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且末县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发现与矿床地质 且末县人民政府

征战昆仑山
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东昆仑发现大型金锑多金属矿田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邹震

  

昆仑山系,李白留下“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而千古流传;毛泽东写下“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的华章而传颂至今……
  

探索昆仑山的奥秘,对于研究整个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而打开地球深部构造的大门,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为了查明昆仑山的地质矿产情况,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建队初期便率先征战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从1957年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始,到1971年在昆仑山上大规模开展的1∶100万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再到1985年扫除昆仑山地质空白区……他们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过。
  

进入新世纪后,新一代区调人迎着曙光,踏着前辈的足迹,在昆仑山东部地区向“生命极限”挑战,找到了一处处宝藏,昆仑山从此雄鹰展翅。近10年来,该队先后完成了《木孜塔格-鲸鱼湖一带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可可西里湖-库塞湖1∶25万两幅联测区域地质调查》、《民丰县昆仑山黄羊岭一带1∶5万三幅区调》、《卧龙岗1∶5万三幅区调》等项目。经过艰辛的努力,该队发现黄羊岭-卧龙岗锑、金、铜等多金属成矿带,宝塔山铅锌矿、喀腊大湾铁矿、喀拉达坂铅锌矿、阿北银铅矿、苦阿-恰克能萨依铁铜金矿等矿点,设置了多个矿权,为新疆地矿局统一部署昆仑山后续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借鉴。
  

更加喜人的是,2009年由项目负责人郭利率领的十二分队,通过4年多的评价,在东昆仑屈库勒克东一带发现4条金锑矿化蚀变带,其中一号矿化蚀变带工程控制部分矿段探明的资源量已达到中型,待进一步探边摸底、控制外围及深部后,将有望形成一个大型、超大型金锑多金属矿田。第一区调大队队长王春雷表示:“这是我队新时期坚守昆仑山地质找矿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是我队继发现并探明裕民县苏尢河特大型钼矿、新源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更是一区调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的昆仑找矿精神的有力见证!”
  

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位于新疆南部青藏高原北东缘东昆仑地区屈库勒克东一带,距且末县200千米。2009年-2014年,第一区调大队以郭利为项目负责的十二分队,在这里悄然开展了“新疆且末县洒阳沟-屈库勒克一带铜金矿预普查”项目。6年间,他们怀揣地质找矿梦,踏着一条依傍着千沟万壑、陡壁悬崖、河溪错落的崎岖山路,发现并评价出了屈库勒克东金锑矿。



  

圈定异常点燃找矿希望

2009年8月,郭利率领十二分队10余人承担《新疆且末县洒阳沟—屈库勒克一带铜金矿预普查》工作。在资料匮乏,对工作区的路况、交通等信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凭前人留下的1∶10万化探所圈定的异常范围为线索,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检查异常高值的重现性及寻找矿化信息。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工作,他们完成了几百平方千米的化探扫面和地化剖面测量任务。
  

2009年,十二分队针对部分1∶10万化探高值点进行加密测量并部署了一些地化剖面测量工作,圈出了一批较好的化探异常,发现了包括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三号带在内的金、锑、铜矿(化)点、矿化蚀变带,初步锁定了找矿范围。

2010年,高级工程师曹福根等在执行路线调查任务中发现了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一号带地表露头。振奋人心的消息,让队员们鼓足了干劲,通过1∶2000地质草测及少量的槽探工程,一号带圈出长1.2千米、宽5米-15米的金锑矿化带,他们对地表矿化带做了初步控制,确定该矿具有较大的资源远景,这让所有人都点燃了见矿的希望……

开凿平硐见矿并不理想

2011年至2012年,怀揣着发现线索的兴奋和希望,十二分队继续对该地区开展硐探及外围地质矿产调查等工作,他们一边开凿CM12平硐,一边加快外围找矿步伐,对发现的矿点、矿化点、蚀变带进行相应评价,外围不断有新发现。
  

2012年8月的某一天,郭利带领由8名队员、7头毛驴组成的小组,沿着布拉克巴什代牙河由南向北,到河的上游地区进行化探异常扫面,两岸高山耸立,惟一的路就在河道两边,队员们牵着驴子趟着河小心翼翼地来回穿梭,刺骨的河水让他们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当他们大约行进至十多千米的一个拐弯处时,水深至队员的胯部,水流也越来越湍急,驴子被水冲翻滑下,人在水里站都站不稳,来回试了几次都无疾而终。

回到驻地后,一个更加让人灰心的消息传来,开凿了好久的平硐CM12终于到达了设计见矿部位,但矿体不厚,品位不高。难道河上游一带的扫面工作要因此而停滞?这一带的外围找矿点要就此放弃?矿体的走向是否有变化?

带着这样的疑问,该队总工程师赵树铭、地调所所长赵恒乐与郭利进行了紧急探讨与分析,决定从另一位置开凿平硐进行再次验证,可新开的平硐CM03见矿情况依然不理想。

之前的两年间,项目组对屈库勒克东金锑矿一号带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槽探工程控制,连开由南向北两个平硐,控制其矿体深部延伸情况,并且发现多处外围找矿点。根据多年来对这一带的评价,找矿前景十分乐观,但是当面对两个平硐矿带较窄,矿化品位低的结果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难道屈库勒克一带的找矿之路会就此夭折么?一个大大的问号迎面拍打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打钻布坑,显示较好前景

第一区调大队党委紧急召集专家学者,多次会审讨论、综合评估,他们根据现有资料反复论证,认为该处肯定有矿,应继续开展硐探、坑道钻探等验证工作。在这一思路的带领下,郭利立即带领分队技术员及外协钻机队伍,开凿平硐,并向斜深处打钻,看深部

延伸情况是否有变化。
  

早期工作时,由于硐子延伸较长,未能及时解决好通风问题,队员们在高原缺氧又通风不畅的硐子中长时间进行编录,常常感到头痛、恶心,但谁也没有怨言,所有心思都记挂在硐子内的矿化结果上。新施工的CM00号平硐打至40米处时,见到了1.5米宽,品位达38.6%的锑,经样品分析显示,含金量最高可达19克/吨。听到这个好消息,所有人都沸腾了。

分队乘胜追击,紧锣密鼓地对一号带加强硐探工程控制,同时开展少量的坑道钻工程,对已发现的矿点、矿化点、蚀变带进行了相应的地质矿产调查和评价,在平硐和坑道钻中均见到较好的金、锑矿化,结合已有金矿化的平硐分析,显示该矿矿化连续性较好,延伸较稳定,成矿前景好,为下一步矿产调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2013年,该矿被新疆地矿局定为找矿前景较好的矿。2014年初,新疆地矿局将该矿调查评价项目定为全局重点项目予以关注。同时,第一区调大队将其列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项目,人员、车辆、设备、钻机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东昆仑山麓,地质队员们大显身手的时刻已经到来……

 

探边摸底,找矿潜力巨大

随着项目不断有新的进展,工区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崎岖的山路已经在多台重型设备的施工下变成能通车的多条大道,队员们能够深入以往无法施工的地段进行评价,一派钻机轰鸣、探槽交错的找矿场景在人们面前铺展延伸。

截至2014年底,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已发现4条近于平行的矿化蚀变带,均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相距约3千米-4千米,矿化蚀变带分布受近东西向分布的次一级断裂控制,延伸数千米至数十千米不等,外围及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新疆且末县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发现与矿床地质 且末县人民政府
  

目前,他们仅对其部分地段开展了调查评价工作,已求得金资源量为17593.91千克,其中332资源量6264.53千克,333资源量7935.61千克,334资源量3393.77千克;锑资源量为57841.71吨,其中333资源量34987.77吨,334资源量22853.94吨,金、锑均达到中型规模。伴随后续对其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力度的加大,该矿金锑多金属资源量有望大幅度增加。
  

国土资源部有关专家在成果资料检查指导时评价:“根据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背景、蚀变带规模、控制程度、已知矿体规模、品位等因素,初步判断该区有望成为大型-特大型金锑多金属矿田。”

挑战极限

有人这样形容区调工作:“在整个地质勘查过程中,区调就是在做‘草根’工作。”其实,区调工作非常重要,是为后续评价奠定基础和启示作用,对地层构造、成矿带延伸模式具有开创性改变。屈库勒克东金锑多金属矿的发现就离不开前期的大量区调工作。
  

郭利,从2006年开始,9年间先后承担了多个昆仑山项目。长年身处高寒地区的他,被肺炎、中耳炎、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困扰,依然带伤不下“火线”。2012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他做了手术,医生建议他至少静养3个月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在手术后仅半个月,他就带队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后山继续开展屈库勒克东金锑矿评价工作。
  

吕金刚,10年的昆仑岁月中,先后参与并组织完成了8个与昆仑山地球化学普查、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找矿有关的地质项目。其稳准快的工作作风,堪称挺进昆仑山的一只雄鹰。他主持编写的调查报告及新发现的矿产地,多次荣获新疆地矿局地质勘查和科技成果及找矿发现奖。
  

曹福根,2013年在开展“西昆仑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过程中,身患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丧失,95人集体为其献血,才将他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1987年出生的年轻副项目负责人冯红刚在这个关键时刻勇挑重担,肩负继续完成项目的使命,一举发现硝尔库勒金锑矿点和钾镁黄斑岩。该项目的野外工作及设计工作被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评为优秀。
  

以罗耀鸿、薛炯、柏辉为代表的80后、90后,作为第一区调大队的第三代昆仑区调找矿者,他们一参加工作就在昆仑山,特殊的环境促使他们快速成长。丁溥权、胡树荣、李双喜、赵明玉、张致民、张玉谦、白光群、张志德、田阔邦、齐德义、李绍强、冯玉武、李刚、郑国平、焦立、冯新疆、祁万修、魏俊、魏新昌、加尔肯、程宏彬、寇新康、周秋茹、李少贞、苏延龙等一代代区调人,将青春热血交付给了昆仑雪山,他们也曾在逆境中动摇,在挫折中沮丧,但他们从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地质队员的找矿理想,无论能否找到矿,他们都选择坚守。
  

正是这一支充满了狼的“野性”的区调队伍,像狼一般用果敢、坚毅、激情以及征服世界的勇气,向昆仑山突进。他们正传承着老一辈昆仑山地质工作者甘于奉献、奋力找矿的精神,坚守昆仑山,挑战各种生命极限,用行动印证什么是坚不可摧!难怪第一区调大队老一辈的地质队员形容昆仑山上工作的艰难和地质队员们的忘我时,会这样感慨:“在昆仑山上,哪怕躺着的,都是英雄!”

屈库勒克东Ⅰ号金锑矿简介

刘继顺摘自《郭利,任燕,师兵,罗耀鸿.屈库勒克东Ⅰ号金矿金赋存状态研究.新疆地质,30(S1),31-33,2012》

屈库勒克东Ⅰ号金锑矿发现于2010年,位于新疆南部青藏高原北东缘东昆仑地区洒阳沟-屈库勒克一带,隶属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且末县。

屈库勒克东Ⅰ号金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南缘活动带,喀拉米兰晚古生代沟弧带,属喀拉米兰金、铜及多金属成矿亚带。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石炭统哈拉米兰河群上亚群,为一套有轻微变质的正常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主要岩性为灰岩、粉砂岩、砂岩、岩屑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等,部分岩石变质为板岩。区内未见侵入岩出露,主要发育闪长玢岩脉、石英脉、碳酸岩脉等[刘继顺注,此处原文有误:闪长玢岩脉就是侵入岩呀!文中“碳酸岩脉”可能也是错的吧,可能为方解石白云石脉,不会是碳酸岩浆脉吧]。

屈库勒克东Ⅰ号金锑矿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化主要见于靠近EW向断裂的破碎带及裂隙中。赋矿岩性较复杂,主要有蚀变碎裂岩、中酸性脉岩、粉砂岩、灰岩及石英脉等。
金矿体以脉状为主。矿石结构以充填结构、自形、半自形、他形结晶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各种交代结构等。矿石构造以稀疏浸染状、松散土状、角砾状为主,次为脉状-网脉状等。

矿石主要组分是SiO2、Al2O3、CaO 等,可供回收元素为Au5.33 g/t、Sb2.71%。金锑矿石呈深灰色、灰色、白色、土黄色、灰黑色等,呈块状、角砾状、松散土状等构造。

金属矿物金属矿物以辉锑矿为主,少量自然锑、锑华、红锑矿、黄铁矿、毒砂、褐铁矿,微量黄铜矿、铜蓝、孔雀石、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绢云母、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金红石等。矿石含碳质、泥质较高。辉锑矿呈铅灰色,有蓝色锖色,金属光泽,多呈长柱状、针状、团块状、梳状或浸染状充填在脉石矿物颗粒间,颗粒粗大。矿石氧化程度较强。

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独立金银互化矿物-含银自然金(Au81.064%,Ag15.994%)。粒径悬殊很大,个别粗粒达0.14 mm,多小于10μm。金常呈板片状、海绵状及枝杈状等赋存于辉锑矿、锑华、石英、泥质裂隙间,或呈包裹体赋存在上述矿物中。自然金与锑华形成海绵状结构,这种混杂物常充填在石英及其他脉石间隙中。有时这种混杂物沿结晶完好的粗粒金四周分布。自然金与辉锑矿、锑华较难分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1568.html

更多阅读

曼德拉和德克勒克的精神价值 德克勒克佳酿红葡萄酒

  曼德拉的名字,对我们国人来说可是耳熟能详的,起码都知道他是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带领南非黑人解除了种族隔离,拯救了一个新南非,是个民族大英雄;但对与他同在1993年双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获,并给予曼德拉发展空间,和

转载 悟道命理:金庸小说与《周易》

原文地址:悟道命理:金庸小说与《周易》作者:悟道命理服务中心摘要:金庸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武功描写,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庸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与《周易》的影响密不可分,这种影响表现在武功描写、人物设计和理想追求三个方面。正是由于

戴姆勒克莱斯勒姻缘已尽 戴姆勒 克莱斯勒公司

Paul Ingrassia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近日给它的克莱斯勒(Chrysler)分部挂上了一个大大的“待售”招牌。现在看来,9年前被赞誉为开启了企业跨国经营新时代的这桩合并交易,眼下似乎有可能变成又一宗失败的超大规模并购案。

俄狄浦斯情结与厄勒克特拉情结 俄狄浦斯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由此演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著作《梦的解析》、

声明:《新疆且末县屈库勒克东金锑矿发现与矿床地质 且末县人民政府》为网友海沫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