认识论模板

中国学者包括王伟光主编的《新大众哲学》在内,头脑中只有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没有西方哲学家头脑中固有的逻辑思维方法。观点理论和哲学逻辑二者相互分立,构成了中国学者头脑中固有的世界观模式。如果我们将中国学者的治学模式与西方哲学家创新出来的哲学方法进行对比的话,很容易发现二者之间在思辨深度上存在的差距。

下面我们将哲学方法的演变过程用直观形式的逻辑图展示出来,它是这样的:



间接形式的逻辑图为:

┌认识方法:唯物论——唯心论,分类模式,两极思维

┌王伟光的视域┼分析方法:辩证法——形而上学,分类模式,两极思维

│两把尺子分类└特点:观点和逻辑分立,表述形式与认识结构相分离

├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的两个本体说,观点和逻辑一体,层次结构

│理论哲学形态┌康德的逻辑创新——菱形判断表、范畴表,认识结构

结构┼德国哲学视域┼黑格尔过程论证——动态演变、矛盾结构

│方法演变过程└叔本华系统论证——四重根、真理结构

│演变结果┌隐藏形式:柏拉图“事物的型”,三个隐喻中的认识模型

└模型方法┼显露形式:康德的菱形图像、老子论道的对象——河图

└实用形式:立体型的认识论模板,幻灯片动画片两种形式

图中红色框线里面的内容就是王伟光主编的《新大众哲学》具有的研究视域。其中黄色梯形表示认识方法,具有抽象性和片面性,它以观点和逻辑二者相互分立的形式为基本特征。其中认识环节的分类是两种形式: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构成的两极对立。

紫色梯形是分析方法,它包括两分法、三段式、四因说。这个框线里面的内容就相当于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世界观。蓝色作为认识对象,亚里士多德强调“物是第一本体,关系附属,属比种更接近第一本体”。“两个本体说”体现了观点和逻辑一体的层次结构。在这里,逻辑规则体现出“存在是一,认识是二”(种属一体,个别和一般的同一性)。由于中国学者头脑中缺乏逻辑规则的制约,因此他们站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基础上,批驳了亚里士多德的“两个本体说”,并将它归入“二元论”范畴。

王伟光主编的《新大众哲学》具有的研究视域。在分析方法环节强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样属于两极思维模式。缺陷是没有把握方法的属性与观点道理不同。方法属于思维工具,就像钳子、改锥、手电钻、电脑等物质工具一样,本身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有适用的场合不同,实现的功能效用不同。形而上学作为静态分析方法,它只能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前因后果的因果律。辩证法作为动态分析方法,它可以深入到现象的背后,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自身内部具有的矛盾性。通过对矛盾形态的分析,揭示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将上述两种方法的区别用逻辑图展示出来,是这样的:

┌静态分析方法:形而上学,解释现象,停留在因果联系的初级层面

区别┤依据黑格尔对上述两种方法的解说

└动态分析方法:辩证法,揭示变化的根源——矛盾关系,把握矛盾运动规律

上述两种分析方法一旦添加了“中国特色”之后,就从具有思辨性的理性层次降低到直观抽象的认识形态。其中形而上学方法的内涵变成了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认识,辩证法的内涵变成了灵活多变的认识形态,随着认识视角的转换,可以得出不同形式的真理内容。这样一来,就偏离了黑格尔创新出来的辩证法的真实含义。

由此可见,中国学者自身具有的思辨能力至今还没有攀升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世界观模式的高度。具体实例参见我们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的批注。这样的结论似乎有些背离了常理,难道华夏民族的智慧传承了二千多年,到如今却变成了远不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智慧,这怎么可能呢?然而,这就是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二律背反——矛盾形态。尽管华夏民族智慧的源头是古代的河图——老子的不言之教,但是,这一具有世界领先的智慧——人类最伟大的精神财富却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它随着老子的去世遭到了中断,变成了至今还无人进行破解的形态。当中国的学者们从“求真”(如老子河洛谶)转向了“务实(学而优则仕)”之后,以实用性见长的孔孟之道(经验理论)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其结果就是思辨能力长期以来停滞不前,至今还不能超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本体论世界观”的界限,依然停留在“宇宙论的世界观”这一低级模式中。这样的悲剧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术理论只能停留在讲述观点道理的初级阶段,不能形成系统形式的科学理论。

这样说来,中国的学术理论整体水平之所以落后于西方,根源是缺乏汉语语法和逻辑规则的制约,学者们全都没有能力解析河图,老子的不言之教,即使我们依据西方的逻辑方法解析了河图,解析了老子五千言,然而,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少有人问津。因为我们给出的逻辑解析成果没有世俗社会中那些令人惊异的观点更加吸引眼球。人们喜欢围观,喜欢看热闹,自由散漫惯了,在表述自己的看法时不希望受到真理格式的制约。然而,人类智慧发展的现实表明,表述的观点一旦失去了真理格式的制约,就不可能摆脱经验理论的束缚,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在我看来,中国要想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没有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不行的。而思维方式变革的基础,就是创建起符合汉字属性的语法理论——逻辑规则。可见,这是需要通过一场真正的文化革命才能够实现的社会形态的质变和飞跃。

现实中传统的治学模式滋养着那么多的专家学者,这是他们能够得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如今面临着它将要倒塌和崩溃的局面,学者们怎能不感到震惊呢?生存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社会变革的潮流势不可挡,那些依靠着政府津贴维系自身生存的学者们,是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了。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使自己的治学模式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维护传统的集权统治和缺乏人权的管理体制上,因为那是违背人类历史发展演变规律的。要知道“人权、民主、自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三大标志,也是马克思主张创建“自由人联合体”这种新型的社会结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下面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中摘录几段论述和批注,以此证明中国学者的思维能力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差距。这个差距表明,中国学者的世界观模式没有能够攀升到作为哲学家的亚里士多德的高度。

一、两个层次三个环节的认识结构

一个想法是以物质为底层,另一为形状,而第三个想法则是两者的组合。(举例以明吾意:物质是青铜,形状是模型,两者组合是雕像,那完全的整体。)假如认为形式先于物质而更为切实,同样理由,这也将先于两者的组合。P127

批注:本体分为两层,底层为物质(如材质是青铜),表层为形状(如模型)。两者的组合(如雕像)即完全的整体。从认识的角度上讲,形式先于物质,形式具有直观性。从存在的角度上讲,物质和形式二者不可分割开,是一个完全的整体。体现了“存在是一,认识是二”的思维口诀。

二、对物质内涵的具体解说

这里我所指物质,它自身既不是个别事物也不是某一定量,也不是已归属于其它说明实是的范畴。这些范畴都各有所云谓,其所云谓的实是亦各异。因为一切其它事物用来说明本体,而这里所标指的是物质;所以终极底层自身既不是个别事物,也不是某一定量,也不是具有其它正面特性的事物;并且也不是这些的反面。因为反面特性也只有时偶尔附随于物质。P128

批注:对物质进行的注解:它自身既不是个别事物也不是某一定量,也不是已归属于其它说明实是的范畴。将质、量、关系三方面排除在物质内涵外面。

这里所标指的是物质,它是终极底层的属性。显然,这是从抽象层次上把握了物质与质和量、关系的区别。物质是间接抽象得到的概念,它处在终极底层。逻辑图为:

┌直接抽象:质、量、关系(具体属性)

┤两个层次

└间接抽象:终极底层:物质(一般属性)

这一观点表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中具有两个层次的基因,两个层次的关系是抽象和具体的对立统一。这是辩证逻辑的萌芽。

三、本体的属性和形式

因为本体主要地是具有独立性与个别性。所谓本体,与其认之为物质,毋宁是通式与通式和物质的组合。而通式与物质的组合是可以暂予搁置的,它的本性分明后于通式。物质在这一涵义上也显然为“后于”,我们又必须考察第三种本体<通式>,因为这是最迷惑的。P128

批注:本体的属性主要是独立性与个别性。这是客观存在自身的两种形式。注意亚氏的这一观点:所谓本体,与其认之为物质,毋宁是通式与通式和物质的组合。这是第二本体的内涵,认识中的本体包括物质和规律(通式与通式)。这一思想非常深刻,它揭示了哲学理论本体自身的属性。

通式与物质的组合,它的本性分明后于通式。在这里,通式指的是形式、概念,通式与物质的组合,反映了思维(通式)与存在(物质)的同一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这是本体存在的第二种形式。

第三种本体:通式,即普遍的形式、概念。它属于整体环节的认识。
两把尺子在哲学理论中的准确位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这里将本体分为三种形式。存在的本体是物质,认识的本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式与物质的组合,关系的形式;二是通式本身,整体的形式。

亚氏站在认识论的角度将本体分为三种形式,这是认识深度不同的表现。随着认识的深化,反映本体属性的概念也不同。这一思想把握了认识论的特点。我们以本体概念为例,它的三种形式分别为:

┌直接形式:物质——间接形式:矛盾——综合形式:系统矛盾

┤第一种本体————第二种本体————第三种本体

└存在形式(物质)、关系形式(组合)、存在模式(通式)

本体的两种属性是独立性和个别性(具体性),它体现了个别和一般(独立性)的有机结合。这个逻辑图将本体在认识环节的三种形式展示出来。它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理念的深刻性,对本体的认识具有系统论的形式。

亚氏将认识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底层和形式。这是辩证逻辑的基因形式。它告诉人们,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形成了系统的哲学理念。

所谓本体,与其认之为物质,毋宁是通式与通式和物质的组合。——这一观点明确表现出认识的两种形式:直接的存在形式和间接的关系形式、组合形式。这就是逻辑关系的表现形式:它强调了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对立统一,存在和形式、存在和关系是两个层次的认识。

四、存在是第一本体,认识是第二本体

无疑地,我们必须研究怎样使问题的每一方面都说明白,而不超过这问题的实际。现在这该明白了,不管我们用什么言语,“怎是”像“某物是什么?”一样,其初级原义总得隶属于本体,其次级命意则属于其它范畴,如一个质或一个量。P131

批注:初级原义总得隶属于本体,其次级命意则属于其它范畴,如一个质或一个量。亚氏的这一观点也将认识的两个层次展现出来。本体是底层认识,质或量是次级命题,直接的认识。认识的实质就是对本体自身形式的认识,这一思想内涵极其深刻。它告诉人们,哲学理论展示的内容都是本体自身的属性。

显然,这一观点将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二者在本质环节同一起来。它不再局限于客观存在是第一本体,认识是第二本体的外在区别和相互对比环节,而是进到了本质自身内部,把握了两个本体之间的同一关系。

五、物质的分类:可感觉的与可理知的

有些物质是可感觉的,有些可理知的。可感觉物质,例如铜与木材与一切可变化的物质都是的;可理知物质为存在于可感觉物质之中的不可感觉事物,例如数理对象。P145

批注:物质分为两种形式:可感觉的,具体的形式;可理知的,本质的形式。例如数理对象,数学定理,也是物质的形式。显然,这一观点与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内涵截然不同。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概念包含两种存在形式:具体存在和本质存在。唯物主义的物质内涵没有两种形式的区分,或者说,只有存在(指物质)和关系(指矛盾)的区分。前者是唯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论的观点。

从这里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的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性,属于理性环节的观点,我国流行的唯物辩证法具有片面性,属于知性环节的观点。理性和知性的区别在于,理性包含两分法在内。物质概念本身也贯彻两分法的形式。知性观点只有直接抽象一种形式,没有将两分法贯彻到物质概念环节。

从哲学发展史角度上讲,物质概念从构成原子的最小微粒到本体论的概念、认识论的概念,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整个变化过程是从自然属性过渡到认识属性。认识属性又分为两种形式:知性的物质和理性的物质。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两分法在内,是否将观点和逻辑有机结合在一起。亚里士多德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观点和逻辑的有机结合,我国教科书的物质概念将观点和逻辑分离开了。这一事实表明,我国教科书的物质内涵没有亚里士多德的内涵深刻。这是我国的哲学理念与西方的哲学理念之间具有的本质区别。

┌我国的哲学理念:观点和逻辑分立的形式,概念内涵都是直接抽象得到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哲学理念:观点和逻辑一体的形式,概念定义贯彻了两分法的原则

这就是哲学家与普通人的思维方式之间具有的本质区别。哲学家的理念贯穿了逻辑思维的属性,而普通人的观点则属于常识,常识观点中没有逻辑思维的因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1282.html

更多阅读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中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

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学期电学知识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个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的紧密,第二个是公式、习题多,难度大。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最大感觉就是“难”,尤其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习题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电

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as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几句可以当作废话的前言(1):我的英语成绩不好,但我不至于讨厌英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吧。讨厌一件事情往往不在于这件事情本身有多不好,而是自己做不好采取讨厌,这样,不好。好吧,打起精神来,我们加油,和我一样英语不

声明:《两把尺子在哲学理论中的准确位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网友满池烟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