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故乡 故乡鲁迅ppt

在 鲁迅故乡

徐宜发

人们说到鲁迅先生自然就会想到绍兴。绍兴因鲁迅的作品而名扬天下,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乡的社戏,鲁迅笔下的绍兴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早已成为我心中的向往。几天前,我专程来到这里寻找当年鲁迅留下的足迹。

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人们就聚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我和我的朋友们是初夏时节来到绍兴的,踏上这片沃土就感受到一种特殊文化氛围,迎面墙上巨幅版画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和长长的石板街仿佛有些眼熟,可能这些都为鲁迅作品所写到的缘故吧。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那个年代人们外出行走只能以船代步,于是乌篷船就成了那里最为普通的交通工具。鲁迅的小说里曾不止一次写到乌篷船,时至今日绍兴仍保留着具有时代特色的乌篷船,不过它的用途不再是代步,而是在帮助游客体味鲁迅小说中那种乘坐乌篷船的感觉。正是因为如此,来这里的人们都要登上乌篷小船走上一道儿。乌篷船着实很小,我们双脚踏入小船便摇晃起来,船老大赶忙招呼:“赶快坐下,不用担心……。”待我们坐定,小船就轻轻离开岸边向街里驶去。船小乌篷矮,只能坐不能站,否则船体便会失去平衡发生意外。船小有船小的优势,重量轻阻力小,跑起来能快能慢。我猜想,鲁迅笔下的乌篷船也就是这样了,自古以来它就以“小巧玲珑”著称,800多年前宋代绍兴诗人陆游在《鹊桥仙》一词中描述乌篷船为“轻舟八尺,低蓬三扇”,这种小船保持了千百年来不变的风格。一条承载千年风云的河流,一只千年不变的乌篷船,把我们带回了鲁迅作品描述的那个世界里,当年鲁迅和他的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的情景闪现在我的眼前,“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篙,阿发拨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坐在这乌篷船里,我们似乎也随鲁迅而去看那社戏里的“铁头老生”翻筋斗,寻找童年的快乐。

小小乌篷船

周家新台门是鲁迅的绍兴故居,这是周氏聚族而居的地方,建于清朝时期嘉庆年间,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鲁迅在绍兴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18岁那年到南京求学,之后回乡任教又回到绍兴,他作品中写到的许多事儿都发生在这里,鲁迅一生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故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修如初,陈列之物都是先生及其家人所使用过的一些物品,保持原貌,尘封了鲁迅对往事的记忆。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在初中一年级学习的一篇文章,鲁迅用他那枝笔把童年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百草园依然存在,西边的矮墙依然如故。园子并不是很大,杂草丛生,看上去正如鲁迅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是孩子们的正常心理,童心唤起童趣,表达了先生对自由欢乐生活的追求。鲁迅把这个野草丛生的园子描述得是那么有滋有味,他对什么都有兴趣,对什么都留恋,“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他眼里,儿时百草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乐趣。我没有鲁迅童年那种田园生活的深刻感受,儿时偶尔也与小伙伴们到野外捉上一次蚂蚱或蝈蝈,每次都会有一种新鲜感,快乐无比。我是闹市里长大的孩子,上小学时必须穿过一片田地,夏天割了麦子种玉米,秋天收了玉米种上麦子和油菜,春天油菜花开时节一片金黄,散发着幽幽清香。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更是迷人的。每到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这些途经这里放学的孩子们,总是在花丛中穿来穿去,不是捉迷藏就是抓蝴蝶,表现出男孩子的淘气劲儿。记得有一次,我们又在开满黄花的油菜地里捉蝴蝶,蝴蝶没有捉住却很让蜜蜂教训了一把,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天蝴蝶不多蜜蜂却不少,不知我当时是怎么想的,临时改变主意捉起蜜蜂来了。我站在油菜花中,睁大双眼寻找落在油菜花上的蜜蜂,发现有五六只蜜蜂都趴在油菜花上采蜜。我把目标锁定在离我最近的那只蜜蜂上,悄悄地蹑手蹑脚地向它走去,生怕发出响声被发现有人在捉它而飞去。其实,蜜蜂最好逮,它趴在油菜花上专心致志在采蜜,根本没有想到我这个淘气鬼会和它过不去,当我走到它的跟前,双手轻轻一捂,这只蜜蜂就成了我的俘虏,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收获。谁知还没等我张开双手仔细看看蜜蜂的模样,我的右手指突感针扎一样疼痛,我急忙下意识地甩着两手,眼泪顿时刷刷地往下流,不由自主地发出啕啕哭声。听到哭声小伙伴们都往我这儿跑,看到我的手指上还带有蜜蜂的毒刺,知道我是被蜜蜂蜇疼了,赶紧帮我把带毒针刺拔掉,不停地揉着我的手指减轻蜂蜇的疼痛,不知谁说了一句:“蜜蜂不能捉,它是要蜇人的!”这句话在我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当我们从油菜花开的地里穿过的时候,我再也不捉蜜蜂了,还时时告诉我的小伙伴们:蜜蜂不能捉,它是要蜇人的!长大了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人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否则是要受到惩罚的。尽管我童年的这件事没有鲁迅在百草园里玩儿得那么开心,可也通过捉蜜蜂明白一些道理,让我一直铭记在心。

周家新台门也是鲁迅结识他少年伙伴闰土的地方。这一年,少年时期的鲁迅在家乡正赶上隆重的农历新年祭祀活动,家人确定让与鲁迅年龄相仿的闰土临时到家里帮忙,这下可乐坏了鲁迅。鲁迅在《故乡》里写到:“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闰土是少年鲁迅最要好的小伙伴,是我看到他书中作为伙伴写得最多、最细腻的一个人,他们之所以能很快结为好朋友完全是一种缘分。鲁迅还写道:“他见人很怕羞,就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就熟识了。”这就是缘分!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常常在一起玩耍,亲如兄弟,无话不谈。闰土质朴老实,常给鲁迅讲一些乡下孩童生活,讲捕捉鸟雀的法子,讲海边怎样捡拾贝壳,讲青蛙似的跳鱼等等。鲁迅听得津津有味,很想和闰土一起感受从未听说过的快乐,尤其是闰土讲到雪地捉鸟雀,鲁迅就盼望下大雪恨不得很快就捉住“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表现出少年鲁迅的纯真心理。事隔20年鲁迅与闰土又一次在这里会面,当年充满生命活力的闰土一时间竟然变成了麻木、卑屈的人,他对鲁迅一声“老爷”的称呼,两人间好像猛然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悲哀。无论怎样,鲁迅对闰土的印象特别深还特别好,不然他不会花费那么多笔墨来写闰土,在他看来,他们之间是不应当因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产生距离的,他撒在闰土身上的是爱,这些在他的作品里都得到了印证。

三味书屋依然保存原貌

“三味书屋”是鲁迅读私塾受教育的地方,在这种旧式的教育中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孩子们那种活泼而又天真的性灵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干燥无味的读、写、背让人厌倦。于是,出现了课堂上趁老师不注意,学生一个个悄悄溜了出去,到院子里“折腊梅花”、“寻蝉脱”、“捉苍蝇喂蚂蚁”的现象,自然招来的是老师一顿严厉训斥。鲁迅对“三味书屋”的描述是对旧的办学方式和教育制度的批判和鞭挞,更是先生内心深处呼唤教学改革的“呐喊”!

鲁迅尽管厌恶这种“死读书”的教学,可在学习上他是非常刻苦和勤奋的。在“三味书屋”里鲁迅曾经用过的课桌上刻着一个清晰的“早”字,这是鲁迅12岁那年留下的一段故事。鲁迅在家身为父母的长子,无疑要帮家里干一些家务,他12岁那年父亲患病,在家里常常又是为父亲抓药又是干些杂活儿为母亲分忧。有一天早晨,鲁迅干完家务匆忙去学堂,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老师严厉地说了一句:“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关于鲁迅“早”字的故事是我读初中时,我们班主任桂瑞琼有针对性地讲给我们听的,有个经常迟到的同学也学着鲁迅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然而,她并没有因刻下了这个“早”字而改掉迟到的毛病。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必须用心,不是简单地刻上一个字就罢了,鲁迅不仅仅是把字刻在了桌子上,更重要的是把这个“早”字“刻”在了心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千方百计实现自己的诺言。用心去做才能心想事成,否则只能一事无成。

现在的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是因鲁迅先生那篇《孔乙己》的作品而出名的,这次到绍兴我肯定要到咸亨酒店看一看孔乙己留下故事的地方。绍兴的咸亨酒店不止一家,有的门前塑有一尊孔乙己的雕像,有的标明“百年咸亨老酒店”。我们也搞不清哪家就是当年孔乙己常去的正宗“咸亨酒店”,一切听朋友安排。走到一家酒店门口,朋友们都说这家酒店是“老字号”,这儿曾是孔乙己惟一穿着长衫常常走进店里的人,摸出几文铜钱要上一碗酒,偶尔再弄上一碟儿茴香豆过一把酒瘾。进入酒店,我们既没看到鲁迅所说的“曲尺型的大柜台”,也没看到温酒用的酒具,更没有见到“几文钱”一碟的茴香豆,鲁迅小说作品中的咸亨酒店早已不复存了。我坐在那里,静心地回想先生90年前的那篇《孔乙己》名作。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是那个社会的一个典型,他念过几年书却没有进入“文人”的圈子,连“半个秀才”都不如,到头来落了个穷困潦倒,却又不想丢掉“文人”的做派,进了酒店总是装出几分“斯文”的样子,张口“之乎”闭口“者也”。邻家孩子们一旦听到孔乙己的声音也纷纷赶来凑个热闹,好不容易弄来的茴香豆孔乙己也要装作“大方”给孩子们分去,所剩无几留作自己下酒,孩子们并不知足还要向他伸手,害得他只得用手捂住碟子,口中不断地嘟囔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他的一举一动常常被众人所取笑,他把这种取笑当作尊严,是一种本应属于他的“文人”尊严。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他的可悲之处是没有自知之明,他的懒惰好闲令人痛恨,他的悲惨命运却又值得人们同情,最终他还是被那个社会吃掉了。鲁迅的作品刻画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征,是通过文学艺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批判。我们坐在这家百年老店,触景生情,重温历史名作《孔乙己》,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内涵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我想,凡是到这里来的人都会得到新的启示。

绍兴是鲁迅先生成长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他留下了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他用毕生的精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同时期、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用文学艺术形式展示了先生爱憎分明的内心世界。鲁迅先生那光明磊落、疾恶如仇、心胸坦荡、洁身自好的高大形象永远留在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1301.html

更多阅读

只是在大理!只有在大理! 混在唐朝大理寺

转载自冰水0°方言按:老夫我走南闯北几十年,或长江两岸、或山区沿海,今生有幸定居大理且最终将火化在第二故乡大理矣!真正的春城是大理:夏天没昆明热、冬天没昆明冷,居家全年不必买电风扇空调。更难得是下关风,吹尽下关上空烟雾废气粉尘!

初中文学常识记忆 初中文学常识大全

串联成文记忆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忆作家作品知识,就是把作家作品的名称在合乎事理的情况下,用串联的形式连缀成文的记忆方法。如记忆鲁迅的作品及出处,我们可以连缀成以下短文:《孔乙己》在《故乡》看《社戏》发出一声《呐喊》:难道在《且

荷花淀 荷花淀环境描写赏析

作者简介孙犁,生于1913年,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宝玉口角津液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这一讲讲《红楼梦》。我一直认为,中国美学的精华有一半在《红楼梦》里,还有一半在鲁迅的作品里。因此,不论是讲美学还是讲中国美学,都不能不讲红楼梦。具体来说,选择《红楼梦》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理由,《红楼梦》是中

声明:《在鲁迅故乡 故乡鲁迅ppt》为网友秋天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