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中:
人类试图不断地在超越自身,以期更有效的控制世界。于是,现代人越发扩张的欲望已远远脱离身心本应具有的伸缩性,这便构造成文化变相的心态与形影。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端午节民俗手工艺“纸葫芦”——一沓薄薄的纸竟能变化出花篮、灯笼、瓜果等形态迥异的形貌。作者从中看到了纸质形式语言的另一种可能:从具象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从规范到自由……纸张的连续性在这里成了语言表达的重要元素,它的抻拉、聚散、起伏、转折所导致的变异与化生,为观者提醒出在原本形态中潜在着的无数种不可预料的荒诞性风景。
李洪波新作《世界-1》
李洪波新作《世界-2》
殷双喜:
环顾我们的周围,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纸,对于我们的生活,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又不为人察觉,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交流。作为物质材料的纸,它无处不在而又不为人所重视,表明人与物的关系并不取决于——物与人的距离,大多数人对于身边之物,只是使用,并不观照,这样人身处物中,与物的关系并不亲近。只有我们走向物体,才能敞开物性,领悟存在,海德格尔指出:“走向物,就是从描述中抽身,走向回答和回忆的思考。”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们依照物品的节奏生活,并受制于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数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身边的“事与物”因为常见而习以为常,不再去思考其中隐而不露的存在的奥秘,正所谓“视而不见”。而李洪波将“纸”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发明,经过解构和重组后,再现于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在惊异之余,对其加以关注和思索。
李洪波新作《世界-1》
李洪波新作《世界-2》
王春辰:
李洪波的作品之所以抢眼,在于它没有遵从何为艺术的固定模式,反而是用获知的当代新思维去发现一切的可能性,他没有从教条出发——因为关于艺术的教条太多了,仅仅是用朴素的眼光来观看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地方。我们经常说艺术来自于生活,但生活怎么理解?怎么被观念地转换却困难得很,口号容易喊,真正能透悟生活的却非常难。而且当生活与艺术扯到一起时,其复杂的程度就演绎为当代艺术的观念冲突历史,艺术因而不再刻板,处在霍然开朗的解构之中。这样的创作艺术的思辨乃是作为艺术范畴的递进与辩证关系:既为艺术,先设定一切皆艺术,然后以某种方式进行表现、表达、表演,再将此过程与结果归结于艺术。故而,当代的、被称为艺术的,都要经历这样的程序和命名。这样说来,艺术的无限性在于这种不断的思辨对抗。如丹托所言,在艺术终结之后,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自觉方式,一切尽在自由、自我意识之中。艺术的多元、多样与历史的动力及方向成为当代艺术的许多悖论之一。艺术被规定、被列举、被命名造成了后来者的困扰和乏力,使得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已有的艺术范式或形式以及观念时,手足无措,无可是从。现今的艺术不是全盘接受已有的各种艺术范式,而如何打破它们、解构它们,在不经意中要显示出思维的新的切入点。这也是当代社会所要求与希望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层层叠加了太多的负重,或者是我们承受它们之中来脱颖而出,或者是顺势推翻它们、不受其制约而挺胸向前,找到自己的自由之路。
李洪波新作《宋瓷》
李洪波新作《男孩与女孩》